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4 17:18: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活动课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活动课总结

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研究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课标必修教材中每册都设有探究活动课,其目的是推动高中新课程改革,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探究活动课在教学中并非可有可无,历史教师应重视此类课型的开发。

一、要准确定位探究活动课的两个环节

探究活动课,顾名思义,重在“探究”,实在“活动”。探究是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探究,在充分搜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才能使“活动”深入有内涵。“探究”要凸显老师指导,明确主题,围绕目标,发挥集体合作的力量。活动是探究的体现和落脚点,通过活动,才能展示探究的主题和成果。一堂探究活动课需要较长准备时间,对老师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查阅资料,社会走访,设计展景,撰写小论文等活动需要利用课外时间。既要个人独立探讨,还要小组分工合作;既要文字总结,还要资料视频课件;既要撰写小论文,还要设计活动。此类课型重在抓住“探究”“活动”两个环节,要力求探究有广度深度,活动有主题重点,还要注意课堂形式灵活,活动主题鲜明。

二、要明确活动的主题、任务、目的

探究活动课都有后缀标题,如“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历史展览”“历史小论文”等,这些标题就是我们探究活动的目标和落脚点。要指导学生围绕主题和目标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目标上要追求小而实,防止大而空。老师可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将探究目标分散细化,使学生搜集占有资料有针对性。如我在《“黑暗”的西欧中世纪》教学活动中,设计了五个探究问题:1.中世纪是指欧洲历史上哪一时期?为什么说西欧中世纪是“黑暗”的?2.西欧主要封建国家是怎样形成的?3.概括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和中国封建社会有何不同?4.形成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政治特点的原因是什么?5.如何认识西欧中世纪的“黑暗”和王权的受限?这五个问题统揽了本课内容。在学生探究形成西欧中世纪政治特点的成因时,又让学生分四个小组从体系严密的封建制度、政教冲突、城市的兴起、封建等级代表制等不同方面分析原因。学生联系教材提供的背景资料,查阅搜集更多的史料素材,还和中国封建社会联系比较,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完成了活动任务。

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查看全文

活动课下历史教学论文

一、历史活动课开展现状

1.不够重视历史活动课的开展。中考的压力、师资力量良荞不齐等问题,使得初中历史活动课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如火如茶的开展起来。许多初中历史教师并没有给予活动课以足够的重视,多数学校也没有意识到开展活动课的真正意义以及长远发展,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2.不科学的历史活动课教学。根据笔者经验总结,对于初中历史活动课的课程安排缺乏科学的规划,有些教师直接把活动课作为作业布置下去,有些教师对于活动课的态度很随意,只限于走形式的教学。长此以往,活动课会完全变成摆设,起不到真正作用。就四川省来说,各个中学对于历史活动课的意见并没有统一,各个学校所实施的历史教学方式五花八门,这样不科学的规划管理会使得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很难尽快走上正轨,更不用谈更长远的发展了。

3.医乏的历史活动教材。大部分教师能够清晰认知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的重大意义,同时也抱有一定的决心,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活动课教材,只能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缺乏历史活动教材,也是限制历史活动课良好发展的一大阻碍。现阶段,关于历史教学活动课的相关资料较为稀缺且缺乏实用性,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尽快得到解决和完善。另一方面,历史活动课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也决定了教材的内容不能制约课程的教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材编纂的难度。

二、开展历史活动课的作用

1.使教学趣味化。中国历史文明博大精深,同时涉及范围广学习难度大,枯燥乏味的历史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历史活动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动性和

查看全文

高中语文活动课研究

一、高中语文活动课的概念界定

高中语文活动课是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充分开发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活动主题与形式来自主地完成学习活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指导、管理并评价的教学形态。学者们关于这一概念的界定大同小异。袁锦川在《关于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的研究》一文中提出:“高中语文活动课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专题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从中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活动课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与实践性,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谢辉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中指出:“语文活动课程是指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加的,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的,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基础为目的的,以课堂为中心,课内外互动互补的,有序有效的主体实践活动。”这一概括又说明了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开设活动课的意义之深刻,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强调了活动课要以课堂为中心,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补与互动,这就对组织活动课的教师在专业层面与技术层面提出了要求,即不仅要善于利用课外的教学资源,而且要将其自然而高效地融入到课内教学之中。谢辉在文中还创造性地将其主体实践活动分为外显形式与内隐形式两种,外显形式“主要是听、说、读、写、思、做等言语实践,即智力活动;其内隐形式,主要是情感、意志、品行等身心体验和人格雕塑,即非智力活动”。高中语文活动课正是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形式的全面开展与教学目标实现。

二、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施意义

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具体实施能够活跃语文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语言文本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从而推进语文课的课堂形态的进化,实现课程改革的题中之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性质”中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学者们都指出,高中语文活动课正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它可以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语文素养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谢辉也明确肯定高中语文活动课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指出,“语文活动课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运用”。同时语文活动课程打破了常规的教室限制,可以将教学空间拓展到大自然和社会之中,那么“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中,学生走进大自然及深入社会,加深对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的体验,也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升其精神生活,改进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另外,史慧芳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初探》中也在指出在组织活动课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之后,总结了高中语文活动课开展的深远意义,文中陈述:“活动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由于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进行活动课的教学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实践性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高中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未来语文课发展的重要教学形式,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黄卫华便在《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方法浅谈》中强调:“开展语文开放式的活动课教学,是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施建议

关于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具体实施建议,学者们研究的较多,包括依托于一节比较成功的高中语文活动课,来阐释语文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具体步骤等,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例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要注重学生间的差异,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要注重活动课的研究性,还要保证教师的认真指导和有效管理,等等。许多学者对于活动课组织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提出了贴合实际的重要实施意见。黄卫华在《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方法浅谈》中提到:“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项目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普及。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在活动课上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所以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开展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重点要放在研究性学习的培养上。活动课不能一味地追求气氛的活跃而忽略了高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拔高。此外,王春梅在《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探析》中点出“:真正重视每次活动总结,提升活动质量。”从中可以看出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最后进行的活动总结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将活动的效果更好地激发出来,延伸这次活动课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影响。史慧芳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初探》中也强调:“在活动课结束后,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分和反馈,可以评出最佳表现者以鼓励学生。”这也是对语文活动课的评价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史慧芳还在文中创设性地指出:“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及分任务时应注意学生的个人水平和个体差异,将能力强与能力弱的学生均衡分配,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安排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在语文活动课中,教师往往不能全面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就不能够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并能够有所收获。针对这种不均衡性问题的存在,我们应该在活动准备时就尽量地解决,如分组时让每组的实力均衡,每组的组员搭配平衡,使每小组的任务多样化等。

查看全文

化学活动课教学

一、明确目标

化学活动课旨在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激发、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意欲,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各种能力,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养成团结互助的优良品格、不怕挫折的坚强毅力、勇于求索创新的意识以及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主人翁精神,最终达到促进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无论何种形式的化学活动课均必须围绕这一根本目标展开教学。

二、统筹计划

化学活动课的计划是化学活动课目标达成的基本保障,而且作为一门课程其计划应带有法定性。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加之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观、课程观的束缚制约,以及化学活动课程的特殊性,致使化学活动课程暂时还缺少统一的计划纲要。为了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挖掘各种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制订好化学活动课的计划。

一般来说,化学活动课的计划制订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统筹性

查看全文

化学活动课教学

一、明确目标

化学活动课旨在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激发、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意欲,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各种能力,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养成团结互助的优良品格、不怕挫折的坚强毅力、勇于求索创新的意识以及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主人翁精神,最终达到促进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无论何种形式的化学活动课均必须围绕这一根本目标展开教学。

二、统筹计划

化学活动课的计划是化学活动课目标达成的基本保障,而且作为一门课程其计划应带有法定性。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加之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观、课程观的束缚制约,以及化学活动课程的特殊性,致使化学活动课程暂时还缺少统一的计划纲要。为了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挖掘各种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制订好化学活动课的计划。

一般来说,化学活动课的计划制订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统筹性

查看全文

语文活动课特点管理论文

语文活动课教学内容,要以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但是不能死扣教材的内容和重复教材的内容,以免把活动课上成语文复习课、巩固课,从而失去活动课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那么,怎样来选编、设计语文活动课教学内容呢?

1.结合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来选编语文活动课教学内容。寻找知识点,从字、词、句、篇着眼。寻找能力训练点,从听、说、读、写着手。要根据教学目标吃透教材,考虑有关的语文知识,如何在活动课中得到落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运用知识,逐步形成能力。

如五年级《成语大观园》,开火车说出本册学过的成语,把成语归类,读写和运用学过的成语,这是落实知识点的体现,根据成语画成一幅画,看动作说成语,看十二生肖图说成语等等,这是能力训练点的落实。每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的活动,既要重视趣味性,又要重视其内在联系,一环扣一环,一项内容可以在多种活动形式中完成,最后水到渠成,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结合社会生活实践,按照学生兴趣、个性特点来选编语文活动课教学内容。语文活动课教学是学生语文学科知识储备与学生社会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在选编活动教学内容时,要抓住学生社会实践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创造生活,达到观之清明,察之秋毫。

如四年级结合课文《蝙蝠和雷达》选编《制作植物标本》的语文活动课。课前让学生去大自然中采集标本,活动课中指导学生制作标本的方法,制作标本后进行标本制作说明。通过这一活动教学,学生认识了多种植物,懂得了它们的生长特性,扩展了生物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有条理说明事物的能力。

语文活动课是一门新的课程,我们要积极研究和探讨它的教学规律,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经验,争取把语文课上得更好。

查看全文

语文活动课管理论文

[内容]

语文活动课教学内容,要以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但是不能死扣教材的内容和重复教材的内容,以免把活动课上成语文复习课、巩固课,从而失去活动课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那么,怎样来选编、设计语文活动课教学内容呢?

1.结合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来选编语文活动课教学内容。寻找知识点,从字、词、句、篇着眼。寻找能力训练点,从听、说、读、写着手。要根据教学目标吃透教材,考虑有关的语文知识,如何在活动课中得到落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运用知识,逐步形成能力。

如五年级《成语大观园》,开火车说出本册学过的成语,把成语归类,读写和运用学过的成语,这是落实知识点的体现,根据成语画成一幅画,看动作说成语,看十二生肖图说成语等等,这是能力训练点的落实。每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的活动,既要重视趣味性,又要重视其内在联系,一环扣一环,一项内容可以在多种活动形式中完成,最后水到渠成,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结合社会生活实践,按照学生兴趣、个性特点来选编语文活动课教学内容。语文活动课教学是学生语文学科知识储备与学生社会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在选编活动教学内容时,要抓住学生社会实践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创造生活,达到观之清明,察之秋毫。

如四年级结合课文《蝙蝠和雷达》选编《制作植物标本》的语文活动课。课前让学生去大自然中采集标本,活动课中指导学生制作标本的方法,制作标本后进行标本制作说明。通过这一活动教学,学生认识了多种植物,懂得了它们的生长特性,扩展了生物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有条理说明事物的能力。

查看全文

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探索

一、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的现状

所谓历史活动探究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内容和进度,以课堂为基本阵地,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特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探讨、自主实践,在历史情境中、活动中去体验历史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历史活动课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目前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许多学校和初中历史教师对历史活动探究课不够重视,对活动课教学内容进行“冷处理”,直接跳过不讲,有的将历史活动探究课当作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活动去;初中历史课课时少,如福建省晋江市英林中学初中历史课按省纲要求编排每周只有2个课时,影响了活动课的开展;一些历史教师不知道活动探究课是什么形式的课,更不知道活动课如何组织,使活动课不能有效开展;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类型较多,有研讨交流类、演讲表演类、访谈调研类等,操作、实践起来具有一定挑战性。

二、初中开展历史活动探究课的意义

北师大版历史教材每单元都设置了“学习与探究”课,这种活动探究课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角的具有一定实践的课程,已被定性为“新课改”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增进师生互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拓展学生历史知识、开阔视野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活动探究课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形式;许多历史活动探究课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活动课可以让学生找到良好的解决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善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还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历史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在活动课的探究过程中,会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和自我反思,有助于激发他们新的灵感。

三、上好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应遵循的原则

尽管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具体的组织形式因不同教师、不同学校而异,但在学科课程占主导地位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也有一些共同遵循的原则。1.全体性活动探究的对象必须是全班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展示自我。首先,应该选择大众化的题材与形式,比如调查采访、演讲历史故事、编写历史小报、历史知识竞赛等这种大家都能接受的形式,使学生的整体兴趣爱好、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展示。其次,还要考虑参与学生的特殊性,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和能力素质都是不同的,达到全面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全体学生都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式展示自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人意愿,综合各方面因素,编成几个活动小组,使大家团结互助、奋发向上,锻炼其团队合作精神。2.实效性教师在上历中活动课时还要考虑学生相应年龄阶段的认识规律,活动必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与实际脱离,使活动过程具有真正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体现学生对历史专题知识的掌握程度,展示学生平时的学习方法。活动课的教学不是只看课堂上的活跃表象,还要注意学生思维的活跃、情感的体验,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3.开放性历史活动课的场所和内容应该是开放的,活动的具体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应当深化和拓宽,尽量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余地。只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就应该大胆采用。活动的地点不应该局限于教室,可以走向宽广的社会生活领域,活动的时间也可以从课内向课外延伸。4.现实性今天是昨天的发展,其间含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所以探究历史决不能脱离现实,必须与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图说长征》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讨:不仅联系了当今热点,还组织讨论“长征精神”在今天还有没有提倡的价值,既培养了学生以古鉴今、认识现实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历史学科价值的认识。5.趣味性兴趣很重要,它是学习知识的向导,也是学习的动力,初中历史活动探究课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看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行的北师大版活动探究课在选择题材内容上,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基本出发点,是比较符合其心理要求的。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形式时,应当考虑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爱模仿、好动、喜表演等诸多特点,创设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查看全文

核心素养语文活动课教学浅谈

摘要:语文活动课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种课型,对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活动课要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构成要素,立足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的结合,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语文课听、说、读、写、思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拓展知识,习得能力,陶冶情感,塑造人格,培养与发展非智力因素,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活动课的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实施要遵循体验性原则,评价要遵循合理性原则,教学过程要遵循序列化原则。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 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习得、构建的,实践性、活动性是其得以养成的前提。语文活动课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种课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语文活动课的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课程体系下的一种课程形态。它立足语文学科,始终以陈述性知识的内化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为任务指向,并最大限度地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思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帮助学生获取终身发展所必需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其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语文活动课的整体设计包括课堂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部分。前者是后者的知识基础,是在为认知能力提供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发展,是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为此,语文活动课必须突出语文学科的特色,回归语文本真,与生活密切关联,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亲近自然与社会,在言语习得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思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进而正确剖析文化现象,积极传播先进文化。

二、语文活动课的实施要遵循体验性原则

查看全文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设计思路

一、学生地位:从被动到主动

主体性和主动性是语文课的核心。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的主动获取者。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语文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活动课要在学生主动参与上下功夫。

目前,我国的教学理论虽然也承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这种承认是有限的,限制在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媒体间接地认识客观世界,即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基本上否认学生有直接经验和直接认识世界的任务,认为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把教学活动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国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

要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必须让他们从事主动经历和探索发现的活动。使主动学习与科学认识相联系的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他从经验主义出发,开展主张以学生主动活动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从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让学生积极地、多方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以验证方案的正确与否作为阶段性认识活动的结束。在杜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以主动的探索者和问题的解决者角色出现。设计主动学习的思路是:

1.从语言问题开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活动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活动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