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交流材料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8 00:23: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交流材料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学注重实践交流材料
一、教材分析
《量一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第四单位《面积》里的第二课时。本课旨在让学生体验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到1厘米2、1分米2、1米2等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建立“面积”的空间观念。在此之前,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认识了厘米、米、分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在本单元第一课时也认识了图形面积的含义,学会了用不同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为本课学生的自主构建“面积单位”奠定了基础,但教学中考虑到:对形象思维突出的小学生来说,面积的定义和面积单位的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由“线”到“面”的飞跃,力求做到:1、让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自主地去构建知识,并力求让能力和情感得到和谐发展;2、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数学生活化、活动化两个显著特点,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行、比较中感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概念,体验、思考、构建“面积单位”。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己“做”数学的过程,而有效“做”数学的前提必须做到:1、以学生已有经验出发;2、过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3、有利于“三维目标”,甚至“多维目标”的实现。基于这一考虑,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学生已有的经验:这里主要从知识和生活两方面来阐述。知识经验:在此之前学生已认识了长度单位,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上一课时学生知道了什么是面积,会用数格子等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面积。生活经验:学生生活中有丰富的认知体验,例如:知道学校操场面积比教室面积大得多,大约有10多个教室面积大等类似的情感体验。知道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的有大拇指指甲、衬衫纽扣、作文纸的格子,表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有电脑软盘、一张修正纸等,表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的有地砖、磁性黑板等。
2、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要建立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不能靠纸上谈兵,也不能靠幻想,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自己的空间知觉和体验为基础,必须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活动来为载体,所以教学设计中设计了“量、比、估”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在“做”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老师教学交流材料总结
又是一个终点,4个月的忙碌暂告一个段落,该盘点一下自己的得与失了,回顾曾经的点点滴滴,可谓辛苦与欣慰并存,惊喜与遗憾与共。
要说自己觉得最满意的地方,也有几许,那就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在逐步提高。这缘于我们课前2分钟的训练。虽然时间短暂,但精彩无处不在。
我们课前的训练,就和电视台的节目一样,有总策划,每堂课前都有不同的主持人,主持不同的节目。
比如:成语接龙。成语接龙组就有3个人策划,两个学生负责找成语,然后制成幻灯片,其间包括对生僻的成语的解释。一个学生负责训练。现在孩子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成语,如果你发现一个孩子随口说出一个成语,并不稀奇,说出一些你闻所未闻的成语也不足为怪,因为那是我们还没涉猎的,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孩子们是我的老师。
欢乐“动动动”栏目,是孩子们在积累了成语之上自己创建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肢体语言猜成语,他们有自己的口号:好像是“欢乐动动动,你动我也动。”结尾还有手舞足蹈的操。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们自己策划的,我只是给了点意见而已。具体是每组派两个代表,一人表演一人猜,猜出的就为小组得一分,而且每天累计。孩子们的表演让人啼笑皆非,但的确活灵活现,小主持人也蛮幽默的,每次到这个时候都让人余兴而归。
演讲,是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捷径。我们有一节课前安排的是演讲节目,每天安排一个人。主持人前一天让孩子们做了准备,要求把重点部分写在黑板上。看了他们的演讲真是各有千秋,有的孩子不敢抬头,有的孩子紧张地总是重复,还有的孩子背的很熟练但是不能吸引学生,所以我就建议他们演讲完之后做些评价,先说优点,委婉地提出建议。这样孩子乐于接受。没想到孩子们的评价也颇有见地,原来他们心目中也有完美的标准。学生对他人提出的建议有:请用眼睛看着我们,并微笑;如果能用肢体语言协助效果会更好;演讲开始的语言要自然,贴近大家生活。我无意听了一个孩子的演讲,她的开头是一个脑筋急转弯。说:一个毛毛虫,想过一条很宽的河,请问它是怎么过去的?孩子们马上纷纷举手,可答案都不对。然后她告诉大家:是化蛹成蝶后飞过去的。原来她讲的主题是:遇到困难不退缩,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困难一定会踩在脚下。我听后眼前豁然一亮,那个在前面侃侃而谈,幽默风趣的不起眼的小女生就是我的学生吗?我高兴地第一个鼓起了掌,那一刻,我感到很欣慰。
中学教学工作交流材料
**年中考已然落下帷幕,我校在教育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英明领导下,在我校上下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根据中考导向,积多年教学管理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工作方略,以追求实效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实施,克服了本届学生学业基础普遍薄弱的困难,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可用8字来概括“稳步推进、再创新高”:有36名同学被滨海中学正榜录取,其中两名同学被滨海中学提前录取进高一实验班,在社会上赢得了新的声誉,再创了**新佳绩。
一、强化目标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中考工作方略
1.战略目标凝人心。在第一学期第一次全校教职工会议上,校长就向大家阐明了**中考工作的中心任务——实行“两个聚焦”战略,即聚焦尖子生,聚焦学困生。聚焦尖子生,力争08年中考考取重点高中并轨生指标“保30人,争40人”,使大家对进重点高中人数有清醒的目标,为提高老百姓的“口碑”、扩大学校的声誉而不断努力。聚焦学困生,使大家对中考的平均分有清醒的目标,不抛弃,不放弃,为提升**的整体素养、提高**的整体实力而不断努力。定目标有方向,此举措及时地凝聚了全体教师的目标,凝结了大家的干劲,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细数起来,我们在“两个聚焦”上抓了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前60名促尖保尖,保优秀率;二是抓前200名,保考取高中率;三是抓差补差,保合格率平均分;四是抓思考教育保稳定,保良好的迎考心态;五是抓家校配合,保紧密联系,齐抓共管;六是抓方法指导,保提高学习效率;七是抓复习策略,保巩固复习效果;八是抓质量监控,保实现目标。
2.分解目标聚人气。在分解目标上,我们因班制宜,分别采取“确保、力争、合推”之策,设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成才。三个实验班每班上滨中并轨生“确保”10个指标,“力争”12个指标,“合推”是关键,三个实验班在“聚焦”“前20人”的目标上寻突破,共同研讨方略。为了变压力为动力,初三老师远打算,近要求,常分析,勤调控,通过排队摸底、分类指导,聚焦优秀生的培养,依次推进,奋勇争先。初三年级全体成员能上下一心、团结协作,把个人成就感与年级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分管校长薛天明同志和年级主任李功流同志,能洞察秋毫,及时指导,适时整改,做好服务性和管理性工作;初三年级各备课组内部能精诚合作、资源共享,营造和谐、协作、共赢的教研组文化;不同学科之间能协调合作,相互鼓励,相互借鉴,决不过重地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班主任老师与科任教师之间能加强交流,加强沟通,共同督促学生尽快提高;各科任老师能有的放矢,认真分析学情,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还能主动与学生沟通,指导学法,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3.落实目标激人志。中考目标的最终完成,取决于教与学两方面的因素,光激发教师群体的积极性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追求激情,要把学校的整体目标落实到学生人头上。一是班级制定阶段目标。班主任和全班讨论制定期中目标、期末目标、中考目标,并在学校橱窗里及时张贴,在交流中监督,在监督中前进。二是口号激励。每天课间操期间,由值日领导组织学生进行口号呼喊,在口号中激发激情,在口号中激励斗志,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备考思想的培养。三是誓词宣誓,每周升旗仪式上,尤其是百日冲刺大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宣誓,使学生们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迎接中考,义无反顾,迎接挑战,书写人生的灿烂辉煌。四是张挂学习明星像。把每次大考中出现的优秀生的照相都张贴在橱窗里,通过学生展览和事迹介绍,让学生学有榜样。
二、强化质量意识,构建“三全”型的质量管理模块
小学英语教学交流材料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不断进行道德素质的情感渗透,那么,我们如何有效进行情感渗透,让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因素协调发展呢?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培养学习兴趣,新知教授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英语课程,应采用各种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这样学生才会有快乐、喜悦与自豪的学习英语的情感。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表现教材中内容,引导学生去体验情景、感知形象,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讲课思路愉快地跌宕起伏,从而促使学生对所习内容的吸收和掌握。此外,教师应在教学新知时及时进行道德情感教育,而不是机械地学习完新课内容后再来一通无味的说教,情感渗透应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进行。如在三年级下册Unit2MyFamily中教学家庭成员的新单词时,我在教学单词、唱英语歌曲、小组组竞赛等活动中都不停地用语言示范并配合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告诉学生:Ilovemyfather.Ilovemymother.Ilovemyfamily.让学生在学习完新课后不仅学会了新单词,还具有了热爱父母、热爱家庭的积极情感。
二、借助情感中介,运用多种形式评价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说英语,更要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可以激发学习成功的动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对问题回答得好的学生说:“Verygood”、“You’reveryclever”、“Great”等,有时还可借助同学们的掌声进行鼓励,对于回答得不好的学生说:“You’llbegoodnexttime”、“Tryagain”等。在学习评价上也应力求形式多样,通过不同层面的考察,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之处,而不要依据书面考试的分数来判定学生的水平。
三、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育局物理教学交流材料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根本方法。一部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观察实验、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的历史。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更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而且还大大加强了,因为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
一、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上应创新
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主要是指:实验方法创新、实验手段的创新及实验设备的创新。
1、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教师首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要破除“学科中心”与“教师中心”的教学,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转移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上来。不能让实验成为只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不能让学生成为教师表演的“道具”。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当把握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运用实验启示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对实验进行评价,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合作精神。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协同实验,甚至学生表演实验。现代的教学观把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及品德的示范者。演示实验不是教师的专利,变教师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即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如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一节中,在学生们了解了蒸发的意义以后,提问:蒸发快慢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在讲台上摆放一杯水、两个小碟、吹风机、滴管,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与温度有关,有的说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也有的说与空气的流动有关,我让每种想法的学生都上来一名,亲手试验,去验证他们的猜想,每当他们的猜想被确认,就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
②将部分学生实验中的测量、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所谓验证性实验,即是让学生尝试和利用实验手段,对已知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检验的一种实验方法。所谓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并付诸实践,根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进行严密推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实验方法。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专题9篇
第一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物理实验是物理中考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提高初中物理实验内容复习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实际教学中摸索出来的几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基本仪器,落实操作练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注重基础的知识,则难以对更加深奥的知识进行掌握。物理实验复习中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至关重要。能够正确熟练的使用基本仪器是探究创新的重要基础。初中接触到的基本仪器有:刻度尺、温度计、量筒、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这8种。这8种基本仪器各有正确的使用方法,学生需要了解每种仪器的工作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此仪器使用方法、要求等一糸列可能碰到的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的创设出实际操作情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实际操作练习机会,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予以当面指导和督促。
二、准确把握试题类型,精选习题
在中考物理复习中,实验题的选取对于物理实验的复习十分重要。我们作为教师,要多辛苦点,让学生更加轻松点,因此应该多下功夫准确把握中考试题类型,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复习,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分析,主要有以下的几种物理实验题型:(1)根据探究课题,提出猜想;(2)根据探究课题,选择器材;(3)根据探究课题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表格;(4)根据图表或图像信息,分析总结结论;(5)根据实验探究,对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6)综合类实验探究题。针对这些题型应该据考试标准精选试题进行练习,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解题的方法争取做到让学生考试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并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阅读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师德建设;精研业务;建立激励机制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组织学习,引领心理导向、关爱并行,发展情感牵向、校本培训,为青年教师夯实理论基础、集体研讨,为青年教师提供自我提高的途径、组织竞赛,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互通信息,为青年教师更新理念构建交流的平台、树立典型,以榜样激励青年教师、表扬奖励,以精神激励青年教师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已成为所有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有识之士的共识。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振兴,关键在于教育,而振兴教育的关键又在于教师,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的关键。而在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壮大更是决定一所学校成败的关键。
我校现有23个班级,1358名学生,教师70人,其中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42人,占教师总数的60%,在这些青年教师当中,他们大都经过专业培训,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可塑性大,教学热情高。学校领导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如果忽视了对这支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学校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因此,建立和创新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机制,是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保障,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一、师德建设,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前提“教育是爱的艺术,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真谛,更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1、组织学习,引领心理导向。当今社会,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巨大变革的时期,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旧的意识仍在一定范围内延续,社会生活不断商业化和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人心浮躁的社会心理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青年教师的行为。近年来,我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每年都有新教师充实到我校教学一线,这些教师尤如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早日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成了我们学校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每年新学年,我们都要对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不间断、多方面、多渠道的师德师风教育,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教育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激励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勇于追求,乐于奉献。同时我们又把热爱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作为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求他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任何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关心,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均衡教育的权利,以此教育全体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新颖的教育教学观念、态度和远大理想,提高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整体水平。
2、关爱并行,发展情感牵向。现在教师的生存状态,潜伏着一定的思想危机,社会、家庭要求教师在人格上要成为完人,在教育行为、教育方法上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和负担。青年教师由于所处的年代不同,承受外来影响的能力不强,他们长在红旗下,少风雨侵袭,因而,当他们在工作中碰到难题、遇到挫折,就容易产生气馁,或者失去信心,甚至导致出现一些不应出现的过激心理或行为。作为学校的领导,此时就要更加关注青年教师的思想行为和发展势态,在行为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疏导,在工作中给予人文干预和应有关爱,使青年教师实现生存困惑向发展的转变。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工作状态和成长历程。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实现学校价值目标的载体,学校对所有青年教师的关注,往往是通过制度的实施和对工作成效的评定来完成的,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清楚地发现,这种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学校制订了一个谈心工作计划,由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分工负责,通过个别接触谈话和交流谈心,让青年教师了解社会对教师的希望,家长对教师的愿望,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使他们明确社会责任,讲究职业道德,勉励他们尊重事业,尊重自己,尊重学生,懂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塑造新时期的教师形象。我校有一名青年教师,由于一些原因,对自己的工作缺乏信心,教学上方法不当,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特别是学校领导的几次听课,使他对自己显得很不自信,一度时期情绪十分消沉,发现这个苗头后,学校指定专人找他谈心,与他促膝交流,互通想法,帮助指导并鼓励他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知难而进,并经常不失时机地在有关场合肯定他工作中的亮点和成功之处,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空前高涨,近两学期他所任教的学科在平行班中有明显的进步。
数学老师教育教学交流材料
数学,一开始就被大家冠以“枯燥、严密、抽象”的形象。数学学习给学生留下更多的体验是:枯燥、苦涩和知识的深奥……谈论到数学,人们关注的就是学业成绩如何,学到多少知识,看中的仍然是考试卷上的100分。数学究竟应该给孩子的童年和明天留下什么?学习是一种生活,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让儿童享有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呢?今天我从祁老师的课堂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数学学习应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体验、一种享受,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像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解决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让学生徜徉于生活数学、活动数学、体验数学的快乐生活之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教学涂上生活的本色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挖掘身边素材,让学生轻松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师充分挖掘了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学习的资源,例如:出示“恐龙、鲸鱼、轮船、直升飞机”等大宗物品,让学生感受到用原来的千克作单位太小了,必须要用一个大的计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吨”;再出示“鸡蛋、奶牛、纯净水、绵羊”等小宗物品的重量,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估算或计算,深刻理解1吨的概念,最后再出示一组吨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马路的承载量、起重机的额定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等,把数学活动和生活应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者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改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求最佳切入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用。
2.运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育局课堂教学交流材料
现行课堂中缺乏有效、可行、持久的师生合作机制,注重知识的传授几成一种教师的集体无意识。要彻底改变这种状态,亟须建立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的新机制。建立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新机制,有着丰富的内涵。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完善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学生的主体人格,应成为建立这种合作机制的基本价值取向。为此,课堂师生合作的新机制,应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围绕师生关系的全方位调整与更新,充实和吸取下列内容。重新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与分工: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应转向扮演教学中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向是为了改善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势地位,让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促进、引导下,其能力由弱至强,经验由少至多,学业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完善。
应该把学生从知识容器的畸形地位中解放出来,赋予学生知识探索者的角色;把学生从纯粹的被灌输对象中解放出来,赋予其教学活动中的合作者和学业任务承担者的正确定位;把学生从被动学、机械学中解放出来,激发和促进其学习潜能的发挥;把学生从单纯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赋予其知识认知加工者的角色。应把学生在学习中的经验、基础、潜能、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师生合作的可靠起点,让学生在教师面前积累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技能,展现其学习才干和障碍,而把弥补学生的欠缺、不足和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作为合作的果实。强调师生角色分工的重新定位,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以及认识自己后作出自我调节、自我选择、制订自我发展目标,通过教师施加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精神,逐步形成认识自我、策划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势得以转化。重新审视课堂教法取舍的标准:不能简单地以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动人、顺畅、逻辑严密、语言生动等作为评价教法优劣的主要标准,而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主体作用的发挥作为教法取舍、组合的主要标准。确定教法取舍,应着力于解决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让教师换一种方式在更高层次上更科学地发挥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独立学习能力。从学生主体性逐步发展的过程来看,学生的主体性有一个发育、完善过程。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和需要,但不一定具备很强的现实学习能力。学生有学好的可能,但并不意味着必然学好,因为学生学习中会遇到主客观因素、内外在因素的综合影响。学生可能有学习的热情,但不一定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但不一定能持久。所以,学生主体性是渐进发展而缓步走向成熟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发育规律,促进学生由不完善、不成熟逐步走向完善、成熟,是评价教法优劣的主要标准。一切有利于学生主体性逐步完善的教法,都是现代课堂所需要的教法。不断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这是师生合作机制不竭的源泉。重视科学学习方法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关注学生如何学好和怎样才能学得最好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教师讲清、讲透、讲明,似乎就尽到了教师责任,但是,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规律性来看,其实不然。
因为,从知识掌握的一般方法到特殊方法、从知识内化的方法到外显的方法、从知识的获取方法到知识保存的方法、从知识存储到提取的方法以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问题解决的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的方法等发展学习的角度看,这些方法,既不是依靠教师的重复讲解所能奏效,也不是学生能在教学中自发领悟的,需要教师把它们精心融进教学过程并不断指点学生去实践、感悟,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作用。弥补传统课堂在学习方法上的缺失,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学法、训练学法、总结学法、深化学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元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论,这把师生间的合作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学生是一个潜在的、可发展的对象,教师引导学生去主动领悟科学学法的魅力,相信学生具有主动反思其学法成败的能力,学生表现出来的智慧和热情是不可估量的。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合作活动,教和学之间应是双向的、积极的互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更能体现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参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学生参与了发现知识、形成知识以及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才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思考空间,才有发挥作用的余地,在其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学生在参与中产生认知加工行为,在参与中体验和感受成功的欢乐,在参与中磨砺思维品质,对学生的完善和磨练是必须的、重要的。学生作为一个潜在的发展主体,只有在教育的外在激励和自我内在思维活动的双重作用下,才有可能成为现实的发展主体。尤其是参与中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在充满民主、和谐、愉悦和思维智慧的教学环境中,增进师生合作,形成心理相容的朋友型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力、习惯,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教育局教学交流材料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准确率低。纵观历年的升学考试(小学升初中、中考、高考),学生在计算方面失分十分严重。很多家长,甚至一些老师都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归为“粗心”。只要下次考试的时候认真点、细心点,这种错误就可以避免。但在实际情况中,这些学生下次考试照样会出现类似的错误。这时又有家长和一些老师站出来说这些学生就是粗心惯了,一下子改不了。我不这么认为。为什么成绩好的学生这方面出错的少?我认为是这些学生的计算能力差,特别是口算能力差。例如:25+48=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看一眼就知道等于73,而口算能力差的学生缺要笔算。笔算一方面让费时间,另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负担越重出错的概率就越大。
建国后,历次的教学大纲都强调口算的重要性,指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例如:1956年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中指出: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他可以发展儿童的思维、机智、注意力和记忆力。它是笔算的基础。因此,发展儿童口算的技巧具有重要的意义。1963年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中指出:笔算和口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计算的时候笔算和口算往往结合着运用。1978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在四则计算中,笔算是重点,口算是笔算的基础。要使学生先学好20以内口算加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要求准确、熟练。2000年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口算,每分钟8-10题三位数的加减法,每分钟2-3题。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什么样的计算叫口算呢?口算和笔算有什么区别?口算就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不用书面表达方式计算过程,依靠记忆,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一般来说,口算和笔算有三方面的区别。(1)形式上的不同。用笔在纸上列出竖式,并写出计算过程进行计算,这叫笔算。不借助任何工具,直接说出或写出计算结果,这叫口算。(2)运算方向不同。笔算是由低位到高位,而口算一般是从高位算到低位。(3)思考方法不同。笔算是严格按照计算法则进行。而口算则可依据数据的性质和特点,应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进行。可见,口算能使算法多样化,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理解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是没有办法学好数学的。空中楼阁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只是一种幻景。一年级学生的口算是最基本的,口算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占的比重很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因从娃娃抓起。再说一个人的能力和他的思维习惯有很大关联,一年级正是学科教育的起点,所以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必须从一年级开始。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试验。
一、数形结合,理解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