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思想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5 19:50: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核心思想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营销核心思想分析论文
在对美国最大的几家公司做了深入全面的研究之后,我们得出一个革命性的结论:战略应当自下而上发展而来,而不是自上而下落实下去。换言之,战略应当根生于对实际营销战术本身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战术应当支配战略,即企业的广告宣传等沟通战术应当支配营销战略。大多数市场营销人员的观念正好相反,普遍接受的理论是企业的总体战略必须首先确立,然后才是选择相应战术。
经理们醉心于“我们打算做什么”而不能自拔。把为公司今后五年十年规划发展蓝图视为头等要事。然而,当人们过分强调战略,执迷于今后几年的打算时,他们至少犯了如下两个主要错误中的一个:①拒不承认失败;②不主动利用意外的成功机会。它们都是自上而下思维的恶果。
回顾50年代,通用电气公司作出进入主计算机市场的决定,经过14年的努力,耗资4亿美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那些战术上的小调整导致了资源上的巨大浪费。
如果通用电气公司另辟蹊径,不去追随IBM、通用电子计算机、伯勒斯、NCR、RCA、控制数据、汉尼威尔以及其它主机制造商,而是走自己的路,将又如何呢?
通用电气公司当时有两种选择,往高处它可以发展超大型计算机,往低处它可以发展个人计算机。不错,在当时无论是超大型计算机还是个人计算机都没有市场,但正因为如此,无论何种战术都可能会使通用电气公司成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市场的先驱。能否赚钱则另当别论,这取决于未来事态的发展。(正如后来所发生的那样,至少有两家公司在两个方向上各自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克雷(cray)在超大计算机市场上的成功和苹果在个人计算机市场的成功。)
逆向营销核心思想论文
在对美国最大的几家公司做了深入全面的研究之后,我们得出一个革命性的结论:战略应当自下而上发展而来,而不是自上而下落实下去。换言之,战略应当根生于对实际营销战术本身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战术应当支配战略,即企业的广告宣传等沟通战术应当支配营销战略。大多数市场营销人员的观念正好相反,普遍接受的理论是企业的总体战略必须首先确立,然后才是选择相应战术。
经理们醉心于“我们打算做什么”而不能自拔。把为公司今后五年十年规划发展蓝图视为头等要事。然而,当人们过分强调战略,执迷于今后几年的打算时,他们至少犯了如下两个主要错误中的一个:①拒不承认失败;②不主动利用意外的成功机会。它们都是自上而下思维的恶果。
回顾50年代,通用电气公司作出进入主计算机市场的决定,经过14年的努力,耗资4亿美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那些战术上的小调整导致了资源上的巨大浪费。
如果通用电气公司另辟蹊径,不去追随IBM、通用电子计算机、伯勒斯、NCR、RCA、控制数据、汉尼威尔以及其它主机制造商,而是走自己的路,将又如何呢?
通用电气公司当时有两种选择,往高处它可以发展超大型计算机,往低处它可以发展个人计算机。不错,在当时无论是超大型计算机还是个人计算机都没有市场,但正因为如此,无论何种战术都可能会使通用电气公司成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市场的先驱。能否赚钱则另当别论,这取决于未来事态的发展。(正如后来所发生的那样,至少有两家公司在两个方向上各自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克雷(cray)在超大计算机市场上的成功和苹果在个人计算机市场的成功。)
逆向营销的核心思想研究论文
在对美国最大的几家公司做了深入全面的研究之后,我们得出一个革命性的结论:战略应当自下而上发展而来,而不是自上而下落实下去。换言之,战略应当根生于对实际营销战术本身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战术应当支配战略,即企业的广告宣传等沟通战术应当支配营销战略。大多数市场营销人员的观念正好相反,普遍接受的理论是企业的总体战略必须首先确立,然后才是选择相应战术。
经理们醉心于“我们打算做什么”而不能自拔。把为公司今后五年十年规划发展蓝图视为头等要事。然而,当人们过分强调战略,执迷于今后几年的打算时,他们至少犯了如下两个主要错误中的一个:①拒不承认失败;②不主动利用意外的成功机会。它们都是自上而下思维的恶果。
回顾50年代,通用电气公司作出进入主计算机市场的决定,经过14年的努力,耗资4亿美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那些战术上的小调整导致了资源上的巨大浪费。
如果通用电气公司另辟蹊径,不去追随IBM、通用电子计算机、伯勒斯、NCR、RCA、控制数据、汉尼威尔以及其它主机制造商,而是走自己的路,将又如何呢?
通用电气公司当时有两种选择,往高处它可以发展超大型计算机,往低处它可以发展个人计算机。不错,在当时无论是超大型计算机还是个人计算机都没有市场,但正因为如此,无论何种战术都可能会使通用电气公司成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市场的先驱。能否赚钱则另当别论,这取决于未来事态的发展。(正如后来所发生的那样,至少有两家公司在两个方向上各自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克雷(cray)在超大计算机市场上的成功和苹果在个人计算机市场的成功。)
营销核心思想管理论文
在对美国最大的几家公司做了深入全面的研究之后,我们得出一个革命性的结论:战略应当自下而上发展而来,而不是自上而下落实下去。换言之,战略应当根生于对实际营销战术本身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战术应当支配战略,即企业的广告宣传等沟通战术应当支配营销战略。大多数市场营销人员的观念正好相反,普遍接受的理论是企业的总体战略必须首先确立,然后才是选择相应战术。
经理们醉心于“我们打算做什么”而不能自拔。把为公司今后五年十年规划发展蓝图视为头等要事。然而,当人们过分强调战略,执迷于今后几年的打算时,他们至少犯了如下两个主要错误中的一个:①拒不承认失败;②不主动利用意外的成功机会。它们都是自上而下思维的恶果。
回顾50年代,通用电气公司作出进入主计算机市场的决定,经过14年的努力,耗资4亿美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那些战术上的小调整导致了资源上的巨大浪费。
如果通用电气公司另辟蹊径,不去追随IBM、通用电子计算机、伯勒斯、NCR、RCA、控制数据、汉尼威尔以及其它主机制造商,而是走自己的路,将又如何呢?
通用电气公司当时有两种选择,往高处它可以发展超大型计算机,往低处它可以发展个人计算机。不错,在当时无论是超大型计算机还是个人计算机都没有市场,但正因为如此,无论何种战术都可能会使通用电气公司成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市场的先驱。能否赚钱则另当别论,这取决于未来事态的发展。(正如后来所发生的那样,至少有两家公司在两个方向上各自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克雷(cray)在超大计算机市场上的成功和苹果在个人计算机市场的成功。)
国考申论核心难点分析和应对策略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只有准确把握申论考试的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抓住考试的关键和核心,使备考事半功倍。
纵观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题型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对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趋势明显增强。这一趋势也符合考试大纲对核心能力考察的要求。事实上,对广大考友来说,申论核心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阅读理解能力是重点
申论考试通常给出的阅读资料在8000字以上,在申论150分钟的考试时间里,一般用于阅读的合理时间不超过40分钟,对阅读时间的把握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决定了考生只能快速阅读、精读和跳跃性阅读,而非逐字逐句地细读,要有很强的阅读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申论所给定的资料往往都是围绕一个问题给一堆碎片性文字资料,这些碎片性文字资料都是不够全面准确、不够清晰的“半成品”资料,这就要求考生善于透过资料的表象抓住事物的实质,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坚持用发展、辩证性思维综合分析资料所反映的深层次含义。这些都需要考生锻炼快速阅读、归纳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考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阅读的任务。
在阅读方法上,首先,考生要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捕捉。关键词通常就是采分点,反复出现的词一定是主要问题或问题的主要方面,这些词通常在一则材料或某一自然段的开头或结尾。关键句则是材料的总结或概括,其表现的方式通常用“说明了”、“表现了”等字样。其次,考生要注意及时做眉批,在阅读时把材料的核心思想进行勾画,并按照现象、问题、原因、对策、意义、作用进行归纳,或者对应题目涉及的材料做出标记。这是基础工作,在紧张的时间里,这样做会提高作答的速度。第三,学会快速阅读。平时重视这方面的训练,事例只要浏览,说明政策或道理的,要在阅读中从宏观上快速把握。
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是关键
国考申论核心难点分析和应对策略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只有准确把握申论考试的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抓住考试的关键和核心,使备考事半功倍。
纵观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题型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对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趋势明显增强。这一趋势也符合考试大纲对核心能力考察的要求。事实上,对广大考友来说,申论核心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阅读理解能力是重点
申论考试通常给出的阅读资料在8000字以上,在申论150分钟的考试时间里,一般用于阅读的合理时间不超过40分钟,对阅读时间的把握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决定了考生只能快速阅读、精读和跳跃性阅读,而非逐字逐句地细读,要有很强的阅读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申论所给定的资料往往都是围绕一个问题给一堆碎片性文字资料,这些碎片性文字资料都是不够全面准确、不够清晰的“半成品”资料,这就要求考生善于透过资料的表象抓住事物的实质,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坚持用发展、辩证性思维综合分析资料所反映的深层次含义。这些都需要考生锻炼快速阅读、归纳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考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阅读的任务。
在阅读方法上,首先,考生要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捕捉。关键词通常就是采分点,反复出现的词一定是主要问题或问题的主要方面,这些词通常在一则材料或某一自然段的开头或结尾。关键句则是材料的总结或概括,其表现的方式通常用“说明了”、“表现了”等字样。其次,考生要注意及时做眉批,在阅读时把材料的核心思想进行勾画,并按照现象、问题、原因、对策、意义、作用进行归纳,或者对应题目涉及的材料做出标记。这是基础工作,在紧张的时间里,这样做会提高作答的速度。第三,学会快速阅读。平时重视这方面的训练,事例只要浏览,说明政策或道理的,要在阅读中从宏观上快速把握。
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是关键
以学生为中心的毕业论文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来自于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其核心理论要求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将儿童释放出来。他特别强调要尊重儿童的心灵和自由的天性,遵循儿童发展中教育规律的重要性。将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各类学校教育中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现教学。
发现教学法的思想渊源可上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教学方法和近代西方教育家卢梭、第斯多惠、斯宾塞等人的教学思想,这一方法的广泛应用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积极倡导的结果。发现教学法亦称假设法和探究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时,不是简单地将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独立实现知识认知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发挥启发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研究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和客观规律,从中发现创新点,形成自己的独特理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促进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回答问题。
(二)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法于二战后出现于欧洲,到20世纪六十年代由英国教学专家所广泛采用。情景教学法又称视听法,该方法认为知识的学习与知识使用的“情景空间”有密切的联系,强调要注重特定情景环境中产生的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法的自然关系,不强调预设目标,不对学生提出僵化固定的教学要求。情景教学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契合的建议
随着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进行,语文所占的分值增大,从而导致教育的中心转移到语文的教学上。而高中的语文的学习不仅是为了高考成绩,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但是,对于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其中心都是偏移在一些议论文和现代文基础上,从而使得传统文化所占的比例严重减小,甚至于处于被忽视状态。但是,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从根本上来说,语文的知识获取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上所获得的,因此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教学息息相关。所以,本文就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由于我国历史文化悠久,而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都是具有丰富的底蕴和知识内涵,是我们国家的历史传承的瑰宝。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其核心价值观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的思想,并且提倡对于人思想的教育和人性格的修养,从而实现社会大同。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每一个时期的影响都有其特别鲜明的思想特征,都有其核心的价值观,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教人为善,友好相处。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科技文明与传统的文化之间避免不了碰撞,导致了传统文化的一些不足得以显现。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客观地对待传统文化,力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契合的意义
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关于高中语文课上的文言文诗歌的背诵并不陌生。在高中的教学课堂上,经常涉及到了相关的文言文,诗歌,散文方面的学习。面对于这些晦涩难懂的文章,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单纯进行讲解就显得内容过于枯燥和拓展知识显得过少。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本内容,加深对于古诗文之间印象,就必须结合作者的当时背景,了解当时文化,才能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心情和作品蕴含的中心思想。所以,关于将传统的历史文化和语文的教学相结合不仅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含义,提高学习成绩,更是对我们国家的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传承。
二、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契合的现状
由于高中的教学课程紧张,导致语文的教学进度快,从而关于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的学习上,停留的教学时间短暂,加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背诵,要求学生采取机械性记忆方式记忆教学内容,课堂学习气氛不活跃,教学模式单一,为了加快进度,不要求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创作的含义进行了解。从而导致学生面对这些文章只知其文不知其意的现象出现。不仅如此,大部分老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绩,直接要求背诵参考答案,而不是真正引导学生去了解当时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从而导致学生对于作品的解析和欣赏就局限于所谓的参考答案上,这种教育模式已经背离了语文教育的出发点。
三、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教学契合的建议
音乐教育哲学观念的变迁与发展
1引言
音乐教育是一种传承音乐文化、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音乐教育哲学则是引领这一活动的“航标”。中国近代以来的普通音乐教育传承着古代“乐教”的传统,并受到西方不同流派音乐教育思潮的影响,在中西融合中不断发展。关于近代以来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学界有着广泛的研究,各种专著、论文、专题研究均较多。但对其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与思想的研究则相对滞后。廖家骅《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1992)是我国近代第一篇关于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论文,此后朱琳、张帆、胡健、齐易等开始从哲学的理论高度展开对音乐教育的观念与思想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国外音乐教育哲学的思潮,并相继译介和出版相关论文与专著。尤其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两大音乐教育哲学专著《音乐教育的哲学》(雷默)和《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埃利奥特)的翻译和出版,一批北美音乐教育的哲学理论也被介绍和引进,并围绕他们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念开展了比较研究与讨论。从此之后,关于音乐教育哲学的学术活动得以逐步展开,助推了中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发展。至21世纪初以马达、陈雅先《当代音乐教育哲学论稿》(2010)、韩忠岭《音乐教育哲学导论》(2014)等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和众多学者发表的研究论文等标志着中国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逐步深入。
2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哲学观念的基奠期(1840-1949)
中国近代以来的普通音乐教育传承着古代“乐教”的传统,并受到西方国民教育思潮和义务教育的实践,在西学东渐的“学堂乐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的音乐教育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推进向前。自1842年外国教会在我国开办的学校中开设音乐课程以后,“西学东渐”的主张使当时封闭的中国张开了观望世界的双眼。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中主张开设乐歌课,再到1904年清政府公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后,中国近现代的普通音乐教育由此拉开序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的音乐教育观。这一观念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为提高国民素质从而实现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此后王国维、蔡元培等提出以“美育”为宗旨的普通音乐教育观。这一时期的“美育”为宗旨的音乐教育观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重视音乐的审美性、通过“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后,我国近代音乐家萧友梅、黄自、黎锦辉、丰子恺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和实践了音乐教育的思想和观念。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观受到了西方音乐教育的早期影响,融合了中西方音乐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使音乐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变革紧密关联。
3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哲学观念的开创期(1949-1966)
1949年,新中国建立,我国开始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这一背景为新中国大规模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供了条件,大规模的音乐教育就从这里开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是整个国民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整个音乐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分支。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由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种种原因所致,处于最初步的建设阶段,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局限。1957年2月,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智体在新的教育方针中被放在了教育的主要地位,而美育并未被提及,这便导致了音乐教育在这一时期被逐渐削弱。贯彻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和培养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了这一时期总体教育目标的倾斜方向。由于普通学校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后者当然无可避免地担负了同样的重任。这种重任使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与社会政治任务关联过于密切,与社会活动不得不产生紧密的配合。
护理论文写作要意分析论文
护理学术论文是科技议论文。它是以文字形式反映护理科学技术实践和成果的一种信息贮存和传播活动。论文的价值,集中体现于作者在论文中报告的学术观点、看法、主张和经验,亦即“意”的价值。学术论文的“意”,不是在写作时才萌生的。就特定的论点而言,它不是可以用文字任意延伸的“弹性物”。“意”是作者在思考、实验验证并获得结果的基础上的理性判断。也就是说,在写作前,意就是清晰的、充实的、有条理的和成形的。那种临时抱佛脚,指望笔下生花的写作方法,是导致所撰论文或无纲目层次,或无因果逻辑,或无中心思想的根本原因。为此,特强调护理论文写作要先立意、炼意、理意后再动笔成文。
1立意
研究写作的学者常将意喻作军中统帅,人之灵魂。若军无统帅,战则必溃不成军;若人无灵魂,行则必无精神。可见意的重要性。学术论文较其它文体更重于先立意。一篇论文,如没有反映作者的观点、主张、看法和经验,即使层次段落再清楚,字句再俊秀,也不能称其为论文。古人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已”(杜牧《樊川文集.答庄充书》)。把意比作主将,文气比作副将,词句比为可以调遣的兵卒,正是强调了意在一篇文章中的不可缺少性。
意如此重要,立意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1意不等于材料材料,泛指文中叙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文的意既不能游离于材料之外,也不等于材料。它是作者思想和实践化合出的新的“物质”。例如,在护理1例或一组病人后获得了护理经验,这个经验既不是作者的原始想法,也不是一般的护理过程,而是经过本例(组)护理实践检验的可行经验。在论文中,病人的一般情况、护理措施,都只是“材料”,是为意服务的。意体现在护理效果中。“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支持”的作者[1],在文中简述伤者夜间睡眠时,遭意外枪击致多发性火器伤的病因,详述伤者应激障碍的表现,重点围绕伤者的心理状态,报告护理措施及效果。提出:①综合评定伤者的心理状态,明确导致伤者应激障碍的因素;②认同伤者有益的、适度的防卫机制;③鼓励伤者诉说内心感受;④以提高生存质量为激励目标;⑤掌握时机,及时调整护理策略;⑥减少负性刺激,寻求社会支持。最后作出理性的讨论分析。全文始终在病人和护理的结合面上展开,始终以护理效果来论证作者的观点,意也就立起来了。
1.2意不等于问题通常认为,论文写作的逻辑顺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论文立意的起点,但仅此还不能写论文。重要的是,论文中要反映作者对提出问题的回答和评价。提出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即作者在实践验证、深思熟虑并有了明确的倾向性观点时,才有了写论文的前提。犹如旅行者在出发前,不仅要设定旅行路线,更要确立目的地。只有前者而无后者,则难免劳而无功,甚至会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