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心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7 13:28: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焦虑心理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硕士研究生毕业焦虑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35名硕士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并利用质性软件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个人因素、毕业因素、就业因素、专业因素、发展因素、人际因素是硕士研究生焦虑心理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此构建了硕士研究生毕业焦虑心理影响因素模型,为进一步探究硕士毕业生心理健康以及研究生培养管理提供支持。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毕业焦虑;影响因素;扎根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技能要求、综合素质等要求不断提高,面对毕业的各种未知因素以及各方面的压力,大多数硕士研究生都面临着毕业焦虑的困扰。黄希庭、郑涌(1999)[1]等在一项调查中对全国528名大学生进行了SCL-90测查,最终结果显示,低年级同学在焦虑项上的心理障碍检测率明显低于高年级。蒋春雷[2]分别在2006年3月、2007年3月、2008年12月,连续三年对大学生毕业期间的焦虑情绪进行了调查测试,结果显示,2006年至2008年毕业生焦虑情绪的占比分别为25.9%、37.3%和49.8%,毕业生心理焦虑的情况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毕业生心理焦虑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目前已经成为毕业生最严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扎根理论(GroundedTheory)研究方法于1976年由著名社会学家BarneyGlaser和AnselmStrauss提出,这种方法是比较科学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3]。研究者深入情景通过实际观察和访谈收集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资料文本进行数据比对,从数据资料中提炼相关概念和范畴,寻找出能够反映某种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4]。考虑到本研究的内容具有“情境性”和“敏感性”的特点,故选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来探究硕士生焦虑心理的实际状况及影响因素。(二)研究对象。根据专家的建议,本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硕士毕业生作为访谈对象,选择对象为硕士应届毕业生。通过便利抽样与标准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上海某高校35名硕士毕业生作为访谈样本。样本编号按照受访时间先后排列,分别从01到30(研究预留5个的采集样本用于饱和度检验)。(三)研究工具。1.访谈提纲。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访谈样本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请被访谈或被调研的同学尽量多地说出或写出在毕业期间经常使他们感到烦恼、担心、忧虑不安的主观问题或客观事件。我们对每一个受访者进行40-60分钟的访谈,访谈地点确定在相对独立且不受外界干扰的房间内,访谈结束后将录音资料结合文字笔记整理成文稿。2.分析工具。NVivo是一款被广泛运用的定性分析软件,NVivo能够对非数值型或非结构型的数据文本进行组织和分析。本研究将规范化处理后的word文档导入NVivo11软件中,采取开放式编码(opencoding)的形式对访谈样本内容贴标签。(四)数据收集。访谈结束后,对访谈的音频内容进行文本资料转化,最终形成原始文本达20万字。35个受访样本量中,30个受访样本的有效访谈内容被用来进行开放式编码,剩余5个受访样本的资料被用来检验理论饱和度。
毕业季研究生焦郁因素与心理教育研究
【摘要】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历阶层,且是社会未来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在校期间大多经历了大量的压力和焦虑,科研压力,论文,就业等多是他们的焦郁因素,毕业季通常是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期。关注研究生尤其是毕业季研究生的情绪动态及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给予相应人群一定的心理辅导及制定相关心理路径势在必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高校对研究生培养管理力度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出现焦虑、抑郁、离群索居、强迫症、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研究生阶段尤其是针对毕业季研究生应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毕业季研究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文章探讨毕业季研究生们工作生活压力及其焦虑抑郁心理因素,提出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干预的必要性。
【关键词】研究生;毕业季;焦郁因素;学业;就业;心理教育
1焦郁因素
教育部的数据统计,近5年来,研究生招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平均年研究生招生超过80万,2019年更是超百万,在读研究生接近300万人。毕业研究生数量增多,且他们对今后工作地点、薪酬待遇、婚姻及环境条件等相比本科毕业学生的要求高,因而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1]。研究生是一类经历过高度抑郁、焦虑和痛苦的群体,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发病率高于全国成人平均水平,值得社会和政府关注。
1.1学业压力
研究生阶段不再是单纯的通过教师授课接受理论知识,更加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各个培养高校在研究生的学业、科研和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比如硕士阶段要在完成研究课题的同时发表至少1篇核心期刊论著,博士阶段要在完成研究课题的同时发表SCI论著,整个过程导师主要起到协助作用,这对大部分没有科研经历的学生而言,会因为对完成课题研究和发表高质量论著没有信心而感到力不从心进而引起焦虑的情绪[2]。邓瑾等[3]对在校女研究生分析显示,学业因素中的毕业论文和论文发表是该类人群焦虑的最主要原因。有调查显示博士生存在的临床焦虑症状者占17.6%,严重焦虑者占5.5%[4],分析显示博士生焦郁因素主要与学校和教育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延期毕业现象,使得无法如期毕业的博士生遭遇较大心理威胁[5]。高玉强等[6]对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分析显示医学研究生焦虑、抑郁评分均较高,可能原因包括医学研究生课程繁重、科研压力大,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贫困生消极心理防范管理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贫困生的消极心理防御及其后果;通过有效的社会支持促进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等进行讲述,包括了自卑心理严重贫困生最大最显著的特点是自卑、焦虑心理明显由于无法改变的现实经济状况、人际关系敏感因为长期以来的压抑、偏执心理强烈城乡间经济水平和生活状况的巨大差距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关键词:贫困生心理防御干预社会支持
论文摘要:作为高中校园弱势群体的贫困生,面对社会压力,往往采取消极的心理防御,从而出现了自卑、焦虑、敏感和偏执等心理问题。通过建立主、客观两个维度的社会支持体系,可以对贫困生的心理形成有效的干预,帮助他们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1贫困生的消极心理防御及其后果
1.1自卑心理严重贫困生最大最显著的特点是自卑。大部分的贫困生是来自于偏远山区的,家庭条件差。由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不一致,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城乡间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差异,使贫困生心里产生巨大的反差。由于在穿着打扮,吃喝玩乐,生活用具等各方面的明显差距,让他们产生对自己产生怀疑,他们开始低估自己,甚至开始否定自己。他们害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和鄙夷的眼神,逐渐陷入自卑的泥潭。他们对人际交往的开支难以承受,对集体活动消极退缩,他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他们害怕别人瞧不起他,而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着这无形的压力。
1.2焦虑心理明显由于无法改变的现实经济状况,使他们总是长时间的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他们焦虑着他们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甚至他们每天吃多少饭好得精打细算,还要考虑以后的生活费,因为他们的家庭根本拿不出如此繁重的费用。因为这些他们没有办法安安稳稳的去学习;有的为自己的家庭状况焦虑;有的为自己的未来焦虑。因此他们承受着比其他学生更重的压力。在农村,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教育状况相对落后,在一些像计算机、英语听力、口语等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上,他们根本无法去和城里孩子相比。而这种实践性强的能力是后天培养的,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形成的,必须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否则反而会加剧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感。
刍议我国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自我效能职业决策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综述
论文摘要: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不同领域的自我效能是不同的。在求职过程中,职业决策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而对职业决策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本文将对国内有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areerdecision-makingself一efficacy)的研究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2000年以后开始进人我国研究者的视野。已有的研究表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有很强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应用前景,可以依据它来理解和解释学生的职业选择等职业行为问题,可以把它作为职业咨询的工具,可以用来了解学生的职业自信心状况,可以作为职前培训和学生职业行为问题的有效干预手段,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行为的有效性。因此,应唤起高校职业指导者及其他有关人士的关注。本文将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的起源及国内研究进展加以回顾,展望其发展趋势,以期对国内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一、概念界定
自我效能(Perceivedself一efficacyorsenseofself一efficacy)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先由Bandura,A.于1977年提出,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总是和特定的领域相联系,职业自我效能便是自我效能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即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和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职业自我效能是一个总称概念,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与职业内容有关的自我效能,即个体对自身完成某一职业所规定的有关内容(如该职业所需教育,某种具体职业任务等)能力的信念;另一方面是有关职业行为过程的自我效能,即个体对自身完成有关职业行为过程(如职业决策、职业找寻等),实现行为目标能力的信念气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fficacy)就属于后者,它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而职业决策(careerdecision一mak-ing),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来自乔普森(Jepson,D.),他认为职业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通过此过程,决策者组织有关自我和职业环境的信息,仔细考虑各种可供选择职业的前景,做出职业行为的公开承诺(publiccommitment)。
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的起源
尿毒症病人透析护理论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我院2008年1~12月共7028例透析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好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接受透析治疗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获得了较好的透析效果。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消极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论文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血液透析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给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对血液透析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及患者的康复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护理,通过建立医患共同参与模式,使护患双方相互信任,协调配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笔者对我院2008年1月至12月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12月,透析7028人次,年龄26~78岁,其中女性患者2803人次,男性患者4225人次。
大学生男排队员特质焦虑状况调查分析
摘要:在竞赛场上运动员比拼的不仅是过硬的个人技术和身体素质,更强大的是心理素质。特质焦虑是指一般性的人格特点或特质,表现为一种多少比较持续担忧与不安。本文以参加湖南省大学生排球比赛(大学组)的男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去分析湖南省高校男排队员特质焦虑状况与影响高校男排队员焦虑的因素,让高校男排队员可以更好的投入到训练与竞赛中,提供男排队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参考。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湖南省大学生男排队员分别在社会评价焦虑,受伤焦虑,竞技水平发挥维度上处于较高的焦虑状态。
关键词:大学生运动员排球特质焦虑
1、前言
1.1、选题依据
中国女排是各类体育竞赛团体中成绩优异的团体之一,也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队伍。比如,2016年的奥运会中国女排对战巴西队的比赛,虽然在2008-2016年间,中国女排对战巴西女排一度18连败,却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1/4决赛时,中国女排顶住压力,最终战胜了拥有主场优势的卫冕冠军巴西队,并进入决赛,夺得里约女子排球的奥运冠军,再一次带领中国排球站上体坛之巅。在这场激烈的排球竞赛角逐中,当技术战术水平在一定层次不相上下的时刻,这个时候已经不仅是排球运动员技术、战术的比拼,更加重要的是参赛运动员心理上的相互较量。在此影响下,大学生排球梯队建设更加积极,大学生不同级别的排球比赛每年都会举办,比如,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超级杯”,CUVA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等。大学生排球比赛对运动员自身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并要求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越来越高。研究表明运动竞技水平发挥与认知特质焦虑之间关系密切。不同类别的运动员在各自的竞赛场上比拼得越发激烈,但运动员的心理状况会受其他各种因素的牵制,而使排球运动员的心理和体能潜能受到较多的影响的消极因素,会进而降低运动员的自身竞技水平。因此,对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认识和研究越来越得到各级教练员的认可与重视,在大学生排球运动与排球教学中,认知特质焦虑是大学生运动员、教练员及运动心理学家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所以,本文针对研究对象的认知特质焦虑及影响因素,并结合排球项目的特点进行研究。
1.2、文献综述
学生心理教学模式探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该课程教学的体会和见解,为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新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重大变革时代,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有坚实的知识技能,而且需要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顺应时展的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时代为年轻的一代提供了无数自我展现的舞台,同时也给予了他们新的压力和挑战。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无疑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虽然他们的生理趋于成熟,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过程中。面对生活环境中的种种问题,许多人因处理不当而陷入焦虑、失望和困惑之中,严重者甚至表现出偏激或异常行为。同时,在自身心理、生理发展过程中,内在体验的剧烈变化又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有关资料表明,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据笔者所在高校2006年和2007年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显示,7%的大学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强迫、恐怖、敌对、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情绪困扰和行为偏差。诸多的例子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治疗,将成为他们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阅读能力是英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然而,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环节的现状和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为此,克服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认识阅读过程的本质,并运用现代阅读理论有效地指导阅读教学已尤显必要。本文在介绍阅读的本质与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对策,以期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阅读的本质与过程
随着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阅读不仅是指自下而上的心理过程,而且还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的心理过程。在这种多元和复合的心理活动过程中,读者并不是逐字逐句地理解,而是要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包括句法知识、语义知识、背景知识以及篇章知识等,对阅读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推论,然后层层推进,并对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预测、假设加以证实和修正。阅读不仅需要语言知识的运用,而且还需要综合运用其对阅读内容所涉及到的客观事实和背景材料的理解、阅读过程中得到的推论、预测、甚至印象等。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阅读不仅要理解文字符号的表层结构,掌握词和句等语言结构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语义的深层结构转化,要能对材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联想和预测。因此,阅读理解既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也是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处理过程。
二、传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妊娠合并症孕妇心理分析论文
关键词:妊娠合并症孕妇心理分析社会支持调查
孕妇在妊娠期及分娩期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使他们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这些心理变化对产妇和胎儿是不利的。同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因素对孕产妇的影响。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原来不能生育的疾病有了转机,相应临床各种妊娠合并症病例与日剧增。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妊娠合并症孕妇心理状态的分析及社会支持的调查,了解妊娠合并症孕产妇所出现心理临床问题,以便为给与孕妇更适当的心理照护,使孕妇安渡围产期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东西两部产科在2000年1月至2000年9月收治住院的孕妇进行随机抽样调查120例,按有无合并症或并发症分成两组进行调查,两组孕妇均为初产、单胎,无合并症或并发症(正常组)年龄的孕妇在20-33岁,平均年龄27±3.01岁,孕周31-41周,平均383/7周;有合并症或并发症(异常组)包括合并心脏病、肾脏病、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妊高症、前置胎盘等的孕妇年龄在23-38岁,平均年龄29±3.79岁;孕周24-39周,平均361/7周护理论文。1.2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在孕妇中晚期初次住院期间有专门护师,先对孕妇作必要的解释,然后由孕妇独立的完成问卷调查。1.2.1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此表共二十个项目,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四级,标准总分为50分〈1〉。1.2.2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由Zung于1965年编制,此表共二十个项目,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四个等级,按中国常模结果,总粗分的分界值为41分,标准分为53分〈1〉。1.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80年代中肖水源编制,量表共有10个项目,大多数为1-4级评分。该量表结构分三个维度:客观支持,指个体所达到的客观实际的,可见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指个体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对所获支持的满意程度;对支持的利用度,指个体对社会支持的主动利用度〈2〉。1.2.4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方法。2结果有关心身问题的调查研究指出,在综合科门诊中,74.2%可有不同状态的医学心理临床问题,其中29.8%表现各种心理症状,44.3%可达心理障碍或称心理症的程度;心理性症状的分布为,焦虑症状占30.5%,抑郁症状33.1%,强迫症状为10.9%。2.1两组孕妇焦虑自评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表1)表1两组孕妇焦虑自评结果的比较2.2两组孕妇抑郁自评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表2)表2两组孕妇抑郁自评结果的比较2.3两组孕妇在社会支持方面的比较和分析2.3.1两组孕妇在社会支持评分结果比较(表3)表3两组孕妇在社会支持评分结果比较2.3.2两组孕妇家庭成员主要支持来源比较(表4)表4两组孕妇家庭成员主要支持来源比较3讨论3.1运用心理护理的技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本组资料统计异常组的孕妇,其焦虑和抑郁状况与正常组的孕妇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主要与异常组的孕妇在缺乏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胎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的担心有关,尤其是某些疾病是否会遗传给胎儿,胎儿是否畸形,对于合并症严重的孕妇同时担心自己是否能安全渡过分娩期等等。这些孕妇会出现多思少眠、顾虑重重、忧虑不安、紧张疑虑等表现;有些会出现言语减少、兴趣索然、懊恼丧气等自尊和自信心降低的表现。护士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抚慰法,如应用多与孕妇眼光接触、多倾听、避免称呼床号改称姓名、在产妇宫缩时多抚摸等;采用转移法,如适当指导孕妇增加一些兴趣活动、把握分寸的幽默、暗示语言等;同时给孕妇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清洁优美的环境。3.2重视护士的个人品质和技能的培养护士是与病人的频繁接触者,尤其对于刚入院的孕妇。产科收治的孕妇一般均在孕期的中末期,此时的孕妇正处于情绪紧张度的增高期,处于紧张中的孕妇主要表现自信心不足或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缺乏心理准备〈3〉。而产科护士的一言一行随时影响着她们高度紧张的精神,一旦有不良的因素随时可以引起或加重她们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问题。故护士更应努力学会并识别孕妇对躯体疾病出现的无效应对和不良适应的危险性,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2〉。同时护士要加强各种基础和专科技能的锻炼,学会全面地系统地对病人实施各项护理措施,以期减轻和治愈孕妇身心问题。3.3加强孕妇针对性的健康宣教随着护理程序的运用,整体化病房的逐步开展,健康教育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具体地、连续地、动态地、系统地对孕妇实施健康教育,就必须真正了解孕妇的需求再实施个体化、针对性实施的健康教育,使孕妇在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心理应对,以减轻心理紧张度。3.4加强对有合并症组的孕妇的心理支持从家庭成员的主要支持来源的调查结果表明,孕妇的主要家庭支持者是丈夫和自己的父母。所以护士应积极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调查还显示有异常组的孕妇的夫妻支持率(93.3%)和公婆的支持率(71.7%)低于正常组的孕妇,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在婚前有隐瞒或潜伏而造成夫妻的矛盾,这时护士应巧妙地运用沟通及时得到夫妻双方的理解,为孕妇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同时向孕妇提供可能获得支持途径的信息,如医护人员也是提供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之一,指导他们积极寻求恰当的帮助与支持,主动参与护理活动,自觉调整精神、心理压力,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心身健康〈4〉。3.5良好的妊娠心理对胎儿发育的影响有资料表明孕妇的心理状态,如紧张、敏感、焦虑、恐惧、激动或抑郁均可影响妊娠子宫的血流供应,继而影响对胎儿的氧供应,导致胎儿缺氧或营养不良,造成死胎、早产或胎儿生长迟缓,如果给与合理的心理安抚或社会支持后,可大大增加胎儿的存活率〈3〉。另有报道表明不良心理因素会影响泌乳,使乳汁减少。正确、及时、有效地心理疏导,有利于孕妇保持一个良好的妊娠心态,促进胎儿健康地生长,同时也保证了产后顺利地授乳。4结论总之,通过对两组孕妇的心理状态的分析社会支持的调查,由于对不同的孕妇实施科学化、系统化、整体化、个体化、动态化的有效护理,帮助孕妇尽量减少或减轻心理症状的发生,使孕妇处于最佳身心状态,顺利渡过妊娠期及产育健康的后代。
肺炎对医学高等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摘要:突发的病毒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不足,疫情对心理、教学秩序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影响,同时也为医学高等教育在素质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带来了启示,为日后防“疫”提供了经验教训。
关键词:肺炎疫情;医学高等教育;医学高等教育改革;影响;启示
自2019年12月以来,一场由病毒引发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武汉爆发,并逐渐波及全国。2020年1月20日,我国国家卫健委将病毒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肺炎属于“国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2]。肺炎具有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长、临床表现多样化等特点[3],为疾病的防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疫情期间,我国各行各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医疗行业首当其冲。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数万医务工作者无畏前行,奔赴一线,身体力行践行着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此次疫情的爆发,让我们再次深刻地意识到了医疗卫生事业对于国家及人民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出了我们在面对全国性甚至世界性民众卫生突发事件时存在的不足。作为医疗卫生人才输送源泉的医学高等教育,在疫情面前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同时面临着新的挑战,存在着反思和进步的地方。
1肺炎疫情对医学高等教育的影响
1.1对医学生心理的影响。在卫健委及相关卫生组织尚未明确疾病相关情况、颁布明确公告前,肺炎已经在悄无声息地传播着,而众多实习、规培的医学生仍在医院前线,密切接触各类病人及家属,往返于医院和学校之间。大部分医学生的临床经验不足,防护措施并不充分,尤其是在湖北武汉地区,大量发热病人涌入门诊,交叉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医学生接触肺炎病人的可能及感染风险较其他高校学生明显增加,给医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怀疑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不断成长,疑病心理显著上升。同时伴随着寒假、春节假期,医学生也加入了春运的行列,与大量流动人群接触,返程途中及返家后自我保护及隔离措施不够完善,既往无相关接触史的医学生开始担忧接触可能,有相关接触史的医学生则担忧给他人带来患病可能,尤其是和自己接触最密切的家人。返家后的自我隔离期间,学生长期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中隔离,无处活动,无处释放压力,加重了焦虑、恐慌等情绪,也可能引发替代性创伤或焦虑传导。随着疫情的发展,开学不断延期,打乱了学生原本的计划,特别是对于准备就业和毕业论文的学生来说,会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而对于医学生来说,无法正常实习和规培,日后规培与毕业之间的冲突会带来无法预期的压力。由于国家严禁学生提前返校[4],许多医学生的动物、细胞实验不得不停止,科研的压力也越来越沉重。1.2对医学教学秩序的影响。受疫情的影响,教育部要求各高等学校延期开学,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开学不断延期,教学计划被打乱,课程无法如期正常开展,应届毕业生学位论文的撰写、答辩受到阻碍。一些大型考试也面临着推迟改期的问题,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录取工作和有关单位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推迟举行,各考区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考点现场确认工作延期进行,而高考的具体实施方案由各相关部门和各地仍密切关注疫情变化而进行调整。为此,医学院校结合实际,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进程,通过开展网上教学的方式代替传统教学。同时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全部优质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5]。在延迟开学期间,为了解决部分学生将要面临的毕业问题,高校也努力提供相应的举措,教师远程指导学生,学位论文预答辩、评审也充分利用网络视频方式进行,如确因疫情影响无法完成毕业论文,努力制定替代方案,尽量不延迟毕业生的毕业时间。1.3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此次疫情虽然有很多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是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契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国人民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而在这次抗疫中涌现了许多大爱无疆、普通却不平凡的人和事迹,小到个人的爱心、奉献与坚守,大到国家共同努力奋斗、共渡难关,这些鲜活的例子都成为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最好的教育材料。2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工作[6],将抗击疫情与爱国主义教育贯通起来。同时医务人员在此次抗“疫”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和贡献,更能让医学高校学子深刻认识到医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热情,更加认真地对待临床工作。
2肺炎疫情对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