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导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22:56: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健康管理导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健康管理导论

专业导论教学旅游管理论文

一、专业导论的教学目标与意义

专业导论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其教学目标与教学意义密切相关。对于刚刚进入一个具体专业学习的大学生来说,对这个专业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专业导论最一般的教学目标应是让学生明白,通过该专业学习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如何通过该专业学习成为专业人才,以及该专业人才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可能实现的自我价值。专业导论最一般的教学意义应是让学生实现对该专业的整体把握与全貌认知,以及产生为实现上述目标的一系列行为变化。专业导论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有助于上述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意义的体现。它既有专业介绍,也有思想教育。但其核心应该是,如何通过专业学习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普遍面临着专业学习的迷茫与困惑,导致缺乏学习目标与动力。甚至在经过几年的学习以后,不少学生依然对所学专业方向及其未来发展定位缺乏清晰、完整与系统的认识。像旅游管理这样的专业,学生更难对它有清晰、完整与系统的认识,因为它是一门专业,但不是一门学科(至少目前还不是)。它是多学科的综合,是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文化学等等的综合,而不像有的专业那样既是专业,又是学科,要对它有一个整体把握与全貌认知实属不易。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导论课的开设更有必要。专业导论,一是要让学生知晓专业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接受的基本训练,以及应该具备的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二是要让学生知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素养与人文素质;三是要让学生知晓专业人才所能从事的职业(事业)、适应的岗位。如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导论就应让学生知晓,该专业是以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经营、旅游管理、旅游策划、旅游咨询、旅游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专业。而只有当旅游管理专业导论课使学生产生了专业学习与成才的内在动机,并为此而付诸实际行动时,该课程教学才是有意义的。

二、专业导论教学内容的设置

(一)教学内容设置中的问题目前高校专业导论教学内容的设置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上文述及,专业导论课都是侧重用来做专业介绍,或者也用来做思想教育。事实上,据笔者观察,不少专业导论课内容过于庞杂,不仅有专业介绍、思想教育,有的还包括道德教育,新生生理、心理、生活教育。涉及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环境、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如何建立大学人际关系、如何做职业规划等等方面,以致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专业导论课的学时是有限的,从现实条件来看,一般为8~16学时。内容庞杂加上有限的学时,就会分不清主次,抓不住专业认知这一重点,也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专业导论课也应有思想与道德教育,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与道德教育,而是专业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导论与“职业规划”关系密切,但专业导论不能替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专业的认知只是做好职业规划的基础。其它新生生理、心理、生活教育,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环境、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如何建立大学人际关系等等则是心理辅导讲座、《思想道德修养》课、主题班会等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教学内容的随意性。由于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加上教材建设的滞后,教师在上课时就不知道该讲什么,哪些为重点,讲课过程中讲到哪儿算哪儿。旅游管理专业是多学科的综合,而教师有不同的专业和专业方向。不同的专业方向或不同专业的教师倾向于讲授自己熟悉的内容,从而存在教学内容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有的由一名教师来完成导论课教学,则容易出现教学内容单一、片面的问题。这都会导致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使学生无法把该课程与以后的专业学习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影响了教学效果,也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再次是教学内容的重复性。专业导论课还存在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内容上重复的问题。专业导论也会涉及相关概念、原理与研究方法,但它应注重的是“面”的广度,而不是“点”的深度。这一尺度应把握好。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教师应该通俗易懂地讲解有关概念、原理与研究方法。这些讲解仅仅是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的整体把握与全貌认知,而不能像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那样具体深入,否则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与理解上的障碍。如,现有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导论教材中关于旅游需求与供给、恩格尔系数、效用理论、乘数效应等概念与原理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后续课程旅游经济学教学内容重复,且这些概念与原理需要具体深入地探讨。因此,这些教学内容导论课中大可不必安排。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

1.学科门类与专业发展概况专业导论中有关专业类别的讲解有助于学生知晓所学专业的性质与学科归属,为以后的学习确定方向。宏观上,我们习惯于把专业大致分为理工类、文史类、综合类等。旅游管理专业,它既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景观的利用与保护、旅游规划工程项目管理等理工专业内容,又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文史类专业内容。具有应用性、复合性的特点,应该说是不同专业的交叉渗透,可归入综合类专业。所以,招生上旅游管理专业一般文理兼招。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旅游管理为一级学科,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下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3个二级学科。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让学生明白这3个二级学科是相近学科,它们之间许多课程内容是可以替代互补的,从而引导学生拓展专业知识面,依兴趣确定发展方向。导论课这部分内容还应讲授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简史、本专业在高校中的开设情况、本专业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本专业领域知名学者以及本科生导师制、双学位、大类招生等专业发展概况,为学生将来在本专业领域的继续发展指明方向。

查看全文

留学生临床医学导论教学思考与体会

摘要:留学生教学现已成为医学院校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在留学生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实施多种教学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促进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实践;留学生

近年来,我国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留学生教学已成为我国各大医学院校的重要教学工作之一。因此,探索医学留学生的教学方法,对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校自2015年起根据教学需要,开设留学生临床医学导论课程。临床医学导论(IntroductiontoClinicalMedicine,ICM)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课程,主要内容是临床医学的概况,包括医学的目的、发展历史、医学模式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医学生进一步的临床学习奠定基础。其他院校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探索出具有一定特色的留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经验。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步探索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1留学生的特点

不同于中国学生,留学生由于其自身文化背景及语言水平等原因,存在一些特点。医学知识系统且复杂,但是大部分留学生对汉语掌握不好,对医学专业词汇理解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全英文授课,这对教师的英文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另外,留学生由于其既往的教育经历,更倾向于互动性较强的学习氛围,他们发言踊跃,敢于提出自己意见,相较于中国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而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交流。正是这种文化背景差异,致使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不适用于当下留学生教学的实际情况。

2临床医学导论课程现状

查看全文

护生毕业设计指导中反思性教学研究

摘要:回顾指导2013级大专护理班学生毕业设计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改革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生能撰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

关键词:护理;护士;毕业设计;指导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教育界兴起的一种教师培训理论。我国学者熊川武采撷众家之长,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通过指导123级大专护理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发现学生撰写这个毕业设计论文时,非常艰难。所有的指导老师感觉特别辛苦,毕业设计的内容学生在校都学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现问题,是“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

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下文,对高职院校123级学生毕业之前要求撰写毕业论文。护理学院护士班学生毕业设计的论文题目是“护理程序在护理患者中的应用”。护理程序是指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促进和恢复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有计划地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护理工作方法[2]。护理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通过指导123级大专护理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发现90%的学生对“护理程序”的概念不明白,步骤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们应该要反思。2012年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生开设了《护理学导论》这门课程,课时为26节,其中“护理程序”这一章课时为6节课,而“护理程序”的内容都是有关患者病例的具体临床表现、反应及护理。因此存在的问题是:①对于没有医学、护理和临床基础知识的新生,开设这门与临床相关的科目,为时过早,给师生双方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课后学生没有实践和撰写,所以她们也很难记住护理程序的内容。②护理学生于2014年4月-2015年1月下到各临床医院实习,据学生反馈医院里的带教老师没有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实习,学生在医院里也没有系统的实践过“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所以她们对“护理程序”的概念还是很茫然。

二、尝试改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查看全文

建立高职教育的特色教导论

作者:任华南单位: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背景下迅速壮大起来的。然而由于先天的严重不足(这里主要指教育者对高职教育自身规律的认识),遂不能不面临一系列的实际难题。其中最先要解决的实际难题应来自两方面,即学习主体群的特殊性和由此而必然涉及的教导论问题。它们之间已经出现了严重不协调的状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有两种途经。其一是从正面入手,将高职学习主体群视作独立客体,并全方位地对其进行科学的微观的考察、分析、评价与认识,以寻求解决教导论问题的办法;其二是从侧面切入,结合正面的研究,使之在一个更大系统的平台上来探索、揭示其具有特殊性的高职学习主体群的教导论问题的规律,以确立高等职业教育教导论的独立地位。根据目前对高职教育发展状况所作的实际研究看,后者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本文即从人文学角度探讨适合具有特殊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学习主体群的教导论问题。

所谓高职学生主体群的特殊性是什么?这里的“特殊性”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与普通高校的学习主体群相比较而存在的,并非高职生先天带来的。我以为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较,高职学生主体群的特殊性有以下五方面内容:(1)思维智能倾向差异的特殊性;(2)个性差异的特殊性;(3)心理差异的特殊性;(4)行为差异的特殊性;(5)人生目标差异的特殊性。考察此五种差异特殊性的生成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生生不息的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刺激、作用的结果(这里的社会人文环境主要指家庭、社会和学生原来的学校三方面)。那么要寻求它们的解决办法,也只能从人文学研究中去获取答案。这是一条最直接的途径。下面就从一一对应的角度分别加以表述:

1、面对思维智能倾向差异的特殊性———发展人的聪明才智,鼓励人的全面发展。所谓思维智能倾向差异的特殊性,并不是说高职生比普通高校生思维力的低下和智商的差劣,而是说他们思维结构的不同和智能类型的差别。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不论中等职业学校,还是在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与相应层次的普通高中以及大学专科的学生相比,他们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没有智力的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智能的结构类型的不同。[1]这是我们认识问题的一个基本点。高职生同样很聪明,同样具有高智商,同样具有高级思维能力。只不过由于长期受复杂的社会人文环境的刺激影响,他们的聪明、智商和思维形式已倾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即朝形象思维兴趣方向发展却相对淡化或减弱了理性思维的势能,亦即失去了向理性思维发展的兴趣。人文学研究的一个中心内容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的理想目标就是要通过发展人的聪明才智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多才多艺,这里主要指学生可以学习多种技能、多种技术、多种技艺等。这对极富形象思维兴趣的高职学生来说,从接受心理上证明他们是最热衷于这些过程知识学习的,而高职教育也为他们形象思维智能倾向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提供了可以朝全面发展方向大展身手、大展宏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可以不需要、也令他们头痛的纯理性的逻辑推理形式,单凭形象思维方向的兴趣就可以能够把自己培养成为多才多艺的全面发展的新人。这种发展过程中的哪怕是很小的成功都会让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成就的快乐感。此种成就快乐感反过来又会坚定学生发展自己潜能的自信力,增加对自身价值的认识,相信自己同样具有普通高校学生的聪明才智,甚至还可以认为有优于他们的地方。这也正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

2、面对个性差异的特殊性———发展人的个性,提倡人的创新精神。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个性差异比较大。他们一般都好动而不喜静,也坐不下、闲不住;同时又有好表现、显示自己的一面;也好交朋友、讲义气;性格豪爽、直来直去,交际、办事不喜欢绕弯子。这种个性特点并无不好,只不过是一种不同的个性类型而已。大体上倾向形象思维结构类型的人几乎都具有这种个性特征。如果有谁想通过努力去改变他们,这无疑是徒劳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恰巧,高职教育的知识学习(包括技术、技能和技艺知识)就正好适合有这些个性类型特点的人。因为职业教育是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要回答“怎么做”(经验)的问题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而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却相对地排斥,这并非职业院校学生的弱势,而恰恰是优势所在。[2]所以我们应该因势利导、采取保护和发展他们个性的立场。所谓发展人的个性就是要发展人的个性的优势,指导他们朝成功的方向和创新的方向努力表现自我,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创新的快乐感,从而培养他们不耻下问和追求创新的精神。一味地指斥学生的个性缺点,不但不会有效果,反而引起反感而生发抵触情绪,不仅完不成学习任务,还有可能犯出一些始料不及的状况。这就是教育者的失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学生失败可产生排斥。因此,它在许多情况下是某种形式的暴力或个人失控行为的根源。”。[3]这种情况的出现,一般都是在教导方法上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没有给予正确地认识和科学地引导的结果。保护和发展人的个性并非放纵的意义,而是要发展人的个性的优势从而进行创造性学习,并且往往很容易做出成绩而产生成就感,这是再学习、再创造的第二动力因。因此正确地科学地疏导、引导是发展人个性的良方。

3、面对心理差异的特殊性———满足人的个性心理需求,激励重塑人的自我形象。所谓心理差异的特殊性是指高职教育的学习主体一般都有心理意志力脆弱和不稳定与心理理智能力差的心理弱势,但是他们又有追求新奇、追慕时尚、追赶潮流和希望别人注意自己的积极性一面。从消极性与积极性相比较看,往往后者处于心理优势地位而使自我心理趋向某种平衡。这又是形象思维倾向占主导的高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定势。教育者无疑应采取发展他们积极的心理定势而给予正面指导的方法,以突出形象思维特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满足他们的积极的个性心理需求,在某种过程活动中以积极性克服消极性,从而使之达到重新塑造自我形象的目的。这是完全可能的。有某种心理弱势的学生一般还伴有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价值意义、怀疑自己的想法能否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的心理。由于处处怀疑而再次降低自信心,因此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不能战胜自己。这就是明显的心理意志力差的表现,随之而来的就是干任何事都缺乏坚持精神,还等不到成功就半途废弃了,有可能导至事事无成的结局,而更进一步加深了自信力的降低程度,使之走向懒散和无所适从,或者无所谓。这便是教导的错误所带来的心理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不是造就人才而是毁了人才。要克服和纠正此种教导过失与偏差,只有根据学生的智能结构类型的特点,在满足他们个性心理需求和重塑自我形象上下功夫,才可以有明显的效果。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剖析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作为高校众多学科专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它培养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需要的管理人才。要建设好工商管理专业,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该有的课程没有,存在内容重复的课程,存在设置不合理的课程。同时,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要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学习规律的匹配度不尽如人意。因此,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调整课程模块比例,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进程。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与关键,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实施的进行以及学生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如何对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设置符合时展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工商专业课程,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1]湖南农业大学于1998年由湖南省教委批准设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当年纳入了国家全日制招生计划。经过17年的专业建设,目前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已具备一系列的发展优势:师资队伍年轻且学历层次较高,专业建设投入逐年上升,教研科研水平提高较快,教学实习基地初具规模等。[2]可是该专业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其中课程设置的优化就是其中的重点。

一、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一)目前课程设置基本情况。目前,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按照学科知识逻辑与技能训练的先行后续关系依次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通识教育、专业课、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达到毕业要求需学习的课程和相应学分情况如下。通识教育模块中的公共必修课需修62学分,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英语、体育、数学、计算机、创业就业教育、军事理论、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指导、形势与政策。公共选修课需修6.5学分,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审美四类。专业课模块中的专业必修课需修55.5学分,课程包括统计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学、创业管理、管理沟通、企业会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导论、项目管理、管理学原理、微(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生产管理课程。专业选修课需修15学分,课程包括财经应用文、工商管理专业英语、企业管理咨询、经济法等。实践教学模块需必修25学分,课程包括军训、专业公益劳动、入学教育、英语教学周、社会调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实践、EPR沙盘综合实训、创业管理教学实践、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学实践、毕业(教育、实习、论文)、调查报告。素质拓展模块需选修4学分,课程包括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文明道德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个性发展活动、就业创业活动六大类。(二)目前课程设置的可取之处。1.课程设置模块完整,进程有序《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指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3]一个良好的课程结构必须在各模块之间分配合适的比例,才能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效驱动学生更有目的和方向地训练管理技能。[4]根据上述课程设置情况来看,课程设置模块完整,进程有序。2.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辅相成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从事管理、理论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5]学校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教学中通过相关的实践课程设计和运作,分别在英语教育、计算机教育、会计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电子商务等多门课程中为学生开设了与理论搭档的实践课程,最后搭配专业实验和社会调查、课程实验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课程的设计除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3.素质拓展课程特色鲜明大学生素质拓展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能力培养体系,是提高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实现毕业多证上岗的主要途径。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教育,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同时也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前基本都能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初级会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另外,素质拓展项目中还包含各种校内、省内、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大赛、市场营销大赛、体育运动比赛等活动,以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自身的特长和爱好,提升学生引导力、想象力与行动力。(三)目前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1.该有的课程没有根据前面的课程设置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学校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该有的课程没有的情况。公共必修课要求所修学分为62分,占总学分的36.9%,主要包括四大块:政治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和体育教育。从学分的分配上,四大块依次为:14分、15分、14分和4分。由此可见,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和政治教育在通识教育课程中独占鳌头,而计算机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明显被忽视;公共选修课限定在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艺术三个方面,提供了上百门左右的课程供全校所有专业的人选修,公共选修课必修6.5个学分,只占总学分的3.8%。公共课中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达到了9.7∶1,选修课的比例偏小同时选择偏少。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直接照搬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占418个学时,26个学分,可是实验学时只有106个学时,只有少部分的核心课程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专业选修课安排了240个学时,1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8.9%,在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专业选修课增加了48个学时,3个学分。虽然专业选修课的比例增加了,可学生可选的范围十分有限,为12门课程选8门,且专业选修课中没有实验课。素质拓展是学校的特色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集中体现,与学生未来的就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课程设置数量充足,可只有4学分,占总学分的2.3%,这个比例明显偏低。2.存在内容重复的课程目前学校设置的课程还存在可有可无的课程:公共必修课中数学课程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三门课程,各个专业对数学知识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可以整合工商管理专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集中开设一门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会计学原理,是初步介绍会计学相关知识的,与专业基础类课程的企业会计课程存在内容的重复。同样,统计学和管理信息系统都是以经济数据为对象,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变量关系,从而为经济和管理决策服务的。这些重复的课程不仅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而且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3.存在设置不合理的课程目前学校设置的课程中,有些课程完全可以去掉:一个学校的专业特色可以通过专业选修课来体现,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没有根据学校本身的办学条件和资源创办有特色的课程。专业选修课中政治经济学和金融学这两门课程与工商管理专业实际联系并不大,完全可以替换成其他课程;工商管理专业英语应该与公共基础课里的英语课程相融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加强了课程专业性;实践教学中的英语教学周应该与平时的教学结合起来,而不应该再占用课时。

二、具体课程设置的匹配度分析

查看全文

政府主导下医疗体系的完善改革

摘要:针对医疗体系中的突出问题,从深层分析了医疗服务产品的属性、以药养医模式形成的供求分析和共容利益理论框架下的共容利益主体的定位,提出政府为主导的对医疗服务产品的供给、以药养医模式的破解,最后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共容利益优化模型。

关键词:政府主导;医疗产品;共容利益;优化

一、问题的提出

2000年底,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同时,我国仍积极探索与基本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的配套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并着重强调了政府在改革中的责任。目前有关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政府主导论”和“市场主导论”。

“政府主导论”:代英姿(2007)在《试论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路径》一文中认为“政府在居民医疗卫生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医疗服务的融资应以政府为主”;朱铭来、丁继红(2007)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再构建的经济学分析》中强调了“医疗保障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政府必须在此做出较大投入和管理力度”;马维胜(2006)在《医疗改革的核心问题和未来出路》中指出政府可以通过医师协会建立对医生的第三方监管,利用执照制度约束一生的权力,调整一生的收入分配体制,改变医院的管理方式,最终顺利完成医疗改革。

“市场主导论”:邹至庄(2007)在《中国医疗改革-医疗供给:国营还是民营?》一文中以宿迁市医疗改革为例,说明医疗服务由非政府供给会增加其数量和质量;卢传坚、谢秀丽(2007)在《我国医疗改革的现状》中认为改革的重点放在对初级医疗市场的完善,药品市场的调控和加强第三方购买制度限制供给方需求诱导;王延中、冯立果(2007)在《中国医疗改革何出去》一文中强调“继续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政府必须鼓励医疗服务竞争、打击垄断、维护好市场秩序,并承担起公共卫生和最低层次基本医疗服务的责任”。

查看全文

全区教育督导工作要点

2012年区教育督导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落实各级规划纲要精神,紧紧围绕我区中心工作,以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以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为手段,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职能,不断提高督导水平,全面服务于教育强区建设,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以省市督导评估为契机,统筹协调,落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各项目标

1.完善教育督导联席会议制度,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增长。定期召开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分局联席会议,按照各项督导评估指标要求,分解责任,查找问题和不足,沟通工作进展,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及时,管理规范,使用合理。全力完成与市政府签订的《区政府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法定增长责任书》指标任务。

2.积极筹备,精心组织,迎接各级督导评估。准确把握省、市各项督导评估标准,指导学校(幼儿园)以督导评估为契机,将评估指标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推动学校自我检测、自我评估、自主发展。年内,完成省2012年度学前教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市2012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等各项督导评估工作。

二、以学校(幼儿园)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为重点,督促学校(幼儿园)深挖内涵,特色发展

1.落实2011年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整改。指导学校根据《2011年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反馈报告》和学生、家长、教师网上问卷中反映的内容,总结提炼发展优势,梳理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准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制定整改措施,上报整改报告。召开督学讲坛暨区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反馈会。

查看全文

区政办全年教育督导工作计划

年区教育督导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落实各级规划纲要精神,紧紧围绕我区中心工作,以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以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为手段,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职能,不断提高督导水平,全面服务于教育强区建设,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以省市督导评估为契机,统筹协调,落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各项目标

1.完善教育督导联席会议制度,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增长。定期召开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分局联席会议,按照各项督导评估指标要求,分解责任,查找问题和不足,沟通工作进展,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及时,管理规范,使用合理。全力完成与市政府签订的《区政府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法定增长责任书》指标任务。

2.积极筹备,精心组织,迎接各级督导评估。准确把握省、市各项督导评估标准,指导学校(幼儿园)以督导评估为契机,将评估指标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推动学校自我检测、自我评估、自主发展。年内,完成省年度学前教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市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等各项督导评估工作。

二、以学校(幼儿园)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为重点,督促学校(幼儿园)深挖内涵,特色发展

1.落实年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整改。指导学校根据《年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反馈报告》和学生、家长、教师网上问卷中反映的内容,总结提炼发展优势,梳理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准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制定整改措施,上报整改报告。召开督学讲坛暨区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反馈会。

查看全文

护理学导论课程临床见习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护理学导论》课程临床见习的效果评价,为进一步改进该课程的临床见习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完成《护理学导论》课程临床见习的某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345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见习日记进行分析,以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归类,分析见习体会。结果护生在角色转化、职业体验、职业获益三方面持肯定态度。结论临床见习给学生带来了较好的正面影响,但需进一步完善,以达到更好的见习效果。

关键词:临床见习;护理学导论;见习日记;护理专业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学生接触最早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启蒙课程,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识、学科框架、护理理念、护理思维的课程。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近距离观察护士行为,促进实践教育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我校《护理学导论》课程开设了临床见习。本研究通过对学生见习报告的分析,了解学生对临床见习的评价,并分析见习效果,发现临床见习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见习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选取某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7级345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295人,男生50人。护生已按教学计划完成《护理学导论》课程的理论学习和临床见习。1.2见习方法。1.2.1见习安排。《护理学导论》课程开设于四年制护理本科大一第一学期,共36学时。本课程的临床见习分3次完成,每次约115人,分8组见习,见习时间为4学时。见习分门诊和病区两部分。门诊科室有门诊大厅、急诊科、国医堂、治未病中心、儿科门诊、妇产科门诊、口腔科门诊、耳鼻喉科门诊、功能检查科、超声科、放射科等。门诊见习上述科室的5个部门,包括门诊大厅或急诊科、2个门诊、1个辅助检查科室、1个中医特色科室。病区科室为内、外科病区中的8个科室。本次见习由见习病区的护士长和带教老师作为带队老师,指导护生先见习门诊再见习病区,全程引领完成整个见习过程。学生每次见习后根据要求完成见习日记。担任本次见习的临床带教老师为具有教师资格证,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护师及以上职称,任科室带教老师2年以上的护士。见习前由课程任课教师和护理部对带教老师和见习科室护士长针对课程见纲和见习计划进行统一培训,课程见纲和见习计划由该课程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共同制定。1.2.2见习内容。1.2.2.1门诊见习内容。(1)医院的历史及现状、医院环境及部门设置;(2)门诊、急诊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门诊楼层分布、患者就诊流程、就诊卡的使用、便民措施、特殊病人的处置、分诊方法、优势科室、特色科室、候诊原则、特殊病人的就诊安排及护理、门诊常见治疗、健康教育、120接诊、急诊患者送医流程等;(3)常见护患沟通内容及沟通技巧;(4)门诊礼仪(仪表礼仪、举止礼仪、行为礼仪、语言礼仪)。1.2.2.2病区见习内容。(1)病区的布局;(2)护理人员的工作分工和日常工作;(3)各种常见的护理文书;(4)科室护理常规和特色护理技能操作;(5)病房接诊流程,入院护理评估的内容和方法;(6)优质病房的概念及具体实施,建立整体护理理念;(7)护理人际关系与沟通的技巧和方法;(8)护理工作中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护生的见习日记进行分析,以内容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1],由2名研究者参与以保证分析质量。本次收到见习日记345篇,有效回收率为100%。

2结果

查看全文

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实践和思考

一、建设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背景

大学语文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普遍成为高校非中文专业的选修课,一路走来起起落落,冷暖不定。如何让这门课程持久稳定地发展下去?根据我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实践,笔者认为必须探索建立大学语文课程体系,通过相对科学完整的课程编排,形成相关的板块状课程群,才能保证大学语文课程稳步发展。我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1994年学校还是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就在医学各专业开设了30学时的大学语文选修课。但由于课程门类单一,课时、大纲、教材不稳定,甚至时开时停,十多年发展乏善可陈。2006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重新编写人才培养方案,也包括选修课课程设置。为了全面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势必要增加人文类课程总量。预感到建立课程体系、搭建课程平台的机遇到来了,便提早准备增设新课程的材料,又在课程论证答辩环节努力争取,最终增加了中国古典名著赏析、西方名著导读、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美学导论等多门与大学语文课程相邻近的文学或文化类课程,大学语文的课程体系平台初步构建。

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框架及及构建过程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探索,让我逐渐明晰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即以大学语文为核心,形成一个相对丰富、完整的板块,设立多层次、呈放射状的大学语文课程群。由于初步搭建的平台还比较单薄,根据教研室师资的专业方向,便不断酝酿新的课程,抓住每次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机会,不断添加、完善:2011年增设现当代名家名著赏析;2014增设陕西地域文化、影视文学鉴赏;2017年增设医学与文学。自2006年平台搭建以来,经过三次修建和补充,形成了目前由三个层面组成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第一层:核心课程——大学语文;第二层:文学纵向扩展——中国古典名著赏析、现当代名家名篇赏析、西方名著导读;第三层:文学、文化横向扩展——影视文学鉴赏、陕西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美学导论、医学与文学。该体系的具体编排与逻辑联系是:第1学期大学开设30学时大学语文,立足于中国文学名篇的文本赏读,在教学方法上特别标示出不同于高中应试教育支离破碎的解读,以引起医学生对文学阅读与鉴赏的兴趣,为以后选修更多的文学类课程打好基础;第2到第4学期分别开设古典、现当代和西方名著赏析,课时在20-30学时之间,是大学语文的扩充和细化,立足于作家作品讲读,初步搭建文学赏析的平台;其他相关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影视文学鉴赏、陕西地域文化、美学导论、医学与文学等涉及文化、哲学及相关交叉学科课程散设在四个学期中,课时也在20-30学时之间,以丰富大学语文的内容,满足学生更为广泛的人文知识需求。搭建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无疑是个艰苦探索的过程,在专业特色明显的医学院校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建成一个非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确是不易的。尽管搭建到目前的状态在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课时编排的合理性等方面还有诸多问题,但我们已前后努力了12年。比如美学导论应属于哲学范畴,放在这个体系里稍显牵强,就只能尽量向文艺美学靠拢。搭建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实践让我体会到,要完成这项工作,一要有长远的眼光,构建适合学生需求的体系内容,储备相关专业方向的师资;二要抓住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机会,积极申报新课程;三要在申报成功后保证课程良好运行,促进持续发展。

三、形成健康良好的运行机制

课程体系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因为人才培养方案要定期修订,如果运行不好,选课学生达不到规定人数,自然会被裁缩甚至砍删,近年来已有多门选修课程遭此境遇。所以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是维持课程前行、促进课程发展的唯一途径。(一)以课堂质量保证选课率。近年来我校实行学生网上自主选课,要留住学生、保证选修率,只有通过精彩的课程内容、端正的教学态度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课程口碑,让学生届届相传,此外别无选择。以近三年为例,我校每年招收本科生约3000人,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在1-4年级拟开设约100门选修课,而经学生选课后能成功开设的约30-40门,大约3/5的课程因达不到选课人数要求(40人)而不能开课,而大学语文类课程从未有开课失败的记录。从近三年数据看,分设在一、二年级两个学期的大学语文及主干课程——中国古典名著赏析、西方名著导读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直保持了较高的选修率,在能成功开设的选修课中名列前茅:大学语文选修率近60%,其他主干课程也在30%以上。(二)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提高。为了提升课程位置,我们积极进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及教学研究。2010年12月《大学语文》申报我校第二批质量工程立项建设项目获批,2013年底结题。通过课程建设,整合了教学内容,修订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建设了完整的课程资料,从教学文本的教案、课件、课后练习到模拟试题库、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教学图片库、音频视频资料库等文本扩充资料;2016年申报了“医学生文学类选修课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研究”,对多门文学类选修课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厘清相关课程的内容界限、教学重心,探索选修课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通过课程建设,锻炼了教学团队,提高了教学水平,也提升了课程在校内的知名度。我们还积极参加教材编写、撰写教学论文和参加教学竞赛。主编的《大学语文》曾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在省内影响较大;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涉及到教材研究、文本解读、教学教法、教学改革、学生语文现状等内容;同时在各种教学比赛中连连获奖,先后获得第一届“全国大学语文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三等奖、“陕西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全国高校首届医学人文课程讲课大赛”三等奖和陕西省高校微课比赛二等奖等。(三)以科学研究提升团队声誉。近几年来,教研室教师已成功申报多项研究课题,内容涉猎到清初关中诗歌、陕西女性文学、文学与医学等内容,大多数已顺利结题。2013年申报的“清初关中诗歌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18万元,是我校人文社科项目零的突破,提升了团队声誉,保证了我们在学校的话语权。(四)以广泛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扩大影响。2014年校图书馆开办“书香校园”系列文化讲座,三位老师受邀为主讲人,利用这个平台,选择紧贴时代、容易共鸣的话题,举办了多期文学、文化类讲座:比如,莫言获奖时开讲《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歌曲《卷珠帘》红极时,拟题“《卷珠帘》与中国古代的闺怨诗”;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播出,讲“路遥的人间抒情主义解读”;马尔克斯逝世,赏读他的《百年孤独》;中秋节到了,就讲“关于中秋文化”……由于题材广泛,找到恰当的契合口,所以很受师生欢迎,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也扩大了课程影响。我们还一直积极协助校团委、学生会、文学社团进行演讲、征文、辩论、朗诵等活动,活跃校园生活,提升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