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07:49: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环境设计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息时代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环境设计教学工作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在现代学徒制的价值推动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在解决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上呈现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借助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加速实现专业教学改革,加快学生成长成才。本文围绕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设计教学的改革价值、存在问题以及改革措施进行探究,为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信息时代;环境设计;教学;改革
在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下,环境设计教学也在加速转型升级。围绕信息技术加速产业延伸,将现代艺术设计纳入生态环境建设之中,能够实现现代设计和环境理念的相互结合,以一种多元化、多形式的教育模式,加速环境设计的教学实践,培养多元化艺术设计人才。
一、环境设计教学改革的实施价值
环境设计指的是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环境设计所涉及的学科较为广泛,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同时借助于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围合手段,达到对空间界面的设计化处理。进入21世纪,互联网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沿着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在推动“课上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信息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融入课外实践,培养出熟悉理论知识又兼具实践操作方法的环境设计人才,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挖掘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的精华和内涵。深入钻研提升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将设计类课程的新思维和新方法纳入教学实践,使学生处于个性化、多维度、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举措,促进本科环境设计专业的显著提升。借助于教育技术理论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率,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加强教学改革。一方面,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建立“以人为本”的主导作用,及时把握教学进程,调整教育方向,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设计技能。而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凸显主观学习性能,激发学生的有效学习动机,切实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动机,培育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背景。
二、环境设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设计教学体系探讨
一、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
环境设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艺术与设计门类,属于设计类的综合系统。从简单来说,环境设计是以室内外空间环境来界定的,可以大致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部分。其专业内容包含广泛,主要分为以室内空间、照明、家具、陈设等为设计对象的室内设计,和以建筑空间、公共设施、公共环境等设计为目的的景观设计。广西民族地区高校开设环境设计专业以来,实际上从最初的室内设计专业,加入公共环境、公共设施等景观设计内容形成“环境设计”专业。由于我国高校开设有风景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的一部分),所以开设的环境设计专业大多数都办成了室内设计专业,也有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者兼而有之的,也有完全是景观设计教学的。随着经济发展,环境设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中属于环境设计的景观设计行业已形成与室内设计行业分庭抗礼之势,由于商业社会对设计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社会分工使得原有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当前应用型高校的环境设计教育,由于需要在有限的学制(一般为3年或3.5年)内学习完所有的环境艺术设计种类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需要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新界定,在继续强调创新、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相对独立的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教学结构。环境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大专业范畴,从设计的角度可以分设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基本专业;从设计的实际项目又可分为公寓与别墅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家具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公园广场规划设计、滨水景观设计、度假村规划设计、导视系统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照明设计等众多类型。其中室内和景观有交叉也有不同,比如照明设计、导视系统设计、人体工程学等研究领域室内和景观都有涉及,但是更多的是不同的设计类型。
二、应用型高校不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分析
(一)成都艺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面向园林景观设计和室内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生产一线,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艺术素养,掌握室内设计技术和园林景观设计基本知识,具有室内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与施工、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职业能力,能在室内装饰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企业从事辅助设计与施工、管理、营销、制图等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开设课程分为四大类,①专业基础课:素描、色彩、建筑工程制图、三大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技法、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②专业课程:住宅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展示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景观项目设计、景观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③选修课程: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生态与环境艺术设计。学校开设的课程大而全,开设课程语义模糊。比如餐饮空间设计跟后面的选修商业空间设计这两门课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合度;景观工程设计与景观项目设计也太相似。表面上看课程设置面面俱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是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方向,但学生的学习是实际上蜻蜓点水,无法深入理解,导致学生两方面的技术都掌握得不够深,与培养职业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二)昆明艺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对客观事物具有敏锐观察能力,对市场具有系统分析与综合能力,具有创造力、实际动手能力与一定的管理能力的实用型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毕业后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景观工程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开设课程分为四大类,①专业基础课:三大构成、中外建筑史、中外园林史、设计概论、景观设计入门、表现技法I、表现技法II;②专业课程:植物学、景观基础制图、居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植物造景、环境设施及导识系统设计、景观工程专业制图、景观建筑设计、公园与广场规划设计、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景观生态学、人体工程学与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景观照明设计、景观工程概预算、城市历史与文化景观保护;③技能课程:Photoshop、Sketchup、AUTOCAD、3dsmax、模型与雕塑设计制作、代表作选辑、毕业设计、毕业实习;④选修课程:中外美术史、民族艺术风格研究、插花艺术、建筑风水、摄影、经商实践、植物观赏与保健、字体与版式设计、漆器艺术、建筑构造、室内景观设计、中国画与书法、展示设计。从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开设的课程中分析,昆明艺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景观设计方面的技能型人才,课程的设置以景观项目设计为主要内容来进行开设,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基本涵盖了景观设计所要做到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教学计划。但是在选修课程结构上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明显不足,无法让学生得到一个比较综合的景观设计延伸。
三、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一)分设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基本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分为室内和景观设计专业,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专业身份和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设计方向进行专业深入的学习和认知。教学安排上,可以改变原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课程涵盖各个方面的复杂局面,形成各个不同的专业特色,教学目的性将更加明确,可以促进环境设计专业群的健康发展。(二)优化课程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目前,我国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环境设计就业严重脱节的现象十分普遍,分析其原因有二点:一是专业教学管理者对环境设计的了解比较欠缺,无法深入把握环境设计行业的各种设计种类以及就业的专业面;二是缺乏具有环境设计实战经验的师资力量,即便是开设了大量针对不同环境设计形态的专业设计课,也大多是流于表面,并未作太多的教学引导与设计项目教学。同时高校缺乏实战经验的教师,缺少对环境艺术设计市场的把握,辅导学生的设计项目具有不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缺乏实际应用,教学方式单一,布置的作业与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脱钩严重。这种教学方式、手段趋于程式化,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技巧,轻思维;重表现,轻创意的倾向。环境设计教学的改革广泛接触市场,将市场存在的环境设计种类纳入课程体系(如现今大多数高校没有开设的课程: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公园广场规划设计、滨水景观设计、度假村规划设计、导视系统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照明设计等),使之成为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新的教学方法。另外,在师资上可以采用主干课程由有设计经验的商业设计师来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完成商业设计。商业设计师作为课程导师,在课程的开始、中间、结尾的各关键点和设计讲评时亲自授课,使学生能很快理解商业社会对设计的需求,使之毕业之后能更快适应社会对设计师的需求。(三)改革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课程设置应实施以培养创新设计思维为主。设置以项目设计课为主的核心课程体系,将项目设计通过设计主干课程连接起来,技术课程与辅助课程融于主干课程。根据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形态,由浅入深地从小空间到大空间进行过渡,而不是像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进行条块分割。通过从小空间到大空间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找到学习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将课程均匀地分布在每学期的每个周,使得环境设计课程的学习有更长的时间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程的市场调研、学习方法不断改进、方案可以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以使设计更完善。室内设计专业可以采用:室内设计入门→家居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专业可以采用:景观设计入门→庭园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广场公园规划设计→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主干课程均匀分布在5个学期,每周4节,这样使得主干课程贯穿于学生的每个学期。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每个时间段都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对设计的理解。(四)改变作业形式,以工作进展册和报告书为主要形式期末考试也相应改变了设计专业交作业的考试方式,改为期末作业讲评为主。即学生自己陈述设计作品的创意和所完成的方案。根据实际案例做具体的方案设计。期末设计作品必须做两部分:①工作进展册(主要为方案的市场调查分析、整理、客户的分析、材料的收集、设计构思、方案草图等);②设计报告书(平面布置图、地面铺装图、线路图、顶面图、立面图、效果图、材料、预算等)。过程评价是全过程跟踪,综合考察,打分合理,取高分不易,从根本上杜绝了评分随意,以结果评分的弊病。
光环境设计课教学方法
摘要:面向光环境设计课程中学生感性认知程度低,难以深化融合概念设计的问题。提出光环境设计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方法,首先对光环境设计中的体验要素进行了分析,认定环境、理念、构型、原料、色彩、工学设计是光环境设计中的体验要素;其次提出了包括成功案例解析和自主创作的课程体系的光环境设计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最后对该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实践结果表明:体验式教学法可以弥补光环境设计课程中对设计过程、设计思维的提升需求,优化课程的学习过程,通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促进学生的理性升华。
关键词:光环境设计;体验式教学
人们对照明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点亮转变为对环境的优质感受和体验,照明设计也从简单的亮化升华到了结合环境和情感的光环境设计。光环境设计既包括传统使用电脑绘图设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设计过程、设计思维有所了解和提升;同时也需要将艺术化实施概念融入实际。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重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同时,配合实践对所学理论进行验证,进而深化设计思想,使得设计思想有的放矢。技术理论和平面的图纸不足以表达光环境设计中涉及的创意、设计、产品等核心内容,需要结合体验进行学习,充分将照明工学与艺术设计进行融合。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面向既定的教学目的[1,2],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3,4]。本文阐述了体验式教学法在光环境设计课程中的应用,通过提取光环境设计课程的体验要素,提出了光环境设计课程的体验教学法,合理划分感知各部分的授课比例;从而弥补光环境设计课程中对设计过程、设计思维的提升需求,实践结果表明,课程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一光环境设计的体验要素
光环境设计课程是在基本亮化设计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艺术和文化概念,课程学习中需要学生体验的要素很多,融合在光环境设计的全过程中,从最早的亮化基本设计到最后的工程实现,都贯穿了需要体验的要素。这些要素都会在光环境的设计中发挥作用。图1给出了光环境设计课程的体验要素,这些要素很多是在光环境设计课程中无法全部讲授的。光环境设计课程的体验要素基本亮化设计艺术概念工程实现基本元素优化构型原料甄选电路设计器件选型融合环境设计理念色彩构成图1光环境设计课程中的体验要素光环境设计课程首先讲授基本的亮化需求,包括根据施工环境的特点和要求此过程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元素的提取、优化的结构设计和融入环境的亮化。在基本亮化设计的基础上,需要添加艺术和人文的概念,包括理念、色彩、心理需求等。最后在艺术和基本功能的完善设计基础上,需要引入施工的要求,体验原材料、电学设计的要求,使得设计落到实处。
二光环境设计课程的体验教学法
环境设计专业协作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二维展示教学模式与封闭式课堂难以满足该专业在空间感知和学习深度上的要求,学生的互动交流受到时空的限制,而新兴的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尚未发展完善。在此背景下,该文提出建立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撑的环境设计专业协作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以社会互动理论及混合式教学为理论依据,将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学需求与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相结合,提出专业协作教学模式的策略,以弥补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环境设计;虚拟现实;协作;教学模式
一、虚拟现实技术与环境设计教学
1.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环境设计专业是主要涉及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的专业,是对建筑室内外以及环境、空间、光线、景观、家具、陈设等元素通过设计手段进行整合与改造,以满足符合人们使用功能和视觉审美需求的专业。由于环境设计专业本身较高的基础要求和涉及的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学等多学科交融的复杂性,有效开展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有效理解和吸收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教学成效,教师要采用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随着虚拟现实技术日渐发展成熟,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应用与研究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空间和造型的搭建、物体表面材质的模拟、自然光线和人造光线的模拟,能够产生接近真实的虚拟世界,具有独特的全沉浸式和强烈的交互性特点,可以为创建教学情境提供有力的支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符合环境设计专业随着时展的更高的教学需求。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环境设计教学,可以进一步满足环境设计专业中部分特殊且复杂的教学要求,对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具有一定帮助。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是合理且具有较大潜力的发展趋势。2.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教学需求。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环境设计专业协作教学模式,是以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知识建构、交互学习作为教学关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社会互动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班杜拉提出,他认为个体置身于群体之中,其行为受群体行为的影响,即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于自己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过程中。维果茨基提出,社会互动是智力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个体的学习和认知发展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获得实践经验;费厄斯坦在“中介理论”中指出,中介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效的学习来源于个人和中介人之间的互动。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互动和交往双方互动的质量。混合式教学是将传授指导和研究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中,在线课程可以代替一部分传统课程,进行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普及,还可以承担更多互动学习的功能,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层次;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则可以转而主要承担辅导、交流、研讨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提升教学深度,并将在此过程中得到的学习成果作为补充再次进行线上互动,以优化学习环节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将整合学习与碎片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增强课程中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有效扩展有限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更加适应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设计专业学习信息量快速增长的状况。
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二维展示教学模式限制有效的空间感知学习。在以往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图片赏析、案例展示等间接形式分析空间的营造效果、情感表达以及文化内涵。这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在环境设计的空间展示学习中,教师通常用二维方式展示三维空间,这种方式虽快捷、直观,但因其具有高度抽象性,缺乏真实的空间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空间的性质、结构、尺度、形态、色彩、质感等设计构成要素的有效感知,难以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理解、运用知识系统;二是虽有大量实际的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空间案例供学生体验学习,但因存在时间与距离的成本限制,考察性的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教学中难以普遍、持续开展;三是考虑到实际空间的建设成本及不可逆性,难以专门为专业教学构建丰富多样的真实空间环境,供学生学习体验。2.封闭式课堂影响学习深度。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线下教学模式与其他专业的教学模式相似,是一种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相对封闭的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此模式在保障教学基础内容的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以及明确的指导性上具有强大的效力,但由于专业发展现状,师生人数悬殊,主讲教师通常需要面对中、大规模班级的学生,教学活动往往只能集中在较为基础、普遍的知识点与技能上,难以满足设计教学中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将课程内容进一步延展。在此种情况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形式往往较为枯燥,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专业学习的深度。3.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受时空限制。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信息技术条件下,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线下课程小组合作机会以及线上论坛讨论机会,但均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协作式教学无法普遍性开展,且在有限的协作式教学中,抽象设计思维在空间中的体现形式也无法进行有效、直观的传达,学生间的协作质量无法达到要求,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性的设计思维培养。4.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有待完善。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环境设计教学中的部分重点、难点,对以往教学中很难涉及到的领域也可以进行突破。但环境设计专业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尚未完善,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更加完善、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环境设计实习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专升本认识实习的课程定位需要一套适合专升本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本文针对目前认识实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在教学中围绕就业、升学的具体要求,用有效的课程设计,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不断完善环境设计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主动认知;教学设计;就业能力
一、研究的缘起
认识实习是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集中实践课,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的认识本专业的行业、职业知识,进而对未来学习和工作做好必要准备。专升本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它的教学时间更短,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问题更为迫切。因此,在进行认识实习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做合理的教学设计,不被有限的学制束缚。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不少专业院校在此课程教学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仍像对待普通本科教学一样,在宝贵的教学时间内花大量时间进行专业知识讲授,忽视专门针对专升本学生择业、就业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走马观花地听了很多,但并不具备有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2.将此课程教学等同于职业技术灌输,甚至直接交给校外实习基地,缺少有序的教学组织,教师未起到积极作用,学生缺失自主研究意识的培养。3.忽视学生个体特征,教学环节并未因材施教,教师的主观意愿和学生的客观条件产生矛盾,导致认识实习课程教学质量不高。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专升本的一次认识实习教学为契机,尝试从就业需求出发,围绕“认识”、“实习”两个核心教学内容,探究适合环境设计专升本学生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行业、认识自己,逐渐养成自主研究问题的习惯,最终提升学生择业、就业的能力。
二、认识实习教学设计
此次认识实习开课于第一学期第16周,共48学时,教学对象是2016级42位学生,前置课程有制图、建筑史、效果图表现技法等。作为一门集中实践课程,认识实习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认识什么”、“实习什么”。因此,本次教学分为“认识”和“实习”两大阶段。针对专升本学制短的特点,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目前行业信息外,还要着重用课程任务(作业)形成线索,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1.认识阶段。“认识”阶段首先用4学时集中讲授环境设计专业的社会行业现状、工作范围及职业、执业的基本知识等,帮助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就业有初步认识。由于专升本学生在专科阶段学习背景不一,不少学生对本专业具体的工作内容及真实的工作生活状态缺乏认识;部分学生选择专业时单纯从升学角度出发,对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并无兴趣。针对这些问题,用8学时带学生到大型环境设计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大型设计单位真实的运行状态,对以后的环境设计工作生活有具体而明确的认识,同时感受优秀企业文化,树立学习目标,进而规范自己在校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在此环节采用教师带队、企业人员全程陪同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知环境设计行业的特点和各项工作内容。在收获行业的整体印象后,学生对各种环境设计职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职位必备的知识技能还缺少认识,亟需一线设计师对各类必备业务能力进行现身说法,同时也可对行业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做必要解读。采取沙龙的方式对于参与交流的各方都比较轻松,学生不会有课堂教学的紧张感和距离感,因此采用这一方式邀请大型设计院所的设计师帮助学生解惑。设计人员在分享时,不限于知识技能层面,在工作经验、生活经验等方面从多角度给予学生适当引导。此环节鼓励学生在现场与各工种设计师主动交流,尽可能多的了解行业职业现状,并逐渐学会与专业人员交流沟通的方式和态度。此外,大型环境设计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通过沙龙,能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开拓视野。参观大型环境设计企业后,用4学时帮助学生认识各升学类型,随后组织学生集中观摩兄弟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研究生教学成果,为有志于升学的学生树立良好学习目标。在完成上述环节后,学生带着认识回到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每人结合所获得的认识,综合评估自己未来能够胜任的专业职位,同时评估自己是否适合继续深造。在“认识”阶段的最后,要求学生围绕自身特点思考、制订学习计划,每人必须完成一份未来一年半的专业学习计划,利用8学时完成。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少数学生对目前市场上常设的环境设计职位不感兴趣、且没有继续升学的打算,则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兴趣,引导其对环境设计专业相关行业职位或者尚未出现的新型环境设计周边职业做学习计划。这一作业旨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创造更加多元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发展领域。2.实习阶段。在“认识”阶段,学生对大型综合设计单位的工作流程和各种职位信息有了相对完整的认识,但这些认识总体上仍属被动获得,能否提升学生的求职、求学能力还未可知,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的将是更为具体的问题。首先,社会上为数众多的中小型环境设计单位的工作状态、用人标准,学生并不知晓,课堂有限的时间也不允许他们深入解读每个企业的工作内容和职位要求,但这些信息相较于大企业对专升本学生更具有实际意义,学生毕业后更多的会去到这些中小设计企业。因此在“实习”阶段,还需组织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用课程任务最大程度引导学生主动认知社会需求,将获得的关于环境设计行业、职业的认识切实转化成自己求学、求职的能力。其次,专升本学生在毕业求职环节的能力培养在以往教学中被极大弱化,很多教育者认为学校设有职业规划类课程,足以应对学生毕业时的各种问题。但这些课程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解决求职过程中的一般问题,并不能从环境设计专业的角度,通过对升学、求职环节中各项专业指标的解读以及对升学、求职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毕业归宿。针对第一个问题,此次教学在“实习”阶段首先要求学生分组进行中小型环境设计企业运行现状调研。调研地点指定在北京地区环境设计中小企业的聚集区。学生需对所调研企业的区位特点、联系方式、经营范围、职位要求、薪资待遇等信息做详尽的记录,并做汇报。外出调研时间为4学时,在此期间鼓励学生用虚拟求职的方式主动与所调研单位建立联系,获得认知信息。针对第二个问题,教师用4学时讲授个人简历、个人作品集的叙事逻辑和制作方式。简历和作品集是环境设计专业评估人才质量的重要工具,但这些内容的教学在很多学校被忽视,不少学生毕业时做出的简历和作品集内容堪忧,根本不能为自己赢得机会。所以此次教学中也要求学生做此类内容的实践,每人所做简历、作品集要能够对应其调研的企业进行虚拟应聘投递,8学时完成。“实习”环节的两个作业前后递进、相辅相成,构建出一条完整的求职线索。意在用特定的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自发地针对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学生必须通过第一个作业掌握到具体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完成第二个作业。
环境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现实技术使用现状分析
当前环境设计教学的现状是各个大学之间区别不大,表现在缺少实践教学的特色,引进新技术辅以教学,能够从根源上改善当前的现状,这也成为当前一线教师重点研究的方向和课题。增强现实的起源可以追溯至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但与当代设备相仿的第一个原型机是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伊万•萨瑟兰(IvanSutherland)发明的头戴式显示器。1968年,作为哈弗大学电气工程副教授的萨瑟兰发明了名为“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头戴式显示设备。整套系统将显示设备放置在用户头顶的天花板,并通过连接杆和头戴设备相连,能够将简单线框图转换为3D效果的图像;从2014年增强现实技术(AR)技术的兴起,微软公司于2015年1月22日的HoloLens全息眼镜,引入到中国后进行实践应用表明,增强现实技术不仅是一个演示载体,它还是一种设计工具。它以视觉方式反映了设计师的思想,例如房屋装修前,设计师首先对房屋结构做仔细测量,根据客户所要风格进行构思,还需要使用CAD设计图纸对空间进行量化,当然这些专业的图纸只有专业人士能读懂,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把设计师的构思转换能够让客户看见的虚拟物体和现实环境结合后的场景,使之前只能借助传统的3DMAX设计模式提升至即看即感受的数字化空间视觉效果,有效的提高了设计和规划的质量与效率。运用增强现实技术,设计师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构思去设计真实的空间,并且可以随意改变空间中的观察位置,去查看设计的效果,直到满意为止,节约设计成本和设计时间。国内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环境设计教学实施现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引入该技术辅以教学,由于AR设备昂贵,国内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引入该技术。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AR技术引入课程范围界定
选用AR技术教学法的目的是系统有效地将枯燥难懂的理论转化成直观的范例展示给学生,并将学生在实践项目主体地位发挥到最大,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此时,教师在对项目的种类和难易程度的选择,以及实际项目与理论研究方向的契合度,成为AR技术使用的关键问题。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教师队伍的组成和研究方向以及学院的教学资源综合考虑。
2.AR技术中软硬件的衔接
实践性教学环境设计论文
1实践性教学在环境设计理论课堂中的应用
在整个教学中、理论必须要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所以,要改变单一死板的理论教学模式,多多实践。充分挖掘出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能力,在理论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根据主讲的知识内容,带学生们参观游览相关的环境设计作品,比如说一些新的知识点现场讲解讨论,只有对实际设计作品的考察研究,才可能更加具象的使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安排实际作品案例进行分析及讲解。例如,大型商场灯具布置采光的合理性、幼儿园色彩搭配是否得当,园艺布局是不合理,舞台表演灯光效果是否绚烂,让学生根据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2实践性教学在环境设计实验课堂中的应用
实验课是教学中重要的动手课程,是理论的基础上的专业能力训练,是学生对环境设计理解程度的检验。同学们在实验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来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并且教师可以及时补充帮助学生们消化,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激发出学生们动手实践能力,挖掘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实验课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课堂上,提倡学生们自主的学习环境设计中例如颜色搭配知识,适用的场合人群相关信息,要求同学们自己去图书馆网站自主查询学习。在查询得到的知识中,学生们会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的了解到环艺设计的技术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会提升自我专业的自豪感,从中获得知识认知快乐。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其次,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作品,从构想到最终成型。例如,幼儿园颜色搭配的设计,利用以教授的相关环艺设计软件,以自己所理解的知识体系去设计完成绘图实践。
3实践性教学在环境设计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作品最终是要在实践中检验,生产实习就是让同学们到实际的社会中去工作体验利用一些社会上的企业资源优势让学生们学习到一些,学校书本中,甚至连教师在社会变迁中学不到的知识,增加学生们的学习乐趣。相对于一些大学专业老师而言,因为长时间的在课堂中教学实验而欠缺实际的社会工作经验,会与环境设计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想脱离,使老理论知识与实际接不上轨。带领学生们社会实践的这个机会,老师们也得得到充电,知识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对于环艺艺术学院来说,而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企业资源,为了以后环艺实践教学做好铺垫。也为学生们毕业后投身社会工作中打下基础,快速融入社会,促进专业知识的不断提高。
环境设计专业手绘教学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环境设计专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手绘教学工作新时期也有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手绘教学的本质目标,重点论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采取多种手段开展有效的手绘教学工作。一方面能够从整体上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从专业技术技巧层面上提升手绘表达能力,并以期构建良好的环境设计手绘教学模式。
关键词:环境设计;手绘表达;设计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发展,人们对环境建设的审美需要日渐提高,市场对环境设计的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加大。电脑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环境设计与电脑技术的相互融合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一时间电脑软件班层出不穷,在技法教学层面大有取代手绘教学之势,但无论如何都应是“头脑在先,手段在后”,各种工具只是头脑的辅助工具,不能取代大脑,而手绘自然是对大脑思维还原度最高的形式之一,比电脑制图来的要真切。环境设计不是简单的设计一个东西,设计师需要拥有极为丰富的空间想象力,运用各种元素营造一个场景,而这是软件无法帮助头脑想象的,它们只能辅助头脑来表达。手绘表达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通过技能的训练拓展到设计的思考层面。
一、高等院校手绘课程教学面临的现状
首先,目前普遍存在对手绘理解偏颇的现象。片面地认为手绘表现中线条画的直、画面效果“潇洒”即是好,其实不然。任何一种手绘图像技巧都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手绘图像的评价不是以图像技巧效果作为唯一标准的,图像的思想、内涵和设计主张是评价的关键。也就是说手绘表达最重要的是传达设计成果,准确表达空间关系。尤其是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如何将一张室内或者室外平面图准确地以透视表达,这其中除了要选择好的角度和正确的透视关系外,准确地将各个空间的关系在透视图中清晰地交代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这关系到空间内部各构筑物之间关系的准确性表达。从空间关系的准确到材料、色彩的准确表达,只有这样的手绘图像才能算是好的手绘图。其次,过分追求某种讨巧的所谓表达风格。如某某手绘营号称亚洲最大手绘班,每年前往学习的同学络绎不绝,从该培训机构走出来的同学一出手皆是这一培训营老师的表现风格,这一现象也多次遭到一线设计师的抨击。诚然某一表现方式比较吸引甲方,但如果大家均临习此法,手绘的图像表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总之,手绘表达的评判标准绝不仅仅是以图像技巧为标准,其传达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才是其关键。
二、手绘教学的意义与教学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与实践
摘要:科技赋能设计教学变革。“数智”时代如何开展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创新,已然成为新的时代命题。本文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出发,探索一种以构建“多态化”教学内容为主线、以搭建“多样化”课程资源平台为依托、以培养“跨专业”融合师资队伍为助力、以强化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为目标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为“数智”时代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智时代;环境设计;实践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已经逐渐进入了“数智”时代[1]。学生的学习认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承担的角色和工作环境等也逐渐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形成了新的教学范式。“数智”时代如何开展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创新,已然成为新的时代命题[2]。环境设计专业要求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培养具有严于律己意识、掌握系统专业知识,能从事设计研发、承担设计教育,具备自主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为目标,如何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一直是专业教学研究的重点[3]。当前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各专业教育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疫情的突发也成为了我国在线教学发展的重要契机,高校依托各类平台,全面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数智”时代在线教育势必会与线下教育一样成为常态,应用性特征突出的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也应做出相应的创新与调整。本文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需求,探索一种以构建“多态化”教学内容为主线、以搭建“多样化”课程资源平台为依托、以培养“跨专业”融合师资队伍为助力、以强化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为目标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1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各高校中环境设计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类型包括专业类实验(工作室、实验室)课程、专业类社会实践、专业类实训、专业类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创作)与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等[4]。其中前三项是在校内主要采用的实践教学类型,专业类实习则是在专业领域相关社会机构的专业岗位上,提高专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方式;毕业设计创作则是以学生自主选择实际设计问题或其它研究性命题,经导师审核同意后开展的实践活动。不可否认,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则化和模式化特点,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1实践教学深度、教学内涵不够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转型与升级,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各个企业和岗位对用人标准与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为了满足这种社会现状,我国各高校重新制定了各个专业培育人才的目标,环境设计专业同样如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新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然后阐述了新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环境设计;教学改革
在环境设计专业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应用新数字媒体技术这种教学方法,其有利于实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设计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全国每个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都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大部分学生运用高效的方法熟练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技巧,全面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符合专业工作要求,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新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新数字媒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语言进行记录、处理、传播、获取和存储,具有互动性、高科技性、多样性等特点。新数字媒体技术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平台,计算机软件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工具,可以为很多艺术形式找到相应的创作软件。因此,新数字媒体技术使诸多形式的艺术都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创作,并通过互联网传播。新数字媒体技术打破了原有艺术门类的界限,促成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形成和融合。
2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