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集中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21:28: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合同集中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营油服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探讨
摘要:近几年,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和放宽政策管制,促使我国民营油服企业发展较快,导致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但国际市场需求较大,项目利润空间大,投资回收周期较短,且我国石油钻探设备人工成本低,性价比高,竞争优势明显。因此,国内民营油服企业加大了“走出去”的力度,加大开发国际市场。但是民营油服企业海外工程项目由于开展时间短,市场占有率不高,且国内油服企业高度依赖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海外市场的勘探开发,其人员配备有限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因此更加迫切需要加强财务集中管理。文章具体分析了油服企业海外工程项目采取财务集中管理的意义,阐述了财务集中管理的方法,包括财务人员集中管理、会计核算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和财务监督,以期提供一些建议,促进油服企业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集中管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为民营油服企业成为提供油气设备、油田服务一体化的大型跨国公司,且能与国际三大油服巨头公司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哈里伯顿齐头并进奠定基础。
关键词:油田企业;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集中管理
油田服务企业简称油服企业,是专门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服务,从事地理物探、钻井、固井、测录井、完井等地面工程建设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以及技术研发、材料制造的企业。目前我国民营油服企业主要海外项目区域在哈斯克斯坦、蒙古共和国等中亚地区。其服务对象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海外项目部,其海外工程项目开展时间短,人员配备有限、往往通过远程控制进行各项管理操作。由于民营油服企业总体规模小,各项业务市场地位不高、管理水平有限,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有待加强,因此更加迫切需要加强财务集中管理。
一、财务集中管理概述
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是财务治理的模式之一,是企业通过对财权的集中控制和合理分配,协调投资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关系,最终实现委托人与人之间利益一致。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特点是:集成化管理、直接管理、实时管理。财务集中管理就是借助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立集团和成员单位完善的财务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在战略上实行集中监控,整合财务内部资源,防范决策风险,提高效率。财务集中管理可以把企业集团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情况全部列入母公司的核算和管理中,所属子公司只有日常抉择的权利和执行企业集团各项政策的义务。当前财务管理的集中管理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趋势。
二、民营油服企业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集中管理的意义
独家原创:论现代企业资金管理的定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市场日益壮大,特别的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的市场更是活跃,由于现代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财务部资金的管理事务越来越多,就现在现代企业来说,开一间股份公司起码也要过千万,再有在公司运行中的资金周转,公司的前期投资等等都需要对资金有个规划性的管理,本文针对社会主义的市场,对现代企业的资金管理进行定位,通过对集团资金管理理论、实践和政策的分析,提出集团资金的价值来源于集中管理。在对不同资金管理平台的对比分析基础上,提出现代企业资金管理的功能定位在于成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最佳平台。结合现代企业的形势和现实状况,最后简单总结。
关键词:资金管理功能定位
资金是企业的宝贵资源;无论企业的规模多大始终需要资金周转,企业集团最大的优势表现为人力、技术、资产、设备等各种资源的聚集整合性,其中当然包括资金资源管理。谈到资金的安全性、可用性、效率性、如何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是发挥资源效力的关键性所在。
一、企业如何对资金进行管理?
1.集中管理;具体来说,企业集团所需要的资金类交易包括结算、融资、投资三大类,交易成本主要有资金在途成本、手续费、投融资信息收集成本、谈判成本、监督和协调成本等。面对企业集团采用了各不相同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来整合集团资金资源,实现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对财务公司在集团资金管理中的功能定位也有不同认识等等情况,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表现资金的整合性,如果企业下属的子公司众多,分布在子公司的资金总量大同时各个子公司的资金周转特点不同,这就需要紫荆的集中管理。如果公司想要搞大型的投资而且几率相当的大,但是面临着资金不足的情况,该如何呢?那就是资金的整合,集中资金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规模,增长经济效益。特别的,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公司都面临着“关门”的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集中资金可能可以减小经济危机。内部化理论指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或垄断因素的存在会导致企业参加市场交易的成本上升,企业就会产生创造内部市场进行交易的动机。如果企业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就能将资金类交易最大限度地内部化,资金的在途时间可以缩短至零,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契约成本、监督成本比外部交易都会大大减少。资金集中管理不但有助于降低集团资金交易总成本,还能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2.合理利用;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资金总是有限的,如果资金不能合理利用就等于没有。这和国家的财政一样,国家的财政支出与收入平衡才是最理想的,因为资金全部都能合理利用,现在的企业如果你有很大资金但是你没有拿去周转,那么有那么多资金又有什么用呢?只有合理的配置资金资源,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企业资金管理应根据公司进行优化配置,虽然我们说企业合理没有统一标准,但这并不以为着企业不应该优化配置,笔者认为企业首先要有预算与决算能力,并在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改善资金配置,企业资金配置应抓住关键环节,着力解决资源不匹配问题,应与企业目标、企业增值链、企业薄弱环节等结合起来,以资金运用效益、效率为导向,要发挥企业整体优势,将有限资金用在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和资金投资方向管理等。
细毛羊良种补助实施方案
为确实做好我旗细毛羊良种补贴工作,推动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畜牧业细毛羊良种财政专项补贴实施方案》(农牧畜发〔〕211号)和《林郭勒盟牧区肉羊良种补贴实施意见》(署办发〔〕171号)要求,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通过实施牧区细毛羊良种补贴,调动广大牧民饲养细毛羊的积极性,逐步实现种公羊集中管理有偿使用长效机制,加快细毛羊良种化进程,提高细毛羊个体产出,促进细毛羊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全面提升畜牧业竞争力和收益,促进牧民增收。
二、基本原则
(一)推广主导品种的原则。按照我旗细毛羊发展规划,对细毛羊、澳美羊、德美羊给予补贴。未经国家审定和自治区验收命名或批准进口的品种不予补贴。
(二)实现特级、一级化原则。享受补贴的种公羊必须是经过旗畜牧工作站鉴定合格并注册建档的特级、一级种公羊,必须佩带全旗统一编号耳标,携带健康合格证,系谱清楚,档案记录齐全。
集团医院资金集中管理方式创新思考
【摘要】通过对集团医院选择资金集中管理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运用“跨行”资金池在国内医疗行业管理的新思路和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的管理对策。文章借鉴企业集团6种资金集中管理方式比较分析,认为借助“银医直联”技术和“跨行”资金管理平台的搭建,集团医院“资金池”才能实现统一上划下拨集中管控,这也倒逼医院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的开发建设,强化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为集团医院资金创新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集团医院;资金池;集中管理方式;管理信息系统
一、研究的背景
在我国,托管、合作、新设等方式形成的医院一般称为集团医院,对集团医院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西方国家将类似医疗集团称为“医院系统”(HospitalSystem)或“多医院联盟”(Multi-hospitalAlliance)[1]。公立集团医院可持续发展和落实公益性的前提是要有足够资金作为保障,同时国家强化医疗费用控制对公立医院管理提出新要求。资金如人体血液之重要,特别对集团医院来说,传统事业单位的医院资金管理手段较为落后,难以有效集中管理集团资金,发挥不了资金整体优势,达不到集团医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67号)[2]提出,根据医院性质、功能定位、等级规模等因地制宜,尊重地方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要充分发挥集团医院资金整体优势,管理方式亟待改革与创新。
二、集团医院资金集中管理的现状分析
安徽SL集团医院(以下简称“集团医院”)由院本部、南区、西区和微创中心(以下简称“分院区”)组成。2003年,西区划归集团医院,但西区在省级预算管理体制上仍是一个单独基层预算单位。2006年,院本部以合作托管的方式经营微创中心,但微创中心的产权仍隶属于区级政府,托管后财务核算完全并入集团院本部。2010年,南区新建开诊,建制上完全隶属于院本部,类似于集团企业的全资子公司。集团医院通过采取统一管理制度、多层授权审批、预算管控等手段实行集团资金统一管理,院本部发挥集团总院的行政领导职能。目前,集团医院由于分院区归并的历史背景不同、产权属性多样、资金管理方式落后等原因,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有以下问题。1.分院区多账户加大资金集中管理难度从集团医院形成简概看出,分院区发展归并入集团的历史背景不一,管理体制不同,每个分院区设有独立的财务部门。归并集团后,分院区财务虽由院本部统一集中管理,但由于分院区仍保留财务机构这一职能部门,独立核算,存在基本存款户、一般存款账户、专户及保证金多个银行账户,资金分散,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存在一定难度。2.集团资金余缺调剂没有完全有效配置分院区的医疗收入款归属各自院区所开设银行账户,有结余资金的院区盈余存放银行,资金缺口的院区有的履行集团内资金借贷,也有院区从银行外部融资借款。集团通过规定的审批流程,支持分院区资金的银行转账,借贷调度。但资金无法实现统一账户共享共有,资金调配管理不够科学,集团资金有效配置并不完全有效。3.缺乏集中管理资金有效手段分院区资金支付由出纳会计网银提交转账,分院区财务负责人网上进行审核,再由院本部资金支付审核岗根据分院区的资金使用计划,通过银行电子令牌审核确认支付。集团对各院区的支出通过资金计划、预算额度进行网上银行支付审核约束,但不同的院区,不同的银行账户,需要院本部使用不同的电子令牌,医院资金支付方式较为滞后,缺乏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手段。4.集团资金整体管控不强集团审核支付只把控总额,报账单据存放在不同分院区,并不对每一笔业务事项进行过程控制。分院区和院本部因地域分布,终审支付时间需要对方先联系后再进行,资金流动性不强。集团要了解各分院区收支账户的资金状况,需进入不同的网上银行进行查询,无法从一个平台进行资金的查询,集团内不能形成所有账户关联的完整信息。5.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优化不足2009年,院本部在国内较早上线HRP(HospitalRe-sourcePlanning,医院资源计划系统)。医院资源计划系统以财务为核心、预算为主线、物流和成本为基础、绩效为杠杆的医院运营管理体系。有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固定资产管理、物流管理系统,没有资金管理系统。在会计核算模块中很少涉及资金管理系统应用,且应用不理想,如在会计核算系统中“借款管理”功能模块没有启用。“票据管理”功能基本不用,日常各票据领用、分发、核销手工登记完成。“支出管理”模块中子项“集中支付”模块,是院方集中支付药品耗材资金,但医院实际向供应商付款时人工传递凭证,网银审核支付。没“资金计划”模块,未实现与银行直联系统对接等,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缺失。
资金池内部管理及税务风险分析
摘要:集团公司具有多级法人组织架构、管理层级较多等特点,其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资金利用效率低、资金流向信息反馈滞后以及风险因素较多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多数集团公司采用了资金池的资金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在强化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因内部管理水平以及税收风险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此,本文以提升集团公司资金池内部管理水平,化解资金池业务的税务风险为主要目的,从探讨资金池模式在集团公司资金管理中的作用出发,对集团公司资金池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涉及的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加强资金池的内部管理和税务风险防控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集团公司强化资金池业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金池;集团公司;内部管理;税务风险
一、资金池模式概述
资金池模式主要是指集团公司为实现统一调拨资源,最大化降低公司持有的净头寸,借助于商业银行的互联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将公司内部各层级分散的闲置资金归集起来,以此来实现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一种资金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资金池模式可根据是否进行实际的资金划转而区分为实体资金池和虚拟资金池。
二、资金池模式在集团公司资金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实行资金池模式进行资金管理,其主要作用和优势有四个方面:一是能够减少集团公司的对外融资,节约利息成本,即可以利用资金池的集中管理优势,对资金供需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进行内部调配,减少外部融资需求,降低利息成本;二是能够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分散的结余流动资金,有效盘活集团内部资金存量,提升集团公司整体的资金利用效率和流动性,降低集团公司总体的资金成本;三是可以有效降低内部调剂门槛,形成内部资本会场,帮助部分公司获取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四是集团公司可以以资金为纽带,实现对内部成员单位资金流入、流出的动态监督,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其财务状况,防控资金管理风险。
财务共享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一、财务共享服务概述
财务共享服务是共享服务在财务领域的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本质是一个信息化的平台。企业通过建立和运行财务共享平台,使财务组织和财务流程得以再造,使一些简单的、易于流程化和标准化的财务工作,包括核算、费用控制、支付等,集中到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来进行处理。
二、财务共享在我国应用现状
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境内已超过500家共享服务中心,其中,已有近百家中国本土企业开始走上财务共享之路。就我国目前已建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而言,大部分选址在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而最近几年的地域分布呈现出从东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的重要趋势。内部地区,特别是省会城市,已渐渐变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选址的重要地区。总体来看,目前我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尚且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多数企业建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核心是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集中处理,其模式可以概括为“核算共享、报销共享和资金共享”和“共享平台运营”的“3+1”模式。在这个阶段,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只是交易层面的共享,并没有延伸到其他环节。只有少数企业集团在会计工作集中式处理的基础上,开始进入财务共享发展的中级阶段。他们尝试将财务共享向业务延伸,打通业务与财务核算的壁垒,以共享平台支撑共享服务向资产管理、项目分包、合同管理等相关业务领域进行深度延伸。
三、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区别
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财务业务工作处理模式,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有明显区别。新型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建立类似流水线作业这样的方式,通过精确分工,统一标准,借助新的技术手段,达到规模效应,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典型特性:第一,规模性。通过合并统一原有分散差异化的财务活动形成规模效应,以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整个运行成本;第二,统一性。对共享中心负责处理的工作进行标准化和统一的执行规范,这样不仅提高管理效果,也能支持后续拓展;第三,专业性。共享服务中心通过更精确的分工,实现人员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育,通过专业分工提供更市场化的服务;第四,技术性。共享服务中心依赖于高效率的能覆盖整个公司范围的高度集成的财务信息系统平台,借助统一的信息化平台、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第五,协议约束。共享服务中心与服务对象之间通过签订协议界定双方关系和责任界面,在协议中明确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质量要求、费用标准等;第六,强调服务。共享服务中心立足于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集中核算模式,这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类似。会计集中核算是指企业的主要会计工作集中在会计部门进行的一种组织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同,企业内部各单位不进行单独核算,而只是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原始记录,以减少核算层次,精简会计人员。但是,财务共享不等同于会计集中核算,也可以说,财务共享是会计集中核算的高级阶段。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企业发展战略,注重企业资源的集中管控和成本降低。而财务共享服务则侧重于将企业分散的、重复的、同质性的、易于标准化的、无附加值的业务活动统一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处理,以减少大量重复性工作,从而解放财务人员,使得企业能够集中精力专注于高增值的核心业务,推动财务部门财务转型,并增强企业竞争力。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商业经营策略,其目标是强化管控、降本增效,并推动企业建立管理会计体系。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论文
加入WTO之后,面对日渐宽松的国际市场和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如何增强集团公司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已成为我国大型集团的一个重点。总公司系统已基本完成了企业制度的改造工作,初步建立起了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系,对于如何进一步理顺财务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体系已成为关系到总公司做大做强、加快的重大课题。目前总公司实行的财务集中管理作为总公司系统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实现总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总公司系统财务管理面临的。综观近几年总公司系统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财务关系已基本理顺,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大大促进了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总公司在完成产值、实现利润等方面连续创纪录,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日臻完善,为企业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企业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财务信息透明度不足、实效性差,集团公司的财务监管力度不够。改制后各集团公司均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均按照《公司法》独立运作。但是,集团公司在财务控制能力上力度不够,存在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不及时和不集成的情况,部分企业的核算,决算报表不准确,出现潜亏、潜盈,此次清产核资出现大量损失就是例证。母公司难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资金变动情况,单纯依靠报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管理的需要。
2、资金管理松散,使用效率低下。资金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资金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目前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和下属各级单位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已成为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最突出的问题。一方面,下属企业多头开户,投资随意性大,贷款难以控制;另一方面,存在一部分企业资金短缺,一味向集团公司要钱,而一部分企业资金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现象,而集团公司又难以准确掌握下属企业的资金状况,报上来的数据早已成为现实。这些情况无疑加大了集团公司的资金运作负担和经营风险,了集团公司整体利益的发挥。
3、预算管理薄弱且执行困难。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财政部、国资委都对此提出了要求。但是由于企业在管理当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出现了没有预算或者没有统一的预算管理体系,有简单预算管理或者有预算无法落实等类似粗放的、低效的预算管理方式。在无法建立有效的集团预算体系下,往往会出现事前缺乏计划、事中缺乏监控、事后缺少审计的现象,这将给集团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财务集中管理的重要意义。财务控制是集团控制的基本手段,企业集团以资本控制为核心,通过权限控制、组织控制和人员控制使得企业集团内部形成的联结纽带,从而实现集团财务控制。
资金管控体系建设论文
一、资金管控体系建设的框架
根据研究院“十二五”财务管理专项规划,资金管控体系的建设目标定位于创新基础管理、强化集中管控、突出价值创造、推动管控转型,即“建设一个体系、推动两个转型、完善四个支撑”。具体指的是建成符合市场化转型要求的价值型集团化资金管控体系,推动资金管控领域和管控模式两个转型,完善人员、制度、工具及分析四个支撑。资金管控领域转型是指从传统的货币资金管控向营运资金管控转型,资金管控逐步扩大到应收款项、存货、拨入科研费等营运资金;资金管控模式转型是指从会计核算型管控向价值创造型管控转变,逐步实现满足资源配置、成本控制、价值创造等要求。在完善人员支撑方面,院本级及院属单位设置资金管理专岗,明确定义岗位负责资金增值筹划、筹融资管理和银行账户管理等事务的职责,同时组建以总会计师为核心的资金管控专业团队,从发展战略层面统筹资金管控、谋划产融结合;在完善制度支撑方面,制定并实施会计控制标准(ACS)体系,以流程为主线制定标准,以认证的方式强化管理,为防范各级次的资金管控风险和提升全院整体资金管控水平奠定制度基础;在完善工具支撑方面,以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内部金融平台和统一结算平台,清理银行账户,推行资金集中,实现网上报销系统与浪潮核算系统的集成,搭建银企直连和财企直连平台,实时全面掌握整个研究院的资金流量、存量及流速;在完善分析支撑方面,从2010年启动专题财务分析工作,将资金管控增值情况作为常规专题列入专题财务分析,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将优秀的资金管控专题分析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及时落实提出的相关工作建议。
二、资金管控体系建设的措施
1.统一资金集中管理平台
为解决院属单位短缺资金和余存资金在数量、期限等方面的匹配,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率效益,保障发展战略的实现,研究院启动了资金集中管理,利用内部金融平台和统一结算平台加强了多级法人治理结构下的资金整体管控。
(1)账户集中管理
浅探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和信息化发展的关联性
关键词:分散式项目管理模式集约化项目管理模式信息化水平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及其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集约化管理模式与分散式管理模式的利弊,提出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信息化标准的引导下,信息化发展水平提高后,企业应当选择集约化管理模式以应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对建设施工企业的要求。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国际建筑承包商、国有企业、国内民营企业同台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愈来愈激烈。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资金风险相应提高;中标价格越来越低,原材料、工人成本不断上涨,利润持续走低;工程的管理越来越复杂,稍有不慎,极易造成亏损。从最近几年的投标情况来看,低价位竞争情况越来越突出,多数中标项目均为保本价格,亏本竞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建筑施工企业作为项目导向型企业,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基本管理单元。论文百事通在当今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只有以项目管理为核心,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的管理,才能应对市场的挑战。
一、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
目前的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从项目的角度出发,项目部管理自己的项目,即分散式管理模式,或称为“项目经理管理项目”;一种是从公司的角度出发,公司管理多个项目,即集约化管理模式,或称为“公司法人管理项目”。我国的企业大部分采用分散式管理模式,美国的企业普遍采用的是集约化管理模式。
1.1分散式管理模式
大数据铁路物资采购管理途径
在我国的铁路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中,由于涉及的类型繁多,数据量庞大,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铁路建设施工发展需求。通过将大数据及时应用到铁路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中,可实现对相关的数据信息的迅速收集、剖析,满足采购部门工作人员对采购业务集中管理需求。通过在铁路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促使铁路采购部门计划执行力与自动化程度提升。本文分析当前我国铁路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阐述铁路物资集中采购系统应用基于大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大数据在铁路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当前我国铁路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我国铁路工程施工建设中,物资采购始终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铁路物资采购的物资质量、采购工作效率会对工程建设成本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对整个工程建设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铁路工程通常是工程量较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铁路工程建设不仅对国家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还会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为促进我国实现更好发展,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就必须要保证其建设的质量与安全性。根据我国铁路工程建设施工实际情况来看,在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铁路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不到位目前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形式多样化,以采用的施工、承包相分离的模式为例,建设过程中承包方与施工方之间对于物资的需求存在较为混乱的情况,即使是同类型的物资,承包方和施工方对该物资的标准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往往就会导致铁路采购部门无法针对该物资采取合理统一的物资采购需求方案,只能由铁路工程的承包方与施工方自行进行物资采购。虽然更加多样性的物资供应商,能够为铁路物资采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物资采购成本增加。长期积累往往就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这对提升我国铁路工程施工建设的经济效应会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单位采用的是施工一体化模式,会因为部门之间沟通不畅、预算编制、执行存在偏差等原因造成采购和供应脱节,造成物资浪费的境况。缺乏严格的铁路物资采购工作管理针对铁路工程建筑施工中的物资采购工作来看,往往需要物资采购方和供应方之间签署合同,在采购过程中,采购方与供应方也必须要根据相关规定来严格执行该合同。但是在很多企业中,还尚未形成规范的操作程序,这往往就会导致铁路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中物资剖析和合同签订等相关物资采购工作无法有序开展,在铁路物资采购过程中,相关的企业也会由于某些原因,对物资采购工作产生一定的阻碍。尚未开展有效的统一预算伴随着我国铁路工程事业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铁路工程建设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对于铁路工程施工建设所产生的成本,铁路单位也提出了更加严格规范的要求,但是根据目前铁路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具体实施情况来看,还很难统一铁路物资成本预算。也就导致部分铁路工程不能受到规范严格的控制,有部分铁路物资采购部门在进行成本预算时,受到时间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常是由财务部门对物资采购成本进行估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物资采购预算的准确性,所产生的物资采购预算结果也不具备实用价值。
铁路物资集中采购系统应用基于大数据存在的问题
数据不完整、不准确由于大数据本身具备多样性和广泛性的显著特点,基于大数据的铁路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则会存在比较明显的系统分散、混乱问题。铁路建设施工单位的采购部门应用基于大数据的铁路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系统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中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数据信息为非结构化的数据,对此类数据进行描述的时候通常不能使用原有的较简单的数据结构进行操作。简单来说,在应用大数据处理相关物资采购数据的时候,最主要的问题是数据集成问题。基于大数据铁路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收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大部分为碎片化的、不完整的数据,且此类数据准确性较低。铁路物资采购管理部门要想应用大数据技术来搭建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系统,就必须要先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对大数据技术所获得的数据信息的使用价值进行分析,然后再应用相关数据来进行物资采购计划制定、受理物资采购计划、核算判断资料与材料、收发、存储、查询、清查与统计物资等工作。存在的隐私安全问题伴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高度的数据共享使得数据间的传输更加便捷,但是与此同时,在该过程中还潜藏着数据安全隐私问题,伴随着使用时间越长,数据存在的隐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基于大数据的铁路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中。隐私保护通常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与传统的数据安全相比,在大数据背景下要想实现数据安全目标,则需要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还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加强对基于大数据的铁路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研究。
大数据在铁路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中的应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