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入门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03:29: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绘画入门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职美术设计色彩教学策略
摘要:中职美术开展设计色彩教学,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概括、提取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要注重色彩教学的内容,丰富美术色彩艺术形式;加强美术教学力度,提高色彩教学效率;优化色彩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美术意识。
关键词:中职美术;设计色彩;策略;教学效率;艺术修养
设计色彩,顾名思义就是指能够创造出新意的色彩,它从多方面考察学生对色彩的概括、提取能力。设计色彩和传统色彩有很大区别,它摆脱了传统色彩的各种束缚,对画面的构图、物体的刻画、色调以及材料肌理的运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钻研大师绘画作品,分析画面构成、形体趣味性、物体塑造、画面色调、材料运用等,从中汲取营养。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对设计色彩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注重色彩教学的内容,丰富美术色彩艺术形式
如果说色彩是美术的灵魂,那么色彩基础教学则是中职美术的必修课程,它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1)画面构图的合理性。一幅好的作品,完整的构图是前提。如三角形、S形、C形、多边形,构图时必须要强调物体的遮挡关系、疏密关系,物体的形状要有一定趣味性。考虑颜色布局的均衡性,以及画面的黑白灰点线面,可以参考阿利卡、莫兰迪等大师的作品。(2)画面整体色调的和谐性。画面色调必须统一明确,色调是一幅色彩画的灵魂,各色块间的纯灰、冷暖、对比、搭配、呼应都要反复思考及时调整,可参考莫奈、博纳尔、维亚尔等大师的作品。(3)物体塑造的趣味性。要根据画面整体氛围对物体进行刻画,可以使用各种色彩笔、刮刀、材料技法。在对物体进行塑造时,教师一定要考虑物体的色彩冷暖关系,注意颜色变化的丰富性,以及物体形象特征,可以参考塞尚、乌格罗等大师的作品。(4)画面的完整性。一幅好的作品,首先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完整的,构成一幅好画的因素很多,画面完整是关键。完整性不但包括创作的意图和构图合理,而且物体塑造、材料运用要恰到好处。(5)综合材料的运用。材料技法是创意色彩明显区别于传统色彩的一个显著特点。综合材料让画面充满不确定性,又有无限的可能,运用得好,画面立刻丰富起来,能使绘画语言多样化,反之会画蛇添足。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绘画角度分析设计色彩,找到根源,多角度研究大师作品,提升学生艺术修养。
二、加强美术教学力度,提高色彩教学效率
小学国画教学见解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广泛的美术文化氛围中学习美术,重点是让学生从单纯的学习美术技能技巧的层面发展到学习美术文化的层面。小学生重点是从课堂学习中了解我们的美术发展史,认识我们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特别是国画的教学。国画是我国的国粹,让学生了解中国画艺术是很重要的,那么是否就不需要学习技能技巧呢?我觉得学生正应该从技能技巧的学习中了解中国画的传统文化。
在五年级三个班的中国画教学中,我有目的的进行了实验。有的班级的课堂教学我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演示每一种题材的具体的绘画方法和步骤,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临摹,自己可以进行尝试性的变化和创作。另外一些班级的课堂教学,我讲解最基本的技巧和绘画步骤,但是不给学生演示绘画方法和步骤,学生自己分析课本上的作品,然后用自己的方法临摹、创作作品。公务员之家:
通过这几节课的练习,发现有些学生入门很快。很快就掌握了中国画的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虽然造型不太准确,有些幼稚,但是能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情趣,能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变化。而有些同学完全是凭着自己的直觉摸索练习,除了几个以前学过中国画的同学,其余的同学所创作的作品,并不能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浓淡变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圈涂出来的,但是有些作品表现的很大胆。
从这几节课的比较来看,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在美术教学中不可少,但是很容易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出来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画出来的作品都与老师的相象,没有融入自己的东西,这应该是我们美术教师特别注意的一点。
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针对我国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针对性提出应对之策,对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美术教育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关注与追求越来越高。从这个角度讲,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从小学抓起,精心编排设计课程内容,优化教学环节,不断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审美水平,对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丰富校园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条件有待改进提高。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体制机制的影响下,小学美术教育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边缘化状态,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师生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小学美术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由于美术学科的性质与特点,需要具备专用的美术教室及必要的一些教学辅助工具,但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农村小学,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小学美术教育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加上美术教育资源的匮乏,影响到了小美术教育教学的开展。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按照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许多学校的基础教学设施有了很大改进,但与新课改小学美术教学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2.教师师资力量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是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也是制约和影响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与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由于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在小学美术课教师队伍中,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美术教师很少。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专业美术教师因福利待遇低等方面原因不愿意去小学任教,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美术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不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校对美术等学科不重视,影响到了美术专业教师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积极性。种种原因导致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并且缺乏应有的美术教学技能与方法,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传统艺术在美术教育的融合研究
在当前利用传统艺术,优化高校美术教育时,要坚持从文化融合与艺术生长等角度,培育学生综合认识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从趣味、技艺和个人情感体会等多个层面来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美术教育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创作技能、美术知识,以真正实现美术创作的价值观理解与情感表达。本文将结合《美术教育学新编》一书,分析传统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融合问题,探索传统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融合价值与融合路径,以期为当前提升高校美术教育质量提供有效参考。由尹少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9年1月出版的《美术教育学新编》一书,主要以美术教育学为研究对象,从唤起记忆和进行体验开始课程的学习、向学习者提供完成美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全面而深入地带领学习者学习美术教育知识与技能,推进学习者向职业高峰发展等多个角度对美术教育学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完成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认识美术教育演进的规律、美术教学的方法与模式建构和课外美术教育的类别与方法等多种观点,为当前持续创新和优化高校美术教育体系提供了有效借鉴。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丰富,论述完善
该书研究内容丰富,通过对美术教育的内涵与分类、影响美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和美术教学的方法与模式建构等理论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形成了完善的研究体系。当前,传统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融合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偏重传统艺术教育,缺乏学生审美素养与美术创作兴趣的合理指导与培养。从教学内容与重点看,当前在开展高校美术教学培育时,采取以知识技能教育为主,忽略了学生审美体验的培养,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美术人文素养教育,影响了学生的美术想象力。另一方面,高校美术教学评价机制单一,偏重学生对美术创作技巧的掌握与理解,缺少学生传统艺术审美思维与人文素养的塑造与培养。特别是在一些高校,仅以选修课的形式来组织开展美术教育,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规模不足,影响了传统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实际融合成效。
二、主题明确,框架完整
该书研究主题明确,始终围绕美术教育进行研究,通过从入门、基础、拓展3个部分对美术教育进行系统论述,为读者掌握美术知识及实践技能提供了科学指引。在高校美术教育过程中,为实现传统艺术与美术教学的最佳融合成效,需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重视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鉴赏技巧与绘画能力。需要对传统艺术进行合理挖掘,引导重视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理解与鉴赏。从教学本源看,开展高校美术教学,并不能简单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技能,要重视利用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的绘画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绘画质量。其次,要重视培育学生的绘画意识,通过切实改善学生对美术教育、传统艺术的学习认知,全面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水平,使学生在欣赏美、创造美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最后,要引导学生从内在规律视角理解传统艺术,引导学生将艺术审美、美术鉴赏与审美表达等多种理念融入绘画作品创作,通过借鉴传统艺术蕴含的情感张力与生命灵性,促进传统艺术有效融入高校美术教育实践。
三、聚焦实践,指导未来
素描对写实油画艺术创作的作用
摘要:在西方的艺术文化发展进程中,素描的可以算一个老前辈了,资料记载,早在两万年前,在绘画艺术中就已经有了素面的雏形。而随着人们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素描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单独的艺术形式存在于绘画艺术中,它不仅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绘画种类,对于后来出现的油画艺术也有着紧密联系。本文将就素描对写实油画艺术的创作作用金额影响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素描;写实油画;艺术创作
素描绘画主要是通过单色的线条以及阴影块面来塑造物体,画家通过观察物体的形体结构以及动态的明暗来对物品进行描绘,可以说它是后来的造型艺术的前身,对于人们的造型艺术创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初的素描明暗法是由达芬奇在对写实油画艺术的探索过程中发现并运用在实践中去的。素描可以很好的表达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想象,描绘人物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描绘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以及结构特征。而素面的发展也经历了很多的阶段,尤其是印象派素描的出现对于写实油画艺术的创作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1写实油画的发展历程
写实,顾名思义,是对事物的真实描绘。而将写实运用在绘画艺术中,其实就是一种绘画观念,也是一种绘画的技巧。而油画又是一种通过造型以及构图采用油画的形式造就的一种视觉美观。最早的西方写实油画是建立在以自己为中心,用画者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边的事物的一种绘画理念。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就逐渐将素描艺术融合进去,使得给人平面感的物体变得立体起来,使其逼真的凸显在画面上。[1]后续随着又出现了超级写实主义油画,也是随着素描透视画法的普及,画家们将油画的逼真性又提高了一个阶层。而中国的写实油画是从清代开始的,在国门打开之后,大量的西方文化艺术流入中国,但是当时的中国画家还不能够接受这样的绘画艺术。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发展、演变、合并,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写实艺术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提出“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此后一段时间,中国的写实油画艺术有收到了俄罗斯油画的影响,其风格大多是大标语的宣传版面类型,知道改革开放,我国的写实油画艺术才突破了过去单一的绘画模式,也突破了政府政策的管控压制,进而开启新时代的中国写实油画。
2素描为写实油画艺术奠定基础
传统绘画在美术教学中价值的思考
一、传统绘画程式是高度成熟的艺术形式
“传统绘画程式”是对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完善而形成的形式。传统绘画是随着人类文化产生而诞生的艺术,也伴随着人类文化活动的进展而形成与巩固。它是亘古以来人们在艺术实践中依据自身的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而获得的成果与积淀。日积月累,延绵承传,以至成为多数绘画者认同的艺术规范与标准,它是一种经过不断否定以后保留下来的肯定。人类的艺术活动,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这一普遍规律。艺术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没有扬弃和保留就没有更新;也就是说传统是动态的,而不是僵化的,它既属于过去,也属于当下,是联系一个民族由过去走向未来的纽带。正如黑格尔所说的:“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犹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越远,它就膨胀得越大。”有的学者认为传统陈旧了、落后了,其实,在文化的概念中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高雅与平庸的区别。传统和现代、新与旧是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那种简单地把艺术划分为先进和落后的观念是片面的。刘海粟就有“古到极点,新到极点”的观点。这里所谓的“古”是指传统经典作品,它是与当代的“今”相对立的。所谓的“古”并非真正的“古”,乃是“托古改制”的古,也就是以“古”为面貌而创造新意。所以,所谓古意,实际上乃是新意。历史告诉我们,经典的传统是浩瀚的长江大河,是生生不息的流体,千百年来在不断地延续着、发展着、丰富着人类的精神生活,成就着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马蒂斯认为:“我所接受的传统古典绘画教育自然引导我去学习和研究古代大师们,尽可能多地吸收他们在色彩和明暗对比与和谐方面的技艺,并自然而然地把学到的反映到我的作品之中。直到有一天,自我重新评估之后,我意识到有必要忘掉古代大师的技法,或将其转化为我个人的风格。”所以,绘画传统程式从广义上也可以理解为世代相传的、在不断实践中最富有创造性的辉煌成果的总结,是对过去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知识和能力的总和。不论是美术创作、科学研究还是物质生产,当事人的知识、能力都是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并形成新的成果。因此传统绘画程式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存在。
二、传统绘画程式具有厚重审美价值
绘画传统是人创造的,人就生活在自己创造的艺术程式之中。人在创造传统或传统形成的过程中,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传统的制约和塑造,这就是传统的反作用。正因为绘画传统是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形成的认知积累,而且是根据人自身的审美目标为尺度的一种价值选择,所以,传统作为一种矛盾统一体,其正面的经典传统部分总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方面;而负面的消极的传统部分总是居于非主导方面。换言之,绘画传统从整体看,总是经典的、具有厚重的审美价值,这是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的共性。如北宋范宽所绘《雪景寒林图》,充分地体现了这种审美价值。这是一幅山水画巨作,它表现了北方冬日山川景象:画中群峰壁立,山间长满了密密的层林,山坳里画有村舍,一个人正在开启门户向外张望,这几乎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使画面上凝固、静穆、寒冷的气氛中,透出一股生机勃勃的活力。山脚下溪水环绕,一座木桥架在溪水上。山石重叠深邃,雪后的群峰银装素裹,静穆壮观。作品用笔雄强苍劲,皴法浑厚,点线密集、短促,浑然一体,出色地刻画出了山石的走向、转折和正侧。构图充实饱满,从山顶画到山脚,顶天立地,将整座山的全貌推到观画者的眼前,感觉得到山的分量和气魄,天地大美尽现。除绘画传统程式外,世界上各种艺术都与绘画一样存在着各自的艺术程式传统,芭蕾舞在表现各种情感时的大跳、托举、旋转、倒踢紫金冠;歌剧演员抒发情感时的咏叹调、宣叙调,以及演出过程中的序曲、间奏曲。中国传统戏剧,从舞台造型到演艺技巧的手、眼、身、法、步的每一招式,无不蕴含着美学的诸多程式要素,充分满足了观众的艺术需求与精神享受,即使反复欣赏演出依然感觉常看常新,这不仅是因为表演者的不同而显示出流派的迥异,更是传统戏剧表演艺术的魅力所致。中国的传统表演艺术是十分强调甚至苛求程式的,同时程式又是观众评判演员演艺质量与水平入门与否的前提和艺术标准的独特体系。如果取消了这些程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些艺术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绘画传统程式也就是一种标准、规范,即有一定规程章法的形式要求。
三、研究传统绘画程式是领会绘画艺术语言的便捷之道
要学习绘画,就必须掌握表现绘画的语言;这就像要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就必须掌握这个国家的语言一样。语言首先是一种工具,同时它本身又是一种文化。绘画程式是一套特殊的、相对稳定的、有一定规律性的绘画语言和词汇,是历代艺术家对生活和艺术长期提炼的深厚积淀;绘画程式是绘画语言的综合构成体,研究绘画程式可以使绘画艺术语言更容易为学习者领会、掌握。绘画语言是一个内涵与外延很不确定的词,概括地讲,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人类传达、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或媒介;其二,它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所表达的东西是其他语言所无法表达出来、一种只能在空间中展示并直观地诉诸于人类的语言系统;它指的是对大到整幅画面的构图、色彩、造型节奏韵律的体系构成,小到每块明度、每处用笔、肌理及浓、淡、干、湿的控制,工具、材料的研究把握等。艺术家要用绘画这种艺术语言去进行交流,就必须按照绘画的规律把需要交流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掌握作为绘画语言之一的绘画程式,是最便捷的入门之路,绘画程式的创造是画家对形式美规律的掌握和运用。绘画艺术之所以有其主动自律化变化的轨迹,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一些特殊经验必须代代相传,也正是如此,在绘画发展的历史中,无论是“显赫”的巨匠,还是“稚拙”的学子,都只有先掌握一定的“法”—绘画语言,才能够具备进而师造化的能力。作为绘画基本语言的程式是传授符合艺术真理的技术支撑,是能够把我们送到一定里程的载体,是架通此岸通向彼岸的桥梁,是薪火相传的保障。这是中外历代大师的共识。19世纪编绘的《芥子园画谱》虽然在学术上、方法上屡遭一些人批判,但至今仍被视为中国画的程式为习画者摹用。齐白石也正是习得《芥子园画谱》传统程式语言,作为认识绘画的切入点。
对中国当代水彩画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水彩画看作是小品,仅将其当作色彩基础练习,或将简单的水墨技巧移植当成了水彩画民族化。这些观点一直影响着水彩画的教学,现已显露出其对水彩画发展的不利影响。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些观点。
关键词:水彩画弊端技术艺术创作观
水彩画传入我国已有200年的历史,在学校美术教学中作为一门课程也将近100年历史了,它成为一个很普及的画种,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水彩画展又使得这一画种更显活跃。然而,与其他画种(油画、国画)相比,我们不得不承认仍存在着差距。长期以来在水彩画教学中,人们对水彩画的几个问题形成了固定的观点,现已渐渐露出弊端,近来正被一些水彩画家、水彩画教师怀疑。在此就过去人们在水彩画中几个习以为常的观点作一番重新审视。
一、“水彩画适于做富有诗意的抒情曲,不适于做过大幅面的、长期反复修改及深入刻画的大场面制作,适合轻快的、一挥而就的作业。”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水彩画教材开篇都是这样介绍水彩画的特性的,学生们最初接触水彩画时,书本及老师们就向他们灌输这种观点。于是在他们今后的水彩画学习与创作的道路上,基本上就是以小幅面的写生为主,作品面貌基本上是以淋漓的水分、轻快的大笔扫过纸面的“抒情曲”,画些诸如雨中树林、江南水乡一角、花卉静物之类的小品。在绝大多数的水彩画展里、水彩画集中我们所看到的无非是上述类型的小品画,据一些水彩画作者说此类小品容易出售,送个礼人家也喜欢,可谓“雅俗共赏”了。
从初学者入门的角度来看,或者从平时水彩写生练笔的角度来看,这样一种对水彩画的认识与练习或许有一些道理,它能让人们快捷地掌握一些水彩画技巧。但如果将此种观点作为一种教条,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明显的,许多水彩画作者长期(甚至毕生)以此观点作为他们的绘画指导思想,无形中给自己的绘画创作加了束缚,这就等于刚起步就先给自己戴上了金箍,先给自己画定一个小圈圈,然后在这个狭小的圈圈里作画,所以许多人始终满足于涂绘“轻快”的小品。
油画设计实践过程体验与反省
内容摘要:由于不同的理解和创作方式,油画语言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展现了画家精神世界不同的维度。为了更深入体察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文章从表现对象、本体语言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对油画创作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与反思进行了阐述,深入探讨了体验的方法和反思的必要性。
关键词:油画创作体验反思
油画,作为架上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极强的包容性,从表现的材料的物理性来看,油画具有其他画种无法替代的趣味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油画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是很长,但它早已成为我国绘画表现形式中的主力军。在学习油画的20余年里,笔者作为油画学习者中的一分子,至今还不能算是入门,自身感觉学习油画除了需要极高的天分之外,还需要用心、深入地体验与反思。油画创作离不开对表现对象和本体语言的体验与反思,离不开对表现形式的探索与反思。
一、对表现对象的体验与反思
表现对象是油画创作的内容,是创作中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它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意象的,更可以是抽象的。无论画作是具象的、意象的还是抽象的,都必须经过画者头脑的体验与反思,才可能形成具有感染力的绘画作品。首先,画家要对写生的对象进行深入地察,从人物的外表(性别、年龄、衣着、色彩、姿态)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气质、性格、表情)等。笔者曾经听一位老师说过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的眼睛要像饿狼一样敏锐、贪婪,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
人物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客体,但最熟悉的往往在视觉中成为视而不见的对象,我们的认识往往容易落入概念的窠臼和表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人的存在只要我们感觉得到并使自己有安全感就足够了,无需观察他们的形态和特征。但是,若要把人物搬到画面上去,不仔细观察是不能完成的。深入地观察不但要入木三分地把握每一个细节的变化,还要注意体会其中的联系以及各个部分相互间的影响。
油画创作运用过程中体验以及思索
油画,作为架上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极强的包容性,从表现的材料的物理性来看,油画具有其他画种无法替代的趣味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油画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是很长,但它早已成为我国绘画表现形式中的主力军。在学习油画的20余年里,笔者作为油画学习者中的一分子,至今还不能算是入门,自身感觉学习油画除了需要极高的天分之外,还需要用心、深入地体验与反思。油画创作离不开对表现对象和本体语言的体验与反思,离不开对表现形式的探索与反思。
一、对表现对象的体验与反思
表现对象是油画创作的内容,是创作中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它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意象的,更可以是抽象的。无论画作是具象的、意象的还是抽象的,都必须经过画者头脑的体验与反思,才可能形成具有感染力的绘画作品。首先,画家要对写生的对象进行深入地察,从人物的外表(性别、年龄、衣着、色彩、姿态)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气质、性格、表情)等。笔者曾经听一位老师说过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的眼睛要像饿狼一样敏锐、贪婪,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
人物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客体,但最熟悉的往往在视觉中成为视而不见的对象,我们的认识往往容易落入概念的窠臼和表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人的存在只要我们感觉得到并使自己有安全感就足够了,无需观察他们的形态和特征。但是,若要把人物搬到画面上去,不仔细观察是不能完成的。深入地观察不但要入木三分地把握每一个细节的变化,还要注意体会其中的联系以及各个部分相互间的影响。
美国画家基蒙·尼克莱代斯著名的素描教学法就十分强调视觉与触觉的结合,他倡导一种素描的写生方法叫盲画,就是不看画纸和画笔,眼睛紧盯着描绘对象的体型轮廓,目光缓慢地随着对象的形体轮廓移动,手中的笔也随着目光的移动而移动,目的是训练画者学会用目光去触摸对象。刚开始用这种方法练习时,笔下画出来的物象一开始是完全走形的,但盲画出来的线条不像平时画出来的线条的样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盲画的准确性在提高,最重要的是感知逐渐深入了,不再停留在浮躁的阶段。一些有成就的画家在谈到体验表现对象的过程时,总是强调要充分而全面地调动身体的所有感官,同时,把视觉上的深入观察运用到极致。笔者的老师钟以勤先生曾告诫我们:观察对象的时候要学会用目光触摸,用目光体验对象的质感和细微的起伏、转折关系,甚至要体会对象的温度和体内的脉搏,要想象你的笔触是在对象身体的表面上移动,让自己身心感受融入到对象中去。
但是,仅仅是这样的体验和感知是不够的,这不过是对物体知觉的常识性观察,这样的观察使人很容易陷入客观主义思维的模式,被自然对象牵着鼻子走,成为自然表象的奴隶。观察要融入到对象中去,反思却要能跳出对象。画画不同于照相,并不是把客观现实完全照搬到画布上去,即便是对景写生,表现的也只是相对正确的关系。因此,这个表现的过程就是一个主观处理的过程,主观处理的过程就是反思。观察不仅要深入揣摩表现对象的本质特征,同时还要摆脱表现对象客观实在对艺术表现的束缚,打破普通视知觉的经验和常规,从对客观对象的观察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避免流俗或雷同。面对不同对象的写生,体验会不同,反思也就大相径庭。对客观事物体验的方面不同,个人反思的取向不同,得出的结论即呈现的画面效果也不同,也就造成了千人千面的风格。
工业设计专业的美术教学
一、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到处都有美的事物存在。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它们。正如罗丹所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于生理、教育与生活环境等各种原因的影响,有的人对于美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在很多事物中都能发现美,并产生很明确的审美体验。很多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创造出了优秀的艺术作品,一个前提就是他们都具有很高的审美敏感性。
美术教学可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形象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受教育者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1]
目前我国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模式分为艺术类和理工类。艺术类学生有较好的绘画基础,有较好的艺术氛围,他们在审美能力和表现技法上要高于工科学生,而工科学生在入学之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在这些方面明显要差一些。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可开设内容不同的欣赏课程,帮助学生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鉴别与评价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在欣赏教学中,最有价值的不是艺术作品本身,而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想象与再创造。
在欣赏教学中,应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也要融入学生感知意念,加强对美的互动交流。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虽然每个人的审美经验不同,但多给他们感悟艺术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在欣赏教学中注意联系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设计之间相融合之处,联系与艺术设计的形式要素相通的地方来进行欣赏讲解。如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巧妙地将中国书画中“意象”应用到现代设计中;京剧脸谱艺术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等等,在欣赏中有意识地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绘画课课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