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2 18:24: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方案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学方案设计

网络教学方案设计分析

摘要:网络教学现如今已是各高校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在使用网络平台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律性差、课程缺乏互动、实践内容无法完成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以遵义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基础课程为例,针对线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和改进。

关键词:网络教学;会计基础;方案设计

一、会计基础网络教学优势

(一)大数据精准服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体现出来,并且由大数据提供更精准的学习资源,网络可以对错题形成记忆,自动形成错题库,学生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由此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样,网络可以使得教师能够获取更多更新的课程资讯,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更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课程资源,使得学生能够高效率地达到学习目的。(二)教学模式灵。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对于教学的限制。上课的时间和地点不再受到教室和课表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反复查看课程视频和PPT进行自主学习。同样,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将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而更加灵活多样,比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用过多地浪费时间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而是通过网络布置任务,学生课后完成,课上再进行集中反馈,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二、会计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现状与主要问题

会计基础这门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是一门既重实践也重理论的课程。从以往的线下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会计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刻:比如很多学生对于会计上的借、贷关系容易混淆;对于会计科目出现记不住的情况;对于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的关系无法理解等。在实践实训的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点不扎实和不牢固,又反过来发生对于实践的了解和理解不够深刻、对于实训的内容掌握的不扎实、实训结果差强人意的情况,进而最终导致会计基础教学效果无法达到最佳。(一)网络教学互动性差。会计基础是管理学下的一个分支,其理论体系是从管理学当中延伸而来,但是又不同于管理学,学生对于其中的基础概念一开始会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从过往的教学经验来看,会计基础中很大一部分理论知识需要教师反复讲解,并且在师生磨合的过程中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实际解答。然而由于课程直播软件的限制,教师无法通过网络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掌握,学生通过文字提问时有时又无法准确表达问题的关键点,导致教师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所提问的关键点,一一解答又特别耗费时间,因此影响上课进程,导致实际课程进度往往会慢于课程计划进度。本门课程以超星学习通为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任务和数据统计,通过超星学习通的数据收集可以看出,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互动中,仅有50%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讨论当中去,并且大多数学生在话题讨论中有且仅有一次回复,仅有3%在话题中与授课教师有来回互动。由此可见,线上教学中仅有极少数自律性较强的学生愿意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做到在课余时间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进行线上交流,但是大多数学生则因为觉得问问题很没面子或者感到害羞而不愿意提问。(二)在线学习效率低。在网络教学中,由于缺乏监督,学生在学习网课时可能会被周围的其他因素影响学习效率。如网络上很多资讯可能会影响学生上课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环境周围的各种因素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网络拥堵、学习平台服务器超载导致在线学习效果不佳。通过超星学习通统计数据结果来看,在本门课程任课教师的17次签到中,加入到本门课程中的学生仅有一次为100%签到,平均签到率为87%;课程共了86个学习任务点,而平均完成数为78个,平均完成率为90%;课程中的四次作业平均完成率为93%且平均分数仅为74(每次作业分值均为100分),平均成绩未达到本校评分标准中的良这一等级;课程中一共9个章节,包含测试共25个,平均完成个数为23个且分数为74,同样未达到良这一评分等级。从课程考试结果来看,会计基础课程共了三次考试,平均分仅79分,而从综合成绩(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统计来看,综合成绩仅68分,在本校评分标准中该成绩仅为合格。由此可见,会计基础单纯地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会计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不高,而网络监督中所谓的每次签到打卡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从而增加教学压力,学生在签到后是否有参加课程学习也无从得知,因此网络学习效果不理想,任课教师也无法实时掌握真实的学习情况。(三)网络教学无法进行实践教学。会计基础虽然理论基础所占的比例很重,但无法否认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网络平台教学教师只能完成理论教学目标,而无法完成实践教学目标。众所周知,会计无论是手工记账还是电算化,都是建立在会计的特殊体系当中的,由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限制,会计基础课程中很多能体现会计实际工作流程的训练内容根本无法进行,导致本门课程大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无法完成。任课教师只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布置简单的会计账目任务,学生通过在平台上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会计分录作业以到达自主实训的目的。然而由于学生自制力的问题,自主实训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完成或学生独立完成,并且大多数学生即使在完成实训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也并不会主动在网络上向教师进行问题反馈,因此教师无法得知实践实训的教学效果。而如果教师将实践内容通过网络直接,将实训变为学生线下完成并通过网络提交的方式进行,提交时复杂的流程则会给学生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教师批改实训作业的工作量大、速度慢也是网络教学一个大问题。(四)考试平台突发状况多且无法监控。教师通过网络考试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时,由于学习平台的限制,教师无法准确判断学生是否有作弊行为,只能通过平台统计学生登出系统次数进行统计查看学生是否有作弊嫌疑。同时在全校统一考试时,由于平台服务器超载,考试期间频频出现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正常考试,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影响学生考试成绩。

查看全文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案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青年教师实际,提出了所在院系、高校及企业等不同层面的青年教师工程教学能力培养方案,为探索一条“卓越计划”专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今后一段时期,它将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1]。青年教师作为祖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生力军,其教学能力直接关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未来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2]。虽然全国各有关高校都进行了“卓越计划”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如何结合“卓越计划”,根据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特点制定适合提高青年教师工程素质与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亟待研究与解决。

1“卓越计划”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卓越计划”对专职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广博的工程科学知识。“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需要全面提高,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动涉猎多个学科知识,触类旁通,才能融会贯通。②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青年教师需要弥补自身能力缺陷,长期投身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之中,积极参与各个实践环节,不断增强发现和解决工程实践现象和问题的能力。③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创新是引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动力[4],青年教师首先应该从主观上具备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更加“接地气”地深入企业和社会,积极寻找工程问题中的创新点。④突出的工程解决能力。青年教师不能“纸上谈兵”,需要通过参与工程实践,积累工程经验,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教学模式,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自身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⑤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卓越计划”强调“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5],青年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学习世界上工程教育强国的先进国际化工程教育理念,完善工程教学方法。⑥科学的工程教学方法。青年教师要敢于借鉴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亲身实践,提升自身的工程教学能力素质。

2青年教师队伍工程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现有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主要是80后的一代,他们经历着时代转型期的各种多元社会思潮和压力的挑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思想特点:学历层次较高,具有坚定清晰的理想化追求目标,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创新意识强,能够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但是,青年教师面对课题申请、职称晋升、家庭生活等现实问题时,理想不得不屈从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到教学之中,导致课程内容缺乏更新,甚至照本宣科,也限制了教学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因此从象牙塔走出来的青年教师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即使当前青年教师更加重视科研的形势下,在评职条件和学校政策的指引下,他们往往更加注重纵向课题甚于横向课题的研究,更喜欢发挥自己擅长的理论研究特长,封闭在实验室内,在学术期刊和著作中探寻创新的思想。极少一部分青年教师能够长期投身于企业的交流沟通,安心的深入企业之中,虚心听取现场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很难正确反映工程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卓越计划”专职青年教师培养方案设计

查看全文

计算机专业混合式教学方案设计研究

摘要:在概述混合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扩招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混合式教学方案,细分了专业课类型和教学组织目标,开展“校外理论导学+校内实训实操”“线上铺垫+线下深化”“校企融通双向对接”三类混合式教学,采用了混合一体的过程实施方法和效果测评标准,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扩招班开展混合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职扩招;计算机专业;混合式教学

大规模扩招是近年来国家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对促进职业教育生源多元化、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全面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混合式教学概述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2009年我国学者何克抗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总结,使之形成详尽的理论体系。混合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方法、场景、对象、载体等方面进行混合融通,构建混合式的教学过程。由此可见,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切入点较多,近年来,国内很多教育界专家和一线教师探索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实施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便是基于方法、场景和载体进行混合式教学的经典案例。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混合式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更为灵活,能够对优势资源进行混合应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在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得到了推广。

2高职计算机专业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案

查看全文

空间建设毕业设计论文

一、前期创意概念设计阶段

毕业设计实践部分所提供建设的空间为尚美楼的公共空间区域。这一实践环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设计和创作。此外每个学生各自完成个人的创意方案设计。室内1201班所选空间为公共展厅的空间建设,建造之初对现有的空间条件进行测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的概念构思和设计工作。在概念构思阶段,班级分组进行设计,并进行汇报选出优胜方案。此阶段因和个人方案同时进行,有同学精力有限,借此较少参与班级空间方案的构思。这是毕业设计分为个人方案和班级空间建设的不足处,可改为灵活的操作选题,将两部分内容相互渗透,班级空间的方案也可作为个人方案的选题,这样对空间建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空间建设方案的设计,也实现从方案到实施的完整性。从教学结果看,确实有对空间建设感兴趣的同学投入非常多的时间以致个人方案较草率完成。通过多轮前期概念构思的推敲,室内1201班空间建设最后确定为日式风格茶室的建设,主题为“诧语”。

二、空间建设实施阶段

空间方案确定后,全班分工协作——有方案图纸细化、材料设备的选择和购买、材料加工制作、软装配饰搭配、主体框架建设、后期布置与扫尾工作等环节。空间建设施工的过程最体现班级的团队协作性和优秀学生的领导能力,同时对教师的管理能力也是一项考验。空间建设的过程就是不停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动手建造的过程中,学生们充满了实干的热情。创意方案的实现过程是曲折的,具体到较为复杂的主体框架的施工及电工、木工等难度较大的施工环节,学生的技艺、施工水平难以达到水准,在多次尝试失败后采取与专业施工人员合作方式进行,如茶室主体木质框架请木工制作等。常规有难度但在系里工作室设备条件下可自行完成的部分仍严格要求学生多尝试自行进行设计和制作。如茶室的茅草屋顶制作,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学习茅草屋顶的编制技巧进行制作。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找寻、工艺的精度要求等诸多问题都容易使学生想要走弯路或退而求其次,空间建设在于按照最初的方案设计进行实施,建造环节需对材料选择、工艺制作等进行严格把关。材料选择和配饰搭配在公司就是软装设计师的工作内容。而木工、水电的施工了解也涉及到施工图纸的深化和设计监理及合作的重要性。空间建设按照最初方案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今后实际的设计工作和设计从方案到实体空间都有了切身的体会,反之对前期方案设计要考虑更多的可行性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此环节不足之处在空间建设过程始终在教学楼进行,涉及到噪音较大的木工、金属切割等工艺对正常的教学有较大的影响,其次因经费的节俭,对于材料环保性能缺乏考虑,造成教学楼空气的污染。此次毕业设计的空间建设实践推动了系里木工制作等工作室的建设,对于今后的实践教学创造了更完善的设施条件。对于一些特殊的工艺如陶瓷的烧制或玻璃的加工等,也可尝试与工厂联系对接的方式,探索更为灵活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空间建设成果展示

毕业设计之空间建设从最初的概念方案设计到材料选择、主体框架制作、家具配饰制作及后期的布置摆件的实施是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一次重大的突破,在不断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取得了实在的设计、制作经验和空间建设的成果。室内1201班“侘语茶室”设计说明——茶室以侘寂美学理念来阐述茶室的意义,茶室的东西都是小而简洁、安静内向的,茶室空间整体是比较狭小孤立而私人的,有助于个人进行哲思,不在任何地方却也处于任何地方,在茶室里每一样事物的实际尺寸恰与其重要性程度成反比。

查看全文

鞋类设计专业教学创新策略

摘要:鞋类企业对于具备综合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设计能力的职业型人才需求不断上升。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实践中,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教学创新也成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文提出职业技能导向下中职学校鞋类设计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分析教学工作的发展现状,提出教学创新的具体策略,以推动中职学校鞋类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发展。

关键词:职业技能;专业教学;发展前景;设计教学;鞋类设计

一、职业技能导向的鞋类设计专业教学创新的意义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企业的人才需求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职业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提升,这就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而中职学校作为我国基础职业教育体系,在新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教学专业建设也愈加完善。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日常生活中对于鞋类消费市场的要求愈加严格,鞋类企业的设计创新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鞋类企业对于具备综合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设计能力的职业型人才需求不断上升,这就使中职学校对于鞋类设计专业教学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上升,以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促进中职教育发展。职业技能导向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机构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性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因此,在新时期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就需要以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综合职业技术能力提升、素养培养为己任,全面推动教学改革。尤其是在鞋类设计专业的教学创新中,更需要贯彻职业技能导向的现实需求。职业技能导向下中职学校鞋类设计专业教学创新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企业对职业技术性人才的综合职业素养要求愈加严格,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1]。而职业技能导向要求中,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是基本要求。在这种要求下进行鞋类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职业技能导向下加强中职学校鞋类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也能够进一步推动中职教育体系教学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有机协调,以此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2]。根据相关报告,我国鞋类产业以及市场成为主要经济发展行业之一。其中以广东、浙江、福建等地作为生产重心,鞋类生产基地和大型厂区已经超过一万家左右,全国鞋类总体生产数量大约为130亿双。所以无论是鞋类生产总量还是经济交易数量,我国常年稳居世界前端。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鞋类产品消费数量也随之逐年提升。同时巨大市场发展前景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数量要求。根据我国现阶段对鞋类设计人才现状的详细分析,未来鞋类行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数量已经高达上万人,但是现阶段我国各大中职学校对于鞋类设计专业建立相对较少,其发展路途仍然十分遥远。面对鞋类广阔的行业发展,如何不断增加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全新生产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鞋类行业建设的重点方向和目标。

二、鞋类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第一,鞋类设计专业在教学方面明显缺少全面性和多样化,无法有效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现阶段中职学校的鞋类设计专业教学中,不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拓展方面都有不足,大多以中职学校的鞋类设计课程为主,缺乏线上教学资源的拓展以及各类教学互动的设计。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激发,教学参与感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第二,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鞋类设计专业理论课程过于追求知识的整体性,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比如,现代社会对于人才教学和能力培养的标准要求一旦出现转移或者改变后,课堂教学结构体系就需要再一次重新建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充分满足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核心需求。在构建全新课程教学体系和教授模式的过程中,如果为学生单独设立若干个能力教学方式和区域,那么能力培养目标一旦转移,就需要重新组合专业模块,才能有效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技能人才的实际要求。

查看全文

如何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意志力

摘要:该文以环境设计专业家具课程考核任务中的《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为载体,通过分析企划书中各任务要点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反应的关系,探讨其中学习意志力的相关问题,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以期能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觉察、自我约束等学习意志力,进而走向享受学习、自由学习。

关键词:家具课程;企划书;学习意志力

在多年的环境设计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容易陷入茫然,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目标和导向,从而缺乏激情和动力,更缺乏意志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因看,与知识、信息的大爆炸所导致的学生无所适从有关;从内因看,与学生对学习的意义、学习目标和内容、学习过程缺乏深度认知有关。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文章拟从环境设计的视角,以家具设计课程考核任务中涉及的《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为载体,围绕内因、外因探究学生的学习意志力问题,期望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思路。

一、意志力

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两度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由此可见意志力的重要性。中国古代有很多培养学习意志力的故事,如,古人曾以冰裂纹装饰书房的门窗,喻示“十年寒窗苦读”才可能一举成名,这是以生活环境隐喻学习意志力;还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直白地道出学习应刻苦用功。学习意志力有一些基本的、科学的训练方法。

二、《家具方案设计企划书》设置的说明

查看全文

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研究

摘要:培养机械制造专业技术人才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提升高级技术人才质量,本文针对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建设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教材展开探讨,以期可以为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工作过程;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教材

在装备制造企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机械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通过编写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相关教材,能够降低课程学习难度,并将知识点集中,对提升高职学生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1开发思路与原则

《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课程在机械制造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其相关教材必须具备合理性,否则,高职学生不仅难以吸收知识,而且专业能力水平也无法得到提升。为此,本文总结出了《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教材的开发思路与原则。

1.1思路

查看全文

高职物流管理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项目化教学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进行项目化教学尤为重要,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是复合型人才,对各门知识能融会贯通。本文就是根据物流技能比赛的内容来探讨如何打破每门课程的界限,融合各门学科的专业知识来进行物流管理课堂项目化教学,先分析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从高职物流技能大赛赛项三大部分内容出发,比较物流技能比赛涉及的专业知识与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老师以项目、子项目为载体设计单项任务并设置相应的情境,学生自由分组来完成任务。

关键词:物流管理;项目化教学;作业任务;技能大赛

一、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跟不上物流行业形势发展的需要。受到物流实训设备昂贵,实训条件不足的限制,现在大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仍然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而物流行业已经发展到了高度智能化的地步。(二)认识的错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仍然认为物流=运输或者物流=储存,这是错误的观念,当然把物流=快递,那就更是错上加错了。但由此也反映出物流行业的发展落后以及发展的不规范。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与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转变错误的认识观念。(三)知识理论落后于物流行业实际应用的发展。虽然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西方的翻译。在我国大部分人的思想观念中物流就是快递,但高校的教学仍然远远落后于物流行业的发展。(四)实训设备不足。物流行业已经发展到了高度智能化,无人机、物流机器人的程度,而即便对有实训条件的高校的物流教学而言,智慧化还只是一个概念。(五)整体师资力量不足。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也比较晚,导致我国整体的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够,教师教学以纯理论为主,校企合作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

二、技能大赛的意义

国家花大力气举办各种职业技能比赛,就是希望通过比赛的形式,形成一种激励方式来全方位提升教育水平,培养“大国工匠”,促进产业的转型发展。根据技能大赛的宗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进”的要求,技能大赛能改进相对落后的教学现状,在教师、学生、教学条件、校企合作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一)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参加技能比赛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提升自身学习能力,而且在比赛期间能与同行业教师学习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成长,也能在与企业的交往中了解到行业产业发展动态,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以利于教学方向内容的改革。(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对填鸭式教育方式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而技能比赛这种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育方式,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进主动学习热情。学生根据比赛学习也能了解学习的方向和企业的需求,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能提升就业率,满足社会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三)促进学校的实训条件建设技能比赛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引领来进行的内容设计,是真正需要动手实操的。学校落后的实训条件显然不能满足比赛的要求,因此学校为了展示教学成果,吸引学生就读,必然会主动改进实训教学条件。(四)改革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技能比赛会引导学校进行教学改革,从单一的理论教学转变为多媒体实训教学,以学生为导向来改革教学方式。

查看全文

任务教学法对药学类专业的影响

摘要:模糊(不定)参数项目(任务)教学法是建立在项目(任务)教学法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法。文章通过实验法探索了该教学法对高职药学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认为该教学法能提升高职药学类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使用该法教学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所设定项目(任务)的难易程度,要注意所设定任务目标参数模糊程度,要选好学习小组组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一些绝对性教学暗示,以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影响。

关键词:教学法;高职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常规性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或教学方法得当,将有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职业方向选择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项目教学法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常用的一种教学法,对提升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项目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过程中预先设定了工艺、参数,引导学生探究某项已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不会刻意去发散学生的思维,且容易造成思维定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项目教学存在“基础理论的学习因项目而定,课程内容过散,缺乏整合与共享,理论知识‘够用’的度难以把握”等缺陷[2],基础理论不足也易致创新能力不足。模糊(不定)参数项目(任务)教学法是建立在项目(任务)教学法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法。所谓模糊(不定)参数项目(任务)教学法,就是在综合实践项目教学时,只给定少量关键性目标参数,任何工艺、路径和方法,只要能达成任务目标参数,即视为完成目标任务,是对项目教学法的创新。笔者所在教学团队三年来对模糊(不定)参数项目(任务)教学法进行了探究,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模糊(不定)参数任务(项目)教学法在药学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相关情况说明

研究对象:2017级药学专业2个班级共计114名学生,2016级中药学专业1个班共计46名学生。教学项目名称:针对发热患者的退热方案设计。教学安排:2017级药学专业本教学项目在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药学服务务实课程教学中实施,2016级中药学专业本教学项目安排在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实施。教学项目基本要求:不限定人群(普通成年人,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女性或伴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病因(感染、非感染)、发热程度(低热、中度发热、高热和超高热),给出至少3套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病因、不同发热程度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中的药物,只要求给出药物名称或药物类型名称,不要求具体制剂和用法用量),项目完成时间约80分钟。

查看全文

数控加工质量控制几点探讨

1数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零件质量难以保障。有很多工业产品的结构比较复杂,因为无法一次加工成型。为了获得这些结构复杂的零件,就需要通过多次加工过程。一些制造企业在加工这些产品时,主要使用的是一些普通设备。对于这种情况,零件加工的程序繁多而且分散。因而,零件在周转的过程中,由于加工环节众多,一些重复性的加工工序、安装或者定位等操作,都有可能给零件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这些损伤经过多次积累,就会导致零件出现变形情况。这样,零件的尺寸就很容易出现较大的公差,其质量控制难度就增大了很多[1]。1.2工艺编制粗放。工艺编制是数控加工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零件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对于有些制造企业而言,其工艺编制存在粗放等问题。一方面,有些企业在工艺编制过程中,并没有考虑设备的实际应用效果。比如一些新型刀具的使用,很多时候企业工艺设计人员都没有对其使用效果进行充分调研[2]。另一方面,工艺编制之后的具体操作中,一些技术人员大多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对零件进行加工。但是,对于一些新结构的零件加工,这些技术人员就显得生疏,他们的操作也会对零件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从实际情况看,因为工艺编制粗放,相关技术人员对工艺计划无法正确和有效的掌握,也会导致零件加工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不高。1.3加工方法和技术落后。加工方法和工具技术是决定数控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数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中,若是加工方法落后,工具技术缺乏,同样会增加工作的难度,导致产品质量欠佳。有些制造企业并没有专业化的生产车间,相应的工艺质量控制方案也不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数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难度加大。而且,也正是因为零件加工质量很难保证,这些企业的数控机床使用效率不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大,进而又影响到了企业的利润,使得企业更是缺乏资金改进加工方法和工具技术。这些恶性循环使得这些制造企业发展难度更大。

2数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优化

2.1优化加工工艺方案设计。加工工艺方案设计是数控加工的基础工作。对于数控加工工艺方案设计而言,首先就需要明确数控加工和普通机械加工工艺的不同之处。与普通的机械加工相比,数控加工具有更高的自动化程度,且其需要的设备成本也要更高。更为重要的是,数控加工有着与普通机械加工不同的控制方式,因为在工艺方案设计时需要有着更加明确的方案和控制方法,其加工工艺内容也应该更加具体。数控加工应该明确加工内容,做好零件结构分析工作,以便设计出效果更佳的加工方案。同时,数控加工方案设计也要确定加工路线,制定好加工程序,选定合适的刀具等[3]。由于数控加工是在程序控制下进行的,若是工艺方案考虑不充分,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很容易出现,且无法及时解决,只能停止程序或者待程序完成后才能重新修改方案。因此,若是加工方案设计出现缺陷,数控加工的工作量就会增加很多,不仅导致经济损失,也增加了很多的时间成本。所以,优化加工工艺方案设计是数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2.2有效控制数控程序编制。数控加工过程是程序控制数控机床对零部件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工程序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有效地编制控制数控程序是保证数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数控加工程序主要由指令代码组成。在指令代码编制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关键点的把握。首先,对零件模型进行分析,确定编程坐标系,并将刀具位置、数控机床属性及安全平面设置好。其次,要仔细设置和检查零件加工的各个工序,确定走刀路线和刀具的切削量。在加工工序设置时,要结合零件材料特征和刀具的切削特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再者,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时,也要结合数控加工的特点,正确选择加工方法。只有有效编制控制程序,才能将数控控制功能充分发挥,从而保障数控加工高质量的进行[4]。2.3改进加工方案和工具技术。为了改进加工方案和刀具技术,在数控加工之前,也要调查好工序能力,对各种影响工序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在数控加工质量控制过程中,也要及时全面地掌握工序动态过程,详细记录相关的数据指标。并且,对这些数据指标要进行整理分析,以便对工序的质量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工序问题,进一步优化加工方案。在实际过程中,也要改进刀具技术,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切削方法。改进加工方案和刀具技术同样可以帮助提高数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水平。

3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数控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就需要做好优化加工工艺方案设计,有效控制数控程序编制,改进加工方案和工具技术,加强技术人员能力培养等工作。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控加工技术的效用和应用价值也将会继续增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