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风险防控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07:17: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合同风险防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合同风险防控

茶企国际贸易中合同风险法律防控

摘要:在现代国际贸易活动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使用合同这一现代性方式和思维来对整个贸易过程中的各项细节进行约束,从而将茶叶企业贸易过程中所潜在的多样化风险进行有效把控。本文基于茶叶企业国际贸易活动的实施状况认知,通过探究茶叶企业国际贸易活动中所存在的合同风险,结合茶叶国际贸易中合同风险法律防控的综合价值认知,进而具体分析茶叶企业国际贸易活动中合同风险的法律防控构建机制。

关键词:茶叶企业;国际贸易;合同风险;法律防控;现念

在当前茶叶产业经营过程中,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必然事实,结合我国茶叶产业贸易实际看,其更多是以中小茶叶企业为支撑力量的贸易活动,所以其对合同、法律等现代贸易因素的认知与理解,乃至应用等相对较差。因此,在茶叶产业国际贸易活动日益丰富的今天,茶叶企业想要避免自身贸易风险,提高自身经营收益,就必须注重且合理应用合同这一现代因素,提高茶叶企业效益。

1茶叶企业国际贸易活动的实施状况

随着茶叶被世界大众所认知、推崇,加上互联网电商的广泛应用,如今茶叶产品的贸易活动已经呈现出国际化、电商化特征,除了大众消费习惯的变化外,企业作为营销的主体,其需要以现代管理机制为基础,通过融入多种因素,在构建科学、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前提下,实现经营风险的科学防范,同时确保茶叶企业能够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在当前茶叶产业发展进程中,国际贸易交流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无论是红茶贸易,还是绿茶等等,如今茶叶国际贸易中,产品类型更加多样,各种茶叶都成为贸易活动中的“焦点”。尤其是大众饮茶诉求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各样的茶叶产品都成为当前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是饮茶元素的多样化,随着目前茶叶种植范围不断扩大,如今世界上形成了诸多茶叶优势产地,我们在理解和认知茶叶贸易机制时,应该从国际化视角出发,通过探究合适的贸易途径与方法,从而助力茶叶企业国际贸易经营。当然,在当前茶叶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国际统一的质量标准,乃至相同的经营准则要求等等,这些标准和要求都对当前我们开展茶叶企业活动提出了极高诉求。此外,对于目前茶叶贸易活动来说,其已经突破了传统、单一产品的贸易形势,茶叶企业的资本投入、产品贸易,乃至联合经营等等都成为茶叶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多种新现象。茶叶企业必须注重研究各种复杂新环境,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从而确保茶叶企业能够适应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复杂环境。

2茶叶企业国际贸易活动中所存在的合同风险

查看全文

行政单位合同管理风险防控探讨

市场经济法治环境下,行政单位作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独立法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合同是单位各类经济活动中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主要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经济合同管理,有助于提高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规范性,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有助于保障单位合法权益,降低经济风险,促进利益最大化;有助于控制经办和审批人员的廉政风险,减少职务犯罪的可能性。随着行政单位经济活动规范水平进一步提高,签订经济合同的频率和合同标的规模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加强经济合同管理、防控合同风险成为单位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合同管理流程中的审计重点关注点

内部审计作为行政单位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在监督经济业务流程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及时反馈内控信息、促进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降低单位经济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人员廉政风险的有效保障。行政单位的经济合同以购置资产、购买服务、工程建设等内容居多,各单位流程略有差异,但总体而言较类似。实际操作中,经济合同管理,涵盖确定合同相对人(含招标)、合同起草与会签、合同签订、合同执行、合同变更、合同结算、合同归档等工作。行政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对合同执行结果进行审计,更需将审计关口前移,使审计监督贯穿合同管理的始终,从源头上防范风险(详见图1)。(一)合同内容与招投标结果是否一致。项目金额达到国家招投标规定或者各单位内部制度要求时,应当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货物、服务或工程的合同相对人。为防止中标单位与经办部门或个人串通,通过较低价中标后,以与中标不一致或明显存在法律漏洞和权利义务瑕疵的内容签订合同,内部审计在合同签订阶段应关注合同内容与招投标结果是否一致。如有条件,内审部门还应介入招投标各环节的监督。(二)重大合同是否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单位经济合同管理是否根据合同金额或其他重要因素实行分级管理,区别一般合同、重大合同、特别重大合同。对于金额较大、内容复杂的合同是否经单位领导审批;对于特别重大合同是否经相关专业技术论证并由领导班子集体科学决策,决策记录是否齐全,并在单位制度层面有“三重一大”等长效机制保障。同时,需关注是否存在将重大合同拆分成多个小合同以规避有关规定、导致经济活动存在违法违规风险的情况。(三)合同签订人是否经授权。经济合同经一定审批程序后,对外签订。关注合同签订人是否经合规的书面手续授权或经制度批量授权,防止部门和个人未经授权或超越授权权限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经济合同、或违反规定以单位名义签订国家财经纪律禁止行政单位签订的合同(如行政单位不允许签订担保合同),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受损。(四)合同印章保管是否。规范合同印章保管不规范,将导致存在发生经办人员未经授权或超越授权权限擅自对外签订合同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的可能,使单位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致使单位利益、信誉、形象受损的严重后果,尤其是行政单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和政府形象,对外行使权利义务应特别谨慎。(五)合同履行中重大变。更手续是否齐全关注对合同条款未明确约定的事项是否及时协议补充,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重大变更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合同变更或合同解除。重大变更不能以执行部门口头或简单的通知为依据,不仅要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仍需经合同会签程序严格把关。对于重大追加支出项目,追加部分如达到政府采购或招投标等国家有关规定的,应严格执行相关手续,不可擅自简化操作。

二、行政合同管理的制度设计

内部审计不仅要监督单位经济合同管理执行的有效性,同时需关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经济合同的签订往往涉及法律、财经、合同主体资信、专业技术标准等诸多内外部因素,行政单位宜采取多部门联合会签流程,严把审批关。经济合同管理一般涉及以下部门职责分工:1.经办部门,负责经济合同前期谈判、合同条款草拟、合同执行等工作,主要包括合同订立前履行必要采购手续,对方资信调查,合同标的的数量、质量、价款和相关技术标准等合同具体情况把关。2.法务部门,负责审核经济合同是否存在违法、违约风险,主要包括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条款的运用是否平等,是否存在违法风险等。3.财务部门,负责对经济合同资金支付及执行情况把关,主要包括合同价款支付合理性、可行性、合规性,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违约赔偿等条款的合理性。4.监督部门,内审、纪检部门等,负责对经济合同签订、执行的全过程监督。5.归口部门,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设立合同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合同会签程序是否完备,修改意见是否落实,合同档案管理和合同印章管理等。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制衡机制,是预防发生舞弊等行为的有效内控手段。因此,内部审计关注单位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建设完善、合同管理的部门职责是否分工明确、合同授权审批程序是否有效开展的同时,还需关注单位是否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实现授权审批与业务经办岗位相分离、业务经办与会计核算岗位相分离、款项结算与档案保管岗位相分离等。

三、合同管理风险关键节点及对策

查看全文

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

摘要:当今,我们国家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和外国的接触越来越多。我们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进步。现在我们的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了。建筑方面的企业也在增加。在建筑工程进行的时候,涉及很多的法律,要是没有合格的管控,那么就会出现一定的法律风险。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措施

现在,国家的法制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国家的法律保障体系也越来越健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工程建设里面也有了很多的法律保障。而合同的管理就是在法律健全的背景下进行的一项保障工作。合同体现了工程双方之间自愿平等的原则,对各方的行为都有很好的约束。如果不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进行,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在工程进行的时候,还是要按照双方的意愿签订合同,这样,就对双方的行为进行了约束和管理。合同的管理,就包括了合同的签订,实行,还有中途的一些变更,还有为了防止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约的问题,进行的监察等一系列的管理行为。在建设进行的时候,随时都有出现法律风险的可能。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周全,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都要想到,这就是做了安全的预测。在合同管理的时候,要把那些涉及到的法律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

1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心可能会出现的相关法律风险

(1)一般情况下,在合同签订的时候,我们总是不会考虑那么全面,这样就做的不到位了。我们很多时候,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都没有把准备工作做好。具体的表现是没有看好对方的资金、信誉、资格资质以及影响履约的其他情况。有时候,对方能不能按照合约规定履行自己的责任很重要,一定要把对方的经营情况了解清楚,这样才知道对方可不可靠。如果不做严格审核而草率签订合同,这样,对方的资金怎么来的都不知道,给以后得工作带来了危险性。还有一个比较容易出现疏忽的问题就是,在定合同的时候,内容不是很详细。大家都知道,合同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规定了双方的职责和义务,必须按照规定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这里边的内容,关系到双方的利益。但是,在实际情况里,很多的施工单位里面懂法律的人员不多,大家的法律意识也不是很强。(2)当下,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虽然在逐渐完善和健全,但是我们国民的法律意识还是不够。在建筑施工单位就有很多管理者对法律没有很强的敏感性。有时候在合同的履行阶段也会出现问题。比如,合同一方规定的合同内容,在实际当中是有缺陷的而合同另一方缺忽视了这个缺陷,这样就使得合同一方在履行自己义务的时候就有了漏洞可钻。有时候,太过疏忽,导致合同一方没有按照规定的内容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没有发现。或者,一方想改变合同,另一方也同意了。而不是双方正式签署更改的文件。还有就是随便就把自己的债权证明给了第三方。施工方对文件也不重视,很多法律文件根本就不保存。这就给了对方机会,很多时候,合同对方要求索赔,自己有理也说不清。(3)合同终止很多的施工企业由于对法律和合同不是很重视,他们以为合同就是个摆设,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即使他们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认为合同履行阶段才是风险存在的阶段,而合同期一到,风险似乎就与自己毫无瓜葛了。其实这是片面的。在实际的施工里面,虽然合同的日期到了,但是管理合同的风险还是存在的。要是施工的单位没有履行保密义务,以后,还是要追求法律责任的。还有就是,由于施工的单位马虎大意,把那些文件丢失了,这样,乙方就会追究他的法律责任。这些问题都是在合同截止日期以后出现过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能疏忽。

2建筑施工企业合同里面防控法律风险的办法

查看全文

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防控策略分析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往往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且在这一期间还会有很多危险的因素。这尤其体现在一些规模较庞大的工程项目中,若其因某些突发因素而发生问题,不仅会给施工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而且还会延长施工周期,导致工程无法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的有效性,建筑企业必须在施工前的合同签订阶段就做好对应的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工程合同中的法律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工程合同;法律风险;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合同通常都主要存在两类法律上的危险:第一类的危险出现在合同签订的时候;第二类危险出现在合同履行的时候。在合同签订阶段,签合同的甲方乙方通常都会一定程度地存在资质问题,如合同内容不清晰、合同上标注的转包方出现问题、阴阳合同、施工周期规定不明确等。这些问题会从一开始就导致施工变得不顺利,甚至会造成该工程项目的失败,进而出现资源浪费等情况,影响了社会利益。因此,建筑企业应在清楚建筑合同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相应地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保证合同在签订或履行阶段的顺利进展,以最终达到保护甲乙双方利益的目标,让每项建筑工程都能够顺利进行。

1案例分析

在2009年3月12日的一次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以109012510元中标某填海护岸工程。在与招标人签订合同的时候。双方对于合同内容、合同履行周期、合同价格、付款方式进行签署约定。付款方式分为四次,分别在合同签署之前、施工完成后、施工验收合格后、结算完成审核后、质保期内。付款金额分别为工程价款的10%、80%,结算价款的95%、5%。在2009年的4月1日投标人开始履行合同,直到2012年一月份完成施工。但是因为招标方没有及时进行查收,导致投标方有一部分工程款没有支付。表1和表2分别为双方的观点和法院的态度。

2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表现

查看全文

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合同风险防控

摘要:本文对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犯罪的区别做了多方面的分析,对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犯罪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做了详细的阐述,强调对这一命题的研究,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和增强了实践能力,使大家对这一问题有更广泛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物资采购;合同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指的是合同的审批、签订、履行、变更和终止。企业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所以企业物资采购中的合同管理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它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所以必须做好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如何对石化企业物资采购中的合同管理进行风险防控。

一、物资采购过程中合同管理存在法律风险

(一)合同签订过程中有多种情况导致合同无效。双方订立合同无法履约,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让企业走入困境。违背法律法规合同、合同签订不符合法定程序的合同或者合同主体不合规、在招投标过程中有违规现象签订的合同均会导致合同无效,所以合同条款中必须明确规定解决争议的条款,这对双方当事人都有约束力。

(二)在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风险可能是外部也可能是内部,合同双方因为支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降低或者合同当事人金融机构的关系恶化都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合同相对方也会受到影响。(三)合同履约过程中还可能因为合同欺诈导致法律风险,供应商如果依靠虚假证件参与投标,必须利用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相关法律条文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虚假投标要求其返还财产。对于合同标的金额重大、影响恶劣的事件应当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追究欺诈者的刑事责任。

查看全文

煤炭企业采购合同管理论文

采购合同的风险管理应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相应企业法律部门的职责包括合同签约前监督、合同签订审查、合同履约过程跟踪、合同纠纷处理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也是企业各类合同管理的核心。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由于行为人做出具体不规范的法律行为,而导致与企业期望目标相违背的法律不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但外部风险往往不是企业自身所能控制的。因此,本文重点阐释内部风险。

一、采购合同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1.采购部门法律意识淡薄

漠视、不遵守企业内部各项采购程序与规定,甚至存在侥幸心理,不按照合同履约,甚至违约、违规、违法侵权,给企业带来各类法律风险。

2.忽视合同履约过程的监督

煤炭企业往往重视合同前期的准备,如严格招投标程序、重视商务谈判。但对于合同履行过程,则多依靠现场工作人员的素质,导致履约质量参差不齐,存在风险。

查看全文

廉政风险防控探析

1形势背景

廉政风险是指掌握一定权力和资源的人在执行公务或日常活动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廉政风险防控是借鉴比较成熟的现代管理科学理念,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引入到预防腐败工作中,在防腐败工作领域进行创新,形成新的工作机制。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是排查整理主要业务流程中的廉政风险点及相应的防控措施,明确涉及对象、责任主体,形成适合科研院所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将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

2重点领域业务流程及风险防控分析

为规范各项业务工作,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很多单位都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对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每一类业务,建立程序控制文件,明确目标,落实分工,形成持续改进、自我完善的循环管理机制。本文旨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查找重点领域履行职责过程中,由于工作职责、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原因可能引发的廉政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水利系统廉政风险防控重点领域主要有4大类,分别为科研项目管理、基建项目管理、资金资产管理和干部人事管理。现在以这4个重点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业务为例,简单介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理论框架。

2.1科研项目管理业务流程及风险防控

在科研项目管理领域,外协合同的管理流程包括谈判、拟定合同文本,提交申请、逐级审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项目验收以及资料归档。其中,以合同签订环节为例,该环节中存在的主要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如下所述。

查看全文

浅谈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及防控

摘要:分析了煤炭贸易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经营风险,而企业是否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对策,不仅将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及经济效益,甚至决定了企业的前途与命运。煤炭贸易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建立了防控经营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防控;对策

受政策调整及市场波动的冲击和影响,煤炭贸易企业面临诸多问题,其中经营风险防控问题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煤炭贸易企业有必要对经营风险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对策,规避或降低经营风险。

1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概述

风险一般是指不确定性,具有普遍性、可预测性,与收益并存呈正相关关系的特征。经营风险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由于企业遇到的经营问题而导致的风险。煤炭贸易企业与一般的商贸企业经营风险有相似的共性,但也有明显不同,差异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煤炭贸易为大宗交易,在“买方”市场形势下,基本上在采购环节实行“先款后货”,而在销售环节实行“先货后款”。从采购到销售整个过程一般短则约需2~3个月、长则约需5~6个月,货款回收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占用资金额度大,资金成本费用高。由于在经营中不可预知、不确定的因素多,容易产生债权问题,存在资金安全风险;二是煤炭贸易为散堆装货物,主要通过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装卸中转及途耗容易造成亏吨,一旦亏吨,就存在亏损风险;三是煤炭质量易受季节、气候、仓储等客观因素影响,若露天堆放时间过长会造成燃烧值降低,雨季会使煤质水分增大等,交易双方容易发生质量纠纷。若质量与合同约定不符,双方协商未达成共识,运到后往往只能无奈降价,否则对方要么拒收,要么拖延支付货款,质量问题将影响煤炭售价,同样存在亏损风险。

2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源分析

查看全文

长输天然气管道法律风险防控机制探讨

摘要: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建立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文章对长输天然气管道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阐述了天然气管道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必要性,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提出风险防控应对策略,对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提升依法合规治企水平。

关键词:法律风险防控;天然气管道;依法合规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日益明显,多数企业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掌握不清晰,存在风险防范体制不健全、管理薄弱、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本文以长输天然气管道企业为例,探讨与研究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有效防范法律风险,致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一、长输天然气管道企业的特点

随着天然气产业发展政策的频繁释放,天然气勘探、基建、生产、储运都在政策的引领下持续增长,天然气产业成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输气管道距离长,覆盖面广,服役时间长,不安全因素多,由于长时间运行,受到腐蚀及各种外力作用,极易发生泄漏及爆炸等事故;作为高风险行业,企业管理复杂,需要不同的专业部门、管理及技术人员,管理幅度和跨度较大。因内外部因素影响,面临不同的潜在法律风险,若对法律风险预估不足或处理不当,未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法律风险防控,都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

二、法律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的意义

查看全文

风险提示卡在煤矿二级企业经营的运用

[摘要]本文结合煤矿企业内审工作实践,对内部审计运用风险提示卡的工作模式进行探索,并总结其运用效果,旨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第三道防线的监督作用,提升企业整体风险防控意识。

[关键词]风险源辨识;风险防控;风险提示卡;后续审计

一、内部审计风险提示卡的工作模式

(一)风险源的辨识及提取。风险源辨识就是对未来可能发生风险原因的一种预测,预测越准确,对于风险管理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只有把相关风险因素辨识出来,才能进入风险评估阶段及后续防控阶段。进行风险源辨识,首先要在尊重科学和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应用风险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现实情景分析、人因可靠性分析,最大限度地把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都辨识出来;其次对风险程度预期高且外部监管风险高的问题,纳入“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的管理范畴。(二)风险评估与风险分级。风险评估就是在基于对风险因素(风险源)后果严重程度与发生可能性分析判断的基础上作出评估,即风险=风险因素引发损失的可能性×引发损失的严重程度。在风险评估环节,为谨防“朗福德陷阱”,要在坚持全面风险防控的同时突出重点,即在对可能导致重特大损失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时,应格外小心、警惕,采取不同等级的风险防控。通过对辨识出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按风险程度及防范难度分为高、中、低三个层级,进行分级管理,达到有效防控风险的目的。各级组织、各职能部门应根据各自岗位履行相应的风险防控职责,做到分级管理。由于决策层、管理层与操作层所处的地位与分工不同,掌握的资源各异,在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时履行的职责、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工作模式的准入标准是不进入正式审计报告,但必须要无条件严格控制风险程度高且外部监管风险高的风险因素(风险源);分级标准则依据风险防控过程中决策层、管理层与操作层所起作用的大小,对所属单位及部门风险问题进行三级管理。一是将风险单位管理层与操作层落实控制的风险问题设定为三级问题(见表1),采用“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送达问题单位或部门的主要领导。二是将上级管理机构管理层干预方可控制的风险问题设定为二级问题(见表2),升级采用“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内审重大事项报告单”,呈报至上级管理机构的总会计师、总经理、董事长、党组织。三是将需要上级管理机构决策层推动解决的问题设定为一级问题,再升级为董事会对内部审计重大风险事项的议案。(三)风险提示卡的传递路径及管理。对内部审计揭示的二级、三级风险问题,按风险级次管理要求送达或呈报“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后,由审计部门专项督促风险防控建议措施的落实。对内部审计揭示的一级风险问题,首先将“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报送董事会秘书处;其次由审计部门与董事会秘书处共同督促,直至形成董事会议案,经董事会会议形成董事会决议后,由审计部门专项督促风险防控建议措施的落实。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防控的风险因素得以有效控制,从而避免经营风险的发生。“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在风险防控方面坚持分级防控、动态防控和闭环控制三原则。风险问题及风险提示(通知)卡三级分类过程体现的就是分级防控;后续跟踪审计体现的是动态防控;风险源识别、风险纳入“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管理、后续跟踪审计、追责等全流程体现的是闭环控制。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有的企业只是为了满足体系审核的要求,进行风险因素的辨识,形成风险因素辨识清单,就不了了之;有的企业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估,形成内部审计正式报告,且提出风险防控建议措施,但停留在纸面并未有效落实,使风险管理工作失去应有之义。而我们创新的“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在PDCA闭环管理工作模式基础上,按照定问题、定措施、定经办人、定责任人、定时间的“五定五落实”原则,结合实际建立了内审风险管理台账(见表3),进行专项管理,并明确后续跟踪审计的时间以及不按要求实施风险控制应承担的追责责任。(四)案例说明。2018年1月对所属贸易子公司进行内部审计时,经过关键控制点、人因可靠性分析后,认为H公司向民营企业预付货款存在风险,且风险程度较高,因是按合同预付货款,确定为三级风险问题,并提取纳入“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管理,于2018年2月26日编制送达编号为002的“H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具体内容包括:(1)风险内容——H贸易公司向民营企业预付货款。(2)发现时径——2018年1月22日至26日,按集团要求例行审计时发现。(3)风险描述——2017年,H贸易公司按合同约定向民营企业预付3笔货款计1200万元,货权转移手续在预付款支付后办理,存在风险。(4)防范建议——建议H贸易公司在以后贸易业务过程中严禁在未取得实质性货权情况下预付货款,即使有特殊原因要在未取得实质性货权情况下预付货款,也必须在采取保全措施后支付。(5)后续审计——拟于2018年7月对此风险提示内容进行后续审计。2018年7月29日至8月1日,H公司审计部对此进行后续跟踪审计。经核实,公司2018年前半年对民营企业的17笔预付款资金总额3173.27万元,均是以货物到港到站且取得货权转移证明后按合同约定支付的。2019年1月审计再复核发现,H公司2018年共向民营企业预付货款66笔、金额10,314万元,均按“H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风险防控建议预付,所有对民营企业的预付款项未发生风险。

二、风险提示卡的运用效果及展望

风险管理之所以能够做到事前预防,就是因为通过风险管理发现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控制。2018年针对预付款项管理、合同管理、现金使用管理,对4家单位出具了5份三级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1份二级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涉及金额过亿元。接到“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的单位或部门均按要求制定了整改防范措施,取得了预期效果,有效防止了风险的发生。针对所属某子公司注册资本金到位不及时的问题,呈报二级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内审重大事项报告单,在报告递交两个月内一次性补足了所属子公司注册资本金。“内部审计风险提示(通知)卡”的实行,既使风险问题在要求时间内得以100%有效控制,又避免了外部监管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压力和影响,得到各级管理人员的一致认同。2018年、2019年仅在公司直属单位和所属国有股份制子公司进行试行,2020年拟推广至混合所有制资源整合子公司。这种既有风险分析,又有风险对策,还有后续跟踪审计及责任追究的灵活、便捷、注重实效的卡单式“盯点”风险防控工作模式,促进了企业整体风险防控意识的提升,同时助力内部审计在为组织防范外部监管风险、降低自身审计风险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