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03:32: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师教育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师教育管理

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探索与研究

摘要:青年教师党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高校教学、科研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发挥青年教师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政治建设和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党员教育管理的概念及新形势下加强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分析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五个方面探索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教师;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

一、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的内容及形式

高校教师党员教育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和长期战略任务,其目标是提高高校教师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工作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教师党员队伍,其内容主要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优良传统和形势任务教育,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场经济知识教育,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教育等。高校教师党员教育从形式上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经常性党员教育;二是集中性党员教育。

二、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

在当前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任务。高校的工作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是高校党员队伍中的关键群体,其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水平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理想人格的塑造,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他们代表着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根本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引导着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的师资队伍,对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接班人,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查看全文

高校海外党员教师教育管理探究

摘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海外党员教师教育管理工作深受国际形势和海外思潮的影响,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海外党员教师党员意识易于弱化。高校应增强海外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保障力度,完善以海外党员教师为本的党支部工作模式,优化互联网+海外党员教师教育管理平台,提升基层党组织对海外党员教师的教育管理实效,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国际化;高校海外党员教师;教育管理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加强落实“人才强校“和“国际化”发展战略,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提升师生国际化视野和办学水平。党员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赴海外进行长短期交流与研修的内容日趋丰富,数量和频率也日益增长,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海外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亟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一、高校海外党员教师教育管理面临的困难

(一)国际形势和海外思潮的影响。知识和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国际间竞争的焦点,高校是知识的发源地和人才的培养地,国际形势多极化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西方价值观的碰撞在高校日益激烈[1]。高校党建工作不仅要更好地适应国际化趋势,更要牢牢掌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身处海外的党员教师是高校基层党建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因为他们在汲取国外先进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渗透,在海外思潮的冲击下,他们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易于改变,思想更趋多元化,政治立场更易动摇。(二)党组织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党员教师出国期间大多由原党支部负责教育和管理工作,鲜有高校设立专门的党组织对海外党员教师进行集中教育管理,上级党组织对海外党员教师所在基层党组织给予的具体工作指导明显不足。海外党员所在教师党支部负责人大多为兼职人员,对海外党员教师教育管理精力投入和工作能力均有待提高。受限于距离、时差、分散性、流动性、客观工作条件,党支部对海外党员教师的联系、教育和管理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有的党支部在党员教师出国前未对其提出具体的政治要求;很少针对海外党员教师开展专题活动,活动形式大多以自学文件为主,缺乏对其权利和义务履行情况的监管,部分党员教师出国期间很少同步参加”“和主题教育活动;部分党支部对海外党员教师的档案管理松懈;有的党支部服务意识薄弱,对海外党员教师关心少,党员没有归属感;有的党支部在党员教师归国后,未对其思想意识进行跟踪反馈,未对其出国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三)海外党员教师党员意识易于弱化。有些党员教师出国后,在各种利益诱惑下,缺乏党员身份意识,疏于自我教育管理和思想“净化”,政治立场不够坚定,防策、反防渗透意识薄弱,理想信念动摇、丧失,三观出现偏差;个别党员教师因短期内适应不了国外环境,面对语言沟通和科研压力,羞于向党组织或同事寻求帮助,出现思乡、孤独和挫折感,缺乏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感,党员先进性意识薄弱;还有些党员教师出国研修目标不明确,出国后不能时刻牢记党员职责和义务,未将精力全身心投入能力提升,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党员使命感。

二、高校海外党员教师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议

查看全文

从教师虐童事件反思幼儿教育管理

摘要:2012年温岭虐童案件的发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虐童行为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使得积弊已久的幼儿教育的弊端呈现在大众面前,而不得不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幼儿教育是人类的启蒙教育,应该是健康的、美好的,如果幼儿时期身心受到严重危害,对于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创造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必须要认识到虐童事件的危害性,并且客观的分析其发生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形成完善的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体系,保证幼儿可以享受健康的、有益的幼儿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虐童事件;教育管理

2012年,浙江温岭某幼儿园女教师的虐童事件在网上曝光,其他地区的虐童事件也接二连三被爆出,一时间,虐童这个被长期忽视的社会问题,引爆了广泛的社会舆论,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教育部门,都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虐童事件的发生究竟是谁之过?幼儿园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基地,本应充满纯真与美好,但是频发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如何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本应承担着师者责任的幼儿教师,为何将罪恶的黑手伸到孩子身上?如何才能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值得整个社会深思的.

1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危害性

虐待儿童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极端行为,对于幼儿产生的伤害是巨大的.一方面,在躯体方面.虐待儿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对幼儿的身体产生损伤,包括肢体上的损伤和脏器损伤.另一方面,体现在幼儿的心理伤害.躯体的伤害可能会造成幼儿肉体的疼痛,但是心灵上的影响却是无形的,也是长远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打骂、嘲笑、挖苦等等不良的行为,都会对幼儿的人格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孩子在受到虐待之后,会形成孤僻、自卑、胆小等不良情绪,甚至会做出一些攻击他人的行为,有些变相体罚不会在幼儿身体表面留下直接的伤痕,但是却对幼儿的内在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幼儿心灵的扭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2幼儿园虐童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职院校要针对青年教师党员思政状况,分析教育管理现状,采取相应对策。基于调研的基础,对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为每位青年教师党员建立学习档案,做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利用媒体融合优化青年教师党员教育之路径,探索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等措施。这些对策将青年教师党员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做活、做实、做细,有利于建设一支立场坚定、道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素质党员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对策

2020年10月26—29日,党的五中全会指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定阶段,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十四五”规划,会议指明了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经济体系发展新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培养又红又专的新一代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思维活跃、乐于创新,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复兴中华的有力推动力量。故研究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党员的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不能回避并且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基于调研的基础,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的意义

兴国先强师,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兴国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任务,高职院校教师作为直接育人的主体之一,在第一资源中起着骨干作用[1],不仅仅教授专业知识,更承担着育人使命,塑造高尚灵魂,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之栋梁的任务。而高职院校师资结构中,青年教师党员是重要群体,也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其德思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果没有一支党性纯洁、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学校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故而,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对学生三观养成有深远影响,着力提高青年教师党员素质,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新时代可靠接班人,战略意义重大而深远[1]。近年高职院校秉承“高要求,高质量”的遴选原则,注重将业务骨干、专业或学术带头人等优秀人才引进到党的队伍中,青年教师党员在数量上逐步增加,问题也随之显现,表现在对于青年教师党发展规划仍需精准化、完善化。本文青年教师年龄界定为35岁。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化工系来分析,系属教师26人,党员总数23(含预备)人,35岁的11人,占47.83%;35~45岁的党员有9人,占比39.13%;超过45岁的党员有3人,占比13.04%。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党员占比较大,系党员教师年龄结构分布图如图1。在青年教师党员团队中,讲师9人,另外,35岁青年教师党员在青年教师中占比91.67%,青年教师党员的发展和提升空间较大,并且近3年发展的教师党员均为青年教师,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强,重业务,但由于青年教师受现实条件影响,正处于成家立业阶段,经济生活压力大,对自己在政治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出现了放松的现象;加之在职称评聘工作中,业务能力一般是硬性指标,基本可以进行量化,而政治思想、理想信念、教书育人的效果,不好轻易进行量化考核。这会导致青年教师将业务能力提升看得比较重,一门心思钻研业务,在事业上积极奋进,而无形中忽略了政治能力的提升,最终制约自己全面发展,制约着往更高目标迈进的步伐。所以从青年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提高青年教师党性修养,变经常性教育为常态势在必行,是保持高职院校党员先进性的迫切需要,提升我党执政能力的需要,更是统筹高等教育大局的需要[2]。

2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高二语文教师教育管理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新课程理念以及学校的发展需求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苦练教学内功,优化教学手段,索求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进步。

二、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层面,高二(9)班总体基础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并且书写潦草,错字较多。高二(1)班基础薄弱,且学习习惯有待改善。

2.语文积累层面,两个班阅读面都较狭小,阅读量少,只有少数学生有阅读名著的习惯。

3.语文思想层面,除少数学生对语文有较大兴趣之外,两个班的学生对语文尚未形成积极的认识,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也够高。

查看全文

学生教育管理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技巧研究

一、师生间沟通的角色定位与问题

1.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在人格上需要受到教师的尊重,在情感上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理解,在人际交往上更希望在班级或学校中获得充分的归属感,因此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师生沟通,建立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对学生的人际知觉偏见,关注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教师通过积极的师生沟通,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学生的特点,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用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教师要善意、理性、饱含情感地看待学生,用全面、前瞻、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与他们的沟通中,注重有效沟通:一要真诚地听,就是听取学生的想法、建议和意见;二要细心地看,就是多观察、多注意学生的行为表现;三要坦诚地说,就是向学生传达自己的管理和工作理念、具体想法与工作计划。2.教师在师生沟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教师作为师生沟通和交流中信息接收方,存在一些常见而又不自觉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在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急于下结论或断言,以体现或维护自己的地位或身份;在学生说话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或表情,轻视甚至直接回绝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诉求;不顾忌学生的表达完整与否,随意转移话题或打断学生。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师生沟通和交流中信息发出方,往往没有意识到消极的语言表达方式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后果。教师可能的轻视、贬低等消极语境:“我看你是没有指望了。”(对学生表达失望)“你怎么又犯错了?”(表达了对学生的指责)“你是这样想问题吗?”(表达了对学生的讽刺)

二、教师需要掌握并有效运用必要的沟通技巧

1.注重掌握并引导学生谈话的技巧。教师要充满善意、饱含感情地与学生相处、交流,这需要教师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识或信念。教师在认识到这些基础上,还需要积极学习并注重运用一些有效的交流方法技术(见下表)。2.教师要注重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1)多渠道多方式地进行师生间的沟通与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小型会议和大型会议,班级和学生会、团组织的干部等沟通与交流渠道,利用电子邮件、学习视频、问题讨论等作为有效的交流工具。教师没有必要把与学生的交流,完全建立在现代通信手段上,真诚、坦率的交流和明确的信息,才是最有效的。(2)需要加强师生沟通中的双向性。活跃的双向交流氛围有助于师生间真正的交流与沟通。要摒弃将由上而下的、单向的师生信息交流模式,改变为灵活的双向交流沟通。如果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得到他们对学生工作热诚的支持、配合,教师一定要从办公桌后面走出来、从办公室走出来,拿出真诚的愿望与学生交流。(3)首先做到教师在沟通、交流中及时反馈。在师生交流与沟通中,未能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学生往往会向坏处设想。设想:主刀医生在手术进行了一半,发现工作的某些方面助手做得不符合操作规程,假定躺在手术台上的是你,你是愿意主刀医生待几个月后为这位助手作年终鉴定时再提出来、还是希望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提出并要求及时纠正呢?所以,教师需要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尤其是批评性的、需要学生尽快改善或努力做好的事,教师及时反馈自己的看法或意见,才有助于实现师生交流沟通的目的,这也是教师对学生爱与责任的体现。

三、结束语

教师要意识到良好师生关系是师生有效沟通的前提,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及心理方面的需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师生心理沟通,充满善意、饱含感情地与他们相处、交流,建立起师生良好的信任关系,从而提升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效果。

查看全文

中小学教师高层次学历教育管理办法

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做好2006年全县初中、小学教师高层次学历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谷教文[2006]4号)精神,为了加强对中小学教师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管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达到县教育局为解决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学科不配套的预期目标,特制定管理办法如下:

一、学期注册:

在籍学生每学期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日期履行报到、缴费、注册手续,远程教育学员第一学期入学时必须在三级(中央电大、省、市电大)网站上进行实名注册。因故不能如期履行者,必须办理请假手续,未经请假逾期二周不注册的学员,将不安排本学期结业考试。

二、考勤规定:

在籍学生每学期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教学课程安排到校参加面授辅导或网上学习,不得无故请假,因故确需请假者需持乡镇中心学校签署意见的证明方可请假。未经请假无故不参加面授辅导或网上学习者,作旷课论处,每学期旷课超对面授时间50%,将不得参加本学期结业考试并通报全县。

三、自主学习:

查看全文

低年级语文教师教育管理个人总结

一、基本情况

我叫,男,1958年1月生,县镇村人,1977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四年级语文和三、四年级美术、品德教学工作,兼任学校校长职务。

二、政治思想面貌

本年度,我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领悟胡书记的“八荣八耻”精神,并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培训学习,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学习上充实自己,不断更新理念。在教育工作中,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时时处处身正为范,为人师表,遵纪守法,受到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赞扬。

三、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查看全文

网络时代高校教师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了化、信息化给领域带来的诸如师生关系、环境等的巨大变革,由此提出在网络高校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提出了网络时代高校教师应具有的信息素养,以及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质

当前,上正兴起一场信息化、网络化的潮流,随着机的日益普及、深入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也正朝着素质化、网络化、个性化方向。

一、信息化、网络化给教育事业带来的变化

1.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高校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不再独领风骚,而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主体”的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关注,这种模式强调个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导演或指导者的身份去面对学生的学习,组织、启发、评估整个教学过程,而学生则可以利用校园网或互联网进行个别化学习,参与小组活动,通过网络媒介来合作完成学习课题的或讨论。另外,传统的师生间坐在教室里面对面单一的教条式授课模式将改变,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方式多种多样,同时网络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提出自己的。教师可随时通过多媒体手段传递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个别化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网络化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更快,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看来,网络时代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查看全文

以人为本高校教育管理探究

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为社会实践培养了众多的人才,但是要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必须要求高校能够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管理,即所说的高校教育管理[1]。以人为本理念强调人的重要性,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指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新型教育管理理念,其对于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现状来看,其中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育管理的目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的影响,不少高校的教师在这方面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主张的出发点是教育和管理,而不是学生的发展[2]。教师在教育管理中占据绝对主导和主体地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在教师教育管理的考虑范围内,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性和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从而限制了教育管理的效果;其次,教育管理的方式较为枯燥、单一,没有认识到学生主动性思考的作用,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在主动思考、分析、理解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受到了制约,不利于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最后,没有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含义。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的掌握,还包含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3]。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还要帮助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很显然,在这些方面,高校教师还没有完全做到。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策略探析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要求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能够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出发,尊重学生并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此,高校教师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应该要尽量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步伐的制订、自我学习检验和自我成长。当然,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并不代表教师完全放松,让学生“自生自灭”[4]。教师在教育管理中依然占据重要的主导地位,但是在教育管理中起到的是辅导和引导的作用。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密切的观察,发现学生遇到真正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进行问题的解决。学生查阅资料之后还没有获得完全的答案时,教师再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再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正面的引导。当然,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而是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并且应该只给学生提供方向,不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解决问题思路,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