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7 05:14: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化学学术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化学类研究生英语教育的探讨
摘 要:由于研究生教育的高度专业化,与大学英语教育不同,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难以通过班级授课的方法来完成,而应当通过导师指导下的科研实践来进行。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可按照4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1)基础词汇与基本工具的学习。(2)阅读文献。(3)仿写论文。(4)进行学术交流。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专业英语;实践性教学;学术规范教育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英语至今仍然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学术界,英语也是通用的交流语言。因此,英语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科研人员的学术发展。研究生作为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专业英语水平对其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从事科研活动的多个环节,如文献阅读、论文撰写以及学术交流。因此,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一环[1-3]。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相关的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但这些并不足以满足科研的实际需求。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专业方向更加细化,不同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所需要学习的专业英语内容大相径庭,这就决定了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不能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来完成,而应当通过导师指导下的科研实践来进行,辅之以少量的课堂知识传授。笔者指导研究生从事化学方面的科研工作多年,一直强调以实践为背景进行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的教学模式[4-6],结合多年的经验对导师主导的化学类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
1化学类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的目的
评价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就是看它有没有完成相应的教育目标。因此,在进行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方法的探讨之前,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对于化学类研究生而言,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有3点:阅读文献、撰写英语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其中,阅读文献是从事一切化学类科研的基本功,也是化学类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的最基本要求。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要让学生在不需要借助工具书和专业软件的情况下能够流利地泛读文献;在借助工具书和专业软件后,能够深入地精读文献。只有实现这一点,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地从文献中获取知识,而不是靠导师填鸭式的“喂养”。撰写英语学术论文是对学生更进一步的要求。研究生掌握一定的英文写作能力,能够确保他们完成毕业论文所需的英文摘要。而对于将来要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研究生来说,这一能力是他们交流学术成果的基本工具,更加显得重要。因此,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为他们将来可能的学术职业生涯奠定基础。进行学术交流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进行学术交流需要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能够熟练运用本专业内术语单词的能力。掌握了这些能力并能够进行学术交流,将为研究生今后的学术职业生涯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化学类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应当重点围绕上述3个目标来展开,下文将对具体方法进行讨论。
2化学类研究生专业英语教育的方法
内刊参考文献格式常见著录错误分析
摘要:文后所列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家标准规定了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高职院校内刊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著录存在5种常见错误,包括:文献类型标识代号、期刊论文格式、专著格式、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会议论文格式等著录错误。分析了这5种常见错误,给出正确示例。最后,指出高职内刊避免参考文献著录错误的应对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内部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常见错误
一、前言
多数高职院校都办有学术期刊,且大部分为内刊。内刊为本校教职工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通常还免费赠送兄弟院校或部分图书馆,因此其交流、传播范围也较大。主管部门对内刊质量有严格规定,所刊学术论文,既要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标准要求,又要保证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内刊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够规范,甚至存在明显错误,不符合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GB/T7714”)的规定。为此,本文根据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1-6],并结合高职院校内刊编辑实践,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常见错误进行解析,并给出部分示例,供广大作者撰写论文著录文献时参考。
二、参考文献著录常见错误解析
(一)文献类型标识代号错误.GB/T7714规定的常见文献类型标识代号为:专著(或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部分作者常混淆会议论文、论文汇编、学位论文、报告或标准,错误著录或未著录文献类型标识代号。会议论文C包括各类学术研讨会、交流会等会议论文集中析出的单篇论文,汇编G通常指非会议论文集(可以是多位作者,也可以是个人作者)中析出的单篇论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关于高职教育教学类、时政研究类学术论文也常引用政策、法律、法规等文件,其文献类型标识代号也为S。(二)期刊论文著录格式错误.GB/T7714规定期刊论文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篇名[J].期刊名称:其他信息,年,卷(期):起讫页码.高职内刊参考文献中,期刊论文著录格式的常见错误如下。1.“作者”著录格式错误3位以下(含3位)作者,需要著录所有作者;3位以上作者,只著录前3位作者,后面加“等”(中文)或“etal”(英文)。对外文作者,按规定,姓在前名在后且姓大写,名可用缩略形式。2.“期刊其他信息”著录格式错误很多大学学报分为“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工学版”或“医学版”等,其著录格式为:“XX大学学报:XX版”,而不是“XX学报(XX版)”。《中国科学》也分很多辑,包括“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化学”等辑,其著录格式为:“中国科学:数学”“中国科学:技术科学”等。Nature和Science有很多子刊,但子刊名称前不用加冒号。3.“年卷期”著录格式错误某些期刊(比如国内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未设置卷数,这种情况不著录卷。多数期刊按年分卷,但对于并非月刊的期刊,其出版月份与期数不一致,常有作者错误地将出版月份作为期。某些国外期刊每年出版多卷,如每卷不设期,这种情况不著录期;如每卷不是单独设期,而是连续编期(比如著名期刊Science只有总期数),这种情况就著录总期数。4.不著录起讫页码常有作者引用二手文献或网络文献,因其信息不全,往往未著录起讫页码。作者应当查阅原始纸质文献,或者借助期刊自身网站和知网、万方、维普、百度学术等网络资源,检索文献准确信息。以下列举两个正确示例:[1]张盾.马克思与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2018(12):4-25.[2]宣益民,李强,张平.高温条件下的固-固界面接触热阻测试方法与系统[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9,49(5):491-500.(三)专著或教材著录格式错误.GB/T7714规定专著(或普通图书,包括教材)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M].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起讫页码.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第1版著作,无需著录版本信息;对于译著,“其他责任者”是指译者(与“作者”信息处理方式一致。若为3位以上作者,只列3位,后面加“等”)。部分作者常在专著的作者后加“著”,在教材的作者后加“主编”,也有作者将译著的作者、译者放在一起,还有作者不著录出版地,这些均属格式错误。另外,国外某些大型出版商(比如Springer)可能在多地设有分支机构,因此引用这些机构出版的著作,也要认真查阅原著的出版地并正确著录。以下列举两个正确示例:[1]冯琦.线性代数导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5.[2]田海.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M].刘平,王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3.(四)学位论文著录格式错误.GB/T7714规定学位论文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授位年份:引用起讫页码.因部分授位单位(大学或研究机构)多地培养研究生,国外某些大学有多所分校,常有作者不著录学位论文保存地点(指城市)或著录地点错误;也有作者画蛇添足在保存单位后边加上“学位论文”字样。正确示例如下:[1]DAIJS.ScrewImageSpaceandItsApplicationtoRoboticGrasping[D].Manchester:UniversityofSalford,1993:1-8.(五)会议论文著录格式错误.GB/T7714规定会议论文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篇名[C]//论文集编者.会议论文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讫页码.会议论文著录格式较复杂,是内刊论文参考文献著录中格式出错最多的文献类型。常有作者引用来自网络或其他文献(即二手转引)的国内外会议论文,仅知会议名称,不知论文集编者、出版地或出版者等信息。这种情况下,作者应尽可能查找相关会议信息,如无责任者或确实无法查找责任者,此项可以省略;如无法查找出版地,可著录[出版地不详](中文)或[S.l.](英文);如无法查找出版者,可著录[出版者不详](中文)或[s.n.](英文)。正确示例如下:[1]ZSOMBOR-MURRARYP,GFRERRERA.3Rwristpositioning:Aclassicalproblemanditsgeometricbackground[C]//KECSKEMÉTHYA,MÜLLERA.ComputationalKinematics:Proceedingsofthe5thInternationalWorkshoponComputationalKinematics.Berlin:Springer,2009,174-182.
高级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高级动物生物化学是畜牧学、兽医学、水产养殖、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就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课程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教学思路和方法以及突破的教学难题等方面进行了整体介绍,以期为相关高校专业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及研究生提高学习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级动物生物化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科研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日渐迅速。近年来,研究生队伍不断扩大,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各高校及相关教师关注的重点。高级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是相关畜牧、兽医、水产、食品等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的教学实际,以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教学导向,就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课程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教学思路和方法以及突破的教学难题等方面进行了整体介绍。
1课程性质及地位
高级动物生物化学是相关涉农高校、师范院校及综合性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畜牧学、兽医学、水产养殖、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对本科基础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提高和深入,又是研究生学好分子营养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分子病毒学等课程的前期基础[1-2]。该课程的学习对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天津农学院在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从那时起就开始为“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与营养学”“水产养殖”和“渔业资源”等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开设高级动物生物化学课程,至今已有11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每届20多名研究生,到现在的每届60多名研究生,高级动物生物化学作为这些专业的核心学位课程,在天津农学院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多年的高级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逐步完善了教学内容体系,数年前课程组教师编印《高级动物生物化学讲义》(内部印刷),对本课程的教学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011年至今,课程组教师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课程相关教学工作,期间进一步编制完善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有关材料,制作了高级动物生物化学的多媒体课件,形成了适应新时期研究生教学要求的教学内容体系,大幅度调整和更新了相关教学内容,尤其是增加了高级动物生物化学学科前沿相关内容,教学形式也更加灵活,注重挖掘和锻炼研究生自身的科研潜力等。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使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及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2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浅析学术论文题名英译规范
摘要:随着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现代通讯手段的极大发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科技期刊为了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争取被更多的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都非常重视论文英文题名的撰写与编辑。
关键词:学术论文;题名;英译规范
一、引言
在中国,据2010年9月7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公报[1],2009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51种。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邱均平等依据“凡学术论文数超过其论文总数的50%的期刊即为学术期刊的标准”,对中国9000多种期刊进行比较、研究和筛选后确定了6170种期刊为学术期刊[2]。这些学术期刊绝大多数为中文期刊。
随着国际间学术交流的深入,为了便于国际间学术文化的交流,中文期刊的学术论文要求同时包括一定的英文信息。因此,论文的英文题名、作者(拼音或外文)及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与英文关键词就成了学术论文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学术论文题名英译规范
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科研素养研究
1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其它各个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对于地方院校化学专业即将毕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毕业论文的安排一般是这样的:在大四学年第一学期末至第二学期的这几个月时间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选题,然后综合运用各种化学专业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指导教师辅助的前提下,对自己的选题进行研究,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同时,学院及学校进一步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与指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按规定完成毕业论文任务,这是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1,2]。到目前为止,地方类本科院校的大四学生通常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往往不能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毕业论文上,心无旁骛地开展研究工作,并且由于自身能力、科研素质和实际工作时间所限,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以较大程度的提高,加之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漠视,进一步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部分学生把毕业论文的完成工作当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过程,不愿意将时间到投入实验室研究工作。近几年,由于地方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有一半左右的毕业生会选择进一步深造,继续攻读化学专业研究生。而在考研复试过程中和进入研究生的前半年暴露出来很多问题[3~7]:大部分学生本科阶段的科研素养不够,查阅化学类英文参考文献严重欠缺,读英文文献更是费劲,缺乏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不会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很多大型仪器不会使用,实验过程中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细节观察和记录不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origin等数据处理软件不会用,撰写学术性科研论文的功底更是不行。存在的这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的研究生学习,基于此,期待通过以下改进,在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加强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进一步考研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英文文献和数据库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验知识结合起来,属于自然科学类的一门基础课。这个学科的特点就是会涉及到很多前沿的化学科研知识,化学届发展一直非常迅速,不断有新的化学科研成果涌现出来,而这些成果通常都是英文资料,如果想对化学前沿知识做到精准把握,必须让学生掌握查阅英文文献和数据库的能力。化学领域常用的4个化学数据库ScienceDirect、ACSPu-bilcations、RoyalSocietyofChemistry和WileyOnlineLibrary,这4个数据库里面基本上汇集了化学领域所有的英文文献,如果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让学生查阅中文文献的同时,也教会并锻炼他们查阅英文文献,使他们能够在本科阶段就掌握在英文数据库里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这将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接触到除了书本上经典化学理论以外的更加前沿的化学知识,这不仅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日后考研继续深造。
3指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任何结论都需要用实验数据佐证。通过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实验数据来总结来得出结论或发现规律是化学研究的通式。要进行实验研究,必须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学生掌握大量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设计了一个实验想法,针对于这个实验想法开始开展实验研究。而实验研究如何开展需要事先准备好实验方案,也就是从几个方面开展对实验的探索。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如果直接把实验方案给学生,学生直接去做实验,那么学生只是个实验的操作工,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从实验方案设计方面就鼓励他们用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查阅资料,根据文献依据设计个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然后再和指导老师讨论,最后产生一个完整的比较合理的实验方案。最后学生会很有动力按照这个方案去做实验,去验证自己的实验想法是否正确。这个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的过程,将大大提高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兴趣,同时也会刺激他们学会思考,并为他们日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科协工作总结
二00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市科协所属学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中国科协“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按照市科协的工作布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开拓创新,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新的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各学会组织国内各类学术会议18次,参加人数220人(次),交流论文98篇,举办学术报告会22次,参加人数1120人(次),举办科普讲座204次,听讲人数12070人(次),举办科普展览34次,参观人数15900人(次),举办专题科普宣传65个,组织工作人员110人次。无偿科技咨询32项,被采纳科技建议20项,引进技术20项,开发新产品6项,推广新技术15项,主办科技期刊4种,年发行总数为10250册,举办36学时以上培训班16个,培训人数600人次。
一、努力打造学会活动精品品牌,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参加学会活动的积极性。认真组织开展市科协第十二届(200-200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
学术论文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教学、生产实践中智慧的结晶,市科协每两年开展一届的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对激发和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西部大开发和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术造诣,促进科研创新,促进学术活动多出成果与人才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已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围绕我市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撰写和发表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深研究水平的科技论文。本届共有23个学会提交409篇参评论文。经市科协第十二届优秀学术论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评选了壹等优秀学术论文36篇,贰等111篇,叁等146篇,未评上116篇。
本届共评选出优秀学会5个,先进工作者56名,优秀会员80名。
专家评委会认为,从本届优秀学术论文质量总体上看,一是论文总体水平有提高,特别是基层论文较多,;二是论文本身的学术价值有所提高,并在社会效益,生产实践及经济效益方面有所体现;三是论文的内容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实际生产实践中的文章有所增加。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有些学会在报送过程中作者学会签注意见一栏中没有具体的意见说明;有些论文题目与评审表的题目不符,要维护论文的严肃性、广泛性,有些文章纯属技术性介绍,没有可对比性,要提升论文的的科学性、学术性等,初审要严格把关,充分体现优秀学术论文评审的严肃性,各学会必须做好论文报审的把关工作,要严格按照市科协优秀学术论文的评选办法,做好优秀学术论文的评审报评工作。不足之处我们要进一步改进,严把审查关,使之更加完善。
学术期刊编辑文稿价值判断
各学科专业期刊伴随着学科研究的制度化而诞生,各学科知识的最近进展诉诸文稿(即学术期刊论文,体现学术研究的成果),并以专栏的形式进入期刊,实现本学科及与其他学科的交流沟通。期刊作为研究者、作者、编辑等人员精神文化产品的物质载体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作为客体的文稿其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睿智编辑和执著作者都必须特别加以关注与研究的。现实中,更多期刊存在两个典型的问题:一是稿源充足,但质量差。当发表文章于核心期刊、某些重要期刊或者某某来源期刊作为各高校、科研院所考核、评定职称、申报学位、申请课题的必须条件之一时,涌现出大量的质量鲜有提高、选题重复的平庸之作。受我国几千年“熟人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又会产生出更多的“熟人稿”和“关系稿”。这种现实情况,需要学术期刊编辑能够在鱼龙混杂的海量稿源中“慧眼识珠”。二是专家审稿存在困境。专家自身的学术观点和主观好恶会影响到审稿时的研究和判别,并且专家资源的稀缺导致专家审稿需求和专家审稿供给间的严重失衡。稿源充足但质量差以及专家审稿存在困境的状况倒逼催生了“责任编辑”制。“责任编辑”制,一般来讲,就是在鉴定、筛选文稿的过程中,需要责任编辑科学判断、公正鉴别出有价值的文稿。“责任编辑”制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因为:第一,学术期刊编辑清楚期刊出版、发行、运作等问题,对稿件的判断与期刊的风格、选题、定位相符,能够提高期刊的质量;第二,学术期刊编辑对期刊方向和范围、期刊稿件质量以及发稿率的基本情况都能熟悉掌握,审稿力度可从期刊的角度把握“分寸”;第三,学术期刊编辑间对文稿的直接讨论,使得承担审稿专家职责的编辑对文稿质量更容易做出快速判断。编辑对文稿价值的快速判断,并不是主观和直觉的外在判断,而是建立在好文稿的价值表征之上进行的理性和专业判断。本文从期刊编辑判断文稿价值的形式表征、文稿价值的内容表征及参考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力图为期刊编辑构建一个基本文稿价值判断的框架。
一、文稿价值的形式表征
1.语言的深度加工编辑对学术期刊文稿的判断就是从文稿的词汇语法解读到语篇的语义,与具体的科研活动的情景相联系,放置在整个学科发展态势和研究现状这个文化语境中发现研究的价值。编辑通过语言对文稿价值的判断可分为两层加工:低层浅度加工,就是对文稿逻辑是否清晰、衔接是否流畅、措辞是否得当、行文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判断,这个层面的判断比较容易;高层深度加工,是将文稿的研究范畴、所用概念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整体的逻辑、话语体系等方面与文稿创作的科研活动相联系,根据文稿表达的研究目的、主题、过程、方法、结论等,解读出学科的规范、学科系统、学科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科的话语形式等,判断文稿的学术性、创新性、思想性、规范性。编辑对文稿价值的判断要避免浅度加工,采用深度加工,以确保文稿的质量。文稿的语言要准确、简明、严谨、恰当,又能文笔生动,令人喜闻乐见。2.撰写的规范性学术期刊界一般都比较重视学术论文的规范与形式,例如:《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美国现代语言学会出版手册》《美国心理学会出版手册》是闻名于世界的三大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手册,都特别强调参考文献与引文的规范性和必要性。我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等,都对学术论文的规范作出具体的要求。再如我国《教育科学》期刊就在“投稿须知”中对标题序号、参考文献标注规则等规范作出要求和示例。文稿撰写规范会使文稿内容呈现得更加完美。3.选题的目的性及其命名的纲目性选题具有明确目的性是文稿有意义、有价值的基本前提。对目的性深度的把握可围绕以下相关问题:撰写本学术论文的动机是什么,本学术论文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本学术论文与已有相关学术论文比较创新在哪里,本学术论文能引起相关读者的阅读兴趣吗,本学术论文能否给其他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启发和参考等等[1]基于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规避文稿成为学术泡沫和垃圾。选题最终由题目进行标志。成功的命题能够达到“纲举目张”的功效,引人注目。有经验的编辑能够从命题快速、准确地判断文章的意图、内容以及结论观点,从而进一步作出是否详细阅读或者研读的准确选择。有价值的文稿题目的每一字、词汇、句都必须考虑到文稿的“关键词”“摘要”等学术信息。
二、文稿价值的内容表征
1.问题意识清晰学术期刊有价值的文稿必须有清晰的问题意识。文稿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类:一是探讨问题应侧重学科重点、难点问题,聚焦学科问题的实践性和前瞻性。例如,本学术期刊所属研究范围内悬而未决的问题,当前本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前沿问题、研究重点和热点。二是随着学科分类的精细化,不断形成新的学科分支,不断涌现出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的问题。例如:进入《重庆大学学报》“名栏”的“区域开发”的文章、刊登在《嘉兴学院学报》“嘉兴名人与嘉兴文化”中的文章等,都是跨学科专题栏目的文章,研究问题多是相重合的两个或多个学科中存在共同的研究目的和规范、具有严密组织性的问题。三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真问题”,应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和根本目的,或来源于问题丛生的生活世界,或那些源远流长、意涵丰富、地域与民族差异显著的社会文化命题及其急剧变迁过程中迫切需要深入研究与理性解释的现实问题。[2]2.“三要素”创新期刊作为一种手段,来推进一门学科知识的增长与发展,那么创新就是期刊学术文稿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正如周淑敏先生所说:学术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构成,通过三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来表达思想、阐明道理,是一种独特的说理性文体。[3]学术文稿作为科学研究的科学记录,通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彰显出逻辑推理和思维过程的严密性。学术文稿在总体和宏观布局以及中观布局、微观结构上都应当或明或暗贯彻论点、论据和论证三方面或者具备其中之一的创新原理。(1)新论点。指对已有学术观点的超越或者纠正与补充。超越是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现象及其背后规律的认识,并将新认识和新理论实现新的概括与总结。纠正与补充是指通过实践与理论验证,对结论偏颇、论证不全或错误的论断进行修正。新论点的产生来源于新的资料,或者是对已有观点用新的资料佐证,或者用不同的方法去论证。新的论点并不意味着就是真实的、正确的,对论点正误的判断要回复到对研究方法、目标、对象的特殊性和适切性的判断上。(2)新方法。指研究方法的改进或者研究方向的调整。这对学术问题的突破具有关键性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性质学科的方法不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就存在差异。如果说自然科学是能在“纯粹”的状态下借助显微镜和化学试剂进行的研究,那么人文社会科学因为受人的情感影响,必须借助“抽象能力”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进行研究。以教育领域的研究为例。一般来讲,我国当下的教育研究正在发生实证转向。实证不是忽略理论前提的实证主义。从广义来看,实证研究一般分为两种:将假设作为理论与经验桥梁的量化研究;从故事到理论的质化研究。根据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的苏智欣教授对当代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约翰•古德莱得博士领导的全美教师教育研究(SEE)运用探索研究的混合方法进行的介绍,可以看出尽管一些传统和保守的学者不认同这种方法,但越来越多的重大教育研究项目相继采用这种方法。根据Creswell的定义,这种探究方法是在特定的哲理基础或价值观的指导下,结合使用质性和量性的多种研究方法。[4]用不同方法收集的数据有时会呈现出一些不一致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收集的数据缺乏真实性,而是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这种研究方法虽然不能绝对地说是一种新的方法,但它是在原有方法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和调整,仍被认为是新方法。(3)新资料。新资料可以形成全新的观点,用新资料佐证新观点可以形成完整的学术文稿。新资料的获取可通过传统和现代数字化等路径。传统的获取途径就是泡图书馆博览群书、博闻强记,收集好的资料。现代信息化手段与博览群书相结合,能发挥助推的作用。人们利用网络获取新资料的主要渠道有:收录中国几乎所有期刊、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等国内比较知名的学术网站;国外一些主要学术网站。值得注意的是,文稿撰写者一般是以自己的学术思考和问题意识去引领资料的搜集和加工工作,不是漫无目的式的大海捞针。3.知识性信息鲜明文稿彰显求知本性需要提供较大比例的知识性信息。编辑对知识性信息的真实性和深广度两大特征进行判断,是文稿宏阔与厚重、充实与连续的气象,是文稿价值产生的重要保证。知识性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指文稿的知识信息要么来源于经验的可能,要么来源于世界的真实,要么符合理性的逻辑;文稿知识性信息的深度,是指文稿研究贴近基础性研究领域内的核心问题,越是基础的基础研究越能迁移到其他专业领域,越能反映出文稿的高深程度;文稿知识性信息的广度,是指文稿呈现出新知识信息和旧知识信息的联系,同时又能反映出研究主体宽广的学术视野。
三、其他相关因素
发挥学会职能 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一、提高对学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开发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化学学会要充分调动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传播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会不仅人才荟萃,而且有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学会组织的作用,通过学会组织调动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为改革和发展出谋划策,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同时通过理论研讨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改革和推进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我会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有过一段稳步健康发展的历史,不仅学会组织发展较快,在学术理论研讨方面也取得过一系列的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近年来,学会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面临很多困难,一方面由于理事会新老交替,一部分理事对于学会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服务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有些行政部门对学会工作不认可,如学会的评奖在考评和竞升职称时不算。其次,由于活动经费困难,学术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召开会议讨论学会工作的发展方向,对学会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端正了对学会工作的认识,增强了改革和发展的信心,重新确立了学会工作的地位。学会是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科技文化传播、服务和转化的载体,是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同时,学会是一个松散的民间组织,但承担有一定的社会职能。学会工作要树立“三种意识”,即学术意识、服务意识、群众意识。服务和促进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是学会的宗旨,贯彻“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思想,开展学术交流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也是学会树立权威性、增加凝聚力和提高影响力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进程中,学会只有为政府、为社会、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认可,获得支持,才有可能生存和发展。研究需求,提供好的服务,应该成为我们学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离开了群众性,学会的科研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会要充分发挥学会人才和智力优势,担当起教学改革主力军重任。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科技创新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改革学会活动内容和方式,认真研究符合时代要求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
学会既然是一个群众性的学术组织,那么要加强学会的组织领导,促进学会工作的正常运转,建立健全学会的组织机构,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市科协的安排部署,学会于2003年9月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改选,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由特级教师、兰州四中校长杨昌文担任,副理事长由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徐大仁、兰州十中校长张德友、兰州二中副校长卢世平担任,理事会由11人组成,他们从高等院校、示范性高中、普通中学、厂矿中学中产生,老中青相结合,并根据学会工作的性质将理事会的理事分为科普组和教学组,使学会工作得以正常运转。近年来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很多青年教师对学会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把学会看得很神秘,我们通过学术活动和教学活动增加他们对学会的了解,从而对青年教师产生吸引力。近两年来,加入兰州化学会的青年教师近百人。青年教育工作者朝气蓬勃、思想敏锐,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才,利用人才,引导和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研究活动,写作活动,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荣誉感。三年来,有的青年教师被充实到学会理事会中,有的进入兰州市教育局化学中心教研组,有的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有的成为学会热心志愿者。
每年的年底召开理事会,总结前一年的工作,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并对新一年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酝酿产生新的研究方案。凡是学会的大事,都有理事会集体决定。在学会的不懈努力下,学会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两次被市科协评为先进集体,有11人次被评为市科协先进个人。
学刊科学评比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我国学刊的国家评比工作已经进行了多次,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学术期刊的“国家队”总是这些桂冠的当然得主。须知,在学刊水平方面,我国与世界比,差距还很大,远没有达到世界级的水平,相反,我国世界级的学者和世界一流的论文却不少,因为发达国家一流学刊不断加大在我国约稿的力度。这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巨大的反差:国内有一流论文却没有一流学刊。国家级学术机构(包括主要科研院所和主要高等学校)主办的学刊代表“国家队”,无疑,它们应该肩负冲刺世界一流学刊的任务,这个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它们的“桂冠”是靠自然优势得来的,还是靠办刊人主观努力得来的?其主编及其编辑的知识结构在多大程度上适应这一任务的要求?它们应该不应该得到这些荣誉?对“国家队”之外的学刊如何考察?如何建立一个真正科学、公平的评比体系?这一系列关键问题至今却还没有人去系统考察。因此,我们认为传播出版界应该加大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力度,我国学刊的评比必须改弦更张,进行科学、合理地评比。
【摘要题】期刊工作
【关键词】学刊/知识结构/编辑学/社会科学学/科学学/国家期刊奖
【正文】
一
学术期刊(以下简称“学刊”)的质量无疑与其主编、编辑的素质、编辑(更主要的是主编)的知识结构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学刊评化的一个侧重点应该是考察其操作者(主编、编辑)的知识结构、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些方面所决定的学刊的优劣情况等。我们曾经研究过“综合性社科学刊主编最佳知识结构”这一课题,研究结果认为,综合性社科学刊主编首先应该是学术期刊出版方面的专家,其最佳知识结构“既要具有合适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体地说,综合性社科学刊主编的最佳知识结构,包含这样四层含义:1.一定要在一个专业领域内实现“学者化”;2.一定要有丰富的“社会科学学”知识储存;3.一定要有比较高的“编辑学”理论和实务方面的修养;4.一定要有“领导科学”方面的素质修养。[1]推而广之,综合性社科学刊编辑素质、知识结构也大致如此。相应地,综合性自然科学学刊主编(编辑)应当具有的是“科学学”的修养;而对于专业学术期刊(非综合性学刊)主编来说,除了“社会科学学”(或者“科学学”)之外,其余三方面的知识结构完全适合于他们。只有有了学刊主编、编辑的最佳知识结构,才能有真正优秀的学刊。
作者特征和期刊特征论文被引要点
1引言
学术论文作为知识的有形载体在学术交流和科技进步中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反应了其研究成果的科研水平和应用价值。对于已经发表2-6年的论文,我们可以通过被引频次评估其影响力。事实上,作者、科研机构和期刊编辑人员更关心之前的被引频次,作者和科研机构关注研究成果未来的被利用情况,可预测其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期刊编辑关注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可预估期刊的影响力。目前,国外已有不少学者研究了学术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早在1983年Stewart,J.A就发现,作者的声誉会影响其论文的被引量【1】;VanDalen【2】认为,作者的一些特征是引用分配的决定因素;之后VanDalen等【3-4】发现作者过去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其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并指出论文的可获取性、作者声誉和期刊特征是影响论文被引频次的最重要因素;JoyceCW等【5】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发现论文的研究内容、论文所在期刊的特征以及作者特征是影响论文被引频次的主要因素;MingyangWang等人【6】通过研究四种特定期刊的文章,发现第一作者的h指数是影响论文被引频次的关键因素;GiovanniAbramo等人【7】发现高被引论文与高产作者具有强相关关系,高被引论文还受学科因素的影响;TianYu等【8】研究了论文作者特征、引文特征和期刊特征等对论文未来被引用频次的影响。国内学者对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其代表性研究有:邱均平等【9】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中的马太效应,即越是出名的作者越容易获得在众多核心期刊发表的机会;之后,侯剑华等【10】在研究中进一步证实了发文作者中的马太效应,作者的声誉可能会影响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孟凡蓉等【11】以5本高被引核心期刊论文为样本,实证研究了论文被引频次与论文刊载时间、论文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论文研究方法、论文作者特征等有关;王海涛等【12】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了论文作者数量对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规律;鲍玉芳等【13】从作者因素、文章因素、期刊因素、计量方法因素等方面建立了影响论文被引频次的指标体系;肖学斌等【14】在研究中发现作者人数与论文被引频次呈正相关。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文从作者、期刊视角进行论文被引频次预测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已有研究多是利用传统的学术影响力指标如发文量、被引次数、h指数、影响因子等研究论文的被引频次,很少关注论文被引频次预测的研究【15】,国内更是鲜有综合多因素对学术论文被引频次进行预测的研究。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论文作者和论文所在期刊两大特征指标来构建影响论文被引频次的空间向量,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探析作者特征、期刊特征与论文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并给出学术论文未来被引频次的预测模型,为科研人员、科研机构以及期刊编辑人员分析论文质量、预测论文未来的影响力提供参考依据。
2影响论文被引频次的作者特征与期刊特征
高水平作者因其具有较高的学术产出和学术影响力对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提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6】。而高水平作者通常由其发文量、论文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和h指数等指标来衡量。故本文选取的论文作者特征指标包括:论文对应的作者数量、作者h指数、作者发文量、作者已见刊论文的被引量和篇均被引量;期刊被引指标直接反映论文的被引频次,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中给出的期刊被引指标,本文选取期刊影响因子、期刊即年指标、期刊h指数作为反映论文被引频次的期刊特征指标。初步选取的影响学术论文被引频次的13个指标见表1。
3学术论文被引频次预测
3.1研究工具与方法。本文利用Excels工具完成数据统计,运用SPSS统计分析中的相关分析对影响论文被引频次的指标进行初步筛选,利用SPSS统计分析中的逐步回归分析构建论文未来被引频次的预测模型。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测度各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在相关分析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一般根据相关度数值的大小,将相关度r分为4个等级:0<|r|<0.3,为微弱相关;0.3≤|r|<0.5,为低度相关;0.5≤|r|<0.8,为显著相关;0.8≤|r|<1,为高度相关【17】。逐步回归分析是一种在多元回归模型中选择变量的方法,该方法从包含多个自变量组合的回归方程中逐个检验回归系数,剔除对因变量作用不显著的自变量,对剔除后剩下的自变量建立对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再逐个检验回归系数,剔除不显著的变量;重复上述步骤,直到保留在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的作用都显著为止,最后一个方程给出的便是独立变量的最佳组合。所以,该方法不仅保证了所选变量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也减少了额外引入冗余变量;不仅能够提取隐藏在大量数据集中的重要信息,还可以使用有效变量来预测和控制一个特定的变量。逐步回归分析包括向前选择、向后淘汰和双向消除,本文选择双向消除法。在实际应用中,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有着密切关系。在相关分析中,所讨论变量的地位一样,分析侧重于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特征,根据相关性显著与否可对变量进行初步选取;而在逐步回归分析中,所关心的是一个随机变量对另一个或多个随机变量依赖关系的函数形式,因此,在相关分析初步选定变量的基础上,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对变量进行再次筛选,可以获取利用关键变量表征某一变量的预测模型。3.2数据准备。由于影响学术论文被引频次的因素很多,为凸显作者和期刊两大特征对学术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弱化其他因素的影响,特做如下的限定:①限定所选的数据库。由于数据库对论文的被引频次有影响【18】,保持论文被收录数据库的一致性可弱化数据库对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所以限定CNKI数据库作为本文的采样数据源。②限定所选的学科。UgoFi⁃nardi和GiovanniAbramo分别在研究中发现,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学科有关【7】【19】;鲍玉芳也指出论文被引频次与学科具有相关性【13】,为弱化学科因素对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本文限定图书情报学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另外,预测学术论文被引频次时,预测时间的长短要考虑学科论文的被引高峰期,预测时间过长或过短,远大于或远小于被引高峰期,都会失去预测原本的意义。盛丽娜【20】通过对SSCI收录的35种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期刊被引高峰期的分析,发现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期刊被引高峰期的时间平均为6.25年。“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和“图书情报学”属于同一类学科,因此,本文将预测时间定为7年,选取2011年第1期、第2期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将论文作者特征作为自变量,选取上述论文2017年12月31日之前的被引频次为因变量。数据获取的具体过程为:首先选定图书情报学领域的17种核心期刊(2011年南大CSSCI期刊目录中,给出18种图书情报学期刊,由于《情报学报》没有被CNKI收录,考虑到数据获取的方便性,没有选取《情报学报》),以2011年第一期论文为数据样本,共526篇。然后,在CNKI数据库高级检索界面“主题”中输入样本论文的题目,检索到的时间、论文作者及单位,记录每篇论文的作者数目x1和该论文的被引频次y。之后删除“主题”中的论文题目,以“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年份”的检索策略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设置为该日期的前一日。对涉及多个单位的作者,根据其研究方向,修改作者单位后进行多次检索,以降低检索噪声,得到作者本之前的所有论文。最后将检索到的论文按被引量降序排列,统计每位作者的发文量、每篇论文的被引量、所有论文中的最大被引量、总被引量和作者h指数,统计每篇论文所有作者中的最大发文量和最大被引量等,作为作者特征指标的原始数据。统计发现,526篇论文的累计被引频次为4884。少数论文被引频次较高,多数论文被引用了少数几次,被引频次为0次的论文有50篇,全部526篇论文的被引频次呈长尾分布,符合图书情报学学科领域集中分散的引用分布规律,说明本文选取的数据是有效的。从《中国科技期刊印证报告(2011年版)》中选取并记录上述17种期刊对应的期刊影响因子、期刊即年指标、期刊h指数三个期刊引文指标,作为影响论文被引频次的期刊特征数据。将获取到的数据做如下的处理:对每种期刊所有论文对应的每个指标[包括期刊特征指标Ji(i=1、2、3)和作者特征指标Ak(k=1、2、…、10)]分别求和后取均值作为该期刊对应指标Ji、Ak的值,将“论文-被引频次-影响特征指标”关系转变为“期刊-被引频次-影响特征指标”关系;之后,为消除各指标因单位不同带来的数量上的差异,将所有期刊对应的Ji、Ak值作归一化处理,见表2。以此作为后续论文被引频次y与Ji、Ak相关性分析的数据基础。33.3相关性分析将表2数据导入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与论文7年后被引频次y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表3给出了论文被引频次y与选定的3个期刊指标Ji和10个作者特征指标Ak的相关系数。根据相关分析中相关度r的4个等级标准【17】不难发现,期刊h指数J3、作者数量A1与论文被引频次y呈微弱相关,作者数量A1与论文被引频次y的相关度最小,为0.262,说明作者数量与论文被引频次关系不大,期刊h指数的高低对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也不明显。与论文被引频次y显著相关的指标有J2、A2、A3、A5、A6、A7、A8、A9、A10。其中,与A10的相关性最高,为0.710。说明期刊即年指标、一篇论文所有作者中作者h指数的最大值、第一作者的发文量、所有作者被引频次的最大值、第一作者的最大被引频次、所有作者中总被引频次的最大值、第一作者的总被引频次、第一作者的h指数对论文被引频次具有明显的影响;而第一作者之前的篇均被引频次对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最为显著。说明上述作者特征指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它们从相似或等同的视角反映了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考虑到表3中A2、A3、A5、A6、A7、A8、A9、A10之间的相关度较高,为避免重复计算同等或相似的特征指标,本文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对论文被引频次贡献突出的指标,将贡献不突出的指标自动剔除,从而保证所选变量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以建立最优的回归方程。3.4学术论文被引频次预测模型构建。根据相关分析结果,选取与被引频次y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的J1、J2、J3、A2、A3、A5、A6、A7、A8、A9、A10指标作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做逐步回归分析处理。利用逐步回归构建预测模型时,要求样本数量至少是变量数的五倍以上,样本越多,得到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越好【21】。鉴于此,本文以526篇论文为样本数据,样本数(526)是变量数[1(y)+3(Ji)+10(Ak)=14]的37倍以上。利用SPSS19.0对526篇论文“论文-被引频次-影响特征指标”的归一化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发现,第一作者的篇均被引量A10和期刊即年指标J2的t值分别为3.930和2.942,均大于2,Sig(P值)分别为0.001和0.008,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3同时给出了回归系数B,由此确定:论文被引频次可由第一作者之前的篇均被引量A10和期刊即年指标J2来预测,其预测模型为:y=0.781J2+1.176A10-0.052。3.5模型评估与结果分析。从上述17种期刊中随机选取8种期刊,如《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等,利用给出的预测模型对其2011年第2期152篇论文(第2期超过20篇论文的,选取其前20篇论文)7年后的被引频次进行预测,并与同一篇论文7年后的实际被引频次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在Excels中按每个数值所占大小的变化趋势呈现,如图1所示。图1预测结果显示,对8种期刊论文而言,回归方程的整体预测结果比较令人满意。但仍存在一定的误差,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论文作者因素。影响预测结果的作者因素是多方面的:①一些作者的发文量较少,但被引量却很高。如王妙娅发表“国内图书馆服务博客调查分析”(发表于《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第2期)一文之前仅发表了一篇论文“国内图书馆微博应用现状及建议”,但其被引频次却达到140次,这属于“非高产作者成为高影响力作者的可能性极低”【9】的现象。②作者发表的多篇论文中每篇论文的被引频次差异较大。如王知津在2011年1月份之前被CNKI收录的期刊论文共100篇,有的被引次数很高,有的被引次数较低,比如2006年发表在《图书与情报》中的“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与过程”一文,被引频次达122次;2007年发表在《图书馆杂志》中的“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XML信息检索研究”至今没有被引用,其篇均被引频次虽为11.07次,但本文选取的王知津2011发表在《图书情报知识》第一期的“企业竞争情报作战室运行准备机制研究”至今被引用2次。模型出现类似预测误差的还有郑建明的论文“传承历史探索发展——《中国目录学:理论、传统与发展》评荐”(刊登于《图书情报知识》,发表时间为2011年第2期)、孙瑞英的论文“基于‘非零和博弈’视角的公共图书馆立法与运行研究”(刊登于《图书馆》2011年第2期)等。分析发现,这些点对应的作者多属于图书情报学研究方向的知名学者,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基于作者特征建立预测模型时,需要根据作者之前影响力的不同对作者特征赋予适当的权重系数,以减小预测误差。③论文作者位次的不同会导致预测不准。如南京理工大学的章成志2011年1月份之前被CNKI收录的期刊论文共15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期刊论文7篇。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的两篇论文“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和“互联网舆情分析及应用研究”被引频次分别高达243次和119次,而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自动标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最高被引频次61次,多数论文的被引频次一般在几次左右,有的为0次。说明第一作者之前发表的论文中,作者署名位次的不同对论文的被引频次有影响。统计以第一作者身份的被引频次,以此为模型指标得到的预测效果可能会更理想。(2)论文所在期刊因素。对比图1给出的各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的预测结果,发现预测效果因期刊而异。模型对一些期刊的预测效果比较理想,如《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国家图书馆学刊》《情报资料工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其论文的预测被引频次占比曲线与实际被引频次占比曲线吻合度较高;对一些期刊的预测效果一般,如《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两曲线的吻合度不甚理想。说明学术论文被引频次的预测效果与期刊有关。这种预测结果的差异性提示我们:研究学术论文被引频次的预测模型时,需要把样本数据范围作更严格的限定,即不仅限定到某一学科,还应限定到学科内具体的某个期刊,这样预测效果或许能得到一定的改善。(3)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因素。本文是在限定学科和数据库的前提下研究作者、期刊对论文未来被引频次的影响作用的。实际上,除了数据库、学科、作者、期刊因素外,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对其未来的被引频次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内容与方法决定了论文的类型,如有的论文属于理论型、有的论文属于应用型、还有的论文属于实践型;有的属于专题性,有的属于综述性等。由于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和研究习惯不同,其引用论文的类型也有差异。所以,需将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作为论文的重要特征指标纳入预测模型中,以进一步提高预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