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学年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06:5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专生学年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专生学年个人总结

篇1

20xx中专生学年自我评价优秀范例1

三年的中专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中专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中专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我自认为无愧于中专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身为中专生而懊丧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中专生的前途也会有光明、辉煌的一天。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是不能跌倒的。中专生的我们应该善用于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这三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三年的中专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中专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中专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我自认为无愧于中专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身为中专生而懊丧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中专生的前途也会有光明、辉煌的一天。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是不能跌倒的。中专生的我们应该善用于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这三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20xx中专生学年自我评价优秀范例2

我于20xx年考入了xx铁路司机学校,这一年的中专生活给我的人生留下了重要的轨迹,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无论从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使我由一个初中生成长为一名在各方面都有长足发展的合格的技术人员。

首先是在思想品德上,一个人的政治思想决定着他的人生观,也就决定着他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态度。初中时我就已经成为一名团员,进入中专后和老师同学相处极为融洽,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使我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更使我有了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得到别人帮助的同时热心帮助别人,为此我还参加了青年志愿者行动,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些能力所及之事,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课余积极踊跃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尊敬师长,帮助老师和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大家和谐相处。这些培养了我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使我在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不只在思想觉悟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也使我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思想认识提高必会带动学习上的进步,因此在学习上我的成绩也很突出。在学习态度上我深刻理解学习的重要性,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社会,更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没有知识、没有技能是没有出路的,所以三年的学习中我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无论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是认真完成老师的教学要求,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拘泥于课堂内容,课余时间积极查阅有关课程资料,上网查询相关知识,使我的知识面更广泛。中专的学习已经不象中学时那样有老师天天看着学习,学习成为考验一个人自主性的好渠道,由于我端正了学习态度,理解学习的重要性,这几年下来养成了良好的独立自学能力,同时也帮助周围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使我和同学结成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正因为如此我的学习成绩也很出色,几年来成绩一直是班级的前10名,并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多次获得学校的奖学金,不在于数目的多少,却是对我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这些荣誉使我确信我有足够的学习能力,也一定会在其他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生活中我遵循简朴大方、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原则,不与同学比吃穿,而是比学习、比进步程度。对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遇到问题决不退缩,向老师、家长和同学虚心请教,知难而上,遇到错误不姑息迁就,分析错误原因,做到知错就改,能够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履行学生职责,做好每一件小事,热爱劳动,讲究卫生。我所在学校距离家乡路途遥远,我时常给家里打电话、写信,汇报学习生活情况,有什么思想问题也及时和父母沟通,使父母时刻感受到女儿的牵挂,也使我时刻感受着来自家庭的温暖,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

一年的校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最终以优异成绩顺利考取了钳工证和数控机床证。我深知学习的路还很长,即使毕业了也还要继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继续努力,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学习。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告戒自己,步入社会后也不能一心两用.

对于未来,我相信我能做到几点:

一是学习精神,知识型社会已不再是过去学一技而用终生的时代,必须时时处处学习,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此我经常上网查阅各方面信息,拓宽视野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量和知识量,养成独立思考、分辩事非的思维能力,越是学习,越是有信心,越是有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团队精神,不管毕业之后从事什么工作,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认真努力工作是必须要做到的,而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更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因此团队精神很是重要,在学校期间我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和老师同学密切配合完成各项任务,这种团体精神会一直继续下去。

三是不怕吃苦精神,做任何事没有吃苦的精神是不会成功的,在学习中是这样,遇到难题就放弃不会获得知识,在生活中也一样,遇到挫折就退缩不会有进步,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一样,只有抱定不怕苦的精神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通过一年的中专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一年的中专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小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未来我充满信心与梦想,相信这三年的学习生活给了我未来生活的铺垫,相信我会走得更好,走得更踏实,我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xx中专生学年自我评价优秀范例3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经在学校生活了一年了。回首这一年中专校园生活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有失败,有甜蜜的,但也有苦涩的。而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思想品德上,我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积极地想团组织靠拢,使我对我们团组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共青团活动。本人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关心和帮助他人,并以务实求实的精神热心参加各种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

在学习上,我热爱自己的专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所学的软件,使得我对所学的软件深刻的了解,能够熟悉的操作软件。除了上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在平常还会做一些有关专业的的一些作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快的提高我的能力。

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敢挑战自我。时间观念,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由于我平易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与人先出融洽。

在工作上,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新强,这都是我的优点,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经常配合同学们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平。

这一年的中专生活,使得我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迈上可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的美好地中专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自信,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20xx中专生学年自我评价优秀范例4

在中专第一年里,我一直使自己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使我能在快乐中学习,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中专的学习生活奠定了我扎实的专业理论,良好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回顾已经过去的的一年多,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快乐,也很充实,除了努力学习基础课程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年多里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思想觉悟等方面比起刚来中专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刚进入中专的时候,我并没有被陌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所吓倒,很快地克服了种种不适应,成功地完成一个由初中生到中技生的转型期的过渡。

在学习上,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方面,除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外,我还很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中一开始我就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暑假自己也找了份兼职,终于也感受到了步入社会的艰难,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我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并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二级和省计算机二级考试)。

在生活方面,也许是受家人的影响,我向来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虽然家里经济条件很拮据,但是学校的奖励以及老师的帮助和同学们的关心让我感受了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使得我并没有为生活上的问题而操太多的心思,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系和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对于一名中专即将毕业的学生,踏入社会就是人生的一个新旅程,走好这段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也非常重要。通过对这三年多的总结,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加系统地客观地认识,在以后的求职路上我会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全新的面貌面向社会、迎接未来,迈好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

20xx中专生学年自我评价优秀范例5

我于20xx年考入了xx职业技术学校,这x年的中专生活给我的人生留下了重要的轨迹,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无论从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使我由一个初中生成长为一名在各方面都有长足发展的合格的技术人员。

首先是在思想品德上,一个人的政治思想决定着他的人生观,也就决定着他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态度。进入中专后和老师同学相处极为融洽,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使我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更使我有了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得到别人帮助的同时热心帮助别人,为此我还参加了青年志愿者行动,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些能力所及之事,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课余积极踊跃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尊敬师长,帮助老师和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大家和谐相处。这些培养了我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使我在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不只在思想觉悟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也使我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思想认识提高必会带动学习上的进步,因此在学习上我的成绩也很突出。在学习态度上我深刻理解学习的重要性,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社会,更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没有知识、没有技能是没有出路的,所以x年的学习中我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无论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是认真完成老师的教学要求,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拘泥于课堂内容,课余时间积极查阅有关课程资料,上网查询相关知识,使我的知识面更广泛。中专的学习已经不象中学时那样有老师天天看着学习,学习成为考验一个人自主性的好渠道,由于我端正了学习态度,理解学习的重要性,这几年下来养成了良好的独立自学能力,同时也帮助周围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使我和同学结成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正因为如此我的学习成绩也很出色,几年来成绩一直是班级的前xx名,并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多次获得学校的奖学金,不在于数目的多少,却是对我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这些荣誉使我确信我有足够的学习能力,也一定会在其他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x年的中专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最终以优异成绩顺利考取了钳工证和数控机床证。我深知学习的路还很长,即使毕业了也还要继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继续努力,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告戒自己,步入社会后也不能一心两用。

对于未来,我相信我能做到几点:

一是学习精神,知识型社会已不再是过去学一技而用终生的时代,必须时时处处学习,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此我经常上网查阅各方面信息,拓宽视野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量和知识量,养成独立思考、分辩事非的思维能力,越是学习,越是有信心,越是有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团队精神,不管毕业之后从事什么工作,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认真努力工作是必须要做到的,而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更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因此团队精神很是重要,在学校期间我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和老师同学密切配合完成各项任务,这种团体精神会一直继续下去。

三是不怕吃苦精神,做任何事没有吃苦的精神是不会成功的,在学习中是这样,遇到难题就放弃不会获得知识,在生活中也一样,遇到挫折就退缩不会有进步,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一样,只有抱定不怕苦的精神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通过x年的中专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篇2

关键词:管理模式 特色 存在问题

中专学校转型为高职高专,管理模式有了新变化,有自己的特色,对照高职院校管理要求,许多地方还需要完善。

一、学生管理模式的特色

1.学生德育评分具有透明度和公平性。制度设置加分条件与扣分条件,评估结果进行公示。(1)加分条件。获奖、获荣誉称号、有功加分;参加集体项目每人每项有加分;个人获奖项目加分力度较大。(2)扣分条件。留校察看、严重警告、警告处分者要扣分。

2.班级管理模式独具特色。班主任一对一管理模式。学院要求班主任要熟悉、掌握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特长、身心健康状况,掌握学生入学前在中学的基本表现、学生家庭详细地址及有效的通讯方式,了解学生的主要社会关系、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和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了解学生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方面的优势与存在问题等;学生每天上课的考勤由班委、科任教师双重监管,有表格登记,上课教师签名认可;学生每晚要上晚自习,有值班教师监督。每月,各班对科任教师进行不记名评议与打分,让学生对教师上课提出意见或建议。

3.班主任管理工作考核的细化与量化。常规任务有:及时传达学校、系(部)规定及相关精神;每学期写工作计划、总结,每周召开班会;登记、填写学生成绩单,邮寄、回收成绩通知书;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公布;搞好优秀学生评比、奖学金助学金评比工作;进行学生学年鉴定;督促学生搞好卫生;负责按期收缴相关费用,合理使用班费;守星期天晚自习并召开班会,检查学生归校情况。每学期召开主题班会至少8次以上;填写班主任工作手册。

4.学生公寓管理实行“宿管科、班主任、学生会、宿管员”四方共管模式。每天学校组织查宿舍;班主任每周检查宿舍两次并填写记录;选配宿舍长,学生会每晚派成员对每一间宿舍检查,宿舍长签名;每晚11点关门,晚归、不归宿学生要及时上报值班室,并要求班主任电话联系学生与家长。宿舍卫生由学生会卫生部每天检查打分,并将打分情况上报、传达到各班。考核分与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挂钩。

二、存在问题

1.规章制度的建立没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德宏职业学院招收的学生分三个层次:三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中专生。中专生85%以上、五年制学生95%以上(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入校年龄均为14岁至17岁。14至17岁学生心理的基本特征为矛盾动荡性、两极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反叛性,处于第二逆反期;三年制专科生都是高中毕业生,心理相对就成熟,具备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用统一的管理模式,不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55%的学生认为学院对三年制学生的管理过严,2014年3月,笔者发放了350份问卷调查表(回收331份)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希望三年制学生与五年制的管理方法要有区别,希望学院的管理与大学管理模式接轨。

2.沿用中专学校管理模式,学生缺乏自主性,依赖性强。学生认为目前的管理模式与中学管理模式没有区别。学生建议:减少课时,增加自学课;每晚查夜制度应为不定时抽查;取消三年制学生上晚自习规定;宿舍熄灯由学生安排,超出电费学生自己承担;取消周末回家学生写假条班主任签字的规定;不要干预三年制学生的恋爱行为;安排一些课外活动等。79%的学生认为管理制度太过严,压力太大;选择班级自习课2节以下的学生占68%,可看出:学生自学时间太少,到图书馆看书的时间太少,图书馆的资源被闲置。

3.宿舍管理缺乏民主性,管理员素质不高。宿舍是学生生活、社交、娱乐的场所,是学生品德教育的阵地。一些学生自我意识很强,集体观念淡薄,导致宿舍卫生很差,主要是乱扔垃圾,乱用大功率电器等。58%的学生认为应该配备辅导员,56%的学生赞同班主任走访、检查宿舍。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应与普通高校不同。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应当以技术型人才为主,更加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风格多数属于感觉型、视觉型,喜欢通过一些活动和尝试来学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应坚持学生为主体,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权利和资格。在重视制度权威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管理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使新时期学校德育制度建设、学生管理制度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职业院校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党委办公室 行政办公室《德宏职业学院党政班子、处室、系部、群团组织职责》[G].2012年3月。

[2]学院办公室《德宏职业学院规章制度汇编》 [G].2013年10月。

篇3

【关键词】中职;新班主任;管理

当今教育形式多样化,以及为了适应建设型人才的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和重视职业教育,迎来了中职教育的春天,这就需要更多年轻新班主任。班主任作为中职学校管理链中间环节,既是学校与学生信息沟通的传递者,同时又是对学生三观教育、知识形成的传播者,因此班主任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这个特殊群体年龄小,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本身就有难度,新班主任就更不容易了,因此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综合素质来培养更优秀、综合素质更高的学生。

一、思想教育要严,个人发展要宽

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思想教育成效,作为班主任的我,经常性的,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如学生一进校就让他们学习《学生手册》等。通过学校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校、爱集体、爱班级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从而培养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学校举行的运动会教育学生要团结合作,要有凝聚力才能取胜,学习也如此。

二、以身作则,给学生做榜样

班主任要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时刻牢记身正为范。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学生,无论是授课还是平时言谈,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我平时每一次周末下班和值班,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特别是每次找学生谈话,我总是先约个时间,让学生有心理准备,无论多忙我都会按时找她们谈话,这样,学生逐步养成守时守诺的好习惯,而且她们也慢慢培养做什么事情都要提前准备的好习惯。

三、注重家校联系

通过和家长联系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全面经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就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窍之一。我选择电话进行家访,通过家访,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例如,我们班的学生吴同学刚开始时想退学,我及时和她家长沟通,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后开始细心的做她的思想工作、关心她、和她谈心。慢慢地她情绪稳定,现在表现不错。

四、利用笔谈的方式沟通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班级管理的重要前提,中专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她们渴望交流,但又相对封闭;渴望理解,却又很少沟通,这在客观上成为师生交流的障碍,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要求学生以无记名小字条的形式表达,我答应替她们保密,因此,她们无所不谈。有的写出了烦恼,有的写出担忧,有的写出对班级更好的建议…就这样通过小字条我和学生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五、狠抓班级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她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我很慎重地在班内进行民主选举,选拔出大家信服的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班干部队伍。为了培养学生班干部的威信,我经常在班内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她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她们工作方法的同时,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即”以点带面”;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即”以面带面”。事实证明,本学期我班在学风、班风建设方面,管理还是比较良好。

六、关心爱护每个学生,用爱心转化后进生

做一位快乐成功、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我觉得做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要善待班级中的后进生,恢复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热情。她们表现出来的基本上都是自卑、孤独、缺乏做人的自信、不合群,或刻意的捣乱。通常我会多跟她们接触、交谈,有空的时候常跟她们谈心,如谈谈她们的兴趣爱好;谈谈她们父母、家庭情况,当然也谈一些学习方法,这些有意无意的谈心,往往会增进师生的感情,使学生觉得老师很在乎她们、很看重她们,从而有一种心灵的归属感,特别是她们点滴进步,我都要在班内大肆宣传,使她们成为班级核心,让她们有自豪感,从而鼓起她们与人交往的勇气,树立起她们的自信心。我始终坚信,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是最有效地班级管理办法。本学期,我始终爱字当头、以情动人。事实证明,我班学生无歧视他人现象,班风良好。

茫碌收获的一学年就这样溜过去了,其实管理中职学生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痛苦、泪水,也有收获、成长,只要我们坚持耐心、爱心、责任心,以身作则,不断探索多样化的管理方法,不断寻求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只有这样,自身进步了并且与他们共同进步,才能为社会教育事业培育出合格的人才、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5.

[2] 黄苗.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225.

篇4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理念;创新机制;教学改革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培养目标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既是对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挑战,又是对教研工作的挑战。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如何针对市场需要,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如何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强化教师科研、创新意识已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1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应与市场需求相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1世纪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这就要求中职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1.1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理论知识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科学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基础。

1.2专业技术知识,包括职业技能知识和同类技术的安装、使用、维修及管理知识,它是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是向专业化专门人才发展的前提。

1.3相关知识,包括法律知识、管理知识、营销和公共礼仪知识等。相关知识是适应岗位及变化所必备的知识储蓄。

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知识三位一体是中专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只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精通,相关知识宽厚,才能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专业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听说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

中职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培养目标、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

2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要树立教师为本的理念

2.1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学校领导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教师第一”, “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工作者,是学校管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理应强化这种意识,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发展创设和谐的环境。

2.2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人们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强大心理力量。学校中,教师只是分工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管理氛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从而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2.3当然,教学管理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必须以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常规为前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3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要创新机制,以技能为先导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方面,我认为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工作主要有:

3.1更新教育观念在管理上实现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实现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良好的学习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差异选择更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内容和方法。为优秀的学生提供超前发展的机会-提前毕业或继续到高一级学校深造,给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再次发展的机会-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通过专业技能和特长完成学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层。

3.2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从中专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反馈情况看,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线,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学科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扩大知识的知识的科技含量,突出实验与实训技能培养。

3.3实行分层次教学。近年来受“普高热”的冲击,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招收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可根据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大体可分为:①升入高一层次学校继续深造的,②获得中等职业相关专业职业能力的,③学会、掌握一二种岗位操作技能的 。教学活动分层次展开,使所有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3.4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纵观我校毕业生岗位工作情况,值得欣慰的是,我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这证明我们的公共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但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和突出以下几种能力。

(1)外语、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语,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这些技能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能力的发挥,学校应在各专业中加大英语、计算机、汽车驾驶的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动手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相对弱,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为从业准备教育,必须把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各个教学和实训环节,通过实验操作、强化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把专业技能的考核作为毕业生考核的重要内容。

(3)敬业精神、协作能力。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已成为企业录用员工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因此,我们要顺利市场需求,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经验精神和协作能力。

4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在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教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教科研含量是一条必由之路。教育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用心去研究教学管理工作,指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

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下面是我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一些做法。

4.1实施“青蓝工程”,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

青年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生力军,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

我校教学部专门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方案,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培养方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理论上进行“传帮带”。组织青年教师汇报课评比、优质课等观摩教学,对青年教师和新任课教师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学校长等随堂听课,给予直接的、经常性的业务指导。提出学期目标要求并按计划进行全方面的考核评比。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使其尽快适应中专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要求。

4.2抓教科研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业务培养和教学基本功德训练,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规范的要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省市各级各类科研活动,撰写论文、编写教材等。教学部每学年组组织教学比赛,如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评比、优质课评比,教师计算机应用的培训、硬笔书法比赛等,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水平。

教学素质的提高,还必须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的提升,因此我校规定每双周三下午为教研室集中业务学习活动时间,将平时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通过业务学习交流,得到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的提高,更好的适应教学需要。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教学工作需要总结提升。从2000年至今,连续七年我校每年组织一次教育教学论文交流会。全体教职员工参加撰写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内容的论文,涉及教育行政、教学、教科研、图书馆、后勤保障、实验室及班主任等多个方面。对我校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开展“校本教材研发”是新时期中专生教学的实际需要,为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我校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编写了第一期校本教材18本,目前二期专业校本教材的研发正在进行中,已完成电子电器专业的校本教材两本、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校本教材两本,使用效果良好。

通过以上教科研活动使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并在省市级的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

⑴规范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为教师管理及评估提供详实材料。

在教学管理上,我校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每学期发放《教师工作手册》,将教师的教学、教科研、岗位职责履行、学校培训等情况详实记录并由教研室、教学部签字后存档。

教学评估上,我们主要依据《教师工作手册》采用量化评估考核法,对教学人员从德、勤、能、绩四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由教学部认真组织每学期的评教评学活动,在充分了解情况,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全面量化考评,计算出成绩来,并以此为主要依据,作为其评优晋级的依据。

抓教学管理不放松,并使之规范化、正常化。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校已形成“扎实严谨创新”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刻苦”的良好学风。

⑵加大教学投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篇5

(一)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

1.台湾技职教育体系。

台湾地区形成完整的技职体系。“体系”分三个层次,四类学校满足不同层级求学者的需求。初等职业教育由高级职业学校、高级中学的技艺教育及附设职业类科组成;中等职业教育由二专和五专学校组成;高等职业教育由独立学院和科技大学组成,本科层次有二技和四技,研究所招生硕士和博士。截至2011年,台湾高级职业学校156所,专科学校15所,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77所,大学暨独立学院148所,技职教育占高等教育一半以上。

2.台湾技职教育特色。

台湾技职教育最明显的特征是办学模式灵活,升学路径多元。该教育体系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终身学习理念。在台湾,初中毕业生可选择读高级中学、高级职业学校和专科学校(包括独立学院和科技大学专科部);高级中学和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可选择读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和普通大学、二年制专科;技职教育大学和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可到技术学院研究所、科技大学或普通大学研究院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台湾技职教育与普通大学教育并行,构成具同等地位的两套完整教育体系。台湾技职教育倡导“学力”教育,注重“实务”理念。台湾技职教育设置课程的特色是实施了“一贯课程改革”和“最后一哩学程”。“一贯课程”兼顾“群”的统一完整和学校的自主发展,适应了产业的转型,有利于技职院校特色的发挥。“最后一哩学程”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基本知识;易于接受和改变挑战的态度;学会两种以上的“操作技能”和具备办公软件操作、英文表达等的基本能力。“最后一哩学程”不仅增进了校企联系,还增强了课程实务性。对企业而言,经过“最后一哩”的助推,合适的员工不仅容易招聘,并且在职前培训上节省了不少费用。台湾技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独树一帜。技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实行多元化的培养策略,入学方案大体有三种:一是有兴趣的学生直接申请入学;二是登记分发入学;三是推荐甄选入学。多元化的入学通道为各种类型的学生提供了多种就学渠道,值得大陆职业院校深思。2009年5月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技职教育改造计划,明确要求学生毕业前到岗位实习,并取得相关证照。这意味着毕业生的实习列入强制操作层面。台湾技职教育始终贯彻持证上岗的教育原则,毕业文凭与证照之间可建立等值互换关系,这是大陆资格证书与台湾证照的最大区别。台湾技职教育的评鉴体系目标明确、特色鲜明。一体化和自主化相结合的评鉴体系形式多样、标准弹性,既重视校内自我评鉴,又积极参入第三方评价。台湾教育评鉴模式主要采取CIPP复合式教育评鉴模式,兼具目标评鉴、受教育者导向评鉴、专家评鉴等多种评鉴模式。台湾技职教育评鉴融入社会效应取向,评审委员会通过走访、面谈、资料查阅分析等方法手段获取相关证据,形成评鉴共识。大陆从2003年开始开展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水平评估,起步相对较晚,但制度建设发展还是很迅速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二)大陆现代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陆职业教育仍还主要限定在中专、专科层次上,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虽然有试点,但发展极其缓慢。本科及以上层次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改革上,也有技术型应用专业硕士培养,但培养模式不确定、不系统,学生毕业后存在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发展不平衡,所以这种联合培养形式还在进一步探索中。当前政策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专科层次教育,直接造成职业教育体系只到专科层次,进入职业教育行列的学生升到专科层次后,绝大多数学生很难再进行高层次求学深造,其上升空间十分有限,不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如此状况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培养的“人才”也越来越不被社会认可。与此同时,我们国家尚未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不容乐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严重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在长期办学经验、办学水平较低的状况下,为倡导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职业引领、就业导向”,中专和大专层次的职业院校都十分强调学生技能培养,但有忽视文化知识、安全教育和终身发展等方面培养的现象。如此造成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相当大部分毕业后不能直接上岗,需要接受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培训,但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又相当薄弱,这样就不符合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的“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变化,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比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中国大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显缺乏强有力的科研支撑。原因有四:一则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还不够全面、完善;二则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数量不足、地位不高;三则职业教育科研人员严重缺乏、结构不合理;四则职业教育研究不集中,在人才需求、从业资格标准、职业教学标准等方面都缺乏基础性标准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二、台湾地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特色

(一)注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时展,执法、维权的意识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出不穷。审视台湾医学教育,我们逐渐意识到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的教育至关重要。每位从业医生一定要学会在了解病情时与病人友好相处,在治病过程中如何治愈“病人”,通过全方位的抚慰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让病人在病痛状况下减少不良情绪和压力,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符合“先做人,再做事”的从业准则。

(二)创新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

台湾医学院校在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适合医学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以达最佳的教学效果。医学院教师除了要注重课时分配,语言表达、提问方式等技巧,课件与模型、标本的选用,案例分析及节内、章内总结等外,还必须做到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为主,教态亲切、仪表得当,重难点突出,以期学生愉快地获取知识和综合能力。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台湾医学院对医学生的考核除采用闭卷考试,还特别强调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解决突发问题能力的考量。这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十分值得大陆医学院校借鉴。

(三)实施二阶段临床课程

台湾有关部门进一步改革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毕业前、后训练的“二阶段临床课程”,该课程第一阶段在毕业前的第5~6学年实施,通过“基本临床技术考试”后方可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第二阶段是毕业后的训练(PGYI),学生利用假期修完学分,第6年毕业,毕业后首年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医院从业,获得医院所有科室诊疗经验。

(四)创新多元的招考制度台湾入学招生考试制度多元化,主要招生方式有两种:考试入学和甄选入学。甄选入学主要采取学校推荐和个人自由申请相结合。目前,台湾地区挑选医学生,除了理论成绩合格外还要通过面试,面试主要考察学生心智、能力、态度以及对社会责任感等人格特质。据不完全统计各个医学院情况,面试入学的学生比考试录取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或者担任班干部的积极性要高,但其他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三、大陆卫生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卫生职业教育是一个特殊类型的职业教育,它不仅具备职业教育的属性,同时具有卫生行业的特性。在当前国家社会经济形势和健康转型的趋势下,大陆卫生职业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

(一)外环境产生的问题

1.体制机制问题。

历经几十年的传统体制,即使在当今育人体制机制上有较大力度的改革,但在管理制度、专业和课程设置、招生制度、见习实习以及人事制度等方面计划经济下的体制痕迹仍然较明显,毕业生就业存在较严重的问题。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不完整,政府调控体系不完善,相关行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一整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认可的能力培养标准。另外,卫生职业教育比一般职业教育的周期长,也制约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2.投入问题。

医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是需要成本高、投入多,卫生职业教育兼具职业教育的共性,在人才培养、学生前后状况上具有培养成本高、学生家庭收入低、就业回报率低的特点。虽然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但地方政府重视度还不够,特别是经济水平较低的地方政府对学校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使得相当多的学校师资、办学基础条件、经费、教学基地等都达不到国家标准,影响了教学质量。另外,融资渠道不通畅,学校自筹经费能力不高,学校为改善教学条件而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从而限制了学校进一步的发展。

3.人才利用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城镇医疗单位所用人才大都至少需要具有本科学历,即本科生占近60%;大专生和中专生极少,所占不超过5%。在大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大都是专科和中专层次,因此医疗单位在招工、用人方面轻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一定程度阻碍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内环境产生的问题

学校是内在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表现:一是学校办学模式不够灵活,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配套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能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步伐;二是优秀师资匮乏,大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临床经验及对医院服务业务不熟练,自然对技术工艺、经营管理、市场运营、劳动组织更是了解不够;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准备不足;四是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现代医学教育虽然在人文关怀上有所体现,但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的培养力度还不够,医学生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大陆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构建大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借鉴台湾地区医学教育和技职教育经验,大陆卫生职业教育应划分类别,据实际分类建立职业教育层次,并要打通各层次之间的通道,建立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融会贯通的体系,实现与普通教育体系并行的职教体系。大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职业教育提到本科层次,卫生类专业更是需要。目前,高职卫生类专业层次低、难实现职业需求;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低,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很低。若卫生职业教育层析提至本科,除学生的技能、知识水平有所提升外,人文素质教育也可落到实处。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可通过四个途径:第一,普通本科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技能技术型人才,将其办学类型转为应用本科,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第二,允许一些办学水平高的国家骨干、示范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第三,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本科院校对中职毕业生招生规模,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第四,政府出台招收应用本科毕业生报考和录取研究生的政策,使职业教育本科生与普教本科生一样有机会接收研究生教育,打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卫生职教改革的重点:拓展国际视野,规范专业建设,制定教学标准

卫生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受国界限制,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应该拓展国际视野和眼光,重视专业调研,特别是国外部分的调研和行业需求的调研。根据市场需求拓展思路,扩展领域,明确培养目标,完善专业建设规范。合理设置专业,专业设置应包括职业资格准入和岗位标准的问题。职业标准国际化,依据职业标准制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篇6

关键词:高职;舞蹈;课程;探索

前言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教育中的舞蹈课程是一门集技巧和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舞蹈文化修养、掌握舞蹈文化知识,更要掌握各种风格舞蹈的特点、技能,能进行简单的自编自导。从目前看,舞蹈课程在我国高职中开展的时间不长,在高职教育规模扩大的背景下又面临着学生数量增长,教师数量有限的矛盾,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高职院校舞蹈课程地位及特点

高职教育中的舞蹈课程有些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专业,专门培养舞蹈人才、编舞人才,但更多的是为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幼儿教育、体育教育开设技能培训的一门必修课,是为培养具备舞蹈教学能力的小学教师、幼儿教师的专业基础课。无论是专业学科,还是基础课程,高职教育的性质就决定了高职舞蹈课程以应用性为主,根据舞蹈人才市场需求,培养要演能演、要教能教、要编能编、要讲能讲(理论传授)的应用能力较强的人才,而不是只能演不能教,只能教不能编、只能编不能讲的单一模式。这就要求高职舞蹈课程要打破本科类院校舞蹈课程以学科为中心,分得很细的专门化教育,而将舞蹈、编导、理论融为一体。

高职院校舞蹈课程的学生也不同于普通高校,其生源舞蹈基础差异性较大。跟本科类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多元化,包括通过高考录取的高中生、继续升学的中专生、师专生或职业高中生、自考的社会生等。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类型学校,舞蹈基础参差不齐。其中有些学生已经接受过一定的舞蹈训练或形体训练,无论是柔韧性、各个部位的肌肉能力,还是舞蹈的技能技巧及身体的感觉韵律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些学生则从未接受过任何舞蹈方面的训练,基本是零基础,身体的柔韧性、软开度等都较差,再加上已过发育期,骨骼基本定型。

从学习主动性看,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太强,容易放弃甚至是自暴自弃。特别是舞蹈基础较差的学生容易因为训练的难度而产生厌倦感。此外,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教师的速度,因此本该采取小班教学的舞蹈课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呈大班化趋势。

二、我国高职舞蹈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舞蹈教师需要适应高职院校舞蹈课程及学生的上述特点,从目前看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1.基本功的训练不够扎实

各种各样的舞蹈动作都是由骨、关节、肌肉收缩、运动来实现的,需要掌握这些身体部位的基本动作,然后才有条件和基础去思考如何运用这些动作来表现情感,动作如何跟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对于高职学校而言,其舞蹈学习的时间、要求、舞蹈底子都不像专业艺术院校那么高,因此需要练好基本功。就如同一栋大楼一样,基础打好了,才能考虑建筑风格、色彩等方面的问题。但由于高职学校学生在校时间短,一般是三年,第三年是实践学年,基本不上课,因此真正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一般尽量压缩基本功的训练,尽快进入各种舞蹈风格的教学中。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基本功不扎实,进而直接影响到呈现出来的舞蹈表现力,如动作呆板、僵硬、失衡、不协调,不能很好地展现肢体动作的美感。

2.重视技巧训练,忽视舞蹈文化教育

舞蹈的美来自整体,不仅是一种肢体的动作,更是身心的统一和谐,肢体中包含的动人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比如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舞风格各不相同,体现的是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毛诗序》中提到:“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说的就是,舞蹈的动作是发自内心的,有感而发,由于歌唱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就自然手舞足蹈地加以表现。这就说明了舞蹈的真正韵味来源于情感和文化。例如,汶川地震之后一位舞蹈表演者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也失去了自己的双腿,但是她用自己的舞蹈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舞台上展示了出来,虽然舞台上没有血淋淋的场面,没有断壁残垣,但是她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了地震带给人的灾难与痛苦,无不让人为之动容。而在现在的舞蹈教学中,重视技巧而忽视缺乏文化理论修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动作技巧能够做得很标准、到位,但脸部表情、神态始终无法与肢体动作达到一致,缺的正是情感,缺乏自身对舞蹈内容的理解。对舞蹈文化的理解是一种主观的情感体验,除了需要了解舞蹈历史、舞蹈理论外,还跟舞蹈者本人的感悟力、理解力、生活体验密切相关。由于舞蹈理论相对抽象、枯燥,很多高职教师本身理解得也不到位,也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将之传递给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一般花的时间很少,甚至直接跳过。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只了解舞蹈的“形”,而未能掌握舞蹈的“神”,舞蹈文化修养不高。

3.偏重课堂教学,学生自编自导实践机会少

高职院校的舞蹈课程以应用性能力培养为重点,这就决定了要为学生提供很多的舞蹈实践机会。通过舞蹈实践,学生更有兴趣学,也更容易进步,舞台感来源于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但现实情形是,很多高职舞蹈课程仅局限在课堂的小天地中,教师站在台上,跟学生讲授或示范教学大纲中的要点,学生自行模仿或课后训练,课程就算结束,缺乏各种正式演出的机会,更谈不上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自编自导。教学长期局限在课堂中,未能延伸到课堂外,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有些学生平时训练或在课堂里表现都不错,但一到正式的表演场合,就手足无措,动作僵硬,这跟舞台实践机会较少有关系。但实际上,高职院校校园内、社区、企业等都能提供各种演出机会,特别是很多的艺术节、文化节、展览等都需要舞蹈节目。舞蹈课程未能充分利用这块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就可能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偏弱。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1.加强柔韧性和软开度基本功方面的训练

舞蹈的流畅与优美来自基本功的扎实,舞蹈的基本功主要指的是软开度和柔韧性。教师通过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引入基本功训练,循序渐进,不断训练,让学生克服日常行走、站立、手势的各种不美观之处,掌握正确的姿态,训练肢体的柔韧性,能很自由控制能力和关节的力度。这些基本功主要包括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协调性与灵活性训练。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舞蹈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尽快达到舞蹈界常说的“直、绷、软、开”状态,即全身各肌肉群都能协调配合,能迅速优美地改变肢体的位置或方向。基本功的传统训练方式是一直重复练习压腿、下腰等基本动作,相对单调。教师可在训练中适当增加花样,训练丰富一些。比如引入双人瑜伽的动作,让同学结成对子,互相借力、使力拉筋、训练韧性。

为强化这种基本功的训练,教师可教导学生将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强化训练。比如,舞蹈中很重要的平衡力、平衡感练习,很多初学者在单脚站立或移动时总是左摇右晃、腿部颤抖,无法稳定地移动肢体。教师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刷牙或站着看书时,采取单腿站立的方式,以训练平衡感,让学生掌握控制重心的方式。再比如让学生躺床上休息时利用10-15分钟时间,有节奏地开髋分腿或者双腿上、下、左、右交替训练髋部、大腿和小腿的肌肉能力,训练好腿部肌肉就为弹跳等动作打下力量基础。

2.加强舞蹈文化修养的培养

实际上对舞蹈文化的理解不仅能加强舞蹈者的文化修养,而且也有助于舞蹈者对舞蹈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出神入化地展现舞蹈内容。那么如何将这点教导给学生。第一步是模仿,舞蹈表演艺术源于生活。杨丽萍之所以能把孔雀舞表演的出神入化,离不开其对于孔雀的细致观察研究。因此首先要教会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舞蹈内容,加以模仿,但这种模仿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带着想象力的模仿。舞蹈表演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蹈表演艺术不能只是对生活的简单模仿,如果只是简单的模仿的话,那么舞蹈就不能称之为艺术。因此,舞蹈表演艺术要求表演者必须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把生活中的形象进行艺术化的再现。高职生的生活体验相对较少,但可以通过观看别人故事的方式间接获得各种体验。舞蹈教师让学生在模仿动作的时候需要求学生进行欣赏,并“头脑风暴法”共同讨论,比如通过观看跟舞蹈内容相关的影片、了解背后的故事,体味舞蹈的内涵,形成自身的理解。舞蹈者加入了自身的情感、感悟,才能自由地、创造性地表演舞蹈,而不仅仅是让肢体动作“扭”到某种状态,达到以情动人,达到“以舞带情”“以情舞动” 的艺术效果。

除此之外,在教授每种舞蹈风格时也可将这种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与之相关的音乐风格、文学故事告诉学生,加深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比如在民间舞训练中发现,首先让学生欣赏舞蹈作品,树立最初的舞蹈形象,再口授民族民间舞蹈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点,让学生体味其中的地域文化。这样不仅能加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还能启发学生在编舞时,恰到好处地运用某种风格、动作来传递情感。

3.组织第二课堂,重视舞蹈实践训练

由于课堂授课时间很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学生,带领学生入门,更多的需要依靠学生在课外的实践、练习进行提高。特别是高职舞蹈课程的应用性特点,更加需要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这种舞蹈实践能力来自于课外,笔者称之为“第二课堂”,包括课后的练习、参与各类演出实践等。在每个教学点结束后,可要求学生自行组成团体,课后训练、编排动作,自编自导,然后在课堂展现给老师和同学看,当做是平时作业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教师为领队,组建学生舞蹈表演队,主动联系校内外各院系和社团,组织表演队参加各类演出,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舞蹈表演队既是外界了解学生,也是学生对外展示才能的一个窗口,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增强舞台感,也能增加学生自信和学习、钻研舞蹈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舞蹈表演队要打破门户之见,允许不同年级的、经过考核具有一定舞蹈能力的学生参与其中,让擅长不同风格的学生共同聚在一起,互相帮助、切磋,提高技艺。同时要主动走出去,与社团、各类艺术节组织者联系,而不是坐等别人上门,这样获得的舞蹈实践机会才会多。虽然是第二课堂,不在教室中,但舞蹈教师同样需要承担教师的责任,以观察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关注舞蹈队成员的表现,并适时地加以纠正动作、总结表现,进行理性的升华。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舞蹈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受到关注。舞蹈是以肢体交流情感、表现文化的艺术,被誉为流动的音符,舞蹈的美来自造型、身体的线条、形体。高职院校的舞蹈课程应以应用为出发点,将训练、表演和理论融为一体,通过扎实的基本功、舞蹈文化修养以及大量的舞蹈演出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江辉.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策略研究.剑兰文学下半

月.2010(7)

[2]张璇.淡化技术难度强化兴趣意识――高职舞蹈课程内容

改革初探.科技信息.2010(34)

[3]高双凤.浅谈高职舞蹈教学方法――“口传身授”.辽宁

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0)

[4]王小玲.浅谈高职舞蹈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长春理

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