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租赁合同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7 17:02: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简单租赁合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租售同权”立法现状与发展建议
摘要:租售同权是当前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这一新政策的实施必然要确立法律制度使其规范完善。从租售同权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进行考量,厘清房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考察租售二者在法律上的各自权利和义务。租售同权出台的大背景是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带来房价的日益增长,居民的住宅权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得不到保障。本文将从住房租赁权与房屋所有权的法律属性着手,对我国目前租赁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给予房屋承租人相对完善的法律保护建议,从而带动租售同权政策从顶层设计走向具体落实。
关键词:租售同权;公共教育;住宅权保障
一、试点城市落实“租售同权”的立法现状
(一)试点城市落实“租售同权”的立法现状。我国已经在广州、深圳等12个重点城市开展房屋租赁试点,各试点城市都在积极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促进房屋租赁市场稳步发展,保障承租人合法权益。结合各试点城市制定的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研究我国目前房屋租售同权的相关立法情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立法进步也是极大改变,越来越多的立法都强调保障人权,在房屋租赁合同中更多的会赋予承租人享有对抗权,即“买卖不破租赁”就赋予承租人很好的对抗权。《深圳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和《北京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在房屋租赁合同中都对承租人享有优先承租权、优先居住权有明确立法规定,不论房屋所有权人之签订租赁合同之后是买卖、赠与、抵押拍卖等都不能阻止承租人对房屋享有稳定的居住权,要满足承租人合法享有在房屋租赁合同期限内的权利。这是通过赋予承租人享有一定的物权,从而对抗合同第三人,保护承租人依法享有对承租房屋的支配权。深圳房屋租赁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出租人不履行房屋租赁合同,任意解除合同时,承租人有权拒绝交付房屋租金。以及成都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承租人在出租人同意的情况下依法享有转租权,而不是严格限定出租人必须严格按照租赁合同履行承租义务,可以降低承租人因意外情况无法居住承租房屋却又要承担房屋租金的风险。这些法律法规都通过赋予承租人对房屋享有一定的物权来加强对承租人的保护[1]。(二)试点城市落实“租售同权”立法存在的问题。1.“租售同权”缺乏专门性立法。在房屋租售问题上,缺少直接立法调整,没有出台直接相关立法,对于承租人享有的房屋附属权利没有明确法律规定。间接立法可操作性弱、相关法律法规衔接性差,虽然在合同法中对房屋租赁合同有所涉及,但也只是基于合同关系给予合同履行义务的保护,承租人只能在房屋合理限度内承租,不能超出必要限度。自广州、深圳等12个重点试点城市开展以来,各试点城市都相继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但很多规定并不具体或者规定得并不全面,有些立法规定会出现法律漏洞,这就给承租人一些可乘之机,造成很多“同区不同权”现象,甚至有些立法与实际社会问题相偏离。实现房屋租售同权的立法目的任务仍需要不断进行立法调整。再者试点城市出台都是地方性法规,在法律效力上远远比不上法律行政法规,在执行上面更是难以保障,使得很多试点城市出台的地方性法规不能实际发生有效法律效力。2.房屋的租金和押金立法保障不健全。我国在房屋租金管制上面没有相关立法保障,这就给了出租人可乘之机。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租房的时候实行“押三付一、押一付五”,在租房合同到期之后再以各种理由不退承租人押金,而承租人主张权利又困难重重。或者出租人要求承租人最短租期为一年,否则不向出租人租房。更有一些中间商企图先向所有个体户租房,把所有个体户房屋进行简单装修,之后便抬高租金,类似以垄断的方式变相向承租人收取押金。而这些在法律中却没有相关立法规定,造成承租人租房难、租房贵。良好的房屋租金和押金管制需要立法给予保护,无法律规定则无权益保障。在解决房屋租售同权的问题上必须要解决房屋的租金和押金问题,押金和租金影响着房屋租赁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合理的定价需要立法确定,有关物价部门需要合理审批。不能因为在租售同权过程中,增加租房租金和押金,造成承租人严重的经济负担。避免房屋租赁市场的租金被无序抬高,影响市场经济稳定。3.承租人的住宅权法律保障不完善。公民的住宅权保障是房屋租赁法中的核心,但是租赁合同订立取决于双方意思自治,属于私法调整范畴。在合同平等的基础上,出租人就可以不按照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去履行义务,例如出租人同样可以把毛坯房、地下室、车库进行简单装修然后出租。出租人会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将一些出租人应当承担的义务转嫁给承租人,毕竟出租人掌握着主动权并且处于优势地位,这就严重导致承租人的居住环境得不到保障[2]。
二、面对“租售同权”立法问题的发展建议
(一)以宪法为指导制定住房租赁保障专门性法律。坚持宪法总领地位,坚持宪法中人权平等原则。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法律的权利,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现代社会人权平等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公民平等权相对应的义务人是国家主体,国家应承担保障公民平等权的义务。在房屋租赁市场领域,公民的平等权是遥不可期的,因为房屋所有权与户籍所在地是捆绑在一起的。随之而来的是大城市居民户籍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服务等方面享有巨大福利。所以想要解决房屋租售同权政策问题,应当从宪法中的人权平等入手,坚持宪法中保障人权平等原则。通过这一原则,制定相适应的房屋租赁保护法律法规,维护房屋承租人能够与承租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房屋基本公共服务权利。《宪法》是国家的母法,应当从宪法中的公民平等权来探讨“租售同权”,为维护承租人享有平等稳定的居住权提供法律保障。从严格的法律层面上解释“租售同权”是不准确的。基于房屋买卖合同取得的房屋所有权与基于房屋租赁合同取得的房屋租赁权,是作为不同的民事权利。前者所享有的是物的所有权,后者享有的是对物的使用权。其对房屋的权属在法律意义上存在根本差异。(二)强化保障住宅租赁立法自治功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定程度的“租售同权”:非本地户籍承租人可按照《居住证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申领居住证,享受义务教育、医疗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更明确规定,承租人可持备案的住房租赁合同依法申领居住证,并享受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其实质意义是赋予房屋的所有权人与承租人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内享有相同的住房保障权利。从民事权利义务分析,房屋承租人享有的承租权属于债权而不是物权。但是在《合同法》中仍有很多条款是保护承租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合同法》第二百三十条: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有了法律的明文规定之后,更应当发挥法律的自治功能,作为切实可行的法律贯彻实施。当承租人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应当起到保护和调节的作用,成为惠及承租人安全居住的保障性立法[3]。《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十三条规定的承租人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承租权也同样值得肯定;第十一条规定了对租赁期限的限制,鼓励出租人与承租人签订长期住房租赁合同,对三年以上住房租赁合同且实际履行的,国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第十四条规定出租人不得扣留押金;第十五条禁止出租人擅自进入租赁住房;从已有的法律法规来看,国家正在加快立法得以保障租售同权落实,法律的制定要充分发挥立法目的以及立法的自治功能,有效保障承租人的合法权益。
出租资产检查工作汇报
根据集[2014]22号《关于加强企业资产出租管理的通知》及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工作精神,为强化企业出租资产的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我部专门抽调内审人员,分批分次派出检查小组深入基层,开展出租资产检查,现出租资产检查工作结束,有关检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部按照“是否有相应制度建立、是否有欠租、是否有免租”的出租资产总体检查要求,重点从“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租赁合同管理、租赁收入会计核算”等三个方面,对各子公司全部出租资产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检查,基本情况较好。自2014年2月以来,各子公司通过加强出租资产管理,规范工作程序,使得出租资产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集[2014]22号文公布实施以后,各子公司出台相应出租资产管理制度的家、未建立制度家;共签定租赁合同份,其中续签份,内部公开招标份、委托拍卖公司份;租金的收款按《租赁合同》履行份、未履行份共欠租万元;租赁期限三年以下份、三至五年份、五年以上份,其中超过三年以上未上报审批份;年度出租资产情况在单位进行公示家子公司、未公示家子公司。
二、采取主要措施
各子公司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加强出租资产管理,规范工作程序,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取得了一定成绩。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自加强资产出租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各子公司认真学习资产出租管理办法,深刻领会资产出租管理办法的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出租资产管理办法,使得资产出租更透明化、更公开化、更公正化,出租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和有序,逐步提高和完善了出租资产管理工作。
外汇管理分析论文
跨境租赁贸易是指境外出租人(Lessor)直接将租赁物件租给境内的有进出口贸易资质的企业或租赁公司,以收取租金,承租人(Lessee)可以留购或复出口租赁物件。亦指境内有进出口贸易资质的出租人直接将租赁物件租给境外企业或租赁公司,以收取租金,承租人可以留购或复出口租赁物件。?眼1?演租赁物件主要限定在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和仪器仪表等,它是服务贸易的一种。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日益开放,跨境租赁贸易呈现较快的发展,但与之相适应的外汇管理等监管措施却不是很完善,使得这种跨境贸易方式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监管漏洞。本文从国家外汇管理局扬州市中心支局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入手,分析了跨境租赁贸易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完善对策。
一、案例基本情况
国家外汇管理局扬州市中心支局在日常开展的国际收支数据非现场核查中发现某外国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以“租赁”和“安装调试费”等名义于2005年9月,2006年3月、5月累计向境外母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支付12.4万美元租赁设备项下费用。
据调查了解,A公司在办理租赁项下租金对外付汇时,向银行提供的是一份其于2005年3月与境外母公司签订的资产租赁合同,租金每年24万美元,租期五年,累计120万美元,由出租方负责采购、安装、调试、维修和服务。该成套设备的商业发票显示是其出租方境外母公司B公司于2000年6月从韩国进口的,当时采购价值843万美元,在被租赁前是B公司的固定资产(具体流程见图1)。除此以外,该公司在办理租金项下付汇时还向银行提供了付汇申请书、租金的商业发票和完税凭证。而在事后查阅该套租赁设备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发现其贸易方式是“外资设备物品(2225)”,与租赁贸易应该对应的贸易方式(“租赁不满一年”、“租赁贸易”和“租赁征税”)不一致。
二、跨境租赁贸易中可能存在的管理风险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银行在仅审核了该公司提交的付汇申请书、租赁合同、租金的商业发票和完税凭证等资料后,即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现行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非贸易项目售付汇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3〕35号)为依据办理了租金的对外售付汇业务。笔者认为如仅仅以未明确规定的非贸易名义办理跨境租赁项下售付汇业务是一种简单化的、不严谨的操作行为,并不符合当初该文件的立法本意,且存在不少管理风险和漏洞让企业有机可乘。
铁路货运租赁管理对策探索
摘要:铁路货运租赁管理是铁路货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公转铁”行动的深化推进,铁路企业与承租企业的管理方式向市场化管理方式转变。在概述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租赁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管理相关依据,提出夯实租赁基础管理、明晰租赁管理职责、强化租赁市场化管理、规范租赁合同管理、防范租赁管理过程风险等货运租赁管理对策,以规范铁路货运租赁管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铁路货运设施;租赁管理;基础管理;市场化管理
1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租赁管理现状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宁局集团公司”)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东盟自贸区、西南中南经济圈交汇处,是我国铁路面向东盟的区域性交通枢纽,管辖西南4省区部分铁路,集沿海铁路、边疆铁路、山区铁路、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铁路于一体,承担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南宁局集团公司现有车站342个,其中特等站3个,一等站13个,二等站20个,三等站36个,四等站228个,五等站42个;货运办理站124个,货场90个;专用线206条,专用铁路23条,共计229条(按使用标记分类为A类92条、B类127条、C类10条;按产权性质划分,路产专用线48条,其中机务部14条,工务部13条,经营开发部10条,车辆部5条,工程局5条,保卫部1条,占比为21%,非路产专用线181条,占比为79%);年货运出租面积约30万m2。南宁局集团公司铁路货运租赁管理依据《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管理办法》(铁运[1995]107号)、《铁路货物运价规则》(铁运[2005]46号)[1]、《关于公布翻卸车维检费机车出租费货场场地出租费三项货运杂费的通知》(铁运[2008]87号)、《关于翻卸车维检费机车出租费货场场地出租费三项货运杂费的通知》(宁铁货[2008]64号)、《南宁铁路局货场设施出租管理办法》(宁铁办货[2014]39号)、《南宁铁路局专用线出租管理办法》(宁铁货[2015]5号)等制度开展货运租赁业务。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租赁分货场及路产专用线(以下简称“货运设施”)2类;货运承租用户包括路内铁路企业、路外企业和个体3种类型。由于出租货运设施涉及的地区较多,租赁业务标准参差不齐,而且承租方是独立于铁路运营管理之外的实体,给铁路货运部门的安全管理带来问题和隐患,影响到铁路货运部门的服务质量。目前,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租赁业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管理办法有待健全。铁路专用线管理办法为20世纪90年代修订,货物运价规章、货运杂费规定均为21世纪初修订,导致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运租赁管理缺乏制度依据,使得货运租赁业务的部分环节、程序、职责等不够明晰,影响了货运服务质量。目前南宁局集团公司把利用率低的货运设施租给客户,存在个别承租方转租给第三方经营与铁路货物运输无关的业务现象,没有从南宁局集团公司经营开发需要,以及提高货场到发量和运输收入出发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因此,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租赁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2)管理职责有待明晰。目前南宁局集团公司货场的资产权属归属于土地房产部,路产专用线资产权属归属于工务、供电、经营开发等部门,存在租赁管理办法、管理职责不清的情况。例如,货运部负责货场设施的出租事务,涉及出租设施投资项目由总工室、土地房产部等部门负责;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出租路产专用线的出租事务,租后的管理(包括签订合同、收费等)及专用线的变更名称、办理限制等运营管理工作归属于货运部,存在各自为政、监督不到位等问题,难以形成合力。另外,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形成督查机制,对日常联合监督检查要求不明确,不能从根源上发现问题。(3)租赁费率与市场脱节。南宁局集团公司管辖的北海、湛江等沿海地区,以及广东西部、贵州黔西南州及湖南零陵等铁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价的提高,以往制定的货场设施、路产专用线出租费率普遍低于当地租赁费率,不利于租赁市场的公平竞争,影响了铁路货杂费的增收。(4)租赁合同管理有待加强。南宁局集团公司自开展货运租赁业务以来,对出租的货运设施通过每年签订“租赁合同”进行约束。“租赁合同”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关于公布翻卸车维检费机车出租费货场场地出租费三项货运杂费的通知》(铁运[2008]87号)[2]、《铁路货物运价规则》(铁运[2005]46号)的有关规定,多年来合同格式条款和内容没有经过补充完善,协议内容存在疏漏,不适应货运经营管理的需要。另外,租赁业务签订运输、安全协议存在走形式现象;承租方安全管理人员变动后没有及时补齐并进行培训;出租设施没有纳入货场管理,未纳入货场《货运管理细则》中,存在安全管理盲区。(5)租赁管理过程存在风险。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租赁业务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一是现场工作人员按照客户申请,与客户商谈,未经对外公示招租环节,就提报租赁申请到货运管理单位,对上级审批的项目不进行结果公示,存在定租的现象;二是对续租项目未走公示程序,就简单上报续租申请,审批后就拟订出租合同;三是对拟出租货场设施项目没有调查周边出租市场情况,未做到询价的环节,机械式按铁路出租费率的最低档次出租;四是存在出租项目所订的合同内容与审批的面积、起租时间不吻合,且未报备南宁局集团公司。
2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租赁管理对策
南宁局集团公司从实际情况出发,汇集货运、财务、运输、房产、工务、车务、经营开发等多个管理部门的力量,积极调研各管辖地区租赁业务市场,征求承租方的意见,提出以下货运租赁业务管理对策。2.1夯实租赁基础管理。(1)整章建制。在南宁局集团公司层面上,对制约货运出租管理业务的《南宁铁路局货场设施出租管理办法》(宁铁办货[2014]39号)、《南宁铁路局铁路专用线出租管理办法》(宁铁办货[2015]5号)等相关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对出租条件、租赁申请资质、审批程序、租赁合同、费用核收、监督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规范,修改后的管理办法更加贴近实际及透明公开。管理办法完善后,在南宁局集团公承租用户包括路内铁路企业、路外企业和个体司范围内全面开展自查,检查货运租赁业务管理文电、办理流程、合同签订、办理运输业务及费用核收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库,逐项整改,形成闭环管理。(2)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在符合货物运输条件下,只要承租方满足货装能力,就申请放开货物运输到发的办理限制,充分发挥优质企业或个体营销能力[3],同时做好货物运输各环节保障工作。2019年,南宁局集团公司在确保合规、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全面放开出租货场、专用线办理限制,增加广西中外运南宁储运公司等46条专用线的运输品类(包括矿建、工机、日用电器等65项),增加专用线标记(A转B)5条,实际货运量同比增加310万t。2.2明晰租赁管理职责。为理清货运租赁管理职责,避免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的问题,南宁局集团公司重新修订货运出租管理办法,重新梳理各部门租赁管理职责,强化综合监管,发动货运设施产权部门主观能动性,并与涉及业务交叉及监管的财务部、总工室、监察等部门相互配合,采取联动机制,充分掌握货场设施使用情况。对停办货运业务或连续2年货物到发量低于设计能力40%的铁路货场设施,以及不影响使用单位、管理单位生产需要的专用线,向社会公开招揽承租方,使用单位或产权单位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对符合出租条件的,经所管辖货运单位审查铁路运营办理范围,再提报到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部组织相关部门讨论、审核后批复,全面盘活闲置的货运设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界定铁路与承租方相应管理责任,落实铁路部门监督责任,促使承租方建立相应的铁路货物运输管理制度,确保货物运输安全。(1)承租方责任。根据承租用途拟订职责:一是遵纪守法开展铁路货物运输、仓储经营;二是配备经营和安全设备,做好日常养护,确保设备状态良好;三是按要求设置经铁路方专业业务培训合格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并保持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四是制定、完善相应安全经营制度,签订《使用设施安全承诺书》,并协议交铁路方一定的违约金,管理上符合货运标准化管理要求;五是严格管控现场,整改各种安全隐患,确保货运运输安全。(2)铁路方责任。一是强化货物运输、仓储等运营业务的检查和指导,防范安全风险,杜绝铁路货物运输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运输组织协调,提供相应运输条件的支持,满足承租方运输、仓储等业务开展的需要;三是加强出租设施标准化管理,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四是结合现场实际,制订出租货场设施运输生产应急措施,强化应急处置演练;五是加强和规范承租方人员岗前培训管理,提供货运、消防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得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与安全风险意识[4]。2.3强化租赁市场化管理。根据南宁局集团公司管辖货运租赁设施的特点,走访当地物流、仓储及铁路货源市场,充分调研市场情况,分析铁路运输、仓储市场潜在优势,挖潜市场价值空间[5],与新老客户良好沟通并得到客户支持。对拟出租的货运设施,认真研究铁路货运出租业务的规章及办法,用足费率政策,拟定与市场接轨的出租费率,经公开招租公示、竞价方式拟定承租方,从基层单位到上级审批部门层层把关,走审批程序、对审批结果进行对外公示,无疑议后与客户签订租赁合同。同时,为提高货运服务质量,减轻重点承租企业资金负担,根据新管理办法,调整其承租铁路货运设施的预付款额度和付款方式。2019年,南宁局集团公司共出租95宗,实现运杂费同比增收30%,货物到发量增加1384万t。2.4规范租赁合同管理。铁路与承租方签订租赁合同是落实双方的责任前提,租赁合同明确了双方在租赁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出租设施的规范运营及出租费用按时按额核收,必须高度重视。拟订的租赁合同具体包括租赁设施的基本信息、租赁用途、期限、租金标准及支付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合同解约条件、违约责任、免责条款、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等条款,条款更加适应铁路经营需要及安全需要,如把出租费用修改为服务使用费用,增加对承租方安全违约的处罚条款等。铁路货运设施租赁管理中把握运输安全尤为重要。因此,应认真签订出租设施运输及安全协议,按照非路产货运设施运输运营管理模式,杜绝无运输协议、安全协议运营,规范运输协议具体条款内容,特别是规范运输协议中的运输管理、车辆交接、装卸车组织、作业时间、货物的交付、货车清扫、运输共用等内容。协议签订后,应严格执行协议条款,承租方安全管理人员变动后应及时补齐并培训合格,认真履行安全责任。铁路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出租货运设施的管控,把出租货运设施纳入货场管理,体现在《货运管理细则》中,并定期或不定期针对出租设施开展检查,降低安全风险。同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置,形成闭环管理,全面提高货运设施租赁安全管理水平。2.5防范租赁管理过程风险。(1)加强教育培训。开展管理警示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员工牢固树立“素质过硬”、“执行有力”的思想。(2)从制度上防范。在修改南宁局集团公司相关出租管理办法时,着重对过程监督管理方面内容进行规范,严格规范出租货运设施的条件,做好对出租市场的询价调查,以实际数据为凭证依据,避免人为因素,维护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严格出租申请环节,必须对拟招租项目及批复下达的拟定租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对外公示各5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租赁流程。(3)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按出租管理办法进行货场设施出租项目的审批,落实集体决策审批制度,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或提报材料不齐全的项目,不予以审批;规范审批材料记录台账的管理,力求整个申请到定租各环节台账清晰。把货场设施租赁业务列入管理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强化管理“红线”、遵章守纪意识。审批领导小组对每个出租项目信息可控,动态掌握承租方的货运量、运输品类、运输条件、运输需求、生产资源、安全生产状况等基础信息[6],不定期会同监察、财务收入等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涉及违纪的按规处理。
融资租赁利用分析论文
摘要:分析与银行借贷相比融资租赁的优势,介绍融资租赁合同内容,分析融资租赁在我国的现状及其开发对我国企业的益处。
关键词:融资租赁银行借贷合同操作流程
融资租赁是以融资为直接目的信用方式,它表面上是借物,而实质上是借资,并以租金的方式分期偿还。现代租赁通过融资与融物、投资与贸易的结合,不仅是设备投资、产品促销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利于技术更新、产品升级、引进外资、扩大出口。融资租赁通过"租鸡生蛋,卖蛋还租,赚得蛋鸡",承租人不需立即支付所需机器设备的全部价款,并可利用租赁物所产生的利润支付租金。在租赁业比较发达的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融资租赁业年平均增长达30%,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
相比银行借贷进行的融资,融资租赁具有以下优点:
1.产权关系不同于银行信用。银行信用中银行失去了对资金的所有权、拥有债权;融资租赁在租赁期同仍有对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承租方仅有使用权。融资租赁通过融资避免了资金挪用现象的发生,有效防止了资本形成过程中的资金转移,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2.提供信用的要求不同。银行提供信用一般要求借款单位有一定数量的自有资金,按规定要占借款额的30%,融资租赁则无此限制。
纳税筹划规避论文
近年来,会计职业界部分人士从税法自身的缺漏以及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分析入手,对纳税筹划的理论与实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笔者认为,纳税筹划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计、税收领域来进行讨论,其理论与实务研究不能够缺失法的观念,合法性应是纳税筹划方案的首要原则。本文拟从对一融资租赁纳税筹划案例的分析,就降低纳税筹划法律风险的途径作出探讨。
[案例]假定有S和T两个公司,S拟向T销售大型成套精密设备。设备账面价值200万元,经济使用年限为20年,双方协定的资产交易价款为300万元,价款以银行转账方式一次结清。S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0%。与之有关的交易费用等间接费用忽略不计,假定交易双方所属税务征管部门核定该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S公司与T公司均按10年直线计提折旧。S公司的税收负担为:营业税300×50%=15(万元),再加上所得税(300-200-15)×30%=25.5(万元),共计40.5万元。
一、纳税筹划方案不应违反强制性、禁止性法律规范
为了有效降低税负,有人主张通过一个租赁合同(合同一)、一个借款合同(合同二)和一个抵押合同(合同三)来进行筹划:合同一规定,S公司(甲方)向T公司(乙方)出租该资产10年,双方签订租赁合同,确认资产公允价值为300万元。甲方每年向乙方收取租赁费用20万元,乙方须于租赁期间每一年度的1月7日向甲方指定账户转账付款,逾期未付款时经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撤销。合同二规定,S与T签订借款合同,向T借款200万元用于T同意的投资项目,双方约定借款年利率为10%。S应当于每一年度的7月1日之前向T指定账户支付借款年息20万元整。双方经协商一致同意,S逾期未向T支付当年应付利息,经书面通知催付10日内仍未付足的,T有权扣押、留置甲方与借款金额价值相当的担保物,自T邮寄出扣押该担保通知书之日起,本合同自动失效。合同三规定,S与T签订抵押合同。甲方逾期未向乙方支付、经书面通知催付10日内仍未付足当年应付利息时,双方以A资产折合价款200万元清偿甲方全部债务。
筹划者认为,这一安排使销售变成了经营租赁,符合法律规定。筹划当年,S公司将享有税上收益{[20-20+(20×5%)+20]×30%}-(20×5%)=5.3(万元)。而T公司报表上财务费用(借款利息)与管理费用(租)赁费)正好相抵,将不发生额外税负。第二年及以后期间,如果甲方乙方保持第一年相互结算,直到合同终止,则资产清理净损益为零。10年安排期间综合效果为:S公司的租赁交易无所得税税负,有营业税税负10万元;S占有固定资产折旧等税上利益5.3万元。如果S第二年对T的催付利息通知书不予理睬,T亦不付给S租赁费。T按合同留置该资产并寄出资产折价清偿通知书,合同按失效条款自动终止。两种情况纳税义务都低于未作筹划时。
笔者认为,上述筹划方案以租赁、借款加抵押,实现销售的目的,方案以节税为目的,设计出环环相扣的交易链,形成复杂的交易结构。但是,该方案存在着一些与我国现行法律相悖的地方,主要有:1.S与T之间签订的抵押合同属于“流押契约”,将被认定无效。
房地产案件调查分析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已发展起来,房地产的买卖、租赁等行为日趋活跃,由此也产生了为数不少的房地产纠纷案件。此类案件现已构成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很大一部分。其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亦有多年以来未彻底解决的老问题。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对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做了调查分析,在此略抒己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已发展起来,房地产的买卖、租赁等行为日趋活跃,由此也产生了为数不少的房地产纠纷案件。此类案件现已构成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很大一部分。其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亦有多年以来未彻底解决的老问题。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对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做了调查分析,在此略抒己见。
一、预售商品房按揭
按揭是英语"MORTGAGE"一词的粤语音译,是一种担保方式,指在楼宇建筑期内,商品房预购人将其与开发商(预售方)签订的《商品房预售合同》中预购人所应拥有的全部权益作为贷款的抵押物抵押给银行,同时商品房预售方作为贷款担保人,并保证银行为第一受益人,如预购人或担保人未能依约履行还款责任或担保义务时,银行即可取得预购人在《商品房预售合同》内的全部权益,以清偿其对银行的所有欠款。
预售商品房按揭是一种特殊的担保方式,银行为按揭权人,预购人为按揭人,担保人一般是销售商品房的开发商。预售商品房按揭与抵押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抵押。一般抵押权的标的是债务人提供的、其自己享有所有权或经营权的财产。而在商品房按揭期间,商品房实际上并不存在,按揭人无法取得所购商品房的所有权,他向按揭权人提供的担保是在将来某一时间取得楼宇的权利,它是一种期待性利益,而非以实体形式存在的楼宇。商品房按揭的出现将期待性利益引入抵押标的范畴,丰富了我国传统抵押标的理论的内容。
预售商品房按揭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房地产案件调查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已发展起来,房地产的买卖、租赁等行为日趋活跃,由此也产生了为数不少的房地产纠纷案件。此类案件现已构成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很大一部分。其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亦有多年以来未彻底解决的老问题。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对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做了调查分析,在此略抒己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已发展起来,房地产的买卖、租赁等行为日趋活跃,由此也产生了为数不少的房地产纠纷案件。此类案件现已构成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很大一部分。其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亦有多年以来未彻底解决的老问题。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对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做了调查分析,在此略抒己见。
一、预售商品房按揭
按揭是英语"MORTGAGE"一词的粤语音译,是一种担保方式,指在楼宇建筑期内,商品房预购人将其与开发商(预售方)签订的《商品房预售合同》中预购人所应拥有的全部权益作为贷款的抵押物抵押给银行,同时商品房预售方作为贷款担保人,并保证银行为第一受益人,如预购人或担保人未能依约履行还款责任或担保义务时,银行即可取得预购人在《商品房预售合同》内的全部权益,以清偿其对银行的所有欠款。
预售商品房按揭是一种特殊的担保方式,银行为按揭权人,预购人为按揭人,担保人一般是销售商品房的开发商。预售商品房按揭与抵押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抵押。一般抵押权的标的是债务人提供的、其自己享有所有权或经营权的财产。而在商品房按揭期间,商品房实际上并不存在,按揭人无法取得所购商品房的所有权,他向按揭权人提供的担保是在将来某一时间取得楼宇的权利,它是一种期待性利益,而非以实体形式存在的楼宇。商品房按揭的出现将期待性利益引入抵押标的范畴,丰富了我国传统抵押标的理论的内容。
预售商品房按揭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论房地产案件调查
对当前房地产案件中几个常见问题的调查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已发展起来,房地产的买卖、租赁等行为日趋活跃,由此也产生了为数不少的房地产纠纷案件。此类案件现已构成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很大一部分。其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亦有多年以来未彻底解决的老问题。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对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做了调查分析,在此略抒己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已发展起来,房地产的买卖、租赁等行为日趋活跃,由此也产生了为数不少的房地产纠纷案件。此类案件现已构成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很大一部分。其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亦有多年以来未彻底解决的老问题。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对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做了调查分析,在此略抒己见。
一、预售商品房按揭
按揭是英语"MORTGAGE"一词的粤语音译,是一种担保方式,指在楼宇建筑期内,商品房预购人将其与开发商(预售方)签订的《商品房预售合同》中预购人所应拥有的全部权益作为贷款的抵押物抵押给银行,同时商品房预售方作为贷款担保人,并保证银行为第一受益人,如预购人或担保人未能依约履行还款责任或担保义务时,银行即可取得预购人在《商品房预售合同》内的全部权益,以清偿其对银行的所有欠款。
预售商品房按揭是一种特殊的担保方式,银行为按揭权人,预购人为按揭人,担保人一般是销售商品房的开发商。预售商品房按揭与抵押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抵押。一般抵押权的标的是债务人提供的、其自己享有所有权或经营权的财产。而在商品房按揭期间,商品房实际上并不存在,按揭人无法取得所购商品房的所有权,他向按揭权人提供的担保是在将来某一时间取得楼宇的权利,它是一种期待性利益,而非以实体形式存在的楼宇。商品房按揭的出现将期待性利益引入抵押标的范畴,丰富了我国传统抵押标的理论的内容。
从房地产案件中看社会问题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已发展起来,房地产的买卖、租赁等行为日趋活跃,由此也产生了为数不少的房地产纠纷案件。此类案件现已构成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很大一部分。其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亦有多年以来未彻底解决的老问题。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对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做了调查分析,在此略抒己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已发展起来,房地产的买卖、租赁等行为日趋活跃,由此也产生了为数不少的房地产纠纷案件。此类案件现已构成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很大一部分。其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亦有多年以来未彻底解决的老问题。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对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做了调查分析,在此略抒己见。
一、预售商品房按揭
按揭是英语"MORTGAGE"一词的粤语音译,是一种担保方式,指在楼宇建筑期内,商品房预购人将其与开发商(预售方)签订的《商品房预售合同》中预购人所应拥有的全部权益作为贷款的抵押物抵押给银行,同时商品房预售方作为贷款担保人,并保证银行为第一受益人,如预购人或担保人未能依约履行还款责任或担保义务时,银行即可取得预购人在《商品房预售合同》内的全部权益,以清偿其对银行的所有欠款。
预售商品房按揭是一种特殊的担保方式,银行为按揭权人,预购人为按揭人,担保人一般是销售商品房的开发商。预售商品房按揭与抵押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抵押。一般抵押权的标的是债务人提供的、其自己享有所有权或经营权的财产。而在商品房按揭期间,商品房实际上并不存在,按揭人无法取得所购商品房的所有权,他向按揭权人提供的担保是在将来某一时间取得楼宇的权利,它是一种期待性利益,而非以实体形式存在的楼宇。商品房按揭的出现将期待性利益引入抵押标的范畴,丰富了我国传统抵押标的理论的内容。
预售商品房按揭具有以下法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