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概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03:15: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交通工程概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轨道交通专业课程碎片化教学与实践
摘要: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程度,提升学习效果,一直是大多数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文章针对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提出一种理实结合的碎片化教学模式,将轨道交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利用现代媒体工具、互联网等技术和方法进行碎片资源的开发与设计,在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后期实现标准化建设及流程化管理。
关键词:轨道交通;高职教育;碎片化教学
1引言
轨道交通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轨道交通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特点就是在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给行业输送合格的职业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设计也应该更具象化、直观化。本文从探索更适合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出发,提出碎片化教学的思路,在轨道交通专业高职教育中利用逐级模块化细分知识点,系统梳理分析课程所包含的知识模块,再以底层知识点为最基本的单元建立碎片资源库。本文以高速铁路概论课程为例,分析该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及脉络,找准适合高职学生的碎片单元,并利用现代媒体工具、互联网等技术和方法进行碎片资源的开发与设计,在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后期实现标准化建设及流程化管理。
2在高职类院校轨道交通专业中探索碎片化教学的必要性
2.1轨道交通专业课程的复杂性、多元性
土木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这是一篇土木工程概论论文,本论文主要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及其团队考核方面的内容,土木工程概论论文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土木工程的了解和热爱,激发学习兴趣,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考核方式等方面,谈了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考核方式
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及土木工程的主要类型,了解土木工程材料、设计及施工的一般概念,认识土木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及工程规范的基本轮廓,了解土木工程领域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土木工程的了解和热爱,激发学习兴趣,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为了做好土木工程概论的课程教学,应加强课程建设,以下是几点思考。
一、教学内容要适应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课程内容要有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同时应考虑到授课对象的知识背景。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安排在大学教育的第一学期,授课对象是刚刚高中毕业的大学新生,对专业知识完全是未知和茫然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专业,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内容既应充分反应专业的主要内容,又应浅显易懂,并最好结合工程实例来介绍。
二、教学方法应有针对性
《世界高速铁路概论》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轨道交通的关注热情日益高涨,首次提出“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应时代要求,高速铁路的基础知识急需普及。一方面社会迫切需要更多掌握轨道车辆专业知识的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为“加快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世界高速铁路概论》课程“生逢其时,责任重大”。本文对《世界高速铁路概论》的课程特点以及教学难点进行了系统阐述,在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课程教学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高速铁路;课程特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蒸蒸日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加上“中国高铁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渴望了解到高速铁路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在大学生中涌现出一大批“火车迷”,开展高速铁路知识的普及教育势在必行。
一、课程概况及目的
轨道交通学科致力于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紧紧抓住“中国高铁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机遇,以“洁净能源地面交通学科链”为依托,广泛的结合机械、电气、土木和交通等相关学科,重点关注轨道交通的结构和乘员安全,实现对轨道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监测;学科定位于“安全、节能、环保”,并且以“产、学、研”结合作为协同创新的手段,以团队建设和平台建设为发展的基础,以国际化合作、卓越人才培养、重大科研项目为主要推动力,主动配合上海市以及国家科技部的创新体系发展思路,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论》这门课就是针对十多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为拓宽同济大学学子的知识面,了解世界各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同时引导学生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多角度综合评估高速铁路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更好地将当前国家倡议(“一带一路”)与学生所学专业(如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知识的兴趣。本课程拟在介绍高速铁路有关基本知识、相关背景的基础上,结合非轨道交通专业学生教育的特点,从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等跨学科的角度进行教学,为学生开启更广阔的专业联系创造条件。
二、课程特点
物流管理专业线上教学资源供给分析
摘要:随着电商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成为了新的热点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应运而生,一个新兴专业在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线上课程平台与物流管理专业线上课程供需匹配情况分析,了解在线上教学资源供给在物流管理专业方面的优缺点,为今后物流管理专业的线上课程建设提供方向。
关键词:物流管理;线上教学资源;线上课程平台
1研究背景
配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物流管理专业的线上教学管理平台在课程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准备,并完善了教学资源。与此同时,国家还提出要结合当地线上教学平台和各校实际,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国家网络云课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爱课程等免费平台,指导学生在线学习。“线上教学”对于很多高校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但同时也是对我国“互联网+教育”模式建设情况的考验,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推动力。在慕课中资源分配不甚合理,如教育学专业等方面的慕课种类相对繁多,而物流方面的课程资源就少了很多。甚至于慕课上物流专业网课概念模糊,很多慕课并没有明确标注物流课程[1]。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短,2001年的时候全国只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虽然全国招收物流本科专业、高职高专的高校在不断增加,并逐步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完善的物流高等教育体系,但其课程体系发展还不完善,给线上教学的实施造成了很大的阻力[2]。本文主要对物流管理专业利用各公共平台进行线上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2物流管理专业线上课程开设需求情况
根据教育部的《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各个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开设的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共13门,具体如表1所示。
物业开发中停车列检库结构柱网布置设计探讨
摘要:以上海轨道交通2个车辆段的停车列检库为例,对比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中最重要的停车列检库的结构柱网设计。由于停车列检库占地面积大,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停车列检库多考虑上盖物业开发。通过合理选择结构柱网,提升停车列检库的性价比,并对不同的跨线方案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合理的跨三线结构柱网设计方案。
关键词:地铁;物业开发;停车列检库;结构柱网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地铁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车辆段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停车、检修、整备地铁车辆的功能。每个车辆段由面积超过100000m2的房屋组成,其中,停车列检库是车辆段中最重要的大库。本文拟对上海轨道交通2个车辆段的停车列检库设计进行对比。目前,这两个库均已投入使用多年。虽然停车列检库的功能相同,但由于业主要求和大库平面组成等不同,因此,采用的结构柱网布置方式也不尽相同。下面就这两个库的结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1工程概况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和12号线停车列检库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停车列检库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促进高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以专业基础课《社会学概论》为例,对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进行了探索,主要涉及课程的模块、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思政元素参考模式、“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实施方法五个内容。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国外并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此相关的研究是各国对高校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探索。19世纪中叶,杜威认为在课程内容上自然科学知识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一样可以满足社会需要,引发了美国通识教育运动和选修课程改革。20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再次对通识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重视大学生共同价值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实施通识教育最好的模式之一。我国教育部在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此后学界开展了大量“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课程思政”在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中的作用研究。邱仁富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理论进行了研究。[1]张正光(2018)认为应该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2]李如占(2018)认为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比,“课程思政”具有独特的渗透性、潜隐性特征。[3](2)“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探析。刘磊(2018)认为应加强顶层设计,致力实现“课程思政”的统筹规划。[4]谭晓爽认为应通过明确主体责任、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破除专业壁垒、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等路径。[5]王禾玲认为应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6](3)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许多高校在学习上海“课程思政”的经验基础上,充分尊重不同学科特点,把学科内容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师培训、课程教学目标与大纲、教学内容、教育资源与教学设计、师资力量建设、第三课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总之,国外高校的通识教育已经很成熟,对国内各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教学方法有借鉴意义。国内高校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面对众多高校及众多不同的专业,需要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探索来更好地实现高校全方面育人目标。
二、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促进高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1)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助于探索高校专业基础课育人功能的发挥。在社会多元价值背景下,单纯或过度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可以努力挖掘专业基础课中丰富的育人资源,探索出在教学主渠道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的育人路径。(2)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助于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通常大学生对专业课教师的认同度更高,与专业课教师的接触更多,大学生的价值观更易受专业课教师的影响。专业课教师应更加努力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让专业课教学课堂内容更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更深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为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较好的借鉴。高校任何学科都蕴含着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规律的探索,蕴含着道德、伦理、法律及价值观等内容。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参加者有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思政老师与专业老师的联合备课,共同探索专业基础课的育人功能,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好的模板。
八层框架结构设计管理论文
摘要
本设计为长春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设计,全楼共八层,建筑面积约为6000㎡。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筑部分,包括对建筑的平面设计,建筑立面的设计,建筑剖面设计等。本设计采用了大空间设计,这样更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内部分隔,充分体现使用者的意志。第二部分为结构设计,包括框架梁、板、柱的设计以及楼梯设计等。本设计的结构采用框架承重,柱距为6.3m×6m,内、外墙均采用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有利于减轻建筑物自重;其中框架梁、柱的设计都采用弹性理论方案,板的设计采用塑性铰线法理论设计。设计过程中还进行了地震作用下弹性位移验算。通过对建筑的造形、建筑的立面和基础部分的施工、楼面的做法、顶部的做法等一些施工工艺的设计,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要求和结构设计要求。设计后达到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活动中心大空间设计框架承重弹性理论塑性铰线理论
Abstract
ThedesignoftheChangchunCitycadrescenter,Thewholebuildingsestotal8F,aboutfloorspace6000squaremeters.Designisdividedintotwoparts:Thefirstpartofthebuilding,includingtheconstructionofgraphic,constructionFacadedesign,Buildingprofiledesign,constructionstructureprocedureandsoon.Thisdesignhasusedthebigspatialstructure,sotheuserscanbettermeetthedemandfullyreflectsthearchitectural.Thesecondpartisdividedintostructuraldesign,Includingtheframebeam,slab,column,designaswellasstaircasedesignandsoon.Thiscadrescenterusestheframeload-bearingsystem,Columnforthe6.3m×6m,theconcretehollowblockmasonryhasadopted,theceramicwallandreducestheloadofbuilding;Theframebeamsandcolumnsaredesigneduseselastictheory,Boarddesignusesplastichingemethodofdesigntheory.Designprocessalsoconductsseismicelasticdisplacementcalculation.Throughtheconstructionoftheextension,buildingfacadeandinfrastructurepartoftheconstruction,floor,thetopofthepracticesofsomeoftheConstructionTechnologyDesign,furtherunderstandingofbuildingdesignandstructuraldesignrequirements.reachsthedesignrequirementsofthestrength,stiffnessandstabilityrequirements.
Keywords:ActivitycenterThebigspacedesignTheframeacceptheavyFlexibletheoriesTheplastichingemethod
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摘要:为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实践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山西大同大学与中国重汽大同齿轮厂签订协议,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解该模式的有效性,以2017年和2018年参加实践学习的学生为样本,展开深入调查,重点关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支撑。调查结果显示,“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但学生总体满意度较高,取得了丰厚的实践学习成果,证明了以实践为根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性。
关键词:新工科;“3+1”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随着当前区域特色经济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具体化、精细化,因此亟须高校快速推进人才培养适应性调整,以满足当前人才需求。新工科和“双一流”政策的出台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目标、要求和方向[1]。为快速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要求,山西大同大学积极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基于区域优势,与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和大同泰瑞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单位开展广泛深入的人才培养合作,快速推进我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近年来,国内高校为应对新形势、新发展,对人才培养做了诸多改革和研究。产学研深入结合发展已经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校企多样化的合作方式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实践环境,新型创新创业及孵化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发挥多种潜能的新空间[2]。面对高等工程教育新环境,浙江大学通过优化学科生态布局、学科交叉催生复合专业、多元贯通主动升级传统学科、建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途径,为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实践提供进一步的实践探索[3]。张伟等[4]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开展了“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力争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赢”。北京理工大学依托“2011计划”“北京高精尖中心”等高水平平台,通过学科协同、教学科研融合、校际融合、校企融合、国内外融合等“五融合”育人新模式,建立了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共赢机制[5]。杨小兵[6]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新模式,针对实践教育提出了“创新实践教育”体系。鉴于我校当前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的限制,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快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与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快速推进了“3+1”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工作,在我校先期完成学生前三年的理论教学培养的基础上,最后一年集中安排在企业实践学习,见图1。图1“3“3+1”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人才培养历程中的一次全新尝试,是实践教学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我校人才实训实习基地不仅由校内拓展到了校外,而且时长由几周拓展到了一年。同时,该模式的实施也是一种巨大的教学挑战,在教学、食宿和安全等方面都需多方合作、全力应对。本文通过对两届学生的跟踪调查及对该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开展“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实践条件
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检测仪器,装备实力雄厚。共配备主要生产设备1300多台(套),绝大多数为数控设备,拥有国内一流的柔性齿轮加工线、AGV变速箱装配线和高效滚道式变速箱装配线。生产线、设备和产品样品分别见图2~图4。通过对大同齿轮有限公司生产环境、食宿、交通和安全等各方面综合评估,该公司具备条件与我校“3+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接,可提供一流的综合人才培养环境。
2“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沙盘教学研究
工程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应社会建设的需求设立的的专业。随着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业务激增特别是高铁等技术输出带来了大量的国际工程。对项目经理的全面掌控能力要求提高,对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法规以及项目的实际管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对学生有较高要求的专业。
一、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学生,仅仅依靠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有局限性的。所以从教学目标上来考虑还是从以后的就业单位的要求来看,本专业学生必须对项目管理有融会贯通的的变通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依据课本教条的去搬用。根据对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有将近75%的学生在施工企业、咨询公司或是监理公司从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预算或者招投标工作。而实践能力是本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正是这样在教学中开展实践环节是把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联系起来的丝带,是学校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提高教学多样性的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工程的出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工程实践经历也逐步提高,为了让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步入社会能够很快的适应工地高难度快节奏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迫在眉睫。
二、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在教学实践中的引入
沙盘模拟是让学生通过各种项目管理里的角色以及和同组人员配合参与合作完成一个模拟工程。是从项目的调研开始--项目的立项--项目的合同签定--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的最后完工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进行沙盘模拟操作的时候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有效贯通。在进行操作过程中,让每名学生根据要求代表一个施工岗位角色按要求完成各种实际操作,最后通过规则和软件来考核判定每个队伍的管理成果。沙盘管理模拟环节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期策划阶段、执行阶段、收尾阶段。
会展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当今世界,会展经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有目共睹。从全球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再次对会展经济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做以综合分析,以期使会展经济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晰化。
关键词:会展经济;城市;可持续发展
1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定位
1.1城市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背景
城市化最早出现于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如荷兰、英国、比利时和冰岛等国家,这些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大规模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化进程相对比较缓慢,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和性质受制于其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历史上所形成的居住体系和自然地理等各方面的条件。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向新的阶段,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和威胁。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断涌现,城市病也屡屡出现。
城市病的典型特征是:众多的人口拥挤在空间有限的城市,住房拥挤、交通紧张、就业压力大大增加;由于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的集中,特别是汽车等机动交通工具的增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堪忧;社会分化加剧,贫富悬殊扩大,在一些地方形成“贫民区”,甚至出现社会治安的严重恶化。这些城市病在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城市在经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使其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种形势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