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反思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6 18:47: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角色游戏反思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班表演游戏教师指导行为研究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表演游戏是一种典型的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语言肢体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适宜指导可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大班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研究,发现教师指导主题丰富且情绪态度积极,但也存在以下问题:教师指导频次较高;教师指导控制性强,权威性高;教师对幼儿鼓励少;指导多以教师身份进行,身份单一;对表演游戏理解不足等。提出弱化指导权威,树立师幼平等观念;强化“消极”等待,把握先观察后指导的原则;加强游戏理论学习,树立角色规范意识;多采用鼓励的指导态度等建议。
关键词:表演游戏;教师指导行为;大班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基本活动”奠定了游戏活动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四条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1]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强调游戏的社会本质,强调成人与幼儿的积极互动在游戏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2]不难看出游戏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指导非常有必要。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和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有必要对幼儿表演游戏进行指导。帮助大班幼儿实现从故事情节一般性表现到人物性格生动性表现的转换、从目的性角色行为到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到更高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螺旋上升是教师有针对性指导表演游戏的目的和任务。[3]笔者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教师指导表演游戏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念一句然后指挥幼儿做出相应动作,形式机械化,指导方式死板缺乏科学性。研究旨在探讨大班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了解教师指导频次、指导内容、指导方式以及指导的情绪态度和指导结果的现状,应然结合实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及目的。本研究通过目的性抽样方法选择S幼儿园大班幼儿教师做为观察对象。之所以选择大班教师是因为大班幼儿的经验积累和认知发展都相对中小班丰富,表演游戏需要从一般性表现向生动性表现过渡,大班幼儿处于表演游戏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的适宜指导对于幼儿表演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法了解大班表演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通过分析教师指导行为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改进教师指导行为提供参考。(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收集。本研究力图在自然情况下对石河子市S幼儿园大班表演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进行非参与式观察,选取3个大班进行观察,在进行正式观察之前,研究者需对相应班级进行一次预观察,便于研究者了解该幼儿园大班表演游戏的大致情况。正式观察时间段为:周一到周四的16:50—17:20,约30分钟时长,一共观察五次。主要采取了事件取样法进行观察,使用观察记录表记录教师在表演游戏中的指导行为,用摄像拍照的方式辅助记录,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同时用访谈法进一步了解教师指导行为背后的表演游戏理念与看法,即了解隐性不容易从外显行为中观察到的东西,比如教师对表演游戏的含义理解以及对游戏指导反思等。访谈采用非正式的方式进行,主要是在下一次观察之前抽取15分钟时间对相关教师进行访谈,并在取得教师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录音,进行文本转录和整理分析。访谈提纲主要是根据本研究中的实际研究问题进行编制,主要包含对表演游戏的基本理解、指导反思方面的内容,以半开放式问题为主,问题:1.您认为大班表演游戏有什么特征?2.大班表演游戏与中、小班有什么不同?指导时有什么侧重点么?3.教师在指导大班表演游戏时应扮演什么角色?4.如何判断哪些幼儿需要指导?什么时候指导最有效?这个表演主题开展多久了?进入到什么阶段?5.您会反思自己的指导方式么?怎么反思?(三)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与分析软件对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对描述性记录进行定性分析。
教育游戏情感化设计论文
1情感化设计理论
唐·诺曼的情感化设计理论正是基于认知主义的观点,把人的大脑的三种加工水平分别对应到设计中,把设计也分为了三个层次,分别是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1)本能层是指人在接触事物时,快速做出的反应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能够对事物的利弊关系做出快速判断。2)行为层主要是在控制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的功能以及自己的控制能力等做出的判断。3)反思层是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思考,从而产生心理变化,这些心理变化会影响对事物本能层和行为层的判断。唐·诺曼认为,要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设计应该考虑本能、行为、反思三个水平,其中本能水平主要考虑产品的外形,行为水平主要考虑产品的功能,而反思水平则应考虑产品给人的感觉或者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等。
2影响情感体验的教育游戏因素分析
笔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已经分析过教育游戏的游戏设计和教学设计两方面会对学习者情感体验产生影响的因素。在教育游戏中,影响学习者情感体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游戏中的人物、故事、目标、任务、反馈、交往等,也包括游戏者的认知、技能等。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情境创设和学习结果评价也会影响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在教育游戏中如果能够综合平衡游戏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因素,找到一个契合点,则可以将这些因素做比较好的融合。比如将游戏目标和教学目标相结合,给游戏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目标;而游戏中任务的难度、游戏的价值性则可以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游戏中学习者对游戏的注意、对游戏的控制和策略使用则可以结合教学组织、教学策略等教学设计元素;游戏中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展开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学内容情境设计;游戏的反馈同样可以结合学习结果的反馈,从而设计好的教育游戏反馈。笔者将这些因素以情感化设计理论为基础,分为三个层次:1)本能层次的设计,是学习者接触游戏时产生的快速的反应,这些因素包括游戏的界面设计、声音设计和故事情节设计;2)行为层次设计主要是学习者在使用教育游戏过程中,对情感体验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游戏控制和游戏功能两方面所涉及的游戏目标、游戏内容、游戏控制、反馈等;3)反思层次的设计主要是指在游戏中给学习者提供反思的机会。笔者根据上述因素构建了一个教育游戏情感体验影响因素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教育游戏设计中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的设计都会影响学习者在教育游戏中的情感体验。因此,本文在这一基础上,重点探究了在教育游戏中,这三个层次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3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
当前针对中小学生设计开发的教育游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大型多人在线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另一类则是主要以Flash为表现形式的教育小游戏。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为Flash游戏,原因有二:一是Flash游戏一般故事情节、任务设定较为简单,可以设定教学内容明确的知识点,适合中小学生学习一些固定的知识点;二是Flash游戏开发难度较低、周期短,用于开发小的教育游戏可行性大。以情感化设计理论为基础,将教育游戏中影响情感体验的因素分为三个部分,并分别针对这三个部分进行游戏设计的研究。本能层次:以界面、声音和故事吸引学习者本能层次的设计,主要是游戏界面、声音和故事情节的设计。学习者对教育游戏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并影响其是否继续游戏的心向。学习者接触游戏时,对教育游戏产生的第一反应主要取决于游戏的画面、声音效果和游戏的故事背景。因此,这三个要素的良好设计可以帮助学习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1)界面。美国著名游戏设计大师比尔·沃克有这样一个公式:游戏=界面+产品要素。界面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首先,在设计界面时既要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同时也要考虑教育游戏的特征。例如,教育游戏如果面向儿童的话,应根据儿童喜欢“花哨”等特点将界面设计为亮色彩、大色块的特征;但同时要考虑教育游戏作为虚拟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呈现区域的设计是界面设计的重要部分,不能让界面设计影响到学习者获取知识和信息。其次,界面的设计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是紧密联系的,在考虑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呈现的基础上,应考虑通过界面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例如,可以通过设计带有悬念的背景,激起学习者的好奇心;或者设计对比强烈的背景,使学习者感到矛盾从而引发好奇等。2)音效。在游戏中加入声音可以使画面的真实感加强,特殊的音效会使学习者产生联想,延伸游戏画面。音效还有烘托环境气氛、增强画面的动态感等作用。在教育游戏中,声音除了增强游戏效果以外,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或者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在英语、语文等语言类的教育游戏中尤为突出,如生词的发音学习、课文的朗读呈现等。根据声音在教育游戏中的作用,在设计音效时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作为教学内容,或教学内容承载媒体的声音,要能够确保声音的出现能够紧紧贴合当前的教学内容,而且声音的发音是准确的。除此之外,悦耳的音质、适度的音量、恰当的语速这些都可以使学习者产生更好的体验、丰富的语调。二是游戏中的效果音,这类声音的作用是让游戏锦上添花,其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①逼真:逼真的音效配上适当的画面,可以让学习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②同步:主要是在技术上确保预想的声音效果和画面同步。尤其是一些简短的效果音,由于其时间短,通常是和游戏中特定动作结合,若是不能同步,则大大影响学习者的游戏体验。③富有想象力:在游戏中添加一些经过精心设计且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声音,可以引发学习者的想象或者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从而获得较好的体验。3)故事情节。在教育游戏中情境创设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技术,很多设计者都希望通过设计精良的情境使学习者沉浸其中,并产生好的游戏体验。一个好的故事情节除了可以营造学习氛围,还可以起到明确游戏目标、提醒游戏进度与方向的作用。在教育游戏中通过设计不同的故事情节,可以激起学习者的情感体验。①角色设计:教育游戏中学习者通常扮演的是某一角色,应该让角色与游戏过程相结合,将角色的成长和变化体现在游戏机制中或者游戏故事中。②情节设计:通过故事营造某一特定氛围以吸引学习者,如营造神秘的气氛吸引其注意力,而营造紧张的情境有助于保持注意力,建立一个竞争的氛围,则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行为层次:游戏设计与教学设计结合,让游戏学习过程更有效有趣学习者在教育游戏过程中,对游戏的控制和游戏功能的评价会影响到其情感体验。而教育游戏中影响游戏控制和功能的因素主要有游戏的目标、游戏内容、游戏控制和反馈等。1)游戏目标。目标能够唤起学习者在游戏中的注意,并将注意力集中到游戏中所要掌握的目标上。学习者会因为给出的目标产生期待,从而引起一定的情感反应。教育游戏中的目标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游戏目标,另一个学习目标,通常游戏中这两个目标是结合在一起的。游戏中呈现目标的时候,主要目标应该尽早且明确地提供给学习者,而次要目标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给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提醒学习者游戏目标。2)游戏内容。本文所述游戏内容主要是指在教育游戏中呈现的教学内容。本文只简要介绍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些方法。游戏教学内容的设计直接关系学习者能否实现游戏设计者预期的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首先要确保其准确性,游戏中教学内容的失准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还会使学习者对游戏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产生质疑,影响其对游戏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学内容选择应科学合理,在一个小的Flash游戏中,选取的教学内容应是适合学习者的某个或者某几个相关的知识点,但知识点的选取应紧密贴合目标学习者。例如在加减法练习相关的数学游戏中,就应该根据学习者特点,先呈现加法,后呈现减法,然后才是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最后,教学内容的呈现应尽量与游戏形式结合。能够做到“游戏过程就是学习过程”的教育游戏并不多,但是若能做到这一点,对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必将起到积极的触发作用。如在教育游戏《谈判游戏》中,游戏的设计就是以一个危险人物带着炸药冲进一栋建筑内为背景,要求学习者模拟警察或者前台人员和危险人物进行谈判,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谈判选择,游戏将进入不同的分支呈现不同的结果。该游戏中游戏情境就是学习情境,达到了游戏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很好融合。3)游戏控制。游戏控制设计是为了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能够产生主控感。教育游戏中影响玩家控制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游戏形式的难度设计,另一个是游戏中教学内容的难度设计。这两个因素难度是否合适又直接与学习者的游戏技能、认知技能直接相关。在游戏形式难度设计上,设计者要考虑学习者的生活经验、游戏经验等。设计的游戏形式应在当前学习者可以掌握的范围;游戏的交互和规则等,也要能够让学习者快速上手,不宜让其在正式开始时间上花较大的力气去掌握游戏的交互或者游戏的规则;游戏的教学内容难度也影响学习者对游戏的主控感,因此在游戏设计中,若是难度较大,可以考虑给学习者呈现一些提示等。4)反馈。在教育游戏中,从反馈的时机上划分,有两种反馈:一是即时反馈,对学习者的每一个操作给予反馈;二是延时反馈,对学习者的一类或者一系列操作给予反馈。在游戏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需要,恰当使用这两种反馈。例如,学习者初学一些操作性的知识,如在计算机的实验中给予即时的反馈,可能会给其更好的体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些独特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一般都出现在思维的后半阶段,因此,教育游戏中如果设计一些需要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的情节,则可以考虑设计延时反馈。教育游戏中反馈除了时机以外,还有形式的设计。在游戏中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反馈形式,如呈现反馈的文字、声音、画面等,还可以将反馈与游戏形式相结合。例如,以“龟兔赛跑”为背景,制作小学数学加法游戏,学习者在游戏中扮演乌龟的角色,答对时,乌龟就加速前进,以乌龟的速度作为反馈,可以让游戏显得更有趣。反思层次:帮助学习者反思,使其拥有更好的教育游戏体验学习者的反思主要表现为学习者对自己在教育游戏中的行为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如果学习者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游戏行为是有意义的,则会对游戏产生正面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习。然而教育游戏中不能很容易地实现控制和观察学习者的反思活动,但可以给学习者提供反思的环境或者提示学习者进行反思。在游戏中,可以通过阶段性的小结或者测试,让学习者了解自己在游戏中的学习情况,从而思考自己的游戏行为;还可以在教育游戏中记录学习者的游戏行为过程和结果,并提醒学习者查看自己的游戏记录,促使其进行反思。
幼儿游戏教学作用分析
【摘要】素质教育下,要求幼儿教育以兴趣培养为主,尊重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习、成长。但是怎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快乐成长,笔者认为:游戏教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教学能够深化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对幼儿学习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对此,笔者根据多年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经验,就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幼儿;游戏教学;作用分析
提及游戏,幼儿普遍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经过实践证明,游戏教学能够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其作用意义更是不可估量。主要因为游戏与幼儿年龄特点相符,适应幼儿发展,将其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游戏教学含义
幼儿教育中应用游戏教学,其形式为:教学与游戏融合,教师通过一定的故事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抽象化的内容转为形象具体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得到知识的积累,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让幼儿从中学习到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形式落后于现代教学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创新型教育形式。游戏教育就是一种创新型教学形式,教师设计科学的教学计划,将教学和游戏相融合,为幼儿塑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得到思维能力的创新,为今后成长发展奠定基础。在游戏教学中,幼儿通过不断的游戏探索,得到知识能力的提升,实现创新发展。由于游戏趣味性特点与幼儿阶段发展相适用,因此教学效果要高于其他教学形式,对幼儿教学具有帮助性作用。只有不爱学习的孩子,没有不爱做游戏的孩子,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对游戏有着独特的感情和兴趣。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掌控、规划情节,做自己的主人。现阶段,将其应用在教学中,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创造力与创新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幼师教学工作述职报告
从教十三年,每当我看到一张张纯真而自信的笑脸,就会感到无比幸福,因为我拥有一颗晶莹的童心,记得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虚心向同事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认真阅读各种幼教书籍,吸取期中的营养,深入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渐积累经验。在付出艰苦的努力后,我逐渐形成了自己教学风格,能够灵活的安排教学活动,科学合理的组织一天的生活了,我播种着希望,收获着幸福。
本学期按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依据《幼儿园工作规范》提出保教目标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述的各领域目标,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教育内容,追随幼儿的兴趣,严格按从幼儿身心的角度,按游戏目标的三个维度来制定。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设想,体验科学探究精神,发展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角色的游戏中,注重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讨论机会,使孩子们学的更主动、更自由、更有活力。他们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讨交流中表述自己对成功经验和同伴一起分享。在游戏中如发现问题,我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对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生成的问题,给予总结提升,告诉幼儿。将他们发现的问题延伸到下一次的游戏中,并承诺提供更多的材料。得到继续探索的机会。
三月份我们的主题活动是《动物王国》。为凸现主题背景,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增强环境的流动性,让幼儿在感知周围事物的过程中,通过富有情趣的动物与环境的互动,让幼儿与老师共同布置主题墙面。例如:在“动物妈妈找宝贝”中,我们用树和草地围城动物的家,留出空间让幼儿放置找回的动物宝宝。“在小河里”,我们布置了一条小河贯穿整个画面,清清的河水蜿蜒流淌,伸向一望无际的草地,而河中的小动物(小鱼、螃蟹、乌龟、青蛙)则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剪,折,粘等方法制作。不断重组构成了和谐的环境,在布置环境中,孩子们由期待萌生了主动参与,在他们自己动手创造优美的环境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还为班级取得了环境创造一等奖的好成绩。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是《角色游戏》是怎样开展的。首先,制定游戏目标与以前不同,是由幼儿角度,(从情感、能力、知识经验)的三个方面出发来制定的。我虚心向教干请教学习,认真查阅有关资料,不断丰富游戏中的半成品,提供给幼儿动手动脑操作的机会,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研观摩活动,还向其他老师学习交流观摩后评价反思,每日认真做好幼儿家访工作,添好家园联系手册。利用业余实践和利旧利废制作出幼儿喜欢的半成品玩教具。
幼教的工作辛苦,只有一线教师才有深切的体验,有一次我班有个小男孩摔倒了,头上起了包,家长的反应相当激烈。他四处向领导告状,我开始变得不知所措,诚惶诚恐。我对工作失去了全部热情与信心。我得情绪随之跌入了低谷。再看我心情不好时,孩子们也失去了往日的微笑,他们远远的看着我,好像是在说;“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他们用特有的反思表达自己的情感,将润喉片和奶糖悄悄的放在我得桌上。面对孩子们的爱,我重新找回了自我,找到了人生的坐标,针对有些家长的不理解和误解,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并用一切机会和家长沟通。幼儿教师的职业让我深深的知道,当一名幼儿教师有超人的耐心和博大的襟怀,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下学期我还是争取大班下午班工作,我想做的好,我能做的更好。
教师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分析
摘要:角色游戏是3~6岁的幼儿比较常用,也是比较典型的游戏扮演方式。通过幼儿来模拟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活动。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专注能力较差,在游戏过程中会出现兴趣转移,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正确的指导来加以纠正,对幼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有效提高幼儿的培养工作效果。
关键词:幼儿培养;角色游戏;指导
通过角色游戏扮演不但可以给幼儿带来诸多欢乐,同时还可以推动幼儿的综合素养的发展。角色游戏属于幼儿时期比较典型的游戏类型,是一种适合幼儿的自然性游戏。它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和实际生活有着明显的区分,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游戏活动方式。在开展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工作至关重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可以让每一个幼儿在游戏活动当中都可以受益良多。通过有趣的角色游戏扮演,可以充分激发出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1-3]。
一、角色游戏中教师组织与指导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针对在幼儿时期的培养工作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年轻的幼儿教师就好比幼儿园当中的一面镜子,需要具有更高的激情、热情以及朝气,同时也需要保证一丝稚气。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不管是自身的专业水平还是教育工作方式,经常会出现缺乏接地气的理论支撑,以及有效的实践工作经验,造成了幼儿的培养工作质量相对较低。在长期的教育培养活动中,教师开始慢慢重视幼儿的发展性作用,开始更多的关注幼儿园当中的各种游戏培养模式,其中角色游戏是非常重要的游戏活动方法,但是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经常面临着诸多实践难题。同时影响幼儿园教师角色游戏指导能力的因素也相对比较复杂。因此,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个人能力,如何有效提高对幼儿的指导工作效果,是幼儿园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中指导策略分析
学前教育学课程设计理念论文
一、《学前教育学》课程整体设计理念
(一)课程设计理念
高职教育所有课程的设计都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同时也要适应我国技术进步和更新的要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程理念设计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侧重能力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立足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职业性四项原则。作为一门集幼儿五大领域(科学、健康、艺术、社会、语言)教育教学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学》课程自身综合性的优势和亮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师生合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选取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相对接的教学内容,在安排学生动脑动手活动(如探索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活动方式与内容、幼儿游戏活动创编规则和形式、制作幼儿园教学课件、儿童歌曲舞蹈视频化、儿童文学创编故事化、手工教具制作卡通化)、幼儿园教学实践模拟演练(如模拟幼儿课堂、故事角色扮演)方面给予倾斜,努力做好教育与“生产”的对接,从而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二)课程目标设计理念
《学前教育学》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我们将其情感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儿童观,具备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职业精神,勤奋钻研的敬业精神,严谨负责的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等。将其知识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掌握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和教育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掌握科学的学前教育规律、方法以及育儿知识等。在能力目标设计上,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运用所学学前教育理论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具备科学的育儿能力;优秀的学前教学、管理、教研能力和评价能力,可以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制定教育计划,并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有效设计组织幼儿教学和游戏活动,科学评价幼儿园课程方案和幼儿发展水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三)课程思路设计理念
幼儿游戏教学价值下的幼儿教学论文
一、幼儿游戏及游戏教学
幼儿游戏是幼儿一种自发性活动,而且都是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基础,是幼儿自主选择的结果。因此,幼儿游戏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幼儿游戏,可以使幼儿获得身心愉悦的发展,同时还能满足幼儿的内在需求,促进其自我技能的发展。那么如何实现幼儿游戏教学的价值呢?幼儿教学的本质目标在于提升幼儿的素质,使其更好适应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与小学、中学等学校教育相比,其教学目标具有特殊性。幼儿教学从组织形式上来说,基本上是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幼儿加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此,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按照提升幼儿全面素质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游戏的教学手段将生活性和经验性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分步骤地传授给幼儿。
二、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体现
在幼儿游戏教学中,非常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价值,就是幼儿能够通过游戏体验,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世界,并能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游戏经验,来解决和应对自己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获得身心愉悦的发展,并由此提升知识和技能。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为幼儿搭建了一个自由展现的游戏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幼儿能够交往互动,不但增加了词汇量,而且通过游戏了解自己,看清自己的缺点和优点,锻炼语言能力,养成良好的交往品质。幼儿游戏教学的价值体现,就在于通过幼儿游戏的教学化,实现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并由此发展技能的特定教育目标。这是幼儿游戏教学的本质教育所在,也是其价值主体所在。在幼儿教学中,游戏主题的选择来源于幼儿现实生活中的游戏对象。幼儿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幼儿的生活及游戏主题,幼儿的游戏教学主题也就有所不同,并由此而丰富多彩,可供选择的机会也就分外多。针对幼儿喜闻乐见的一些故事,我常常将其当做最好的游戏主题,让幼儿从中能有所体会。如在讲过小羊过桥的故事后,我让幼儿进行过桥的游戏活动。我让两组幼儿抱着大块积木在“独木桥”上过,然后两组幼儿互不相让,结果很多幼儿都被挤到了“河里”,最后大家都认识到合作和谦让的重要性。在幼儿游戏教学中,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还体现在,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效实现幼儿的语言发展。如在做小熊请客这个游戏时,我让幼儿扮演小熊来请客,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说话方式,通过模仿每一个角色的特色语言,还有固有的动作,幼儿学会了不同的表达。在扮演小熊时,通过小熊热情的语言,幼儿能够学习如何招待他人。幼儿游戏教学无形中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游戏改进自己的游戏活动,提升教学水平。如在一个主题为幼儿园的游戏中,因为教师对幼儿严厉批评,导致幼儿情绪出现问题。这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一直争取努力弥补,最终实现了教学相长。
三、幼儿游戏教学价值的实现途径
幼儿游戏教学中,要先实现其教学价值,首先必须做到教学目标具体化。对大班幼儿组织一次“我是小交警”的活动时,我将目标清晰化并明确为“让幼儿学会使用多种手势”,通过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交警的角色,能够学会一些交通指挥手势,并在头脑中建立一些交通规则意识。其次在游戏教学中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幼儿提升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形式。在教学游戏活动设计中,作为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入手,根据其个性特点,进行附加值较高的游戏活动设计。在教学中幼儿教师通常将游戏作为教育手段,打上教育的烙印,显然这是不利于幼儿发展的。为此,教师就要开展幼儿游戏反思活动,对游戏过程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调整游戏活动。如我在组织大班的游戏“我是小交警”时,不少幼儿一开始很新鲜,但时间久了,幼儿之间会有厌烦和吵闹的情况,场面非常混乱。对于这样的情形,教师就要多加反思。再次,进行游戏教学活动之后,要开放对幼儿教学的主体评价,注意幼儿自身的个性特点、兴趣能力等,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从而激发幼儿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幼儿游戏教学的价值。如在游戏活动开展过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师幼一起评价自己的表现,或者让幼儿独立评价。另外还可以鼓励其他的幼儿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提升幼儿的总结能力,便于今后在游戏中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文字、图画等形式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总之,幼儿游戏是各种教学活动的基础。为了让幼儿游戏最大限度实现教学价值,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对幼儿游戏教学提高认识,并引起足够重视,深入探索其价值的实现方式,并能够对其实现途径作深入探索,这样才能确保幼儿游戏与幼儿教学充分结合,并在游戏的进程中,推动幼儿素质的发展,促进幼儿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新教师任职工作报告
2005年9月,我终于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幼教新人,我始终都抱着求实的工作态度,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园领导的关心、同事们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平时在幼儿园行为得体,讲话文明,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加园内的各项活动,有集体观念,时时刻刻将自己作为幼儿园、班级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和其他成员一起共同维护幼儿园和班级的荣誉。作为一名中共团员,我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参加政治学习.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积极的学习和反思。为了把二期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一日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等关于课改的书籍资料,提高自身对课改的理解,用崭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同时,为了能让自己在幼教方面有更为系统的知识,我还利用业余的时间报考了学前教育本科段的自学考试,并已经通过了一半的课程。另外,我积极地参加了浦东新区新教师的培训,在培训中也收益颇深。同时,我也虚心学身边人、身边事。我的带教老师就是我的搭班老师,因此我更有机会经常地向她请教和学习,并积极配合她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也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做好听课的记录并进行及时的反思,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幼儿园教师而不断的努力。
许多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由于我刚参加工作。所以本学期的许多班级工作都是由我搭班老师完成的今后的工作中,会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搭班老师,多做一些班级工作,同时也要更及时与她交流,以此来完善我工作中的不足,让自己在不断的实践中茁壮的成长,也让自己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的称号。
逐步适应并把自己融入了这份工作中,带教老师的帮助下。教学上,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虚心接受带教老师的意见,课堂上尝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多用开放式教学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游戏活动中,认真向带教老师学习请教,并和她一起根据幼儿的兴趣开设了娃娃家”医院”等一系列角色游戏,让幼儿有不同的角色体验,并在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社会性交往能力等。对幼儿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记录和分析,从而使教育工作更有目的性。
幼儿园体育游戏与幼儿自主评价策略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环境,教师在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性格特点,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性,鼓励幼儿进行自主评价,强化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体现出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积极意义、教师主体评价模式的弊端以及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幼儿自主评价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游戏;幼儿;自主评价;策略
幼儿教育的核心就在于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其中包含了幼儿体质的增强以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强化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与了解,不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能力。
一、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积极意义
(一)正确认知自我与集体
幼儿园体育游戏的形式非常多样,其中团队个体之间在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不免也会出现冲突与摩擦,此时团队内部的协调就能够体现出成员之间的大局观念,这时幼儿已经形成了以集体为主的意识,将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逐渐形成服务意识与集体荣誉感。要想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理念,教师应该从幼儿个体的兴趣与满足感入手,让幼儿在集体中体会到自身的成就感,其就能够意识到集体与自己的关系,进而强化自身的集体意识。由于幼儿园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其更愿意参与到新的集体活动中去,体育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心理引导其形成包容的品质。尤其是当代独生子女,其生活环境中就自然性地缺失了集体,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严重影响其之后的发展。针对这样的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其参与集体活动,比如篮球运动、足球运动等,在集体活动中幼儿能够在个体对比中形成对自己的清晰认知,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进而对自己进行反思与总结,同时在不断的合作过程中找准自己在集体中的正确定位,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幼儿面对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问题就不会束手无策,能够有效缓解自己的压力,产生更加积极阳光的心理。这样的幼儿能够正确认知自己,在集体中也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其能够通过集体获得成就感,使得集体成为自己进步与努力的动力,从这个方面来看,篮球运动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儿童戏剧工作坊对艺术素养培育的启示
摘要:幼专生是未来幼儿园教师的储备力量,幼专生的艺术素养对于这一职业是至关重要的。在学校的常规教学中,对幼专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往往是通过学科教学进行的,是零散且不完整的。儿童戏剧工作坊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通过儿童戏剧工作坊的建立和实施,能提高幼专生整体的艺术素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双主体形式的学习共同体,加强与幼儿园戏剧教育的有机联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幼专生的艺术素养,培育优秀的儿童戏剧教育师资力量。
关键词:儿童戏剧工作坊;幼专生;艺术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在创客教育的影响下,工作坊(workshop)的教育形式逐渐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中。从幼儿园到高校,到处可见工作坊的身影,这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头脑风暴式解决问题的理念和形式得以迅速传播,成为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其专业职业能力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在西方,“创造性戏剧”是一种单独的艺术教育活动,也是渗透到各个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和学的组织形式,甚至是整个幼儿园的课程模式。将戏剧视为教学的媒介,即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戏剧来丰富儿童的觉察力,使他们能够通过想象发现现实,发掘行为所隐含的深刻意义[1]。国内关于儿童戏剧工作坊的研究并不多,从整体上研究可分为两类,一是幼儿园儿童戏剧工作坊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二是高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时运用儿童戏剧工作坊的实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当前幼儿园儿童戏剧工作坊的实践研究较多,但较为零散,没有形成专业的工作体系。这也表明幼儿园儿童戏剧教育整体师资水平的局限。为此,通过在校期间加强此方面的实训,不仅能提高幼专生的专业职业能力和艺术素养,还能增强学生就职后的职业自信。
二、高职院校培育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注重应用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其根本目标。2002年5月23日,经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文件,对高职院校学生艺术素养提出一系列的建议和对策,通过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艺术基础和素质,进而具备走上工作岗位后必要的各种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便很好地适应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014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中提出,要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该成果构建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以及十八个基本要点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其中,艺术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核心素养。目前,关于艺术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艺术素养体系建构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对各学科艺术素养的建构研究。除此之外,关于艺术素养的内涵、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也贯穿其中。对幼专生艺术素养的研究还比较缺乏,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一直肩负着提升幼儿教师素质的重担。因此,应加强对幼专生艺术素质的建设研究,以期培养出符合学前教育需求的幼儿教师,并切实提高幼儿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