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训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7 13:07: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护理实训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护理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论文
1实践教学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护理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存在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缺乏科学性、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探索出适合于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护理专业是基础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为此,采用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2.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专业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就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这对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研究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职业教育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同时,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职业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与临床护理岗位需求紧密衔接,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强调培养扎实的护理实践技能。因此,本课程实训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至关重要。同伴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同伴积极主动地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及技能,在课堂内外让学生成为“教学指导者”,通过共同学习、相互交流锻炼学生互动与学习能力,提高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促进核心能力的提升[1-3]。线下实训教学有真实的学习场景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而线上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两者联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4]。本研究将同伴合作学习方法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相融合,应用于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我校2020级7个三年制大专护理班按顺序编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中抽取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第1个班级为对照组,共115人;第2个班级为试验组,共117人。两组所用实训教材、实训带教教师均一致,年龄、性别构成、担任学生干部情况、入校成绩、上学期成绩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以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的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鼻饲技术等22学时的实训内容为教学项目。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即课上教师统一讲解示教,学生按学号顺序平均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训练,教师观察并指导操作;下课前教师进行实训小结并布置实训报告书写任务,内容包括班级、组长及组员学号和姓名、实训项目及学时、操作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总结及反思。试验组采用基于同伴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高职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质量问题分析
[摘要]儿科护理学是一门集应用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护理学科,其实训教学质量关系到儿科的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分析高职儿科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儿科实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对策,旨在提高儿科实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关键词]高职;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质量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常见疾病的防治和护理的综合型应用学科,也是我们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重点科目之一。因而儿科护理学是每位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学科。众所周知,儿科是对操作要求非常高的科室,也是综合型医院必须设立的临床科室。因此,儿科护理学中实训教学质量对于儿科医务人员尤为重要。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标,以实践为主心骨,紧密联系当代儿科护理模式,协助学生适应临床,更好地为我国医学事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但目前高职医卫类院校的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未能进入医院开展。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是我国高职院校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临床经验不足
教师临床经验不足是儿科护理实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师主要从院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没有医院任职的亲身经历,导致其儿科护理临床经验匮乏,这就很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医学素材,难以开展生动的临床案例教学。同时,很多高职儿科护理专业教师常年从事理论教学工作,没有重视专业能力的提升,长期脱离医院,导致其专业知识得不到更新,与实际临床操作脱轨,对高职儿科护理专业教学造成了不利影响[1]。
中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创新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新的需求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人为本、以德为基;以学为尊、自强不息及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探索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课程改革目标
对护理学基础进行课程改革后在教学中全面推广,可使更多学生受益,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的目的。
三、课程改革步骤
第一阶段:调研阶段。布置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填写护理学基础教学质量调查问卷,汇总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制订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严格按方案执行教学改革。2.将2016级护理4个班250人,分为两组,1、2班作为试验组采用新教学模式开展教学,3、4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选取近年国赛、区赛项目中的心肺复苏、静脉输液、吸痰、无菌技术、鼻饲技术、口腔护理6个项目对2016级学生进行前后两次测试,通过测试了解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后教学质量的改变。3.选拔及培训选手,参加2016年钦州市级、广西区级护理技能比赛,总结比赛结果,对比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论文。4.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时调整,将研究结果形成护理学基础研究报告,完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对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进行总结、反思、修改。2.出版《护理学基础》教材,建设护理学基础课程资源库。
基础护理学素质本位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素质本位课堂教学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我院2014级普通护理专业学生92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基于素质本位的课堂教学和传统教学,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两个学期的实训和综合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素质本位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升其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素质本位;课堂教学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和主干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性强、学科关联性强三大特点,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工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教育的目的不再只是培养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而是注重学生潜在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1]。这就要求学校应以护理职业岗位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既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应加强人际沟通、人文关怀、团队协作、应用应变、评判性思维等素质和能力的培养[2],素质本位便成为现阶段社会对我国护理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做了相应尝试,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我院2014级普通护理专业学生92人,将其分为实验组(45人)和对照组(47人)。两组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基础课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护士伤口护理培训方案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区域伤口护理培训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区域内43名护士,在“李琦”伤口护理中心实训进行伤口专科护士的培训,培训前后采用调查问卷和理论操作考试对培训对象进行伤口理论和技能操作现状以及需求进行评估,制定专科化的培训方案,培训160学时,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结果43名护士培训后伤口理论与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水平,伤口护理技能操作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区域护士需求的伤口护理培训方案,能有效提高护士的伤口护理能力,为临床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伤口护理;专科培训;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护理教育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病率上升,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足、压力性损伤等患者的慢性难愈性伤口处理问题越来越复杂和突出。伤口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型敷料的革新大大推动了伤口愈合与管理向专科方向发展,要求护士在伤口专科护理方面更新知识和技能[1-2]。我院李琦伤口护理中心是国际造口师学校、伤口专科见习基地和上海市伤口适任护士培训基地,为了满足临床护士能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的需求,通过课题组前期调研实训基地区域护士的伤口护理需求,在此现有基础上本构建了伤口护理的培训方案,并对此方案进行了验证,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护士伤口护理能力,使优质护理资源向区域辐射,同时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2月经过区培训中心报名审核通过来院实训的区域护士43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其中,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4.51±5.16)岁,其中<30岁8人(18.6%),30~40岁30人(69.8%),>40岁5人(11.6%);学历:本科28人(65.1%),大专15人(34.9%);职称:主管护师17人(39.5%),护师22人(51.2%),护士4人(9.3%);医院级别:二级甲等15人(34.9%),二乙15人(34.9%),社区12(27.9%),其他1人(2.3%);工作年限<5年4人(9.3%),5~10年8人(18.6%),≥10~15年12人(27.9%),≥15~20年13人(30.2%),≥20~25年4人(9.3%),26年及以上2人(4.7%);所在科室内科17人(39.5%),外科5人(11.6%),门诊14人(32.6%)。1.2方法。1.2.1制定培训方案。课题组在前期已经完成了个人资料、伤口知识、伤口护理技能掌握自评情况、伤口护理培训需求4项内容的调研。伤口护理的需求包含学习内容需求(10个条目)和学习形式需求(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依序分别赋1(完全不需求)~5分(完全需求),得分越高,说明护士的需求越强烈。问卷在文献回顾基础上经专家咨询后研制而成,内容效度指数为0.84。(1)培训内容需求: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结合上海市护理学伤口适任培训大纲与《李琦伤口护理》专著结合区域护士需求设置理论与实践课程,制定出了伤口护理的培训内容,分为伤口基础理论、换药技术与敷料应用、伤口常见问题处理3大类。内容涵盖伤口基本概念、伤口评估记录、湿性愈合理念、敷料的选用、常见伤口的处理原则、伤口包扎、拆线方法、换药流程及伤口护理个案书写等。(2)培训形式需求:结合区域护士学习形式需求采取针对性培训方式,如操作演示、案例分析、一对一带教、小讲课、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集中授课及自学等。注重形式的多样化与差异化,使培训效果最大化。(3)培训方法:临床护理带教中以护士需求为主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每位学员建立个人培训档案,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设置相应课程,做到“因需而教,因材施教”,从而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4)培训时间:根据学员的需求与导师共同安排完成160学时的培训课程,理论与实践之比为4∶6。1.2.2培训师资。成立由护理部主任领衔的教学团队,带教师资中具有国际造口师证书2名,具有伤口适任证书从事伤口护理20余年的资深主管护师3名。1.3效果评价。对学员在培训前后的伤口知识理论、换药操作技能和伤口技能掌握自评进行比较。要求学员运用护理程序结合典型伤口资料完成伤口个案护理一份;并采用自制实训基地满意度问卷对学员进行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考核方式、带教能力及实训基地管理等方面满意度情况调查。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依序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得分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率表示,培训前后的伤口知识理论、换药操作技能和伤口技能掌握自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学基础本科实训教学分析
摘要:护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护理学基础是所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是培养护生操作技能素质的关键环节,通过改革实训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能力,提高护理实训教学质量。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教学法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外,还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护生通过实训项目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对所学习知识的掌握,培养护生的动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断深入,如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已成为现代护理教育的主要目标[1]。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护生掌握并运用护理学基础中的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及规程,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高级护理人才。本文就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加以总结,以期为今后护理学基础的实训教学有所启示。
1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2](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理论是: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在护理学基础实训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措施。如以静脉输液为例进行PBL教学问题设计,包括补液的原则、补钾的注意事项、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等。PBL教学法不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而且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主动在课外查阅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不断思考,在讨论中积极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观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归纳总结、主动学习能力等。
2情景模拟教学法
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摘要:健康评估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和高职生源特点,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五个方面对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设计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健康评估;护理专业;教学设计
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的迅速发展,健康评估课程逐渐成为现代护理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护理实践中,护士必须具备健康评估的知识和技能。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多,医学术语多,专业性强,高职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不牢固,对护理工作缺乏感性认识,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近年来,学生反映学习难度大,容易失去兴趣。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笔者对健康评估课程进行了课程设计。
一、课程定位
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培养高等护理人才的必修课之一,是连接护理学基础课程与临床专业课程的桥梁课,也是护士资格证考试的主要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好临床专业课起到支撑作用。本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共76学时。
二、教学内容
独家原创:浅谈护理实验教学的方法
摘要: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向新世纪的卫生类高职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实验教学实践中为提高护理实验教学的质量采用的五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方法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而护理实验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卫生事业对未来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护理教师,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构建起新型的护理实验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护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效果。
1、突破框架束缚,大胆增加实验教学比重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根据临床需要,大胆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摒弃或压缩传统或临床缺乏需求的教学内容,增加临床急需的操作技术,注重实践教学与临床需要接轨,使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跨距缩小,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
2、建立多媒体实验室,创造良好实验教学条件
中专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加大,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专学校教学改革,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极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优秀护理人才。
【关键词】中专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方法
我国近些年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需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实用型的优秀护理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中专学校必须立足我国实际情况,在教学改革中通过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属于本行业切实可行的创新之路,不断促进我国护理教育教学的蓬勃发展。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当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发生变化,中专学校培养人才观要与时俱进,把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作为第一要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培养出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的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出具有能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的专业护理人才。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复合型应用性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