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4 14:49: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合同能源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研究
1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1.1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
合同能源管理就是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签订合同进行节能服务的约定,以此来帮助用能单位进行节能改造。合同的制定基于用能诊断、工程设计、资金筹措、设备采购、施工安装、调试和验收、员工培训和维护保养等方面。节能服务应该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设计,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用能单位进行节能改造设计。节能服务公司在项目实施之前用合同的形式将目标和服务的内容进行约定,项目实施后用取得的节能效益回收投资,以取得合理的利润。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通过非行政手段的方式来解决高能耗问题的机制。虽然政府确定了一些节能减排的项目,但是很难推动用能单位自主进行节能改造。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用能单位可以零投入进行节能改造,还可以减少投入的风险,在实现盈利的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节能服务公司也能够通过对能源的有效节约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一种双赢的机制。
1.2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1)在进行合同能源管理中,节能项目审计、方案设计、融资和设备采购、施工测量以及运营维护和认证等都由节能服务公司统一负责,用能单位只需参与配合。(2)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服务公司需对用能单位培训,以确保在合同期结束后,公路隧道用能单位也能够自己管理节能设备,确保节能效果。如果节能服务公司达不到合同中规定的要求,则在项目过程中造成的损失由节能公司承担。节能服务公司在和用能单位签订节能服务合同时,在合同中约定好节能改造效果,将节能改造前后对比,其所消耗的能源的总量有预期的下降。(3)用能单位不用提供节能改造资金,节能改造的前期资金投入由节能服务公司来负责,有效降低了节能改造投入及风险。资金的来源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通过租赁节能改造过程中需投入的设备;节能服务公司对该项目进行融资;节能服务公司自己对该项目投入。
2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及特点
合同能源管理的会计处理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现状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PerformanceContracting,简称EPC):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签订合同的方式确定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了实现这个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用能单位用节能所获得的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资和其要求的利润的一种节能服务机制。其实质就是用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承担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允许客户利用节能带来的收益来升级工厂和设备,从而降低运行成本。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由2000年的3家,发展到2013年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有3210家,其中含第一批第二批取消的32家。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一发展目标。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类型
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呈现以下五种不同的类型:
1.节能效益分享型
用户和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期内分享节能项目带来的收益的合同能源管理类型。在这种类型中,节能项目所需的投入按照双方的约定,由节能服务公司单独承担,或者双方共同来承担。待节能项目完工后,进行节能监测,确认达到了节能的目标,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由节能服务公司和用户分享节能带来的效益。当然,合同执行结束,设备无偿转让给用户,节能服务公司只负责分享以后的节能收益。在我国,政府大力扶持的合同能源管理类型就是这种节能效益分享型。
欧盟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机制思考
1欧盟层面的节能与合同能源管理政策
对欧盟的节能政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欧盟从四个方面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推行发挥作用。1.1设立独立的节能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首先,欧盟设立了独立的节能管理机构,包括欧洲能源监管委员会(CEER)和能源交通总署(ETDG)对能源交易和市场进行监管。相应地,许多成员国也设立了独立的节能管理机构,如英国的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负责制定相关节能政策和法规,其下设的碳基金(CarbonTrust)和节能基金(EnergySavingTrust),分别管理政府对工业和交通节能、建筑节能等投入的资金,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其次,欧盟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如欧盟研究总署(ECRDG)和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进行节能研究和节能项目开发。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下设7个科学小组,由独立的学科专家组成,不仅提供专门的节能技术支持,还通过对成员国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进行独立调查,提供政策建议。JRC先后对欧盟国家合同能源管理推行的障碍因素进行两次大规模调查。在2010~2013年的调查报告中,JRC提出了阻碍各成员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八个障碍因素,即信息与意识、立法、行为、市场与外部性、融资、技术与行政、计量与验证、ESA2010的影响。在2014~2016年的调查报告中,JRC将这些障碍因素进一步归结为六个方面,即信息与意识、立法与会计、行为、市场与外部性、融资、技术与行政。这些调查结果对于欧盟制定和调整相应法令和政策标准提供了经验支撑[2][3]。1.2制定系列的节能指令和技术标准。欧盟以指令(directive)的形式了许多与节能相关的法律,还制定了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领域的能效标准。其中对于节能服务产业和合同能源管理(EPC)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关指令和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项。1)《能源效率指令》(EnergyEfficiencyDirec-关于能源效率的较早指令是2006年的《终端用能和能效服务指令》(2006/32/EC)。2012年,《能源效率指令》(2012/27/EU,EED)取代了2006/32/EC,建立了一个在欧盟范围内提高能源效率的共同框架,成为欧盟国家合同能源管理市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首先,该指令重新定义了两个术语。第一个术语是“能源服务提供商”(EnergyServiceProvider,ESP)。2006/32/EC提出的“能源服务公司”(ESCOs)的概念,定义为“对用户的设备或建筑物提供能源服务或其他能源效率改进措施并承担相应财务风险的自然人或法人”。ESP则是一个比ESCOs更宽泛的概念,包括能源专家、审计师、咨询、工程师、建筑商等相关方面。第二个术语是“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商”(EPCprovider),专指提供节能保证的能源服务公司。其次,EED明确要求成员国采取措施促进本国节能服务市场的发展,包括提供信息、EPC合同文本、公布能源服务提供商名单、宣传最佳EPC实务等,还要求各国在立法、行政等方面移除对合同能源管理的监管障碍和非监管障碍,尤其是公共部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时可能遇到的公共采购、年度预算和会计核算方面的障碍。该指令还要求各成员国制定长期的、国家层面的建筑节能改造战略,包括商用、住宅、公共和私人建筑,并提出中央政府拥有或管理的公共建筑节能率不低于3%的要求。这些规定为欧盟国家2013年之后合同能源管理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建筑能源绩效指令》(TheEnergyPerfor-manceofBuildingsDirective,EPBD)欧盟关于建筑能源绩效的相关指令主要有两版,一个版是2002/91/EC和2010/31/EU。2002/91/EC构建了建筑物能效管理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包括:提出了建筑物能耗的计量方法,确定了建筑物最低能效标准,对于新建建筑要求直接达到最低能耗标准,对于使用面积超过1000m2的既有建筑要求通过节能改造达到最低能耗标准;建立了建筑物能效标签制度,对符合节能标准的建筑物颁发能耗性能证书,要求业主在出租、出售房屋时必需提供建筑能效等级证书,公共建筑物必须在显著位置摆放能效等级证书[4];要求各成员国建立对锅炉和空调系统的定期检查制度;实行建筑节能监管制度,如独立专家制度、审查制度以及建筑节能信息服务制度。2010年,欧盟新一版《建筑能源绩效指令》(2010/31/EU,EPBD),进一步建立起建筑物及其内部设施综合能源绩效计算的通用框架,尤其强调成本最优化方法的使用。EPBD规定了新建建筑物和内部设施翻新的建筑物、建筑单元、建筑构件应实现的最低节能标准,取消了2002/91/EC关于建筑物最低能效标准的面积限制。EPBD提出了到2020年,所有新建建筑必须成为“近零能耗建筑”的目标。EPBD完善了在欧盟全境实施能源认证的计划。截至目前,EPBD已成为欧盟各成员国降低建筑能耗的主要法律依据,其中要求建筑物必须具备能源绩效合格证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公共建筑部门的节能改造和整个节能服务市场的发展。3)欧盟建筑节能标准在欧盟的总能耗中,建筑能耗占比达到40%,其中居住建筑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三分之二,公共建筑能耗占三分之一,而居住建筑能耗的70%和公共建筑能耗的50%又是用于供暖空调[5][6]。据统计,欧盟国家既有建筑中约64%是1975年以前建成的,且大部分处在温带气候,总体节能潜力较大[1],75~90%的既有存量建筑将继续使用至2050年。从2014年1月1日起,欧盟每年约有3%的公共建筑进行以节能为目的的改造。因此,欧盟对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既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又是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的重要应用领域,也是《能源效率指令》(EED)和《建筑能源绩效指令》(EPBD)的适用重点。欧盟标准化委员会(CEN)对于建筑、工业、交通等能耗领域制定了全面的节能标准。例如,在建筑节能标准方面,CEN下设了建筑热性能和建筑组件标准、建筑通风标准、日光灯和照明设备标准、建筑加热系统标准、建筑自动控制和管理标准等五个技术委员会,分别制定相关的建筑节能标准,以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和合同能源管理提供技术规范。相应地,多数欧洲国家也建立起本国的节能标准,一些节能减排较好的国家如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德国、奥地利、瑞士、英国等,甚至进一步建立起了“超低能耗建筑标准体系”。1.3开展广泛的节能项目和研究课题。配合各种指令和政策,欧盟还通过开展各种节能项目和研究课题的形式,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实践并提供各种政策建议。如著名的“智慧能源欧洲计划”,资助了大量公共部门的EPC项目。EESI2020规划项目,提出了以EPC方式将能耗降低20%的目标,并在欧洲九个大都市地区投资2600万欧元,推行了27个合同能源管理试点项目,同时开发了包含50多个最佳实践案例的数据库、一份详细的项目服务商指南和培训单元。始于2016年的GuarantEE项目,则致力于消除合同能源管理实施中遇到的障碍,并试图建立一套体系促使这一商业模式更具弹性。最近开展的H2020项目(2016~2019年),则主要是研究如何增加合同能源管理的灵活性,以使其更好地运用于私有部门。此外,有些国家也资助了相关研究课题,如德国气候与能源委员会与克罗地亚等9个国家发起的EnPC-INTRANS项目,研究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认为公共建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推行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来自于政治和法律、行政、经济、融资、技术等多个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欧盟2013~2015年的Trans-parense课题。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是致力于增进整个欧洲地区合同能源管理市场的透明度和诚信度,促使各成员国建立本国节能服务行业的协会组织。该项目的最大成果是在2014年了“欧盟合同能源管理行为守则”(TheEuropeanEPCCodeofConduct),在“守则”中提出了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商(EPCprovider)应该遵循的三大价值观和九条原则。三大价值观包括效率(efficiency)、专业化(professionalism)、透明(transparency)。九条原则分别要求EPC服务商做到提供经济有效的能源节约、承担项目风险、提供节能保证、对项目运行管理提供长期支持、与客户之间保持长期和公允与透明的合作关系、守法和诚实、对客户的项目融资提供支持、确保项目实施人员的资质、项目全过程中保持高质量和高度的职业关注。“EPC行为守则”并不是强制性规定,但得到了欧洲节能服务公司协会(ESCO)和欧洲智慧能源效率服务联盟(EFIEES)的公开支持,其传递的价值观和原则增加了市场对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商业行为的信任,在欧盟各国的合同能源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目前,是否遵循“EPC行为守则”已成为客户选择和评价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商的服务能力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绩效的一项重要标准。1.4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欧盟还通过多种渠道向成员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其中的一条重要渠道是通过欧洲能源效率基金(EEEF)提供贷款。EEEF于2011年由欧洲委员会和欧洲投资银行共同建立,其主要宗旨即是向成员国的市政、地方和地区的公用设施部门、公共交通部门、社会住房协会、能源服务公司等提供进行节能改造和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资金。该基金曾经向犹太博物馆柏林基金会和慕尼黑应用科学大学的节能改造项目各提供了110万欧元的10年期贷款。2019年6月和12月,EEEF还分两次为乌克兰能效基金提供了5000万和5400万欧元的节能改造贷款。此外,欧盟还通过欧洲投资银行、欧洲重建与发展银行等发行绿色债券的方式,将筹集的资金投向节能改造项目。
2欧盟成员国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分级和政策特征
在成员国层面上,根据JRC的统计,截止2016年底,有20个欧盟成员国建立了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框架,但只有9个国家设计了为EPC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工具,15个国家在相关法律和政策中采用了与EED基本相同的合同能源管理的定欧盟的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机制义,17个国家根据欧盟指令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及其标准合同文本。Transparense项目对20个欧盟成员国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将这些国家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大致分成了三级:初级市场(beginnermarket),包括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比利时、荷兰、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希腊和匈牙利;中级市场(intermediatemarket),包括西班牙、葡萄牙、丹麦、挪威、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高级市场(advancedmarket),包括德国、英国、捷克、瑞典、奥地利。不同阶段市场的国家政策、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融资机制不尽相同1[7][8],合同能源管理产业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不同的需求、期望及特征,既有共性,又有个性。2.1初级市场国家的政策特征。初级市场阶段的国家,节能服务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政策激励和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没有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普遍存在项目融资困难的问题。从政府政策看,有些国家没有出台与合同能源管理直接相关的激励和监管政策,没有提供财政补贴或优惠贷款,甚至没有任何法律对合同能源管理进行清晰的定义,或者尚未将欧盟的相关指令纳入立法体系或国家发展战略,或者国内不同地区在对欧盟指令的运用和财政补贴政策上各自为政。此外,有些欧洲国家由于政局动荡而导致金融体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市场主体难以预测未来的政府政策,因而在投资于EPC这一类的长期合同项目时非常谨慎。目前,有些国家已经意识到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性,开始明确态度并制定相应政策。以拉脱维亚为例,最初该国的公共预算并不鼓励为节约能源而另行发生支出,政府采购也将节能服务公司拒之门外,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的最主要障碍。近几年,该国的住房与能源保护局逐渐以各种研讨会的形式,邀请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维修公司、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非营利组织、以及公寓业主等参加讨论,并与经济部等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在本国的发展。2.2中级市场国家的政策特征。处于中级市场阶段的国家,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较为活跃,通常成立了行业协会组织,有各种资金来源渠道支持EPC项目的投资,但国家政策的完善程度存在明显差别。中级市场国家的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可分为四种情况。①缺乏政府支持但成立了能源服务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协会在提供关于政策和监管信息、联合能源服务公司参与EPC项目、评价和组织能源服务公司进行EPC竞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西班牙。②缺少政府政策支持,但现有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中规定了能源服务公司运营、检查和认证的最低标准和要求。以葡萄牙为例,该国实行了一项生态行动计划(ECO-APProgramme),利用能源服务公司认证系统对其进行过滤与筛选,以确保只有财务状况良好的能源服务公司有资格申请该计划内项目的公开招标。这项基于公共部门的计划也大大促进了私营部门中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发展。③缺少立法但得到政府的支持。以丹麦为例,政府没有制定针对节能服务的法律,但遵循了欧盟的相关指令如EPBD,并认可节能改造是一种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同时通过培训会议、指南和最佳实践等形式传播节能与合同能源管理的理念,用能机构、利益相关方及地方政府也都积极推进EPC项目的实施。④缺少法律规范,政府采购法案和公私合营项目对EPC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但具有提高能源效率的内在需求。如斯洛文尼亚在2012~2013年制定了能源效率计划,为能源供应商提供了开拓EPC市场的商机。从长期看,随着EPC项目的效益回馈和声誉确立,这些国家的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将逐渐走向成熟。2.3高级市场国家的政策特征。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处于高级阶段的国家,一般都设立了能源服务行业组织,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节能机制得到了广泛认可,市场发育比较成熟,政府监管和支持政策相对比较完善,融资渠道呈现多样化。相比而言,高级市场阶段的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多数都制定了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政府以积极的姿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技术标准、融资担保等多种机制并举的方式直接或间接促进EPC的发展。但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各具特色,例如在合同能源管理较为发达的德国,政府制定了完善的合同能源管理质量标准以及手册和指南。而在捷克共和国,一直以来,政府对于节能服务行业的支持非常少,行政管理与立法设置的壁垒则非常高,在2011年之前,政府的能源战略与立法文件中基本没有涉及节能服务行业,甚至在国家的能源政策和能效行动规划中都忽略了整个能源服务行业,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自发力量。直到2011年,政府起草了一份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范本和一份公共建筑改造方案,同时成立了能源服务提供商协会(APSE),该国的合同能源管理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后,该国颁布了几份针对EPC项目的标准性文件,包括能源管理合同文本、对于EPC项目实施的详细描述、以及符合国家《公共采购法》的采购程序,从而大大促进了EPC商业模式的推广,EPC服务商的数量从2010年的5家很快发展至2016年的近10家和有近60个EPC项目的规模。又如奥地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对居住公寓楼通过EPC方式进行节能改造,属于合同能源管理发端比较早的国家,但该国法律禁止房屋业主把节能改造的成本转移给租户,所以节能改造虽然降低了租户的生活成本,但对房屋业主没有激励作用。2001年,奥地利能源部启动了一项对300幢联邦政府建筑物运用EPC方式进行节能改造的“联邦承包运动”,公开宣示了政府对EPC商业模式的认可和支持,合同能源管理才开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3结语
政府的政策激励和支持是各国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力量。对欧盟的节能与合同能源管理政策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法律制度、金融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完全相同。而作为一个区域统一体,欧盟在制定统一指令和政策方面的积极姿态,不仅推动了本区域的节能减排,对我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具有示范和借鉴价值。
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的运用
摘要:介绍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和特点,分析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使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必要性,从EPC模式、宣传推广、节能及工艺的创新三方面阐述了合同能源管理落实的优化策略,有利于在实际建筑市场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建筑工程项目
1合同能源管理介绍分析
1.1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介绍。合同能源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同样也成为能源合同管理,是当前多个国家能源管理普遍创新使用的一种模式。该种模式最先是在1970年的美国开始兴起使用,我国是在本世纪初开始使用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具有非常突出的能源管理价值。随着合同能源管理应用的不断扩展,我国在2011年针对合同能源管理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即为,以节能环保为发展目标的企业、单位通过合同契约的方式共同商讨期望达到的节能目标。同时,节能环保服务公司需要向能源使用单位提供相应的服务,建筑施工单位通过资金回报的方式获得,这样在一种良性的互动基础上,不但能够实现能源资源节约,而且有助于能源经济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针对这一方面而言,合同能源管理则是注重服务提供对象和服务对象互动中所节省的费用承担节能活动的开展运行,是一种全新的能源资本投资模式。此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控制建筑施工单位对于能源资源使用所投入的成本,在施工用能设施有效改造基础上,实现投入产出效应的最大化。建筑施工单位与节能服务提供单位在公平、公正基础上签订能源节约使用合同,后期实际工作开展中,以合同为依据,实现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服务,通过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提升能源管理水平,降低建筑工程项目能源消耗。此外,随着现今合同能源管理在实际应用的创新,节能服务提供公司和单位积极创新使用节能技术,控制能源消耗量,严格遵照合同约定实现操作,双方互相沟通,实现双方效益的最大化。整体上而言,在现今我国建筑市场实现创新发展中,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作为被实践证明的具有突出效果的管理方式,在实际建筑市场推广使用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应用价值。1.2合同能源管理特点分析。首先,能源使用单位风险降低、成本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突出特点则体现在建筑施工单位效益获得层面上。建筑施工单位能够根据节能服务公司所提供的用能改善方案,在节能科学化设计基础上,合理采购节能设备,在一系列测算和验证基础上形成最佳的投资规划。建筑施工单位关于能源使用活动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都与节能服务公司实现了有效合作,这一过程中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建筑施工单位可以直接享受节能方案实施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在节能规划和改造过程中,资金的投入主要是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市场融资的方式实现,建筑施工单位只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实现分阶段的支付便可以完成。这就意味着,按照合同实现管理,一旦节能服务公司未能按时提供节能服务,那么损失则由节能公司承担,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损失是非常少的。整体上而言,合同能源管理主要依据合同实现管理,将风险过渡给节能服务公司,对于促使建筑施工单位效益最大化获得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促使节能服务专业化实现,提升了节能目标的可操作性。就建筑施工单位来讲,对能源的使用量较大,且能源使用类型较复杂,而建筑施工单位本身并不熟悉在本企业项目开展运行中如何实现科学化控制使用。以此,如果未能形成专业的节能规划,不但造成了工程项目未能实现顺利建设,反而造成能源消耗增大。基于以上分析,合同能源管理的一方对象为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这部分企业专注于节能服务的专业化,对于如何实现节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化的理论、技术。建筑施工单位就能源使用而言,节能服务公司在前期与建筑施工单位实现有效沟通交流基础上,获得关于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目标,推定最佳的能源使用量。如,就工程项目而言,建筑施工单位向节能服务公司咨询,节能服务公司就工程项目形成了具体的节能方案,并提交给建筑施工单位。而建筑施工单位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论证,在结合自身关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目标需求上,通过借助BIM等技术实现改进,保证节能方案形成符合工程项目建设目标。那么,为了有效达到以上工作目标,则需要节能服务公司基于合同能源管理基础上,实现节能服务专业化是基于专业化的能源管理队伍,在高级技术人员辅助下,为建筑施工单位提供高水平的节能服务。此外,节能服务公司在与建筑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便注重能源最大化节约使用为目标,这样才能够维护节能公司利益,这一方面对于节能公司来讲,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市场上获取良好的声望,也会全方面的达到合同约定目标。如,每一个节能服务公司会积极引进使用最新的节能技术和工艺,力图改进节能管理,将目标最优化实现。
2建筑工程项目使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建筑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能源消耗较大的部分。随着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积极贯彻节能环保理念的当下,建筑企业作为能源消耗较大的部分,理应成为节能贯彻落实的“先锋企业”。而基于这一方面而言,合同能源管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突出应用效果的管理模式。那么,将合同能源管理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中则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建筑工程项目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能够在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下提供节能方案。同时就已经形成的节能方案与建筑企业沟通交流,在节能理念有效贯彻基础上,满足工程建设质量。对于现代化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实现质量和能源消耗的有效平衡是发展目标之一,基于上述分析,合同能源管理则具有突出应用价值,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客车空调节能改造与合同能源管理
1概述
近年来,我国铁路不断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从铁路节能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加快推进节能机制转变,在相关领域就如何推行和深化合同能源管理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3]。“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节能改造投资项目主要包括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客站中央空调、空压机变频节电改造、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供暖系统节能改造、节水改造及其他节能改造等,推进了我国铁路节能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较好的节能效益[4]。《中国铁路总公司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发展规划(2018—2020年)》[5]中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客车变频空调应用,提高客车空调能效水平,降低空调发电车油耗和列车自用电量”的要求,普速客车空调实施节能改造已是大势所趋。目前铁路客车采用定速空调机组,存在能耗高、维护成本较高、对电网冲击大、客车内温度变化大等问题。以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为例,2017年该铁路局配属客车1596辆,运行列车73组,全部为定速空调列车,除检修、备用车辆外,DC600V供电列车46组、815辆,由于车型不同、配置空调类型不同,根据不同车型、编组、列车运行交路、使用空调时间等综合测算,空调能耗占客车能耗比例较高。如何结合节能变速空调改造项目的特点,用能单位、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合理分工合作,推进客车空调节能改造按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是需要研究的课题。1.1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机制,将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节能项目的市场融资及能源使用的专业化管理有机结合,既是推动技术节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管理节能的有效途径。在铁路系统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能够促进节能工作开展,解决节能改造的资金、技术和服务等衔接问题,提供包括能源审计,节能改造方案设计,能源管理合同的谈判与签署,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运行、保养和维护及节能效益保证等。1.2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政策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6]、《中国铁路总公司节约能源管理办法》[7]、《中国铁路总公司合同能源管理暂行办法》(铁总发改[2017]271号)[8]等政策文件的,鼓励各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节能技术改造,为铁路系统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2铁路客车空调节能改造实施方案
2.1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主体。客车车辆段是铁路普速客车的管理单位,也是用能单位,因而客车车辆段是合同能源管理的主体。2.2合同能源管理的技术标准。中国铁路总公司颁布的《铁路节能变速空调技术条件》是实施节能变速空调改造的技术标准,是确保节能变速空调技术、质量、安全、效益的根本,必须严格执行。2.3合同能源管理的主管部门。铁路系统实行节能与合同能源管理,需要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分工。按现行铁路系统分工,实行中国铁路总公司、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基层站段3级节能管理体系。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展和改革部设节能环保处,负责全路节能管理;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计划统计处设节能环保办(科),负责本集团公司的节能管理工作;基层站段是用能单位,贯彻国家节能方针、落实铁路行业节能管理并设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节能管理工作;技术分管归属集团公司车辆处,成本管理归属集团公司财务处,节能计量归属集团公司总工室(计量所)。2.4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方式。从普速客车检修管理来看,目前我国铁路普速客车检修采用定期检修,普速客车厂修的同时更新空调机组。因此,在客车厂修的同时进行节能变速空调改造最为方便,客车空调厂修的费用单独计算,以此作为节能变速空调改造项目财务核算依据,为变速空调改造项目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了条件。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在合肥车辆段进行普速客车厂修作业已实施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是较为成熟的操作方式,变速空调改造项目合同能源管理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具体操作方式为: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节能变速空调改造实施方案》,由客车工厂在车辆段专项实施变速客车空调技术改造,空调厂修的费用专款专用。客车空调厂修费用是实施普速客车空调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的设备基础费用(包括在厂或在段拆卸旧空调机组、安装调试节能变速空调机组直至合格交验)。实施节能变速空调改造所增加的费用(节能变速部分的设备费用及相关电器控制柜的改造费用),由提供节能变速空调的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在以后的客车运行过程中通过此项改造所节省的能源费用按合同比例分成回收。2.5合同能源管理主要合同内容。为了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铁路行业,使合同能源管理给铁路企业创造更大的环境、技术、经济效益,结合济南局集团公司在节能变速空调科研方面积累的技术优势,计划统计处制定了《普速客车变速空调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细则》,指导用能单位与节能服务公司签订《节能变速空调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协议书》,确定各方的责权利,推进项目实施落地。根据相关细则和协议,实施节能变速空调改造时,拆卸的旧空调机组归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按照变速空调技术方案对原定速空调进行改造。车辆E5厂修收入由铁路总公司(或铁路局集团公司)与节能服务公司按比例分成。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采用效益分享型,规定分享期限,分享期结束后,铁路总公司(或铁路局集团公司)享受全部节能收益。
3客车空调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
3.1项目职责分工。车辆段负责空调机组日常维护、段修、厂修等维护检修工作,按照铁路总公司原定速空调的规定执行。节能服务公司负责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包括空调设备的改造、安装、技术服务等各项内容。车辆段按照原定速空调厂修维护费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不增加投资费用。节能服务公司负责改造节能变速空调费用并分享节能收益的分配。(1)责任分工。车辆段负责场地提供,包括改造场地和物料存放场地;按计划组织换装空调车辆的调车作业;空调机组换装完毕及恢复状态后的完工质量检查;空调吊装时天车操作配合。改造工厂负责改造物料准备、改造施工组织、改造车辆试验。(2)改造内容。将定速空调更换为变速空调;控制柜拆除不用部件,安装变速空调控制器等新增部件,重新布线;进行运行试验。3.2项目节能量测算。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关键是对节能量的测算,采取单车对比节电计量是较为方便、准确、易实现的一种方法。选取1辆装备40kW变速空调客车与1辆相同型号的定速空调客车连挂,分别加装电表进行节能计算,作为标准计量单位;其他车辆的空调机组按照功率折算为标准计量单位空调客车。例如,硬座客车空调为58kW,折算标准空调客车计量单位为58/40=1.45;软卧、餐车客车空调为35kW,折算标准空调客车计量单位35/40=0.875。根据《直流变速空调在普速客车上的应用》[9]科研项目试验数据,对比定速空调客车与变速空调客车,1辆车空调年耗能分别为34243.3kW•h和23884.9kW•h,采用变速空调年可节约能耗10358.4kW•h,节能30.25%。目前,济南局集团公司普速客车有机车供电DC600V空调客车和发电车供电的AC380V空调客车2种。2种空调客车消耗的能源分别是接触网电能和发电车柴油,根据科研项目[9],以某两地间为例进行测算。该运行区段采用DC600V机车直供电、编组17辆(6辆硬座、9辆硬卧、1辆软卧和1辆餐车),共有空调机组23台,分别为12台29kW、9台40kW、2台35kW,折算成试验车40kW机组计算用电和节电量。DC600V变速空调机组客车总节能量计算公式为Wd=(a+1.45×b+0.875×c)W式中:Wd为DC600V变速空调机组客车总的节能量,kW•h;a为40kW上线运行车辆的总数,辆(a=9);b为58kW上线运行车辆总数,辆(b=6);c为35kW上线运行车辆总数,辆(c=2);W为40kW对比车辆的节电总量,kW•h。根据公式,可得Wd=(9+1.45×6+0.875×2)W=19.45W。根据文献9,科研项目运用试验实测的节电数据,年节电约20万kW•h。其他上线运行的节能变速空调的节能量,可以按日、月、季、年进行节电计算,需要在2节客车车辆上安装电度表,以准确计算出总的节电量。3.3项目实施后的效果分析。变速空调改造节能包括变频节能和减重节能两部分。减重节能是通过对车辆整体优化设计,取消逆变电源和客车内电加热器,适当减小客车控制柜,每辆车约减重1t,则节约牵引用能。通过运行试验,初步验证并确认空调性能满足铁路客车车辆的相关要求,节电效果明显。DC600V供电列车未单独计量和计费,虽AC380V供电空调发电车的柴油消耗能够准确计量,但列车运行交路、列车编组和南北方环境温度不同,每一编组客车空调变速改造节能量都需要相同型号的定速空调客车和变速空调客车连挂、通过加装电表进行节能计算,计算工作量大、周期长。
合同能源管理热管节能改造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信息机房内有局域网核心交换机、应用服务器、通信传输网等设备,服务器工作过程中发热量较大,为保障机房内的设备稳定可靠运行,须采用外部系统进行降温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如采用传统精密空调,存在机房内机柜冷热不均、装机率受限等问题。针对机房内机柜冷热不均、装机率受限等问题,介绍了分布式热管技术,提出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对某地机房进行节能改造的方案。通过数据证明方案可行,投资风险小,节能效果及收益可观。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分布式热管;节能
1合同能源管理概述
合同能源管理是以节能项目减少能源费用支付项目成本的一种市场化运作节能机制和商业运作模式。主要包括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保证型合同能源管理、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型合同能源管理等类型[1]。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流程主要包含项目节能诊断、节能改造方案设计、合同谈判与签署、项目投资、节能项目建设(包含设备采购、施工、安装、调试)、项目验收、节能效益产生及监测、节能效益分享等8个环节。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2分布式热管背板冷却系统原理
热管背板冷却系统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室内热管排热机柜,热管内部制冷剂由液态吸收服务器的热量后蒸发变为气态,从热管背板顶部流出通过冷媒管道进入冷媒中间换热单元;二是冷媒中间换热单元,由制冷剂与冷却水完成换热,从热管背板流入的气态制冷剂在冷媒分配单元中被冷却水冷却成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流入热管背板中,完成制冷剂的循环;三是室外冷源部分,为冷媒中间换热单元提供稳定的冷却水,冷却水由高温冷水机组和自然冷源模块部分提供。分布式热管排热机柜运行流程如下:(1)机柜内IT设备风机和热管背板末端风机产生吸引力,机房内循环空气(冷空气)通过机柜开孔前门进入机柜。(2)循环空气(冷空气)被运行IT设备加热后温度升高成为热空气后,排出IT设备。(3)热空气排出后,被吸入热管背板末端,热量被热管背板末端中的液态制冷剂吸收,成为冷空气后,被排出分布式热管排热机柜,进入机房环境中。(4)热管背板末端中液态制冷剂吸收热空气热量后气化,在自身压差作用下,被输送至热管冷凝器中间换热单元,重新被冷却成液态制冷剂,回流至热管背板末端中。(5)排出分布式热管排热机柜冷空气,在IT负载风机及背板风机的作用下,从前门机柜被吸入IT设备,完成空气循环。
铁路大型客站合同能源管理思考
我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大型客运车站数量快速增加,大型客站能源消耗也在大幅增长,大型客站能源消耗在铁路企业生产生活能源消耗总量的占比逐年提高[1]。2018年,上海局集团公司34座大型客站能耗总量为63777t标准煤,相当于消耗5.2亿kWh的电量,占集团公司生产生活能耗(不含牵引能耗)总量的24.0%,能源费用支出32877.5万元。大型客站能耗总量高,高能耗设备较多,节能改造投资需求大[2],能源管理节点多,节能潜力大。因此,推行大型客站合同能源管理,降低大型客站能源成本,对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国铁集团深化“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以及加快铁路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铁路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南站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为例,介绍铁路大型客站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情况,分析实施过程的难点及实施过程中应予以重视的几个方面,并提出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建议。
1南京南站及主要耗能设备基本情况
1.1南京南站基本情况。南京南站是一个特大型客运车站,产权属京沪高铁公司,由上海局集团公司受托管理使用,南京站负责运营管理。2011年6月投入运营,站房总建筑面积为28.1万m2,候车室使用面积为5.8万m2,高大空间面积为9.8万m2,车站主要耗电设备总功率为10215kW。2018年,旅客流量为9005.4万人,旅客发送量为4486.4万人,主要能源是电力和外购热力,综合能耗11331.6t标煤,其中,用电量为2444万kWh,外购热力244207百万kJ,能源费用支出4366万元。1.2主要用能设备情况。南京南站主要用能设备包括中央空调系统、照明设备、电梯设备、分体空调以及引导显示系统、给排水、闸机、安检仪、电茶炉、广播系统等客运设施设备等[3]。南京南站中央空调系统分为东西两个动力中心,两个动力中心各有2台离心冷水机组,2台溴化锂机组,1台地源热泵机组和6台热交换蒸汽机组,夏季采用电力驱动机组制冷,冬季采用外购热力通过热交换供热。根据近五年统计数据分析,中央空调系统能耗约占总能耗的70%,电梯能耗约占10%,照明系统能耗约占12%,其他设备能耗量约占8%。1.3南京南站用能存在的主要问题。1南京南站开通时间较早,在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各系统的集成与协同,与大多数客运车站相似,各种耗能设备相对独立,未进行有效整合,缺少对综合应用、监视、控制和管理平台进行全覆盖动态监控,不能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和潜在问题。2能耗计量器具配备不足,不能满足划小核算单元需求,各用能部位、重点用能场所、重点耗能设备无法计量能源的实际消耗量,且配备的计量器具计量分区不合理,无法分清站区内各驻站单位的用电量,不利于转供用能的管理和回收。3大量机电设备老旧,技术状态不良。4贵宾厅4台空调同开同关,设备不能经济合理运行。5中央空调系统缺少智能控制节能设备。
2南京南站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过程及成效
针对南京南站能耗高、能源费用支出大以及用能设备管理及使用现状,经与京沪高铁公司相关部门协商,确定按照国铁集团和上海局集团公司合同能源管理有关规定[4,5],对南京南站能耗设备节能改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项目投资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节能效益由京沪高铁公司、上海局集团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共享,分享比例为10%:10%:80%。合同期限为5年,以2017年车站实际能源消耗量为能耗基准数据,节能量按照《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GB/T28750-2012)、《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2009)等有关测量方法进行核定。项目由南京站具体负责组织实施。2.1南京南站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选择。合同能源管理是指用能单位与节能服务公司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6]。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主要有: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南京南站采用了节能效益分享型模式,该模式项目的资金投入全部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用能单位不需要投入改造资金,无投资改造失败风险,在合同期限内,用能单位与节能服务公司根据合同约定的比例共同分享节能效益,合同期满后,节能设施设备全部无偿移交给用能单位,节能服务公司收益主要来自节能效益,节能量越大,其收益越多。该模式具有节能改造更专业、节能技术更先进,用能单位风险低等特点。2.2实施程序。该项目由南京站作为用能单位组织实施,报批及实施程序按上海局集团公司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细则执行。合同能源管理报批及实施程序见图1。2.3节能改造内容。节能改造具体为以下几方面:建设车站暖通和照明设备节能智能管控系统,全站能耗设备配电装置安装智能电表和传输设备,进行冷却水管网系统融合贯通改造,贵宾室空调分项控制改造,空调箱、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的精确控制改造,安装各类自动采集、调节控制装置、照度、温湿度传感器以及其他能耗设备的系统集成等。主要设备有:服务器10套、网络控制设备256台、现场采集装置195套、能耗计量装置1086台、现场数据DDC控制箱64台、子系统授权对接30套、配电、暖通、照明配套设备685台等。节能改造投资额经审核核定为950万元。2.4实施进度及节能效果。该项目节能改造于2018年6月开始,全部工程于2018年年底竣工。2018年已取得部分节能收益。2018年车站综合能耗较2017年减少267.9t标煤,下降2.3%,其中耗电量减少25.75万kWh,减少外购蒸汽量6927.65百万kJ,能源费用支出减少88.5万元。据测算,2019年可节约用电158万kWh,节约用汽30464百万千焦,年节能收益约430万元,可减少能源消耗总量1233t标煤,较2018年下降10.9%。
3大型客站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难点与对策建议
电力设计企业合同能源管理研究
摘要:合同能源管理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节能机制,可改善资源及经济的结构,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电力设计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可从源头上落实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政策。电力设计企业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行业特点和相关政策,利用合同能源管理,为客户提供深入、专业的节能服务,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电力设计;节能;减排
1前言
合同能源管理的英文缩写为EMC,是一种新的节能商业运作模式。专业的节能公司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用能单位以实际的节能效益,向节能公司支付相关的服务费用。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用能单位无需先行支付服务费用,而是先享受节能公司提供的服务,利用实际的节能效益来支付服务费用,同时实现节能减排,降低了运行成本。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成立了3家示范性的能源管理公司[1]。3家公司运行后,每年节能量(标煤)1.51×1010t,CO2减排量1.45×106t,节能减排效果显著[2]。于是,国家发改委与世界银行共同建立了中国节能协会,负责指导和协调国内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以及节能投资管理方面的工作。至2017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增长至6126家[3],业务范围也从能源板块扩展至工业、交通、公共建筑等多个领域,节能服务市场的潜力巨大。
2电力设计企业开展EMC的可行性
2.1规模及行业优势。2018年2月,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了2017年度统计分析报告,电力设计企业持续发展,总资产、合同额、营收和利润率等方面均处于行业的领先水平。电力设计企业在发展传统设计业务的同时,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本优势,在合同能源管理领域可以掌握较大的业务选择空间。电力行业属于高耗能行业,也是国家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的重点行业之一。电力设计企业主要从事国内外的电厂及电网规划设计业务,在电力行业的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且了解业主的实际情况和节能需求。2.2技术优势。电力设计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员工基本均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部分员工更是拥有国家注册工程师的证书。不论是从人员素质、年龄分布还是职称水平,均处于行业内的领先水平。新工艺、新设备或技术创新想在电力行业普及,需要经过设计企业的大力推广。电力设计企业注重科技创新及研发,拥有诸多专利技术,并可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可以说,电力设计企业是行业技术发展的领跑者。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电力设计企业积累了工程经验,同时制定了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和工期的基础。正是由于拥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及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电力设计企业才能适应能源行业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完全有能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并推动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健康稳定地发展。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需要具备国家节能服务公司备案资质,通过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核,方能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业务。电力设计企业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应资质,且可以将节能技术应用于常规项目中,有一定的能源管理技术水平和业务量。通过企业技术优势,积极进行节能服务资质的备案,具备提供节能服务的资格,不存在资质和技术障碍。2.3市场优势。随着我国环保要求和国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能源政策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推动了电力体制的改革。设计企业的自身定位随着市场变革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始终保持与地方政府、电力生产企业以及设备制造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凭借行业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使电力设计企业在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时,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市场化机制,必须取得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电力设计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频繁,具备政府资源整合能力,解决了政策障碍。在政府督促企业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节能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使其享受财政补贴及税费优惠政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电力设计企业作为能源行业技术应用的领跑者,在长期的能源项目设计和实施管理中,己经有大量的、保持良好的关系的能源客户,能够直接面对节能客户群体,具有先天优势。2.4工程经验优势。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建设项目实施方式,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保证建设质量的同时,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电力设计企业很早就开始参与工程总承包项目,有较丰富的设计、采购和施工管理经验,能够发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各方优势,调整企业经营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电力设计企业采用以设计为基础的总承包模式,将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和建设施工紧密结合起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原则下,实现工程造价和建设周期的优化。综上所述,合同能源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管理,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撑;电力设计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优势明显,具备深入参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条件。
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论文
一、会计处理的几种主要观点
(一)参照BOT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该观点认为合同能源管理业务,首先是进行建造活动,然后在合同期内提供运行维护服务,最后是将项目资产无偿移交于客户,“建设——经营——移交”这一模式类似于BOT业务,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及《国际财务报表准则解释公告第12号——服务特许权协议》(IFRIC12)规定的BOT模式一致,因此认为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应参照BOT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具体处理方法为:分别确认建造业务收入及运营管理服务收入。由于节能总收入不能可靠地预计,因此在预计成本可弥补的前提下,按节能项目实际发生的建造成本金额(节能资产金额)确认建造业务收入。按用能单位合同期内累计支付的不受节能效益额影响的固定金额部分(如有),按照现值确认为长期应收款,建造服务收入额扣除长期应收款的差额确认为无形资产,如果没有固定金额部分,则将建造服务收入额全部确认为无形资产。节能效益额影响的变动金额于实际收到时确认为运行管理服务收入,并相应结转各期运行维护费用及无形资产的摊销成本。笔者认为,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参照BOT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存在形式上与实质上差异。在形式上,首先,合同的当事方不同。BOT合同的当事方包括政府和投资方,而合同能源管理的当事方通常为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企业。其次,收入来源方不同。BOT合同中的投资方收入主要来源于工程运营期间的收费收入,而在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中,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来源方主要是用能企业。在实质上,首先,用能单位无法确认该项资产。如果节能服务公司确认一项无形资产,那么意味着用能单位相应要将节能资产确认为一项固定资产,但由于在合同期内主要是节能服务公司享有节能资产带来的相关收益,并承担相关的风险,节能资产风险与报酬在合同期内并未从节能服务公司转移至用能单位,故用能单位无法确认该项资产。其次,业务收入与成本不匹配。节能服务公司确认的无形资产在合同期内各期摊销金额是固定的,而其运行管理服务收入即节能效益的分成收入因各期分享比例以及分享基数不同,导致收入与成本的严重不匹配。一般情况下,节能效益前期分享比例高,如此会造成整个合同期营业收入的前高后低,致使各期经营成果不真实。
(二)按照融资租赁业务进行处理
该观点认为节能服务公司虽然在合同期内对节能资产拥有所有权,但合同期满后该资产所有权将转由用能单位所有,且节能资产是专为用能单位设计和建造,具有专用属性,这说明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具有融资租赁业务的特点,因此在条件具备情况下应对其按照融资租赁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具体处理方法为:如果每年得到节能收益是固定金额的(实际案例不多见),或者节能分成收益能够可靠估计,则可以按照“融资租赁出租人会计处理”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按预计的全部节能收益作为最低租赁收款额确认应收融资租赁款,按节能项目实际建造成本结转融资租赁资产,将两者之差(即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其现值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笔者认为,合同能源管理按照融资租赁会计进行账务处理存在如下局限性:第一,节能设备在合同期内资产所有权仍归属于节能服务公司,没有实质转移给用能单位,合同期内节能资产维修、运行等费用均由节能公司承担,即租赁期发生的日常维护费用由出租方而不是承租方承担,这与融资租赁“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规定不一致。用能单位合同期内并不承担与节能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无法视同自有固定资产入账。这与融资租赁业务是有本质差别的。第二,基于能源管理合同的规定,双方约定的能源节约收益分成,因每期节能收益基数以及分成比例的变化,对节能服务公司来讲是未来不固定的服务收入,这与融资租赁各期确定的租赁收入金额是不一致的,节能服务公司很难按照融资租赁的核算要求合理计算最低收款额。第三,从事融资租赁业务需要经银监会或商务部等监管部门批准,节能服务公司从事融资租赁应属于超越经营范围。
(三)按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进行会计处理
市政办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意见
各(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全市节能降耗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号文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大力组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工程,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降耗,实现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组织实施一批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壮大一批综合性节能服务机构,发展一批重点行业领域节能服务公司,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中介机构,初步建立市场化的节能服务体系。到2015年,节能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节能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全市节能新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得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