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媒体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13:41: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互动媒体艺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互动媒体艺术形式革新
人类艺术的载体或者说形式,总是在不断的延续与革新中向前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与观念的变化,慢慢地出现了一些以新的科技或者产品为载体的艺术形式,比如:计算机图形图像包含的二维数字绘画、3D建模与角色动画、影视后期特效制作以及一些多媒体装置艺术,互动媒体艺术,次世代游戏艺术等等。那么下文主要尝试对其中的“互动媒体艺术”之核心“互动”的理念及其形式意义做出一些简单的溯源与探讨。
1.“艺术”的认知在一本解剖书上看见过作者引用的一段话,大致意思是,“开始我们画我们看得见的东西,到后来我们画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我想这个很好地总结了一个艺术家所经历的前两个阶段:最开始,在小的时候,我们临摹,看见好看的东西就照着描下来。然后我们接触到了专业的理论与指导,有了更客观的审美标准,了解了结构以及学会了分析一些事物的规律与本质,由此开始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再按部就班地描摹现实。然而到了最后,第三个阶段,其上升为一种生命的存在,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状态。突然想起禅语有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这是悟道者必然经历的一个认知的过程,与艺术认知的三个阶段都不尽相似。
2.“形式”的意义任何艺术作品它最终所要表达的都是一种思想内涵,而形式只是让观者更容易理解其内涵,或者说让这种内涵表达得更加完整与恰当的一种途径。当然任何形式都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思想内涵,但是每个人都会想找到一条表达自己思想的形式,如何在众多的途径中找到自己的那条捷径,这是一个很漫长与艰难的过程,很容易就会陷入前人的脚印或者被卷入时代的漩涡。禅语又有云:“旗未动,风也未吹,是人的心自己在动。”这里何不把“旗”理解为艺术创作的本质,它是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中永恒不变的思考。“风”,可以理解为文化差异,时代潮流,舆论,世俗,审美,科学技术,以及诸多因素影响下呈现出的一种事物的表象,也可以说是形式上的一种体现。从它的本质上来说,它永远是服务于我们的主观思维,形式始终是要发自内在的体现,所以它也可以看做是“未吹”。而“人的心”简单地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只有它才在不断地变化。先前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就是以文学,绘画,音乐,戏剧,建筑,雕塑等几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为主。虽然大师们在这些领域作出的作品与贡献是感人与伟大的,但是单单就艺术表现形式而言,客观地讲,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在各种能够表现艺术思想的媒介大量涌现并将一些不同的传统艺术形式综合起来呈现的时候,这些单一的表现形式就体现出了自身的一种局限性。也许有人要说了,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内在的思想。在《导演功课》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大意是:“艺术家的本职工作是把最简单的工具应用到完美,而不是去学习应用更多的工具。”其实我很赞同这句话。但是什么是“简单的工具”,这里“简单”是针对你所能应用的能够合适地自我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具”,他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综合,并不是单指某种特定的艺术形式。如果某种“简单的工具”已经不能再表达我们的思想的时候,那么还是要去学习与应用新的工具,熟练使用之后其自然会成为新的“简单的工具”。我们将抽象的,理想状态下的一种意识形态转换为另外一种相对具体的形式呈现的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已经破坏了它的唯一性,原始性与完整性,最终我们需要找到一种相对完美的,适当的方式展现出来,达到一种知觉上的传达。比如视觉,听觉,触觉等等,让别人去感觉这件作品所要表达的东西。
3.“互动”的游戏影视动画与电子游戏的出现,说明着现代艺术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互动性。而这种互动性的最佳体现就是——电子游戏。没有什么比让一个人在相对真实的空间里去探索并从各个方面了解这个虚拟的世界而更好的表达形式。它包含了几乎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绘画,服装,建筑,平面,文学,音乐,影视动画等等,用所有的这些形式去表达一个世界观,去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当然市面上的游戏大多都以娱乐为主,本来游戏就是用来娱乐的,这点我肯定。就娱乐作品来说在美工,音乐,剧本,动画方面做得优秀的作品还是比较多。但是总会有人意识到这种艺术形式仅仅用来娱乐有点大材小用了,于是有些团队制作了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作品可以称得上体现了游戏的综合艺术性存在,比如,《异域镇魂曲》,《辐射》系列,《寂静岭》系列,《半条命2》系列,等等。其实“互动”存在于任何艺术作品与其观者之间,我觉得这是人类之间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仅有方式。就像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这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当你看到一个艺术家的作品的时候,感官受到刺激,这种刺激可能是图像,比如单幅的绘画;可能是动作,比如手势;可能是声音,比如音乐;甚至是气味,比如香水,熏香;也可能是前者的综合,比如电影,大型游戏机,那么这里我姑且把文字当做是连续的图画,就像连环画一样,只不过没有连续的图像那么直接。然后你的大脑展开了基于记忆中的知识库的,关于这件作品上各种看似熟悉的元素带给你的刺激的联想,并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系列你对这件作品的各种刺激的结论,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以往的一些艺术形式中,这种互动中的“观众”往往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状态。那么这可能造成的情况就好像是看一部电影,直接看到了结局,而不清楚原因。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剧情解析来帮助他们理解,但是这样始终会跟“观众”产生一种距离感,虽然说距离产生美,但是这里的“距离”可能会导致一些误导,或者是迷惑,从而使“观众”不能更好地去理解作者的意图。那么“互动媒体艺术”就很好地强调了这一点,它强调“观众”的参与,让“观众”从故事的开始就置身其中,跟随作者的思路,去感受,去理解,最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对这件作品的认识,然后与作者的观念进行对比,既传达了完善的信息量,又达到了一种互动交流的目的。
4.“科技”的艺术“互动媒体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的发展。装置,游戏,影视,等等这些艺术形式都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支持来呈现艺术家日益活跃的想象力与创新的观念。往往一个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效应,包括我们的艺术行业。从蒸汽机到电子产品,这些科技的发展都不断地刺激着我们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与革新,比如动作捕捉装置,虚拟实境技术,光电涂鸦,等等。大部分的科技互动媒体艺术成果,都不是个人可以独立创造的,必须结合许多跨领域的专业人士才能完成。就像比尔•维奥拉的著名作品《知识之树》,随着人的进退,同步反映树的生与死。艺术家的创意,也必须仰赖程序设计师才能实现。又比如艺术家JohannesDeutsch的互动装置《Cave》就是典型的成果,肢体动作会自动改变虚拟空间,观众可以边玩边欣赏自己创作出的各类型立体抽象空间。当你被拍成影像,你可以带着自己进入《HiddenWorlds》这个立体虚拟舞台来游玩。具备人工智能的卡通角色会随着你的动作和你一同玩耍、表演。林兹未来实验室认为跨领域合作能激发科技应用的潜能,这就是与欧洲优秀的动画家以及人工智能科学家一同努力的成就。尽管科技互动媒体艺术具备科学、艺术、工业的作用,但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大多还是执著于如何开发新的艺术形式,创造社会无形的文化价值,而非资讯工业中具体的产值。在科技互动媒体艺术中,观众的角色变得很重要,大部分作品都必须仰赖观众的参与互动,作品才能呈现出意义。传统艺术只能让观众看,站在作品外面欣赏;科技互动媒体艺术则希望观众能进入作品里面体会艺术的乐趣与观念。
5.“革新”的结语互动媒体艺术归根到底也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产生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以及不同于以往观赏作品中“互动性”的感受。在不断重构与翻新的表现形式之衍变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特征,拓宽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带来了形式上的革新。如果说一个人的知识和经历决定了他的意识形态,那么一件艺术作品的主题与所处的时代就决定了它的表现形式与其发展的趋势。世间的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幻,不断地会出现一些相对“新”的表现形式,它们带着一种未知与神秘的感觉来刺激大众已经麻木或者疲惫的审美需求。但是在变幻的表象背后,那些艺术创作的本质,始终是我们的生活。上帝创造了世界(这里是一个比喻),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互动媒体装置,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是观赏者,每个人都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互动的持续像流水一样生生不息,从而产生了各种不断变化的思想。就如同之前所言禅语有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答曰:“旗未动,风也未吹,是人的心自己在动。
数字媒体艺术立体互动教学研究
摘要: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一些不足,而以往的翻转课堂及微课教学不能很好地适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工作。由此建立一个符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际,充分调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学生积极性的翻转课堂及微课立体互动教学模式,成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数字媒体;翻转课堂;微课
立体教学数字媒体艺术是现代科技和传统艺术深度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兴艺术形式,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数字中国、促进经济优质高效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属于新兴专业,教学模式尚不完善,导致当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完善之处,满足不了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一、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一)学生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一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僵化,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教师教学没有切合学生的专业特质。一些教师不了解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没有切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擅长感性思维、喜欢动手的特点,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三)缺乏有效的教学实践途径。一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院系实践途径不畅,不能有效保障学生开展充分的实践学习,导致能力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数字时代与信息社会发展,在视野和沟通能力上都受到局限。因此,本科院校如何建立一个适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重中之重。
二、翻转课堂及微课的兴起和不足
数字媒体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多方位的工程,而艺术是人民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数字媒体艺术的这种新兴艺术形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以探索数字媒体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价值和优势,并进一步阐述数字媒体艺术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和谐社会;价值;实现路径
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新兴类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是什么呢?该怎样通过艺术来构建和谐社会呢?数字媒体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简述
数字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基础上,运用技术手段,使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相融合的新的艺术形式,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形式,数字媒体艺术是综合了多种学科的合成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与当代最前沿的科学相结合,数字技术、生物科技、量子理论、经济学、语言学等都可以成为艺术实现的媒体[1]。数字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t)说:数字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联结性与互动性。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联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首先必须联结,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与意识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2]。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数字媒体艺术在广告传播的应用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综合了信息技术、艺术创作等学科优势,利用通信技术展开艺术创作,成为未来广告传播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广告的目标在于传播信息,数字媒体艺术以其创意性、动态性、交互性等特征,为受众带来听视觉等感官的特别体验,极具吸引力和冲击力。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广告传播;应用媒介
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互联网等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媒介平台,推动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运用数字化技术,融入现代美学理念,打造极富艺术表现力的动态媒介形式,让受众获得虚幻而真实的视听体验。可以说,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未来媒介传播的重要手段,整合了音频、视频、动画等诸多媒介,利用数字通信网络实现信息传播,为广告传媒领域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现代广告设计,在引入数字媒体艺术过程中,更能展现其动态性、交互性的视觉冲击力,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1数字媒体艺术的一般特征
从技术层面上,数字媒体艺术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多学科融合,依托现代互联网进行媒介传播的新型艺术形式。数字媒体艺术在内容、形式上,将声、光、色等进行动态整合,极具吸引力。
1.1视觉冲击力更强
剖析新媒体的含义内涵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影响;艺术观念
论文摘要:相信新媒体艺术正在逐渐成为艺术发展的趋势,成为这个时代最流行的艺术字眼,成为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最直接表现。新媒体艺术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的美术实践方式,更多的是一种重新审视定位艺术的观念,它是西方现代艺术的延伸和扩展,是在充分咀嚼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内容、形式和背后的哲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本文试图从新媒体艺术在展示、流通、典藏、评价等方面给传统美术界带来的影响入手,进而理解新媒体艺术。
当新媒体艺术(newmediaart)越来越成为艺术界谈论的话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展览上、越来越多地被所谓的前卫艺术家所实践时,我们不仅要问:究竟什么是新媒体艺术?它给我们带来了和即将带来什么?
其实新媒体艺术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也并不是无本之木,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受杜尚影响颇深的观念艺术(conceptart)、早期未来主义宣言(futurismmenifesto)、达达式行为(da—da)以及由稍后出现的偶发艺术(happenningarI)脱胎转变而成的70年代表演艺术就已经带上了今天我们称之为新媒体艺术的种种特征。实际上,在50~60年代的前卫艺术实验中也已出现结合机械技术的动力艺术(kineticart)和最早的电子艺术作品。那么从这些新媒体艺术的源头艺术来看,他们都有这样一些特征:沟通与合作、强调艺术发生过程、重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互动。在这些相对新的艺术形式中,艺术家们开始探索新的行为模式和新的媒材,以此来发掘创造新的思维和人类经验甚至是新的世界的可能性,让观众参与到一件艺术品中成为艺术家们的兴趣所在。艺术品本身的定义也不再决定于它的形式,而更多的在于它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概念。整个20世纪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的着迷,尤其是世纪初的量子物理和世纪末的神经科学与生物学更是大大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
但是由于新媒体艺术空前地结合了物理学、生物学、电子计算机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将之用于艺术创造中,使得新媒体艺术作品也传递出空前庞杂的信息量,让观众在目不暇接的同时也不能完全领会和了解它,在某种程度上给观众带来误解:这到底是艺术还是科技?在国内观众普遍缺乏视觉修养和科技知识的现状下,要求大众理解现代艺术就已经勉为其难了,对于新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处于“外行看热闹”的状态的。
对于新媒体艺术,我们好奇,在没有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急于尝试,而理论界,也没有太多的关注现状,引领发展方向。
新媒体艺术对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影响
摘要:博物馆作为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精神文化场所,其展陈方式和空间设计也应当与时俱进。近年来,新媒体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价值、互动式的特征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渗入各种展陈空间。本文以博物馆展陈空间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分析新媒体艺术在改善博物馆展陈空间方面发挥的作用,旨在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优化当前博物馆空间展陈设计,为新媒体时代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博物馆展陈空间;体验设计
一、引言
近年来在党中央及其他地方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博物馆的建设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博物馆”热成为了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一股新风向。博物馆作为一个人类艺术品搜集和收藏历史回忆的高贵殿堂,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由于博物馆在其征集、保护、研究、展示、传播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特殊性和重要作用,因此博物馆也已经成为了人们进行文化学习的“城市客厅”。然而,传统博物馆的展陈形式趋同化,使其艺术文化的精神性难以充分凸显,参观者缺少感受体验的乐趣。因此,博物馆需要探索创新性的展陈方式。当新媒体艺术进入博物馆语境中,增强参观者与展览环境、展品间的互动性和参观过程中的沉浸感,改善当前文化创意不足,展陈形式过于单一、文化传播缺乏趣味等问题。博物馆展陈空间的未来需要在数字化道路上不断深入。
二、博物馆展陈空间
博物馆蕴含着历史演变和时展所沉淀的深刻内涵,承载着文物保存、文化传播、公共教育等功能。然而,目前大多数博物馆难以摆脱以呈现展品为重点的传统展陈方式,对观众游览体验的关注较少,缺乏环境、展品、观众三者互动关系的探究,使观众成为单向的信息接收者。博物馆诞生之初是为特定阶层服务的。长期以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和保存珍贵的物品,并为贵族,专家和学者提供研究,展示和教育服务。直到十八世纪中后期,大英博物馆正式建成,成为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出现了新博物馆学的思潮,开始更多地关注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博物馆学家EileanHooper-Greenhill提出“后博物馆时代”的概念,认为博物馆未来发展将更加开放、多元、以人为本。[1]在中国《博物馆条例》的最新修订中,博物馆的具体定义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其界定为:博物馆,是一种泛指以接受教育、研究和欣赏等活动为主要目的,收藏、保护并向社会公众展示有关人类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构依法注册登记的非营利性组织。博物馆展陈空间是博物馆中展示和陈列展品的空间,是信息表达的重要场所。随着博物馆空间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其他辅助功能空间,经过展示主题设计及展品布置,向参观者普及教育和传递信息的空间也可称之为展陈空间。[2]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博物馆展陈空间的设计重点也发生了从“以展品为本”到“以观者为本”的转变。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的运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的支撑。而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对于精神文明需求提高,这使得数字媒体艺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媒体艺术具有极高的信息传递和表达的能力,能够使人们进行多感官的配合,从触觉、听觉、视觉等多个方面对信息的接受。并且数字媒体艺术还具有较强的互动能力,能够将数字化的信息与艺术进行高度的融合。本文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深度的分析,阐述其特点以及应用领域,使人们对数字媒体艺术有更深的认知。结合展示设计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需求,展开多方面的创新应用探讨,从而推动展示设计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创新运用
在当今时代,伴随着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结合数字媒体艺术,其展示设计的效果更加新颖,能够更好的吸引人们的关注度。而传统的展示设计,仅能通过静态的实际物体以及图片等形式进行信息的表达,这种形式过于平庸,人们对其展示设计的感知不强。此外,数字媒体艺术的表达手段较多,展示渠道更为广泛,具有极高的信息表达和传播能力,因此和展示设计相结合能够突出设计的理念和展示的效果。需要首先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透彻的了解,对于其特点以及与展示设计相契合的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才能促进两者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1.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数字化平台,具有多艺术领域进行拓展的能力。传统艺术承载的形式为静态的文字图片,其展现的信息多为固定的,虽然可以使用蒙太奇等多种编辑手法进行增加艺术性,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数字媒体能够将艺术搭载更多的表达形式,比如可以通过数码摄影进行信息数字化采集,数字化的信息有利于使用计算机储存和更改,可以使艺术便于加工和处理,同时可以将信息用数字化媒介进行封装,比如通过CD、U盘等移动设备传输。数字媒体艺术能够实现效果俱佳的3D或4D的展示,并通过科技的不断进步,结合5G更加快速的数字化信息时代以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多种艺术进行综合性的展现。使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全方位调用硬件和计算机软件处理能力,能够使传统艺术与现代数字媒体进行更好的结合,从而促进数字媒体艺术这一新兴艺术快速发展。
2.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优势
新媒体艺术声音及构思
新媒体艺术是伴随着互动技术、网络技术、Flash动画技术、电子游戏技术、三维视觉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兴盛的一门新兴艺术领域。其触角很快便伸入美术、艺术设计、音乐等传统艺术的领域,还迅速拥有了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巨大的受众群体。新媒体艺术不同于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其作品包含虚拟现实、多媒体、3D电影等形式。新媒体艺术强调的是人与艺术作品的视、听、触、嗅等多感官、多维度的互动体验。比如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是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用户可以走进这个环境(用鼠标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的对象,人们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仿真技术等仿造和创造的人工媒体空间,进入一种真实的环境,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空间是虚拟的,但又是真实的,其图形渲染是实时的,这种“实时性”导致了在虚拟场景中的人机“可交互性”。声音是人类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之一,在新媒体艺术中声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新媒体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声音在新媒体艺术中的作用
新媒体艺术主要是通过视听觉、触觉等身体感官的刺激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其中,视觉和听觉是一个整体性的联觉,没有听觉,视觉便不完整;只有听觉信息没有视觉信息,新媒体艺术也不能全方位的模拟真实的世界。声音在新媒体艺术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刺激
新媒体艺术通过背景音乐、声效、语声等给受众提供符合客观现实的听觉信息,缺少了这些信息大脑便不能恰如其分的“感知”现实与虚拟的世界。正是由于新媒体艺术中一些逼真的音效设置,比如,虚拟坦克训练中的爆炸燃烧音效,才使被训人员如同身临其境地处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中。达到其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高的训练价值的目的。新媒体艺术中的阶段性背景音乐还可以缓解受众的压力,增加其参加训练的兴趣和乐趣,对失败者还有一些鼓励性的音乐。
(二)结构性作用
媒体艺术对播音主持影响研究
摘要: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对播音主持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动态化的、多元化的表现手法会促使播音主持的内容和途径更加丰富。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文章主要对媒体艺术对播音主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媒体艺术环境下播音主持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媒体艺术;播音主持;影响;发展趋向
无论是以广播、电视为主导的传统媒体还是以互联网平台为主导新媒体,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主持人的作用和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由此可见播音主持工作的开展对于一个媒体模式的进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媒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这一个过程当中,媒体艺术也得到了发展,不仅形式更加多样,影响范围也逐渐扩大。新媒体的出现必然会对播音主持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向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如何在这一过程当中充分地发挥优势影响的积极作用,尽可能地减小甚至是规避消极影响的阻碍和制约,成为了当前播音主持行业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环境,本文在对媒体艺术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之上,对媒体艺术对播音主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媒体艺术环境下播音主持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1媒体艺术的内涵界定
媒体艺术主要是指以光学和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媒介,推动基本语言的发展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类别。媒体艺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连结互动。通过信息的连结、融入、互动和转化等环节和流程实现信息的高速传播和交互共享,同时也能够通过互动环节增强人们在感官上的体验,这也是体验式艺术形式的发展趋向。第二,感受真切。媒体艺术通过图像模拟的方式可以使人们对这一艺术形式的感受更为真切,这种动态的图像呈现的方式比起传统的平面艺术要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第三,商业气息。媒体艺术更多的是对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的展示,因此说媒体艺术展会越来越像高新技术产品的展销会。例如像动漫游戏、电影电视、计算机操作、绘画、插画等艺术形式都属于数字媒体艺术形式的范畴。媒体艺术与传统的艺术形式相比更加增强了艺术形式本身与体验者的互动性,是强调以用户的感官体验为主导的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媒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媒体艺术也得到了发展,不仅形式更加多样,影响范围也逐渐扩大。媒体艺术的发展对播音主持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媒体艺术不但能够促进播音主持的规范化发展,同时也能使播音主持的内容和方式更加多样化。
2媒体艺术对播音主持的影响分析
数字媒体公共艺术设计探讨
摘要:媒体艺术作为当今设计界的主流,与公共艺术形成互动,赋予了公共艺术新的内涵,拉近了公共艺术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结合数字媒体艺术的多样性,对南京公共艺术设计进行研究,探讨数字媒体艺术与公共艺术的融合,有利于加快城市公共艺术设计领域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突出南京的历史文化,塑造南京现代化的大都市形象。
关键字:数字媒体;公共艺术;融合;地域文化
1发展现状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的名片,在塑造城市独特性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已成为构建当代城市多元文化、传播公共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公共艺术作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视觉艺术形象,记载着城市的历史,蕴涵着城市的文化。其设计既应满足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又应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数字媒体打破传统的单项公共艺术交流模式,使观者不自觉地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与之形成互动。数字媒体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晶,是一种直接的信息传播方式,活跃于公共服务领域。在英国,数字媒体产业的产值约占GDP的7.9%,是第一大产业;在日本,电子游戏、动漫卡通、网络游戏等产业成为仅次于汽车业的第二大产业。国内数字媒体产业也在飞速发展,近几年,数字媒体技术与公共艺术设计的融合较为普遍。数字媒体具有公共性和人情味,不仅传播符号多样,而且反馈灵敏、调整迅速,对消费者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
2数字媒体融入公共艺术的意义
城市公共艺术在设计中越来越多地与影视广告、三维动画、网络游戏、网络艺术、数字音乐等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