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6 23:25: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师培训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师培训论文

反思性教师培训论文

[摘要]反思性教师培训由于其能够使教师获得新的教学观念及持续的专业发展而被国际教育界广为推崇。对由于教师反思视野狭隘、反思深度不够与意志不坚等原因,教师在参与反思性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出现的“反思虽行,观念不改”、“视野封闭,观念难新”、“观念虽新,能力不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若干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反思性教师培训;教学观;培育研究

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之所以重视反思性教学在促进教师及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很多教师培训者业已指出,教师教育培训计划在使教师能够教育未来一代学生方面是不够的。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美国曾对作为一种首选的职前与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策略一反思性教师教育进行了调查(Cruickshank,1985;Dewey,1933;Shcon,1987;Sparks-langerandColton,1991)。约翰·杜威的反思性实践模式是教师反思性实践教育的开端,并因为对主导20世纪80年代的过分简单化与技术化教师教育观点的批判而被重新的考虑(Richardson,1990:Valli,1992)。

反思性教师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发展教师为什么采用某种指导策略与这种策略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得以改进并对学生产生肯定性影响的理性推理能力。因此,反思性教师教育培训因能够使职前教师在参与反思性活动后不仅能够获得新的教学观念而且能够在完成培训项目后仍能够有持续的专业发展而被推荐。然而,因为没有反思的明确概念及反思性思维评价标准的模糊,在将反思运用到教师培训教育方面时曾经出现了问题(Rodger,2002)。约翰·杜威将反思界定为一种思维模式:“对任何信仰或设想的知识形式依据其支持性基础与其倾向达成的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认真的与持续不懈的考虑。”(Dewey,1933:7)。罗格(Rcdger,2002:845)将杜威反思的四个标准刻画为:

第一,一个意义生成的过程,这种过程使学习者从一种经验转移到另一种经验,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了对这种经验与其它经验或观念之间联系的理解。

第二,是一种以科学的探询为根基的、系统的、严格的、规范的思考方式。

查看全文

教师培训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英国对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以中小学为基地,以BEd课程和PGCE课程为主体的教师培训模式。在对这两种课程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模式的具体特征,并提出了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以中小学为基地;教师培训模式;BEd课程;PGCE课程

Abstract:Sincetheearly1990s,Englandhasreformedthetraditionalteachertrainingpatternanddevelopedanewpattern,whichisschoolbased,andBEdandPGCEarethemajorparts.Thispapernarratesbrieflythepatternandanalysesitsconcretecharacteristics,and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forChina''''steachertraining.

Keywords:schoolbased;patternofteachertraining;courseofBEd;courseofPGCE

一、英国教师培训模式概述

英国的教师培训实施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学科专业学习与教育专业训练同时进行的“4+0”模式,它以“教育学士学位”(BachelorofEducation,简称BEd)课程为代表,主要培养小学教师;另一种是学科专业学习与教育专业训练先后进行的“3+1”模式,即先获得学科专业的学士学位,再接受一年的教育专业训练,它以“研究生教育证书”(PostgraduateCertificateofEducation,简称PGCE)课程为代表,主要培养中学教师。目前,PGCE课程越来越受到英国政府的推崇,已成为教师培训模式的主体。

查看全文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试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师培训模式

【论文摘要】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就是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本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

1.“两线四级”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两线四级”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培训工作的运行。

查看全文

教师培训论文:师范生的教师及培训简析

本文作者:李春玉孟雪工作单位:通化师范学院

(一)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识不到位1.高师生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性的层面上,缺乏真实的感受。对教师的理解仅仅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等等,其原因在于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情感缺乏完整的职业认知基础,这种职业情感的持久性是随着职业认知的深入而发生变化的[4]。由于高师生缺乏扎实的理论储备和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因而出现了职业认知水平低,科学认知与实践体验脱离的状况。2.学生受外部社会和传统观念影响。在他们看来教师行业与许多其他行业相比,无论是在经济收益还是在社会地位彰显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从事政府行政、企业等工作会比教师得到更多的权益。师范生普遍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其社会贡献、经济回报不成正比,对教师职业认同停留在经济待遇、职业声望和社会权益上,这使得师范生对教师的职业认识产生了片面和错误观念。在部分师范生的潜意识里根本不存在教师职业意识的概念。(二)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识存在偏差1.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不全面。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职能(包括社会地位)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模糊,甚至不清楚。很多学生把师范教育当作是可能的谋生途径,这将导致其对职业价值的取向及评价标准发生功利性的变化。2.师范生从教意愿普遍淡簿。首先,师范生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等认识不清,对教师的尊重不够,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力度欠缺。其次,教师工资待遇不高在市场经济引领下的物质生活中,人们逐渐对教师职业产生排斥心理。再次,由于学校合并、及其师范院校大学化,示范性被淡化,影响师范院校的师范学习氛围,继而影响师范生的教学氛围,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师范生教师职业意识的形成。(三)师范生存在心理困惑1.自我认识不足。师范生缺少了解自己的意愿,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没有准确的定位,所以很难规划自己的职业。另外师范生缺乏对实际学校生活和教师职业的理性认识,他们对教师职业、学校教学情况与学校文化、师生关系等的认知一般都来自书本、各种媒体及自己的想象,使得他们害怕面对现实。2.职业认同不够。师范生的职业认同主要是指思想上对教师职业的认可,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教师待遇问题影响了师范生立志做光荣教师的志愿,而现在的大学生往往把经济待遇是否优厚当作重要的条件来考虑。所以对于从事教师行业存有顾虑。

(一)改革师范生的选择和入学方式,优选对教师职业有兴趣的教师后备力量人们只有对某项职业有兴趣,才会从内心激发起对该职业的强烈追求和探索欲望。目前,我国师范生的选择和入学方式仍旧以高考笔试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现在的高校师范生,除了20%的学生具有“师范情结”外,很多学生是非本意入学。这些学生本身对教师职业并无兴趣,将来的就职意向基本上都倾向于非教师行业。教育事业要获得良好的发展,需要具有崇高职业理想的终身从教者,而非毫无职业理想的匆匆过客。因此,改革当前师范生的选拔方式势在必行。高师院校实行提前单独招生:重视选拔过程中的面试等,将优秀的、热爱教育事业的学生筛选进高校储存教师的后备力量。(二)完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激发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要渗透于各科教学,特别是教育类课程,同时还要有必要的专门训练课程给予保证。教育理论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必须由实践性知识(即教育教学活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来整合,才能内化为师范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职业技能。师范院校应反映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和趋势,而不是单纯考虑某一课程的系统与科学。专业技能类课程的设置即要提升师范生的隐性软件技能,可以考虑设置专业学科课程;针对学生普遍对基础教育现实不甚了解的情况,组织学生通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对基础教育进行实地见习、调研。总之,在追求学术性的同时,更要突出师范性,科学的布局课程体系。未来我国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优化基础课程、深化专业课程、强化教育课程,使师范教育的课程朝综合化、板块化的方向发展,以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教师资格认证的“门槛”要求,或许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分阶段分系统引导帮助师范生明确教师职业的发展目标和过程经过访谈和了解发现有部分的学生,虽然对教师职业怀有极高的热情,但苦于不知道该怎样一步步去接近教师的角色,他们感觉到很茫然。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学校没有对师范生教师角色成长进行系统的引导。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成长一般都要经历彼此紧密相关的四个阶段,即职业定向阶段、角色假想阶段、角色观摩阶段和角色转换阶段。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学校引导的方向和措施应该有所侧重点。比如角色假想阶段,教师角色对于师范生来说还只是一种虚拟的自我想象,在他们模糊朦胧而又充满理想色彩的自我假想中,理想的教师形象多半为进入师范学习之前的自己的幼儿园教师或中小学教师中的某个所喜爱的教师。假如没有绝对鲜活而有魅力的新权威加以取代,他们仍然会按照师范教育前的“直觉式”理解构造自己的教师角色形象。综上所述,师范生的职业意识关系到该生是否能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关系到师资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未来社会公民的素质。“影响师范生职业意识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社会、家庭、学校、个体等,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意识并非一墩而就,要从多环节,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并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5]”。因此,在培育师范生的职业意识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是重要前提,完善师范院校的教学及管理,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是重要保障,师范生自身对教师自我认同的建构是关键,对其培育应在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合适的土壤。只有不断加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意识的培养,才能使教师的职前培养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地促进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才能真正地为我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育人才。

查看全文

教师培训数字化管理论文

[摘要]在新时代教师培训工作中,档案数字化管理显得尤为必要,试图从原始纸质档案为基础、扫描转换数字为主体、拷贝备份维护为保障、档案利用便捷为责任等方面的实践,为教师培训档案的规范数字化管理工作提供一点助益。

[关键词]教师培训;档案;规范;数字化;管理

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必须不断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来提高自己;《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后,教师培训机构的工作也越来越多。笔者所在的嘉兴教育学院是一所集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职业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培训、教育科学研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各类社会培训于一体的市级高等院校,具有培训、教研、科研和指导的职能,是嘉兴市基础教育教研、职业与成人教育和教育科研的指导中心和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主阵地,仅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这方面而言,在“十二五”规划期间(2011—2015年),共计培训人数达75510人次,举办各类培训项目班1114个。其中教师培训开设班次项目达1094个,参培教师达74877人次,干部培训班开设班次项目20个,参培人员达633人次。以上数据表明培训工作力度之大,节奏之快,数量之多。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培训档案只有规范数字化管理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一、教师培训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依据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并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需要通过查阅档案记录,了解历史、制定计划、处理公务,使决策更科学,办事更高效。没有档案记录,任何组织都难以保证其决策、管理上的连续性、科学性[1]。档案为工作开展提供可靠凭据,起着重要的参谋助手作用[2]。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广泛应用促使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方便,国家档案局先后了一系列文件:《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明确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具体内容,提出要“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档案数字化,一般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存储在传统载体上的、以模拟形态存在的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形态存在的、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信息,并加以存储、组织、检索和维护的过程。[3]“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数字信息库[4]。所以,教师培训档案采用档案数字化管理,既可以有效地避免纸质档案资料因数量过多、存放时间较长、翻阅次数过多而产生的资料丢失或破损问题,又使档案查找方便,提高了档案的利用价值。

二、教师培训档案规范数字化管理的实践

查看全文

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研究论文

[摘要]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实不足决定了建立适应区域实际教师培训体系的必要性,该体系建设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从培训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三方面更新培训的方法体系;从多层次培训网络、基层教师培训机构、校本教研制度三方面建设培训的平台体系;从物资、组织和动力三方面建设培训的支持体系。

[关键词]西部农村;教师培训;方法体系;平台体系;支持体系

西部农村教师培训体系应该包括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即方法体系、平台体系和保障体系。方法体系解决的是培训过程中对于内容、教学及评价等方面的方法问题,平台体系解决的是培训的依托方式问题,而支持体系则解决的是培训的保障问题。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对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做一些讨论。

一、方法体系:实现“三个转变”更新培训方法

教师培训方法主要包括培训课程选择方法、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当前,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方法体系需要克服原有问题,并实现三个转变。

(一)培训的课程选择:实现从“重理论轻实践”向“紧贴教育实际”转变

查看全文

新课改教师培训效果研究论文

[摘要]教师培训是新课改的重要工作,培训效果关涉课改系统工程的成败。教师群体对几年来的培训工作,总体上持积极的评价态度,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有明显的取向差异。为持续推动课改的深化发展,今后的培训工作应在策划、设计和组织上做出诸多的调整与完善。

[关键词]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师培训

课改之初,教师培训就被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设计并构成课程改革实践的战略重点。

几年过去了,教师培训与课改的适应性到底如何?在推动课改深入发展之时,培训工作应如何改进?为了弄清这两个问题,我们在2007年10月设计并组织了对新课改教师培训的问卷调查活动。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共覆盖吉林省7个市(州)中的17个县(市、区),发放问卷650份,回收问卷587份,回收率为90.3%,其中有效问卷556份,问卷有效率为94.71%。

查看全文

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论文

1创客教育融入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现实背景

1.1创客教育的涵义及其特点。美国是创客教育的先行者,由政府的《创客教育计划(MakerEducationInitiative》着眼创客教育的过程性,指出创客教育就是“通过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连接,推动创客空间建设及发展各种创客项目,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兴趣、信心和创造力,让每个孩子成为创客”[1]。创客教育是一种由技术支持的融合了“从做中学”、项目学习法、体验教育等理念的教育形态,是对已有实践导向、创新导向的各类教育样式的继承与发展[2]。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的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3]。创客教育可以从“创客的教育“和“创客式的教育”两个角度来阐述,前者是培养创客人才,后者主要是用创客的理念和方式来改造教育。本文主要是从创客式教育这一角度来阐释。创客教育是基于“项目学习”的教育。项目学习是基于项目或者问题的学习。它要求学生在某个真实的情境中针对自己的实际需求,发现问题,并综合应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请教相关专家,自学知识,团队协作,最后解决实际问题,完成项目。项目学习衍伸出创客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做中学”。“做中学”的思想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先生提出的,它强调从活动和真实体验中学,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经验相结合,知行做合一。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做”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做”的速度,也使得“做”出的成果传播得更快、更远[4]25。创客教育是基于学生兴趣的教育。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内在动力。创客教育赋予学生自由学习和选择的权利,使其倾听自己心底里最真实的声音。创客教育的“做中学”也可理解为让学生在“做中玩”,创客教育就是要还原学生学习的“乐趣”,解放其天性。创客教育建构的是学习的吸引力而不是强拉人学习的方式,从而柔软地改变教育,使教育走向变革。创客教育是基于与文化的结合的教育。它要求创客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关注教育圈的事,还要跨到创客圈里面看看创客们现在在做什么。它绝非仅仅是教育界的“内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无缝融合,尤其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如企业、协会、公益组织、研究机构等)[4]29。创客文化里最核心、最精彩的部分是创客精神,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做到创客精神的传播者。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创客精神提倡个体的自强进取与个性开放,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创客精神提倡协作分享与融合创新,从民族与国家的繁荣与昌盛的角度,创客精神提倡重工尚器与民智国强[5]。1.2创客教育带来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变革。创客教育与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其营造现代化网络化的、“做中学”的、项目学习式的、全人发展的学习环境是适应“互联网+”大移动数据的应有之举。创客教育视域下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将突破传统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的未考虑教师需求的“预设菜单”式的培训模式。有研究表明,从培训形式上看,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以集体培训的形式居多,针对个体培训的形式开展较少;从教师主体参与的程度来看,目前的幼儿园教师培训中,教师主体参与度相对较低的培训方式开展较多,要求教师参与度高的培训方式开展较少;从培训形式本身来看,交流的培训形式居多,指导的形式次之,自主研究的形式较少。为此,创客视域下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将突破传统培训模式[6]。加之,农村幼儿教师所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培训的时间及其精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创客教育为农村幼儿教师在现代化信息背景下提供主动体验学习、全人发展的培训提供了可能。

2创客教育融入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应有之义

2.1创客教育为幼儿教师培训提供了一个主动体验式的学习情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7]创客教育正是为教师提供了这种情境学习,主张让幼儿教师“做中学”,在真实的情景中主动开展协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创造出适合实际教学的案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在通过自身对事物的充分感知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从而在自己真实的体验过程中完成培训活动。2.2创客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人发展的幼儿教师。“没有知识的基础,一个人是不可能有智慧的。智慧关系着知识的运用、问题的解决、经验的升华、智慧对知识的掌握,是我们所能获得的最本质的自由。”[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创客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科知识的习得、创新能力的发掘、自我认知的培养、协作互助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幼儿教师成为一个有智慧的全人发展的人。创客教育视域下的幼儿教师培训正是让幼儿教师通过这些能力的习得,使其知识的管理和应用能力及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变化中环境的能力逐渐提高,能够“即插即用”。

3创客教育视域下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机制

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矛盾,发生新的碰撞,通过深层次的互换最终再次实现新一轮的融合。创客教育和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就是这样一种新的融合。结合两者的内涵,将创客教育视域下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机制分为培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训过程的实施及培训的监测者三个方面。3.1创客教育视域下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1.1创客教育视域下无处不在的培训空间创客环境是实施创客教育的基础条件,培训空间就是重要的创客环境。我们可以将培训空间分为线下培训工作坊和线上的培训社区。一是建构线下的培训工作坊。线下的培训工作坊为农村幼儿教师的项目活动及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构建的培训工作坊要拥有一个容纳100人左右的空间,为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提供宽敞的活动场地。同时,配备若干计算机、录播系统、电子阅览设备、白板、无线网络、仿真幼儿园教室等,为幼儿教师再现及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案例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二是搭建线上的培训社区。培训社区是供农村幼儿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的线上社交空间。“校校通、班班通”工程为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线上社交提供了可能。线上的培训社区可以分为异地同步及异地不同步的教学工具,包括案例展示模块、专家辅导答疑模块、社交化学习模块、及时反馈模块、分享模块。线上的培训社区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拉近了农村幼儿教师之间及其与专家之间的距离,无时不刻、随时随地地创造新的案例和经验。3.1.2创客教育视域下基于培训需求的整合式培训内容怀特海极力倡导消除各学科知识之间致命的孤立状态,“这种孤立状态扼杀了我们当代课程应有的活力,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8]111创客项目的内容应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相关,这样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进行创造;因此,在创客教育视域下的培训内容要基于农村幼儿教师的兴趣。在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最感兴趣的就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也就是他们的培训需求。这样,使所学知识也不再是记忆的负担,而是鲜活灵动、蓬勃欲发,犹如诗人一样吟诵我们的内心梦想,犹如建筑师一般勾画我们人生的蓝图[8]111。传统的培训根据教师的专业层次将教师分为新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等,而后根据教师的发展水平将教师的培训需求虚拟出来设置相应的课程。这名义上是根据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课程的设置,实则按部就班地安排培训内容。这样一来,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需求区别于乡镇和城市的幼儿教师,他们有着各自地缘的特点,同时,受幼儿园条件和自身专业水平、思维方式的影响,因人而异的需求就会呈现出来。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找到相应的契合点,根据这个契合点将幼儿教师分成不同的项目组,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将自己的核心问题抛出来,形成自己的主题,而后根据自己的主题整合各科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这些核心问题形成的主题就是实实在在地针对培训需求形成的培训内容,这些内容是幼儿教师最感兴趣的,最迫切的,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培训效果。不管内容是什么,将其进行时务必是其当下的新意,使之像刚刚从大海捕捞上来的鱼一样新鲜无比[8]111。因而,在培训中,同一时间内每个学习共同体所学习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根据自己所需的内容进行探讨、分享。3.2创客视域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实施:“做中学”的自主体验式的培训方式。“项目就是以一套独特而相互联系的任务为前提,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所做的努力。”[9]创客教育是基于项目学习基础上的“做中学”,项目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在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复杂的、非预测性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问题。传统的“你说我听”的单一输入培训方式中,幼儿教师只是纯粹地接收知识,并没有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有效思考并结合到实践的教育教学中,融入其中,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情况,往往培训效果不佳。创客教育视域下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将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者需求呈现出来,由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讨论、分享,采取适切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以幼儿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拟定的核心问题形成学习共识,在激发学习者学习动力和热情的前提下,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寻求各种帮助,通过自学和协作,自主体验学习,并能够无意识地连通学习网络,保持知识的时代性。这种“做中学”的自主体验式的培训方式刷新了我们的传统培训观,将给我们的培训带来一次变革。3.3创客教育视域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监测者:创客精神的培训师资队伍创客精神就是热衷实践和创造,善于挖掘新技术和跨界合作,倡导创新和行动,乐于知识分享和思想交流。学者的作用就是唤起生活中的智慧和美,如果没有学者的思想魔力,智慧和美就要被湮灭在往昔的岁月之中[8]111。传统的培训教师只是一个单纯的演讲者角色,只负责自己的演讲内容,很多时候与培训学员之间没有存在真正的互动,是单向信息的输出者。在创客教育视域下的培训教师应该是具有创客精神的,以幼儿教师为主体,根据不同的学习共同体的实际情况展开有效监测,随时监测培训学员的培训状态及培训效果。所以,培训教师应该承担的角色是:一是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幼儿教师将自己亟待解决的问题抛给培训教师,培训教师应该及时接收,并和幼儿教师共同创设学习情境来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培训中的调控者。培训教师将问题及需求相近的幼儿教师进行分组,同时根据同一组中幼儿教师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分配相应的互动任务,同时提供适当的任务支架,以利于幼儿教师在自主体验、探索的过程中及时地撤出支架,获得有益的经验。三是幼儿教师学习的提升者。在培训中,培训教师随时关注幼儿教师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共同体协作情况,在其遇到瓶颈的时候及时给予指导和提升,使幼儿教师的培训有所收获。

查看全文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论文

一、前言

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强调:要提升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要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影响着国家教育发展的质量与水平。除了加强师范院校对新教师的培养力度外,加强在职教师队伍的培训,促进教师教学实践后,再学习再提升,成了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师培训体系中,组织管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教学方法共同决定了教师培训的质量与效果,其中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培训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水平与质量,在整个教师培训工作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存在不接地气、拼盘凑数、交叉重复、操作性不强、反馈不到位等问题。反映出课程设计的实质性问题是: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存在学员主观能动性不足、教学方式多样性不够,课程安排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不强等问题,以上问题直接影响了培训的质量与效果。究其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三:其一,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项目负责人应付凑数,学院审核机构审核不严等情况;其二,课程设计者教育学专业知识深度不够,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缺乏研究,导致不能很好地应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其三,课程设计者知识广度不够,在设计中还需应用到的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不够扎实。本文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视角,应用心理效应的原理来探讨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对策。心理效应是普遍作用于每个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是某种人的行为或事的作用力影响了其人或事导致发生相应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如破窗效应、鲢鱼效应、蝴蝶效应、木桶效应等。心理效应对人的行为和意识影响具有普遍性,根据培训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应用好心理效应,可以使课程设计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三、五种心理效应在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一)课程设计的初始安排,注重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初次接触时根据有关信息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首因效应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会对信息的解释和总体印象的形成产生强烈影响。虽然这种印象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强烈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如何安排培训班开班式尤为重要。学员来自全省甚至全国各地,互不熟悉,如何迅速俘获人心?我们在课程设计初期的主要任务:一是如何让学员对此次的培训班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二是能够让学员在最短时间内融入班级,充分激发每位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新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通过初次接触,观察每位学员的特点,为后期的班级管理与学员信息反馈打下基础。因此,初期的课程安排应以活跃气氛、凝聚团队为主,可设置团队拓展训练或破冰训练等。同时,首课教师与课程的选择尤为重要。首课教师要选择经验丰富的、资历较深的优秀教师,让学员对本次的学习充满信心与期待。运用首因效应时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一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或难以改变的。我们应当在第一时间凝聚人心后,进一步做好后续的工作,避免有始无终。(二)课程设计的中间安排,注重反馈效应。反馈效应是心理学借用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学习者通过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对后续的学习起到控制和强化作用。反馈效应告诉我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者要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客观的反馈,以强化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与目的性,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偏离学习目标或浪费时间。即论语中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除了进行自我反思外,要重视别人对自己作出的客观评价,扬长避短,从而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反馈效应告诉我们,在课程设计的中间环节要帮助学员建立良好的反馈平台,设立有效的反馈方式,使学员在一段的学习过后能及时进行总结、调整和交流,为强化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如:在课前设置学员分享环节,课后留部分时间让学员自由提问,举办学习沙龙或者小论坛。老师要在学员的交流与分享中了解学员的需求与不足,学员也要在交流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下一步学习明确目标。反馈效应还启示我们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前后课程的顺序安排。避免出现前后课程交叉重复,先难后易,甚至前后矛盾的现象,确保课程能围绕培训主题,达到培训预期目标。(三)课程设计的后期安排,注重迁移效应。所谓迁移效应是指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即已学习的知识、积累的经验对解决后期问题的影响。根据造成的不同影响分为正效应、负效应和零效应。在课程设计的后期中,要适时安排特定环节及时总结梳理本次培训班学习的内容,并通过安排片段教学、听课评课、参观考察、课题研讨等环节,把前期的课堂理论学习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并挖掘其原理相通之处,触类旁通运用到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教学中。有条件的培训院校还可以在培训班后期安排部分选修课,让学员在前一段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及本地区学校的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使前期的学习有的放矢,避免了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因为培训期间的学习时间总是有限的,在后期的课程设计中还要注意帮助学员归纳总结有规律性的解决问题方式与方法,使学员回到学校后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同时要防止学习与实践中的思维定势,不考虑自身教学实际情况照搬照抄。同时,事先让学员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学习过程中让学员带着课题听课,带着课题研讨,这都是培养学员科研能力的好做法。根据中小学教师的“软肋”,针对性地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引导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地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能很好地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四)课程设计的整体安排,注重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是指长时间的刺激或过度、过强的作用导致研究对象产生心理不耐受甚至逆反的心理现象。课程设计中要注意“度”的把握,避免“过犹不及”。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体的疲劳周期因素,科学安排课程的数量、时长、性质、时间点及排列顺序。科学家对脑科学规律分析研究显示:大脑的每个功能区都有一定的工作时限,超过时限脑细胞就会因疲劳而逐渐停止工作。同时,左右脑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关联。大脑在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时只有一个半球的参与,因次单一的教育和训练会使大脑的另外半球受到抑制。所以,要科学控制不同课程的时长,建议不同性质的课程设置不同的时间长度不宜连续安排同一性质的课程。另外,根据人体的生物学规律:人体在早晨记忆力呈最佳状态,适合安排理论性强,逻辑思维强的课程;14点脑力体力最低,不宜安排理论课;15∼18点体能活跃,可安排操作课、实践课;21点出现第二次高峰,可安排学习沙龙、文艺汇演等。(五)课程设计的价值安排,注重指挥棒效应。指挥棒效应是指上层或管理者的目的与意志对下属的行为所起的导向与驱动作用,导致了自身行为失去自主性、客观性和系统性。表现在:一味听从权威专家的意见,不敢质疑,更不敢有反对意见;一味迎合政策的需求,喜欢捕捉热点,随大流且功利性强。职称考试辅导培训、继续教育规定学时培训、学历与学位考试培训等培训市场生意兴隆。因此,课程设计中不要一味聘请权威专家,或碍于领导专家的面子“凑课”,要关注一线教师的基层经验的分享。许多专家只是从事理论研究,没有一线教学经验,理论引领固然需要,但是基层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经验对学员今后的教学工作的帮助和启发作用是不可替代且弥足珍贵的。从政策层面来讲:不要只盯着学校升学率压力或满足自身评职称的需求,更要注重“立德”之根本。缺乏道德素养的老师,教学知识与能力再强,也就像没有设置安全网的高楼,楼盖得越高就越危险。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是品德高尚的人,是要内外兼修的。不能因为培训时间短暂,牺牲师德师风教育来换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丢失了学习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因此,建议开设师德教育课程,比例可以根据培训班的时间长短来合理控制。从教师培养整个周期来看,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尤为重要。要开设师德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科研教育四个领域的课程。如果是阶段性的主题式培训,培训时间较短的,其课程设计也可以不面面俱到,只要能围绕主题即可,但从整个培养周期来看,课程的系统性尤为重要。

查看全文

教育优秀论文评选通知

各学区、直属学校、乡镇中小学校:

为贯彻《**市教师教育院关于**年**市教师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温师[**]21号)和《**县教育局关于**年度各类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评选活动安排的通知》(苍教科[**]35号)精神,努力提高我县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积极引导教师教育科学发展,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经研究,决定举办**年**县教师教育优秀论文评比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对象

凡我县各学区、中小学(含教师进修校、幼儿园)教师均可参评。

二、论文要求

(一)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这一主题,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各单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荐送评论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