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内科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2 07:04: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护理内科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护理内科论文

神经内科整体护理论文

神经内科护理论文-神经内科整体护理病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病历是护理文件书写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开展整体护理,实行辨证施护的真实记录。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对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历书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科室乃至整个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高低。2003年5月~2004年

5月对全科整体护理病历进行了随机抽查,共108份(每位护士每月1份),现就在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讨论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部分护士收集病史不认真不深入病房询问病史及查体,有的护士甚至照抄医师病历或凭想象书写,主观臆断,使所写内容记录不够真实。

查看全文

心内科护理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在心内科科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心内科所收治的患者给予了基于护理质量控制系的护理方案,并将其与护理质量控制系统未实施前,2015年1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部分心内科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并记录实施完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之后的临床效应。结果经过在心内科科室实施一段时间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之后,护理质量也明显提高,明显优于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结论临床上在心内科科室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心内科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心内科;护理管理

医院整体工作水平的关键就是工作质量,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医院的整体竞争力,相对来讲,护理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即为护理质量,这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护理领域开始展开对质量控制相关内容的研究工作,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成为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本文针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心内科所收治的患者给予了基于护理质量控制系的护理方案,并将其与护理质量控制系统未实施前,2015年1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部分心内科患者进行对比,总结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建立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对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探究,详细了解目前我院对护理干预知识和能力情况,并构建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与此同时,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心内科入住患者,与未实施护理心内科质量控制系下的护理干预开展详情对比,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控制系的建立前护理干预的情况,本实验还选取前几年不同时间段、年龄、性别及不同病情心内科住院患作为研究前基本统计资料。

查看全文

内科老年病患心理护理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以作者实际经验为材料,介绍了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并给出了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关键字: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一、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查看全文

呼吸内科病房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护理方法

(1)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患者各项体征变化;

(2)使患者保持足够的休息和活动时间,病情危重的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下床适量运动;

(3)给予合理的饮食营养搭配,严重发热或病情非常危重的患者可以食用半流质食物;

(4)保持病房环境良好,每天要进行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15~30min,病房的空气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定期进行消毒;

查看全文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探究论文

一、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种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二周出院。

2、孤独寂寞

查看全文

心内科风险管理护理论文

所谓的医疗管理风险,在医疗护理方面的体现就是:患者、医务人员、护理技术、药物使用、环境、设备、护理制度、护理程序等风险因素的管理活动。在现阶段,随着公共大众的健康意识的增强(包括法律维权意识),通俗的说那就是医疗护理风险处处存在。心内科患者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中老年人群为多,病情重、变化快,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具有其特殊性,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的改变,严重影响其安全性”[1]。鉴于此,及时正确的发现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现的各类风险且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应是心内科护理管理所应该对待的迫切课题。面对这一崭新的迫切课题,医疗护理界的很多同仁都在努力探讨合适的医疗护理方法。本院心内科通过实施护理管理风险,认真地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可能,为寻求防范措施和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做出了比较扎实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1心内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心内科病房的护理不同于其他病房的护理,它自己本身有着独特的属性,比如:患者的年龄普遍偏大、患者的病情变化很快、患者的死亡率较高等,外加其它的(诸如护理人员的素质、医疗机构的软件设施、社会因素等)很多因素,都首先决定了心内科就是医疗中的高危科室。具体的风险因素分析如下:1.1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问题以及规章制度执行的问题:医疗护理活动中的直接实施者是护理人员,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高低的集中体现者也是护理人员。如果离开了具体的护理人员,那么,护理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士自身素质是否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则会沦为空谈。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护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都会影响到护理责任风险的概率及大小。具体而言,危重患者的床头交接是否存在仓促问题、“三查七对”是否仔细认真、医嘱查对是否小心准确、级别护理是否按照规定巡视、夜班操作是否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白班基本不存在此问题)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差错类事件的发生概率。此外,如果护理人员已经习惯了遵照医嘱被动工作、被动应急传呼,表面上看,是可以完成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操作性工作的,但往往会忽视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和监测的无形工作,少了对患者病情的预见性,从而导致护理中意外事件的发生。1.2临床护士大多存在年龄小、年资低、专业知识不够、工作经验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能够及时掌握的缺陷,从而难以适应“病情瞬息万变,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心内科病房护理工作的要求,不能够及时准确地为患者提供所需的护理服务。也有的年轻护理人员对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抢救仪器缺乏熟练的操作、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不能及时识别,往往导致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1.3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不够,没有法律意识(法律概念不强)是导致护患纠纷的很重要原因之一。有的护理人员不善于沟通,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不能够严格按照“病情、护理行为必须履行告知义务”,或履行了,但技巧不当、语言不合适,结果造成了简单问题复杂化、良性矛盾恶性化,“小事变大,大事变恶”,且又缺乏及时解决矛盾的能力和水平,最终导致护患纠纷甚至是严重的护患纠纷。有的护理人员法制意识薄弱(甚至严重缺乏法制观念),不能够及时做好护理记录,或者记录不准确、对记录进行随意涂改等,直到了护患纠纷发生时才后悔莫及,但悔之晚矣。1.4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很多,比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这就决定了心内科病房的治疗和护理的高风险性异于其他病房,再加上一些常规的治疗措施(比如溶栓),都是高风险的治疗措施,更加加大了心内科治疗护理风险的系数。

2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2.1针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问题以及规章制度执行的问题采取对策,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责任心培训和教育,力求解决因责任心问题而造成的护理风险。加强规章制度和工作原则的落实,讲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教育护理人员各负其责,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误,无论大小都要及时汇报处理,不可以有任何隐瞒或自作主张,避免错失补救的良机。科室的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检查、督促和落实,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把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2]。2.2针对临床护理人员经验不足、专业知识及经验缺乏等问题采取对策,根据医院护理部制定的培训计划严格进行培训,重点是对新来的护理人员的培训,不只是新入院护士,还包括新调入心内科病房的老护士,不仅要对其进行护理专业常识培训,而且还要根据心内科护理的特点进行专业培训,严格执行岗前培训计划,逐项培训,逐项考核,过关达标后方可安排相应的护理工作任务。培训后的护理人员应具备常规护理专业知识及心内科疾病护理专项知识,对相关的抢救仪器熟知并熟练操作应用,能够及时正确的识别各种心律失常情况,能够自觉剖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有效监控和干预患者病情和心情的细小变化。2.3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以及法制意识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够学会和掌握与患者及家属的良好沟通技巧[3]。严格杜绝护理记录不及时不清楚甚至涂改护理记录的现象,最大限度的预见和控制护患纠纷的发生。2.4针对心内科护理工作的高风险特性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和管理,每位护理人员都应该具备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重大疾病的护理急救知识,努力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

3小结

查看全文

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的并发症种类较多,治愈难度较大,即使随着社会医疗科学事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水平,但是治愈率依然比较低。特别是在患者的恢复与护理过程中,由于并发症频出,再加上病人本身的特殊性,常常会出现各种医疗卫生服务风险,无论这些风险与护理人员本身是否有直接关系,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与康复质量,并且一旦出现医疗事故也必将给医院带来更大的问题。所以说,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本次实验就是建立在风险管理与常规管理之间的对比之上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水平、减少护理的责任差错,并且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与护理意识等等方面,这也极大的提升了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经过风险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呼吸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工作,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更是提升了患者的康复速度以及康复质量。因此,如何更加有效、便利的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也是每一个护理工作管理领导者所要关心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主要选取了本科室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一年内的20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组别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实行的是风险管理条件下的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工作,而对于对照组则是实行的常规护理方法。本次实验的患者中,女性为112名,男性为88名,年龄集中在44岁~83岁之间,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本次实验的分组采取的是完全随机的分组方式,所以符合统计学的普遍规律。由于呼吸内科的病人并发症较多,无论是肺气肿、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甚至肺癌都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病情较重的患者也比较多,综合年龄也偏大,更是进一步加剧了护理的难度以及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所以本次实验也是要检验有关护理工作者是否能够提高护理水平,特别是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真正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与满意程度。

1.2风险管理的应用情况

对于实验组所实施呼吸内科的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制度,对于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管理制度,对于常规的护理管理与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制度的区分如下。

查看全文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采取对比(P>0.05)。

1.2管理方法

甲组60例均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而乙组则均采取组长负责制的分层管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建立管理小组:根据科室护士的学历、资历以及职称等选择出3名组长,然后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将护士分为3组责任组,分别由3名小组长负责管理,最后由科室护士长领导3个小组制定分层管理方案。要求责任组长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与护理的工作量安排当天值班的责任护理人员实施分管患者,部分并且严重者有责任组长亲自管理。各组责任组长在管理中要对其他责任护士的护理情况、护患互动等进行指导、观察记录,保障本组责任护士的护理效果与质量[3]。②实施方法:由于该院消化内科各责任组及小组组员、患者数量比较固定,因此以双班制进行护理管理,由责任组长副总行政班,且8h务必在岗、24h负责制。同时其他责任组至少每天1名组员整班,责任组组员中午休息时间段则由整班的这名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使一天中的护理管理具有连续性。此外,护士长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各组组员进行合理调配,排班的时候以新老责任组员搭配,并且在护理管理高峰期增加责任组组员数量。上一责任组完成护理工作后,在第二天早晨交班时由下一组接班的责任组组长带领其他组员共同完成上一组未完成的护理管理工作,以便保障患者的护理管理。最后,由3组责任组组长对本组组员进行每月1次考核,最后由科室护士长进行评分,并且对各层组员开展交流学习,加强责任组组员的综合技能与素养[4]。③护理管理质量监控:各组责任组组长对自己组内成员的整体护理质量展开评估,以保障整体护理管理水平。责任组组长每周开展治疗监控并将组员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并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而科室护士长每天对病房加强查房2次,每月组织各责任组展开护士会议1次,对各层责任护士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改善护理质量的措施,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消化内科护理科室的管理水平。最后,由护士长对各组组员绩效情况进行考核,同时给予相应的奖惩[5]。

1.3观察指标

查看全文

儿内科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是按照医嘱和护理基本要求进行护理,试验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主要有制定管理制度、护理培训、加强沟通、安全教育等。护理效果评价:在患儿病情康复后让患儿的家属对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的评价,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并且结合患儿病情恢复的情况综合评价护理的效果。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并且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93.8%,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83.3%,试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3讨论

引起儿内科护理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加上儿内科护理的难度,风险管理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护理人员提升其护理的技能,还需要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断调整护理管理制度,从而使得护理更加安全。护理风险因素:

查看全文

内科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其进行传统的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则在此基础上加入风险管理,即进行护理中风险因素的评估、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等。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如下:

1.1.1对患者的管理:首先,在患者入住我院后,要保证其不发生意外伤害。可以通过在医院洗手间或走廊设统一扶手、保证地面干燥、安装夜间照明灯等措施来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其次,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初入我院的患者介绍我院的具体情况以及其病情状况,让其摆正心态,增强自信心,缓解甚至消除焦虑、悲观的情绪,进而提高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配合度。

1.1.2对疾病的评估:护理人员每日进行病房巡视,对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对于潜在的风险因素事先制定相应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平稳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于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疯癫症、智障、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等)要进行重点监控。

1.1.3对医护人员的管理:首先,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日常操作程序(无菌消毒、静脉采血等),提高心理素质及对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对于那些刚进入医院,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新护士,就采取“老带新”的制度,让有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护理人员指导新护士工作,帮助新护士成长。

1.1.4对相关护理制度的管理:完善内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准则,对内科护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其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风险意识,提升自身护理水平,避免风险的发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