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16:52: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会计电算化理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电算化理论

会计电算化理论论文

摘要:全新的表格输入法,将凭证模块和报表模块相结合,实现凭证数据的高速输入;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将制造成本核算报表化,一举实现成本核算全通用,从而解决了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一个最大难题;开创了分组核算,从而提供比总分类更概括、更综合的核算指标等八大部分内容,构成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框架。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Abstract:Thebrand-newforminputmethod,unifiesthecertificatemoduleandthereportformmodule,realizesthecertificatedatahighspeedinput;Usingthecodingtechniqueandthereportformmodule,theproductioncostcalculationreportform,willrealizethecostaccountingatonefellswoopentiregeneral,thushassolvedan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biggestdifficultproblem;Foundedthegroupingcalculation,thusprovidesalwaysclassifiesisbroaderthan,themorecomprehensiveaccountingindicesandsooneightmajorpartcontents,constitutesthe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theoryframe.

keyword:Accountanttheelectricitycalculated;Entiregeneral;Centraldata;Groupingcalculation;Automaticaccount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查看全文

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论文

[摘要]全新的表格输入法,将凭证模块和报表模块相结合,实现凭证数据的高速输入;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将制造成本核算报表化,一举实现成本核算全通用,从而解决了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一个最大难题;开创了分组核算,从而提供比总分类更概括、更综合的核算指标等八大部分内容,构成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框架。

[关键词]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

查看全文

企业资产会计电算化难题及策略

资产会计电算化是指财务会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和管理模块,或单独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软件。资产会计业务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调拨,折旧计提,租赁及资产重组和价值重估等业务。

目前,资产会计电算化还停留在固定成本核算的会计初级阶段,对固定资产购建、报废,处置的全过程,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资产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资产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本文就当前资产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

一、资产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

我国资产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从有建立完整的资产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使现有资产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全面、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更是鲜见,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这种认识对资产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形成严重的瓶径桎梏作用。

资产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改变资产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资产会计数据领域,提高资产会计信息质量,而且要改变资产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从而推动资产会计理论与资产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资产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

二、我国企业资产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与发展研讨论文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本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走过近20年的历程。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民族品牌的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本文就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并探讨其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电算化软件仿真手工会计系统,削弱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仿真”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主流,同时也是评价会计软件优势的主要指标。从当前会计软件的发展现状来看,除了必须从系统外部取得原始凭证外,会计电算化系统几乎可以仿真出手工会计系统的所有方面。因此,从总体上说,这种系统的产生与手工会计系统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它只是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代替了手工系统下的纸张、笔墨加算盘而已,只是将中世纪的会计思想反映到了现代计算机的屏幕上,计算机只不过是充当了手工会计的工具。因为它既没有消除会计手工信息系统存在主观判断因素等固有缺陷,又未在信息处理方面发挥计算机的优势。

2.会计软件功能大同小异,开发不足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众多,但其功能却大同小异,“千品一面”。大多数基本上包括帐务、往来帐、存货、工资、固定资产、销售、成本、报表等一些模块,主要的功能是核算。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每个企业事业单位都要面向市场,在预测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还要加强控制;事后要组织好核算和分析,因而需要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如提供具有灵活性的适应各种分析要求的管理分析功能;为增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财务软件应具有多国语言,有多种货币处理能力;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要考虑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而现实情况是一些功能用不上,而需要的功能又不具备。

3.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投资集中、设计周到、便于交流、售后服务较易管理。但在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逐渐暴露出了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定义较抽象,系统体积较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销售、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而从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不能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4.数据的实时共享性差,安全保密性弱就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上数据库技术发展水平来看,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实现数据的高度实时共享,但遗憾的是目前许多软件还只是保留在单个用户级的水平。它们所谓“网络版”只不过是实现了文件服务方式的数据传送,数据的共享是靠传送数据文件的方式来实现,而不是采用数据库服务器的方式,真正实现数据库高度实时共享。另外,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弱。有数据安全保密性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很少,在多数软件中,数据往往完全暴露在所有用户的面前,一个只会打开计算机,即使算不上一个“电脑高手”,他往往也可以随意查询、修改数据,甚至有意地破坏数据。

查看全文

新时期会计电算教导透析

本文作者:潘忠志段金敏工作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教学内容规范化分析

会计电算化课程绝非简单的会计理论与计算机操作的结合,还包括内部控制、计算机审计、电子商务等综合知识,合格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不仅能够应用会计软件完成基本会计核算业务,还必须胜任会计信息数据库的管理维护、会计电算化风险防范、预防计算机舞弊等综合管理工作[4]。根据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要,可以把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结构划分为以下三个知识模块进行教学:(1)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知识主要讲授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包括财务软件介绍、会计电算化组织与实施、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电算化审计、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原理、计算机舞弊及其防范,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会计电算化基本原理、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与结构、不同会计软件的比较与介绍、如何组织实施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过程、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等知识[5]。(2)会计电算化软件基本操作主要讲授会计软件的系统初始化、账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往来款管理等业务模块的操作,强调实务操作能力训练,使学生能够熟悉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业务流程。通过上机操作模拟完成会计软件的系统初始化、建立账套到凭证的录人、审核、登记账簿,期末结转各种损益、核对往来账款,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对整个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业务的流程、工作岗位设置有清晰的了解。(3)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维护与管理知识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SQLSERVER关系数据库安装与管理、结构化查询语言SQL、Excel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等知识[6]。使学生能够熟练维护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Excel软件对会计核算数据进综合利用,开展财务分析、编制报表、完成项目财务评价。

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1)在教学中确立会计核算系统是ERP系统核心系统的观念。信息技术促进了会计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企业已经开始应用ERP系统综合管理和运用企业资源,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在教学中不仅要确立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地位,同时必须将会计电算化教学放在ERP环境下组织和开展。(2)分工协作实验,团队化管理会计软件中根据会计核算需要和职责分工要求,分别设置系统管理员、会计主管、凭证处理人员等不同角色,每个角色分别由不同人员担任,各自完成不同的会计核算任务。在具体模拟操作过程中,往往不能由一个人完成所有的操作与管理,可以根据需要,把学生按每组3~5人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分工协作完成模拟试验。(3)采用比较教学法采用比较教学法,在讲授中不仅仅要介绍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还要分析软件的结构和功能、操作流程以及会计数据在软件中的传递方式和过程,让学生了解会计软件的共性与差异之处,区分不同会计软件的设计思想和操作流程。(4)计算机会计无纸模拟实习在实务模拟操作中,可以采取计算机会计无纸模拟实习的方法,所有操作都在会计软件中模拟完成。这种无纸化操作可以使学生更加熟悉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账务处理流程和凭证、账表的存在形式,对比手工会计方式和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查看全文

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的背景

1.知识经济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知识经济下,要求信息高速的传递,信息科学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各单位要提供更为标准、及时和相关的信息,以利于知识经济下投资者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将是确定无疑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于会计信息的需要。

2.时代进步需要会计电算化。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之会计的计算方法更为复杂,计算量更大。显然,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的手工核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会计工作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

3.管理的现代化需要会计电算化。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中枢地位。如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那么管理所需的大量会计信息就需手工操作,降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实行会计电算化,大量的会计信息无需手工操作,有利于推动各单位管理手段的进步。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查看全文

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论文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前期的软硬件选用、会计人员上岗培训、财务制度重新设计,还包括实施初期的手工和电算化会计系统并行运行、方案修正和实施后期的功能扩展、二次开发等。每一阶段实施的效果都和会计人员的素质紧密相连。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更新财务管理模式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人员面临新的考验。根据笔者几年来从事会计电算化组织和实施工作的经验,结合对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向的猜测,认为改进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势在必行。

一、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目前状况

(一)在培训内容上重视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忽视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和相关内容

在实际会计电算化培训中,由于时间、场地和会计人员素质所限,培训内容往往注重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不作讲解;忽略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介绍,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造成会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熟悉模糊,不能了解系统的全貌,自然更谈不上软件功能的全面深入应用;有的会计人员仅能操作财务软件,对其他应用软件一无所知,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的功能。

(二)培训时间上,重视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的培训,轻视后续培训

许多人错误地将会计电算化培训理解成一次完成,勿需反复的过程,因此许多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组织会计人员集中培训一次,取得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后就不再培训。但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也不过一两年就升级,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未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新问题。这都要求不断地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查看全文

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论文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的背景

1.知识经济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知识经济下,要求信息高速的传递,信息科学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各单位要提供更为标准、及时和相关的信息,以利于知识经济下投资者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将是确定无疑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于会计信息的需要。

2.时代进步需要会计电算化。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之会计的计算方法更为复杂,计算量更大。显然,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的手工核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会计工作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

3.管理的现代化需要会计电算化。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中枢地位。如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那么管理所需的大量会计信息就需手工操作,降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实行会计电算化,大量的会计信息无需手工操作,有利于推动各单位管理手段的进步。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查看全文

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研讨论文

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面对新世纪信息技术的浪潮,综合国内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形式,可以看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将面临巨大的变革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本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民族品牌的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程度、组织管理和会计软件开发等因素综合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2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起步阶段。1979年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的讨论会,会上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起步,并逐步跨入应用阶段。第一阶段是1983年到1988年,该阶段属于推广应用阶段。这个阶段,全国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热潮,许多单位也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但此阶段,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和会计变革的形势,使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推进非常缓慢。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1996年,该阶段属于普及与提高阶段。此阶段出现了会计软件产业。1998年8月在吉林召开了我国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提出了实现会计软件通用化的若干措施,并将市场机制引进我国会计软件市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第四阶段为1997年以后,属制度化与创新阶段。随着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型会计软件大力发展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1]

我国企业会计电算技术的特点:

1、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不到总数的1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采用,小型企业很少采用;主要是国有企业采用,集体企业和乡镇较少使用;较发达地区的企业较多使用,广大内地企业较少采用;有先进管理水平的企业较多采用,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较少采用。

查看全文

会计信息化的问题与措施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历经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逐渐完善用电算化完成做账的同时,以分析、管理为主的会计信息化也开始发展。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有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的日益深入,人们关于会计电算化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增加。在电算化发展成熟的基础之上,衍生出了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践中的简称。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大概念,它主要是从会计的技术特征与会计的发展来研究和认识会计的,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会计的深入应用,使会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系统两者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更加紧密。会计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是企业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和应用,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全方位、实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并与企业的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集成,提高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得高度自动化。

二、会计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管理措施不得力

我国会计信息化起步较晚,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作用以及重要性。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只知道会计电算化,并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才是发展的趋势。因此,企业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现象。会计信息化没有发挥出本身应有的作用。目前,大多数企业只注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并不了解通过会计管理所带来的输出增值。在会计电算化使用的时候,一些企业制订了许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起了作用。但是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只停留在电算化的管理当中,并没有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化的制度。一个企业,如果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财会信息系统,并且利用该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风险控制、市场预测以及经营决策,那么给该企业所带来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