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研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5 08:13: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化学科研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化学科研论文

化学科研素质培养管理论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取决于人的科研素质,只有普遍提高全民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科研人才。对中学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要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起,从基础做起,落实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中学化学学习的是最基本的实验和操作,许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完成的科目,再加上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通过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教会学生脑、手并用,用实验方法去探索和学习知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那么,具体该怎么操作呢?下面是我的一点微末见解,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一点点用。

一: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使自己具有较强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带路人和榜样,一个不具有较高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的老师是不可能带领他的学生走上科研和创新之路的,就好象一个不认识路的向导是不可能带领游人饱览美丽的风光名胜的,甚至还有可能带领大家误入歧途。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学习,使自己拥有较强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从而引领学生在科研和创新的道路上前进。

二: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条件,培养其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

为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习、获取新知识的情境。建构式教学理论提倡“做中学、学中做”,化学实验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环境。要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就应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规律的刺激,让学生养成科研和创新的习惯,因为“记忆需要不断地重复以加以巩固,否则就会遗忘”,而当一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后,就很难丢弃。所以,将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贯穿于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习惯,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科研和创新的眼光观察事物,时时想到用科研和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今年我教的一个班级是从全年级中挑选出来的学困生,有的是基础差,有的是学习习惯差,有的是先天素质较差。面对这样的学生,能谈得上培养他们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吗?在上第一节课时,我就为学生做了“魔棒点灯、小猫捉迷藏、烧不坏的手帕”三个实验。神奇的实验现象把学生们都看傻了,引起了他们对化学的强烈兴趣,充满了好奇心。接着我又请学生上讲台,亲自来做这些实验,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我让尽量多的学生亲自试了试。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随后的空气的组成这一节教学中,有一个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在演示完实验后,我提示学生能否自己寻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做一个类似白磷在钟罩中燃烧的装置,来研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我给了学生一周的时间,一周过后,居然有二十三个学生带来了他们的作品,令我大为吃惊,要知道,这可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学生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

查看全文

化工学院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根据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安排,作为联系点单位,化学化工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围绕学校主题,结合学院特点,提出了“深入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建设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并把“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教学研究型学院步伐”作为学院的调研课题。

一、调研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明确选题,破解难题

为了搞好调研工作,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门会议,本着“结合学院实际,突出发展重点,重在破解难题”的思路,明确领导班子从五个方面进行调研:一是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二是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三是科研工作和实验室建设;四是本科生毕业实践环节质量管理;五是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分工,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选题,分别完成了相关调研报告。

(二)拓宽渠道,深入调研

1、层层座谈,倾听民声

查看全文

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科研素养研究

1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其它各个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对于地方院校化学专业即将毕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毕业论文的安排一般是这样的:在大四学年第一学期末至第二学期的这几个月时间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选题,然后综合运用各种化学专业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指导教师辅助的前提下,对自己的选题进行研究,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同时,学院及学校进一步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与指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按规定完成毕业论文任务,这是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1,2]。到目前为止,地方类本科院校的大四学生通常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往往不能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毕业论文上,心无旁骛地开展研究工作,并且由于自身能力、科研素质和实际工作时间所限,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以较大程度的提高,加之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漠视,进一步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部分学生把毕业论文的完成工作当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过程,不愿意将时间到投入实验室研究工作。近几年,由于地方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有一半左右的毕业生会选择进一步深造,继续攻读化学专业研究生。而在考研复试过程中和进入研究生的前半年暴露出来很多问题[3~7]:大部分学生本科阶段的科研素养不够,查阅化学类英文参考文献严重欠缺,读英文文献更是费劲,缺乏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不会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很多大型仪器不会使用,实验过程中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细节观察和记录不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origin等数据处理软件不会用,撰写学术性科研论文的功底更是不行。存在的这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的研究生学习,基于此,期待通过以下改进,在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加强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进一步考研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英文文献和数据库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验知识结合起来,属于自然科学类的一门基础课。这个学科的特点就是会涉及到很多前沿的化学科研知识,化学届发展一直非常迅速,不断有新的化学科研成果涌现出来,而这些成果通常都是英文资料,如果想对化学前沿知识做到精准把握,必须让学生掌握查阅英文文献和数据库的能力。化学领域常用的4个化学数据库ScienceDirect、ACSPu-bilcations、RoyalSocietyofChemistry和WileyOnlineLibrary,这4个数据库里面基本上汇集了化学领域所有的英文文献,如果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让学生查阅中文文献的同时,也教会并锻炼他们查阅英文文献,使他们能够在本科阶段就掌握在英文数据库里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这将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接触到除了书本上经典化学理论以外的更加前沿的化学知识,这不仅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日后考研继续深造。

3指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任何结论都需要用实验数据佐证。通过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实验数据来总结来得出结论或发现规律是化学研究的通式。要进行实验研究,必须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学生掌握大量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设计了一个实验想法,针对于这个实验想法开始开展实验研究。而实验研究如何开展需要事先准备好实验方案,也就是从几个方面开展对实验的探索。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如果直接把实验方案给学生,学生直接去做实验,那么学生只是个实验的操作工,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从实验方案设计方面就鼓励他们用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查阅资料,根据文献依据设计个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然后再和指导老师讨论,最后产生一个完整的比较合理的实验方案。最后学生会很有动力按照这个方案去做实验,去验证自己的实验想法是否正确。这个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的过程,将大大提高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兴趣,同时也会刺激他们学会思考,并为他们日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查看全文

交叉学科毕业实验设计探讨

摘要:医学类院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之间建立交叉学科毕业实验小组,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涉及多学科的大型综合实验当中,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团队协作,互相配合,交流学习,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拓展学生的实验技能范围,同时很好地节约了实验成本。

关键词:交叉学科;学科交流;毕业实验

医药类院校学科众多,虽然专业不同,但大部分专业知识相通,相互之间也需要借鉴学习,在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训当中,尤是如此[1-2]。国内外大学都在寻找各种方法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之间进行交叉学习的探讨,试图建立起富有成效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战略[3-6]。以往在指导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各有所长,在某些综合实验的过程中,缺乏全面的、完善的科研能力,急需互相沟通学习。因此,我们尝试在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之间建立交叉学科实验小组,共同进行一系列科研工作,希冀学生能通过学科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实验能力,取得更好的指导效果。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完成同一个大型实验项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所长和交叉学习,利用毕业实验设计能够很好地满足上述要求[7]。毕业实验设计是检验大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拟建立一个由不同专业的毕业生组成的交叉学科科研工作小组,采取团队协作模式,完成毕业实验设计。

1方法

1.1交叉学科。毕业科研工作小组的建立2014年6月-2018年6月,共培养4届毕业生,建立了4个交叉学科毕业科研工作小组,每组6人,包括药学小组、生物小组,4名来自药学院专业(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的同学为药学小组,2名来自生物技术学院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的同学为生物小组,共同完成毕业实验设计。药学院和生物技术学院各有1老师加入,作为指导教师。1.2毕业实验选题设计及实验准备。自毕业实习任务下达开始,科研小组定期开展小组会议,讨论分析实验选题。首先,由2位指导教师初步设计一个大型跨专业实验,其内容既涉及药学专业又涵盖生物学专业。本文将选题方向定为“天然植物中免疫活性物质的提取及药理分析”。近几年选定的植物分别为蒲公英、西兰花、葡萄籽以及桦树茸。实验中涉及药物提取制备的部分主要由药学小组主导设计实验流程,做好可行性分析;涉及药效生物分析的部分主要由生物小组完成初步实验设计及可行性分析。要求学生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各小组着重关注自身专业所涉及的实验内容,进行细致的实验方法、实验流程设计规划。每位组员分工将本专业涉及的实验内容以PPT的形式进行轮流汇报讨论,便于学习交叉学科实验内容和实验知识。最终确定毕业实验的具体方向和实验流程以及实验分工。强调既是各有侧重,又能相互学习、融会贯通。科研小组同步开展实验的准备工作,购买实验所需耗材、饲养动物、熟悉大型仪器的操作等。1.3交叉科研小组实验阶段。在题目方向选定后,首先进行的是“相关药物的提取分析”。这一阶段以药学小组为主导,生物小组辅助,通力合作。在选题之初,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基本确定蒲公英、西兰花、葡萄籽以及桦树茸含有的与免疫活性有关的有效成分分别为蒲公英多糖、萝卜硫素、原花青素和桦树茸多糖。小组成员群策群力,药学小组根据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初步拟定整体实验方案;生物小组的同学则从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学以及遗传学角度,丰富药学小组同学的知识体系,更加有效地提取相关免疫活性成分。在药物成功提取并检测后,进入动物实验阶段。建立交叉学科科研小组,共同饲养动物模型及给药,可以取长补短。各组同学轮流分工,相较单独开展实验大大减轻了每位同学的工作压力,同时也熟练掌握了涉及动物饲养、给药等各项实验操作技能。最后,生物机能分析测定阶段。实验开始前,先进行小组讨论,由指导教师剖析每个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每位学生学习并制作实验流程PPT,再次开会讨论,明确每个实验项目的分工及主次。两组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所涉及的多项生物机能指标的分析测定。因为主要涉及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实验,包括免疫组化、凝胶电泳、RT-PCR、Western-blot、ELISA、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等,这部分工作主要由生物小组主导,药学小组辅助、学习并掌握。1.4数据分析,撰写论文。每年5月的答辩前阶段,实验进入最终阶段。同学们展开小组讨论,总结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各自专业,选取合适的实验内容,撰写毕业论文。论文撰写过程中,药学小组和生物小组可分别选取整体实验中与自身专业相关的部分,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不同专业同学分别选取整体大实验中所涉及的与自身专业相关的1~2个小实验项目进行重点论证,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此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随时跟进实验进程,对实验进行整合分析,促进两组间的交流学习。

2结果

查看全文

论文的格式:论文写作中的选题(三)

7、选题的途径有哪些?

关于论文先题的途径,原则上说,可以从科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集中攻关的焦点问题和众人关心的热点问题中选择,还可以在别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选题,在新领域中选题。有关这方面的的论述,很多书都有介绍。这里,谈一谈护理作者易忽略的两条途径。

(1)从学术信息中选题。

现代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信息化,人们用信息爆炸来形容信息激增的现象。作为一名研究人员,充分利用信息,善于捕捉为己所用的信息,则研究思路就会大大拓宽。学术信息可以是期刊、书籍刊出的文献资料,也可以是研讨会的学术报告,甚至是消息报道。科学是继往开来的,学术交流是为了促进研究的深入。从文献中可以发现尚须研究的问题,与别人交流中,也会得到选题提示。

例:“化学消毒剂对手术室空气的污染”一文中,作者敏锐地提出在化学消毒剂广泛使用时,它排放的污染物,可对手术室空气造成污染,并用科学实验证实了这个判断,讨论了克服污染的方法。细读全文,第4点“预防措施”中,即蕴含了新的课题。如“4.2改善手术室通风换气条件”,就可以延伸研究怎样解决通风换气和空气清洁的问题,通风多少时间既不影响空气消毒,又可最大限度的降低空气污染?再如“4.3加强管理,选用适当的化学消毒剂”,这提出了关于化学消毒剂吕种、剂量、放置等一系列问题,也提出了替代化学消毒剂的问题。

对文献的再思考,对信息的再整理是很多研究者选题的途径。据说,南方一些城市兴起“剪报”公司,整理、归纳报红色上的消息,出售给厂、商家。企业的生存、发展依靠信息。日本有一家生产小儿内衣的公司,从报上看到一则消息,日本每年要出生250万婴儿,便想到如果每婴每天用2条尿布,日需量是500万条,立即改生产尿布,至今产切两旺。企业家的成功途径是可以借鉴的。

查看全文

学科高校建设论文

一、RCCSE世界大学评价结果概述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世界大学评价的机构已有几家,并产生了许多具有较大影响的世界大学排名,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世界最佳大学(World’sBestUniversities,WBU)”[1],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ARWU)”[2],《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的“世界大学排名(WorldUniversityRankings,WUR)”[3],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的“CHE大学排名”(CHEUniversityRanking,CHEUR)[4]和西班牙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CentrodeCienciasHu-manasySociales,CCHS-CSIC)网络计量实验室(CybermetricsLab)的“世界大学网络计量排名(WebometricsRankingsofWorldUniversities,WRWU)”[5]等。2005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在各项世界大学排名的基础上,按照中心的既有理念,设计了世界大学排名指标、权重、对象和方法,分析研究了进入ESI排行的世界大学的综合竞争力,首次了“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之后,RCCSE每两年对世界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现状进行综合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此项排名不断成熟和完善,至2011年已连续4次排名结果[6-9]。另外,考虑到世界大学与学科评价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影响力和必要性及其在教育管理者和高水平受教育者中的需求性,RCCSE自2012年起将每年评价一次并出版相应的评价研究报告。同时为了迎合网络时代的新兴需求还创新性地引入了“网络影响力”这一指标,以进一步考察各学校的声望情况、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程度,并作为Web环境下科研影响力评价的补充,以达到从科研产出到现实影响再到网络影响的综合实力评价[10]。

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此次评价在往年31个排行榜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网络影响力排名。具体的排行榜分别为:国家(地区)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世界大学与科研机构分22个学科的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即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与商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球科学、免疫学、材料科学、数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综合交叉学科、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药理学和毒物学、物理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空间科学)、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分8个基本指标排行榜(即收录论文数、论文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数、进入排行学科数、发明专利数、热门论文数、高被引论文占有率、网络影响力)。RCCSE世界大学评价报告还给出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界定,从而可以帮助读者充分认识学校及其学科发展的准确定位。评价结果中,前600名(即位居全世界前5‰的大学)定义为世界高水平大学,同时结合国内外一些大学对自己的定位与规划,又将世界高水平大学分为三个档次:前100名为世界顶尖大学;101~300名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301~600名定义为世界高水平知名大学,其中世界顶尖大学和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称为“世界一流大学”。至于世界一流学科的界定,主要根据所评22个学科的不同评价单位在相应学科中的排名情况而进行划分,其标准为某学科排名前10%内的科研单位为该学科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科也划分为三个档次:某学科前1%(含1%)的科研单位的学科为世界顶尖学科;1%~5%(含5%)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学科;5%~10%(含10%)为世界高水平知名学科。

二、中国高校总体世界一流水平建设分析

(一)进入ESI排名高校数量变化情况

每年RCCSE世界大学评价报告均是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中近11年来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列在前1%的大学和分22个学科中大学和科研机构近11年来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列在前1%的学科为总体的评价对象。但是由于ESI统计数据的变动,该评价的对象也随之有所变化,具体如表1所示。由于最初开展的两次世界大学评价还处在探索阶段,加上前期人力、物力的限制,对于评价对象中的同机构不同名称标注的情况,未能详尽的合并、更正,因此出现机构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而在后来的三次评价中,都尽力解决这一问题。不过,评价对象数量逐渐增长的事实不可以否定,同时中国两岸三地进入ESI科研竞争力排行的高校数量也日益攀升,这一点很值得欣喜。

查看全文

广东医学是北大核心期刊吗

《广东医学》由广东省卫生厅主管,综合因子为:0.352,被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收录。广东医学主要报道本省临床医学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新知识,反映国内外医学科研的新动向、新进展。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国际刊号:1001-9448国内刊号:44-1192/R出版地方:广东邮发代号:46-66创刊时间:1963发行周期:半月刊期刊开本:A4

复合影响因子:1.229

综合影响因子:0.352

期刊全年定价:¥240.00

所属分类: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科技医药卫生综合

查看全文

当代仪器解析教学与科研

本文作者:冯彩霞屈建莹李德亮工作单位: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与分析科学研究所

理论知识辅助科学研究

仪器分析方法学上广泛采用各种化学及物理、生物等非化学的方法原理、技术,新型仪器装置及分析技术不断涌现,对仪器分析学科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2]。作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学习,以便在课堂上补充新的知识。另外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会对基本知识理解得更深入透彻,对科研也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我在读研究生时曾经遇到根据分子荧光的I-t曲线推测荧光寿命的问题,当时只从文献上学到将I-t曲线转化成lnIt-t曲线,再根据所得直线的斜率计算荧光寿命值的方法,但是不明白为什么。后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参阅了武汉大学新编的第五版《分析化学》下册,其书显示荧光强度衰变所遵循的公式[3]:lnI0-lnIt=t/τ(1)I0———t=0时刻的荧光强度It———t=t时刻的荧光强度τ———荧光寿命通过转化得到以下公式:lnIt=lnI0-t/τ(2)由式(2)可以根据所得直线的斜率计算荧光寿命,此时才明白当初文献上所用方法的根据。另外通过电化学分析部分的电位分析基本理论,我也加深了对pH计使用步骤地理解,并进一步将电化学工作站和光催化反应结合起来,拓深光催化科研领域开展光电催化内容,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教学科研并重,师生共同进步

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科研,还会起到宣传自我,吸引学生的作用。在高校中,教师的科研多数是指导学生完成的,但是如何吸引学生在考研或者毕业生科研训练时选择自己作为导师呢?特别是对于年轻教师,一无资历二无名望怎么吸引学生?但是如果在教学的课堂上,能够将自己的科研内容适当地引入,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帮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科研方向,甚至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科研内容的兴趣,又何愁没有学生呢?另一方面,教师在做科研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本研究领域的前沿内容,查阅外文文献,因此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时,无论从选课题还是写论文方面都能够有丰富的经验,既有效地将本科生毕业论文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又推动了科研和教学工作。[4]本人在评上硕士研究生导师之前,总是不乏有学生选我的课题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暑期科研训练和本科毕业训练等等,这应该和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渗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人所带的本科生毕业训练中有多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还有两名学生的实验结果分别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PhotochemistryandPhotobiology和AppliedSurfaceScience。不可否认,我也曾经遇到教学和科研在时间上的冲突,特别是接任一门新的理论课程时,要付出很大的精力设计和准备课堂教学内容,不免就会挤掉科研的部分时间。但是我坚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首先上好一门课,这是对学生负责;而后再作科研,这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当然教学工作进行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时,在时间上和科研的矛盾几乎可以消除,青年教师就应该多投入,多努力,尽量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协调到最好。本人在脚踏实地做科研的同时,积极更新知识,开拓思想,深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只有教学和科研都达到一个高层次的水平上,才能更好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查看全文

化学类毕业设计质量现状与对策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考查的重要途径。结合近五年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毕业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学生、教师和管理三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取得一定的成效,提高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对实现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具有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支撑作用。

关键词:化学类;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目标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除了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还需要具备发现、分析和综合性的解决复杂化学和化学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家国情怀和国际化视野,能在化学、化工、制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领军人才的能力并敢于担当。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本科四年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检验[1]。本科毕业设计能够有序、高质量的进行,需要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然而,在近五年的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发现,在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对毕业设计(论文)虽然一直在持续改进,但在化学类毕业设计(论文)情况并不乐观,学生和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管理效果不理想,设计和论文质量不高[2]。化学类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其他专业不同,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文献、跟导师讨论后确定实验方案,并长时间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数据分析并撰写论文。整个过程需要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全程参与[3]。学生需要积极思考,根据教师任务书设计实验方案,阅读文献,翻译文献,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并分析数据,撰写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和毕业论文撰写并答辩。教师需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并未学生提供实验平台,为学生购买仪器、试剂,付测试费,为学生下达任务书,对学生的论文翻译、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修改,并评阅其他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1~2篇。毕业设计管理人员需要及时通知教师上报课题、对课题进行审核、组织学生和教师双选,设定开题报告、论文翻译、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的截止时间,并在截止日期之前督促教师和学生完成相应工作,最后整理归档毕业设计(论文)所有资料。以上环节,若果有一方不配合,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进程将会被限制[4]。根据近五年化学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借鉴其他院校和专业在毕业设计(论文)上的新举措,提出一些改进本科毕业设计的建议措施。

1现阶段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首先是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不够重视。毕业设计安排在四年制学习第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区别于以往的集中教学和课堂教学,毕业设计是一学生一导师。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每天监督指导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所以部分学生思想松散,认为毕业设计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的进入实验室,甚至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就是走形式。再加上部分学籍有异动的学生本身就经常拖沓,其他学生也效仿拖延,浪费了做毕业设计(论文)大量宝贵的时间。其次是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研究生复试和学籍异动生的重修补考冲突。本科学习的最后一学期也是毕业择业的高峰期,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实习[5];考研复试也在三月底四月初进行,近几年复试的权重也越来越大,学生非常重视,也就忽略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进程。再有就是毕业设计(论文)中表现出的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外文阅读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不强,直接用研究生的部分数据,避难就易,只求通过等问题。(2)教师方面目前,高校的多数教师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繁重,部分教师还承担产业研发工作,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时间偏少,精力投入不够。也有部分教师觉得知道本科毕业设计有困难,一是觉得本科毕业设计耗时耗力,工作量却很少;另外,本科生进实验室时间较短,很难出成果,科研实验室本身就比较拥挤,还要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试剂、仪器,花费精力为本科生修改论文。也有部分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指导、评审等程序不够严格,对于平时表现不积极如很少进实验室的学生也予以通过并在导师评分时打出高分,影响了其他导师所指导学生积极性。也有部分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中后期才发现学生学习、毕业设计存在困难,到了毕业设计(论文)截止日期学生的相关工作迟迟无法完成,教师只能请研究生帮忙,争取让学生顺利毕业,但是其实内心多有不满,在下一年毕业设计课题申报时不肯再指导本科生。(3)管理方面学院对于教师指导学生缺乏有力的奖惩措施,对教师是否填报毕业设计课题,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业务明确说法,根据教师意愿自愿填报。学校对于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认定为仅仅相当于一片科研论文通讯作者的1/5,学院层面也缺乏鼓励措施。另外,对学生也没有提出明确具体要求,缺乏对毕业设计提出全面的质量要求和合理的成绩评定办法。指导教师多数情况对学生没有要求,缺少过程性监督检查。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过于宽松,分析2015年之前三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情况可知,共有200多名学生做本科毕业设计,除一位同学自愿放弃外,其他同学的毕业设计全部通过。由于学院不够重视,毕业设计线上管理操作基本由毕业设计秘书一个人完成,包括需要进行质量把关的开题报告的审核评价和毕业设计答辩的意见录入等重要环节。由于毕业设计秘书工作量大,对单个学生的情况无法全面掌控,评价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另外,目前毕业设计由导师打分(40%),评阅教师打分(20%),答辩小组打分(40%),大部分分数权限在教师手里,教师给自己学生分数都在35分以上,答辩小组打分也比较中庸,拉不开成绩看,所以学生总成绩缺乏一定的客观性。

2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和成效

查看全文

科研实践与生物化学教学体会

摘要: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因其知识点多、理论性强、且知识点与相关技术更新较快,如何打破传统教学的框架,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科研实践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并深入分析了科研实践如何与教学相互促进,有助于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科研实践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以及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1-2],是生命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等)各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农林院校大农学各专业(农学、植保、园艺、食品、资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3-4]。然而该课程知识体系庞大、理论抽象,多学科交叉密切[5],加上其知识与技术方法发展更新较快[2],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懂。因此,势必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开展教学改革,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选择适合不同专业和不同特性学生的教学方法,结合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挖掘知识体系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和思政元素,凸显“以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本人经验,谈谈科研实践与生物化学教学相长的体会。

1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优势

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6]。教学是科研的基础,而科研则是教学的延伸和提升。只有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才能充分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7]。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是本人在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经过十年的教学,发现科研活动与课程学习和教书育人密切联系,教学科研相结合具有以下优势。1.1有助于课程理论的理解。提前进入实验室,学生在研究生或本科高年级学生的直接指导下学习相关实验技能,课堂理论可以更好地得以实践,更有利于教师启发式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在理论学习中通过对专业典型案件或学生正在研究案例的讲解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科研实践过程中涉及的实验原理,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与运用相关实验技术,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加强学生对课程的代入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有效提高理论知识的吸收转化,二者相互促进。1.2有助于科研兴趣的培养。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为所有活着的生命体,因此,蛋白质、核酸、糖、脂、相关酶等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变化规律都属于本课程的范畴[8]。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开展主动性的科研实践,是对未知科学问题的探索与求证,而不仅是为了学习实验技术。提前进入实验室,让学生在科研实践和问题与质疑中学习,可激起他们更为浓厚的科研兴趣和更为饱满的学习热情[9]。同时,科学研究还可让学生提前接触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领域的认识与求知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爱好。1.3有助于研究方向的选择。研究方向的选择是开启科研之路的重要一环,若一开始就能遵从个人的兴趣,便可更坚定地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然而,很多学生在临近本科毕业时没有经过“轮转”(rotation)培养或更深入的了解,草草选择实验室和研究方向,这不但无法完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与热情,也会让他们今后的科研道路布满荆棘,学生培养的效果也会倍受影响。通过低年级的科研实践,更有利于学生对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的选择,从而对学生将来从事科研工作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启迪作用,为今后顺利开启科研之旅提供重要前提[9]。1.4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科研的过程是充满惊喜与收获的,同时也是枯燥与反复的。在研究道路上能走下去,对研究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实验技能的娴熟和求知欲望的催化,更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严谨的科研态度与刻苦的学习精神[10]。通过开展基于《生物化学》理论学习的课外科研实践,有利于学生拓展理论课堂上接触不到的学习体验,对学生务实求真的态度以及思维方法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大大提升了教书育人的成效[11]。当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前开展科研实践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大量课余时间的投入可能会影响学生全方位综合能力培养的比例,毕竟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生物化学课程的理论学习基础上开展科研实践,只能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与需求,选择性、多元化、多水平地开展,对专业与科研充满兴趣的同学无疑在这项活动中可使二者产生良性互动,受益良多。

2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成果转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