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22:30: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护理管理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的构建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与应对能力,避免和降低护理风险,确保安全[1]。目前,关于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研究已经广泛分布于意外事件的预防[2-4]、患者安全[5-7]等领域。但是,并没有学者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具体含义,也没有相应的评价工具。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含义,是促进有效培训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途径。为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含义和构成因素,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笔者采用Delphi法构建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概念框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评价或培训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研究小组和预咨询专家
研究小组包括1名护理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研究生和4名硕士研究生,负责本研究概念框架的制定,函询问卷的设计和函询结果的处理分析。预咨询专家包括5名具有5年以上护士长工作经验的护理管理专家,负责正式函询前,问卷内容的修订。
1.1.2函询专家
外科护士培训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护理单元为最小抽样单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地区77家医院的952名外科护士。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在岗外科护理人员。排除标准:抽样医院非本院的护理人员;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及病假、事假、产假者;外出进修学习的护理人员及实习生。
1.2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以30名符合条件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预调查,问卷有效率为100%,重测信度系数为r为0.824,表明信度较好。问卷内容包括:(1)护士的基本情况:包括医院等级、护士的族别、性别、担任职务、已获最高学历、工作年限等;(2)护士培训需求,对医院培训的满意度、外科护士期望参加的培训项目(有护理操作技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文书的书写等共10个项目)(3)期望采取的培训形式(1项或多项选择)。采用现场发放问卷调查法,由课题组统一培训的各病区护士长发放问卷,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对象以无记名方式独立自愿填写,均在半小时内填写完,由护士长当场收回交课题组,课题组对问卷的完整性进行初步检查,剔除不合格问卷。
1.3统计学处理
卫生局护理员培训方案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及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护理管理人员培训方案》的通知,提高我市护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并建立一支具备科学管理知识及能力的护理管理队伍,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措施,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护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培养并建立一支具备科学管理知识及能力的护理管理队伍,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程、全面、规范的护理服务,和谐医患关系,保障医疗安全。
三、培训对象
护理部管理中人性化护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护理部工作护理人员14例成立常规组,选取2017年7月~2017年12月护理部工作护理人员14例成立实验组。实验组包括女12例、男2例;年龄范围19~43岁,平均(34.6±2.6)岁。常规组包括女13例、男1例;年龄范围20~45岁,平均(35.2±2.1)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人性化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包括:(1)对人性化护理理念进行构建。具体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当时刻牢记人性化护理理念,并在具体护理工作中进行充分贯彻。同时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对患者切身利益进行充分考虑,而不是一切为了医院和自身的利益。护理人员应当亲切、热情的对待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赢得患者的支持和认可。(2)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方式。实际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对于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应当积极进行鼓励和奖励,促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取得良好工作成绩的同时提升护理质量。安排护理任务过程中应当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和工作能力进行充分考虑,赋予护理人员一定权力,保证其能够在具体工作中有效应对各种情况。应合理进行排班,不仅要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完成,还应当让护理人员获得充分休息。(3)构建人性化护理体系。患者入院后建立患者档案,护理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基本情况,并对合理护理计划进行制定。同时还应当和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应尽量满足,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对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进行讲解,让患者对疾病形成全面认识,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和治疗。(4)创造人性化治疗环境。护理人员应当定期为病房通风换气,并将病房温度、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还应当对患者存在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定期开展培训。具体护理工作中还应当对护理水平进行不断强化,我院护理部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过程中,还组织护理人员接受相关培训,使其护理技术和护理质量大幅提升,让患者能够获得更好、更优质的护理服务。1.3效果评价。统计并对比两组护理人员认知情况,包括护理管理态度、具体行为人性化、护理相关知识等方面,认知能力越强则分数越高。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护理态度、护理管理知识、护理管理环境、护理管理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3讨论
护理部是医院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医疗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性化管理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有助于培养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去[2]。在人性化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考核,保证自身操作技术和责任意识的提升,最终促进护理质量的有效提升。同时通过开展人性化护理管理,护理人员能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引导患者在具体治疗中积极配合,为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证。本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态度、护理管理知识、护理管理环境、护理管理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可见,在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认知水平,并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护理工作和患者,最终实现护理质量的有效提升。
多维度培训对护理人员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索多维度培训运用于护理人员临床实践教学中,其对老年患者跌倒临床管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四川省22家公立医院老年病房工作的86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培训组(364名)和多维度培训组(496名),常规培训组自行学习相关知识,多维度培训组进行多维度培训,采用护理人员跌倒培训效果问卷调查两组护理人员培训后老年患者跌倒临床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培训后,两组护理人员老年患者跌倒临床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老年患者跌到临床管理行为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运用多维度培训能有效改进护理人员老年患者跌倒临床管理行为,使其能够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护理。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跌倒临床管理知识;多维度培训
老年人跌倒后对其危害性很大,常导致骨折,甚至导致残疾,而绝大部分老年人骨折都是跌倒所致[1-2]。我国高于65岁老年人的跌倒后受伤率为52.60%,而死亡率高达58.03/10万[3-4]。为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跌倒,降低跌倒后导致的危害,各国也发布及更新了多个针对老年人跌倒预防及干预的指南和共识[5-8]。指南和共识需要运用于临床才能产生效果,护理人员作为临床一线人员,在跌倒预防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何让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规范的管理流程和指南还有待探讨[9-11]。临床护理人员由于临床经验及行为欠缺,会存在难以避免的失误,容易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12]。为探索多维度培训运用于护理人员临床实践教学中,其对老年患者跌倒临床管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以四川省22家公立医院老年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以期为后期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临床管理及临床护理人员教育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9年7月,研究组对四川省设有老年科的二甲及以上层级医院发送参与多维度培训模式研究邀请函,自愿参加的医院共24家,实施时间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以24家医院参与科室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法将其分为常规培训组和多维度培训组。纳入标准:(1)在老年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2)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工作时间小于6个月者;(2)培训期间病假超过15天者,本研究已征得伦理委员会同意。因中途多维度培训组两家医院退出该项目,最终为22家医院的864名护理人员参与该项目。
医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下来看,我国医院护理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正以一种放大化的形式对当前的护患关系产生着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以解决,否则护患关系不但会恶化,还会阻碍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临床工作还是护理工作都面临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医院的工作人员要随时更新观念,不断吸取先进的医学理念和医学技术知识,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丰富文化,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才能促进护理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医院护理管理;问题;对策
现代医院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于知识和智慧而存在,是人类智慧结晶的行动者。随着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的不断发展,促进管理者进行知识管理,提高素养和改善管理的方式。而对于医院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医院现在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重要的使命,所以本文分析存在于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主要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推动医院的现代化改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1]。
1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落后的观念和不合理的知识结构是重要因素。中国的高等护理专业教育相对其他国家起步较晚,只有少数医学院校设立了高等护理专业的人才培育专业,而且培育的人才的数量是进行的有限的年度培训。所以,在这个阶段,大部分护理专业课程都是基于临床护理技能培训。例如,教授的护理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相对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护理管理知识的教育。(2)医疗护理的范围下,服务质量较低。在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和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护理目标从原来的单纯治疗疾病,转变为疾病的预防,治疗疾病,改善健康和长寿。然而,大多数的护理人员还没有认识到的上述变化。护理人员的部分人士认为,在日常工作中完成了传统的临床护理工作是做一个好工作职责,并不需要与患者沟通等花费的时间。这个古老的,落后的护理理念和现代临床护理发展的要求并不一致,护理人员在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还与患者沟通,尽量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如果有必要,还应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模式的变化,从而使我国从传统的从属地位变为合作和补充医学的当前位置护理服务与医疗服务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3)医疗无团队意识,工作懒散无效率。目前,在我国大部分专业从事护理人员都是大中专毕业生,缺乏知识和实践能力,这使得他们的思维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护理人员在护理的实际工作的一部分是不能够有效科学的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如科学有效的管理的实施。在具有组织的工作中,一些护理人员缺乏精确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对危险事件的紧急处理经验不足,有问题时推卸责任,没有团队意识;在工作中主次不分,无论病情轻重都统一处理,并没有做到主次兼顾的平衡,使其工作效率低下[2]。(4)医疗护理改的不断变化,也给护理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中国的医疗改革的大潮中,医院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要站稳脚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治疗,护理和管理水平。护理改革作为现代化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基础上,医院应该是在新的护理理念的基础上科学有效的进行管理护理工作,满足人们对临床护理服务的要求和期望。
2护理管理工的策略
护理质量管理督导论文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该院未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时期作为A组,2016年5月—2017年4月期间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作为B组,分析两个时间段该院护理质量管理情况以及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时期后,该院各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较为重大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护理质量;督导;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指的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表现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是否与其掌握的技能相符,且有助于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是一种护理成效的反映[1-2]。护理管理是医院的日常运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而护理管理的重点内容就是护理质量的管理。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的关键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处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3]。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手段,而护理质量督导作为一种非有效的方法,其可强化护理质量的管理[4]。为探讨出适合该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方式,该文特此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与2016年5月—2017年4月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护理管理模式作为研究的重点,现将该次的研究所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该院未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时期作为A组;2016年5月—2017年4月期间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作为B组;探讨分析在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前后该院的护理质量管理的质量,两个时期所涉及的所有人员的一般资料均可用于后续的研究(P>0.05)。1.2管理方案。2016年5月—2017年4月期间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步:进行护理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与考核[5]。院方的管理层人员需定期组织全部护理工作人员以及负责管理护理人员的部门领导进行相关的护理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聘请相关的专家以及学者每个月到医院开展讲座,并设立专门的检查检验小组专门负责护理人员知识与技能的考核。第二步:随机抽查该院基础护理质量。负责督导的相关人员需严格按照护理管理的标准,对基层护理工作进行随机的工作质量抽查,并将从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意见,将层护理者做出的修改连同根本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向上级递交检查报告,负责督导的人员需对基层护理工作的整改再次进行检查。第三步: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每隔一段时间对频发或高危的护理漏洞进行排查,在实施检查的过程中如有发现任何的不妥之处均可提出改正。协助护士长完善交接班制度,对各个科室的管理制度进行重新修订实施,使得管理工作规范化。第四步:加强工作缺陷的防范。在护理质量检查工作中如有发现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书面形式做好笔录,在召开护理工作会议时拿出几个课时护理相关人员展开讨论分析,探讨其出现的原因,将后续整改分配到相关责任人,制定有关的整改计划,由督导小组作最后的整改把关,除此以外,还需整改护理服务质量[6-7]。1.3指标的观察与评价。未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时期(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待的病例数320例,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后(2016年5月—2017年4月)接受问卷调查的患者360例;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评价分为十分满意、基本合格以及不满意3个等级。1.4统计方法该组研究所得的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的处理与分析,百分比(%)用来表示组内的计数材料,并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骨科患者术后急性疼痛护理管理研究
摘要:患者一般在术后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尤其是骨科患者,在术后可能由于身体素质或是手术缝合不充分,容易出现急性疼痛,如何提升骨科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护理质量,成为当前护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提供骨科术后疼痛护理指导,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还能缩短康复周期,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成效和手术安全性。本文围绕急性疼痛的概念、管理现状、术后疼痛影响因素、疼痛护理管理方法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临床骨科疼痛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骨科手术;急性疼痛;护理管理
疼痛是大部分骨科疾病的共同特点,也是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1]。且骨科手术创伤较大,会对机体各系统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出现一些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时、有效、正确地处理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是骨科医务人员乃至整个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查阅文献并梳理了术后的镇痛管理,以期对临床骨科疼痛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1疼痛的概念
国际疼痛协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令人感到不愉快的感受,并且伴有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2]。按照疼痛持续时间与损伤组织愈合情况,可将疼痛分成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慢性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可在原发疾病与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急性疼痛持续时间不足1个月,且和手术创伤、疾病状态及组织损伤相关。术后疼痛指的是手术之后立即出现的急性疼痛,是临床中最急需处理、最常见的疼痛类型,也是骨科患者术后共有的表现[3]。若未在术后疼痛初始状态进行控制,就可能发展成难治性慢性疼痛,给患者造成精神和躯体上的双重打击。及时、有效地处理术后疼痛,是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管理的关键。
2国内疼痛管理现状
医院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研究
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其疼痛易被忽视。疼痛对患儿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危害患儿的生理、心理健康,WHO和国际疼痛协会(IASP)于2007年就将患儿疼痛列为全球重要健康问题之一[1]。证据是改变实践的关键因素,科学有效的证据能改善疼痛管理质量,虽然有关儿童疼痛管理的证据不断增加,但目前儿科疼痛管理的临床实践现状依然不理想[2]。护士作为疼痛的评估者、镇痛措施的实施者、疼痛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在疼痛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因此,护士是否开展疼痛管理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PainManagementPractices,EBPMP),进行基于循证实践的知识转化,关乎疼痛管理整体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本研究对基层医院护士疼痛管理循证实践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旨在为儿科护士运用循证理念指导疼痛管理实践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8年3—7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湖南省5所基层医院的儿科护理人员135名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2)在儿科工作时间≥1年;(3)自愿参加本研究。1.2方法。(1)一般资料调查表。由课题负责人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年限、职称、最高学历、有无当护士长经历、有无疼痛知识培训经历等。(2)中文版卡尔森循证疼痛管理先决条件量表(C-CPCIS)。该量表[4]共4个分量表(既往实践、疼痛需求问题、创新、工作规范),30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既往实践和创新分量表中,1分代表“从不”,5分代表“总是”;疼痛需求问题和工作规范分量表中,1分代表“完全不同意”,5分代表“完全同意”。总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在工作中进行疼痛管理循证实践的可能性越大。中文版卡尔森循证疼痛管理先决条件量表(C-CPCIS)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9,重测信度为0.844,4个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2、0.843、0.874和0.858[4]。1.3质量控制。本研究采用现场发放问卷与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1)对调查对象进行统一培训;(2)统一发放问卷并指导填写,当场收回;(3)对电子问卷设置权限,保证一人只能填写一份,将每个条目均设为必答题,若有漏填则无法提交;(4)课题组成员筛查无效问卷。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以人数、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40份,回收135份,回收率为96.4%,所有回收的问卷均有效。本研究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2.42±6.36)岁,工作年限平均为(11.07±7.43)年;学历:大专96人,中专11人,本科24人,硕士4人。其中,初级职称92人,中级职称38人,高级职称5人;曾担任过护士长的6人。不足一半(47.4%)的研究对象表示曾在学校学习过疼痛管理知识,44.4%的人通过学术期刊获取疼痛相关知识,29人(21.5%)工作后参加过疼痛知识培训。2.2C-CPCIS得分情况。C-CPCIS平均得分为(3.17±0.21)分,其中既往实践分量表得分最高,为(3.61±0.36)分;疼痛需求问题分量表得分最低,为(2.67±0.43)分,具体见表1。2.3C-CPCIS得分单因素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对总量表得分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6个,分别是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最高学历、有无当护士长经历、有无疼痛知识培训经历,具体见表2。.4影响儿科护理人员EBPMP水平的多因素分析(见表3)将上述6个因素赋值,并作为自变量X,C-CPCIS总分作为因变量Y,按照α入=0.05,α出=0.10的水准,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3)。最终进入方程的因素分别是有无疼痛知识培训经历、最高学历(F=45.876,P=0.000),决定系数(R2)为0.401,即这些因素可解释疼痛管理循证实践行为得分40.1%的变异。
3讨论
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骨科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的模式,观察两组的意外发生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意外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对于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并能够有效的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及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骨科护理管理;应用价值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院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也成为现在临床中应当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环境、设备、护理技术、医务人员以及护理程序等的风险因素的管理。针对各种风险因素,护理人员如何确定正确的回应及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使问题消灭于萌芽中。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骨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70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00±7.52)岁;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67±7.65)岁。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8名,均为女性,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7.80±0.92)岁,工作时间1~8年,平均时间(5.5±0.8)年;观察组护理人员8名,均为女性,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6.89±1.11)岁,工作时间1~8年,平均时间(5.4±0.9)年,两组间护理人员的年龄、性别、工作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