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程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00:38: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课程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药品包装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摘要】在国家推进新工科、新文科的建设背景下,从学科融合的视角对“药品包装”课程进行建设,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教学等三个层次展开本课程的建设结果,为同类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学科融合;药品包装;课程建设
教育部将2019-2021年间分步全面开展“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本文正是基于新工科与新文科的背景下开展“药品包装”课程的建设。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理念主要是以交叉与融合为导向,以复合型工科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其特征是具有战略型、创新性、系统化、开放式,而新文科的学科建设则注重学科交叉、文理相融,将共融互通、立德树人、融合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的途径[1]。唐衍军[2]认为,在新工科与新文科的背景下,学科融合是高校课程建设合的发展趋势,应在人才培养的路径中创新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根据《中国包装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包装产业向绿色包装、智能包装、安全包装方向转型升级,表明人才需求已从单一的包装设计类转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安全包装的发展将需要包装设计人员具备药品生产、生物安全等专业知识。“药品包装”是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的专业拓展课,为适应行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潮流,本课程的建设将密切切合新工科及新文科的背景要求,从而实现学科的融合。以安全包装发展为背景,学生需要掌握药品的基本知识,在掌握药品这种特殊商品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如何根据药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设计合理的药品包装结构,因此,要求学生需掌握药品基本知识、药品包装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双高校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群为基础,探索学科融合视角下“药品包装”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践。
1基于学科融合的课程目标
1.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药品与药品包装的基本知识、药包材与药物的相容性;熟悉药品包装的法规与管理、药包材的标准、药品包装材料及容器;掌握药品内外包装的设计要求、流程以及方法。
高职钢琴教学课程建设论文
钢琴教学在高职中的出现较少,一般作为音乐学院的专业课程出现。但是随着高职改革和社会人才需求的改变,钢琴教学在高职中的比例逐渐增多,通过钢琴学习,学生不仅掌握弹奏、音乐相关知识,还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这一过程中就包括对以往钢琴教学方法和课程建设的改革。旨在使钢琴教学多元化,人才培养多元化,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促进高职的钢琴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高职院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从观念、内容和方法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钢琴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对于钢琴教学而言,需要的成本相对较高,与专业的音乐学院相比,高职的教学水平和设施专业性较差。对于一些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仅仅是一种乐趣,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设施,导致学生并未进行过充足的实践。钢琴具有陶冶情操、寓教于乐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将重点放专业学习对其综合素养和其他学科的影响上,尤其是对非专业性学习目的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钢琴教学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进而挖掘其音乐潜力,但是目前的钢琴教学失去了这一作用,过分注重技法,又无法从设备上和师资配备上满足教学需求,教学内容以理论讲解为主,枯燥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思维不灵活,过分依赖于教材,这使得学生的思维也较为固定,培养了所谓的“学院派”音乐人才,音乐作品缺乏适当的感情基础。另外,这项教学内容较多,长期学习会呈现出厌烦心理,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疏导,使其对钢琴学习的能力不升反降。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保证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是由于钢琴弹奏不仅需要技法,还需要天赋或者是灵感,培养过程中采用繁琐的练习方式将影响学生的情绪,因此导致目前高职钢琴教学处于低效率阶段。(二)忽视个性化特点。在钢琴教学中,无论是基础乐理教学,还是弹奏实践教学,均采用统一的方法和内容。而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其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个性化特点甚至能够决定其弹奏风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学生的个性点,而不是将其忽略掉。目前的高职钢琴教学就存在这一现象,每学期相同的内容循环教学,理论和实践课程均较少。这使得对钢琴感兴趣的初学者进步较快,但是对于已经达到一定级别的学生来说,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其能力和学习要求,忽视学生个性化特点的培养。钢琴教学多为琴房练习,但是这一过程中忽视学生的特点,将影响其创作思维的构建与发展。导致学生的整体钢琴水平低下。(三)教学方法单一。对于钢琴这一实践教学为主的专业而言,其教学方法也应多样性。但是就目前看,高职均采取先理论讲解,后教学方法安排等教学内容。这一单一的教学方法使社会需求,学生的审美理念均脱节,学生进入社会后,无法为其职场生涯提供帮助。单一的教学方法对于技术的掌握而言是难的。随着目前高职钢琴改革的进行,但是其问题依然存在,教学内容不宜过于陈旧。
二、任务教学法对高职钢琴教学方法课程建设的影响
任务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高职钢琴教学具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高职教学发展而言,应保证其任务设计。任务引导、任务执行的展开,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钢琴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艺术素养。笔者根据上述现状对任务教学法在高职钢琴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中的影响进行如下分析。(一)任务设计阶段。任务设计阶段是任务教学法应用的重要阶段,应根据需求和特色进行设计,以保证其合理性。对于高职钢琴教学而言,可以采用情景创设法,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注重生活细节的人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在钢琴教学中,采用情景模拟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并通过实际场景来体现音乐作品的意境。任务的设计十分重要,要保证其与比培养目标之间的一致性。比如在学习肖邦或李斯特的作品时,对于这些音乐大家,学生往往能够提起兴趣,但是对于作品的重复演奏则很难,尤其是对初学者。基于此教师应放慢脚步,通过为学生讲解肖邦、李斯特等大家的创作背景和性格特点来使其了解创作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进而了解创作技法,促进学习过程。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或民族色彩,从内容上看,质朴且单纯。一些作品具有较深的浪漫主义色彩,旋律清晰,感情细腻,这与其生活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在任务设计时让学生了解音乐家的特点,才能正确掌握情感与技法,弹奏出或激昂、或温柔、或典雅的音乐作品,符合原作品的艺术特点,并且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作品。总之,音乐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音乐反应文化背景,尤其是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二)任务开启阶段。任务开启阶段,钢琴教师必须要保证每个学生均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从根本上实现钢琴教学的根本目的,确保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使用任务教学法将教学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均设置一个小的任务,将改革部分连接起来,利用这几个小任务的串联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具体上,钢琴教学可以通过某一个曲子的演奏来作为阶段性任务,以水平的检测为课堂总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化较少,内容枯燥其单一,因此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导致学生对于钢琴的掌握程度不足,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也并未体现出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钢琴教学中得以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钢琴教师还可以利用组织钢琴比赛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水平,激发学生的认清,使其在比赛中锻炼自己,提高演奏等综合能力。(三)结束思考阶段。任务结束不代表教学结束,还应根据需求进入教学反思阶段。也就是在教师的配合下,进行教学反思。我院从实施任务教学以来效果显著,及时的帮助学生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任务的执行情况,并制定下次学习计划。在教学思考阶段,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其情绪问题、演奏情感不足问题或者技法掌握不佳等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改变这一缺点,可见教学反思有助于巩固钢琴教学效率,尤其是对演奏具有如此高要求的钢琴而言,一味的学习新知识,而忽视教学反思,将导致学生的技术不全面。对此,教师应多开展相关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演奏机会,进而确保其全面和快速发展。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当中,教学方法单一,而任务教学法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我院通过任务教学方法的执行对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其更符合学生特点,符合教学特点,进而保证音乐的良好气氛。当然,任务教学法具有复杂性,要求教师掌握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保证在钢琴教学全过程中,任务设计、任务执行到任务反思的高效性。进而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钢琴学习水平的提高。
教学平台课程建设辅助教学研究
摘要:泛雅教学平台对《世界现代史》课程建设与辅助教学的作用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世界现代史课堂授课内容具有课前引导、知识再现、课外延展的作用,应该倡导和积极鼓励教师使用泛雅教学平台建设课程。
关键词:泛雅平台;课程建设;新教学模式运用
泛雅教学平台是以泛在教学与混合式教学为指导思想,以海量资源为基础,以课程为中心,以学习空间为平台的数字学习服务系统。泛雅集备课、教学活动、资源管理、网络教育于一体,成功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与学。本文试以省级精品课程《世界现代史》为例,谈谈这一教学平台对于课程建设和辅助教学所起的作用。
一、泛雅教学平台与《世界现代史》课程建设
省级精品课程《世界现代史》从2016年底开始在泛雅教学平台进行建设,资源建设情况列举如下。教师团队:四位精品课程成员资料有照片和个人教科研成果简介。课程文件:包括2011—2016级历史学专业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本等所有教学文件。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体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等设计。考核说明:包括2011—2016级历史学专业实践活动项目要求与做法讲解。实践活动:包括2011—2016级历史学专业活动策划书、活动视频展示、课堂实践活动项目活动说明。教学方法:授课中主要是对教学方法的介绍。自学内容:这一内容现已成为2017级学生自主学习手册的内容。拓展问题:从课程内容中引出102个问题。课程特色:主要是从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活动平台、资源平台介绍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教学参考:有文档资料,并逐步增加。课程章节资源:包括79个文档、视频、图书、PPT资料,还在建设中。课程资源:包括论文、图书、题库等资源,其中每次上课使用“学习通”检查学生预习的题目,即从题库抽取的部分试题。班级管理:截止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已经有2016级历史学、历史教育,2017级历史学专业等三个班级使用泛雅教学平台上的资料辅助教学。学生活动:包括2016级历史学、历史教育等两个年级的作业、讨论、通知等内容。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泛雅教学平台超大的功能,这一功能使得我们能够将《世界现代史》的建设从纸质版资料展示提升为网络资源的全面展示,表现出了内容展示全面、资源丰富、展示效果好的特点,具体情况如下:(1)课程门户中的课程资料项目可以自由设计,全部教学资源上网是认同陈坚林教授观点的体现,陈坚林教授认为教学是否成功,尤其是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软件资源。
(2)能够从网上为学生介绍和提供更多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资源。泛雅教学平台储存有很多电子图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程内容的需要及时给学生介绍或者要求学生阅读参考书的具体页数,学生可以在网上阅读,教师可以根据统计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监督。(3)泛雅教学平台无限的空间可以清晰地展示课程视频(自己录制和网络)、PPT、文档等多种资源。泛雅教学平台的空间是无限的,它可以根据教学资源的大小进行自由设定,尤其是章节内容,如文档、PPT、视频等资料,教师将其设为任务,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样就能有效的引领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基本线索,还能够为学生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依托“清华教育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本研究对大学英语课程《大学英语1》开展了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初步探讨,包括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英语词汇在线测试模式以及混合评价方式并开展教学实践等。教学实践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与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施的英语词汇在线测试,将词汇学习与阶段考核相融合,提高了词汇记忆的效果;采取混合式评价的阶段考核方式,兼顾了对学生课堂上及课堂外的学习活动的评价,使课程评价更为客观全面。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
近年来混合学习模式在各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学生则拥有了更多自己的学习空间,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鉴于我校学生总体在入校时的英语基础实际情况,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加之采用传统模式的英语面授课堂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动机,我校公共英语课程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清华教育在线”,开展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期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并帮助学生达到自己的学习自己做主的良好学习状态。
一、研究背景
(一)混合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混合学习(BlendingLearning或BlendedLearning)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研究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混合学习进行了定义。国内研究者总体上认为混合学习体现了各教学理论的融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的融合,以及实体教室和网络媒体的融合。国内相关混合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性研究主要探究了混合学习在提高学习者英语听说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翻译能力的效果。侯建军(2010)提出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马武林等(2011)研究表明,混合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孟彦莉(2011)发现对于学生而言,网络学习方法不当和不善自我监控是个普遍问题。齐红等(2007)认为通过网络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同时结合教师课堂讲授及多层面的监控与评估手段与方法等,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效果及语言运用能力。在开展混合学习的实践中,移动学习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国内出现了许多应用于英语学习的手机背单词软件。很多研究者认为,移动学习有利于增加词汇学习的趣味性,便于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和成绩进行监控,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等。但移动学习也有其弊端,包括对词汇学习的长期效果不明显,很难保持学习者对词汇学习的兴趣,以及长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并降低学习兴趣等。(二)《大学英语1》综合英语课程。《大学英语1》课程是我校非英语类本科一年级的必修通识基础A类课程之一,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其后续课程包括《大学英语2》和《大学英语3》。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相关各类主题的词汇、构词法、表达方式、句型、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具备在特定情景下熟练运用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技能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并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和英语语言学习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且能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帮助学生树立和谐、诚信、公平、文明等价值观,为学生本科阶段的英语学习及更高级别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大学英语1》具备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条件,具体体现在:线上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够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进行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以及强化学习;教学微课等数字化资源的应用,适于配合线下听说读写译的教学;线上词汇试题库的应用,适于学生反复操练,提高其词汇习得的效果;网络教学平台和优慕课V8手机端的应用,使教学管理更为便捷和高效;线上资源、数字化资源及教学平台的利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开展了《大学英语1》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三)“清华教育在线”平台“清华教育在线”。综合平台为我校所应用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是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研发的面向高等教育教与学的一体化网络教学平台,支持课程信息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管理、答疑讨论、教学评价评测与自动跟踪等。利用平台所拥有的“移动学习客户端”V8优慕端,学生能够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进行预习、复习、主题讨论和作业提交及在线测试。本研究即依托该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大学英语1》混合教学课程建设。
二、《大学英语1》混合式课程建设
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关系之比较论文
论文摘要: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将从是“品牌的竟争”,课程建设是教学的基木要素合格产品”到“是一项最基本用户满意”。高午学校教学工作是永恒的主题,质童的竟争将、最主要的教学实践活动。要处理好课程建设与教学质童辩证统一关系,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各,是学科建设的基拙,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只有搞好课程建设,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教学建设中最基本的建设,它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人才培养关键点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只有加强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教学质觉。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与教研室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系统建设。本文就高校课程建设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链
1.搞好课程建设必须要提高认识。质量是高等教育办学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最,就要从教学的最基本建设———课程建设做起。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教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毛作。其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学科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担负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因此,应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重视课程建设;,各部门领导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政策要倾斜,经费要保证。对课程建设卓有成效者要给子表彰和奖励,使他们自觉地参与教学改革,参与课程建设。教研空是按专业建立起的教学、科研基层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的建设工作,取决于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课程建设的投入。以教研室为中心,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学科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各课程负责人要按照合格课程与优秀课程基本条件和建设方向。详细写出课程建设的日标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应注重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把着眼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把课程建设深入到整个教学活动和课程体系中去,使教学的各项工作到一个高层次.优化组合成一个整体,使大部分本科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形成较完整的反映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课程改革计划和可行措施,使课程改革和建设取得成效。
2.摘好课程建设要有明确的质员标准。高等教育质量是个多维的复合概念,其标准是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适应性是高等教育质址的本质属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社会需要检验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尺度。多样性则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二属性,是保持和传递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也是培养公民素质,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满足社会对人才开发和应用等。要不断地总结、探索与实践,建立出一套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合格课程、重点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质址标准。经过统等规划,分期、分批建设,采取自评自建与集中组织审评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少数重点课程、优秀课程与合格课程相结合,深入研究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建设的功能和实效性。发展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第三属性,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而变化,是适应性质址的衡址标准。既要继承传统,义要突破前规;要从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方面转变认识;要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课程的特点和学科的横向联系上进行探讨;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要从传授知识、提高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使高教通过2——3年的教学建设,绝大多数的必修课程达到高水平,并创建具有特色的古内重点课程,使高教的整体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3.搞好课程建设.要认真分析课程的现状。高等学校条件有的相对较差,需要建设的项目很多,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现状,结合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抓主要矛盾。对提高教学质员影响大的关键是课程建设.如对一些.环课率高,授课面广的土干课程,给予重点资助;从课程设置中确立一批覆盖面宽、直接影响学生理论基础与准本技能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加强篆础理论、墓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抓好专业主干课建设,以重点课程建设带动相邻的系列课程的建设。高校应设立课程建设与奖励专项基金,要把重点课程建设和优秀课程评选作为一项整体工作,坚持评建结合,以建为主。应以墓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主干学科、主千课程为对象,通过“分期分批,立项建设,评建结合”,有计划地开展校级一类课程建设。在合格课程的基础上,争创评选省级优秀课程。
小议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诠释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建设精品课程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推进课程改革、体现办学特色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精品课程在五个方面的建设探讨了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质量
0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将引导广大高等学校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切实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改善和加强高校信息化条件建设,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网并共享,并在更大范围内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晋升高职院校后,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工作随之跨上了新的台阶。2008年7月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示范专业以及精品课程的建设,成为当前形势下时间紧迫,刻不容缓的学院重点工作。通过这两年多来的课程建设,我院共建成了2门国家级、16门省级、4门教育部教指委级精品课程。在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我深深体会到建设精品课程决不仅仅是建设若干门一流的示范性课程,而是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我认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更应体现学校的定位与特色和学科特色,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茶文化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探索
摘要:课程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教学资源建设是课堂革命的关键。中华茶文化资源库的课程建设,联合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等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围绕“茶文化+非遗文化”主题对课程进行分库设计与分类开发,并基于各类学习者差异化要求,进行课程组织规划,实施知识点的重构,促进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创新了中华茶文化非遗技艺人才和茶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中华茶文化;资源库;传承创新
中华茶文化资源库以“能学、辅教+文化传承”为原则,致力于创新非遗人才的培养模式,服务茶业人才的培养,拓展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提升茶业行业的文化内涵。在这个过程中,课程建设是重要抓手,如何构建课程体系,进行课程资源的重构与拓展,就成为我们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托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对平台的课程改革进行探索研究。
一、中华茶文化资源库平台课程建设定位与建设思路
(一)中华茶文化资源库平台课程建设定位。准确把握中华茶文化资源库平台课程的建设定位,一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中华茶文化各项目化课程,按照结构化设计、颗粒化资源的原则,开发适用于电脑、手机等平台的系列化微课、视频、动画、文本等资源,让在校学生、教师、社会学习者、茶企业员工和茶农可以通过相关课程的选择学习,提高茶文化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能学、辅教”的基础功能定位;二是突出“茶文化+非遗文化”主题,沿茶产业链“茶叶加工-茶艺展示-茶器设计-茶叶包装-茶文化空间设计-茶膳制作”延伸,选取产业相关的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青茶加工技艺以及茶器制作技艺等茶文化非遗项目,构建系统性非遗项目课程群,实现中华茶文化资源库的“文化传承”系统性功能;三是撷取中华茶文化中的经典项目,如长嘴壶茶艺、民俗油茶、茶马古道、茶船古道等项目,开发中英以及东盟小语种课程资源,形成茶文化国际交流资源,依托学院牵头成立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集团”和“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共享课程平台”,以及“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国家高水平专业群项目,学院在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海外“丝路茶学院”,开展国际茶文化与茶科技研修与交流,并逐步形成茶事活动品牌,实现中华茶文化的国际交流功能。(二)中华茶文化资源库平台课程建设思路。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联合全国茶文化行业的泰斗级专家,聚集全国开设有茶类专业的院校、著名茶企业以及国家茶产业链相关非遗传承人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基于茶业文化传承及创新以及沿茶茶叶类技术技艺传承要求,系统设计结构化的课程,基于信息化特征和各类使用者差异化要求,以茶文化和技术技艺传承点为建构线索,科学性、有效性的建设便于学习者快速获取资源、灵活组建课程、丰富冗余的“适、实、微”的学习资源,同时注重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实现中华茶文化资源库平台上相关的课程在“能学、辅教、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方面的作用。
二、中华茶文化资源库平台课程建设的主要举措与建设内容
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及教学评价思考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评价逐渐受到高校的关注与重视。文章分析了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进展与不足,并结合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的关系,具体探讨了高校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的内涵、功能及特征,对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网络课程建设;教学评价
一、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进展
高校网络课程主要是针对具有一定知识基础或自学能力较强的学习者而开设的,内容广泛,包含高等教育各学科,但也具有一定难度。而且对学习者而言,网络课程内容设计要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协作性。基于Web的课程是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主要方向,也就是说网络课程是以Web为传输渠道而实现的,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目前,我国的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整体设计上来看,网络课程结合各学科的特点,紧随学术发展的前沿动态,还参考了精品教材,无论是模块、内容,还是采用的技术,都比较符合教学需求,而且课程内容涵盖范围很广,具有科学性、严谨性与教学性。在教学资源上,网络课程囊括丰富的素材、信息,还对文献、学习资源网站等大量参考资料进行了有效整合,使得课程文本可高达上百万字、课程制作可包含成百上千个视频、动画。在教学技术手段上,网络课程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多重感官,通常以表格、图片、PPT、三维动画、录像等多种形式,将教学信息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加深学习者对知识内容的印象。
二、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
1.网络课程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定与要求。网络课程既要满足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过程的要求,又要跟学习者现有的知识存在一定的衔接,从而使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获得相应的课程知识。目前,高校教师负责网络教学实践,而且他们是主要的网络课程开发者。对于各个学校的各个教师而言,他们的网络教学实践也是不同的,使得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学习者在网络课程的选择、使用与推广上产生困难;或者对于高校的一些热门专业,开设的网络课程虽种类齐全但无规划,使得网络课程设置上出现了重复建设的现象,这便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使得学习者不免对网络课程的质量而担忧。2.注重内容呈现,缺少情境导入。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要重视情境创设的重要作用。处于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要主动进行意义建构。而大多数网络课程只是系统、全面地传授知识,重视内容讲解与演示,在内容编排上依照文本材料或教材章节,缺少必要的情境导入,使得学习者无法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式、协作式的学习,无法接收到相应的指导建议。3.网络课程内容不能及时地维护与更新。针对网络课程的结构、素材内容的修改与管理,以及用户权限等问题,可以通过后台功能页面来完成。很多网络课程采用了静态网页制作技术,只有开发人员运用专业软件,才能进行修改、添加或替换的操作,教师很难对网络课程内容进行更新、管理,这样学习者就不能很好地使用网络课程。同时,动态网页制作技术虽然被一些网络课程采用,但却没有充分发挥其维护、更新的作用,使网络课程的推广受到阻碍。4.建立的网络课程教学评价及反馈系统仍然不完善。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学评价、反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当前的网络教学评价方式不太合理,教师多以作业、考试的形式对学习者进行评价,却忽略了学习者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而且,网络课程基本上没有开设反馈环节,或者网络平台只提供答案,却不给出评语。
图形创意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
【摘要】图形创意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专业课程一直在不断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并划分出平面设计方向以及逐渐精确到近年来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其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地位从未改变,并在整个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课程与教学也在随着专业的发展而变化并不断革新,比如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图形创意课程的课时量以及教学方式根据培养方案的改变和“混合式教学”新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
【关键词】图形创意;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1图形创意课程建设目标
图形创意课程的建设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对学生的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是图形创意课程的内核,促进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观念,实现其主动利用灵活的构思创造独特创意表达。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图形创意课程,更加关注的是创意具体的实践性,以及如何运用图形化、视觉化的语言形式进行有效的转化以传达信息和更有效果的传播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发散的思维训练方式在各个维度能够打开思路并提高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设计表意能力。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图形创意的好坏以及图形创意对概念表达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设计的成败,是衡量一个设计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确保学生向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设计的逐步过渡,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
2图形创意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作为一门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寻求审美和图形传播的现代模式课程,图形创意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还是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组织者的课堂互动及讨论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应用到实际的图形创意设计中去。那么,课程内容的资源建设及应用就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带着独到的观察力去认知客观世界,逐渐积累和储备知识,从而爆发灵感和创意。这样,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之中,就能够有效地建立多维度的知识构架,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图形语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让图形更具内涵,来以创造性的思维去寻求现代审美力。
家禽生产学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探索
摘要:《家禽生产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培养适合地方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校;家禽生产学;教学内容;培养;能力
《家禽生产学》是韶关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研究家禽的种类、生理特征、生产性能、现代化养禽设备、养禽技术的学科。目的是结合当地特点培养学生的养禽技术,特别是如何应用现代养禽技术提高家禽生产效益,改良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1课程的特点
1.1《家禽生产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1]课程内容主要有家禽的品种、生产工艺、种蛋选择、家禽的人工授精和人工孵化技术、雏禽的选择和饲养、育成禽的饲养、产蛋禽的饲养、肉禽育成和育肥的技术等。为了让学生掌握好养禽技术,必须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把所学的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1.2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广。课程的内容有鸡、鸭、鹅等多种家禽的生产特点、饲料配制及加工、环境条件控制、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等方面。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重点讲授家禽的人工孵化、雏禽饲养、育成禽的饲养、产蛋禽的饲养、肉禽的规模化养殖及环境控制等技术;布置课外作业加强学生实践、网络课程学习,提高教学质量。1.3家禽生产技术更新较快,新设备、新知识多。家禽生产是我国畜牧业中发展最快、集约化程度最高的产业。随着现代的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人工智能的不断提高,养殖技术不断更新,新的生产工艺、饲养技术在家禽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1]。因此在教学中,应不断把新的思维、技术、内容反馈给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家禽生产学》理论课教学要重点突出,以便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