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10:22: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建筑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论文
摘要:前几天和一个也来自的博士生师兄在商量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会议主题为建筑,我们试图炮轰中国建筑教育。我俩分别毕业于一南一北中国“第一流”的建筑院校,对中国的僵死的建筑教育制度深有感触。后怕引起众怒而放弃这一计划。
关键词:建筑教育建筑设计
在国外,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是,国外基本上把建筑学视为文科,至少为一非常特殊的学科,学生的来源也形形色色,不象国内,我们都是绝对的理生。从根本上去理解建筑学,它确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不能简单的定义为介于文理之中。但国外所有的名牌大学都会有这门学科,而中国建筑专业的分布就很怪。著名的北京大学现在有张永和先生主持的建筑室,但却没有建筑学的学生。因此从基本出发点来说,中国的建筑教育存在极大的误区。
有多少中国的“知识分子”能知道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的区别?恐怕少的可怜。我有时会费很大的劲去解释,这么多年来,至少解释了几十次了。对于建筑和土木的区别,以及怎样从根本上去理解“建筑学”的含义,那不是三言两语说的清的,也不是我现在力所能及的。
从一个较低的层次上说,一幢建筑上集中了很多的技术要求,也凝聚着审美心理。譬如,结构——怎样保证房屋的牢固,设备——供排水,通风及空调,电器设备,物理环境——隔热保温,光学照明,声响,建筑同城市的关系——,绿化等等。因此建筑师的工作是给建筑一个大的框架,他要协调这方方面面,试图最好的满足要求。而土木结构师负责的只是建筑结构这一个方面。建筑师是整个工程的LEADER.建筑从无到有,这一步至为关键,也确实最难,最有挑战性。关于这一点,我想大多数的建筑系的学生都会明白。而国内的建筑教育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层次。所以中国的建筑教育也常培养出画图匠,而出不了建筑大师。
更进一个层次,建筑是人生活的场所,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反映。因此,建筑应该反映人的意识(CONSCIOUSNESS),建筑的主体也是人。可是人的意识非常的复杂,而且深深的烙上的印迹。因此建筑,也应该关注。故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建筑是一定时候的人们的生活方式(LIVINGSTYLE)。环顾中国的建筑师,能关注到这一层次的非常少,中国的建筑师的作品经不起推敲,没有深度,也与他们缺乏对人生活方式的思考有关。我们听国外的建筑大师的报告,他们会很注重于对时代特征的,如日本的黑川纪章,他的共生,以及较早时期的新陈代谢理论,都是基于对时代的思考而贯穿于建筑思想。中国的建筑师,缺乏这种思考,他们擅长的是对建筑大师作品具体形式的分析,然后去模仿。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对某些片段的肢解,便形成国内这么多“庸俗”的水平不一的建筑。
建筑教育对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
摘要:建筑学的专业教育应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征和需求。而建筑院校应将专业教育根植于当地传统地域文化中。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阐述建筑院校专业教育与传统地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期望通过对建筑学专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探讨建筑院校及传统建筑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建筑教育;传统建筑;地域文化
一、院校对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有利于地域建筑文化传承及发展。建筑的标准化和商业化,暴露了设计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缺乏地方特色,住房模式单一。因此,院校应注重地域建筑文化传承及发展人才的培养。第二,促进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建筑学专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应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建筑学专业培养的根本目标。利用西方先进教育方式,来解决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问题。第三,促进地方建筑院校的特色发展。建筑类院校应在学科建设中立足于特色地域资源,才能在改革中找准发展的突破口。在学科建设中应注重于自身特点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突出院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加强建筑专业特色的建设,以此带动整个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二、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文化艺术价值
1.新疆传统建筑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近千年的演进过程中,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下,新疆的55个民族(其中13个是世居民族)通过不懈地努力,依据自己的审美价值、风俗习惯、生活习俗、文化思维、道德伦理等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疆传统建筑历史文化。由于新疆独特的气候及地域性,因此建筑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性及丰富的地域特征。无论从对自然的适应性或对社会组织的适应性,都呈现出独特又多元化的布局及营建文化。2.新疆地域建筑文化深厚的艺术价值。一反西方建筑对于坚固、对立的追求,新疆乡土建筑的精髓是与自然环境建立和谐的关系,建筑是融入地形的。高昌古城是西汉在西域建立的都护府,此类建筑群在唐朝达到了鼎盛,有庭州、伊州、焉耆、龟兹等,是古代西域戍边建筑类型的集中体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北庭千佛洞等是古代丝绸之路佛教建筑的代表,在营建过程中融入了当地建筑文化及建筑材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窟建筑群。这些传统地域建筑都是古代西域建筑的智慧结晶,也为现代艺术提供了多元化的艺术源泉。
建筑安全教育教学革新思考
1国内外建筑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建筑行业中的安全隐患是较多的,这是由于建筑行业的生产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建筑行业是安全防范的重点行业之一,它一般是在露天进行生产经营,工作环境较差,生产施工涉及到的环节也繁多而复杂,从而对于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较高。但是,由于建筑行业中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很多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往往成为安全事故的重大隐患之一,同时,他们的工作流动性较大,导致了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难度偏大,要实施安全教育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国内外有关安全教育的现状具体情况如下:首先,国外的建筑安全教育情况较为正规,他们一般是由专业的培训中心或学校来具体实施,比如说,英国、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还有些发达国家的建筑高校主要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把它当作一门正式的课程翎乏设置和教学,比如说美国的专科院校就由统一的院校进行课程管理。因此,国外的建筑安全教育课程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而我国的建筑安全教育现状则不够规范化,安全教育的自觉性不够高,相关的管理与监督体制还不够健全,整个安全教育的情况不够理想。其中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缺乏高校的有效参与,一些高校仅仅把安全教育当作一个非常小的章节进行一下介绍,并没有把它纳人到教学的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去,从而让我们的学生在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上有较大的不足,缺乏足够的安全教育意识,也没有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而高校学生作为将来建筑行业管理的主要人才构成,他们的这种状况必将深深影响到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安全管理质量。
2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途径
虽然我国高校在建筑行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但是现实情况却是高校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安全教育应有的作用。这是一种矛盾的现实状况。由于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尽快改革高校中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尽可能地实施一些创新举措,从而切实提升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的质量,提高我国建筑安全工作水平。具体改革与创新途径如下: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它应该改变传统高校中的安全教育课程设置情况,有选择性地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经验,比如把它纳人到高校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去,明确该项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努力学习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扎实地把握好各项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技能,要让学生清楚地知悉建筑行业中潜在的各种危险与安全隐患,明确告诉他们安全生产的责任与义务,让他们真正把建筑行业当作一项安全生产的必要性行业。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应该对原先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通过安全教育课程,更多地了解到建筑行业中进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安全技能、安全管理手段,牢固树立起进行安全生产的意识,清楚地定位自己在建筑工程中所应该担负的责任与义务,要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认真对待应有的安全责任,要在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明白,建筑行业中的安全生产必须与专业需要相结合,要能够把各种建筑行业中的安全教育内容灌输到学生的各门课程当中去。当前,我国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教学深度、教学形式与方式、教材使用以及开课时间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轻视,这也使得相应的教师配备有所欠缺。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尽快改革并创新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的各项配套项目,尤其是提高课程教师的整体素养,让他们能够具备更高的理论知识、实际工作经验以及较好的教学技巧,成为双师型教师,为建筑行业的安全教育课程真正贡献出应有的教学作用。
3结语
当前,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仅次于采矿业的事故高发行业,但是,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又具有非常关键的地位与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根据国外成功的经验来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出高校在建筑行业安全教育中的有效作用,尤其要改革并创新当前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真正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让建筑行业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让人们放心、安心地从事这种行业,提高该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安全质量管理与安全保障,这也有利于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建筑装饰职业教育改革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速度和水平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提升,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对于从事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的教师而言,如何在城镇化大环境下,开展更加具有适用性的建筑装饰类教育课程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城镇化建设下,对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的需求,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城镇化;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技工
1新型城镇化对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的需求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的建设,为职业教育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城镇化对于建筑装饰类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的开展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可以促进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用工需求会不断地增加,需要建筑装饰类职业学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技术工人。在此过程中,用工要求也会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提出新的要求,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下,技工的就业能力和高水平技能,必须达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用工需求。新型城镇化形势下,很多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这些农村劳动力没有受过专业的职业教育,很难承担复杂的建筑装饰工作,职业教育中,必须培养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于建筑装饰的要求。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可以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需要职业教育转向专业性、实用性、多样性,对于建筑装饰类技术工人,要求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高、覆盖面广的专业技能。更加专业的建筑装饰类的职业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适龄劳动力,缓解用人市场的紧张状况,也有利于提高技术工人的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在新形势下,深刻思考如何开展建筑装饰类的职业教育。
2新型城镇化下的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强化举措
2.1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职业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很多技能人才,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于部分职业的需求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有脱节的现象。一是对于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而言,职业节能实训基地及其装备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并且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实训岗位教师比较稀缺。二是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后劲不足,学历高、实践经验多的教师少,课堂知识准备不足。三是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难以开展,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不能用于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2.2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强化举措。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以服务和就业为宗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在新型城镇化下,以此为目的,结合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瓶颈,继续推进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适应城镇化形势发展。一是整合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资源,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我国职业教育学校越来越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将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利用优势进行互补,形成规范化的职业教育。例如,将本地区多所职业学校的建筑装饰类专业进行整合,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师资力量、教学条件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二是要加强建筑装饰类职业教育基础技能工程建设,重视职业教育过程中培训并重、产学结合。例如职业学校应当尽可能建设面向建筑装饰类职业的公共实训基地,在学习课堂知识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可以到建筑装饰类实训基地进行操作,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的能力,使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职业要求相适应。三是调整建筑装饰类专业的课程设置,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建筑装饰类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职业教育要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根据城镇化对于建筑装饰类人才和技能的需求,职业学校可以适当改变教学的课程和教学目的,开设和市场需求相近的专业课并进行实训,这样学生掌握技能并且毕业后,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四是根据新型城镇化对建筑装饰行业的需求,加强校企合作。职业学校可以和企业开展合作,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是最清楚的,学校可以一边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另一边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在工作现场进一步了解知识和技能。校企合作下,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地适应市场,就业面比较广,可以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
美育教育在《房屋建筑学》的运用
摘要:在高校实施美育教育,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房屋建筑学》作为高校土木工程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与美学有着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教育,可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美育教育;高校;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实施
美育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美育教育也逐渐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石。在应用型地方高校的课程实践中实施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运用美,进而全面提升,成为复合型应用人才。
一、美育教育的内容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其目的在于提高人的审美感受力、创造力及审美情趣。美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将美育纳入我国近代教育体系的第一人是蔡元培先生,他提出了美育即情感教育,全面阐述了美育的内涵与宗旨,其“以美育代宗教说”闻名于世,提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培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相互关系,莫大乎行为”。
二、高校实施美育教育的必要性
建筑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增强建筑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是促进企业管理向现代化和规范化迈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未来型人才的内在需要,也是当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我国建筑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需求进行描述和分析,指出加强建筑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战略性指导意义,并提出在建筑行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建筑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未来型人才
建筑业的进步与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紧密相连,增强建筑行的道德教育可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筑业职业道德教育是贯彻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企业管理向现代化和规范化迈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未来型人才的内在需要,也是当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今大学的教育不能总是被动地适应,而必须抓住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并迅速做出布置和调整,解决新形势下“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为企业输送人才的方法要从“适应型”向“未来型”转变,培养在未来竞争中职业道德品质高尚的技术人才。
1我国建筑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建设部于1997年颁发了《建筑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在此之后不断强调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即在建筑各行业中要提倡和树立三个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1]。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建设者,需要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满足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人才。各省市的建设部门也不断完善相关规范制度,开展相应培训,如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于2011年编印了《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汇编(试行)》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12年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新疆等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与纪检监察、审计、工商等部门完善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和联合查办等制度。国内有关建筑业的职业道德标准还有: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造价工程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的《中国工程咨询业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通过的《建设工程监理行业自律公约》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培育人的灵魂的教育指南,要遵循知识传授的规律,倡导启发式、参与式,使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逐步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工作方案》,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让核心价值观得以具体落实,成为教育建设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2建筑行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需求分析
建筑业安全教育思索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现状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决定了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素质及水平偏低。由于是高危行业,各类安全隐患较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1至6月,全国共发生建筑安全事故487起,死亡588人,其中80%以上事故都是因违章行为造成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使广大职工都能按规定,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有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举办的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核获得安全岗位资格。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大大减少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有效控制伤亡事故的发生,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人和发展,伴随着企业改制,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和专业(劳务)承包队伍,受利益驱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意识淡薄,放松了安全管理,特别是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在经济上和时间上不舍得投人,导致人员安全技术水平低下。一些建筑业企业领导和项目经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仅限于在开会时讲“要注意安全”,而怎样注意安全就讲不出所以然。一些安全员不明白自己在施工现场的地位和作用,对安全知识一知半解,有的甚至连常用安全技术规范标准都不了解,特别是新进场的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不懂本工种操作规程,不掌握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这些人完全没有安全防护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有的农民工上班没几天就死于工伤事故。由于以上这些现状的存在,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2加强教育培训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就是说在一切生产活动中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预防为主,是指在一切生、产活动开始之前针对生产活动的特点,对生产要素采取科学管理手段和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掌握运用安全生产科学的管理手段,需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建筑法》第46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为了加强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设部一九九七年印发了《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对建筑业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只有扎扎实实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提高建筑企业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才是安全生产的唯一保障。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具体措施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建筑施工企业更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实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使安全教育培训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经常化。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素质,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具体应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建筑学室内设计专门化教育探讨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处于不断发展中,为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行业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室内设计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对开设室内设计课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分析了教学问题和教学策略。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
[关键词]建筑学;室内设计课程
室内设计是建筑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包含了美学内容与建筑学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室内设计与美学内容相关,很多高校和学生都将这门课程与艺术类课程划分为一类,忽略了室内设计的独立性。室内设计应该结合建筑需要和空间特点进行有内涵的设计,其涉及的内容已远超艺术范畴。为了提高我国室内设计人才的专业性,应进行专门化教育,提高重视程度,并对教育中的问题分析进而寻找解决策略。
1室内设计专门化教育的必要性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更是室内空间的主要施工依据。通过室内设计可以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布局和美学设计,使室内空间兼具功能性和欣赏价值,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标准。然而,目前高校的建筑专业学生往往在室内设计方面有所欠缺,不仅缺少对理论知识的重视,对相应的设计理念和装修技能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导致现实的建筑施工中室内空间无法体现出较高的设计水平。要提高我国室内设计人员的专业性,必须在教育阶段对室内设计课程进行专门化教育,使高校和学生对这门课程引起重视。通过在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课程水平的提升。只有从教育阶段对室内设计进行重视,才能使人才的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快速提升,使建筑的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紧密衔接,呈现出优质的施工设计水平,促使我国建筑水平不断提高[1]。
2专门化教育的现状问题
建筑学专业线上教育开展研究
摘要:2020年疫情的发生改变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传统教育方式发生改变,教育模式从线下转为线上,各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保障基本的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本文基于疫情背景下华中地区高校建筑学线上教育模式通过统计学方法整理华中地区各高校线上教育开展情况,探讨各高校建筑学教育线上教学效果,探究线上教育对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影响,为建筑学专业建立线上教育模式提供建议。
关键词:在线教育;统计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
一、建筑学专业在线教育发展
中国信息化基础设施覆盖面广、设备先进、使用效率高,且互联网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技术和载体支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等学校建筑学教育对优质、灵活、个性化的教育资源的需求较大,为在线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目前国内的在线教育大多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欧美国家线上教育早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已开展线上学位教育,其中美国的线上学位教育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美国大学中三分之一的注册学生通过完全在线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完成其学业,全美大学里有超过60%的大学提供纯线上学位,如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等。国外大学在线教育发展成熟体现了对于教学技术手段的全方位引入和支持。目前国内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校组织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建筑学专业而言,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可基本确保高校的正常教学工作。随着教学工作不断推进,加之建筑学教育的鲜明特色,如何保证线上教学质量是线上教学面临的难题。课程教学组织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从已有成熟的经验来看,线上教学有着自身的教学规律,对于线上教学的大纲设计、备课、授课、考核、评价、反馈等教学环节与线下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上主导作用趋于弱化,而课后的作业、辅导、答疑、讨论及反馈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占了较大比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
二、建筑学专业在线教学——以华中地区为例
1.建筑学专业在线教学相关分析根据华中片区建筑院校提供的教学资源等基本信息以及在线教学总体概况,2019-2020春季学期华中片区26所调研建筑院校首批开课共973门,包括既有的线上课程215门与新建线上课程718门。2.不同类型课程的在线教学情况分析为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各院校教学团队采用多种网络授课平台与教学辅助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课程类型灵活调整教学方案,既保证了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稳定性,同时为长期化、弹性化的在线教学做好准备。总体上看,华中地区包括处于疫情中心的湖北武汉,在疫情期间专业在线教学基本稳定。(1)理论课:课程以授课教师借助网络平台直播讲解(PPT)为主,以既有的线上教学资源为辅。利用互联网平台授课,教学灵活高效。各校均以直播、录播和在线答疑等方式结合授课。教学资源以高校自建为主,利用网上慕课资源为辅。理论课线上教学较为成熟,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反馈较为满意。(2)设计课:网络授课对设计类课程教学影响较大,疫情对实地调研等原定课程安排产生较大影响,各高校以居家抗疫为布置学习任务的前提,对课程授课方式及工作内容做出相应调整。线上教学可以满足线上图纸分享、实时改图和师生互动的需求,但教学过程中,基地调研、模型制作环节比较难以开展,受网络不稳定的影响,现场互动及体验感稍显不足。湖北院校如华中科技大学设计课联合其他兄弟院校(如文华学院建筑系一年级)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同步开放线上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反馈效果。据相关调查统计数据可知,设计类课程线上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新颖性、反馈及时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线下教学,毕业设计各高校均正常开展,采用与设计课类似的线上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平台保证教学效果。(3)美术课:作为更加注重观察和实践的美术课,华中地区院校普遍反映依靠线上各个平台进行美术教学、评图是可行的,相比线下教学受众面更广,信息传递更为高效,学生作品通过网络呈现效果不佳,不如现场教学直观。但线上教学可提供课程回放,给学生提供了反复学习、加强学习效果的机会,也有助于教师自我审视、反思和改进教学。(4)实验课:由于线上教学条件所限,华中地区部分院系选择将实验课教学调整至返校后集中进行。少量基于计算机的实验课程不再进行集中上机辅导,改为学生分散自主上机实验。河南各院校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利用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在线教学资源和虚拟实验室,结合教学进度进行实验课程的开设。江西部分院校的建筑物理环境课程中的实验环节采用网络视频动画模拟的方式进行,返校复课后再组织学生补做实验。湖北院校将多数需要在现场以及试验设备操作的课程结合直播和虚拟仿真实验在线上进行,不具备教学条件的院校,调整教学计划,推迟开课时间。(5)实践课:建筑学专业实践类课程大致分为三类:课程设计类:配合设计类课程安排的集中课程设计周,按照原教学计划与进度,有组织地进行,教师通过视频会议室进行设计的辅导与疑问解答。实习类:包含素描实习、模型实习、色彩实习、计算机实习、古建筑测绘实习。由于该类型实习独立性较强,且对课程前后顺序没有过大影响,需要结合现场完成,所以该部分课程调整至暑假学生返校后开课。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重视教学创新、大力推进开放式教学,结合此次疫情,以网络为纽带积极推进多方参与的毕业设计。要求选题结合科研与实践追踪中国发展热点问题,强化选题的开放性,推行校内指导教师与行业执业建筑师共同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利用网络师生共同互动交流、互相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沟通、指导、检查和考核,通过具有高效、即时、异地、互动、共享特征的新型教学手段,探寻基于技术变革和融合发展的教育生态优化道路。目前华中地区部分院校受场地、工具限制,疫情期间各校实习、实验、实践课程基本暂停,相关学校计划返校后集中补上实践课程。3.师生线上教学信息反馈——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此次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共收集数据639份,其中本科生484份,研究生112份,教师43份。(1)学生对在线教育的反馈:问卷对上课前的准备时间、上课状态、上课时间、教学效果、空间选择及线上授课方式等方面向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展开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由于居家进行线上教学减少了日常通勤时间,增加了睡眠时间,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上课良好的精神状态。学生普遍认为线上教学过程中设计课教学效果较差;理论课教学效果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评价不一致,本科生认为理论课线上教学效果良好,产生差异的部分原因是授课老师对网络教学不熟悉所导致(图1)。对于线上线下教学空间的选择,学生对两者态度基本持平,其中对于有小组分工的课程学生更倾向于线上教学(图2)。相比网络慕课学生更倾向于本校老师以直播或录播的形式授课,相比本科生,研究生更倾向于直播授课,有利于与老师交流讨论问题(图3)。在部分高校不能开展某课程的网上教学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愿意采用其他高校的同等课程替代,同时希望教学过程中本校老师提供相关指导。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支持在疫情结束后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教师对在线教育的反馈:针对高校教师对线上教学相关问题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在教学过程中最大困难在于线上教学与学生互动不便、反馈不及时。2/3以上的老师倾向于直播(图4),这与学生的需求相同。在已经开展的网络教学中发现,相比线下教学,学生在线上教学中的互动交流有所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所提升。在今后教学中,对于理论课可采取线上教学为主,线下网络教学为辅(图5),设计课、实验课及实践课可采取线下教学为主,线上网络教学为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图6)。
建筑类职业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类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合理的现象也暴露出来,课程体系的建立未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成为影响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本文对建筑类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不同的职业对课程设置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贯彻以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张扬为职教课改的新理念,使各专门化的课程改革,既要重视学科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双重开发,又要注重各课程方向、目标和教学过程的构建,同时还得兼顾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要解放学生的思维、灵魂、个性,使其成为拥有个性和潜能的全方位人才。只有这样,职教课程的改革才能培养出行业所需的新型人才。
1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1.1课题体系改革的思想。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主要通过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来实现,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拥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但由于知识内化的能力不等于能力;知识和能力内化的素质也不等同于素质,可见,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应作为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所以,本专业课程的改革必须贯彻能力本位、终身教育的思想。1.2模块化。所谓的“模块化”,即“宽基础、活模块”。这种课程模式摆脱了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的束缚,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共适性和实践价值。“宽基础”教学内容宽泛,是以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通用技能课为一体的,涉及到的是一个或一群相关职业岗位群,主要特点为拓宽学生的择业面、满足不同岗位要求,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而“活模块”的教学内容具有侧重性,目的是使学生适应某一岗位而应具有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适应岗位的专业能力得以升华。所以,模块化符合我国建筑业人才素质培养对课程体系的要求。1.3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的构建。1.3.1课程综合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需以课程综合化为基础。课程改革的综合化,既是相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又是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实践活动的综合。所以,课程的改革不但要注重专业性,还要兼顾综合化。建筑类职业教育之所以要课程综合化,主要原因在于:①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一线,从事管理和技术岗,如果这些技术人员仅掌握一种职业技能是无法适应未来建筑业发展的需求,将会被社会、行业淘汰,只有那些拥有宽泛的知识结构、全面的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生,才能够在将来的技术发展中适应时代的变化;②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人员不再主要依靠经验,素质型、实践型、复合型的一线从业人员是建筑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没有学科内容交叉与渗透的综合课程是难以培养出这样的人才的。1.3.2以职业能力为要求进行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改革。众所周知,建筑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群众多,虽然相互之间有着不同的职业标淮和工作内容,但其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共同之处。另外,各专业方向的设置都是以相关职业岗位为基础的,从业范围简洁明了,设置课程模块时要以行业对各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基础。首先,为找出各专业方向在专业知识和实务上的共性和异性时,在考虑其具备职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兼顾到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的要求,以此设置公共专业基础课程和各专业方向岗位技术课程。其次,为使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融合,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来确定课程体系以及教学的内容,确保各专业方向能与相应的职业岗位一致,以此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综合化时,要将同一专门化课程合理综合,也要考虑到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同一门公共基础课上的合理综合,如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将《建筑制图与识图》和《房屋建筑学》整合为《建筑识图与构造》;把《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整合为《建筑力学与结构》;把《建筑施工组织》和《工程项目管理》整合为《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这样把以学科为中心、交叉、重复甚至多余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有效地提高上课效率,并使之在教学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第三,合理划分教学模块,确定课程体系组成。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为例,将全部课程综合为人文素质公共基础课、公共专业基础课和职业岗位技术课三部分,总学分约160分。其中,按相关规定需将人文素质公共基础课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其学分占总学分的20%;各专业方向公共专业基础课部分占总学分的30%,职业岗位技术课(专业课)部分可分为多个教学模块,其学分占总学分的50%。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教学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40%。为了做好课程综合化教学工作,在教学中要做好宽基础与各专业模块之间的关系。如:《建筑识图与构造》作为公共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应以建筑制图和识图为主,内容应包含画法几何及建筑图识图,在教学中学生必须熟悉相关的制图标准及识图技能。所以,为合理确定各专门化职业岗位技术课的组成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要以职业岗位或从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和要求来确定。所以,课程模块化、综合化改变了原有的单科分段式课程结构,将文化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理论课程适当综合,把实践性课程也进行整合形成实践性综合化课程,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学生的将来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