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21:35: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健康教育理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健康教育理论

内科患者健康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回授法在内科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50例内科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管理中实施回授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授法在内科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回授法;内科;健康教育;管理;生活质量

研究认为,内科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患者对疾病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能够对疾病预后、康复造成直接影响[1]。由于我国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在临床尚未成立规范的管理体系,而对于健康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局限性,且缺乏效果评价[2]。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2018年8月的内科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将50例内科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纳入标准:语言表达、精神状态均正常;患者和家属均知情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我国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伴有视听觉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20例,性5例;年龄为34~83岁。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21例,女4例;年龄为35~8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以告知患者有关疾病知识为主,并为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使其能够加深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管理中应用回授法。(1)培训:培训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即理论培训及情景模拟。在护理人员上岗前,应对其采取相关培训,使其能够对回授法等知识有充分了解,学习内容共包含4个课时,培训内容有回授法的使用技巧、原则、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等[3]。培训第2阶段实施情景模拟练习,指导护士相互进行学习,并学会体验,该内容共包含8个课时,直至模拟训练结束后,由内科护士长、主管护师进行评价,使回授法的提问方式规范性,并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误解进行纠正。(2)编制术后健康手册:小组成员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和护理论著知识,为内科患者编制一份术后健康教育手册,初稿内容由营养科专家、内科护士长、临床医生共同审核和讨论,同时提出修改意见[4]。邀请内科患者对修改后手册进行阅读,从而了解患者有无歧义和难懂之处。定稿的手册包括术后切口护理、营养支持、康复锻炼、居家指导、管道及气道护理等。(3)具体措施:①解释:护理人员需加强患者术后相关知识的了解,如如何保证呼吸道通畅、伤口的清洁换药、切口和管道的护理以及如何饮食营养等,在讲解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保持柔和、缓慢的语速,并与健康教育手册相结合补充相关知识。为了使患者记忆负担减轻,每次健康教育内容应以2~3个点为主,并在讲解过程中应用通俗易懂和简单文字表达。②评估:由于部分内科患者佩戴硅胶气管套管,无法发声,导致护患存在沟通障碍。因此,应给予患者写字板,指导其将所表达的内容以文字形式表示,并向患者解释该做法的原因[5]。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保持温和、亲切的语气,避免态度严厉,使患者心理压力增加,导致其产生不愉快体验,对健康教育效果造成影响。③澄清:当患者描述或演示正确时,护理人员应给予其一定鼓励和肯定。比如“您做的很好、谢谢您的配合”等,若患者无法将信息准确反馈或复述时,护理人员应进行正确归因,并了解回授法的目的并非患者,而是教育本身。比如“我可能讲解的不够明白,您应该……”,对其错误认知及时纠正,并对其遗漏和不了解知识进行重复性教育[6]。④再次评估:最后邀请患者重新演示或回答之前存在错误认识的信息,并对患者是否真正理解进行再次评估,比如“您还存在什么疑问?”等,在为患者传授新的知识前,应对患者是否对之前知识充分了解进行评估。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骨科患者健康教育护理论文

【关键词】骨科患者

健康和心理教育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是人类追求永恒的目标。骨科患者由于发病突然,从一个正常人突然成为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很多患者不能接受现实。所以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消除其急躁、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同时取得家属及亲友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骨科健康和心理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心理护理

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评估患者心理问题,从实际出发,提高自身素养,对患者表现的负性情绪给予理解,交流沟通时表现出高度的同情心和耐心,取得患者的信任。耐心向患者解释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和可能的康复过程,介绍主治医生的技能及合适的营养饮食方法等。同时教授患者减轻痛苦和不适的方法,进行放松训练,降低心理应激程度。利用同室病友现身说法,增加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发挥社会支持作用,帮助家属在患者术后照顾问题上做出安排。

骨折患者,经过长期的治疗,对于功能锻炼思想负担过重,害怕过早活动会影响骨折愈合或已愈合的骨折再次折断,面对患者的疑虑,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讲清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不锻炼的危害性,使其打消顾虑。在功能锻炼中,有些人因耐受程度差,害怕疼痛,锻炼强度不够,护理人员应正确引导,同时还应协助患者一起锻炼。让他们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有安全感和信任感[1]。总之,心理指导应贯穿骨科患者整个过程,针对患者不同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2健康教育的方式

查看全文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论文,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及实践水平,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每一名学生都成长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策略,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牢牢把握。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教育改革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社会变革带来利益关系和结构关系的调整必然引发一些社会矛盾,人们难免要出现一些心理困惑或者心理障碍。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社会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过高期待等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学校教育中,尽管教师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是主流,但也存在教育方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

步入高中的学生正处在心理矛盾最多的青春期,也是自我同一性建立或同一性混乱的时期,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科学指导。提高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因此,探索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以生为本”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查看全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状况:认识观念模糊、师资力量薄弱、课程教育德育化、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育化等表现,然后从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机构组织、转变教育观念、开展师资培训、探索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加强农村中小学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认识模糊、观念落后、行动迟缓

农村中小学之所以游离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潮之外,主要缘于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教师中心”的观念,压抑着学生个性的张扬;不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雷声大、雨点小。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查看全文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补充,在思想教育这块阵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有学者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教育形式。本文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若干主题,比较了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指出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

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各级各类学校纷纷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通过开设各种形式的心理素质课和各种专题讲座,进行个别和团体心理辅导、危机干预、拓展训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在大学生中逐渐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矫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从全社会来看,生活质量、快乐与发展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讨论,心理学开始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在这种思潮之下,有关生命的哲学思考也日益开展,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被郑重提出,在物质逐渐发达的今天,生命、人生的意义,精神的富足也正在被重视,成为人生成长不能越过的重要主题,也成为教育部门日益关注的重点。

较早研究生命教育的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郑晓江指出,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人生与人生问题的教育,他认为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青少年懂得如何处理“生命与生活的紧张”。可见生命教育是与生命有关的教育,对生命的珍惜、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潜能发挥等都在这个概念范围之内,有研究者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四个核心概念“悦纳自我、珍爱生活、探询意义、走向卓越”。这些主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同样被提出和重视,但在思想脉络和内涵上,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显然也有很多不同,而生命教育探讨得更深、更远。

《生命教育大学生读本》主编,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提出了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的脉络,这样的思想正好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者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前,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阵地,在工作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发现说教和其他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式下学生的思想需要,于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发挥作用。利用心理学这一学科的优势,从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若干理论出发,从与思想政治工作完全不同的个人发展的角度开展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当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或多或少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和困惑,心理健康教育既受到学科背景的滋养,同时也受到学科背景的限制,当心理学方法遇到思想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郑晓江教授也谈到“青少年自杀不能简单归因于心理问题”,在他的论述中,他认为,“青少年对生命、生活的态度是自杀现象的又一个原因,要降低自杀率,必须从人生观的建构上着手,改变青少年对生命与生活的一些不健康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心理健康教育没做到的部分正好是生命教育所重视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实践工作中,通过与青少年的密切接触,心理健康教育者感受和理解着当今的青少年。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想和观念慢慢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被敏锐的青少年所感知。大多数情况下,适当和正确的引导的缺乏会导致青少年不健康的一元价值取向以及消极的人生观,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引发生命危机。在这种状况中,我们发现,实际上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就是对生命问题的拷问,而这里面又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学业和能力、贫穷和疾病等问题都会引发生命尊严以及生命价值的问题,而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问题又会引起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人生意义的消极思考必然带来诸如吸毒、网瘾、自杀等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和生命哲学思考息息相关,在实践操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能适当地缓解和调整这些问题,但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立足于人生观、价值观或生命思考的哲学层面上。

预防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但当面对强大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偏差等问题的时候,心理健康教育开始显得无奈,心理治疗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思考。卡尔·R·罗杰斯(1902—1987)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创立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主张相信当事人的自我成长力量(他这一观点认为是当事人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治疗师在真诚和谐关系中启发当事人运用自我发展潜力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罗杰斯认为这一原理也适用于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以及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他的晚年,他甚至运用这种方法参与国家首脑的会晤,调解国家之间的争端。对于以上问题,罗杰斯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治疗观点,在他的治疗实践中,他发现尊重了当事人死的选择,当事人会选择生,尊重了当事人神经症的选择,当事人会选择健康。也就是说,对当事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你需要首先用人本的方法去理解、接受,然后这种态度自然会引发当事人的思考,从而导致他自发地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接受这种观点,在治疗实践中也发现确实会有相当的效果,但落实到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又会出现问题。因为心理治疗不可能针对广大人群,我们需要一种更强大的思想力量,需要一种更高的视角来看待整个问题,这种思想力量应该来源于哲学,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这种思想力量应该也来源于社会相关学科和心理学。罗杰斯的观点完全可以运用到教育中,至于这些思想力量如何在教育中产生作用,生命教育给出了一些回答,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这种强有力的趋势和力量。

查看全文

健康教育中传播理论应用探讨论文

健康教育是卫生保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也是整体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在医院内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还是面向社会的健康教育,都对病人的康复、生存质量乃至全民的健康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本质上来说,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将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向病人、家属及社会人群的传播过程,它同样遵循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理解并掌握健康教育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结合目前广泛开展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在健康教育过程中主动地应用传播理论进行教育设计,将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1信息传播及其模式

信息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传播源、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各方面的知识。经过深入研究,人们对信息传播过程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通过对传播过程的简化和限定,人们提出了各种传播模式,来解释传播现象和过程,指导传播实践。常用的有拉斯威尔的“五W”模式、贝罗的SMCR(sourcemessagechannelreceiver)等模式[1]。下面以“五W”模式为例,具体说明传播理论对健康教育的指导作用及其应用。

2“五W”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拉斯威尔的“五W”模式,即“Whosays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该模式对传播要素和过程的概括与整体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2]关系密切,对于实施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1who: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是健康教育过程的主体,是健康教育计划的制订者和实施者,是信息源,是健康知识传播过程的控制者。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查看全文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论文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可行性如何呢?如果可行,又该怎么进行“学科渗透”呢?为此,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与讨论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科课程及其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问题

学科教学中能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看学科课程本身及其教学过程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我们认为,无论是学科课程本身还是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1.学科课程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社会科学类课程包括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等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涉及丰富的观察、想象、直觉、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心理能力,而且蕴涵丰富的社会认知和鲜明的人文精神。其中,有些课程如思品课、政治课都直接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当然,更多的社科类课程则间接地蕴含着许多可以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如语文教材中的群体人物画廊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验情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也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物。历史、地理学科也是如此。如历史学科可以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理学科可以通过自然国情等来激发学生的各种高级社会性情感。

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小学的自然常识、中学的生物、生理卫生、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这些学科的学习过程不仅需要观察、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参与,而且这些科目的学习过程更需要各种心理品质的支持,同时自然科学类课程还特别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譬如,数学课中抽象的概念、法则、定理以及运用这些法则、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很好的过程。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自然常识等课程中的演示和实验,更是包含着丰厚而广泛的认知心理方面的资源。此外,在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渗透与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形成认真、细致、耐心、踏实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查看全文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论文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可行性如何呢?如果可行,又该怎么进行“学科渗透”呢?为此,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与讨论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科课程及其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问题

学科教学中能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看学科课程本身及其教学过程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我们认为,无论是学科课程本身还是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1.学科课程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社会科学类课程包括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等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涉及丰富的观察、想象、直觉、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心理能力,而且蕴涵丰富的社会认知和鲜明的人文精神。其中,有些课程如思品课、政治课都直接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当然,更多的社科类课程则间接地蕴含着许多可以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如语文教材中的群体人物画廊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验情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也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物。历史、地理学科也是如此。如历史学科可以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理学科可以通过自然国情等来激发学生的各种高级社会性情感。

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小学的自然常识、中学的生物、生理卫生、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这些学科的学习过程不仅需要观察、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参与,而且这些科目的学习过程更需要各种心理品质的支持,同时自然科学类课程还特别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譬如,数学课中抽象的概念、法则、定理以及运用这些法则、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很好的过程。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自然常识等课程中的演示和实验,更是包含着丰厚而广泛的认知心理方面的资源。此外,在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渗透与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形成认真、细致、耐心、踏实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查看全文

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综述了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主要包括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全面心理咨询和针对性的专题教育相结合,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最后,论述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Abstract:Psychologicalhealthproblemintechnicalcollegesandinstitutesbringsanausterechallengetovocationalcolleges.Thispaperdescribesthepresentsituationoftheaboveandputsforwardsomeeffectivestrategiesandmethods,suchasconstructingaharmoniouscampus;enhancingtheeffectsof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connectingcollectivepsychologicalconsultationwithindividualone,settingupaplatformof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leadingthestudentshavingself-education.Atlast,thispaperdiscussesthesafeguardsystemof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

Keywords:studentsofvocationalcolleges;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safeguardsystem

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出通知,今后在高等教育中,高职生应占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高等职业教育正迅速突起。近几年,高职毕业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前几年的近50%上升到如今的52%,2007年达到258万人[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生已经接近高校学生的半壁江山。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重视,但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许多高职院校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感棘手,感到课难上,事难管,而且在观念和行为上存在误区。例如,高职学生的求学动机、学风养成、角色认同、情感困惑、成就抱负等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学校,学校也因此进行了大量的转化工作,有的针对性地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还配设了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指导,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正确认识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相应的对策对于做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高职院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查看全文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论文

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任何教育,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取得最大的效益.学习的过程就是大脑活动的过程.孩子们的一切感知都是通过人的各种系统反映给大脑,大脑又再指挥人体器官进行各种行为.

心理学家梅里把脑的活动比做汽车发动机的工作.笔者认为这种比喻非常恰当.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首先是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就是要能够让孩子们乐于学习,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自愿学习,自主学习的状态.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学到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孩子们的学习发动机保持最佳状态.

如何能够使得孩子们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呢

创新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已经不再是主体作用,而是引导主体――孩子们的作用,是主体的服务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