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08:10: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绘画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班绘画教育理念培养
小班孩子的年龄一般在3-4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刚从婴儿时期步入幼儿期,在性格特点这方面,难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非常稚嫩,外界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由于人在幼年时期,身心发展比较快,他们会很快显现出幼儿期的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是婴儿向幼儿过渡的时期。此外,小班的幼儿已经基本形成了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概念,能听从教师的安排来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再加上小班幼儿通常以直觉思维为主,眼见为实,对事物的认识大多依赖行动。因此,生活教育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体验,亲近自然也是陶行知理论中一项显著的教育方式。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大都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当下教育,让幼儿在学习与游戏中,身临其境的学习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思维意识。
1仔细观察,提供发言权,创设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说曾经说过:“培养教育和种花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用于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就叫做因材施教。”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教师只有了解了幼儿的个性特点,才能对幼儿教育有发言权。1.1为幼儿制定合适的观察量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绘画水平,设计以教学活动中中“幼儿表达表现”为重点的观察量表,从而来记录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情况,如:举手情况、动手能力、作品呈现、自我表达等。例如,用观察量记录幼儿的绘画表现,在小班绘画活动《甜甜的水果》一课中,教师准备白卡纸、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排笔和拓印泥,在量表出能出现多种绘画技能,比如用排笔蘸了颜料在白纸卡上画出各种水果;用手指直接蘸了颜料在纸上按压,还可以用其他工具在颜料盘中蘸颜料进行拓印。在幼儿活动操作过程中,有些孩子始终用一种方法绘画,有些则用多种方法进行绘画。教师根据观察幼儿记录的量表,能完整的看到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为接下来的绘画教学做准备。1.2根据量表全面分析。观察量表的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幼儿在绘画中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教师进行数据统计后,再对小班幼儿绘画活动中体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就能得出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创造思维能力的状况了。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小班幼儿活动是幼儿园中各种创新活动开始出现的阶段,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在思考的时候想法比较脆弱,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让孩子自主发挥,不应设置条条框框和局限性。另外,小班幼儿的思维是零散的、不完整的,甚至是偶发性的,所以在动手期间会导致断断续续,不稳定的状态。在此,教师不易过多干涉儿童在绘画中所要表达的内容,而是让他们慢慢体会思维的过程,不管是完整的、还是有缺陷的创作成果,都能有一个自己的认识。
2教育观念转变,体现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经的“喂鸡”事例中告诉我们,教育不能像喂鸡一样,强迫学生去学习,应该让学生自由学习,这样才能得到更加良性的效果。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在绘画的时候甚至连笔都拿不住,更不用说对直线、曲线、形状的控制了。所以,在小班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制定适合小班幼儿绘画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慢慢消化,实现在学习后能举一反三,进行创造。2.1小班绘画教学以体现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标。在当下一些教育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作为主要目标,强调教师为教,学生为学,教师们评价学生作品的标准没有注意个别差异,而已统一划分。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幼儿的绘画活动方式陷入固定的模式,尤其是在小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其思维发展不成熟,自主能力较差,最终导致幼儿的绘画作品如出一辙,缺乏创新性。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激发,主动学习能力的丧失,没有给幼儿提供创造性的空间,直接扼杀了幼儿想象力。真正的绘画活动,是以诱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的,让孩子在绘画活动中能够独立思考并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创造力得到发挥。2.2根据小班孩子的思维特点,制定绘画教学内容。在教学前,教师通常都会进行教学备课。但在小班幼儿教学中,备课不单单是“备”,而是要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幼儿的想象力做出灵活的转变,从而鼓励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螺旋线》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方案:首先,在上课前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觉得螺旋线像什么?虽然预测的绘画内容是小蜗牛。但幼儿更多的回答应该是棒棒糖、风车、摩天轮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及时转变教学前的预测,要根据幼儿对螺旋线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由此可见,教师在小班幼儿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幼儿的思维发展模式,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活动模式,鼓励幼儿敢想、敢说的精神,从而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并在不断的引导中使其独特性得到发展。
3提供适宜的环境,提升创造性思维成长空间
幼儿美术教育中绘画能力探讨
摘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对绘画基本要素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其年龄、性别的差异在绘画上的反映也越来越突出。了解幼儿对绘画基本要素的认知变化,正视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幼儿在绘画表现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把握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有效的绘画教学方法为依托,采取科学的评画方法,树立正确的绘画教育观,才能培养幼儿学习对美的形象的描绘和表现,让幼儿学会欣赏,从审美的角度把握世界。
关键词:幼儿;绘画能力;教育建议
绘画是幼儿自我表达的良好方式。幼儿沉浸在绘画中,感受到色彩、线条、块面的魅力时,快乐就与之相伴。绘画不仅是幼儿释放天性、表达自我的方式,更有助于学龄前儿童培养良好的阅读和书写技能。因此,如何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充分发挥绘画对幼儿的启蒙作用和解放天性作用,是每一位幼儿美术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影响幼儿绘画能力提升的因素
1.绘画基本要素的认知
美术的基本语言包括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线条是幼儿画作中最常见的符号。善用线条是幼儿绘画能力的基本体现。形状是由点和线条构成的结构或轮廓。能运用越来越复杂的形状表现图像,说明幼儿对复杂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对色彩的辨识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是衡量幼儿绘画能力的重要标准。丰富的颜色为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构图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线条、图形。构图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能较为集中地展现幼儿绘画的综合素养。幼儿对线条和形状的运用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引导幼儿有规律地安排它们,是提升幼儿绘画能力的重要方式。幼儿对色彩和构图的把握需要一个过程,更多地建立在后天认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幼儿正确辨识、灵活运用色彩,合理组织构图,对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同样重要。
现代绘画教育研究论文
一、传统造型观念与现代高校绘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造型观念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的现代高校在教学中只是实行传统的写实主义模式,它具有单调性、人性化不强烈等特征,传统的造型比较单一化,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使得教育模式趋于格式化和简单化,而且高校对于西方传统造型观的研究始终处于一种模仿和追求的状况,没有进行很好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逐渐地研究属于自身独特的教育新路子。
2.现代绘画教育中潜藏的危害
现代高校对于学生的发展要求很高,希望培养出一大批对社会和国家有作为、有用的高素质的、实战性的人才,从而为社会所服务,因此主要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间接地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举个例子:学生在素描写作的时候,注重的是在不一样的光线下对抽象事物的具体形态、动作、体征、比例、明暗和虚实程度等各个方面的描写,而不是发挥个人的优势进行创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索知识的兴趣,不利于教育的实施;另外,高校都在加大对学生的招收量,而后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比如说人数的增加,教学秩序相对的松弛,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那些所谓的高级院校逐渐地走向下坡路,这些因素都从侧面影响了现代绘画教育的发展。对于这些发展的诸多问题,高校需要勇于面对,敢于挑战,从而不断创新与探索新知,逐渐地改善我们高校的教育体系与整体的理念。
二、把传统造型观念和现代绘画教育结合起来
中西绘画美术教育的异同
摘要:中西美术在发展过程中的每次交流与碰撞,都会影响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思潮传入中国,西方绘画作为西方文化的载体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中国传统美术受到冲击,美术教育的理念和形式渐渐向西方靠拢。
关键词:西方绘画;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创作形式;表现技法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在西方教育体制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徒授受”的方式,这种方式更注重技术传授,并没有上升到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的高度。直到清末民国初年,随着西学东渐,中国出现了新式的美术教育体系。随着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教师教、学生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想的自由性和创造性。美术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要有开放性与包容性。蔡元培先生在美育方面有着独到的观点,他认为美育可以塑造全面的人格,对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作为20世纪初杰出的教育家,他主张感受生活、发挥想象,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描绘美的对象,不强调形式主义。无论如何,美术的目的是一样的,中西方的美术理念是异曲同工的。西方美术以客观再现世界和真实自然作为写实的标准,如西方传统的雕塑、建筑、绘画等,多是客观再现的优秀作品,并且这一标准长期影响着西方美术理论的发展。一万多年前,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中绘有牛、马等形象,这些粗犷的线条可以看作最早的素描语言形式。15世纪,意大利的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阐述了透视结构定理,他指出:平面上表现立体物体时,各平行的条线向远处延伸,会消失于同一点,即灭点;距离近的物体显得大,距离远的物体显得小。依照此原理,艺术家在二维平面空间内创造出了三维立体空间的写实主义作品。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马萨乔的作品《纳税银》中就体现了透视法的应用,画中前面的人物比后面的大。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位著名画家达•芬奇认为绘画是一门科学,他解剖人体,研究人体骨骼、肌肉的组成关系,将解剖学和透视学运用在绘画上,他画的大量素描草图在今天看来仍是传奇之作。西方的绘画,无论是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等,虽然风格不同,但都以客观再现为主,追求描绘对象的明暗对比、结构透视、比例协调等,所以,西方绘画是以模仿论为美术基础的。西方传统的绘画、雕塑都是模仿现实生活的。19世纪,在印象主义出现之前,西方的绘画以写实为主,用几百年建构了较为成熟的美术教育体系。欧洲最早的美术学院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将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视为典范,以素描训练为主。中国书法中也有类似的写实性。最早的象形汉字就是对自然现象进行了高度概括,但不像西方那样纯粹地照搬客观自然,而是带有与天地神明沟通的意味。中国最初的文字是根据鸟兽留在地面上的印记创造出来的,也可以看作最简单的绘画。后来出现了毛笔,点画的结构丰富多样,提按、顿挫、粗细等变化无穷,形成了灿烂的书法艺术。
高校美术教育必须重视中西绘画体系的异同。从心灵表达的形态看,中国文化以道德心为主,西方文化以认知心为主;从绘画方法看,中国文化重直觉,西方文化重理智;从文化成就看,中国文化在道德教化方面收获颇丰,西方文化在科学方面成果显著。总结来看,中国绘画重物感、重意象、重借物显人、重游目周览、重意境、重气韵、重笔墨、重心理和谐、重程式;西方绘画重镜像、重具象、重再现客观、重静坐观察、重景境、重结构、重色彩、重形式和谐、重典型。西方注重理性分析,认为客观世界物象是由光的作用而呈现形、色及明暗、凹凸,为使绘画真实地再现观察到的客观世界,而以明暗法和色彩构形,并涂满画面以制造镜像,形成犹如透窗视物效果的绘画。为使再现的客观世界与静坐观察到的效果一致,西方画家发现并总结出透视法,把画面形象置于三维空间的组织结构中。中国自古形成书画同源,以书法用笔入画,使用以线构形的方法,使线描发展到极致。道家视黑白为阴阳之表现,含有丰富、玄奥的哲理。孔子“以素喻礼”,而黑、白即为素色。“素即雅”的思想使中国画重笔墨,且以三远法和虚实相生组织构成画面,使之符合游目周览所获得的印象,并将其抽离于生活原型,归纳为凝练的程式,以追求纯净的审美境界,获得完美的形式结构。中西绘画不但在文化上影响着学生的绘画思想,而且在构图上影响着学生的绘画创作。中西绘画构图有如下差异:中国绘画构图重物感结构、重置陈布势、重笔墨结构、重虚实相生;西方绘画构图重透视结构、重画面分割、重色彩结构、重物象显晦。中西绘画构图方法的差异,是基于物感意象与镜像再现两种不同的绘画观念而形成的。从构图方法上看,西方绘画用透视法制造视具有镜像效果的画面;中国画则是用以大观小、三远法等组织以游目周览获得的心象空间效果,这通常被称为散点透视,实际上画中不存在任何灭点,因为画家构图时不存在灭点意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随着佛教传入我国,佛教艺术在我国西域和中原地区不断发展,后又传向其他东方国家。明清时期,随着中西贸易的发展和天主教在我国的传播,中西绘画艺术交流出现又一高峰,西方古典绘画艺术传入我国。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方文化交流加速,形成了第三次交流热潮,西方传教士开办画馆教授西方绘画技巧,中国许多留学生学业有成、回归祖国,在国内传播西式美术教育体系,从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和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从创作艺术形式上看,水墨画可以作为中国绘画创作的代表,油画则是西方绘画创作的代表。中西方的文化历史、民族文化背景、人们的审美观念、使用的工具等的不同,是造成中西方绘画不同的原因。在艺术创作的物质形式和表现技法上,中西方绘画存在以下不同。第一,中国传统绘画的观察方法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的观察方法是焦点透视。散点透视即画家可以从多个角度、高度观察物体,有步移景异的效果,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散点构图的优点是可以跨时空表现,创作自由性大。但是散点透视法也存在不足,如,画面缺乏空间感和纵深感,显得较平;画面往往让人觉得是几个局部组合而成的。焦点透视是在三维立体空间内进行环境的营造,通过绘画技法描绘对象的高、宽、深等,使画面有一种深远的空间感。焦点透视的不足是只能表现特定空间、时间的物象,虽给人较强的真实感,但创作自由性较小。第二,在整体效果上,由于审美观念不同,中国传统绘画注重骨力感,西方绘画注重三维立体感。如人物画,中国画讲究传神写照,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手法以线条勾勒为主,画面具有留白效果;西方绘画注重画面的空间感,把解剖学融入创作,刻画人物的肌肉、骨骼以营造真实的立体感,表现人文主义精神之美。第三,中西绘画在线条与色彩表达上不同。中国画的创作以毛笔、宣纸、丝帛、水墨为媒介,运用勾、皴、点、染的表现技法表现画面效果,讲究“以墨代色”,其墨色具有千变万化的效果。古代画论中有“墨分五彩”,指的就是墨分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种色度,此五种墨色使国画具有了丰富的色彩感,画家创作出墨竹、墨梅、墨荷、淡墨山水等典型的国画作品。线是传统中国画的重要元素,线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画艺术的灵魂,线的粗细、浓淡、疏密等使画面物象更加生动。西方绘画中的线是与色彩结合运用的,物象的轮廓线会融入面。第四,中西绘画在表现技法上不同。绘画技法可体现画家的艺术风格,优秀的艺术作品离不开画家绘画技法的表达。中国画对于用笔技法的表现是非常严格的,用笔有中锋、侧锋、逆锋等;线描分铁线描、游丝描、莼菜描、钉头鼠尾描等;皴法分披麻皴、斧劈皴、折带皴、拖泥带水皴等;墨法分浓淡枯润、泼墨、积墨、宿墨等。西方绘画中存在古典写实技法,它用薄如烟纱的层层罩染法表现出精妙的空间关系,颜料分为透明颜料、半透明颜料、不透明颜料,依据媒介剂的不同特性,表现出丰富、生动的色彩;画笔用猪鬃毛、貂毛、羊毛、尼龙毛等制成,形状有平头、圆头、椭圆头、扇形等,为不同风格的表达提供了方便;油画布的布纹粗细不同,也为画面效果的表达提供了帮助。第五,中西绘画在布置画面构图上大有不同。中国画画家可以游目周览,他们是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万物,然后凭借印象或想象进行绘画创作。而西方画家主要是再现客观物象,讲究透视比例、色彩关系,从而获得画面的空间感、写实感。如,印象派提倡户外写生,抓住不同时间同一地点的景象变化,忽略物象的具体轮廓特征,主要抓住色彩效果,用色彩塑造形体。西方画家也常常在室内写生,写生对象为静物、石膏像、人物等。20世纪以来的美术革命使中国的美术教育引入了西方的写实思潮,伴随西学东渐,写实主义在短短的100年里,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以来形成的审美意识,写实的绘画风格成为中国现代绘画的主流。批判美、认知美的观念变了,绘画方式也随之变化。综上所述,中西绘画的异同影响着当代高校的美术教育。
绘画课程特殊教育研究
一、小学特殊教育“动式”教学概述
本文论述的“动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符合听障生特殊情况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传递给学生;通过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集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
二、小学特殊教育绘画课程中“动式”教学的作用
在目前的小学特殊教育中,由于所面对的都是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缺陷的小学生,其教学方式也不能够像对待普通小学生一样。由于其心智、身体都处于发育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引导,才能够使其今后更好地成长。通过“动式”教学的应用,能够使其提高对绘画课程的兴趣,同时也符合听障生的特点。对于听障生来讲,由于学习难度高于普通学生,这就要求能够通过“动式”教学等方式,创新目前小学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绘画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听障生更好地发展。
三、小学特殊教育绘画课程中应用“动式”教学的必要性
1.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现代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不仅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创新。特别是听障生在学习上习惯于形象思维、弱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应用“动式”教学能够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都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要求。2.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能型、实用型人才。“动式”教学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主动学习。3.和谐教学情境构建的需求。“动式”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更加明确的教学重点,缩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应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听障生的特殊性,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构建和谐课堂具有重要作用。
绘画教育下的幼儿教育论文
一.幼儿对绘画的心理特征
观察力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能力。培养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教师和孩子家长应该为幼儿创造适宜的环境,积极组织儿童参加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不断提高孩子的感知和观察能力,为孩子的想像和记忆思维等良好发展打下基础。
二.绘画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1、绘画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智力,提升幼儿的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半脑是抽象思维,右半脑处理总体形象信息。当下的这种教育方式往往重视文字、数字这些内容,使幼儿的左半脑负担过重,对幼儿的和谐发展不利。绘画教育就是用有趣的东西启发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和结构等,来发育其大脑。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往往较差,这个时候他们学习画画却很容易,用图画表达内心的东西反而比用语言表达更简单,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对幼儿进行绘画教育,重点是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因此,绘画在幼儿的教育中非常重要。
2、绘画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儿童绘画美育教育论文
一、儿童学习绘画的美育教育意义
1.绘画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具有很多的未知性,他们思维敏捷,正是接受系统绘画美术教育的关键期。绘画能够让儿童进入到想象的天堂,能够促进他们感情领域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通过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有效地指导儿童绘画,让他们一点一滴成长,由开始的胡乱涂鸦,到后面的应付自如的绘画,进而有效地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2.绘画陶冶儿童的高尚情操。
儿童绘画对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会有较佳的促进作用。孩子们充满求知欲、好奇和生机,他们愿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为有限,而通过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有效地指导儿童绘画,能够让他们在绘画中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健全他们完整的人格,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3.绘画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
童心绘画看儿童美术教育
自此,米罗整日郁郁寡欢,经历精神疾病之后,父亲不再寄望他做金饰品贸易,米罗便重新开始了他的艺术之路。作为超现实主义的一员,米罗的一生并没有像达利、毕加索等其他艺术家一样狂放不羁、离经叛道。他一反“天才必放荡”的惯例,一直沉默、宁静,只是持续地努力,不断地创作。他自己也不想去给他的艺术生涯加以神秘化,让他带上公众所喜欢的魔力。
米罗是一位多才多艺且多产的画家,画风多变,然而童心是他作品永恒的语言。他用自己的童心表达了无数的“夜晚”,很多人也把夜作为米罗的象征,神秘夜晚中的鸟、女人、星星等。米罗知道欣赏夜晚,他热爱可望而不可即的星星,与星星神乎其神地融为了一体,并把梦幻夜晚中的自由、清新和率真、幽默的童趣赏赐给我们。欣赏米罗的绘画,会发现米罗的绘画很像儿童画,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快乐,因为在他一生的90个春秋里,米罗从未走出童年。米罗不单单用儿童画中的象征性符号来作画,还用儿童般的鲜艳色彩及超脱现实的想象来描画他心中的西班牙。作画时,米罗将自己多年的经验融入点、线、面中,直到最终和他的天真融合为止。米罗的艺术体现了他对现实的超越,也引发了社会对美术教育不同的看法,很多人小时候就接受美术学习,可仍有一大批人提起笔来就说“我不会画画”,那是因为我们从幼儿时期接受的就是模仿性的绘画训练,这种训练不仅来自学校的老师,也归功于家长。很多家长,都被一个“病毒”感染着,那就是画得越像就越好。他们把美术当成一种技能,画得像才是学得有成绩。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训练常常是被模仿性绘画完全扼杀了。儿童有很多心灵上的感知、情感的表达和主观意识的观察。
小孩子观察一个事物并不是照相机式的观察。一根线条,在成人眼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但在孩子的眼里,有时却是一个世界,一个动人的故事,也可能是妈妈的手臂和每天放学回家的公路,这就是儿童的诗意世界。儿童在绘画的时候,成人不应该干扰他们,因为他沉醉在自己童年的梦想里,那是他生命最重要的时刻。成人在面对米罗的绘画作品时,常常会利用他们积累的知识从构图、色彩等方面分析米罗的绘画。但米罗基金会指出,在欣赏米罗的作品时,孩子比大人更能看懂米罗的画,儿童对米罗的画的理解也是更加贴近,因为米罗是用童真在画画。在思维世界中,成人是理性的、逻辑的,成人的很多思考是被客体所束缚的,而孩子的思维是感性的、自由的,孩子的头脑不是1+1=2的模式。儿童常常将经验自由转化为具有独创性的视觉解释,所展现的并非是写实情景。我们常说“大人者不是其赤子之心”,意思是长大后有人获得了博士学位,有人成了精英阶层,这叫大人。可是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是希望我们不要失去孩提时的天真、单纯,不要失去一颗童心,如果大人失去了他的初衷,那么成人世界的理性并非是完整的。因为,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并不证明我们有创造力,创造力是类似孩子的单纯,米罗的画使他永远保有赤子之心,始终保存孩子的天真和纯洁,他永远在画自己童真的世界,他在他的世界里画出了满天的星辰。米罗本人就是个梦,如他所讲述的那样:“睡着的时候从来不会做梦,只有醒着的时候才做”。
米罗的绘画带给我们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是画作本身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的“童心”常帮助我们穿过成人的功利观念,删除脑海中的偏见,找回孩子时的快乐的起点。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保护儿童天真烂漫的直觉表达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因为在美的世界里,成人常常是输给孩子的。
作者:刘磊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幼儿绘画教育班总结
幼儿园的绘画教育,不是单纯地技巧训练,它总是和激发求知欲、陶冶性情、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及初步美的欣赏能力等配合在一起的。本学期的绘画班,我有以下几点总结:
一、经验之处:
⒈用游戏形式来提高幼儿学画的兴趣,使幼儿爱画画。幼儿学画跟学其他东西一样,与兴趣有密切地联系。只要他们喜欢、感兴趣,就能学得主动、情绪高涨。反之,看到画画就哭鼻子、不肯动笔、甚至发脾气,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我用厚纸作成一只活动的小熊,让它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舞,孩子看的大笑,那一天孩子们画的特别起劲,就连表达能力较差的小奇,也给小熊带上了一顶小丑帽子,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画好后,我立即让小朋友学小熊跳舞,孩子们喜欢极了。
⒉另外,我给幼儿使用的工具也很多,彩色铅笔、蜡笔、油画棒、毛笔、水彩笔、各种颜料、大小不一的纸,各种工具有各种不同的效果,只要使用得当,都有很好的效果,有的工具成人想象似乎掌握起来很难(如:毛笔),对孩子来说,却并不难,而且还觉得挺好玩。
二、不足之处:
⒈画画的方式因经常交换,除了坐在桌边画画外,户外坐地上作画等,提供颜料、油画棒,这样幼儿作画起来可放松、大胆地表现,但的确,有时会手忙脚乱。
小班幼儿绘画教育教学总结
根据《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现状及措施》专题计划中的要求,我们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现小结如下:
一、改革“临摹式”,扬长避短,培养儿童实践操作能力。
1、基本技能技巧的传授内容和方法
我们否定传统的“临摹式”教学方法,并不是说儿童美术教育完全不要教技能技巧,其实,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是儿童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处理好其中的关系。
(1)儿童美术教育技能技巧的学习内容
儿童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画笔、如何涂色、调配色彩以及组织画面等技能;同样,为了塑造美观的立体手工作品,儿童还必须学习如何处理空间方位关系以及塑泥、粘贴、折叠、撕等手工材料、工具的操作技能,在这种操作过程中,儿童的手、眼、脑的协调性得到锻炼,儿童对多种美术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也逐渐游刃有余,实践操作能力大为提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绘画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