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合作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4 10:54: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师合作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校企合作下的教师教学论文
一、深入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产学研结合的条件
(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这类基地的建设要力争引进先进的操作设备,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进而达到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目的。利用校企间的合作教育机构,共同商讨有关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问题,让双方互通有无。高职院校要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到学校去进行实地操作指导,企业同时提供相关岗位供学生锻炼,让他们在学习期间就能获得企业生产实践机会,得到切实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操作训练,并凭借所完成的生产任务获得工资等回报。
(二)与企业建立共享专业实验室
有效借助社会资源,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社会资源的补充下,能够有效弥补本校在专业、师资、设备等方面的缺憾。与社会共建共享专业实验室,首要优势就是能够有效解决在产学研合作办学中对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从学校自身来讲,既能够节省实验室建设开支,又能够为学生接触实际的生产环节,进而学习如何为产品质量把关的机会。校企之间密切合作,大型企业把实验室和科研所建立在学校里,让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及能力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合作教师教育模式论文
[摘要]介绍了挪威科技大学教师教育系和实习学校之间进行的合作教师教育模式,并探讨了这一模式能否实现“贴近现实的教师教育”这种理念。探讨了该模式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名副其实的教学相长的机会,是否增加了学生与各个合作者交流的机会,从而使学习成为社会的、互动的过程。最后,审视了该模式是否给学生提供了提高反思能力的机会并促进了实习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合作教师教育;反思能力;贴近现实的教师教育
在大多数国家,教师教育所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将理论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意义上来说,为师范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对帮助他们成长为合格的教师非常重要。许多教师教育课程受到抨击,是因为其理论探讨的问题与教学实际相距甚远,学生们认为课堂上接触到的问题似乎来自不同的世界,和现实问题毫无关联。
科萨根(Korthagen,2001)提出了一个“贴近现实的教师教育”模式,使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他认为这个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自己在学校担任实习教师的实践经历作为出发点来促进学生对教学经历的系统性反思。学习被看作是社会性的、互动的过程,教师教育旨在从整体性、纲要性和理论性的高度来促进学习②。在这种“贴近现实的教师教育”中,学生被看作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体,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自己的理解,并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自主承担起专业发展的责任。
本文介绍了一个在教师教育系和实习学校之间进行的合作教师教育模式,并探讨这一模式能否实现“贴近现实的教师教育”这种理念。我们格外关注的是该模式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名副其实的教学相长的机会,是否增加了学生与各个合作者交流的机会,从而使学习成为社会的、互动的过程。最后,我们审视该模式是否给学生提供了提高反思能力的机会。
一、合作模式——来自国际的激励
教师教育合作模式论文
[摘要]介绍了挪威科技大学教师教育系和实习学校之间进行的合作教师教育模式,并探讨了这一模式能否实现“贴近现实的教师教育”这种理念。探讨了该模式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名副其实的教学相长的机会,是否增加了学生与各个合作者交流的机会,从而使学习成为社会的、互动的过程。最后,审视了该模式是否给学生提供了提高反思能力的机会并促进了实习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合作教师教育;反思能力;贴近现实的教师教育
在大多数国家,教师教育所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将理论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意义上来说,为师范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对帮助他们成长为合格的教师非常重要。许多教师教育课程受到抨击,是因为其理论探讨的问题与教学实际相距甚远,学生们认为课堂上接触到的问题似乎来自不同的世界,和现实问题毫无关联。
科萨根(Korthagen,2001)提出了一个“贴近现实的教师教育”模式,使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他认为这个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自己在学校担任实习教师的实践经历作为出发点来促进学生对教学经历的系统性反思。学习被看作是社会性的、互动的过程,教师教育旨在从整体性、纲要性和理论性的高度来促进学习②。在这种“贴近现实的教师教育”中,学生被看作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体,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自己的理解,并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自主承担起专业发展的责任。
本文介绍了一个在教师教育系和实习学校之间进行的合作教师教育模式,并探讨这一模式能否实现“贴近现实的教师教育”这种理念。我们格外关注的是该模式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名副其实的教学相长的机会,是否增加了学生与各个合作者交流的机会,从而使学习成为社会的、互动的过程。最后,我们审视该模式是否给学生提供了提高反思能力的机会。
一、合作模式——来自国际的激励
新课改教师合作管理论文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合作
摘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就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共同体验。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改革的过程,教师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靠教师去实现,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要靠教师去探索,这些都需要教师要具有合作意识才能完成。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也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要在合作中完成从传统教育教学的孤军奋战到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集体作战的角色转变。新课程的实施,靠的是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因此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就必须学会合作,就必须科学高效地合作。
一、教师合作的必要性
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来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课程体系,涉及到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者的深刻变革,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必须变革。教师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靠教师去实现,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要靠教师去探索。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基石。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过于强调的是学生的合作,而忽略了教师的合作。教师被人描述为一种孤独的职业,因为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中,由于我们在课堂里的位置和身份的差异,与学生产生了隔离。我们还经常与学校中的其他老师、我们的同事隔离,在教师休息时,除了寒暄之外很少谈及班级的事情,我们不想让他人知道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害怕他们认为我们是不称职的老师。互不合作,彼此孤立,这样只能导致冷漠的竞争,却不能从彼此身上汲取更多有益的东西。而新课程克服了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强调综合性。从课程综合的程度看,有交叉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和经验课程等,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教师的工作方式必须与之适应,教师必须从孤立走向合作。
二、教师的合作对象
1、与学生合作
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统计学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清华)为检索统计源,以“主题”为检索项,以“外籍教师”为检索词,以“教学管理”为并含词频,经过模糊检索,筛选后得到有效文章126篇;以《读秀中文学术搜索》(期刊)为检索统计源,以“外籍教师教学管理”为检索关键词,经过模糊检索,得到310篇文章,经过筛选,去除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清华)重复及无效的文章,得到有效文章92篇。资料年代自最早发表的文献年份1990年8月起,到2013年1月止。通过认真对比原文内容和综合性分析大量文献,对所检论文进行了分类,从而对我国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热点以及发展趋势有了大致了解。
二、高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概况
(一)研究论文数量及年代分布
论文的发表数量和年代分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显现出这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一个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高低和发展速度快慢通常可以通过对该领域期刊的时间分布分析反映出来。关于“我国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论文时间分布如表1所示:通过表1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研究论文在时间分布上基本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论文主题中包含“外教”字样的论文首次发表于1990年,在其后的十四年里这方面的的也不多,到2004年以后,关于“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的论文数量才逐渐开始有所增加。因此,通过分析可知,就论文在时间上的分布来说,从1990年至2013年,有关“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的研究活动可以大致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十年(1990年———1999年),可以认为是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的探索阶段,本阶段只有零星的;第二阶段为2000年———2004年,这五年期间的数量已逐步有所增加;第三阶段为2005———2012年,这八年的数量已初具规模,其中尤以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达到历史高峰。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问题从无到有,已经开始逐步受到关注,并且渐渐变成研究的热门问题。
(二)论文的期刊分布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必要准备与过渡。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存在质量较低、选题不切实际、管理混乱等问题。本文提出,面对这些问题,要基于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加强思想引导,从平时入手,丰富选题,开展“双导师”制指导,以期能切实改善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校企合作;“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学环节的关键一环,也是学生离校前的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能有效检验学生是否很好地掌握了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对高职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当前大部分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流做法,基本还是沿用了本科高校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侧重于强调学科体系的理论研究,而轻视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技能综合应用与创新。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的问题愈发凸显,特别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成为部分学校的一大顽疾。如何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完善毕业设计(论文)内涵,是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现状
1.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思想上重视不够。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工作都是放在最后一学期,刚好最后一学期学生的学业和就业压力较大,大部分学生忙于校外的顶岗实习、找工作、上岗培训、学历提升等。学生忙于这些工作的时候,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而且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就是走个过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高低无所谓,最后学校都会让通过的。所以学生都想着等到毕业返校之前甚至返校后,利用在校10天左右的时间匆忙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甚至有个别学生找人毕业论文。这样匆匆忙忙中赶制出来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实际脱节。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凸显一定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并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商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能不能顺利完成这项工作,然后在能完成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大部分学生只求能通过论文答辩,所以会选择图书馆或网上参考资料较多的、比较大众化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开展。像笔者所在的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选题多是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等这类教师上课的经典教学案例,并且学生的作品一直没有突破和创新,仅仅是将教学的内容重新进行了综合,缺乏实用价值,与实际严重脱节。3.指导流于形式,没有全程指导。由于对指导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老师要求较高,要求其至少是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这类教师的数量与应届毕业生的数量相比是较为不足的,往往一个教师要指导至少10人左右的毕业设计(论文)。一方面,指导教师平时还有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班级管理等各项其他工作,这类工作占据了教师的绝大部分时间,逐一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求能按基本规范督促学生完成论文各个阶段的要求,能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就行。另一方面,因学生是在外出顶岗实习期间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只能“遥控”,即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远程指导,这类方式显然没有面对面的指导来得准确和有效,有时甚至学生都不一定能及时联系上。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对策分析
校企合作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探讨
一、高校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现状
(一)学生方面
1.选题上存在较大问题。首先,选题范围偏大或偏小。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比如在探讨“我国公共治理机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分析”,“我国”这个范围太过庞大。另一种就是选题范围过小,比如关于“长沙市芙蓉区的农业产业结构问题研究”这个范围又过于狭窄,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难以展开深入的调查,因此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就没有必要了。其次,选题重复。目前大部分高校毕业论文的选题大都是导师给一些选题范围,然后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来进行研究,由于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够透彻以及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论文写作这个概念,往往不知从哪入手,有些同学仅仅只为完成任务,能够顺利地毕业就行,他们一般都选择较为简单或者时下讨论较多的话题来进行研究难免出现论,文选题重复。2.对专业课知识掌握不够透彻,抄袭现象较为明显。管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们必须做到论文的写作主题鲜明、条理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要善于将所掌握的管理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呈现出一篇集聚知识性、专业性、理论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高质量管理学论文。大多高校的管理类学生很少做到课前去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在上课时能够做到认真听讲的比例不多,课后去图书馆深入学习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的更是寥寥无几,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是走了过场,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缺少理论支撑,学校、老师又催得紧,这就致使一些同学利用网络大量的复制拼凑别人的文章,没有注入一点自己的观点看法,论文研究缺乏现实意义。3.缺乏论文写作经验和技巧。很多管理类学生在写论文时匆匆忙忙,并没有仔细阅读管理专业撰写论文的相关要求,致使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较多;还有很多同学不能从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资源利用率低,对所要阐明的观点表达不清楚,过于口语化,文章缺乏管理类专业术语,重点不突出,文章说服力欠佳。4.写作时间与考研就业相冲突。由于现在本科论文的撰写大都在大四下学期开始,而这时也正是学生们找工作以及考研的关键时期,学生们分配在毕业论文写作上的时间不足,必然影响毕业论文质量。同时由于现在高校的论文通过率不断提高,基本上每个学生都会顺利拿到毕业证,致使学生们没从根本上把毕业论文写作重视起来。
(二)学校方面
1.相关规章制度严重缺乏。学校虽然也教导学生严禁抄袭,要独立完成本科论文的写作,但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教学管理制度中,鉴于是本校的学生,不想给学生在之后的就业上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论文写作质量这方面把关不严。一般高校基本都规定论文的重复率必须在以30%下专门针对论文内容质量管,却没有理方面的相关规定,尤其是管理类的专业知识涉及领域较广,有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公共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也较繁杂,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的不太透彻,再加上还要实现重复率必须达标这一目标,导致学生无法静心去钻研论文内容。2.缺少对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的设立。管理类专业论文写作有其专业特色和撰写要求,文字描述居多,要求论文写作过程中逻辑思路必须清晰,语言的表达必须符合管理类的专业描述,但是在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往往更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由于学校在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创新能力培养上没有注入太多的关注,导致即使有些学生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掌握较好,但由于缺乏良好的语言表达技能以及思维创新能力,最终呈现出来的论文平淡如水。
(三)教师方面
本科院校毕业设计探讨
摘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然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面临着严峻挑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理想目标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本文对当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践管理经验,提出了强化过程管理、鼓励校企合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系列保证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应用性本科,以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在大学期间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性训练,也是学生四年大学获取知识的深化和升华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独立工作和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原因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现滑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整个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纵观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毕业设计质量问题影响因素探析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科研素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意义非凡。但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良莠不齐。课程组从学生、企业及学校三个角度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剖析,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原因剖析
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1]。作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论文)也是学生内化所学知识、提升科研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核心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应用型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自不待言,针对目前毕业论文抄袭严重、质量低下的现状,有必要从学生、企业及学校三方面进行深度原因剖析,以完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并加强质量监管,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提供现实依据。
一、学生角度
(一)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设计(论文)本身就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按期保质完成。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程度不够将直接导致其毕业设计(论文)粗制滥造,客观原因在于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在第四学年,此时学生往往面临着实习、考研和就业的多重压力[2]。囿于现实多方面的压力,不少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主观原因是一些学生心存侥幸,认为只要考研或求职顺利,学校对其毕业设计(论文)定会“宽大处理”,于是对毕业设计(论文)敷衍了事,使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肤浅、格式混乱、逻辑不清、结构松散。此外,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经验不足、资料检索和查询能力欠缺、科研训练不够等因素也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二)创新能力不足。应用型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新不足,研究价值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学生不了解专业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及行业需求,草率选题,使研究内容陈旧过时。有些学生虽然查询了大量资料,但不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会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也是将已有的数据简单堆砌或是将前人研究过的内容进行重新排列组合,虽看起来不算抄袭,但内容相近,结论相似,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均缺乏创新。大多数学生实验实践经验不足,未能将毕业设计(论文)与实习和工作实践密切关联,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研究探索精神,其毕业设计(论文)多以验证性实验和实验性报告为主,调研型论文和设计型论文数量较少。(三)抄袭问题严重。抄袭问题严重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部分学生高度依赖网络资源,将下载的相关主题的硕博士论文整合成一篇新的毕业设计(论文),对粘贴复制的资料缺乏理性思考,把已有的资料东拼西凑,使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漏洞百出,格式混乱,惨不忍睹[3]。反抄袭机制不健全也加重了学生抄袭之风,如现有的论文重复率检测系统分析毕业论文的重复率的确对抄袭有一定的遏制作用,至少杜绝了大篇幅直接抄袭的情况,但是计算机分析的重复率虽能分析词句的差异,却无法检测出思想和观念的“复制”,只要对词句稍加修改,完全可以降低复制比。此外,受到利益驱使,一些机构人员向学生进行有偿并提供检测报告,学生根据检测报告对论文进行局部修改便可以成功规避复制比问题,致使学生论文抄袭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二、企业角度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时间最长、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最多、教学环节最多的培养环节。与行业协同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提升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已成为共识。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构建协作框架、指导教师库、工程案例库以及信息管理机制等途径,为高校保障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行业;协同;毕业论文;工程实践;教学管理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时间最长,持续时间跨越两个学期;其教学环节最多,要历经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审和毕业答辩等若干环节;其培养和考核的内容众多,既要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锻炼学生的科研素养,还要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要符合行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中最综合、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考核和运用,又是对学生掌握的点知识、线知识和体知识的综合考量[1],最能衡量学生综合水平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2]。基于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强化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适应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是共识[3]。
一、行业协同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毕业论文作为对本科生走向行业岗位的最后一个培养环节,具有承前(综合学生知识和能力体系)启后(对接行业需求)、开启职业生涯的作用。构建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行业推动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内生动力来看,教育部自2004年《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到2010年国家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再到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直至现在推进“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我国一直在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贯穿上述政策链的核心关键之一,是要求高校重视行业需求,加强与行业融合,促进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高校落实国家政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都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环节来落实。从行业加大人力资源储备、促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外部需求来看,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未来行业将更加需要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以气象行业对气象探测人才的需求为例:按照该行业的相关人才发展规划,至2020年我国将建立一支近1.5万人的综合气象探测(综合观测)人才队伍。气象探测技术是将大气科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理论知识同相关工程技术紧密结合,该行业要求其人才队伍必须在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方面具备复合型、应用型特征,而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需求,也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环节来承载。
二、构建行业协同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