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研究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4 05:22: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建筑研究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建筑研究论文

红砖建筑研究论文

1.5.12四川大地震引起了我们对建筑物安全质量的关注,在8.0级地震面前,大部分的建筑物不堪一击,尤其是农村,医疗、交通等条件的落后,导致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地震,农村的死伤就会比城市惨重。在中国的农村,建筑物普遍采用红砖,其本身强度就比混凝土结构弱,导致农村的建筑更容易在地震中垮塌,但仅仅是因为红砖不如混凝土就可以导致这一切吗,其实不然,红砖本身的性能并没有发挥到极限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换一种说法就是,少量的红砖拖了整个建筑的后腿,这部分红砖早早失去了它们在整个建筑中应该起到的作用。这篇论文中,我们从物理,化学等方面阐述红砖建筑粉化带的成因,并用实验模拟红砖粉化现象,以验证其成因,最后,找出解决这一现象的办法。

2红砖简介

红砖是以粘土,页岩,煤矸石等为原料,经粉碎,混合捏练后以人工或机械压制成型,经干燥后在900摄氏左右的温度下以氧化焰烧制而成的烧结型建筑砖块。烧结普通砖的外形为直角六面体,其公称尺寸为:长240mm、宽115mm、高53mm。我国传统的青砖制作工艺是在烧成高温阶段后期将全窑封闭从而使窑内供氧不足,砖坯内的铁离子被从呈红色的三价铁还原成青色的低价铁而成青砖。据有关专家的研究,青砖在抗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方面性能明显优于红砖,中国古代的“秦砖汉瓦”,能历经上千年仍保存完好可见青砖性能优良。但是因为青砖的烧成工艺复杂,能耗高,产量小,成本高,难以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所以轮窑及挤砖机械等大规模工业化制砖设备问世后,红砖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青砖除个别仿古建筑仍使用外,已基本退出历史的舞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不断有新的各种免烧砖问世,但是专家们认为,迄今为止红砖依然是性能最优良,舒适感最好的建筑墙材。在农村和中小城市,由于其经济性,方便性以及诸如透气性等建筑性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红砖的地位,其他产品仍难以取代。

3粉化原理

红砖成分主要为硅酸盐,铁的氧化物和有机酸盐和无机酸盐,其中有机酸盐是红砖原料中的有机物经过不完全燃烧和其他物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有两个原因导致红砖的粉化失效,共同的条件是红砖中要有水分:红砖中有很多弱酸盐,可以析出,而有机酸盐呈弱酸性,容易与发生反应,导致红砖本身结构成分发生变化,砖体体积发生变化,从而崩碎粉化,这属于化学腐蚀;溶解在水分中的部分可以结晶的盐类,如,等,在水分充足的时候,完全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当水分从红砖体表蒸发,这些盐类先生成结晶水合物,如,,,,结晶的过程中,体积会膨胀,将红砖破坏,这属于物理腐蚀,其效果比化学腐蚀更为严重。这就是红砖容易被碱性物质腐蚀的原因。讲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制造红砖用的泥土要在露天堆放很久了。红砖原料粘土堆在露天,经由日晒、雨淋,经过长久的时间才能使用,因为粘土中含有水溶性的碱、盐类或有机物及杂物等,这些成分在红砖的制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利用红砖的寿命,因此粘土最好经由日晒、雨淋。雨水可溶解粘土中之碱、盐类,日晒可风化、分解有机物及其他杂物,经长期之作用才可以供制造红砖之用。但是由于红砖制造周期短,生产粗放,量大占地多,故堆放过程只有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相对于一些极品陶瓷的原料需要堆放几十年的时间来说,前者只是很短的时间,所以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作用,并不能解决红砖的弱酸怕碱特点,换一种说法就是,原料堆放过的红砖,只是比原料没有堆放过的红砖,质量好些而已。

4粉化带现象

查看全文

建筑期刊学术论文研究

摘要:期刊论文是反映建筑理论研究的一个独特窗口,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收集1978—2018年间由陕西省理论工作者发表在建筑期刊上的论文,统计分析论文的文献数量、核心作者群、关注热点、研究趋势等特点,从而多维度地呈现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的状况。

关键词:建筑期刊;理论研究;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

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百废待兴的落后省份,发展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大省,建筑行业、建筑文化、建筑理论研究工作都取得了累累硕果。先进的技术与思想的不断传入,与西部地域特色的冲突、碰撞使得建筑理论工作者不断思考陕西省建筑的正确发展道路。进入新千年,陕西省的建筑创作与理论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一带一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也给陕西省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在此多重机遇时刻,统计分析其学术成果,有利于理清其研究脉络[1]。文章以文献计量学为研究方法,梳理陕西省自改革开放后建筑理论研究相关论文的发表情况,可以对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的现状了解得更加全面,为今后的发展及研究提供借鉴[2]。

2研究对象的确定

2.1文献作者的确定文章所说的文献作者即陕西省建筑理论工作者,包括陕西省各大设计机构以实践为主的执业建筑师、陕西省高校建筑学科以研究为主的教师及学生、相关政府机关单位的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建筑团体等。文章对论文的收集以研究机构为单位,这些研究机构包括(1)高校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2)设计院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3)政府机关单位:西安市规划局。2.2主流建筑期刊的确定陕西省建筑理论工作者发表在建筑学主流期刊上的论文往往代表着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对主流建筑期刊的选择,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一是考虑学术上的代表性,即建筑学术界所认定的学术期刊,结合核心期刊的评定原则及老八校所认定的A类建筑期刊;二是考虑时间上的代表性,即所选期刊尽量能涵盖所研究的时间段,期刊发文载文量有保障;三是兼顾陕西省省情,考虑陕西省创办的主要建筑期刊。最终文章选定《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建筑师》《新建筑》《华中建筑》《时代建筑》《建筑创作》《城市环境设计》《城市建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合计共11种建筑期刊,其中有些杂志几经改名,其不同命名阶段也在统计项期刊中,统计结果则算在现在的期刊名称中[3,4]。文章对学术论文的收集以论文作者的机构为单位,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这些研究机构在1978—2018年期间所发表在主流建筑期刊上的与建筑理论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有些机构经历几次改名,单位名称也存在不规范情况,甚至有些作者没有附加单位机构,在收集过程中尽可能对其进行查漏补缺。

查看全文

建筑审美研究论文

1建筑的审美需求

人类对于建筑的审美追求,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脚印。即便是原始状态,也包含有审美的意念,如索尔兹伯里的巨石圈,便表现了原始人类对建筑所营造的神秘的、宗教式的美感追求,无论中外建筑,概莫能外。

1999年6月,国际建协第20届大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北京宪章》,其核心内容来源于吴良镛教授多年心血的结晶——广义建筑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如日中天,吴良镛教授感到传统建筑学难以满足我国当前建筑领域的要求,适时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概括而言,就是“一法得道,变法万千”,“一法”指建筑的一些本质、基本原理、行动指南,是指导建筑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道”,是必然;“变法万千”则是指以基本原理准则为基准的城市建筑具体形象的创造,应尽可能千变万化,容许并鼓励其多样性,亦即通过“必然”就能获得自由,无须也不可能定于“一尊”,至少在建筑师思想上没有创作的桎梏和藩篱,而将诸多学派括入囊中,高瞻远瞩,博采众长,并针对所承担的规划设计对象的特殊点为我所用,随机应变,进行意匠独造,以至无穷。

在现实生活中,建筑审美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现代建筑有什么审美特性呢?

2建筑的审美特性

查看全文

农村建筑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膨胀土;农村;墙体;开裂;原因;预防

[论文摘要]农村房屋出现大范围的墙体开裂现象除了跟膨胀土地基密切相关外,跟房屋的建筑造型、房屋选址和施工质量等也有很大关系。膨胀土地区,要预防房屋开裂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通过改良膨胀土地基,减轻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在走访了广西南宁市周边膨胀土较为发育的村庄时,发现许多村民居住的楼房不同程度地出现墙体开裂现象,个别村庄有将近50%的房屋出现裂缝。开裂后的建筑物虽然可以继续使用,但是长长的裂缝让人触目心惊,严重影响了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解决长期困扰村民的担忧问题,减少因房屋开裂造成的损失,现就引起该地区楼房墙体开裂的现象作一简单分析。

一、裂缝的基本现状

出现裂缝的房屋有1~5层不同高度,既包括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泥砖瓦房,也包括90年代末期至今修建的以黏土砖和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房屋。裂缝分布状况如下:

查看全文

室内建筑消防研究论文

一、国内多层建筑室内消防体系的现状及弊端

尽管在新修改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增加了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范围,但我国多层建筑室内灭火系统仍以设置室内消火栓为主。实践证明,室内消火栓系统能有效使用的机率不高。火灾时,消防人员采用消防车水带接龙的方式将消防车内的水送入室内使用,或者利用消防车在室外对着火部位进行灌救的情况较多。这样,室内消火栓设置的意义无法得到体现。主要原因:一是在当前全民消防意识普遍不高,灭火技能和基本的灭火器材操作知识缺乏的现实条件下,火灾时一般民众不可能有效使用室内消火栓系统来灭火。所以室内消火栓系统最终还需要有严格训练的消防队员来使用。但火灾时起火单位熟悉本单位室内消火栓系统的人员不一定在现场,消防人员又对内部系统情况一般都不熟悉,很难快速有效利用室内消火栓来灭火;二是调查发现,室内消火栓系统多数得不到良好的维护保养,或是阀门锈蚀不能开启,或是水带水枪缺失,导致关键时候无法使用。三是从安全角度上讲,在可以利用外来水源灭火,特别是又没有人员被困火场的情况下,消防队员没必要冒险进入建筑内取用室内消火栓来灭火。

还有,众所周知多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扑救初期10分种内的火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规》制定时的许多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已使得住宅、办公场所、消费场所的装修标准大幅度提高,增加了建筑的火荷载,相应的火灾危险性和大火蔓延速度也大幅提高;灭火程度极低的室内消火栓系统极易耽误火灾初期极为宝贵的扑救时间,造成火灾的蔓延。

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优点及设置必要性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优点是:不需人员到起火点操作,值班人员只要在消防控制室就可以完全监控整栋楼的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扑救。灭火成功率高,特别是对控制初起火灾极为有效、可靠。据国外的资料介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灭火成功率高达90%以上。以美国为例,从1925年到1969年的45年中,安装这一系统的建筑物共发生火灾81425次,灭火、控火成功率达96.2%。又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1886年到1968年的几十年中,安装这一系统的建筑物共发生火灾5734次,灭火成功率达99.8%。国内也有许多成功的实例,如1958年建的厦门纺织厂,曾发生过四次火灾,均由喷水头自动启动将火扑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其目的性强,直接面对着火点,效率高,水渍少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可以普及使用的主动固定消防设施。在美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仅在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工厂和仓库中普遍使用,而且已经发展到在家庭住宅中安装这一系统。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我国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已经有40多年的实践经验,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实践,现在在技术、产品配套、全自动化程度、操作等方面都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经验;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以及国产化程度的提高,已经使得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相对价格大幅下降。据统计,国内安装该灭火系统的费用一般占工程总投资的1~3%。与室内消火栓系统相比,费用并没有升高多少,而灭火成功率却增长了数倍。完全符合经济利益的要求。

查看全文

地域建筑研究论文

1.定义和类型

1.1地域建筑的定义

在给出地域建筑的定义之前,先理解以下建筑的概念:建筑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为人类自身提供物质和精神庇护的文化景观。因而可看出建筑与特定的地理空间点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地域性是建筑的本质属性之一。

然而,所有建筑都是地域建筑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建筑是建造在一定地域,但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地域建筑不再只是建造在原本地理空间上里,也就是说某一地理空间上的所有建筑也不一定是地域建筑。因次,地域建筑是指人类创造的,与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适应的特定文化景观。

1.2地域建筑的类型

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最基本、最大量的建筑类型,也是地域建筑的主体,故可从民居的角度来考察地域建筑的类型。在古书上记载,住宅由门、塾、堂、厢等组成。中国地域辽阔,从北向南,为适应不同的气候、地形、材料、环境等条件,民居有明显的差异。

查看全文

建筑精神研究论文

1、概念的产生



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Manifestodell''''ArchitteturaFuturista)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必须创造和重建我们的现代化城市,它现在象一个混乱的造船厂,水泥的房子,铁和玻璃,只有在它的线条和造型方面的内在的美才是丰富的,它简单得像机械那样,显得格外残忍,必须把它从混乱的地狱的边缘挽救出来。”

城市远离大自然,环境喧闹,污染严重,住房拥挤,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城市人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矛盾与冲突长期存在,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对其身心健康日益产生着不利影响。

Youandme城市公园便是由此而生的灵感,一个被遗弃的废旧的工业设施,就是一个虚拟的未来世界的场景。它并非象一般传统城市公园被理解是现代城市人生活的“解毒剂”,是放松休息的场所。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简单如机械一样,颓废而生硬,将社会发展给自然与人的心智和神经的伤害集中体现出来。甚至是有意夸张了这种伤害。其目的是为了让世人看到即将由自己创造的悲哀未来,从而引起反思。

传统城市公园的功用我们不能否定,但单纯以减压和放松为目的,并没有解决城市人矛盾心理状态的本质。因此我想给它一个全新的定义,重新诠释自己的公园。我提出的城市公园新概念所包含的就是直视困难和压力,在逆境中寻找平衡的支点,挖掘生活的希望。困难和压力不是某个人的专利,它是客观存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的,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逃离和放弃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实质性问题,因为我们只能年轻一次,而绝不可能老两次。没有人能预测下一个拐角处会出现什么,但不论是好运或者是厄运,只有准备好的人才可以坦然面对。

查看全文

城市建筑研究论文

摘要:提倡把建筑置于所在的文脉上,建设经济上合理的、符合生态的、有助于社区建设的建筑方向,即基于共同关注人、自然的新的设计理论和价值观,在满足建筑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既要综合考虑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加强物质、能量的循环再生,减少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也要追求建筑的个性化和文化品位,创建宜人的空间环境,从而实现建筑与人、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生态要素;建筑形态;建筑环保与节能

1从生态要素到建筑设计:对建筑形态与外观的影响

建筑出现伊始,无论“穴居”或“巢居”,都是与自然环境相对立的人类的庇护所,却时时刻刻体现着与自然的交流和对话。生态因素对于建筑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建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当地的太阳辐射、热、光、阴影、降雨、水文、风、植物、地形等自然条件参与了建筑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从方方面面影响着建筑的功能和外观。

建筑不是大地的“领主”,建筑的造型语汇是自然风景的直接反映,任何建筑最重要的关系是与自然的协调。建筑的形式、布局、室内外空间组合应与不同时(季节、时令)空(场地)充分联系起来,力求建筑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控制温湿度。

气候是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设计师在了解建筑所在地区的温湿度、风力风向、太阳辐射、降水等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后,因势利导,通过适当的建筑体量和空间组合,建筑朝向,建筑材料,表面色彩等选择来满足人体舒适感。对于炎热地区,遮阳、通风、隔热是提高建筑空间舒适程度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深檐、骑楼、敞廊、通透、架空等设计语汇。对于寒冷地区则以保温、纳阳为主,形成双层墙(窗)、日光廊道,围护结构蓄热,封闭等设计语汇。而对于温带地区,则需建筑空间具有可转换的灵活性,即空间有开与闭,内与外的双重性。中东地区传统的双院式住宅小而荫庇的庭院比大的庭院凉快,从而形成空气压力差,引起空气对流。即从小庭院(凉)到大庭院(热)的穿堂风,而两院间过道中的水槽又可以冷却微风。

查看全文

城市建筑形态研究论文

从建筑运营到生态环境:建筑环保与节能两重性

作为城市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其内外部的物流、能流、信息流的利用效率和程度关系到城市代谢质量水平。建筑从建设到使用需要不断与外部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消耗地球资源,同时又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欧洲,约有半数的能源消费被用于房屋的建造和维护。可以说建筑对资源耗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有直接的影响。而因势利导-合理利用生态因素建造房屋。既可以有效的减少建筑运营时所需的能量损耗,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避免污染环境。下面就从节能、环保两个方面分析建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1.1建筑节能:针对不可再生资源

建筑节能是指:建筑全过程(从建设筹划、建设、维持到建筑拆毁全过程)能量及相关能量链的相对减少,它的根本是不可再生能源、资源消耗的减少。

1.2建筑环保:资源可持续性,再生性利用

建筑环保是指:建筑全过程对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相对小的影响,它的根本在于自然资源可恢复性和再生性地利用。

查看全文

建筑木雕艺术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在徽州,木雕以它优美的形式从属于建筑物的装饰。它既要考虑美观,给人以艺术的熏陶,陶冶人们的情操,又要考虑实用,有利于建筑的百年大计和家具的坚实耐用,故在选择材料、确定内容、进行构图时,都要立足于装饰角度来思考题材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工艺样式雕刻题材文化取向

今皖南黄山一带为古之徽州。徽州境内分布有数百个聚族而居的村落,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及民国时期建造的古民居数千余幢。以砖木结构为主体的徽州古建筑,经受大自然严峻的考验,数百年来依然耸立。徽州古民居建筑不仅讲究外形的恢宏、奇伟,而且刻意追求屋内的装饰美。传统的徽州木雕、石雕、砖雕艺术极大地丰富了这种装饰的内容。从建筑学和美学两个方面展示着自身的生命力,它不仅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与伟大,也表明了建筑与雕刻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一、独特的工艺样式

徽州木雕立足于雕,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取圆雕、透雕、镂空雕、高浅浮雕和线刻等雕刻表现手法。木雕在徽派古建筑上通常表现在梁架、梁托、斗拱、雀替、檐条,楼层栏板、华板、柱棋、窗扇、栏杆等。特别是沿天井四周一圈齐整的栏板上,这是古民居装饰文化大显身手的地方,雕花掇朵,富丽繁华。

雕刻在动工之初,设计者已有整体规划,特别是梁托、梁架、斗拱、雀替、檐条、月梁上的雕刻,需待雕成后方能安装。使用什么样的内容与形式,既要考虑美观,又要重视实用,不损梁柱承重功能。如大窗子下方栏板,天井四周上方的横板、檐条等,由于板薄而采用浮雕较多,雕刻内容大多是戏剧题材,如《连环计》里的貂蝉和吕布,《白蛇传》里的许仙与白娘子,《庆功堂》上的八千岁程咬金与众将官等,皆纷纷在窗下或檐条上粉墨登场。在窗子和屏门隔扇下方雕刻的花鸟走兽、八宝博古等也都是采用浅浮雕表现手法,但刻画得比较精细。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粗大的月梁上采用圆雕、高浮雕、镂空雕,还要考虑不妨碍它的承重力。如休宁陈霞村一清代民居,其月梁“双狮相对抢绣球”,很巧妙地用局部镂空的圆透雕和高浮雕组成,左右对称,形象生动,惹人喜爱;四周还雕有花鸟等相衬托,气势雄伟,精细华丽。梁托往往采用圆雕手法,狮、象、虎、麒麟和单个人物像、福禄寿、八仙、罗汉以及《西游记》里面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形象。这些实用工艺,主要是支撑横梁、檐条的作用,又以它优美的动势亮相的姿态护卫在那里,给人以威严、庄重、豪华的美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