教学实践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10:53: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实践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学实践论文

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数列各项和公式

查看全文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论文8篇

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

一、认清教学误区,避免“专业教学”

(一)小学音乐课不等于音乐专业课

目前,小学的音乐课堂上仍然存在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教学上,给学生进行纯粹的音乐专业知识灌输式教学,要求学生背记来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人为地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与负担,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了厌倦和害怕的心理。

(二)简单地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

为了参加各级各类的音乐方面的比赛、汇演,有的学校挑选少数学生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进行强化训练,排练几个文艺节目参演,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又能出效果。但这种只重视少数学生的训练,会将大部分学生拒之音乐教育的门坎之外,淡化了音乐教育的普及,音乐教育活动容易走向极端。

查看全文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因材施教

[论文摘要]本文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理论依据进行了论述,并且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前英语教学情况

大学公共英语一直实行自然教学班授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相同的教材,采取相同的教学进度。然而,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区,学生的个体差异也非常大,所以,尽管老师非常努力的试图照顾到每个学生,但因差生和优生的差异较大,结果总不尽人如意。上课睡觉,不认真听讲以及逃课现象时有发生。不只是英语差的学生,也包括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原因是差生听不懂,优生又觉得太容易,教学效果较差,每次考试的及格率以及英语三级、四级考试过关率也都让人失望。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

根据实际,我们学院决定试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2006年下半学期,新生入学伊始,我们系和教务处共同组织大学英语分级测试,并参考学生高考的英语成绩,按成绩把学生分为A、B、C三级,充分利用学院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把所有英语课都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分级之后,C级学生使用《全国等级考试教程》第二级,B级学生使用《新时代大学英语》预备级,A级学生使用《新时代大学英语》第一册,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同时规定,期末考试也进行分级测试,并且根据成绩高低,实行滚动制,也就是说,C、B级学生如果考试成绩高,可以进入B、A级学习,而A级学生如果成绩差,再参考平时上课时的表现,进入B级学习。这样,可以激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此外,2006年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充分证明了这一教学理念的可行性和优势。A、B、C三个级别学生的及格率都达到了80%以上。课堂纪律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几乎没有了上课睡觉、看小说的现象;迟到、旷课的更是越来越少,学生对老师的满意程度也逐渐增高。

查看全文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的表达,其在小学教育领域中的实践,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创新思维、感知美好,因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识。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其实践意义重大,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在对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现状作出论述和简析的基础上,就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优化

《礼记•乐记》中描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音乐作为特殊的艺术门类,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唱为基本表现形式,直抒胸臆、陶冶情操。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起步阶段,对社会的认识与感知尚欠,思想情感还不成熟。班级合唱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现状

班级合唱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可观的实践意义,因而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新课程改革标准下,纵观我国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已取得了诸多成效,未来发展前景好。就客观角度分析,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依然存在不足,最终导致收效与理想状态差之甚远。班级合唱教学作为一项体系化工程,对音乐器材配备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在国家教育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虽有明显改善,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滞后、闲置现象,其功能和价值未得到有效挖掘。从教学质量上来看,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禁锢,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内容、方法设置较为单一,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和体现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二、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优化策略

查看全文

大学钢琴教学实践论文

一、钢琴演奏的内核和延伸

(一)钢琴演奏的内核。完美的钢琴演奏效果需要钢琴演奏者与曲谱之间达到良好的共鸣性,将表演的状态以及信心延续到演员的生活中,要求演员与身边的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要经过科学系统的学习锻炼、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态度、在创造艺术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精益求精。(二)钢琴演奏的延伸。钢琴演奏是一门综合学科,对学生的操作、形体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同时具有较强的基础功底,才能表达出钢琴演奏所想要表达的中心情感,才能更好地将观众带入到演奏故事情节之中。钢琴演奏的学习非常能够锻炼人的综合协调力和表达能力,一个完美的钢琴演奏离不开各方面人士的共同参与,同时对于表演者与创作者真实的生活经历与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钢琴教学基础概述

作为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艺术学科,钢琴教学不仅是一种听觉艺术,更是一种视觉艺术,对于学生来说,音乐教育是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目前的钢琴教学由于学生课堂压力比较大,因此钢琴课和课外的音乐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钢琴教学课堂,可以带给学生审美能力增长的机会。学生在平常学生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影视音乐,电视音乐、网络音乐、音乐会等相关的音乐知识,但是这种音乐中所含的钢琴知识实际上并不具备非常强有力的教育意义,目前音乐环境比较错综复杂,“流行”音乐因为其刺激性新奇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正是在这种基础环境之下,学生如果想要得到纯正优美的音乐审美情操的熏染,就必须要更加重视学校的钢琴课堂教育艺术手段。

三、大学音乐钢琴课堂的特点概述

(一)创新活动性。音乐钢琴教学中是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的,音乐教师指导学生亲身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音乐技能,提高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教师组织学生听音乐会,参观乐器博物馆,在班级内组织一个小型的音乐歌唱比赛都是有趣味性的音乐活动。这些音乐活动的开展,使音乐课堂变成一个趣味十足的活动课,学生都是比较喜欢这些音乐活动的。由此可见,音乐的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给学生唱歌和鉴赏音乐,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音乐的唯美。(二)自主开放性。大学音乐课堂是具有开放性的,音乐教学不像其它学科一样,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音乐课堂上学生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可以自由的谈体会、说感受,感受音乐的意境,根据音乐节奏做出表演,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音乐的视频,学生就可以通过欣赏视频感受,感受音乐的唯美以及的独特魅力。

查看全文

学生科学教学实践论文

科学教学离不开实践。现在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生活经验贫乏,而这种生活经验又是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来填补学生经验的贫乏,从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下面笔者对科学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课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活动

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以便找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实践案例;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分层安排实践体验活动任务,如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实践难度较大的体验活动;最后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将已经准备好的实践体验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引导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例如,教学“植物”时,教师可先弄清学生对各种植物的了解程度,以便找出符合学生实际及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案例,然后根据植物的花、叶、果实和种子的不同,结合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实践体验任务,如观察植物生长处的土壤及植物的花、叶和果实的结构等,最后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实地考察,以为后续的科学教学奠定实践基础。课前实践活动的这些指导及探索措施还可应用于“显微镜下的世界”和“植物的种子”的学习。

二、课中同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实践活动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同步进行,让学生有内容可研究,有知识可凭借。这样的活动,学生有兴趣,也不会感到困难。教师还要积极引进生活实践案例,因为缺少生活实践的科学课是乏味无趣的,也是纸上谈兵的。对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挖掘与课堂同步的探索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例如,教学“绿色植物的繁殖”时,教师可就教学内容———扦插方法、植物繁殖时花的作用以及促进植物生长的途径等,直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的树林处,观察并实施教学中提到的方法,如“为树浇水,以促进生长”等,以实现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同步进行。又如,在教学“排除电路故障”时,教师可出示生活实例: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发现两灯均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电路故障。学生都能判断出电路为断路,但电路哪儿断路,怎样排除这一故障,学生无从下手。对此,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经过讨论,有小组提出电源接触不良或是已损坏,应更换电源。有的小组提出电流表接触不良或坏了,有的小组则认为某一导线断了……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究竟哪一个正确呢?又怎么一一解决呢?教师让学生讨论并动手实践排除故障,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三、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查看全文

教师教学实践论文9篇

第一篇:新课程教师教学变化实践

一、教师教学的变化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课程仅仅被看成是各门学科的总和,教师唯一的任务就是教学,即教教材。他们无权更改课程,只能被动地进行教授。而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与教学的整合,要求教师参与课程的制定,成为课程的主体,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在我们三闸中心学校,教师基本上由以前的教教材变为了用教材,改变了以前那种唯教材是从的心理依靠,在教材的选用、教授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自主权。在教学中,彻底改变了以往那种教师服务于教材、受制于课程的传统教学观念,逐渐形成了教材为教师所用的新教学观念。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学观念引导并决定着教学行为,而教学行为又反映和深化着教学观念。因此,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必然发生变化,同时随着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观念也会逐渐得到巩固和深化。一般来说,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活动。这种交往是否有效,则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有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起着组织、指导、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作用。但我们无论怎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能淡化或忽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学活动从本质上看是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但同时它也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交往,而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所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学习方式如何转变,最终取决于教师教学的转变。如今我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已有了明显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

数学分层教学实践论文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时髦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2.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笔者近年来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查看全文

分析化学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本文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探讨高职院校在分析化学的教学中进行改革的尝试,以找到适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利用信息化手段数字资源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习主体,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分析化学任务驱动

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如药物分析等的学习起到了支撑作用。由于该课程理论知识多且杂,内容抽象,教学课时较少,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困难,教学效果有限。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实现有效教学,成为我们的关注点。数字化时代,信息化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生活与学习的习惯,也在深刻地推动着课堂教学的转型与突破。当学生和老师处在同一个信息环境中的时候,以传授知识、答疑解惑、习题演练为主的传统课堂,与学生们持续学习的激情与向往渐行渐远,仅仅依靠在课堂吸引力、策略方法上做改进,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运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开发大脑的潜能、学会透过知识获取智慧、学会有勇气面对未知世界的未知问题,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以药物分析课程重点内容色谱法概述为例,探讨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分析

第一,目标分析。色谱法是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在《中国药典》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是课程的重点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使学生掌握色谱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色谱法的理论基础;能进行简单的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第二,学情分析。授课班级的学生为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高职二年级,具有一定的理论学习的基础,动手操作能力强,有一定的团队协作意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方法欠佳,想学不会学,且很难随时得到帮助。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们建立了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互动平台,依托该平台和网络学习环境,运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及手段,采用任务教学法,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力求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实施

查看全文

高职分析化学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被广泛认可和采用。随着成果导向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工作及教育者的共识和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探析分析化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词:成果导向;分析化学;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创新

成果导向+行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堂上行之有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指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必须与企业对接,以适合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重点突出其应用性,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实践性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的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创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目标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是非常必重的。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一、分析化学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要遵循成果导向理念下的课程结构必须适应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改革的原则。因为在传统的分析化学的课程内容设置中,理论教学与实验训练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不能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还在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不是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课程结构和内容已经达不到社会、企业及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要求,所以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有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的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所以我们把分析化学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分析检验基础理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吸光光度法等几大模块。从而使分析化学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得以实现。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大胆改革,如采用头脑风暴、翻转课堂、问卷调查等新的教学方法,如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构思、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同学们,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思考能力、演讲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决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