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6 08:42: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基础理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基础理论

互联网对会计基础理论影响试析论文

[内容提要]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出现了网络公司等新经济组织,同时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成为企业的新时尚,这些都对传统的会计基础理论产生强烈的冲击。本文论述了对传统会计基础理论的影响,并就其对策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基础理论影响对策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运用国际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进行生产和交易,企业的经济活动由此产生巨大的变化,这将对传统会计基础理论产生强烈的冲击。本文论述了互联网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影响,并就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1、对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在传统会计描述的会计主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单位实体。而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中,存在着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公司、网上公司、网际公司,以及以信息资源为主导服务的信息中介服务公司。在会计上是否认定这些公司为一个会计主体?这将给会计主体假设产生影响。

这些形式新颖的公司是虚拟化了的,为完成一个目标,会在短时间内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公司主体,待项目目标完成后又立即解散。这与传统的实体公司在组织形式和业务经营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但在网络上它又确实是一个公司,并且在经营着业务,会计行为上必定要对它经营着的业务进行质和量的反映。因此,应将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变为相对会计主体假设,来确定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

2、对持续经营假设。上述的网络公司、网上公司、网际公司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会在短时间内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公司主体,但项目目标完成后又可能会立即解散。这些公司冲破了传统企业连续经营的框架,进行着不定期的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可以即时解散,其各项会计要素也即时终结,等到为另一个特定目标而临时成立公司时,这个公司或许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公司了。因此,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理论已不再作用于此类公司的会计行为。

查看全文

会计基础理论结构探讨

【关键字】会计基本理论公理化方法秩序稳健主义事实反驳

【摘要】如何构建会计基本理论的结构体系是贯穿会计发展史全部过程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自然科学完成理论构建所使用的公理化方法的起源观念为基础,结合会计学作为社会科学的自身特点,探讨了公理化方法在会计应用中的可能贡献并提出了用公理化方法重构会计基本理论结构的理论框架与具体思路;在此基础上,以稳健主义在构建公理化的会计基本理论中的特殊作用为例,具体说明了会计基本理论公理化过程的实现途径。

会计基本理论的结构问题贯穿于会计发展史的各个阶段。理论方面,对于会计基本理论整体结构的宏观认识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会计学学科的发展方向,深化对学科相关知识的理解。实践方面,会计规则的质量不高是国内外众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存在会计信息的规则性失真(吴联生,2002),而会计基本理论中的诸多内容都直接影响着会计准则的制定方向。从会计理论中稳定的核心观念出发,建立一个具有开放性的会计基本理论结构,使理论在发展完善过程中不断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换,将有助于解决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问题。本文拟以自然科学完成理论构建所使用的公理化方法的起源观念为基础,结合会计学作为社会科学的自身特点,提出用公理化方法重构会计基本理论结构的理论框架与具体思路;在此基础上,以稳健主义在构建公理化的会计基本理论中的特殊作用为例,具体说明会计基本理论公理化过程的实现途径。

一、公理化方法的核心思想及其在会计研究领域应用的可能贡献

公理化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独立学科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之中,是一种关于整理科学理论知识结构的方法论。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在他的《几何原本》中,从已有的相对分散的几何学定理中选择少量原始概念和不需证明的几何命题作为定义、公理、公设,使之成为全部几何学的出发点和逻辑依据,然后运用逻辑推理演绎得到其余所有几何命题;欧几里得由此创立的演绎体系称为实质公理系统,而他用来对几何学知识体系进行重构的方法就是公理化方法(张家龙,1983)。希尔伯特(David·Hilbert)后来进一步提出了形式公理系统,与实质公理系统相比,涉及的概念是未加定义而由公理加以刻画的初始概念,对初始概念进行不同的解释,一个形式公理系统可以有不同的论域②。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为公理化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公理化方法的应用之一是利用形式逻辑建立学科理论知识的关系。关于形式逻辑在会计基本理论发展中的作用,利奥·A·施密特教授曾做过有益的探索。他提出,演绎逻辑是“通过显示讨论中的某一现象是一种公认判断的特定例证或应用,从而形成结论的过程。公认判断在专业上称为大前提,特征事实的表述则称为小前提。”而且,他还尝试着列举了三个会计方法中的大前提以及如何运用三段论式的演绎方法表述存货计价的方法。他在研究中将演绎的方法引入会计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他仅仅看到在会计师的日常工作中的确存在着一些观念性的公认的前提,而他们所做出的判断又往往是基于某种前提的暗示,但是对于这种暗示的实质并没有加以揭示。而且,他没有具体解释这些前提在会计基本理论结构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理论本身发展所可能遵循的途径。他的观点还停留在对会计活动的直观感受上,而尚未将其与公理学以及数理逻辑的研究成果相结合,上升为一种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因此也没能指出会计学演绎方法的本质。

查看全文

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组成

美国会计学会1966年的《论会计基本理论》提出,会计理论研究可以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确定会计的范围,以便提出会计的概念,有可能建立会计理论;建立会计准则来判断、评价会计信息;指明会计实务中有可能改进的一些方面;为会计研究人员寻求扩大会计应用范围以及由于社会发展而需要扩展会计学科的范围时,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个国家以及一些会计国际组织开始研究并且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理论工作者希望会计理论能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引导或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会计学界讨论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说法不一,大部分采用了理论结构概念框架的方法,即按照会计假设、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要素、会计环境、会计程序等构成来进行研究。

1财务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和能发挥的作用,它是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是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会计的要求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范围不断扩大,会计职能也将不断增多。我国会计职能的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受马克思关于“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论述的影响,对会计职能基本倾向于“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到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从“一职能说”、“二职能说”直到“八职能说”以至“全职能说”并存的局面。但这些研究始终以马克思对簿记的论述为基础进行,没有考虑会计实践的发展,因此不利于会计理论结构内容的完善。

从现代会计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的职能应总结为“反映”和“管理”两大职能比较合适。反映职能是指将会计信息向使用者进行充分的揭示和披露;管理职能是指会计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会计反映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反映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为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服务,管理职能是会计的固有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实践证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对会计与管理结合的要求也越高,会计管理职能也就发挥得越充分。不同会计人员由于其岗位责职不同,一般地应分别发挥不同的职能,这就为监事会和会计委派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财务会计的工作要求--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工作总的目的性要求,它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往往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由于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的内在联系,西方会计学界强调会计目标,我国会计学界则强调会计职能,这是由于对财务会计体系运行的目的不同造成的,是期望达到主观要求还是发挥客观功能。目前会计界普遍接受会计目标的概念,但不同学派对会计目标的理解也有不同。如“决策有用性学派”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经济责任学派”则认为,会计目标是反映和报告受托经济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我国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的定义是:为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外部投资者以及内部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目前,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决策有用性观点,笔者也倾向于这种观点。原因在于,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研究应具有前瞻性,应该从长远观点出发,以确保其框架的稳定和适用。

查看全文

知识经济对我国会计基础理论体系影响论文

一、会计原则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在坚持传统会计核算原则的同时,又要符合其独特要求,拓展或改变部分原则内涵。历史成本原则显得不合时宜,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采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混合使用两种或多种计量基础,完整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原则要做到对外对内报告并重,对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内部经营者都要快速提供相关信息资料,满足多变环境的要求;为利于反映现金流量信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等因素,适应现实经济中的衍生金融工具等经济事项,权责发生制原则将与收付实现制结合起来运用,对网络经济以现金流动制为基础进行核算;配比性原则因“虚拟公司”的出现及合作各方要求合理分配实物资产、人力资产、智力资产的耗费,配比范围扩大了,核算方式也因不确定性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及时性原则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会计必须能够随经济业务变化而变化,提供“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灵活性原则致使人力资源会计、知识会计在坚持精确计量的同时,合理地运用模糊计量方法,将精确计量和模糊计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披露原则既要求反映财务资本的货币化会计信息,也要求将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在报告中全面、适当、公正地予以揭示和披露。

二、会计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我国除了具有独立资金、完整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经济实体外,将会更多地涌现出经济发展水平多样化和财产权益日益复杂化的虚拟主体。虚拟主体实质上是一种名义上或形式上的企业组织。在网络化经济时代,经济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较强的变动性。企业可以由多家独立公司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迅速的联合和重组,形成一种临时性结盟组织,即虚拟公司。虚拟公司的出现,突破了以往的空间概念,它极大地改变了会计主体的存在方式,组成公司的各独立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迅速分组,随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增加或减少组合。虚拟公司使会计主体变成一种新型的“相对会计主体”,这种“相对”会计主体,拓展了传统有形的会计主体假设。“网上公司”、“远距离多主体的网上合作体”等形式的出现,则突破了原有会计主体的“空间”概念。“媒体空间”中的会计主体会越来越多,外延也愈难以界定。会计主体应承认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并存,会计上对虚拟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及有关记录和报告,都应适应这个特殊会计主体的需要。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将有可能被“相对会计主体假设”所取代。

2.持续经营假设。基于现实主体和虚拟主体同时存在的情况,持续经营是假定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但随着竞争加剧和风险增大,企业随时会出现被并购、清算、终止的可能,虚拟公司的经营活动呈现出即合即分的即时性特征,具有临时性和不可预测性,它能根据市场需要,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虚拟公司是一个存在于网上的临时性组织,进行的多是一次性交易,完成后即进行解散,因而引发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挑战。有人主张代之以破产清算和破产清算期间假设。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扩散的速度很快,从而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风险。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网上实体”的经营活动便呈现出“短暂性”,因此,笔者也认为确立破产清算及破产清算期间假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会计分期假设。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虚拟企业随市场机遇的出现而产生,市场机遇的可变性决定了它的存续时间可能很短,甚至可能在几分钟之间就形成一个虚拟企业,完成一笔业务后即宣告解散,所以在一个极短时间内再划分时间段已无必要,只要把会计期间与交易期间统一就可解决该问题。因此,有人提出以虚拟企业的网上交易期作为一个会计期间,可以在一次交易后只编制一次会计报表便可满足需要。这样就不会产生成本费用的跨期分配问题,从而使收益等会计信息更真实、可靠。从另一方面说,在网络时代,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传输功能使企业财务管理由静态走向动态,使企业在任何时点,都可将已发生的经济交易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地得到企业实时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而无须等待会计期末,因而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实时性使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的断点,因而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实时性也引发了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否定。笔者认为,对于网络经济可取消会计分期假设,对实体经济仍可适用会计分期假设。

查看全文

大数据思维融入基础会计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大数据技术纵深领域应用的代名词,本文旨在通过基于《基础会计》课程中大数据思维如何嵌入为主题开展论述,为新技术背景下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会计教学;应用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pathon正在逐渐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大数据处理工具,从减轻从事大量的表格业务的处理工作量的岗位来看,大数据技术确实为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会计学属于传统学科,其“凭证——账簿——报表”的较为固定的业务处理模式已经风靡世界几个世纪,及时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也并未改变会计学科业务处理模式的本质。会计教育的基础仍然是复式记账原理,这是不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改变的。但,如何能找到一个契合点,解决传统会计教学中的大数据思维问题呢?

一、基本概念

(一)大数据。数据是人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反映活动过程或者结果的痕迹或证据。大数据(big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处理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二)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思维包括全样思维、容错思维和相关思维。全样是相对于抽样的概念,在大数据时代,借助技术实现全样数据的搜集正在变为现实。采用抽样方法处理数据时通过工具进行数据清理和加工以保证数据处理过程精准性的思维需要改变,全样数据中存在一定的错误率也是符合实际的。在全样数据下,将本家注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从而发现规律为决策和研究服务。

二、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概述

查看全文

创新教学模式会计教学论文

一、新时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创新对策

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整合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针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如下可行对策:第一,相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需要首先树立正确的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观念,明确新课程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在传统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的掌握程度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而对于学生的技能实践能力的评估环节则相对匮乏。因此,为改善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相关教师需要明确新课程环境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以及目标定位。第二,改变传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为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模式。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熟于理论、疏于实践的现状可以通过教学与理论相结合的一体化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予以改善、缓解。在设计教学模式时,相关会计专业教师需要按照社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工作,该教学模式的原则在于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师需要达到会计课程理论知识讲授结束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基本理论运用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凭借会计专业知识来处理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实效性方面看,理论与实践现结合的一体化会计教学模式的效果表现为多元化,不仅有利于学生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而且有助于学生提炼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之间的关联作用。通过会计课程的课内实践、课上实践,对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予以深化,对学生的实际理论操作能力予以提升。在具体的高职院校会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这一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引进案例教学法等多元化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课堂设计方法,增加课堂活跃度,提升学生基于会计理论知识的实践参与热情。情景教学法是近年来兴起的、有效的课堂改革的典型方法,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而言也同样适用。在学生看来,仅凭教师口头传授的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显得枯燥、难懂、脱离实际应用,而案例教学法是以基础客观示例为依托所进行的教学手段,其优势便在于其有效的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环境相结合,为学生展现具有生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小组互动、组件讨论等多样性课堂参与形式中深入体会会计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热情的提高,更有助于课堂活跃度的提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

二、结语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化、教学理念的升级化都将成为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现状改善与创新的可利用途径。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之路漫长且艰巨,本文所提策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相关从业人员以及教育研究工作者们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熊淡宁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查看全文

中职《会计基础》课堂教学技巧研究

摘要:《会计基础》是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由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对于基础较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应当致力于课堂教学技巧的运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院校;会计基础;课堂教学;教学技巧

《会计基础》是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每个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应当引起重视的重要基础课程。该门课程是主要侧重会计基础知识,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基本程序等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会计学概念,对象,特点和原则。在掌握会计基本方法之后,学生可以对会计基本理论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中职院校《会计基础》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和学生自身素质,教材编排等因素息息相关,同时也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密不可分。在各项原因中,最容易改变,也最值得改变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受限于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往往难以充分吸收教师所讲的知识点,也没有调动自身学习热情,更没有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一味在教师的引导下亦步亦趋,很难真正达到授人以渔的教育目的。这对于《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也有一定启示作用。《会计基础》可能涉及众多专有名词,而且往往不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专业性较强,对于年龄尚小的学生来说,可能具有较大理解难度。因此教师更应当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有所重视,善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会计基础》课程特征

(一)具备较强理论性。现阶段中职院校在会计教学上,主要开设开设《会计基础》、《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等课程,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技能和会计核算能力,从而成长为企业所需初级会计应用型人才。《会计基础》是在中职一年级开设的专业课,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中,学生会接触大量会计原理和衍生的抽象概念,在教学中会充斥和各种晦涩难懂的记忆点、公式,使学生面临较大学习压力。例如概念公式、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等,都会让零基础的中职学生感到困惑,平添更多学习难度[1]。(二)具备较强实践性。中职院校开设会计专业,本质上也是为了向社会输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才,因此在实际设置课程时,也会和企业会计工作需求高度统一。实际会计工作当中,会涉及到会计报表、会计账簿、标记凭证填制等重要工作,因此在中职学生学习会计基础的阶段,主要将会围绕相关工作内容展开,进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未来工作中必需的实操技能,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学以致用,达到企业人才标准。

二、中职《会计基础》课堂教学现状

查看全文

中职会计基础教学方法创新分析

摘要:笔者针对中职院校会计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中职院校会计基础教学的有效方法,希望有助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院校;会计基础;教学方法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中职院校教育的实施。会计基础是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逐渐成为我国市场中的一个热门工作。这也对中职院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对会计基础教学进行恰当的改进和创新,以此培养出更加优质的会计专业人才。

一、中职院校会计基础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较为陈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部分中职院校会计基础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一直照本宣科地实施教学活动。会计行业是一个发展较快的行业,并且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也在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地完善。然而,很多中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学科教学的教材并没有跟上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没有及时对教材和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多数中职院校会计基础教师一直致力于理论教学的研究,比较缺乏实践经验,这也使会计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目前,我国部分高等院校会计基础教师依然在沿用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这部分任课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十分不利。大多数学生往往并没有真正地了解会计基础学科的知识,而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这些知识,一段时间不运用就很容易遗忘。并且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会计基础教学既枯燥又乏味,失去对会计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3.中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中职院校学生大多都是初中阶段学习相对比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上很容易被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和现象所影响,并且这部分学生通常很喜欢表现自己,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别人更加关注自己。另外,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一般较为欠缺,缺乏学习自信心,学习自觉性较差,内心比较敏感,很难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正因为中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所以十分有必要对会计基础教学进行改革,以此不断提高中职学生会计基础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二、中职院校会计基础教学的有效方法

查看全文

基础会计教学探究

摘要:在财务会计学科中,基础会计是门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后续学习的良性、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基础会计一直都被各类相关教育机构作为财会教学的关键内容来抓,如何做好基础会计教学,提高学习质量,是财务会计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该文针对基础会计教学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详细阐述了基础会计各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策略,对于更好地开展基础会计教学有着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流程

会计是经济管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组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而基础会计则又是学校开展会计、经济和管理等专业教育时必修的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上述专业时所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技能。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对于后面的专业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体到财会专业,学生只有经过基础会计课程的教育后才能学习后面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基础会计教学是财务会计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支撑。学生只有学习了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才能继续循序渐进学习更高层次的内容,缺乏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后面的学习就是无根之木。基础会计是门综合性学科,内容丰富,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程,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程的组成架构以及各个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有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按照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的顺序,学生第一步要进行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具有一定基础后,按照经济业务活动的要求对各类票据的原始凭证进行收集,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同时要做好财产清查工作,以保证记账内容真实准确,符合实际。最后根据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根据学习重点不同,基础会计教学主要包括以下3个阶段。

1会计理论学习阶段

财务工作者要正常开展会计工作,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因而,基础会计的第一个学习阶段,就是进行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会计基础理论是人们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认识,是基础会计各种理论的概述和初步探讨。基础会计理论包括会计的概念、功用、各类会计账户的定义、复式记账、借贷记账等各类记账方法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会计分录的含义等基本知识。除了上述这些概念性的内容外,基础会计理论学习还是对财务会计工作中最常见的应用领域——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进行学习。基础理论教学阶段主要是理论学习,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得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多媒体教学,作为在传统教学方式之外的重要补充,可以发挥出非常显著的作用。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需要遵循适度原则。如果常规的教学方法本来就可以满足教学需求,就没有必要开展多媒体教学,毕竟多媒体教学所花费的成本要高于传统教学方式,如果取得的效果相同,就没有必要开展多媒体教学。反之,有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效果不大。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将复杂、抽象、艰深的理论概念转换为生动、形象、具体的形式,无论是降低教师讲授难度,还是提高学生的理解,都是非常有利的。具体到教学内容上,账户结构以及内容由于相对繁琐、复杂,如果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学生很难充分理解,这种时候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幻灯片以图形的形式向学生讲述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账户的结构及组成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2会计实践阶段

查看全文

网络教学方案设计分析

摘要:网络教学现如今已是各高校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在使用网络平台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律性差、课程缺乏互动、实践内容无法完成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以遵义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基础课程为例,针对线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和改进。

关键词:网络教学;会计基础;方案设计

一、会计基础网络教学优势

(一)大数据精准服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体现出来,并且由大数据提供更精准的学习资源,网络可以对错题形成记忆,自动形成错题库,学生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由此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样,网络可以使得教师能够获取更多更新的课程资讯,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更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课程资源,使得学生能够高效率地达到学习目的。(二)教学模式灵。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对于教学的限制。上课的时间和地点不再受到教室和课表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反复查看课程视频和PPT进行自主学习。同样,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将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而更加灵活多样,比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用过多地浪费时间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而是通过网络布置任务,学生课后完成,课上再进行集中反馈,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二、会计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现状与主要问题

会计基础这门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是一门既重实践也重理论的课程。从以往的线下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会计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刻:比如很多学生对于会计上的借、贷关系容易混淆;对于会计科目出现记不住的情况;对于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的关系无法理解等。在实践实训的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点不扎实和不牢固,又反过来发生对于实践的了解和理解不够深刻、对于实训的内容掌握的不扎实、实训结果差强人意的情况,进而最终导致会计基础教学效果无法达到最佳。(一)网络教学互动性差。会计基础是管理学下的一个分支,其理论体系是从管理学当中延伸而来,但是又不同于管理学,学生对于其中的基础概念一开始会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从过往的教学经验来看,会计基础中很大一部分理论知识需要教师反复讲解,并且在师生磨合的过程中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实际解答。然而由于课程直播软件的限制,教师无法通过网络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掌握,学生通过文字提问时有时又无法准确表达问题的关键点,导致教师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所提问的关键点,一一解答又特别耗费时间,因此影响上课进程,导致实际课程进度往往会慢于课程计划进度。本门课程以超星学习通为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任务和数据统计,通过超星学习通的数据收集可以看出,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互动中,仅有50%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讨论当中去,并且大多数学生在话题讨论中有且仅有一次回复,仅有3%在话题中与授课教师有来回互动。由此可见,线上教学中仅有极少数自律性较强的学生愿意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做到在课余时间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进行线上交流,但是大多数学生则因为觉得问问题很没面子或者感到害羞而不愿意提问。(二)在线学习效率低。在网络教学中,由于缺乏监督,学生在学习网课时可能会被周围的其他因素影响学习效率。如网络上很多资讯可能会影响学生上课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环境周围的各种因素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网络拥堵、学习平台服务器超载导致在线学习效果不佳。通过超星学习通统计数据结果来看,在本门课程任课教师的17次签到中,加入到本门课程中的学生仅有一次为100%签到,平均签到率为87%;课程共了86个学习任务点,而平均完成数为78个,平均完成率为90%;课程中的四次作业平均完成率为93%且平均分数仅为74(每次作业分值均为100分),平均成绩未达到本校评分标准中的良这一等级;课程中一共9个章节,包含测试共25个,平均完成个数为23个且分数为74,同样未达到良这一评分等级。从课程考试结果来看,会计基础课程共了三次考试,平均分仅79分,而从综合成绩(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统计来看,综合成绩仅68分,在本校评分标准中该成绩仅为合格。由此可见,会计基础单纯地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会计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不高,而网络监督中所谓的每次签到打卡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从而增加教学压力,学生在签到后是否有参加课程学习也无从得知,因此网络学习效果不理想,任课教师也无法实时掌握真实的学习情况。(三)网络教学无法进行实践教学。会计基础虽然理论基础所占的比例很重,但无法否认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网络平台教学教师只能完成理论教学目标,而无法完成实践教学目标。众所周知,会计无论是手工记账还是电算化,都是建立在会计的特殊体系当中的,由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限制,会计基础课程中很多能体现会计实际工作流程的训练内容根本无法进行,导致本门课程大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无法完成。任课教师只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布置简单的会计账目任务,学生通过在平台上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会计分录作业以到达自主实训的目的。然而由于学生自制力的问题,自主实训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完成或学生独立完成,并且大多数学生即使在完成实训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也并不会主动在网络上向教师进行问题反馈,因此教师无法得知实践实训的教学效果。而如果教师将实践内容通过网络直接,将实训变为学生线下完成并通过网络提交的方式进行,提交时复杂的流程则会给学生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教师批改实训作业的工作量大、速度慢也是网络教学一个大问题。(四)考试平台突发状况多且无法监控。教师通过网络考试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时,由于学习平台的限制,教师无法准确判断学生是否有作弊行为,只能通过平台统计学生登出系统次数进行统计查看学生是否有作弊嫌疑。同时在全校统一考试时,由于平台服务器超载,考试期间频频出现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正常考试,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影响学生考试成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