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污染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02:13: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化学性污染案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环境化学教学内容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日渐增强。在环境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因其所具备的趣味化及形象化特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纳米传感器作为最近几年来新产生的一种环境分析检测技术,不仅能够运用于现场原位及污染物质的检测中,而且可以引入环境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本文详细叙述纳米传感器与环境化学教学的密切联系,介绍将纳米传感器融入环境化学教学的必要性,对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化学;教学;纳米传感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环境问题日渐凸显,社会需要大量具备科学环境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所以高校肩负着塑造大批环境类人才的使命。在众多高校的课程体系中,环境化学课程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环境化学课程主要探讨的是化学污染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性质、行为及控制的化学原理等。新诞生的纳米传感技术涵盖的知识面广泛,并且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将其融入于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在环境化学现存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紧密地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1纳米传感器概述
1.1纳米化学及生物传感器
在化学及生物传感器领域融入纳米技术,有效提升了生物传感器及化学的检测性能,推动了新型化学及生活传感器的诞生。由于具备了亚微米的尺寸、换能器及纳微米系统,大大提升了该传感器的物理、化学性质对细胞的检测灵敏度,检测的反应时间也有了明显的减少,而且可以实现高通量的实时检测分析。使用纳米材料所制成的非常灵敏的生物及化学传感器,能够早期诊断癌症及心血管疾病。使用碳纳米管及其他纳米微结构的化学传感器可以检测出氧化氮、过氧化氢、碳氢化合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等。和其他具备相同功能的分析仪相比,其不仅尺寸很小,而且价格非常便宜。在生物传感器当中,使用纳米颗粒、纳米器件及多空纳米结构均获取了成功[1]。
化学开展研究性教学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研究性学习案例的剖析,对研究性学习教学特点、目标、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案例探究性探究性实验
问题的提出: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我们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能力、发挥个性特长、启迪创造发明、全面提高素质等方面要明显优于"接受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但是,时至今日,走进我们的课堂,"接受性学习"的方式仍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1)误解"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目标。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搞科学研究,只能在少数优秀生中开展。(2)有的虽然没有这些认识,但不清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研究性学习"的普及和推广。
事实上,与新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同。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渗透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是实施研究性学习。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我作了如下尝试。下面举一个事例加以说明。
[案例1]:课题:《燃烧的条件》为了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设计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如下:
高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6篇
第一篇:WPBL教学法在高职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WPBL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检验专业的生物化学系学生80名进行本次研究,随机分两组,一组40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设为对比组,另一组40人采用WPBL教学法,设为研究组,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比对比组的高(P<0.05);学生的满意度研究组是95%,对比组是82.5%,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WPBL教学法应用在高职检验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当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提高教学的质量,值得研究。
【关键词】WPBL教学法;高职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教学
PBL指的是以问题作为导向的学习或者是基于问题式的学习,是一种相对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模式。而随着近年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影响下,现代教学与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结合PBL教学法优势,引申出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即网络环境下问题学习(WPBL)的教学模式。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本研究分析WPBL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效果与价值,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矿山污染环境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应用
摘要:矿山在开发过程中,污染场地被占用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了防止污染场地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就需要对其进行环境分析,利用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来进行合理规划,旨在避免污染场地造成的二次危害,为矿山区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本文将围绕水文地质勘查的工作流程,探究其在污染场地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矿山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查;应用研究
矿山污染场地环境与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具体来看需要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并对污染区域的类型与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并确定矿山场地内的污染情况。而污染场地的取样分析与勘查阶段也是完成这项工作的前提条件。例如对污染场地的变化情况与地下水分布情况的考察都可以包含在勘查内容当中,并根据实际的勘查结果来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1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查的具体内容
勘查工作整体上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即污染类型识别、采样分析与风险评估。相比于以往的勘查内容,它不仅要求对场地内的环境情况进行充分了解,还需要对地下水质量、土壤质量、污染情况进行掌握。我国在近年来的管理也针对技术需要和工作流程进行了合理规划,为勘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从内容来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1主要工作
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析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核心素养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本文对初中化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初中化学教学要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将化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化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较高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新课标提出后促进了初中化学教学改革,转变了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落实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和修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综合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把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相融合。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1]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高中化学课程社会科学性议题教学研究
摘要:当前科技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社会性的问题出现,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制订出高效合理的决策进行面对解决所存在的科技问题。对学生进行培养决策能力是如今科学性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根据几点社会科学性议题为主题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实践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决策能力,并增强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社会科学性议题;决策力
在开展教学之前,需要了解所施行社会科学性议题教学方案的成果,并阅读相关书籍进行研究讨论将其带入学习中的价值以及影响力。将其作为教学背景对教学决策、模式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整合,了解单进社会中科学新议题对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下一步制做社会科学性议题的教学策略,该步骤主要从化学全面理论教学方面对关于持续性发展、逻辑学、道德学等理论方面进行描述,需配合教学计划及案例进行。最后选取现存的社会科学性议题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感到真实性,课后对学生进行问答交谈在课堂中所了解到的内容并对课堂教学施展进行评价。若对课堂教学效果认可就继续进行相关的议题内容教学,使得学生对化学有更深的理解。
一、社会性科学议题概述
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是指由科学技术所研制出的事物和社会道德性等与社会层次问题紧密相关联的社会性的问题。在科学教育之前应明确以处理社会性议题为目标,并通过各种研究证实来确定合理的决策方案。对于社会科学性的议题所给出的决策不仅仅对个人还有社会全体人员都是很具有影响里的决策,并对社会经济都有可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化学作为一门综合及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推进科技进步有着巨大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有人使用非法化学手段谋取个人利益,使得在社会中的声誉并不太好,对学生的吸引力欠缺。在生活中对于化学基本知识和科学原理的普及也远远不到位,严重影响到关于社会科学性议题的有关决策。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明学生应密切关注着社会中有关于化学的问题,对化学的认识理解应该更加深刻,明确化学与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的关系。并提倡带动学生积极投入思考关于社会化学性的决策中去,把社会化学性决策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及重点,提升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能力。
二、对社会决策力度的重视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一、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国内图书市场有机化学类教材非常之多,其中,尤以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居首。这些教材针对不同专业领域、不同知识水平的读者编写,充分体现了各自的特点,方便了广大读者。教材主要内容大体分为基础知识、以有机官能团分类的化合物及经典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化合物结构及表征方法、生命有机大分子化合物等几类,其中,经典有机化学反应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因此,除了有中国文字特点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以外,有机化学教材均以有机官能团为主线,在内容的安排和顺序上大同小异。[1]有机化学理论抽象,化合物数量庞大、结构复杂、涉及的反应种类繁多,哪些内容才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所必需的和感兴趣的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从众多教材中选择内容难度和广度适中的作为参考,再根据学时数进行内容的删减或增补。这样的内容选择显然比较盲目,缺乏明确的专业自主定位,造成教师在有限的学时与无垠的有机化学知识之间顾此失彼。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一些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时代背景,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议。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积极地运用于有机化学教学过程,并在一些复杂问题的讲授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仅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多数教师未能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专业需求巧妙地结合起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使得课堂信息量大增,加之有机化学教学资源的多元化,造成课堂容量大,讲授内容多。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仍是“填鸭式”方法,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传统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2]
(三)学生的学习状况
食品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依托互联网平台搭建云课堂开展线上教学,是积极应对高校教学新变化、研究教育教学新模式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推荐教材为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安全学应用与实践》,该书以食品安全科学理论、管理法规和控制措施为指导思想,以食品加工过程和供应链为主线,涵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污染物的来源、危害、污染途径以及防控管理措施等。该书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为线上线下融合理念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有助于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目前,较为常用的线上教学方式有慕课、新媒体平台、各类通信会议软件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但由于线上教学仍然不具备与学生面对面讲授的直观性,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之学生自身缺乏自觉性,没有了“坐满学生的教室”这样一个学习大环境,在面对电脑屏幕时容易思想不集中,进而使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目前,全国各高校利用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已成为常态化,尝试将已搭建的云课堂、线上精品课程、微课视频等优质的网上教学资源和工具与线下实体教学相融合,以此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课前进行线上素材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以教学班为单位,教师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建立“网上虚拟班级”。根据《食品安全学应用与实践》一书的内容,将授课资源分解成任务点进行课件视频的录制。每节课前教师提前将课程内容以及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文献期刊或资讯类资料在学习通上分享,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同时可以适当提出一些思考题,学生以此预习并完成自测题即时在网络平台上提交。教师根据学生自测情况确定课堂教学重、难点,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而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也可以提高听课效果。此外,教师还可设置动态码、限定签到时间等较为新颖的签到方式,可有效活跃课前气氛,增强学生进入课程学习时的存在感,且签到速度快,效率高。其次,在课中进行线下“双主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食品安全是一门涉及理、工、农、医、法、商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内容涵盖广泛,包括食品科学、环境科学、分析化学、生物学、毒理学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精选并优化教学内容,有意识的将各学科和各类技术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形成横纵网络,培养学生食品安全的综合理解与应用能力。《食品安全学应用与实践》第一章中提出随着食品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涌现出越来越多食品领域的新物质、新技术以及新的生产加工方式。
因此教师应发挥主体作用,在备课时与时俱进重塑课程内容,更新教学中的案例,尤其需关注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将前沿科技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冷冻海鲜等食品加工过程较容易污染,如何从源头上管控好进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何监督进口食品农产品入关检验检疫过程;如何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加工制作规范等。除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形式也应丰富多样,如案例式教学、辩论式学习、课堂习题抢答等。食品安全问题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和突发性,教师应立足于当下热点,筛选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且具有典型性和思考性的真实案例进行案例式教学。例如,在讲授《食品安全学应用与实践》第三章真菌毒素污染时,可以引入并设置相关问题,如山核桃仁霉菌产生的原因,以及食品生产者应如何控制霉菌污染等。通过贴近当下生活的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不断地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设置多类型案例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与食品加工、营养健康、法律法规等的互相联系,使学生深刻明白食品安全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道理。食品安全的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辩题,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进行“辩论式”学习。例如,在讲授《食品安全学应用与实践》第五章食品添加剂时,设置辩题“离不开的食品添加剂?”,甲方观点为“离不开”,乙方观点为“可以离开”。让学生自由选择组队,针对食品添加剂的利弊,结合食品工业发展现状等积极发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去学习课程,从多角度和同学讨论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能帮助其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程内容讲授完成后,预留一定时间,通过“学习通”等信息平台发布练习题,可以抢答形式进行,将班级分为不同学习小组,组员合作抢答,超时或答错自动传递给下一组。和传统的点名提问相比,利用网络线上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避免学生羞于回答、害怕提问的情况。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最后,在课后实行线上自评和线下实践双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章节学习完结时,教师通过学习软件发布章节测验题,学生答题后系统自动判分,并进行数据化分析;教师也可发布前期录制好的章节知识点视频,并在视频中设置知识点弹题,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进一步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弹题测试的引入有利于学生集中思想,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此种方式,一方面学生通过测试可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动态掌握学生的整体和个体学习状态,从而指引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除此之外,教师可在“学习通”的“讨论”模块中发帖,或引导学生发帖讨论问题、交流体会,一方面可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课后实践,将课程中的内容和课后的实践相结合。例如,讲授《食品安全学应用与实践》第七章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价时,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食品添加剂相关的概念、安全性分类、使用规范和功能等相关知识,课后鼓励学生进入市场调研自己感兴趣的食品,根据食品配料表,了解该食品包含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及其所属类别。对照国标中添加剂的使用限量,进一步思考如果超范围或超量使用可能会对机体造成怎样的危害等。随后学生在课堂上对所调研食品中的添加剂安全性进行汇报。通过学生自身实践,一方面可以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他们可以基于食品安全知识对食品加工和工艺等实际生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认识到未来他们对于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国民饮食的营养安全将承担的重任。
根据线上线下融合理念开展食品安全教学实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利用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化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和利用,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线下师生双向互动的“双主体”教学,精选优化课程内容,将食品安全领域热点问题、前沿科技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探索案例式、辩论式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培养新时期食品安全领域的人才提供保障。
作者:段诺 吴世嘉 王周平 单位:江南大学
《橡胶加工技术》教学设计初探
[摘要]《橡胶加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对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深入挖掘《橡胶加工技术》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结合主流教学方法,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橡胶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将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相结合,形成全课程育人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橡胶技术;加工成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高校进行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是贯彻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1]。课堂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育人最主要的过程,也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途径,如何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是每位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专业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课程,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将课堂主渠道功能发挥最大化,使价值观念得到深入、稳定、持久的理解和认同[2-3]。橡胶作为一类典型的高分子材料,在国防及民用领域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校《橡胶加工技术》课程是学生学习橡胶材料、掌握橡胶加工工艺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对本门课程的思政教育探索,深入挖掘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相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1课程简介
《橡胶加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面向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的本科生三年级学生,目的是在满足本科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橡胶加工工艺及配合技术的能力。课程主要包括橡胶原材料、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三大部分,既注重了橡胶原材料间的相互作用等基本原理,也强调了橡胶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的实践技术,培养学生能够立足于已学的化学基础课、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等基础课程知识,分析解决橡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4-6]。本文以这样一门工科性质的专业基础课为例,探索此类课程中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思路与方法。
2课程中思政元素挖掘
醇基燃料导热油锅炉节能改造技术探析
[摘要]目前,煤炭和重油等传统能源因对环境污染严重被逐渐禁用,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价格昂贵,因此很多工业企业采用醇基燃料作为替代能源。醇基燃料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价格虽然低于天然气,但是与煤炭和重油等能源相比成本相对较高,因此节能降耗势在必行。尤其是采用醇基燃料的导热油锅炉排烟温度过高,能源消耗更加严重,如何节能减耗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采用在导热油锅炉尾部加装高效空气预热器等节能措施,回收锅炉排烟余热将助燃空气加热到200摄氏度左右,有效提高了锅炉热效率。通过权威测试报告可知,经过改造后导热油锅炉效率提高了8%以上,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醇基燃料;热效率;空气预热器;余热回收;节能效益
1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迅猛,政府高度重视节能与环保工作。各级地方政府经过调研商讨,决定对工业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督促其逐渐淘汰如煤炭和重油等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能源,并且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因此,采用天然气、生物质燃料等清洁能源来替代重油和煤炭将被更广泛地推广应用。其中,由于重油的制取途径广,且热值高,因此大多数工业企业广泛使用重油作为锅炉燃料。此外,工业生产中的加热炉也普遍以重油作为主要燃料,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锻炼和熔化的原料。因此,重油占了市场上能源消耗的大部分。但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生产中重油消耗量的不断递增以及价格的持续攀升,导致使用重油进行生产的企业承担了很高的能源成本,而且重油燃烧后排放的烟气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新型清洁醇基燃料出现在市场上,凭借其清洁、优质、高效等优点在工业企业的生产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开始逐步取代成本高、污染相对严重的重油。由于醇基燃料能够保证锅炉在高效率下运行,同时又能将生产的成本降低(与天然气相比),同时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可谓一举多得,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醇基燃料是主要由85%的甲醇和10%的乙醇组成,之后再以一定比例掺混扩散剂、加氧剂、稳定剂、防爆剂等试剂而形成的液体燃料。使用时首先利用高效鼓风机将助燃气体输送进锅炉,然后和醇基燃料充分混合燃烧。在燃烧的同时如H2O2这类加氧剂以及扩散剂可以在醇基燃料燃烧时分解产生氧气,使醇基燃料在锅炉中的燃烧更加完全;此外,由于稳定剂和防爆剂的化学性质可以改变甲醇原本的挥发性较强等特性,因此醇基燃料在添加了稳定剂和防爆剂后可以充分降低甲醇的挥发性。综上所述,醇基燃料具有燃点高、稳定性好、燃烧完全等优点,因此是一种热效率高、使用安全、成本低的可再生新型清洁燃料。清洁醇基燃料的物理性质如下:相对密度0.83(20℃),熔点为-90℃,沸点为70℃,闪点大于20℃,引燃点大于400℃。醇基燃料的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与其他燃料相比较低,因此十分适合作为企业生产运作中的燃料。甲醇是制造醇基燃料的原材料,其制取技术较成熟,在我国来源渠道广泛,所以醇基燃料非常适合成为重油的替代能源。甲醇的来源主要有两类渠道:(1)煤炭制甲醇。煤炭资源的主要加工生产地为山西等省,储能丰富,而且煤炭制甲醇在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技术,其产能可观,价格低廉。(2)天然气制甲醇。在我国西部地区地下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开发成本较低,因此如青海、新疆等地区成为了甲醇的主要生产地,同样具有产能可观,价格低廉等优势。醇基燃料能有效替代重油等传统能源,因为它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热值较高,燃烧能产生足够的热量供生产之用,所以是一种清洁卫生、低碳环保的燃料。而且,它的燃烧废气排放物传统燃料相比也存在巨大差别,具体对比如表1。由表1可见,甲醇在醇基燃料中占比达到85%,而乙醇与其它四种添加剂仅占15%,因此,醇基燃料完全燃烧后的主要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物质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并且醇基燃料燃放后也不会排放黑烟,所以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此外,醇基燃料的优势还包括:在常温和常压的状态下,不需要使用高压钢瓶,只用普通的铁罐和塑料桶封口保存,就可以方便地进行储存、运输和使用。因此,醇基燃料目前已在导热油锅炉上获得了广泛地应用。我国的导热油锅炉其排烟温度普遍在300℃以上,其运行效率实际在70%以下,而国外导热油锅炉效率能达到85%~90%,因此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来十分落后,近7000万吨的标准煤没有完全利用,因此亟待改进。企业生产中造成耗能设备的能量浪费有多种因素,而占大部分的热损失是在烟气排放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以导热油炉这一耗能设备为例,通过测试分析得知,其排烟温度已经超过300℃,并且对大量烟气余热充未进行回收利用,使得热损失大大增加,因此这类设备有很大的节能环保余量。随着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逐步发展,本文采用了在导热油锅炉尾部加装高效换热器的节能技术。此技术能在通过换热器时,将烟气内可利用的能量以对流换热方式传递给助燃空气进行回收利用。本文对某化工厂的导热油锅炉改造案例进行了分析,在该锅炉尾部加装了空气预热器,通过对排烟进行余热回收将助燃空气加热到220℃以上,有效降低了导热油锅炉的运行成本。
2国内研究现状
钟式玉等人[1]将热交换器安装在燃气锅炉尾部用来回收烟气余热,有效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本研究在燃气锅炉烟道尾部上加装了1个高效节能气-气换热器,节能效果显著,有效地减少了排烟热损失,从而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石磊[2]对燃用重油的导热油锅炉改烧天然气以及进行烟气余热回收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的烟气余热回收的技术方案其主要优点在于主要余热被回收后,可以撤掉冷却塔的设置,从而节省了成本和空间。孔永平等人[3]对使用在锅炉上的醇基液体燃料与煤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一些参数对比进行了研究,发现醇基液体燃料在设备成本、燃料经济性和使用成本的综合分析中领先于其它能源。王金旺[4]对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的技术方案进行了研究,结合案例分析,发现在锅炉上采用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后,成效显著。不仅经济效益得到了增加,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薛永明等人[5]对三种不同形式的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系统进行了经济性研究分析,发现针对锅炉的排烟进行余热回收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性效益。孙崇东[6]对天然气燃气锅炉进行了综合节能技术的研究分析,本研究提出提高锅炉能效的方法是采用冷凝式和分离式余热回收技术。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知,分离式余热回收技术虽然能高效率回收烟气余热,同时也有因液化烟气冷凝而产生出来酸性液体的缺点,因此这种方法的应用受到严重限制。陈江[7]对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及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将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技术投入运行后,一方面既能减少耗能,另一方面又能降低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可谓一举两得。许巧云等人[8]对醇基燃料解决资源短缺这一应用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给出了醇基燃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对策,同时可以推动我国醇基燃料市场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