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11:20: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红色文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红色文学

红色文化艺术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文化艺术通常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展示着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力和趋向,彰显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和人文素养,同时也是民族思想与审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等功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容应对国际竞争和全球化浪潮是当代国人努力的方向之一,也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任务之一。红色文化艺术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虽然脱胎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但其对于当下仍然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教化价值。

《红色文化艺术的时代阐述》一书以遵义红色诗词和黔北作家的红色文学创作为基础,深入而系统地介绍了红色文化艺术的形成发展、历史意义及其当代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为红色文化艺术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翔实而深入的资料。笔者在开展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共中央南方局支部工作的实践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9XKS030)时对该书作了重点研读。

全书根据文化艺术作品的类型及研究方式分为三个编目,分别为红色文学的解读与研究、红色音乐的教学与研究、红色美术的研究与开发。其中,第一编包含四个章节,涵盖了遵义红色诗词的德育功能探究、黔北作家的红色文学创作、红色经典的阐释空间与改编原则及“红色经典”的语言表述特征研究四个主要命题,通过对有着丰富红色资源的遵义诗词及黔北红色作家群的研究,深入论述了红色文学的发展历史、现实意义、阐释空间及表述特征。第二编包含五、六两个章节,分别阐释了高校红色经典音乐的传承与教学互动模式研究,贵州高校红色经典音乐的审美教育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这部分通过实地的调研,细致的考察,在切实把握红色经典音乐的特殊背景和现实环境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将红色音乐融入学校课堂的意义与方法,为进一步继承红色文化阐明了路径与方法。第三编包含最后的七、八两个章节,探讨了以红色美术为载体的红色视觉艺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以遵义会议相关题材的绘画作品为例,分析了在遵循红色文化价值实现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如何实施建立相关红色视觉文化资源库、构建红色景区产业链、实现产业开发、形成多元常规推广以及重点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等多种途径的社会实践。

综观全书,作者通过对遵义文艺研究者和创作者等实例的探讨和分析,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传统文论及红色文艺创作结合起来,并与当今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相融合,加深了人们对红色文化这一特殊文化类型本身的认知和把握,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其变化规律,把握其内涵精髓,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红色文化价值传承的具体路径和现实方案,以促进红色文化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弘扬与传播。作者还综合运用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背景知识,多视角、全方位地剖析了红色文化艺术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以增强本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作者:袁冬梅

查看全文

红色经典与文化建设初探

在此种意义上,他认为“红色文学”难以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经典。当前“文学经典”的改编与再造消弭“红色经典”精神,更多是以赢利为轴心的商业化操纵。陶东风在《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一书中谈到“红色经典”时说:“所谓‘道德的回归’、‘理想主义的复活’只是表象或某些人一厢情愿的期许。事实是:在“红色经典”改编中体现的文化、经济、政治、伦理、市场、大众、消费等元素在影像世界的奇妙融合中,消费主义与商业的逻辑无疑成了主导的或统帅的作用。”[4]他犀利地批判了《小兵张嘎》、《红色娘子军》、《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改编后的“变味”,男女间的情爱被无限地放大,原有的教化功能自然瓦解了。毋容置疑,以上无不表明了学者们对“红色经典”寄予关注,对其出现的弊端予以纠正。事实上,评价“红色经典”的视角与尺度可以也应该是多元的。上世纪90年代后,关于“红色经典”的论争许多就是起因于视角与尺度的差异。陶东风在对世俗文化的评价中提出,首先必须有一种历史主义的眼光,一种分析与审视当今社会文化问题的角度与方法。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析与评价“红色经典”,也就是说不仅必须具有历史分析的眼光,而且要将其放到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加以定位和分析。

“红色经典”与苏区精神一脉相承

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人的因素,而不是物的因素,因此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就日益凸显出来。”[5]无疑,作为文化和文学的经典作品包括“红色经典”的价值地位更为重大。就赣州而言,中国共产党人在这片“红色故都”上创建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片红土地上,留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五次反“围剿”和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的印迹。不过,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市场化、商业化程度不断加强,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和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社会文化问题不断突出,如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充斥,金钱利益的驱使,人们对物欲的热切追求逐渐消释着赣南人民在长期的历难中形成的全民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赣州苏区革命精神的某种缺失。而“红色经典”有关“理想”、“终极关怀”、“神圣性价值”等内涵与赣南苏区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中生成的苏区精神一脉相承,合理看待“红色经典”及其主要特征显得尤为重要。“红色经典”具有“红色”和“经典”的二重性,即“红色”凸显了这类作品题材的共通性和自身的独特性,“经典”表明这类题材作品价值的评价高度。“红色”,是因这些文艺作品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历史和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为题材,高扬着革命理想主义旗帜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在文艺思想的引领下,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号召下,上自历经“五四”的老辈文人,下至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人民作家,凝合成一股巨大的“红流”,追忆革命斗争,歌颂工农兵,激励工农兵,改造“阶级敌人”。这些作品虽然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烙印,然而,其“红色”特质无不是特定时代下“作家个人独特的世界观渗透下不可重复的艺术世界的创造,能够提供某种前人未曾提供过的审美经验。”[6]“经典”,是因它们曾是那个时期整个中国人民的精神食粮。至于被改编和再造无不是因为它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之深之远。尽管存在着时代的阶级的局限,但是这些独特的文学艺术作品所体现的群体性“红色”特征和所流露出来的包含着理想、崇高、集体主义等意涵的革命浪漫精神无不具有“经典”的内涵。这些作品真实地书写了劳苦大众在实现自身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历程中,在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中,依然坚守理想和信念并为之奋斗的热情及其对牺牲精神、舍己为人等优秀品质的不懈追求。这无疑表明了“红色经典”“既植根于时代,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具有历史的现实的品格,又概括、揭示了深远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性的意蕴,具有超越的开放的品格。”[6]“红色经典”是“中国式”的经典,有别于传统的“四大名著”,有别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鸿篇巨制,有别于充满苦难精神的俄罗斯文学。“红色经典”的“中国式”特色在于整体性地建构了关于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及其新中国初期社会斗争和生活的历史记忆。“红色经典”从一定意义上说“在民族文学史上翻开了新篇章,具有’史’的价值。”[6]

赣州当代文化建设与红色经典

对于“红色经典”改编后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格调低下的问题应当加以警惕,但历史主义地肯定其意义是第一位的,不能抹杀“红色经典”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的功绩,不能低估它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地位。我们应该以批判继承的态度去借鉴和吸收它,以此来丰富和提升当代社会文化。对于赣州这片红色故土而言,尤为重要。首先,“红色经典”对于赣州亲和力和社会凝聚力的重建,对于和谐赣州社会共同体的形成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当下,精神家园的重构和民族精神的弘扬,离不开对理想信仰的高扬。”[7]“红色经典”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压迫、谋求生存、追求解放、追求幸福的伟大斗争历史,其中孕育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为理想奋斗不已的崇高精神及其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而这些正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这也与赣南苏区精神一脉相承。所以,重温“红色经典”,重唤苏区精神,是对血泪和苦难交织的赣南历史的缅怀,并在苏区精神的感召下,齐心协力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其次,“红色经典”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赣南人民的文化消费需求。“红色经典”的再度走红可以说是对当今时代日益商品化、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肆意猖獗的批判与反思,既切合了当下审美期待视野,也反映了当下社会文化心理的实际状况。从某种程度上说,赣南人民期待重温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期望复兴红色苏区精神,并以此激励大家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再次,“红色经典”有利于提升赣州红色文化软实力。要推动红色文化创作,把红色精神、红色故事融入文学艺术中,打造一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优秀作品。要广泛开展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读红色经典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使红色文化融入群众生活,成为时尚追求。这些无疑推动了赣州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并使赣州红色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本文作者:许丽工作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查看全文

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分析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更好地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的研究不仅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同时也要保护红色文化的资源,与时俱进,从而保持红色文化的传承和进步,让红色文化历久弥新。为此,文章围绕红色文化的内涵与意义进行研究,并针对红色文化在弘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红色文化;保护;发展;传承

1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象征着革命和胜利,寄托着革命者的理想和信念。红色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从狭义上讲,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文化,蕴含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内涵。红色文化主要包括井冈山精神、红色精神和延安精神,具有民族性、人民性、时代性、开放性的特点,是大学生学习和发扬的重要精神文化[1]。

2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盛,需要用兴盛的文化做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与传统作风。传承红色文化,具有以下意义:1)红色文化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只有具有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浓厚的爱国激情,国家和社会才有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业才能早日实现。2)红色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永葆青春、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未中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教育是我国独特的文化,它激励着一代一代人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3)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利于引领民族文化前进的方向,增强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宣传渠道,让红色文化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提升红色文化自信[2]。

查看全文

教育教学红色资源转化思路

一、红色资源内容的教育意蕴阐析

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遗存,其内容蕴含深刻的思想性、厚重的文化性和鲜活的现实性,呈现三性合一的思想文化教育特性,具有十分丰富的教育意蕴:

(一)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的全过程都产生大量红色资源,可以说红色资源与党的思想政治理论相伴随、相印证。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理论内涵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及其理论形态的中国化范式展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理论主要是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政治路线而展开,红色的思想理论资源也在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过程中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及其成果———思想,是这个时期产生的主要红色理论教育资源。这时期物化形态的红色理论资源非常丰富,以纪念馆、纪念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等为代表,都是具有鲜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意义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还是精神形态的,都是内含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建理论、政治斗争的路线和艺术、建军思想和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理论主要是围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开放路线而展开,红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资源也在实现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过程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这个时期产生的主要红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这时期物化形态的红色资源并不多,主要有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江西新建县的“小平小道”、四川广安的邓小平故居、江苏江阴的华西村、深圳的邓小平塑像广场等,然而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却十分丰富,如小岗精神、华西精神、张家港精神、深圳精神、浦东精神等。

(二)崇高的理想信念境界

红色资源所蕴涵的理想信念教育,其内容重点体现在具有党建教育意义的红色资源上,它涵盖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发展历程及共产党人艰苦卓绝、无私献身的英勇奋斗精神,展现着共产党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如重庆的渣滓洞白公馆、贵州的息峰集中营、红军长征遗址等,是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遵义会议、抗日战争等所留下的遗址和文献,是党员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井冈山、大别山、西柏坡、大庆油田、抗美援朝等革命斗争与经济建设所留下的遗址,是党纪教育和廉政教育的深刻教材。这些红色资源无论是对党员、师生,还是对广大群众,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党纪教育和廉政教育时都会产生震撼人心的教育作用。当然,上述所列红色资源的各项教育意义并非各自独据,而是相互包含并统一于理想信念教育系列,都是红色资源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利用红色资源蕴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使青年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热情、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查看全文

红色资源在小学德育的应用

摘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本文从小学德育入手,针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进行探究,给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并辅以案例佐证,希望能够对小学德育活动的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小学教育;融合教学;德育

红色资源是在长时间红色革命基础上形成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学、红色遗址遗迹等资源,探索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小学德育的改进和创新,能进一步彰显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和德育引导作用,使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具思想性和深入性,有助于在教育实践中促进德育活动的科学发展。因此新时期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小学教师在对德育指导工作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探索红色资源的多元融合和系统应用,展现红色资源服务小学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效能,全面推动小学德育的科学组织规划。

一、红色资源与小学德育有机融合的原则

要想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和作用,就要在整合红色资源的过程中,遵循特定的原则制定合理化的资源开发体系,保障红色资源在德育教学指导中的应用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夯实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基础。

(一)尊重小学生的成长需求

查看全文

新民主主义对红色文化的推动与发展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文化精神,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推动了社会发展。出版业是社会主义红色文化不可或缺的传播者,在推动红色文化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出版应推陈出新,承担起繁荣红色文化发展的历史重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红色文化;出版

一、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红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应运而生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红色文化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本指导思想。随着十月革命的洗礼,中国人民尤其是先进知识分子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当时的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有志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将其运用于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从而指导中国革命道路,逐步改变了中国被压迫的局面。当时,在国内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领导人意识到文化不能独立于时代而存在,不能就文化论文化,应将其放到革命事业全局中统筹考虑。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指出“文化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共产党开始逐步意识到要将马克思主义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从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立了共产主义理想。

(二)红色文化在革命中发展成长

查看全文

红色文化史料整理保护思考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应加大力度收集、整理、保存红色文化史料资源,以文化人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效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调研遵义红色文化资源,针对其史料整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红色文化;整理保护;对策

需要自觉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在继承并弘扬革命文化的同时,立足于时代背景,着力构建并积极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我们党的根和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大力传承与创新。作为我国第一批被正式确立的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在中国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被民众亲切地誉为革命圣地。在这里,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交相辉映。1935年1月,红军万里长征经过遵义时留下了让遵义百姓深感自豪的红色文化印痕。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应加大力度收集、整理、保存红色文化史料资源,以文化人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笔者在调研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后,对遵义红色文化史料整理、保护作出了一些思考。

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1.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东侧,目前已被正式确立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将其认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此之外,还被授予了诸多其他称号,比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5年初,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率领工农红军抵达遵义后,即直接驻扎于此处。2.娄山关。其所处位置较为特殊,正好处于遵义县与桐梓县的交界地带,有黔北第一险隘之称,早在古代,就已成为军事家必争之地。目前已被正式确立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将其认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此之外,还被授予了诸多其他称号,比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此处的一块石碑上,清晰整齐地镌刻了创作的《忆秦娥•娄山关》,此诗向人们重现了娄山关战斗的具体情况,该战斗是红军长征之后首次取得的重大胜利,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3.红军烈士陵园。我国目前最大、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位于遵义市小龙山上,气势雄伟壮观,氛围庄严肃穆。这里长眠着2.5万余名红军烈士。红军烈士陵园现已列为全国烈士陵园重点保护单位,同时被确立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我国首个为纪念“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而专门修建的陵园,向世人清晰直观地展示了“四渡赤水”长征文化的特殊性、全面性以及客观性,向人们讲述了战役的残酷性以及我军的刚毅不屈。它位于赤水市城郊杉树坝,是展现长征文化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习水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位于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1935年初,中央红军刚入驻遵义,数十万国民党军向遵义地区发起围攻,其主要意图是防止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且大范围“围歼”红军。遵义会议后,红军在习水发起青杠坡战役,进行了长达62天的转战。这场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正式开启了红军四渡赤水的征程,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遵义红色文化元素多元厚重

查看全文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高校英语教学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的培养及对西方文学文化的介绍,在传承中国红色文化方面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以遵义红色文化为例,探讨红色文化引入英语课程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英语学科特点,针对目前存在的英语教师政治素养薄弱、教材不配套、评价体系欠科学等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探索高校外语类课程引入红色文化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遵义;红色文化;高校英语

高校外语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外国文化,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对真善美的辨别能力,可能就会导致一些西方糟粕思想乘虚而入,甚至造成少数学生对其盲目崇拜。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介绍西方国家文化,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出发,兼顾本土文化。外语教育理应成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语言和语言教育皆具有社会文化性的属性,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它还有着社会建构功能,并包含权力斗争。高校学生的英语习得过程,除了涉及个人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因素以外,还具有极其鲜明的社会性。随着对目标语言的深入学习,高校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会对其自身文化价值及文化认同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将范围扩大至整个国家,这种群体性的英语学习活动甚至能够影响社会群体的思想发展变化。高校学生的年龄在18―22岁之间,他们正处在思想变化的敏感阶段,必须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在英语教育中融入中国红色文化,一方面,能够让高校学生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自身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能够让高校学生对自身文化价值予以充分肯定,并通过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遵义红色文化

1.红色文化的定义。红色文化这一名词为中国独有,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领导或参与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幸福的革命斗争中,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制度和习俗等行为成果的总和,可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部分[2]。2.遵义独特的红色文化。遵义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革命文化,该文化是以遵义为核心地域的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解放与自由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遵义,是黔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老区,红色是遵义的底色。红军长征期间,在这里转战95天,为遵义儿女留下了影响中国革命胜利发展进程的著名会议——遵义会议以及出奇制胜的四渡赤水、澎湃走笔挥就的《忆秦娥•娄山关》等众多丰富而又厚重的红色文化,留下了卫生员“小红”等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留下了586处革命遗址遗迹,2000余件遗物等丰富的红色资源。2015年6月,到遵义考察,做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重要指示。2016年12月,遵义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红色传承精神高地”目标,将遵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优势转化为推动遵义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先后投入红色资源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资金30多亿,打造以遵义会议纪念馆为龙头的红色纪念体系。而今,以“时代楷模”黄大发,排雷英雄杜富国为代表的遵义儿女,则向世人展现了新时代遵义人民的精神风貌,对外彰显了“红色基因代代传”的城市品质。遵义红色文化旅游作为遵义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吸引了许多国外游客慕名而来。2017年6月,遵义市委宣传部部长郑欣在遵义文化旅游欧洲推介活动代表团赴英国、法国、瑞士开展旅游文化推介活动期间,将遵义红色文化作为活动的重点之一进行推介。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遵义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正在走向世界。历史发展到今天,红色文化作为遵义乃至整个贵州主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当地高校学子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氛围,都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美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研究

[摘要]高等美术院校因专业性比较强,多年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重视度不够。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力度的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成为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红色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同时结合美术专业特点,以期探索一条适合美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我国一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资源形态,特别是在提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之后,需要政府和文化部门充分挖掘、合理保护及整合开发红色文化资源,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积极分析和研究、立项著述及传播推广。特别是在高等美术院校教学体系中,若能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专业创作有效结合,再充分发挥专业院校视觉艺术的特长,将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人物、事件、场所通过艺术化再现与升华,促进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进一步研究,从而建立较为完善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系,以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大众所接受和理解,使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遗址类红色文化资源

中国共产党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不断奋斗的历程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革命遗迹。革命老区、红色根据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名人故居等都记录了那段峥嵘岁月,这些地方也成为了革命者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奉献和铸就历史的见证。如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因其见证了党的成立而被载入史册。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从大革命、土地革命阶段到抗日战争、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等阶段,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无数个革命根据地,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革命的过程中,还留下了如洛川会议旧址、庐山会议旧址、志丹县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六盘山长征纪念亭、豫旺堡红军西征指挥部旧址等一系记载着革命重要事件的遗址。在革命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革命烈士的旧居、纪念馆等,如同志故居、董必武同志旧居、陈云故居、杨靖宇将军故居、红十四军纪念馆、照金纪念馆、各地革命烈士陵园等,这些有形的红色资源不但为我们的党史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研究资料,同时也让后来者能追忆当年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战斗的场景,强化了后来者热爱祖国的信念,坚定了他们拥护党的决心。

2.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

查看全文

红色文化内涵及经济价值研究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红色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深入了解和研究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有利于我们挖掘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经济价值,更好探索红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科学路径。(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并影响着时代的走向;任何一种文化都源于人民的诉求,又据以满足一定时代人民的诉求。随着人民精神文化诉求的日益增加,红色文化成为文化领域绚丽多彩的一道风景,部分理论工作者也对红色文化的确切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红色文化概念的界定,要从红色文化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开始研究。当井冈山上的革命军民唱着“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的歌谣时,红色文化犹如星星之火,零星的点亮着中国的黑夜。随着中国共产党登上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舞台,红色文化这星星之火逐渐成燎原之势,成为每个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心中的信仰之光。之后,随着历史的前进,红色文化不断丰富、发展,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文化,继续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总的来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振兴中华民族、弘扬先进文化的进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先进文化。它孕育于中国不同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因此,本文将红色文化定义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情况出发,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自由、民族复兴进程中形成且不断丰富发展的进步文明的总和。(二)红色文化的特征。1.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红色文化的科学性体为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沂蒙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红色文化资源无法自行转化为红色文化产品、红色文化产业等,只有通过人类创造性的劳动才能产生各种效益。因此要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才能发挥其经济效益。首先,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战略性的资源,它能够通过产业化和资本化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其次,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稀缺性,由于红色文化资源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难以被制造和复制,具有不可再生性。这也为红色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转变和产业化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合理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有利于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四)红色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社会的快速发展,丰富和完善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各种精神文化。同时,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文化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产业决定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而红色文化产业具有高市场需求、高经济效益、高回报率、高融合性的特点,能够有效联系红色文化与创新技术,塑造新的产业集群业态,更重要的是,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红色文化内容、红色文化载体、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一旦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起来,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驱动力。当前,红色文化产业渗透于产业经济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股红色经济的热潮。其中,红色影视和红色旅游的发展势头强劲。红色影视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发展前景极其可观。例如,红色电影《建军大业》上映三天,票房过亿;《红海行动》票房超过36亿。在红色影视如火如荼发展起来时,红色旅游也表现出方兴未艾。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2017年红色旅游影响力报告》指出:“近三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11.47亿人次,同比增长11.7%,综合收入达到3060.9亿元,同比增长17.2%。”[3]炙手可热的红色旅游产业不仅带动了旅游行业的发展,更是带动了相关产品和产业的发展。如今,红色影视、红色旅游、红色收藏、红色出版、红色餐饮等红色文化产业,成为了第三产业的新兴增长极,形成了强大的经济推动力,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三、探索红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科学路径

文化兴盛支撑着一个国家的崛起;区域的繁荣,也往往与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先进的思想观念息息相关。但是,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发展步伐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一个民族,只有其文化拥有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时,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有把文化的力量渗透和融合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拥有高水平、高质量、高创新的文化产业,这个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才是高层次的发展。(一)提高红色文化软实力。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体现在其经济发展水平,而文化、教育、价值观、国民素养等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特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4]1601.加强红色文化在巩固意识形态领域的作用是提高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红色文化是当前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载体,其具有的丰富形式和深刻内涵,对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红色文化在巩固意识形态领域的作用,有利于广大人民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有利于提高我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的领导权。2.彰显红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决定着当代中国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推动的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不是其他社会主义的文化。形成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突出红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作用。3.坚持红色文化事业与红色文化产业相统一。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而文化产业具有经营性和市场性。要提高红色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繁荣和发展红色文化事业,促进基本公共红色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同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齐头并进,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整体规划、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红色文化软实力。(二)将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形成红色文化产业链。要最大程度地释放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必须要形成红色文化产业链。首先,整合社会各种有效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潜在的、尚未开发的红色资源进行研究、开发、利用,通过一定的形式转化为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新资源。其次,对于现有的、未开发完全的红色文化资源的未知价值进行深入探索,发现其新价值,拓宽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领域。再次,把红色文化资源零散的价值进行整合,有机结合其他宝贵资源,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最后,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旅游、教育、餐饮、文学等行业之中,打造红色文化产业集群,形成较为完整的红色文化产业链,最大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作用。例如,将红色文化资源与革命老区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淳朴的乡土人情、鲜明的民族特色等进行有机结合和优化,从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入手,发展红色旅游、红色影视、红色餐饮、红色收藏、红色出版等以红色文化为媒介的产业,形成完整的红色文化产业链。这不仅有助于繁荣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还有利于实现革命老区振兴,缩小区域差距。(三)建立红色文化市场,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实现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离不开市场。只有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我国许多地方都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如果没有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就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首先,由于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时间较短,现今对于红色文化产业的认知仅限于组织参观学习,市场意识不够强。因此,必须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宣传等方式,引导人们深刻认识红色文化产业的内在价值。其次,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对红色文化产品进行精心策划和包装,增强红色文化产业的基础。第三,发挥国家实施红色文化相关政策和红色文化的“政治品牌”优势,打造红色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提高红色文化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第四,在引领消费的同时,要让红色文化产业走过国门,以开放为翼,主动融入世界市场,吸引国外群众了解红色文化,扩大海外市场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

红色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是实现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同时,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红色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