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记账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06:11: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记账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一、删除专用记账凭证,直接介绍通用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的作用在于对多种多样格式繁杂的原始凭证的归类与整理,即将发生的经济业务所确定使用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的理论编制成会计分录,作为下一步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因此如何选择记账凭证格式、怎样填制记账凭证就显的格外重要。现所有的基础会计教材中,均介绍专用记账凭证格式和填写方法,就专用记账凭证的填制,需要分银行存款收款凭证、银行存款付款凭证、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及转账凭证,且要分别进行编号,登记总分类账簿时,甚至还要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及汇总转账凭证。从反映经济业务的详尽程度来看,似乎很细致,但纵观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资金及资金运动贯穿会计核算的始终,是个完整的过程,如果采用专用记账对其进行记录,即将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经济业务分别记录,主观上将连续的经济业务分为了三部分,其对应关系也显得模糊,凭证的装订也有难度。而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如今采用微机记账的单位居多,专用记账凭证(收、付、转记账凭证)已明显落后,取而代之的是通用记账凭证。通用记账凭证的格式清晰合理,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时可统一编号,就手工记账而言,登记账簿时也不易漏记。对初学者来说更容易掌握,实用性强、操作简便。因此笔者认为在编写教材和制作教学课件时,结合实用与便捷考虑,应将“专用记账凭证”的相关内容予以删减,统一记账凭证,以减少多类记账凭证并存而干扰学生的学习,使初学者有更多的时间专注学习掌握社会实践中普遍使用的记账凭证知识,让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二、删除普通日记账凭证,直接介绍三栏式特种日记账
日记账又称序时账,按其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不同又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但现行的教材中所介绍的普通日记账陈旧过时,已不适应实际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对日记账这部分内容进行更新。
1普通日记账应删除普通日记账是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在普通日记账里编制会计分录,作为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根据。在这种会计核算形式下,普通日记账代替了记账凭证。在现实的工作实践中,已没有单位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使用普通日记账来记录。因为普通日记账没有起到分门别类进行核算的作用,只是一个流水账的记录形式,而且普通日记账又不能完全替代记账凭证而存在,它只是一个会计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性产物。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普通日记账本身作为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记录的会计资料,其最大缺陷是对原始凭证的保存难度很大。因为采用普通日记账是在账簿中编制会计分录,要求原始凭证单独装订,容易造成会计记账依据的丢失,并且对会计对账、审计及查账都带来一定的难度。普通日记账的另一个缺点是作为订本式账簿,不便于分工记账。而采用会计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其对应的原始凭证可及时粘贴到记账凭证的背面,依据其登记明细分类账簿时,也可直接依据记账凭证及后附的原始凭证登记,即方便又能进行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相关内容核对一次,以减少记录、记账过程中的差错。当这种会计工作流程完全可以替代普通日记账,并又优于普通日记账的记账形式时,普通日记账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3]。另外,此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已不采用,那么,作为一个过时了的记账形式,完全可以在教学中删除。
2特种日记账的删减实际工作中的特种日记账一般专指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其格式也都选择“借、贷、余”三栏式。此三栏式的特种日记账,格式清晰、内容简洁且准确、登记容易、结账方便、适用性强,对初学者也容易掌握,有利于教学,更便于实际操作,并且已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实行。反观多栏式特种日记账,登记时分“现金收入日记账”、“现金支出日记账”、“银行存款收入日记账”、“银行存款支出日记账”,对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处理是在不同的账簿中登记,余额的处理需将“支出合计”从“支出日记账”过账到“收入日记账”的“支出栏”内,再结出当日余额,看似分类较细,但对登记账簿及对账比较繁琐、复杂,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实用性较差,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很少被采用。笔者认为,为统一会计核算,规范日记账管理,对多栏式特种日记账内容可以删除,使特种日记账能完全统一起来,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实际操作,有利于统计工作,更有利于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管理工作。
基础会计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基础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会计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好它非常重要。本文从基础会计课程各章的相互联系,即其内在框架体系入手,研究比较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中记录经济业务的不同手段,使初学者易于把握其内在规律,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能抓住重点,做到提纲挈领,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
对于初学者而言,基础会计属一门全新的课程,其理论体系和学习方法,甚至语言表述与以往学习过的课程迥异,从而导致入门难;而且基础会计讲述的内容较多且分散,使得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抓住重点。为使初学者学好基础会计学这门课,首先应了解这门课程的结构体系。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框架体系和严谨的逻辑关系,只有了解它的内在结构、主要框架,才能真正全面地把握其实质内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就如是,当我们认识了它的基本框架和内在规律以后,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初学者应从其切身的实际入手先学习这一课程的内容体系、体系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课程内容体系中重点、难点等。简言之,应使学习者脑中搭建一个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再添加相关课程内容,将各知识点内容连接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一、基础会计课程各章的相互联系
为方便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体系作系统介绍,笔者先将结合目前各学校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归入相关的篇章: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
基础会计教学时效性研究
独特的框架体系和严谨的逻辑关系是一门学科特征。要想将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学习得得心应手,掌握它的基本框架和内在规律是非常必要的。
一、基础会计课程中各章的相互联系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目前各学校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及归入相关的篇章,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的了解。其内容有: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
1.如何从账务处理程序来看相关各章之间的彼此关系
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基本环节,然而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就是必须做到真实、完整和合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财产进行清查,是为了更好地确保会计账簿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而编制报表的定期制定是根据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来编制的。
2.对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步骤演示
教学模式教学法研究论文
【摘要】《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教学法。课堂讲授法除了很多条优点外,也遭到诸如“导致了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教学”等指责。其实,这些指责都不是课堂讲授法本身的过错,其实质是教师没能够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正确的教学方式是在运用课堂讲授法的同时,注意结合结构教学法、“先行组织者”教学法。
【关键词】联结学习论;认知学习论;课堂讲授法;结构教学法;先行组织者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通过《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通晓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形成初步的会计理念,为专业课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会计学原理》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年级新生的特点,《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教学法。
二、学生由联结学习向认知学习的转变
联结学习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直接建立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之间起着重要作用。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而大多数学生都是联结学习论的直接受影响者,高中阶段他们通过每天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习惯了上课认真听老师讲,总怕漏下一句话;一本一本地记笔记,总怕落下一个字;题目一遍一编地做,总怕少做了一种题型。结果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在学习上普遍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较差。而大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时,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练习与机械记忆,在问题情景与解决问题的手段之间建立直接联系,而是需要对整个问题情景进行知觉与理解,领悟其中的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方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学生感到不适应。他们需要接受认知学习的训练。认知学习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成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模块教学法会计教学论文
一、关于模块教学法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1.基础会计课程特点适宜运用模块教学法。正如前面所述,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也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模块教学法突出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正好符合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另外,模块教学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认同规律,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职学生自身因素是运用模块教学法的重要前提。当前的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理解能力有限,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比较喜欢操作性的学习。另外,高职学生社会经历较少,对于企业的经营模式及经济活动内容缺乏了解,会计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根据我们课题组对我院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基础会计理论知识,更喜欢基础会计技能的学习。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很枯燥,希望减少理论课程学习时间,增加会计技能操作的时间,模块教学法能满足高职学生上述要求,因此,高职学生自身因素是我们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运用模块教学法的重要前提。
二、模块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对基础会计课程会计技能的要求,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尝试运用模块教学法,具体做了如下几个方面:
1.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模块划分。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和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我们打破原来的基础会计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基础会计的基本技能为主线,将基础会计课程进行模块划分,分为基础理论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和实训模块三大模块。三大模块具体如下:模块一为基础理论模块,均为必备的会计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账户结构等三大部分。模块二为基本技能模块,可分为下列5个子模块,子模块又分解为若干个具体任务如下: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环节探讨
摘要:会计学课程在部分非会计专业中一般按专业基础课开设,学生通过学习会计基本概念、简单账务处理等达到读懂财务报表并进行简单财务报表分析的课程目标。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开设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和未开设手工模拟实训的两个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探究会计教学改革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为后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环节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实践环节;教学改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理论中提出,“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台湾大学李纹霞教授对不同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记忆程度做了一个调查:讲授(5%)、阅读(10%)、视听(20%)属于tellmeandIforget;示范(30%)属于teachmeandIremember;讨论(50%)、做中学(75%)、教别人(90%)属于involvemeandIlearn。因此,文章通过对S学院2019级开设手工模拟实验的金融专业和未开设手工模拟实验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探究会计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学习效果的影响。
1非会计专业设置手工模拟实验的必要性
会计学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应用性和程序性,在会计教学及反馈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课程存在知识点太多、学习难度较大、学完不知如何应用等问题。有些会计学课程的教师反馈,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课程时表现出很大兴趣,但进行到第二部分“会计六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时,大多数学生对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非流动资产的后续计量、收入的确认等知识点感到困惑,学生不了解学习这些内容的目的和作用,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对学生学习会计学课程的目的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果:为考取初级会计师证书的占58.47%,为读懂财务报表的占73.42%,为进行必要的财务分析占83.33%,认为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有所帮助的占64.32%,希望从事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占14.41%。由此可以看出,非财会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事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而是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必要的财务分析,帮助实现经济管理活动中的最优经济效益。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三部分:(1)会计基本理论,包括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及简单的会计循环;(2)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包括利润表项目、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3)财务报表的编制与解读,包括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利润表解读及资产负债表解读。三部分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关系,通过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对会计研究对象和方法等有基本认识,才能对经济业务中涉及的会计账户进行确认和计量,掌握会计要素中各账户确认计量的原则才能明确财务报表中各项目的构成及金额的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财务报表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财务分析,从而实现经济管理活动。传统的会计教学仅限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学会了编制会计分录,但并不知道会计分录在实务中就是登记记账凭证,也不知道会计分录对企业财务分析的作用;学生学会了财务报表的编制,但不知财务报表中各项目的数据来源。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在会计学课程设置中增加模拟实验的环节。现在各种财务软件已经非常成熟,在增加模拟实验尝试之初,有部分学生疑惑现在企业是否还存在手工记账方式?如果将来不从事会计工作为何要在课堂上进行会计手工模拟实训?首先,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中涵盖了整个会计学课程的知识点,比如编制记账凭证就要求学生掌握第二部分“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相关内容,期初建账以及试算平衡都考察了学生对会计等式的掌握情况,登记账簿加深了学生对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理解。其次,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很多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等方式对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但在与其他课程或活动结合时,无法运用所学知识,应用能力较弱。最后,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制单、记账、审核、报表等不同会计岗位,每个岗位出现错误都会导致最终结果不正确,每位学生处在不同会计岗位上实现同一个目标,在实训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因此,虽然手工记账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少见,但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训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学习目标是能够读懂财务报表和进行必要的财务分析,对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学课程实践应采用手工模拟实训而非电算化实训。
2手工模拟实验基本内容
会计教学及会计思维培养
一、《会计基础》课程中会计思维的培养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将“以教为主”的传统理念转变成为“以学为主”的人本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并勇于思考。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其次,为能够更好的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充实教学内容,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比如说会计核算方法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因为不论是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还是日后会计实践工作,会计核算方法的七步骤都是必须具备的会计思维。如何让学生更为主动地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呢?可以在第一次课堂教学时播放一些实践操作的小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识别常见的会计资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并了解基本的核算程序。要想把企业的经济业务转化为会计语言,首先需要工具,因此会计核算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设置账户。有了工具,还需要记账的规则,第二个步骤就是明确记账规则复式记账法。在工具和规则齐备的前提下,就可以记账了,也就是第三个步骤,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将企业的经济业务转化为专业的会计语言。在学生看到第三个步骤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发票等原始单据,让学生有形象的认识,如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实地观看这些原始单据。同时让学生能感受到,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的数量比较多,资料多了后查找信息不那么容易,因此需要将会计凭证上的信息系统地转化到另外的资料上去,也就是第四个步骤登记账簿。账簿里的信息系统而全面,便于查找。接下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会计人员将一大堆的会计凭证和账簿提交给单位的领导,供领导查看财务信息,领导能顺利查找到相应的信息吗?领导会觉得资料太多了,希望会计人员提供更为精炼的信息,也就是第五个步骤,编制会计报表,最常见的是四张报表和一些附注信息,非常精炼。而在第五个步骤编制会计报表之前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这就是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一共就是七个步骤。通过以上引导,学生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更加清晰,而整个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围绕这七个步骤进行的,同时能够为日后真正从事会计工作打好基础。
(三)教学实践模式的导入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的运用研究
摘要:项目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需要,使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该文以苏教版《基础会计》中“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这一章节的课程教学为例,对项目教学法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中职会计;项目;原始凭证
1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含义以及作用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处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完成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唱“主角”,而教师转为“配角”,实现了师生角色的换位,这样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从多个方面出发对项目教学法进行尝试性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项目教学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其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2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也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引领课程。“基础会计”涉及许多理论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知识点,和实际的经济业务联系紧密,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单纯通过书本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操作中。中职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该类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薄弱,缺少社会认知,但是思维活跃、可塑性强。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项目教学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将其应用于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还可以通过小组分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技能训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会计实务,充分发挥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价值[2]。
中职成本会计论文
1有效教学的意义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对于成本会计的教学来说,如果能做到有效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学以致用,就达到目的了。
2成本会计课堂有效教学案例展示———品种法教学案例分析
品种法是成本计算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教材以某企业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一个月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以多张表格的形式讲述了品种法的应用过程。对于初次学习品种法的学生们来说,有较大的学习困难,连表格数据的来龙去脉都很难理解清楚,更别谈实际操作了。本次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程度出发,以真实的招聘资料为教学案例创设情境。以品种法的计算程序为导向,从编制要素费用的会计分录入手,逐步填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呈现完整的账务处理流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品种法的应用程序。课堂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式教学相结合并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以学生明确任务、实施任务、完成任务、展示任务为主线,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学会操作为目标,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1创设工作情境,发放资料,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广州某企业2013年7月校园人才招聘笔试题:某企业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辅助生产车间是一个机修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修理劳务,该辅助生产车间不设“制造费用”账户。企业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要求根据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并完成甲、乙两种产品明细账的登记。该企业2013年10月份生产车间发生的有关经济业务如下:1)领用材料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领用材料249600元,生产乙产品领用材料182400元。基本生产车间领用一般消耗性材料5664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一般消耗性材料57600元。2)分配工资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192000元(按甲、乙两种产品耗用的生产工时比例进行分配,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28800小时,乙产品的生产工时为9600小时),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38400元;辅助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及管理人员工资共72000元;行政管理人员工资81600元,共计384000元。3)计提福利费按照工资费用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4)计提折旧费基本生产车间固定资产原值960000元;辅助生产车间固定资产原值为384000元,按月折旧率1%计提折旧。5)其他支出基本生产车间发生其他支出43584元,辅助生产车间发生其他支出29280元,共计72864元,均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6)10月份辅助生产车间(机修车间)共提供劳务43200小时,其中:基本生产车间提供38400小时,为行政管理部门提供4800小时,辅助生产费用按受益原则进行分配。7)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甲、乙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28800小时,乙产品的生产工时为9600小时。8)甲产品本月完工产品4800件,月末在产品1920件,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加工费用完工程度为40%。乙产品本月完工产品1600件,月末在产品500件,原材料投料程度为80%,加工费用完工程度为50%。采用约当产量法分配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引用公司招聘考试资料,贴近学生实际。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每位同学都想在自己求职过程中能够顺利通过。因此,相对课本案例而言,资料可以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们的挑战欲。在学新知识之前,学生们就已经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了。这对于本次课的课堂教学而言无疑是开了个好头。
中职财会专业课堂教学提高途径
摘要: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素养是中职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具备胜任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学生的核心素养、会计人员的核心素养和中职财会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针对中职财会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现状,实施“微”(微课教学)、“思”(思维导图)、“仿”(仿真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出提升财会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能够促进中职财会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财会;核心素养;微课;思维导图;仿真训练
一、提高中职财会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以笔者学校为例,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可以概括为“弱”“薄”“缺”“差”四个字。其中,“弱”主要表现在逻辑思维能力偏“弱”。逻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学习内容繁杂、日后财务工作繁重的中职财会专业学生而言,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但由于中职学生初中学习成绩相对偏差,普遍缺乏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导致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普遍存在做事没有条理,学习缺乏计划,不善于理性思考,想象力和观察力较差等现象。“薄”主要体现在文化课基础偏“薄”。通过中考的筛选,成绩优异的学生大多进入普通高中,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进入了职业高中。虽然考试成绩不能说明一切,近年来全社会对中职学校办学能力和中职学生学业水平的认识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总体上来说,中职学校每年新招学生文化素质仍旧偏薄弱,学生的哲学知识、人文知识普遍较为薄弱。“缺”表现在学习兴趣较“缺”。由于文化课基础薄弱,大多数中职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挫败感较强,不利于进一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较差。中职学生在课业负担方面较普高学生轻松很多,容易受社会上一些诸如“读书无用论”等不良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虽然中职学生开始学习专业知识,但由于其年龄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也较难以培养起对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差”表现在学习自觉性较“差”。很多中职学生并未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对于老师布置的预习和复习任务很少有学生会去认真完成,总体学习自觉性较差。
二、中职财会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有效途径
会计专业是一个需要持久学习和反复练习的专业,需要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清晰的思维逻辑、扎实的操作技能,但大部分学生不能具备或不能同时具备以上能力。针对上述问题,在实践中笔者选择了微课、导图及仿真三种教学手段,力求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