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间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17:56: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环境空间艺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养老建筑空间环境艺术分析
摘要:过渡空间是建筑空间中的一种主要组成,在本质上是一种相对实体的空间。人们的精神追求不断提升,对建筑空间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且应兼顾心理和情感的需求。因此,需要重点对过渡空间进行更好的设计,充分发挥其过渡、连接、衬托的作用,以实现实体空间和虚体空间的更好衔接。文章结合某养老地产项目,对建筑空间中过渡空间的环境艺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养老建筑空间;过渡空间;环境艺术
在实际建筑空间中,过渡空间的范围具有不确定性的表现。因此,对过渡空间环境艺术研究先要对过渡空间的概念进行确定,再对过渡空间的作用和设计形式进行分析,最终明确其在建筑空间中如何应用。尤其是在养老建筑的艺术设计中,要对过渡空间的环境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居住空间的情感需求,提高养老建筑的综合效益。
一、建筑空间中过渡空间的概念
(一)过渡空间。过渡空间是指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空间在进行连接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空间区域,这个空间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空间相互调和的一个焦点[1]。过渡空间一般分为室内过渡空间、室外过渡空间和室内外之间的过渡空间三种形式。(二)灰空间。灰空间的概念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室内外过渡空间的另一种解释[2]。这一空间概念下,建筑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内部和外部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两者之间的空间隔阂被消除,呈现出一种自然整体的效果。(三)养老建筑空间中过渡空间的概念界定。在某养老项目中,为更好地营造出一个功能完善的养老环境,该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围绕着入住人群、服务人群的工作和生活问题等分别进行了不同建筑空间的设置。比如,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入口区域、居住区域、生活区域和娱乐区域等。这些不同的建筑区域形成的建筑空间中,过渡空间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进行不同的设计。1.入口空间中。入口空间是从一个空间向另一个空间的延伸,可能是从室内走向室外,也可能是从一个区域走向另一个区域。因此,这部分过渡空间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要真正从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角度出发,将入口的空间进行开阔设计,并配合各种绿植、标语、图片的展示,营造温馨的环境氛围,让工作人员在这种氛围中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老年人在这个空间中也能够缓解情绪、释放压力,感受温暖和亲切。2.生活空间中。生活空间需要按照人的各种需求变化来划分空间的不同用处,具有多元性的特点[3]。这部分空间中的过渡空间主要是通过廊道来进行有效连接[4]。廊道能将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更好的连接,满足整体建筑的形式设计和基本功能需求,并通过各种不同元素的组合和再设计,呈现出新鲜的空间感受。在养老建筑空间中,廊道的过渡空间设置要保证视野开阔,可以对界面进行设计,营造出不同的廊道环境,让居住的老人在不同的廊道环境中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实现内心的平和,随时保持心情的开朗。3.居住空间中居住空间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私密生活的一种空间。在中国传统的居住空间中,庭院是最明显的过渡空间形式[5]。庭院的设计将自然的空间和建筑进行连接,能充分展现建筑美和自然美的和谐感。除此,在居住空间中,玄关也是过渡空间的表现。玄关的设置满足了人们从公开到私密的居住需求,也满足了人们对安全性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进行庭院和玄关的过渡空间设计时,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和心理需求的结合。养老建筑空间中,不管是室外过渡空间(庭院)的设计,还是室内过渡空间(玄关)的设计,都要真正地从适用老年群体的审美角度出发,进行更为务实的设计,满足入住老人对空间的心理需求、环境需求和情感需求[6]。
二、过渡空间的作用及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
建筑空间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环境艺术学科应运而生,对于满足人们的艺术化、个性化、多元化生活空间追求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为此特色设计维度应该从强化建筑空间思维入手,打破固化思维,不断提升对空间的解读和认知,尊重学生个体学习需求,确保设计表达的升华及实践成果再现。本文以此为视角,分析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以及环艺设计空间的功能性,重点探究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空间思维;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建筑的空间思维需要设计者经过缜密的实际调查,结合设计任务书以及当地和国家规划要求,通过自己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智慧加工而获得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思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且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环境艺术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不断提升,这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有效融合建筑空间思维,强化对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渗透,根据设计制作、施工、技术、经济、意义、适用、功能等多角度综合开展应用,并遵循经济性、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原则,确保设计兼具创意思维和空间感悟能力。
1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完整的艺术学科,能够为满足人类生理、心理审美特点需求,而对环境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则包含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两个方面。众所周知,实体与空间相辅相成,在一个环境中属于缺一不可的要素。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在于对人类居住空间展开一系列的设计,突出了空间主体。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先进的信息化可以优化设计工具与方式,以往必须通过纸上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逐渐被计算机所取代。另一方面,过度的依赖计算机使得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思维随之下降,依赖性不断提升,为此设计效果缺乏灵性和特色。此外,在大量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应用模式下,设计师的建筑空间思维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建筑艺术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也集中反映出目前空间环境设计所处的现状。
2建筑空间思维的功能性
博览建筑空间环境设计艺术化研究
摘要:博览建筑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的标志,向世人传播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现代科学技术等信息,并通过所传达的信息来增强民族意识,宣扬政治主张,提高民众审美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民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以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提高人类文化素质、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重要文化基地。作为设计师必须要研究博览建筑的内在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来把握其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主动性。
关键词:博览建筑;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内在特色;文化内涵
博览建筑是对自然、历史、文化、学术、科学技术的实物与标本进行搜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的公共建筑,根据博览建筑其展品的不同性质及向人类所传达的不同信息可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美术馆、艺术中心等。这类建筑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除了有相同之处,还有各自的文化内涵、主题思想。与其他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不同,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的标志,向世人传播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现代科学技术等信息,并通过所传达的信息来增强民族意识,宣扬政治主张,提高民众审美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民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以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一、准确反映博览建筑的内在特色
(一)准确反映博览建筑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与主题思想,做到建筑外观与内空间环境设计的和谐统一
博览建筑收藏与展出的物品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以博览建筑收藏展览的内容、传达的信息与主题作为其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构思与创意手段,能使它的内在特色更加鲜明,更能使观众与博览建筑的室内空间环境融为一体,把观众带入到博览建筑所要营造的情景和气氛当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澳大利亚的巨虫博物馆,主要展示的是巨形吉普丝蚯蚓。这座博物馆的外观设计与蚯蚓的体形相似,建筑内空间环境设计模拟了蚯蚓的腹部,让观众在其间穿行体验,这种对博览建筑外观与内环境的设计手法,会使观众感受到其内容与主题的真实性。
公共空间艺术发展研究
[摘要]公共空间广义是指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质的空间。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行为被看作公共空间艺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不难发现公共空间艺术已经遍布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公共空间;人文;发展;生态环境;美学
一、公共空间艺术的界定及特征
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职能,在英语单词中,“城市”这个单词是“city”,是从拉丁语的“市民”发展来的,这也解释说明了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与市民之间共同建立了一种物理意义上和文化空间上的“共同体”。城市中正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才有了公共空间的需要,城市公共空间的建造具有公众性和开放性,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公共空间的活动场所,如广场、公园、车站等人流稠密的室外空间;二是指对于观众而言欣赏艺术品的开放性。公共空间艺术往往是艺术家对于环境、政治、城市以及当下社会的问题或现象甚至自身感受的体现,这就意味着公共空间艺术要面向不同社会群体的审美而作,是沟通环境与人之间的重要的媒介。1.公共空间的艺术形式。公共空间艺术的含义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同时它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同时期的公共空间艺术,体现和表达出不同的文化背景,构建出不同的城市形象,传达出不同的文化理念。公共空间艺术最早是被作为城市环境美学的一部分来加以发展的,早期主要形式为景观艺术,如皇家园林、苏州园林等园林艺术都能折射出古代私人或帝王对景观艺术的追求。而随着所属权发生了改变,这些景观艺术供大众参观游玩,从而具有了公共性质。这种在过去只属于一定阶层的艺术,在今天才真正意义上具有了广泛的公众性。由此可见,公共空间艺术是可以改变的。物理的公共空间,如街道、广场、草地、海滩等是通过城市设计而形成的。公共空间中的雕塑与建筑可诠释出特定的意识形态观念。从古代到当今的许多公共艺术都体现了其艺术形态,如古代时期的雕塑、壁画、史前岩画、雕刻、宗教艺术、陵墓艺术,它们都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因为政治和历史文化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所以在文化和美学的语境中,这些艺术可以看作一种处于象征性的公共空间中的艺术。社会的公共空间可以被看作是互动性最强的一种公共空间艺术形式,它存在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种对空间的改变都会赋予城市空间新的意义。在社会公共空间中,艺术家与观众之间交换彼此的价值观,建立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装置艺术、灯光、投影、互动艺术、新媒体、表演形式等都是公共空间艺术的新形式。2.公共空间艺术形式的表达。公共空间艺术不仅包含了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领悟,也包含了艺术的创意与想法。公共空间艺术代表着对某个特定地点的理解和文化传承,更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的共通性的审美意识。这不仅建立在个人的喜好之上,更表示了一个社会的小缩影及其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既不失生动、新颖和特别,又符合大众的审美层次。公共空间艺术面对的受众群体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并不是特定的人群,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背景、不同的教育程度、不同的民族成分、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国籍。因此在公共空间艺术的表达上,要通俗易懂,符合大众审美,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从而为整个城市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3.公共空间的综合性。公共空间艺术具有极强的开放性,既包含呈现形式上的多种手段和视觉角度的多种层次,也包含对观众的审美开放性。综合这些不同的切入点,公共空间艺术在选材上也要符合对空间综合功能性的考虑,包括题材选择、对周围环境的包容性以及材质的选择、对观众情感上的分析等。此外,艺术造型的美学考究、材料的美学、光学、环境因素、可实施性、色彩学、宗教信仰等因素也都是公共空间艺术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
二、公共空间艺术的发展演变
公共空间艺术的发展演变,可以折射出人类文明的演化历史,它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从艺术角度看,公共空间艺术是被美学的认知和人类文明共同创造的产物。公共空间艺术作为一种符号,在各种表现形式下,都与周遭的环境形成独特的对话,并且起到改善这一环境空间的作用,释放出无限的可能。1.我国公共空间艺术的发展。洞穴壁画应该算是我国最早的一种公共空间艺术,再以后,是距今约2000年的汉代标志建筑—石阙。石阙是古代宫廷、寺庙、陵墓建筑上对称分布的建筑物,分布在道路的两侧,起着引导前进的作用。极其符合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代表着建筑师对“天人合一”思想完美的体现,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给建筑本身增色。我国的公共空间艺术后来逐渐增加雕塑、石碑、墓纹、壁画、浮雕、园林等形式,艺术表达手法以写实为主,但这些艺术形式出现在中国古代则是权力的象征。所以说,公共空间艺术在发展初期,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和中央集权制的体现,表达方式较为直白,寓意多为吉祥如意,题材单一。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许多以纪念碑为主题的公共艺术,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这些纪念碑式的公共空间艺术,承载着许多古代名人、神话和传说以及近现代的英雄代表,主要表现出人们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和平及英雄主义的渴望。因为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们的生活还很艰难,对艺术的需求很少,所以展现公共空间艺术的风格和材料仍然相对传统,而且无法很好地展示出区域特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不再局限于追求物质,而是更多追寻精神需求。因此,受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艺术的影响,中国的公共空间艺术表现方式开始多样化,主题也更加广泛,娱乐性得到加强,且开始受到重视。公众的参与性明显得到了强调,公共空间艺术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反映了当代公共空间艺术对公共空间的探究和对区域发展的需求,以及受众对公共空间艺术的参与度和美学感受。公共空间艺术的范围不再仅限于美化城市和政治诉求的目的,公众参与、区域主义、艺术启蒙和娱乐的特征已经开始出现。由于国家重视艺术的发展,所以在每个城市都有标志性的公共空间艺术,在我国的一些一线城市还设有特立独行的艺术专业展区。例如北京的798艺术区,就会经常展出当代艺术家的公共空间艺术装置,每年会吸引大量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这些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当今社会问题或环境、材料本身可持续发展性的探索,从而更好地去体现公共空间艺术。2.国外公共空间艺术的发展。同我国一样,国外的早期公共空间形式也是洞穴壁画,在英国发现的巨石阵(stone-henge)也可能是较早的公共艺术。文艺复兴时期,创造理想城市是人们精神感情生活和城市环境的完美融合,艺术家将雕刻、建筑、城市规划都融合在公共空间艺术中。欧洲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大规模向城市集中,引发城市空间的巨变,打破了原有的城市格局,随之引起巨大的社会反思,公共空间艺术也带动了整个空间的再生。由于美学的介入,对公共空间产生了新的支配能力和创造性的作用,人们能更好地感知和体验城市。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外表上,更为公共空间注入新的元素,与空间对话、与人对话。现代艺术运动兴起后,人们摒弃了传统的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刻板印象和思维模式,注重对环境的思考和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探究。人们逐渐意识到公共空间对人文和连续性发展的重要性。3.现代公共空间艺术的发展。现代公共空间艺术的发展注重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和追求顺其自然的人生哲理,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意识到,我们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1982年卡塞尔文献展期间,艺术家约瑟夫•波伊斯主导的《给卡塞尔的7000棵橡树》公共艺术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这一计划由艺术家约瑟夫•波伊斯作为引导,在广场上种下第一棵树,此后数年,包括艺术家、政府工作者、民众都参与在内,先后在卡塞尔的各个角落种下7000棵树。这成为卡塞尔最伟大的公共艺术,基于一种朴素的手法,却缔造出各种含义。它不仅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在公共空间实行的艺术行为,更包含了民众的参与成分,体现了公共性,赋予了时代对艺术的审美和对环境艺术的保护意识。它不仅停留在空间上的开放性,还包括社会民众的参与,体现了分享才是公共性的核心。现代公共空间艺术注重价值观的传递。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全球化经济,使公共空间艺术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艺术家也把艺术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空间与美学审美相结合,把景观与交互空间相联系,塑造出实用美术与城市空间美学的完美融合。这种“日常生活审美化”代表一种新的美学,艺术家开始使用可回收的循环材料,从材质本身出发,力求保护自然,做到循环可回收,不浪费资源。美国波普艺术家奥登伯格的公共艺术作品,从题材到形式无一不是对日常生活的体现。他将巨型汉堡、羽毛球、衣夹、回形针、唇膏、冰淇淋这些日常生活常见的小物品,通过放大至几千倍甚至数万倍,放置在公共空间中。他的作品在宣誓,公共空间艺术是对物化审美的一种体现,也是对消费主义的一种讽刺。人们在欣赏公共空间艺术的同时,会在作品呈现方式的指引下,去思考更多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环境美学、日常生活化的审美,以及对公共空间的定义、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都是组成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这种艺术形式不仅追求自己独特的品格,更关键的是能凸显出与整个空间和人的对话。当艺术置于公共空间中,它不仅仅是在做材料、空间上的文章,而且是以和观众、关系、沟通等想法为主,从而体现出“共同价值”。公共空间艺术的出现,衍生出了和观众有互动参与的价值,更体现出人们对公共空间艺术的理解。在其中融入了社会、融入了新的人文景观的美学含义,对公共空间也有了更多元的诠释。将艺术性、社会性与公共性的综合一体性都介入公共空间的艺术,在与环境密切融合的过程中反映出空间的独特性,解构了整体空间的艺术性,促成了美学品质,这也是一场全新的启蒙运动。美国艺术家卡普尔在2007年为美国芝加哥的格兰特公园设计的《云门》,外壳采用了无缝不锈钢塑形,可以映像出四分之三的天空和芝加哥的城市轮廓,与此同时会因其椭圆形的外形而发生扭曲。当游客走近时,映像也会发生变形,被称为哈哈镜。这一公共空间艺术因造型独特很快成为芝加哥的热门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公共空间艺术对城市文化、经济以及旅游业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这种艺术又激发了观众与作品的互动。因此,公共空间艺术是最富有建设性与革命性的艺术形态。在我们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公共空间艺术更能呈现一种新的、敏锐的思考方式和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思考。
当代纤维艺术的造型特征与艺术审美
1现代纤维艺术在我国
我国对现代纤维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始于结束。1981年春,美籍华裔女纤维艺术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茹斯•高(Ruth•kao)带领15个美国纤维艺术专业的学生来到中央工业美术学院留学,敲开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研究发展的大门。198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届中国壁挂艺术展。
在展览上,引起人们广泛注目的是江苏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林晓冷冰川为代表的作品,其材料使用相当广泛。1986年,瑞士洛桑国际壁毯艺术双年展上,展出了中国艺术家谷文达,梁绍基,施慧和朱伟的作品,第一次在洛桑展现了中国纤维艺术的风格,向世人阐述了现代纤维艺术的中国气派。2000年的“从洛桑到北京——2000年国际纤维艺术展”及随后的2001年12月在西安举行的“西部•西部”艺术大展,纤维艺术展更是具有影响的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的华夏文化气概和当代造型观念。
2现代纤维艺术造型观中的色彩表现
现代纤维艺术造型观中的色彩表现的创造应该以人为本,把营造整体空间色彩的审美心理为最终目的。纤维艺术造型观中的色彩表现是通过纤维艺术自身的色彩表现和纤维艺术的色彩与周围环境的色彩两方面关系的协调对比而共同完成的。色彩在纤维艺术中,是经过经纬色线的组合配置、在交织形成的点线面肌理的层次中体现的。纤维艺术的色彩不同于绘画对色光的追求,它强调的是空间混合的色彩交织效果。因此,在经纬交织中,色彩不但是形态的一部分,而且在形态结构中它又是最重要、最直观的部分。可以说色彩是一种重要的构成语言,它在材与质的交融汇合形与色的相得益彰中创造了纤维艺术的空间美。
现代纤维艺术有着诸多的表现因素,然而色彩的因素与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观。艺术家必须首先考虑纤维艺术色彩与环境色彩两方面关系的统一,方能营造整体空间的色彩表现美。
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作用
摘要:阐释了公共艺术和文化空间的含义,分析了城市文化空间的结构与类型,结合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问题,探讨了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的必要意义,提出了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的理论引导原则,以期可以显著提升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品位。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引导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下,我国的城建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各个城市在建设与规划过程中,不断追求“现代气息”,出现同质化现象,变得千城一面,城市建设则严重丧失了原有的地域特色。我国的城市建设怎样从规模化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将公共艺术纳入城市文化空间的建设中,是一个重要措施。
1相关理论的阐释
1.1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针对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所发展的一门综合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为迎合人们对生活空间的美好需求,在各类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相关领域进行改造设计,使之更加符合人们心理和行为需求的综合学科。公共艺术旨在公民的参与,其内涵涵盖“公共”和“艺术”两个层面,公共即共有的,从这一层面而言,公共艺术是让全民欣赏、参与。而从狭义来看,公共艺术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各类艺术的综合表现。公共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公共艺术应当承载着更多的文化、政治属性,因此,在公共艺术设计上,需要考虑到人民对于社会功能的需求。每个城市,其产生背景千差万别,都有属于自己的魅力,导致城市不同的原因在于文化上的差异,如今,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工作的主导,不仅体现在一个区域的经济繁荣上,也能够充分彰显出城市的历史背景。城市文化涵盖经济情况、社会形态、生活活动、技术科学、时代背景、宗教信仰等等,通过公共艺术的设计呈现,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以丰富,再次提高人们的归宿感。1.2文化空间。关于“文化空间”一词,最早由H.Lefebvre在《空间的生产》中提出,属于空间种类的一种,在文化空间一词的广泛使用下,其定义也发生了变化。关于“文化空间”的概念,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文化空间是属于人类学概念的范畴,而同时,文化空间则又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基于特殊时间、特定空间区域中的非物质文化要素。文化空间具有几个特征:空间性:从自然属性来看,文化空间需要基于物质空间作为基础,任何活动都无法脱离物质空间单独存在,文化空间中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也需要物质空间的支持,如城市中的公园、戏台、庙宇等。时间性:文化空间不仅涉及物理概念,也包括时间维度,并非单一的地点,而是基于各个空间场所的历史信息,是文化脉络的表现。文化性:文化空间有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历史信息,涵盖历史事件、美术音乐、传统技艺等组成,均为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在历史脉络的发展中不断流传。
2城市文化空间的结构与类型
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及作用
摘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很多设计师会把陈设艺术应用到房屋装修中,以此加强室内空间的立体感并且带给人艺术上的视觉感受。在室内设计中运用陈设艺术主要是将一些元素和色彩进行融合,通过对艺术的完美应用实现现代室内设计的美感体现,本文主要就陈设艺术的特点进行简单的陈述,并且将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陈设艺术;现代室内设计;地位;作用
一、陈设艺术的发展特点及分类
1、陈设艺术的发展
自近现生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的生存环境就发生了基本的变化,房屋结构组成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开始向混泥土构造发展,这种表面的变化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开始向冷单调发展,由于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了混居和暖色调的居住状态和环境,所以人们试图去改变这种单调的环境,陈设艺术就是从这时开始兴起并且逐渐发展的。陈设艺术的提出使得人们渴望改变钢筋混凝土建筑带来的冷漠单调的居住氛围,所以人们开始想要通过在室内环境中加一些色彩和有趣的元素来改变这种氛围,这就导致陈设艺术理念开始应用于建筑的室内设计中。陈设艺术主要是通过对房屋内部环境的设计和改变来对房屋的整体效果进行美化,陈设艺术可以展现室内空间的个性,主人可以通过对陈设艺术的不同应用来表现自己的喜好以及兴趣,将自己喜欢的元素加到室内设计中,并且搭配上不同的色彩,使得室内设计开始变得张扬,这样可以很好地表现主人的性格以及个性,是建筑室内设计的一大进步。
2、陈设艺术的分类
室内艺术设计中光的艺术渲染
摘要:光感设计是室内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师艺术审美的直接体现,是室内环境设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通过对光线进行艺术渲染,可以将室内各种设计元素融入室内设计,形成具有美感的光,给居住者带来舒适性和欣赏性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室内艺术;设计;光;艺术渲染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室内设计的光渲染。很多艺术设计者也以室内空间功能作为艺术氛围营造的重要依据,基于建筑使用形式和服务对象对室内建筑结构加以美化与装饰,运用壁画、漆艺、雕塑、结构装饰等室内装饰品和艺术设计手法构建和谐、统一的室内环境,给予人们舒适的生活空间。光的艺术渲染作为室内空间设计的艺术升华,可以链接室内装饰与人们视觉之间的审美感受,进而提升室内环境的设计效果。
一、室内设计中光的渲染具有的艺术意义
1.提升室内空间的审美效果
在室内设计中,可以通过运用光渲染中的扬抑、隐现、虚实、动静以及控制投射光角度等技术技巧建立关于光的构图,进而增强整个空间的变化效果,通过秩序、节奏等手法改变空间的比例,强调视觉中光的中心点,明确空间导向。此外,还可以通过光的指向性引导人们进入艺术设计者所想要表达的空间意境,强调空间之美。通过这些光渲染技巧,可提高室内空间内装饰和景观美化渲染的效果,从而增强室内设计的审美效果。
公共艺术空间造型设计研究
【摘要】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解构、夸张、变形、分解、重构和融合等空间造型赋予作品丰富的装饰效果和艺术内涵,使人们感受到其特殊的艺术韵律和美感。富有艺术造型特色的公共艺术能够美化城市生存空间,改善建筑空间环境,对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人们社会精神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空间造型
一、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概况
公共艺术是近年来出现在各大城市中的现代艺术形式,其空间造型设计要素对公共艺术的创作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城市公共艺术有别于传统艺术形式,它是社会文化艺术多元发展的产物。在造型表现形式上,现代公共艺术没有哗众取宠且繁琐的装饰,注重追求主观形式上的归纳和统一,借助不同的介质特征,采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使艺术风格和形式完整统一。在国外,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较早,许多艺术家将金属、玻璃、木材、陶瓷和石材等介质作为主观形式上的创作载体,在造型表达上增强公共艺术的形式感,将夸张、抽象、分解和组合等多种造型方法对客观物象进行概括和归纳,并结合不同材质的肌理特征,赋予公共艺术强烈的表现效果,传达艺术家对客观精神世界和主观意念的诉求。现代公共艺术表现当代艺术家强烈的艺术风格,反映艺术家对客观事物审美特征综合把握的表现技巧,充分赋予公共艺术综合造型美感。
二、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空间造型表现形式
(一)二点五维是在二维表现基础上创造出的三维空间形态效果。公共艺术通过点、线、面和体的综合处理,在空间造型的尺度和形态连接上注重艺术形式的审美表达,使公共艺术作品每一个版块传达丰富的空间转折和变化关系,使作品表现形式融会贯通,升华公共艺术创作者的核心设计内容和艺术内涵,增强艺术作品的表现张力。(二)三维空间表达是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空间造型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对艺术作品全方位的整体塑造。三维空间公共艺术要求创作者具备良好的空间感受和丰富的整体造型能力,不仅能够使作品的设计理念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也要使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表现形式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使公共艺术空间造型各部分之间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内涵相融合。英国现代艺术大师亨利•摩尔创作一系列骨状艺术作品,将客观事物内在的能量和强烈的生命力,倾注于公共艺术空间造型中,表达艺术作品三维空间巧妙的变化关系。通过主观改造和组合变形手法,以及熟练地应用雕塑形态表现技巧,将作品自身生动的本质特征美妙绝伦地表现出来,让观者感受到作品丰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暗示人们特殊且强烈的神秘感和空间感。
陈设艺术设计在环境设计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陈设艺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陈设艺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温暖、舒适、有艺术氛围的生活居住环境。本文主要探讨了陈设艺术的分类、陈设艺术中不同陈设物的特点、陈设艺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陈设艺术;室内环境设计;分类;作用
陈设艺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缺少了陈设品的衬托,视觉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样,如果陈设品缺少了合适的室内环境,也同样无法发挥自身的魅力。因此,只有将陈设艺术和室内设计相结合才能产生更好的审美效果,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提升幸福感。
一、陈设艺术的分类
从功能上可以将陈设艺术品分为三类:实用性陈设、装饰性陈设和宗教性陈设,下面分别展开论述。(1)实用性陈设。实用性陈设指既能在功能上满足的生活需求又能兼顾观赏性的陈设品,比如沙发、茶几、衣柜、灯饰等。这些陈设品不但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这些陈设品运用不同的材质、结构设计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美感,满足人们的观感需求。(2)装饰性陈设。装饰性陈设是指一些可以美化空间、具有陈列价值的工艺品,如刺绣、陶艺、金银饰品、纪念品等。这些装饰性陈设不但可以美化室内空间,同时还可以渲染浓厚的艺术氛围,陶冶人的情操。(3)宗教性陈设。宗教性陈设是指一些具有宗教色彩的工艺品和供品,如观音像、财神爷等。这类陈设适合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有些人摆设观音像是为了求平安,有人摆设财神爷是为了求财源广进,都是为了表达一种精神寄托和信仰。
二、不同陈设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