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4 06:57: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作为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科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会计科学,首先需要大力开展会计理论研究,没有理论指导,会计科学的发展和提高是非常困难的。

现代会计从开始形成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科学一直发展到现在,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两百年虽然是短暂的一段,但是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阶段,各门科学都在各自的领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其发展速度更加迅速.在这个阶段,会计科学也有很大发展,但是同其他科学比较,这门古老的知识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应该承认,直到现在为止,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其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人们对会计这一客观社会现象的认识还远未进入“自由王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会计实践方面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而会计理论的发展和提高就显得更落后了.

是什么原因阻碍着会计科学的发展呢?这是一个需要仔细研究的问题。我们的初步看法是,会计科学之所以落后,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在会计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着重实务处理、轻理论研究这样一种倾向.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轻视理论就会走上不正确思维的道路,而“错误的思维一旦贯彻到底,就必然要走到和它的出发点恰恰相反的地方去。”①问题就在于长时期以来,会计科学的建设实际上走的是这样一条不正确的道路.

现代会计科学的建立和发展,资产阶级会计学者有过不少贡献,他们的成就应当得到应有的历史评价.但是正如有些文章正确指出的,资本主义时期出现的会计理论研究,主要是为会计的方法寻找根据,②而这种理论研究又是以会计学是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上的“应用技术”这种不正确的立论出发的。这种建立在会计方程式(由数学方程式演变而来基础上认为“会计是以数学定律为中心”的数学理论,或者认为会计是用数学方法搜集经济资料的“应用技术”理论,在会计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往往占着支配的地位。③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这种理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会计的某些特性,有其产生的客观依据.但是这种理论有其明显的缺陷,它把会计这种伴随着经济活动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现象同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完全割裂开来,从而使人们不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探讨会计科学的本质属性;同时对会计实践中不断出现的许多远远超出“数学理论”、“应用技术理论”范围的客观现象也无法作出科学的概括和说明.这种理论还有以偏概全、颠倒水质和现象关系的明显缺点,对会计职能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我们认为,会计科学之所以长期不能发展,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会计学者曾经试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来发展现代会计科学,但是由于他们在指导思想上没有始终严格遵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这种有益的尝试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查看全文

会计学专业课程免生培养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推免生的简述;报考会计学专业推免生的生源;报考会计学专业推免生的招收;推免生的入学前教育和在读培养管理;报考会计学专业推免生的学制探讨等进行讲述,包括了推免生是指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生、招生宣传不能局限在本校,更应该面向全国、招生场所,不能局限在本校内,更应该走向重点学校、招生考察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推免生考试是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一个途径。随着具有推免生资格高校逐步增加,申请推免生资格的优秀考生越来越多,推免生成为各高校争相争取的优质生源。如何做好推免生的工作,包括招生、录取考察、入学教育、在读培养成为高校研究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专业由于培养目标、就业岗位等,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操技能、较高的职业操守等有异于其他专业,因此对报考会计学专业的推免生培养工作就需要做得更细更全面。

关键词:本科生推免生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

1推免生的简述

推免生是指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生。优秀毕业生必须经过所在学校的推荐才能获得推免生资格,即具有推荐推免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按规定对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确认其免初试资格并向招生单位推荐。获得推免生资格的考生可以获得指不经过全国统考初试,直接进入复试,即推免生是免初试不免复试。

随着具有推免生资格高校逐步增加,申请推免生资格的优秀考生越来越多。截止到2010年9月,具有推荐推免生资格的高校有261所。不同的高校,推免生资格占全校当年本科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不同(1%—50%),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教育部还会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推免生还可以跨专业报读研究生。

查看全文

会计学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外高校在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体系上的不同,借鉴国外高校的优秀经验,围绕如何教、教什么、如何考三个问题,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国际借鉴;教学改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学院自2004年开始先后招收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本、专科学生,与英美多所院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一直把会计课程作为这些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在多年的对这些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体会到,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知识的需求是有别于会计专业的,培养中应该充分考虑其差异性,有针对性地教学。在与国外院校和项目的接触中发现英美院校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有相对完整的会计课程体系。本文拟对比国内外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同,探讨如何学习和借鉴这些国外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方法,尝试通过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考核教学效果这三个方面来更好地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应该教什么

1.精准定位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育目标。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不会从事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他们学习会计知识更多地是要学会如何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关分析,运用会计工具帮助企业进行计划和决策,为以后进行科学管理打下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国内很多高校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定位模糊,往往是在会计专业的教学大纲上通过简化或删减知识点来设计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错误地把课程定位于会计执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经管类学生的就业需求中更多地是倾向于如何使用分析会计信息而非提供会计信息。因此对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上应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学生学习的兴趣需求,将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使用财务信息进行管理决策的能力,淡化会计核算和记账流程。2.教学内容突出管理者决策所需会计知识。教学内容上应根据管理者进行管理决策所需要掌握的财务知识来确定教学内容。国内部分高校在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会计教学时时往往会选择《基础会计学》或《财务会计》的内容,基础会计侧重于会计要素、复式记账、凭证审核填写等会计流程,而财务会计的教授一般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些会计要素分别阐述其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对于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无异于将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内容强加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与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不相符的,同时由于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太强,内容比较枯燥,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同时,在课程安排上,国内大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内容仅仅限于财务会计,忽视了管理会计的知识对经管类学生专业需求的重要性,管理会计中的预算、决策控制、投融资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都是有助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的。而英美国家有很多针对非会计专业的本科会计教材,在这些教材中大多会在编排上加入管理会计的内容。在借鉴英美培养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改革。学院对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学课程针对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设计,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内容加以整合。在财务会计部分,在简要介绍会计基本流程及会计分录原理的基础上,以财务报表的编制作为课程的切入点,在报表编制的过程中融入存货、折旧、应收应付等因素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使学生对会计流程产生整体印象,而不是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信息的片段化理解。在掌握财务报表编制之后,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其不同的使用目的对财务报表进行多方位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财务报告是如何反映企业的决策和经营风险的。在管理会计部分结合案例教学,侧重提高学生利用会计信息来解决商业决策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预算的编制与预算管理、短期经营决策、本量利分析、投融资管理等。改革后的课程内容如下表所示:

二、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应该如何教

查看全文

会计学术界盈余管理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盈余管理的“经济收益观”与“信息观”;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契约磨擦”与“沟通磨擦”;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及其深远影响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在学术界,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把盈余管理限定在对外报告领域、提出了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某些私人利益、在定义盈余管理时,并没有倚赖某一特定的盈利概念、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非常复杂、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盈利区分为操纵过的和没有操纵过的部分、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不仅自身成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本文除分析了盈余管理的一般定义外,着重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含义,并明确提出了盈余管理的五个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透过对现代企业存在的“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分析,提出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是盈余管理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内容、深远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盈余管理经济收益观信息观契约磨擦沟通磨擦实证研究

在学术界,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有哪些?盈余管理研究包括哪些内容?盈余管理研究的方法有什么特点?盈余管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儿?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研究盈余管理时必须弄清楚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盈余管理的“经济收益观”与“信息观”

在会计学术界,盈余管理早期一般被理解为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disclosuremanagement)。对于这个定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

查看全文

经济学视域下的会计学本质特征探究论文

【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会计问题,应当把经济学与会计学的关系作为逻辑起点。经济学与会计学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会计学,西方经济学与西方会计学,西方经济学与中国会计学三个角度论述了经济学在会计理论发展道路上扮演的重要角色。指出在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会计问题时,应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借鉴、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容,更多地研究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的会计问题,以繁荣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

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使人通过经济现象看本质。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会计问题,可以揭示会计“面纱”背后的本质。在会计理论的发展道路上,经济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经济学与会计学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里所讲的经济学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既研究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又研究具体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和运行。西方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和运行作了系统的解释。无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它们对社会具体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分析都是研究会计学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会计学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集中体现在《资本论》中。《资本论》侧重研究基本生产关系旨在批判资本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同时也阐述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律。邓小平的经济理论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已经走上现代市场经济的轨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难认识到,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理论,而且是市场经济的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会计学的关系,直接表现为马克思的市场经济理论与会计学的关系。此处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指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邓小平的经济理论。笔者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论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本质及会计计量的内容。

(一)从商品货币理论看会计本质

商品货币理论是认识会计本质的理论基础。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的交换比例叫作交换价值。当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又区分为现实的货币和观念的货币,观念的货币也称计算货币。以计算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观念价格。

查看全文

高校开设会计学实验课程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会计学实验课程设置的现状、会计学科有关实验课程开设的几点构想、结语四个方面进行对高校设置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论述。其中,内容包括:实验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经费紧张、资源匮乏;学生普遍对实验课不够重视;高校激励机制与管理体制跟不上等不足;会计学实验的设置会计学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分为单项实验、阶段性实验、综合实验;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合理、实验内容清晰、实验目的明确;高校的会计学教育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会计手工实验教学不能减少等。具体材料请详见如下。

摘要:阐述了当代高校会计学专业设置实验课程的必要性、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开设的现状、并具体探讨了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设置的体系问题。文中提到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实验应该开设财务管理实验,同时,还应增加创新性设计实验或增加修改缺陷条件的实验,使学生具有自主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创新

1引言

实验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高等院校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会动手、能分析的预测、决策型、而且会应变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因此,在学生进入社会以前,能够在实验室进行专业课程的模拟实验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进行银行会计模拟、税务会计模拟、商业会计模拟等,使学生对实务操作感性认识,以缩短到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努力建设好管理学科的实验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科研和教学水平的需要。

2会计学实验课程设置的现状

查看全文

高职教学改革会计学论文

摘要:在信息化和科技化时代之下,我国的教学背景和教学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落实素质教育并推动新课程改革,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不断地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融入主题教学环节,立足于互联网背景之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及内容,积极的调节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真正的实现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保障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氛围之下掌握学科学习的技巧。本文以高职会计学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互联网背景之下该学科教学的改革要求,以期为提高高职会计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职会计学;教学改革

1引言

为了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互联网背景之下,老师与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按照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积极的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改革已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作为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老师需要对互联网背景之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有效的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及形式,保障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实现个人专业能力和水平的稳定提升。

2转变教学思路

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向会直接影响后期的教学质量技术水平,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老师需要以与时俱进为主题围绕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对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和目标的分析解读来转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方向,更好的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在落实高职会计学专业教学实践之前,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互联网加教育的具体含义及表现要求。其中互联网加教育主要以互联网技术与教育行业之间的融合为主题,真正的实现教育教学与互联网思维之间的有效渗透,老师需要以互联网教育思维为原则,抓住新时代背景之下高职会计学教学的新变化,新内容和新要求,真正的实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不难发现,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老师需要明确会计学专业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思路的转变要求老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掌握会计学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大纲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及要求,真正的实现教学思路的引导作用和价值。

查看全文

会计学科学属性研究论文

会计作为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科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会计科学,首先需要大力开展会计理论研究,没有理论指导,会计科学的发展和提高是非常困难的。

现代会计从开始形成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科学一直发展到现在,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两百年虽然是短暂的一段,但是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阶段,各门科学都在各自的领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其发展速度更加迅速.在这个阶段,会计科学也有很大发展,但是同其他科学比较,这门古老的知识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应该承认,直到现在为止,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其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人们对会计这一客观社会现象的认识还远未进入“自由王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会计实践方面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而会计理论的发展和提高就显得更落后了.

是什么原因阻碍着会计科学的发展呢?这是一个需要仔细研究的问题。我们的初步看法是,会计科学之所以落后,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在会计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着重实务处理、轻理论研究这样一种倾向.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轻视理论就会走上不正确思维的道路,而“错误的思维一旦贯彻到底,就必然要走到和它的出发点恰恰相反的地方去。”①问题就在于长时期以来,会计科学的建设实际上走的是这样一条不正确的道路.

现代会计科学的建立和发展,资产阶级会计学者有过不少贡献,他们的成就应当得到应有的历史评价.但是正如有些文章正确指出的,资本主义时期出现的会计理论研究,主要是为会计的方法寻找根据,②而这种理论研究又是以会计学是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上的“应用技术”这种不正确的立论出发的。这种建立在会计方程式(由数学方程式演变而来基础上认为“会计是以数学定律为中心”的数学理论,或者认为会计是用数学方法搜集经济资料的“应用技术”理论,在会计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往往占着支配的地位。③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这种理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会计的某些特性,有其产生的客观依据.但是这种理论有其明显的缺陷,它把会计这种伴随着经济活动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现象同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完全割裂开来,从而使人们不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探讨会计科学的本质属性;同时对会计实践中不断出现的许多远远超出“数学理论”、“应用技术理论”范围的客观现象也无法作出科学的概括和说明.这种理论还有以偏概全、颠倒水质和现象关系的明显缺点,对会计职能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我们认为,会计科学之所以长期不能发展,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会计学者曾经试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来发展现代会计科学,但是由于他们在指导思想上没有始终严格遵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这种有益的尝试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理论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也做过一些探讨.但是由于我们在指导思想上有时有刘断历史看问题和形而上学地看问题的倾向,讨论中贯彻“百”方针不够,再加上、“”的干扰,总的说来,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并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到现在为止,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涉及到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会计科学的科学属性、会计科学的科学体系、会计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会计科学和邻近学科(如政治经济学、经济管理学、数学和经济统计学)的关系以及会计科学的历史沿革,等等,都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不仅如此,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许多急待探讨的新课题,诸如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会计在现代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管理现代化对会计工作的巨大影响,会计工作的变革及其发展前景,不同社会制度下会计的异同,会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会计法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簿记的建立,会计监督和审计学的研究,等等。总而言之,需要从理论上研究的老问题和新课题比比皆是.由于许多重大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说没有得到科学的解决,我们的会计研究、会计教学和会计实践就不能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会计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就不能不受到影响.

查看全文

会计理论与会计学科学属性研究论文

会计作为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科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会计科学,首先需要大力开展会计理论研究,没有理论指导,会计科学的发展和提高是非常困难的。

现代会计从开始形成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科学一直发展到现在,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两百年虽然是短暂的一段,但是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阶段,各门科学都在各自的领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其发展速度更加迅速.在这个阶段,会计科学也有很大发展,但是同其他科学比较,这门古老的知识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应该承认,直到现在为止,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其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人们对会计这一客观社会现象的认识还远未进入“自由王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会计实践方面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而会计理论的发展和提高就显得更落后了.

是什么原因阻碍着会计科学的发展呢?这是一个需要仔细研究的问题。我们的初步看法是,会计科学之所以落后,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在会计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着重实务处理、轻理论研究这样一种倾向.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轻视理论就会走上不正确思维的道路,而“错误的思维一旦贯彻到底,就必然要走到和它的出发点恰恰相反的地方去。”①问题就在于长时期以来,会计科学的建设实际上走的是这样一条不正确的道路.

现代会计科学的建立和发展,资产阶级会计学者有过不少贡献,他们的成就应当得到应有的历史评价.但是正如有些文章正确指出的,资本主义时期出现的会计理论研究,主要是为会计的方法寻找根据,②而这种理论研究又是以会计学是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上的“应用技术”这种不正确的立论出发的。这种建立在会计方程式(由数学方程式演变而来基础上认为“会计是以数学定律为中心”的数学理论,或者认为会计是用数学方法搜集经济资料的“应用技术”理论,在会计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往往占着支配的地位。③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这种理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会计的某些特性,有其产生的客观依据.但是这种理论有其明显的缺陷,它把会计这种伴随着经济活动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现象同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完全割裂开来,从而使人们不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探讨会计科学的本质属性;同时对会计实践中不断出现的许多远远超出“数学理论”、“应用技术理论”范围的客观现象也无法作出科学的概括和说明.这种理论还有以偏概全、颠倒水质和现象关系的明显缺点,对会计职能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我们认为,会计科学之所以长期不能发展,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会计学者曾经试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来发展现代会计科学,但是由于他们在指导思想上没有始终严格遵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这种有益的尝试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理论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也做过一些探讨.但是由于我们在指导思想上有时有刘断历史看问题和形而上学地看问题的倾向,讨论中贯彻“百”方针不够,再加上、“”的干扰,总的说来,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并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到现在为止,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涉及到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会计科学的科学属性、会计科学的科学体系、会计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会计科学和邻近学科(如政治经济学、经济管理学、数学和经济统计学)的关系以及会计科学的历史沿革,等等,都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不仅如此,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许多急待探讨的新课题,诸如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会计在现代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管理现代化对会计工作的巨大影响,会计工作的变革及其发展前景,不同社会制度下会计的异同,会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会计法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簿记的建立,会计监督和审计学的研究,等等。总而言之,需要从理论上研究的老问题和新课题比比皆是.由于许多重大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说没有得到科学的解决,我们的会计研究、会计教学和会计实践就不能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会计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就不能不受到影响.

查看全文

会计学经济法课程改革论文

会计学专业是电大开放教育的重点建设专业,也是近30多年的老专业。与其他各类高校相比,电大开放教育各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依据电大开放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根据成人特点及学习者的价值需求取向等多方面因素来设置专业课程。教材内容也应该及时更新,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但现有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尤其是经济法课程的设置仍不尽人意,需要进行改革。

1经济法课程对会计专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开放教育的学生都是成人在职学习,其对专业的选择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及前期的学习基础,根据社会上的职业需求变化等。其就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学历文凭,但由于成人高校的特点,在求职应聘及确定薪酬时很多单位更看重职称。会计专业类的考试,主要是财政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会计证考试及会计职称系列考试。由于该考试实施时间较长,又是全国性由国家机关组织的考试,影响力比较强,因此其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也比较高,直接影响着就业应聘和薪酬水平,所以每年都吸引了大量人员参加该项考试。在会计职称系列考试中,助理会计师考试的课程有两门,即“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会计师考试的课程有三门,即“经济法”“财务管理”和“中级会计实务”。也就是说经济法基础是助理会计师考试的两门必考课程之一,经济法是会计师考试中三门必考课之一。开放教育无论专科还是本科层次的学员,如果要取得助理会计师或者会计师资格就必须要通过“经济法基础”和“经济法”课程的考试,由此可见经济法课程在会计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开放教育的会计学专业无论专科还是本科也应该把经济法课程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2会计学专业经济法等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

2.1现有会计学专业将经济法课程边缘化。初级职称也就是助理会计师的考试科目是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其对应的层次是成人高等教育专科的学员。但现在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的专业规则中将“财会法规与职业道德”列为统设必修课,将“经济法律基础”列为统设选修课,而“财会法规与职业道德”是会计证考试的科目,对应的是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甚至初中毕业的学员,而且财政部在2017年已经取消会计证考试。现在国家开放大学的专业规则仍然将“财会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专科的统设必修课,而将“经济法律基础”作为统设选修课。这样设置的结果导致很多省市电大可能不选“经济法律基础”,而必修的“财会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又太低浅,不作为职称考试内容,不利于学员参加助理会计师的考试,也影响了电大的招生。会计职称考试的中级职称也就是会计师职称的考试内容是“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该级别考试对应的主要是会计学本科在学或者已经毕业的学员。但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本科的专业规则课程设置中根本就没有“经济法”的统设选修课,更别提统设必修课了。这也严重影响了本科在学及毕业学员参加和通过该项考试。再者,现在无论是会计从业资格即会计证的考试还是初级助理会计师职称的考试都是无纸化的上机考试,而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及本科经济法及相关课程的考试大部分还是纸质考试,与社会考试形式脱节,也直接影响了学员的考试成绩。2.2经济法教材及网上资源内容过时。经济法课程与其他经济类及法律类课程相比,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范围广、变化快。如经济法包含的“会计法”“税法”“公司法”“票据法”“金融证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近年都做了很大修改。尤其是公司法的注册资金方式、验资制度、年检制度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税法的营业税2016年也已经完全取消改成了增值税等。但现有国开教材是2006年版,这些内容都没做修改,内容严重过时。虽然教材有一个建设周期问题,但毕竟网上资源可以随时更新。由于教材与出题考试依据等矛盾,网上资源也没有更新,导致很多内容与实际违背,与职称考试内容也大相径庭,招致了学员的强烈不满。2.3教学及考核不适合成人特点。经济法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法条阐述偏重法律方向,但理论更多依据经济发展规律和实践探索。但现在的教学没有考虑成人特点,没有考虑到学生法律和经济理论的欠缺,不能循序渐进先修相关课程,造成学生学习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加之教材内容欠缺理论原理阐述,绝大多数内容是枯燥法条的陈述,由于篇幅限制又缺少对应的案例分析和练习,加之课程为选修,学分少课时少,学习时间紧张,因此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经济法课程内容庞杂,法律法规条款多。开放教育专科课内学时是54,课时少导致教师没有时间进行深入讲解,更不会安排较多的案例分析,学生缺少分析问题的训练。课程考核方式不够灵活,考试以闭卷为主,大都是死记硬背知识,学生不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利于以后职业发展。2.4实践技能训练不够。开放教育以成人为招生对象,但现在的学员与原先不同,原先的一般都从事会计工作,甚至在领导岗位,而现在学员呈现出低龄化和低学历化的特点,很多学生没有从事会计工作。但现在在培养的过程中对经济法实践技能训练重视程度不够,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发展等方面的建设严重滞后。另外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人数较少,很多老师没有会计师或者律师资格,也影响和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3会计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设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