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学年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22:4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三学年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二,大学无非如此,失望,打击,开始学会逃课,变得慵懒。大三,有点如梦方醒,前两年有点浪费,知道应该抓紧努力了,
大三留给我的是美丽的记忆,告别了大一大二的懵懂忙碌,大三与我而言更是一场成长的蜕变。
大三的课不同于大一大二的基础,大多数是专业课。这是关键的一年,直接与我们未来的工作挂钩。因为是专业课所以有点难啃,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去充实,温习,而且有些课与课之间是融会贯通的,一门不扎实,就很难把另一门学好,环环相扣,这就不得不去复习原先的知识点,所以大三的学习是苦涩而充实的。虽然理论课成绩不是很理想,值得自责,但自己确实是学得比较踏实,也没什么好说的。
对自己所取得的劳动成果的肯定,又是欣慰的。与此同时,我还学到了一些很实用的实践经验。让我们对我们所学的专业以及以后的就业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老师对我们如数家珍地教诲,伙伴们对自己由衷地关怀,让我觉得我不是孤军奋战。
大二的暑假,由于学校管乐团 要参加北京市大学是艺术节,在学校里度过了一个假期。
一本书中这样写到: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而如今,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在一天天消磨时光的日子里,不如抓紧时间多学一些知识来充实自己,不如多在学校社团里加强个人锻炼,充实自己的管理、说教、实践能力。人的大学时光一生中也许就一次,不把握好,将来自己一定回追悔莫及。
大三个人学年总结(二)
你前面为你遮挡那些风雨,自己要做自己心灵疲惫的港湾。风雨中,父母那一双双期望的眼神是我最大的动力!总之,大学生活可以很轻松,也可以很沉重,可以很单调,也可以很丰富,可以很舒畅,也可以很痛心??他就像一坛五味醋,我从中尝出了酸甜苦辣咸甚至更多,并获得了很多感悟,这些所得将作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让我以后的道路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大学三年即将过去,三年的时光收获匪浅。在感受校园清新气息的同时,接触了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和老师,在每个人身上,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于涉世不深的我来说,这些都是宝贵的经历。从进大学校门第一天起,父母就对我说,大学是通向社会的必经之路,是为以后安身立命的重要阶段。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在回顾走过的这三年,发现自己在许多方面有了进步,同时许多方面也有待改进。 三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在学习上,脑子里持着进入大学后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思想,于是忽略了学习。没有高中时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次临近期末考的时候,考前一周临时抱下佛脚,算是顺利通过。我发现在大学不学习没有高中时候积极了,必须努力地充实自己,花精力花时间在课外阅读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开阔视野。在课堂上,虽然不必要像高中那会那样全神贯注,但也不能经常走神,思想开小差。在这一点上,我自认做的不好。时常会被乏味的课堂气氛弄的困意大发。作为计算机可视化程序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开阔视野。
我坚信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俗话说"有付出才有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的"-----事前必然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努力,所以想在毕业之后收获更多,在大学期间就要付出更多! 在思想道德上,一直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我自认为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集体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祖国,以务实求真的态度参与许多公益活动。
在生活上,崇尚朴实质朴的生活作风。在大学期间,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从来没有无故夜不归宿。平时比较平易近人,对人态度友好,与同学和朋友的相处融洽。我一直相信,生活源于坚韧的信念。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因此,个人的生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比较强,很多事情都力求自己解决,尽量不让别人帮忙。
一直相信人不是完美的,每个人必定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重要的是该怎么去正视自己的优缺点。
篇2
关键词: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学教育本科;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155-03
在众多国家中,新西兰被认为是世界上基础教育最优秀的国家之一,国际PISA项目测定也显示其中小学生读写与算术能力水平远高于其他国家。优秀的师资促成了优秀的基础教育。就小学教育而言,新西兰各大学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下称小教专业)为小学输送了大量优秀师资。奥克兰大学作为新西兰综合排名第一的大学,同时也是新西兰几个最大的职前教师培训单位之一,其小教专业有着完整而成熟的培养体系,成为新西兰其他大学小教专业的“样板”。对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培养体系的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小教专业的有益的借鉴与启示,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目标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成立于1883年,作为新西兰ITE计划(职前教师教育计划)的27所培训单位之一,其小教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培养体系。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主要目的是为新西兰小学和中学(包括毛利人学校、太平洋岛屿族裔学校)培养能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师,使教师具有广泛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处理冲突能力。除此之外,小教专业还为小学教育硕士专业提供优秀后备军。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最大的特色在于不仅能真正做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而且专业的设置还以市场就业为导向,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学习新西兰最优质的教学与学习的实践理论(best―practice theories),并掌握如何将它们很好地运用到学校和课堂;第二,通过每学期大量的教学实践经历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教学生活,并能理解教学的真正意义;第三,在第三学年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就业申请一个以证据为基础的创新框架。学生毕业后通过新西兰教师协会(New Zealand Teachers Council)进行教师注册,经认证合格后可取得教师资格证。该资格证有着很大的通用性,不仅可以申请一年级到八年级的教师岗位,也可以申请高中教师岗位,还可以申请非教学岗位,如申请社会工作、人力资源、新闻、政府各部门等岗位。
二、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
(一)学年安排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为3年制本科专业,每一学年为9个月,中途有3次各为期10-14天不等的休假,每一学年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整体上按照专业学习“理论+技能”的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主要是由教授给学生做讲座、学习专业课(上册)和教育实习为主,教授讲座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新西兰的教育历史和课程设置有清晰明确的了解;学生学习专业课(上册)的目的是发展学生读写和算术能力以及对新西兰多元文化的掌握。与此同时,第一学年学生就开始进行教育实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教育的深厚兴趣,并为以后的毕业论文撰写获取第一手资料。第二学年则是在第一学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西兰教育历史和专业课(下册),并选修通识教育课。通过专业课(下册)的学习使学生的读写与算术能力、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进一步提升,并通过更长时间的教育实习使教学技能上一个新的台阶。第三学年以实践为主,包括长达10周的教育实习以及各类教育参观活动,同时开始开设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特长。如果学生想申请取得其他专业的学位也需要在第三学年申请。
(二)课程设置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以专业课为主,具体而言,第一学年全部安排专业课(上册)并安排教授以讲座的方式进行授课,第二学年继续学习专业课(下册)并开始增设通识课,第三学年则是以实习为主,并为学生的兴趣以及申请其他学位设置选修课,所有课程(包括实习)共350学分。专业课主要是为促进学生教学的专业发展而准备,专业课程有:新西兰教育史;发展、学习与教学;小学教育艺术;小学语言与文学教育;小学数学算术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小学多元文化学习;教学与学习评价;小学健康教育;小学科学教育;支持教学。其中,专业课重点是小学语言与文学教育、小学数学算术教育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在3个学年中贯通。通识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并为学生申请其他学位而准备,通识课程可以从以下课程中选择一门:音乐、美术、当代出版艺术;商业与社会;生命科学;物理科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公共关系学;语言学。第三学年的选修课也将围绕专业课与通识课程展开,学生如果致力于教学工作则继续选修与教育相关的课程,如学生要申请其他专业的学位则依据第二学年的通识课程,选修与通识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
(三)教育实习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教育实习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遵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3年内至少在3所不同的小学进行教育实习。首先,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学生不能直接对一个班的小学生进行教学,而是先分配到小学班级学习小组并能和一位小学生交流,主要目的是观察班级小组,了解学生的性格;其次,在此期间如果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沟通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则将协助小学教师对一个班级小学进行教学管理,并负责该小学班级的趣味课程;最后,到了第三学年,在第一和第二学年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只需在小学助教(associated teacher)的协助下,开始为期10周的全职教育实习。在全职教育实习期间,奥克兰大学派数名讲师对学生的教育实习进行全程跟踪。需要指出的是,助教和讲师的作用在学生教育实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助教代表小学为实习教师提供指导,协助实习教师管理好班级,组织班级活动,在特殊情况下(如实习教师无法管理班级)为学生实习创造有利条件,并且代表小学为大学提供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讲师则为实习学生提供理论指导,补充理论知识,并且代表大学与小学进行沟通,为学生实习提供便利,同时也对实习教师的实习成绩进行打分。
(四)评价方式
奥克兰大学对学生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它要求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最后基于形成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全年表现做出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学生在校需要接受各种类型的评价,主要包括平时作业、日常表现和各种考试,除教育实习外,不对学生打实分,而是划等级,从A+划到D-不等,最终确定“通过/失败”(见表1)。评价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小组学习、课堂测验、研讨、论文、课前预习情况、计算机使用能力等。通过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反馈学习上所出现的问题并迅速做出修改。总结性评价基于形成性评价所得的结论,用于为学生的每一门课程成绩划定等级,其应用条件、目的和时限都有明确规定,主要用于评价学生是否可以取得每门课程相对应的学分和学生是否可以顺利毕业,同时总结性评价也是为小学教育硕士专业选拔研究生的重要参考。
三、借鉴与启示
自1998年我国教育部实施“面向2l世纪培养专、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项目由杭州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率先设立小教专业,到2002年小教专业被教育部正式确立为本科专业目录,截至2011年,我国开设小教专业的高校共计131所。我国小教专业培养在不断摸索中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例如,小教专业地位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毕业生就业难、学生教学技能水平低等。笔者认为,借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我国小教专业可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改革。
(一)提高小教专业的地位
奥克兰大学作为新西兰27所职前教师培训单位之一,非常重视小教专业的建设。它将小教专业视为最有价值的专业之一,认为该专业不仅能使教师“与孩子们共同进步并分享他们的成功”,而且其学位也受到许多非教育机构部门的承认。在我国,虽然小教专业被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已将近10年,但其地位还不是很高。研究发现,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相对其他专业其历史短而未引起足够重视;二是高校小教专业强调学术性而研究小学不足;三是忽视专业特点导致培养效果不明显,小学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培养模式简单同一化。因此,我国亟须提高小教专业的地位,例如,高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合作宣传小教专业、突出小教专业的师范性与示范性特色、国家事业单位招聘岗位适当向小教专业倾斜等,通过此类途径促进小教专业的良性发展。
(二)实行教授一年级授课制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设置在第一学年,要求教授在第一学年给学生上课,并能过一系列的讲座与研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良好的教育价值观的养成。纵观我国高校的小教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大一、大二学年以基础课(公共课)为主,大三集中学习专业课,大四进行教育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而教授授课也大多是在大二学期之后。由于我国小教专业地位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因而不少学生对该专业认识不够,以致不少学生对小教专业的前途感到茫然,因此,让优秀的教授或专家在大一开始给学生授课显得非常有必要。优秀教授或专家给大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并非期待教授立即给学生传授他们一时不能理解的高深学问,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在与大师巨匠的零距离沟通中,在很高的起点上领悟科学、宇宙、人生的真谛,并充满信心找到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
(三)推行教育实习长效制
通过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我们可以发现,其十分重视教育实习。教育实习面向所有学年,而且实习时间也比较长,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教学的魅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能。反观我国的小教专业实习制度,除了部分院校实行顶岗实习或一学期教育实习制度,大多院校的实习期也只有2个月,而且集中在大四上学期。由于实习期过短,而且仅一次机会,这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因此,我国可以参照奥克兰大学的实习模式,学生从大一、大二、大三每学年各实习1个月,大四进行一学期顶岗实习,使教育实习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
篇3
时光飞逝,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大三的生活不知不觉就要结束了,为这大三学年作一个自我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大三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大学生大三总结范文1结束了大三的学习,即奖迎来大四生活。回顾这三年来的学习与生活,本着总结过去经验,更好展望将来的心态,去梳理过去,计划将来。
三年级是主要学习专业理论,锻炼专业技能的一年。由于明确了投身教育事业的职业目标,学习多了不少热情,也多了不少激情,从中也感受到了方向对于一个人前进的重要性。生活也因目标的.明确而多了几分踏实与淡定,因而在其他的更多方面表现得更加稳重与自信。另外,一些影响专注的因素在这年渐渐消失,让我能更专心于学业。因而在这一学年中,可以说比前两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首先,在学业成绩上面,大三比大二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在每门功课上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虽然有些科目不尽如人意,但是已无悔恨,因为已经实在地在上面付出过。有些科目确实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令人不解与可笑地在低级错误或低迷状态中留下了些许遗憾!不过总的来说,这年的学业成绩还是令人满意吧。
在思想上,体系的锥形已经逐渐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开始逐渐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有了自己的基本的人生哲学。这种感觉是美妙的,让你觉得你是这个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生活上呢,比较有规律及更加习惯了这里吧,毕竟已经三年了。这里已经与我结下了深深的关系纽带,对这里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这是一种最深的融合!
总结这一年方方面面的变化,起最重要作用的是:目标。明确的目标是变化的源动力,因为目标才有激情,才会想办法去具体付出努力。有了激情,才会自信,才能抛开其他的无关的杂念去向着木标进发。总起来就是:目标,自信,勤奋,专注,激情!
大学生大三总结范文2回想这大学三年,过往的学习生活依依历历在目,其实一段经历的结束是下一段美好的开始,我非常的受用这一块,在学习当中我没有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不管是什么事情总应该有个度,我相信在以后这一点依然会伴随我受益终生,我以前没有想过现在这一天,那时候毕竟是要遥远的,在生活当中一定要记得这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就是像现在这般让人措手不及,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方面积累足够多的经验,我想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够发挥自己十二分的精力,去拼一把的,往往在学习生活中的这些细节,就是注定了这些,三年的大学生活我收获了,我懂得了,我也豁然开朗了。
一、学习生活上面
我始终认为在我们周围有非常多的重要的东西,它可以是学习,可以是友谊,可以是努力,总是会有我们看不到的正面的东西在我们周围,只要我们能够抓的住,这三年来学习上面我认为自己做到了努力刻苦,虽然每个人对这四个字的理解不同,我认为努力就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继续向前一步,做到足够的认真细致,我认为的刻苦需要让自己做到比优秀的人更加努力,大学我知道学习是非常中重要的,都说大学期间是各方面的综合培养,不管是什么能力都需要得到提升的,但是学习是不可忽视的,子啊专业知识上面我对自己非常的严格,我知道我要做大这一点,在一个集体当中学习一定非常重要的,我经常会给自己足够的理由平去学习,专业知识不能落下,向老师向同学请教这些都是最基本的。
二、社会实践方面
成长都是叠加的,我希望在这三年的大学生活不留下什么遗憾,过去的这几年我总是在要求自己,不管是什么事情我都愿意去尝试,这是一种态度,我非常珍惜每一次机会,在学校组织的社会是实践活动中我总是会积极的参加,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展示一名大学生应该有的风采,以后这也会对我有所帮助,在学习的同时让自己不断的积累的这些实践知识,我通过学生会这个阻止,成长了很多,在学生会里面我也经常会去做一些实践活动,让自己在这一方面填补空白。
三、个人不足之处
我觉得自己在社会交际上面欠缺,都说只要把自己的是签那个做好就行了,但是在大学期间,做到语同学友好相处,有一点的社交能力,这些都是需要具备的,我会让自己慢慢的学习提升的。
大学生大三总结范文3三年大学生活就这么过来了,结束之际我总是抱着对过去一份深厚的回忆,大学是一个心之向往的地方,过去的几年大学学习生活我一直在肯定自己,我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特别是学习,现在已经呆了这个时候了我感觉是充满了很多不舍,我一直都对这几年的大学生活充满这不舍,我觉得这是一笔财富,对我而言意义很大,毕竟我个很多方面都是受到了这些影响,我觉得在今后的生活当中我一定会更加坚定,当然对这几年的学习生活我应该要有一个交待。
我在学校非常努力,跟同学们能友好相处,在很多方面都有足够的信心,我知道只有让自己保持好的状态在学校才能表现好,这是一定的,在生活方面我始终贯彻学校的规矩,生活作风我都是保持高度的优秀,我知道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一定要有好的精神面貌,学生就应该有学生的样子,保持一个好的生活作风,大学三年的时间我也一直在要求在,同学们也都看好我非常清楚这些,所以在工作当中我就非常的努力。
在学习上面,我让自己各方面都在锻炼,不管是什么问题都应该得到一个有效的解决,但是学习上面我一点都不敢马虎,大学是我各方面的锻炼场所,我现在能够感觉自己进步了很多,特别是在工作生活当中我愿意花时间我做好这件事情,不管是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晰规划,在学习上面我制定的学习计划,每个月都会有,我认为这是一个检点的事情,给自己有计划去制定的一些学习,这样总会有所收获,我愿意花时间让自己优秀起来,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我不应该对这些漠不关心,现在我也想了很多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必要要去做好的,我制定了一些学习计划一直都在坚持着,不管是什么时候不会去偷懒。
在社会实践上面,大学我赚了第一桶金,过去的好几年我在实践方面也非常主动,社会上面很多东西都要一步步的去适应,试过了总之就会知道怎么做,我现在才是真正的知道这写看上去简单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是多么重要,我在暑假就经常去尝试,暑假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当然我不会影响了自己学习,只是说在个方面都有所保障的前提下去做好,大学三年现在接近尾声,一切事情回想起来都是值得珍藏的回忆,是一件件小事,也是一次次挫折,这些都在激励着我前行。
大学生大三总结范文4三年的大学大专的生活,是就快要过去了,我也是要进入社会去实习,然后去工作了,虽然以前寒暑假也是有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周末也是去做过一些兼职的工作,但感觉那些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在工作中,领导对于我们的错误也是能够体谅,但是而今要走向社会了,更是带着一份责任,我也对我这三年来的大学生活做一个自我的鉴定。
在校的这段时间,我认真的去学习,我知道如果不学习,那么大学的时间就是浪费掉了,更是不能在游戏中去虚度光阴,课堂上,我也是尽量的早到教室里面去坐到前面的位置,更好的听老师讲课。有什么问题,也是会在课后去问老师,让自己弄懂,平时的时候,不宅在宿舍里面,天气好就去运动,让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只要没课的时候,都是去图书馆里面看书,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汲取各类的知识,大学一些要考的专业资格证书,我也是在图书馆看书,然后去学习通过的,同时在学校有很多的社团活动,和学校,系里组织的活动,只要能锻炼到我自己的,我都是积极的去参加,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一些专家过来学校的讲座,我也是积极的去听讲座,去充实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各方面都是得到发展,只有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都提高了,那么以后到职场上也是更加的有竞争力。
除了学习,我也是积极的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学了就要用,平时在周末,我也是会去与专业相关的一些公司做兼职的工作,不在乎薪水的高低,最主要是能锻炼自己,能让自己学到的知识能运用上,也是让自己提前的接触社会,了解职场,到了寒暑假期间,更是有大量的时间来实践,我也是体验合适我的一些兼职,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得到实践,这样我也发现了自己哪些方面不足,回到学校之后也是更加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去补足了。只有通过在社会中的实践,我才更加的明白我的学习是如何的,不然只是学知识,那么那些知识其实还是只存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而不是转化为我个人的一个职业能力。
三年的大学生活,我认真学习,努力的去实践,也发现了自己一些方面的不足,我的口才不是那么的好,可能也是我的性格不是那么外向的,所以很多时候沟通并不是特别的好,这些也是需要我去作出改变的,特别是在职场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只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的。但我相信我今后一定会变得更好的。
大学生大三总结范文5时间好快,转眼大三最后一个学期结束了,我已经走过了大学四分之三的时间了,毕业已经不远了,这让我开始有些紧张起来。
在大三第二学期中,对于学习的热情,从没有减少过,因为清楚知道时间短暂,所以在学习方面,投入要比过去要多的多,很多时候我会自己去图书馆学习,毕竟课堂里面的很多知识已经不能让我满足,我也不是一个需要老师填鸭教学的,更多的是喜欢自己主动去学习,主动的去接触全新的教学任务,多一分努力才能够多一分付出。
在图书馆里面自学,和拓展自己的学习点,毕竟光靠学校里面的知识是不能够完全满足今后毕业工作的需要,所以来到学校最大的知识储藏地点这才是我们发展需要的一点,我可以靠着这一点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每天我们时候半天的学习时间,下午的休息时间我选择泡在了图书馆,寝室里面的因为比较吵,而且也不适合学习,所以图书馆成为了我去的最多的地方。
我对于自己的专业方面的见解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我认为想要学的好不如多做学思考,多认真分析,只有多考虑多分析,多想一想自己如何做好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做的更好。我除了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成绩外,更是重视自己在学校的排名,学校里面比我优秀的人很多,我也加入到了学校学生会里面。
一方面我想通过学生会锻炼自己,另一方面我希望可以接触到不同的领域,比如管理方面,所以进入到了学生会,从最初的成员成为了部门的部长,管理手下十多人的团队,每天除了要做好自己的学习更要还要学会去关注其他学生之间的的管理,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
尤其是到了大三最后的一个学期,也是我在学生会最后一个学期,不但要做好学生会交接工作,更好做好进入大四的准备,按照学校的`要求,我们大四的第一个学期是在学校里面学习,最后一个学期是进入到社会实习,实习时间为六个月,因此在大三期间,我就趁着有时间或者是假期周末去做一些工作,比如兼职,或者打一些工。
篇4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 以人为本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建设者,高职院校也随之蓬勃发展。时代的特性赋予了每一届大学生许多新的特质和使命,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特点、成长意识及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有很大变化,这使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满意,从“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出发,引入PDCA循环法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成长成才。
1.什么是PDCA循环法
PDCA循环是由瓦特休·哈特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提出的,后来通过爱德华·戴明博士的推广得到广泛的流行,也称为:戴明循环。这种方法的要点是一切工作都应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plan),包括确定目标、工作计划等;第二阶段是实施(do),就是贯彻执行计划;第三阶段是检查(check),即检查计划执行的效果,找出问题;第四阶段是处理(action),即推广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并制定纠偏措施,对问题找出原因,为下期计划提供资料。
PDCA循环存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一项活动,无论多么简单或多么复杂,都遵循如下的循环,如图1(a)所示。这种循环是一个动态循环,呈螺旋式上升态势,如爬楼梯一样,如图1(b)所示。经过第一次循环提高一个台阶,然后在新的台阶上经过第二次循环,再提高一个台阶,如此类推。经过一个循环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并把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轮循环解决,使下一轮循环的水平更高,质量更好。同时,由于PDCA循环适用于每一件事情,所以对于一项复杂的工作任务,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若干小任务来完成,每一项小任务依然可以遵循PDCA循环,使之不断完善。这样就形成了大环套小环,每个小环都在不断向前推进,从而推动大环达到新的高度,如图1(c)所示。
图1 PDCA循环
2. PDCA循环法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学生学有所长,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存在和发展的根本。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尽如人意,生源自身情况的变化,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学生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弹性学制,学分制推行,教学管理制度等都对学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运用PDCA循环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不断完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下面就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活动对四个阶段进行阐述。
2.1 P(计划)阶段——素质教育三年计划
根据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相应的素质教育,大一年级新生正处于角色转换的适应期,稳定情绪、熟悉和理解大学生活、明确成长标准是他们首要任务;大二年级学生的焦点主要放在学习、塑造自我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大三学生面临毕业,最关注的热点是就业,他们渴望找到理想的工作和单位。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了解大学生成长的这种阶段要求,有计划地安排教育内容,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用容易震动大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充分实现素质教育的针对性。
2.1.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把新理论、新思维、新观点纳入教学中,教学内容融入学生基本素质教育与现代文明素养;要把学生理论学习与科学有效的考试考核方法结合起来,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2.1.2加强和改进主题班团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思想品德素养。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建立学生在校期间的主题班会的系统内容。按照青年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提升规律和要求,分年推进相应的主题班会活动。主题班会重点围绕人生观、价值观来进行。
2.1.3完善和落实时事学术报告制度。引导学生参与时事活动,体验时代潮流的蓬勃发展。时事学术报告要把开放视野、世界文明、人类价值、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建设成就等作为主题来进行。
2.1.4开展意义重大的主题活动。要把主题活动切入到重大历史事件、优良传统活动的纪念日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把世界文化、中国文化、地方文化和民族优良传统作为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重要内容。主题活动项目要大胆创新,求实精选、不断赋予活动新的境界,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使活动具有时代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快乐接受。
2.1.5加强党团建设和党团互动活动,引导学生创先争优入团入党。务实地开展党团活动,提升成员的人生理想境界,增强成员本领,提升党团员在学院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增强党团组织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形成以党团组织为核心的学生先锋队,成为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的示范力量。
2.1.6加强学生特长教育的活动建设,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快乐,提高水平。要规划社团建设,重点建设文学、美术、音乐、书法、体育、演讲与口才、辩论、摄影摄像、科技竞赛、项目策划等人文素质类社团。加强文艺表演和体育竞技队伍建设,抓好学生声乐队、器乐队、合唱团、舞蹈队、礼仪队、情景剧团、篮球队、足球队、羽毛球队、田径队等组织建设,由专业老师进行常态化训练。强化特长选修课建设,把一些如音乐、体育等培养学生特长的课程纳入选修课并给予相应学分。
2.2 D(实施)阶段——素质教育活动实施
2.2.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分年级进行。大一年级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二年级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仰;大三年级树立学生民主法制观念和法治社会建设的坚强信念。
2.2.2开展主题班团会,各年级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每月各开展两次。大一年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苦乐、荣辱、美丑观;树立正确的友情、亲情、爱情观;大二年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观,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正确追求物质财富和精神享受;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快乐地度过大学时代;大三年级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形成我为社会、社会予我的感恩思想;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维护法制和制度,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诚信、节俭、竞争、自强、自立、公正、平等品质。
2.2.3每年4次时事政治报告。大一年级主要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时代激情;大二年级通过报告让学生增强国家和民族自豪感;大三年级重在引导学生树立勇立潮头、顺应潮流、参与发展、积极贡献的时代思想。
2.2.4主题活动可以运用“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元旦”军训、教师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进行组织。
2.2.5每年组织二期党的知识培训班,二期入党前培训班。每年要物色一批、培养一批、发展一批、输送一批党团员。
2.2.6每学年第一期进行以大学生艺术节为主的各种学生文化活动。学年第二期进行以学生运动会为主的各项学生体育活动。
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依据素质教育三年规划,使学生在素质教育活动中得到实际锻炼,在实践中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将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2.3 C(检查)阶段——评价素质教育成果
在PDCA循环中,C(检查)阶段是重要的一环,它是推动事物向前的原动力。在各项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都可以采用PDCA循环法,教育活动开展前设计好实施的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做出修正,最后通过考核或布置作业的方式评测教育活动的效果。制定改进措施,为下一轮教育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中,检查阶段的内容可以有:
2.3.1通过书面考试,查看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传统的书面考试的方法,可以反映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实际掌握理论知识的多少,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书面问题的能力,等等。
2.3.2通过书写个人心得体会和实践报告,分析学生的活动情况。在班团活动后,查看学生的个人心得体会,研究班团活动内容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活动目的;在每一次时政报告和主题活动后,根据学生的实践报告,分析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学生体验活动目的的情况,以及活动意义的实现情况。
2.3.3通过成果展示,评价素质教育效果。根据艺术节和运动会中参与学生的获奖情况,可以了解学生赛前的准备工作,思想和心力的投入情况,在活动过程中的成长变化,等等。
2.4 A(处理)阶段——制定改进措施
这一阶段主要从素质教育活动的实施情况和成果评价来分析与预期的素质教育目的之间的差距,研究改进的措施,并进行再检查。
如对大三年级的学生在开展班团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就业的关心,可以安排面试技巧介绍、模拟招聘现场、调适就业心态等主题的班团活动,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有锻炼意义的如“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爱心公益等活动。
对上述两个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需要在下一轮素质教育PDCA循环中进行检验。通过后续的PDCA循环过程发现,以上改进措施切合学生实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3.运用PDCA循环法促进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体会
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是单看某一门课程成绩的优劣,而是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培养又需要有计划地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哪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哪些可以在大学阶段进行有计划的培养,都需要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分析总结。运用PDCA循环法,每一次循环都从学生的成长实际需要分析开始,将上一轮循环的评价结果、改进措施等输入到下一轮循环。这样,素质教育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更切合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从而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篇5
一年级是大学新生由高中生过渡到大学生角色转换的重要时期,也是四年大学生活的起点,所以此阶段的引导教育特别重要。教师要及时合理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在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教育的基础上去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他们在大学期间通过明确的学习生活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基石准备。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最早在西方悄然兴起,90年代才经由欧美国家传入中国。职业生涯规划结合时代特点既体现了个人对自身能力、爱好、特长、不足等主观条件的综合分析,又显示了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客观条件对规划者的限制,所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越来越得到各大企业的热情关注,同时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获得认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者应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帮助大学生发掘潜能、提炼优势,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能有清晰明确的认知。因此,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对大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促使新生明确学习目的,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增强社会就业竞争力
有人用鲁迅先生的四部作品来形容大学生的四年生活状态: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从中可以看出刚经历角色转变、初始离开父母羽翼的大学新生们要适应新的生存问题时心态是迷茫的、彷徨的,如果没有及时对其进行学习目标、专业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内容的引导,有些新生往往会出现目标期限缺乏现象,开始沉迷网络游戏、陷入恋爱漩涡、出现心理抑郁等很多问题。为防止此类现象发生,学校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外,为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重要途径之一。在配合学校其他工作基础上,由专业教师为新生导航,指导他们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统筹安排课内外社会实践和技能大赛,以积极的态度应付未来的大学生活和职场生活。同时从入学起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提前树立职业意识,充分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各项指标要求来调整和完善自身,通过在校期间四年的学习锻炼使其达到企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标准,提升就业竞争力。
2塑造新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新生社会适应力
改革开放30年,伴随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多种价值观念的冲突、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丰富等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也更活跃复杂,大学生在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还未完全养成的情况下看待事物和对待社会很容易表面化、片面化、理想化,多数缺乏正确的健康心理素质,心理素质较低,社会适应能力极差。这种状态下的大学生一旦走入社会就业,会给社会增加极大的负担。增强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力的关键就是让其在校期间先了解社会、明白社会,在工作过程中正面理解并逐步接受挫折与失败。这种能力锻炼的获取途径恰是专业理论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所不具备的,却正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能提供的。因此,让高校毕业生在成为大学新生期间就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自我认知、明确“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等基本职业认知就能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前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力,教育他们在社会中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分析受挫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个人宝贵的人生经验,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力。
3优化高校专业学科结构,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专业是高校和社会对接的桥梁,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检验高校本科专业的设置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人数也水涨船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事实。因此,积极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市场人才需求,根据市场急需来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专业结构、进行新型人才培养是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责,针对大学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新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前景,认识专业发展方向,明确专业人才需求,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定位。让大一新生意识到学校是在为他们的未来而开展教育,可以从内心激发他们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成才,这有助于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转变学校学风,优化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牌效应。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分析
相对于国外高校来说,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相当薄弱。很多学校体现在仅仅设置了相应体系和制度,停留在对毕业生就业的一般理论指导、协议书的填写等初级常规工作上,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配套的专业教师队伍,从而导致学生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困惑。
1开展专业教育,使新生树立专业意识
萨拍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大学时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很多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非常盲目,只考虑是否热门、是否流行、家人或朋友是否从事过此类专业等外在因素,对专业的内涵与外延等很多硬性指标根本不了解,更无从谈论毕业规划。因此,新生入学后首先应及时召开专业介绍会,请专业教师讲解专业概况、学科特点、所学科目,介绍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及就业前景,让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全局掌握,培养专业兴趣,树立专业意识;其次,召开新老生专业座谈会,邀请本专业在校的高年级学生、优秀毕业生、行业典型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与新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利用榜样的力量从专业学习、专业实践、工作经验、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为新生讲解,以便于新生结合自身特点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初步形成合理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2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使新生明确自我认识和定位
很多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为一门自主选修课。根据高校课程设置,选修课有很多模块且只在大一大二课程中开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喜好在众多模块中自由选择,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导致多数学生在校期间由于个人原因或其他因素不能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故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来看,高校应调整课程设置,在大一学年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通过给新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方法,教育大学生如何客观认识自我,指导学生如何去了解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劣势与不足,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从而分析得出自己职业生涯途径,正确平衡个人与社会的需要,给自己进行准确目标定位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3增设职业生涯规划专项辅导,帮助新生设置职业发展目标
集中授课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指导教师按照课堂教学规律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讲解,课堂效果反馈得出的结论也仅能反映多数学生的状态,而未能体现对目标缺乏型的个别学生的教育接受情况。鉴于上述情况,高校应在学生课余时间增设职业生涯规划专项辅导,通过筛选将“目标缺乏型”学生分批组成一个个小团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队系列训练,使他们在一个有支撑性的团体中接受教育,心理状态必将得到调整和改善。同时,也可以将那些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保持高度热情和关注,对自身职业发展目标极为关注的优进学生单独组编成队对其进行自我认识体验、周围环境的认识、生涯决策的实施、时间管理等方面内容的专项辅导,这种方法既弥补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堂内容深度不够和人数限制的不足,又能比较深入地训练学生,扩大学生的受益范围。
4配备专门教师定期跟踪指导,督促新生规划职业目标管理
因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阶段性特点,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根据自身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指导大学生有计划、有层次地去实施,大一学年的自我探索,大二学年的职业生涯扩展,大三学年的职业范围选择,大四学年的职业职位决策,四个时期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标是要采取切实行动,开展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中也包括目标管理这一重点内容。大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缺少社会锻炼,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较弱,针对这一特点,高校应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配备专门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期跟踪指导,激发学生动力,及时提醒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发现偏差及时调整,督促他们按照进度计划执行以便能有效实现目标。
5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各项特色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办学宗旨、办学目的、思想精髓、师风师德的综合体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则承载着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四年,其过程是漫长的、效果是迟缓的,只有在学生毕业时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且在有效时间内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一定成绩时才能最终体现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著的成果。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以理论形式存在于校园中是单调的、乏味的,学生容易对其产生消极懈怠心理,因此要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这个载体,校团委、校各大社团、学院分团委、院学生会等各级组织可以根据各自专业特征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简历制作大赛、面试技巧大赛、演讲比赛等各种竞技赛,形成浓厚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理论体系,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赵志川,陈香兰.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性学习;实践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放缓脚步和社会需求平稳化,而高校扩招导致的毕业生人数激增,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出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规定就业指导课程成为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如何更好地完成就业指导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使处于劣势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是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教师面临的紧迫问题。然而,当前我国各独立学院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并不显著,在课程体系设置、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不足,亟需改进。面对目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现状,需要摸索何种授课方式能最有效地展开就业指导课程,何种课程体系能最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这其中,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改革途径迫在眉睫。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思想观念下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着力于学生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和确定相应的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学习行为的拓展和深化,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的。在独立学院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法应用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一)符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
独立学院在生源类型、学生特点、师资结构和办学资源等方面都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近年来,人们逐渐明确了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类型定位。与一本、二本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活跃、爱好广泛、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较强的特点较为突出,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既要不抹杀学生成才的热情,又要不盲目地拔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实现培养过程与目标的一致。
(二)符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特点
就业指导是伴随着毕业生就业难现实问题出现而兴起的,所以相对于一般的课程教学,就业指导课程具有极其的目的性,其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其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可谓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内容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和人力资源等多学科的知识,还包括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就业政策、书写投递简历技巧、面试技巧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其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形成和具备就业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为其发展与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性学习教学法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
(一)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指导思想
就业指导课程在笔者的学校开设对象是全校学生,开设学期是大三学年的第一个学期。笔者所探索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出发点,即大三学年阶段学生应广泛了解各个行业,培养学习兴趣和职业目标,为后期就业打好基础。任课教师应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充分全面发展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课题或项目,设立一个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发挥主动性,探索分析,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性自主选择、自由发展。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教学在注重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更注重着眼于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人才,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与事业的联系,了解就业政策新趋势;同时,通过对相关行业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行业。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
1.教学组织过程教学组织过程主要有六个环节。(1)知识背景的准备。为保证教学任务的落实,在开始组织实施任务前,必须做好教学资料的准备工作。通过课程讲授、开设科普讲座、组织参观考察、提供任务背景资料,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开拓学生视野,诱发探究动机。(2)组建任务小组,合理分工。由各班学习委员负责组织协调,全班同学按照自愿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5-7人,确定组长,合理分工。通过小组作业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3)指导学生确立任务。任务的确立是关键环节,选择原则主要为:首先,设计的任务要包含课程目标要求;其次,设计任务时根据知识、技能的递进关系,对任务排序,逐步实施;第三,任务一定要结合课程实施阶段、学生能力和生活实际,并进行必要的简化和分解,可以说任务的选择决定了本课程教学的质量。任务小组确定后,要根据自己的任务制定研究方案,以保证研究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化。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研究的具体方法等。(4)实施研究。学校和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和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研讨问题、策划方案、访谈相关人员、实地考察记录、体验学习等方式去收集有关信息。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要经常互相讨论、交流和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5)形成报告。任务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以调查报告的文本作业形式上交指导老师。经过老师的阅评之后,方可最终定稿。(6)成果交流,总结提高。各组将研究成果以PPT课件形式进行展示,并推选一名组员向全体学生汇报,相互交流学习,每组汇报5-10分钟,并接受听众学生至少2个问题的提问。让学生分享别人成功的秘诀、借鉴别人失败的经验的同时,不断反思自我、总结自我,逐步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定位。2.组织要求(1)任课教师必须对任务小组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做到“学生分散实践调研,教师全程跟踪服务”;(2)小组作业实行组长负责制,每位同学积极参与,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同时积极进行团队合作,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
四、结语
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培养指导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新颖化。在推行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成就感都具有推动作用,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文是笔者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理解,希望为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独立学院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柳秋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J].理论探索,2012(12).
[2]费兰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9).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71-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日益凸显,大学生成为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但与此同时国内日益扩大的人才需求市场以及高校毕业生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本文对如何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生人才进行了叙述,并分析其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培养路径,为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提供源动力。
一、大学生核心能力的理论内涵
核心能力是从学术术语“核心竞争力”演化过来,最早由美国的经济学家普拉哈德(C. K. 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1]在1990年提出。国内学者研究得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在过去的投资以及学习行为中积蓄沉淀,形成对手难以超越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独特优势,对企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除了本身的技术和资源因素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的成员,那么我们可以把个人所具有的核心优势称作职业核心能力。
教育观是高校培育人的指导思想,其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教育观中处于核心地位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理论的内涵中指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一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素质以及实践活动和需要的全面协调发展,人的个性能够充分完全发展、人在社会关系方面的丰富发展,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目标与该理论所要求应是相一致符合的。
因此,大学生核心能力理论是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适应当前形式发展需求,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并适应社会发展的核心能力。
二、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一)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含义
大学生核心能力是大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经过个人持续努力地学习、实践及创新,进而形成一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伴随其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能够为大学生带来较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引导和激发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大学生核心能力的特点
1.大学生核心能力具有普遍适用性。大学生核心能力跟从事具体行业或者职业的工作岗位所需要具备的特定职业能力是不相同的,它不针对具体的职业和岗位,它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岗位和职业。
2.大学生核心能力具有稳定性。大学生核心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地积累和磨炼,它形成后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弱化丧失,具有持续长久的竞争优势,从而保持其稳定性。
3.大学生核心能力具有内隐性。大学生核心能力是其价值观、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它不像知识和技能的特征表现较明显且易于衡量、评价,它不易衡量,从而具有内隐性。
(三)大学生核心能力的构成
用人单位根据对人才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参照《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和相关理论,结合高校人才培养实际,大学生核心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内核,由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等五个能力指标构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形成动态循环的有机系统。
三、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打造核心能力内核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内核和基石,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行为才能够保证大学生确立坚定的方向目标。在本体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核心能力体系的内核。通过增强理论武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提升文化氛围打造多平台、多形式的核心价值观宣传模式、加强榜样引领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发挥示范效应、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记实性写进成长记录,建立奖惩机制等一系列立体式推进措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每名学生的自觉意识,外化为每名学生的行为规范。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用人单位是人才质量的检验者和评价者,对大学生核心能力水平作为其选人、用人和培养人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的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时,要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知识学习和方法学习相统一、理论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社会需求为首要导向设计科学合理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企业双方按照用人单位的岗位设置情况、人才需求标准和学校软硬件环境共同合作开发相关课程体系和编制教材,能够充分发挥出双方各自优势实施人才培养。
教学方法改革应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师应以提升大学生核心能力为目标,最大程度发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提高大学生知识掌握、阅读理解、独立自主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核心能力。
(三)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教育,构建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作,就是从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生活起就对其实施全面系统、层次分明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相关活动,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教育为主线,根据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紧密围绕大学生核心能力的理论内涵,针对专项能力设置专门课程内容以实现核心能力的专题化培养,科学构建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
由于大学生在不同的成长时期所面临的困惑不同,以年级为单位来描述对大学生进行培养的四个阶段目标:大一学年为探索期,其目标为认识大学特点、熟悉本专业的相关情况、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学会与人交往和树立学习生活目标;大二学年为定向期,其目标为完善人格的思考与发展、专业意识的形成与塑造、目标管理的理解与应用和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建构;大三学年为准备期,其目标为深入学习专业主攻方向的理论知识、培养职业发展所需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和做好毕业规划;大四学年为抉择期,其目标为走向新岗位做好各种准备。因此,要根据大学生核心能力内容,将大学生核心能力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专题,针对不同能力进行专题培养。
(四)发挥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优势,在活动中培养大学生核心能力
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路径,要充分发挥学校各机构的优势力量,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组织形式多样的提升核心能力的活动项目。
通过科技竞赛、学科竞赛、科研立项、科研训练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等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话题研讨、演讲、主题征文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辩论赛、体育比赛、素质拓展、团队定向运动和野外生存训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运用党团组织、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活动,为学生搭建进行组织管理能力的训练。通过举办联合国模拟大赛、英语剧表演、英语角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通过勤工助学、社区挂职锻炼、社会调研等方面活动,通过接触不同文化背景和工作环境的各类社会人群,学会沟通交流合作共处。
(五)建立学生能力认证中心,对学生核心能力水平客观评价
为扎实有效地推进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可依托信息化技术开发设计大学生核心能力测评系统,促进学生不断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水平。该系统以大学生核心能力构成要素为观测点,以能够展现能力水平的业绩和证据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互结合的方式记录,通过历史记录、成绩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等相结合模式,评估大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学生能力认证中心由学校、学院和班级三级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和规划学生能力认证的方向、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法,完善学生能力认证体系的各部门职能,对各院系学生能力认证中心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定期审查,对学生能力数据进行总结分析以找出其内在规律;学院学生能力认证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进行学生能力认证工作,督促学生及时提交能力认证申请并予以审核。班级学生能力认证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将学生能力培养指南内容向班级同学宣传,督促本班同学及时提交能力认证申请。学生能力认证中心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对学生所申请的能力进行认证,客观、公正和全面地记录每个学生大学期间能力情况,学生能够随时查看个人的能力情况,定期输出学生个人能力存折以促使学生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在学生毕业时为学生颁发能力存折供就业使用。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的市场化、国际化形势日趋明显,大学生核心能力水平高低关系到其就业和职业发展。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要从提高大学生核心能力的角度,实施人才培养,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培养可靠顶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孟炯.加强索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竟争力[J].高教研究,2005,(3).
[2]管斌全.让别人无法取代一如何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篇8
关键词:农业水利;毕业设计;问题;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95-02
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总结和体现,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一次重要的专业排练和预演。毕业设计质量不仅反映了一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能力,也是一所高校教学成果和办学水平的直接展现,理应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给予充分的重视。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水利专业前身是1958年东北农学院在土地规划系创办的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发展至今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千名以上的农业水利人才[1]。目前,我校农业水利专业的毕业设计安排在四年级第二学期,每年3月初左右开始,至6月上、中旬组织答辩并完成论文提交等工作,期间历时约13周。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突显。结合所从事的专业教学实践,笔者对目前农业水利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毕业设计的一些发展模式。
一、农业水利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一)影响毕业设计的主要因素
1.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正经历与以往时代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当前强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从入学就开始关注就业、外语计算机过级、考研、考公务员等一系列问题。在时间方面,毕业设计往往与考研(准备及等待录取结果)、毕业求职等交织在一起,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并没有把毕业设计放在应有的地位,他们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在学习、跑招聘会和人才市场上。存在观望、等待、抄袭、“都能通过”等侥幸心理的学生大有人在,尤其是就业(或硕士研究)方向与专业不对口的学生,存在“毕业设计无用”的心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2.指导教师工作压力较大
由于各层次的专业教师一般均担负着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大多数中青年教师还面临着晋职称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在课堂教学、发表学术论文、申请或实施科研项目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因素导致了教师无暇顾及所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窘况,也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下滑的客观原因之一。
3.毕业设计不易选题
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存在难易(内容)、宽窄(范围)、长短(周期)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困难。内容较难、范围较宽、周期较长的题目,学生不易按时完成;反之,又达不到毕业设计的预期效果。教师承担的项目一般不易分离出较独立完整、适合毕业设计的短期研究内容,学生也很难在数月内熟悉项目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研究中,因而一般只能做些简单的辅助工作。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然而教师能接触到的实际水利工程设计项目并不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要求不重复,要有所发展和创新,这无疑给题目的拟定增加了难度。
4.毕业设计经费投入较少
农业水利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开支主要有:实习期间的交通费用、购买各种资料(图书、数据等)和试验原料的费用、打(复)印、出图及印刷费用等。目前,我校本科毕业设计经费为50元,很难满足各项开支需要,直接影响了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学生综合能力不足的典型表现
(一)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从历次修订和执行的本科教学计划看,农业水利专业以往和当前开设的课程,足以满足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工作和基本科研所需,关键问题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专业识并能灵活地对其进行综合运用,能否在大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主动加强知识储备和拓展专业实践技能。毕业设计内容一般不局限于一门课程或一本教材,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即使在学习成绩好,或者已经被确认录取为研究生的学生当中,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并不多见,“学习好”基本等同于“课程考试成绩较高”,而不能代表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强。
(二)主动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掌握最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并利用便利的校园网查阅文献的学生并不多,甚至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查过文献,需要专业文献时仅在网上搜索一些网页文件,复制粘贴一下便草草了事。指导教师详细布置好的设计任务,学生不知道如何入手,需要老师事无巨细地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试验方案的制定,数据的观测、收集及分析处理等能力均为空白。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查阅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独立完成课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密切配合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指导教师布置的设计任务,有时需要小组集体完成,然而小组成员往往存在观望、等待和依赖他人的心理,相互推托,不愿主动承担任务和责任。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
农业水利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较多,一般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如Microsoft Office系列)、编程语言(如Microsoft Visual Basic)、绘图软件(如AUTO CAD)等。从专业实践应用的角度看,无论对于学习或工作,开设的这些课程和课时量已足够,并且这些软件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自学并逐步提高熟练程度。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配备个人电脑的学生为数不少,但学生在基本的Word编辑排版、Excel绘图及公式计算、简单的程序编制、CAD制图出图等方面的熟练程度远不及网络聊天和电脑游戏。
(四)文字及口头表述能力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和相关的文字材料层次不清,语句不通,详略不得当,标点符号乱用,错字别字常见。在与教师的沟通以及最后的毕业答辩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明显不足,不善于应用专业词汇表达专业研究内容。
二、农业水利专业毕业设计发展模式
(一)知识脉络的传承
从农业水利专业阶段教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专业学习主要体现在对不同课程的学习方面:在大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课,对专业的认识比较模糊;从大二学年开始进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至大四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基本修完教学计划开设的所有课程。在此期间虽然学生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更多的情况是在每学期的课程学习后,很快转入到新学期的课程学习中,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梳理。
毕业设计往往针对较完整的项目,可能涉及“农田水利学”、“水工建筑物”、“水力学”、“钢筋混凝土”、“水利工程概预算”、“水泵”等多门课程知识,然而,在这些课程的独立授课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传达涉及的其它课程的所有知识。课程设计虽然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但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一门课程知识的运用。因此,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角度看,需要专业任课教师间的密切配合,尤其要突出强调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应用范畴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重点解决好专业知识脉络的传承问题。
(二)与专业对口单位的协作
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解决学生毕业与工作衔接的一系列问题,除依靠全院教师的言传身教外,还可以加强与农业水利专业对口单位(如: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的协作,通过邀请工程师、专家、学者等到学院作报告或现场指导,将大四学生直接派往设计部门或其他生产实践部门参加实际项目等方式,开展多方面的沟通和配合,使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结合生产实际[1]。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和专业的认识,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还可以及时了解对口单位的人员需求信息,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同时对教师工作也是一种交流和促进。
(三)本科的导师制
实行本科导师制,可以使学生有更长的时间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而指导教师也有了比较稳定的助手。对于有课题和项目而无助手的中青年教师而言,导师制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2]。结合我校农业水利专业阶段教学的实际,可以考虑学生从大三学年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来,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通过协助教师和学长查阅资料、开展试验、撰写材料等逐渐提炼毕业设计题目和研究内容,从容地完成毕业设计。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科研创新等多方面能力,也可以大大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结语
由于学生在本科阶段提高的专业技能程度有限、专业学习和专业应用脱节的现象较严重,导致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教师不得不在短期内对指导学生的专业知识、电脑、应用文写作等技能进行“拔苗助长”式的短期培训。通过知识脉络的良好传承、加强与对口单位的协作以及本科导师制等方式,有望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大幅提升。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比赛活动、加大学校经费投入等方面促进毕业设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校;教务员;工作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72-02
教务员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起到剂的效果,高校好比一辆飞驰的汽车,本科教学工作是核心是“发动机”,教务员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无处不在,却又润物无声,是各种教学管理信息上传下达的桥梁,是连接学校、学院及师生的纽带,是院系常规教务管理工作的执行者,是领导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参谋和得力助手。教务员除了应对平日琐碎的教务管理工作,保证本科教学工作运行顺畅,还要能够钻研业务,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在工作中实践,在研究中提高。本文试从当前高校教务员工作的特征出发,总结教务员工作规律,探讨如何提高高校教务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一、高校教务员工作的特征
学分制打破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管理呈现出动态性、开放性、多维性,学分制的学籍管理、选课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及教材管理等大量工作都是现代化的系统管理。因此,必须能够熟练操作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具有信息化管理理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务员。
教务管理工作首先具有连续性,业务性强的特点,教务员对教务管理工作的熟悉和精通需要三年。其次是服务性,教务员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服务性。为学校的教学服务,为全院师生服务,因此教务员需要具有主动服务的意识。三是能动性。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而人又是有主观能动性、有思维活动和情感反应的,是个动态的管理,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四是耐劳性。教学管理工作琐碎、繁杂,它是连结多方面、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具有承上启下、桥梁连结的作用,因此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二、高校教务员工作的内容
以黑龙江大学为例,每学期18个教学周,在开学前一周需要做好课表的工作,提醒有教学任务的教师准备好上课并制定教学检查工作方案。
第1周解决开课初期教师遇到的困难,完成试卷存档;提醒全日制本科双学位班师生按时上课,准备期初补考,成绩上报学校;办理学分制选课的补选、免听等手续,解答关于学分修读、选课、补考、毕业论文写作等方面的问题;完成开课审核,对选课人数过少的课程及时了解情况,协助任课教师办理停课手续或向教务处申请继续开课;安排学生助理的值班表;春季学期须通过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监控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进度,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经常和系主任沟通,对指导进度滞后的要督促;秋季学期须完成毕业论文存档,筹备并组织双学位开学典礼。
第2周制订各项教学管理工作计划,包括学业导师工作、双学位工作等;组织双学位补缓考;春季学期解答师生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问题。第3周英语四六级报名开始;重视对教学工作的宣传,注意相关教学活动照片和文字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秋季学期时需在教务管理系统上做好新生的分班工作;完成学业导师的推荐,并在学业导师网站上创建导师班级,提醒导师按计划对新生开展指导;向新生介绍选课网站和学业导师网站的使用;协助教师完成优秀毕业论文校对;和新生学委、双学位班干建立联系;第4周期初补考后,需要连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一起提交成绩单给教务处。
教务员的日常工作比较琐碎,随时办理调串课手续,解答教学管理系统使用的疑问;对转专业和停学、复学的学生做好登记,在电脑中有专门的记录表。在教师节和相关的节日做好对教师的慰问工作,与师生、领导、同事保持融洽的关系,充分发挥学习委员的作用,使其成为教务员在班级的代言人。定期开展教学管理改革专项调研、组织并参与师生座谈、整理教学数据、总结教学管理经验。注意重大活动影像材料的收集,本科及双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实习、考试、教学检查、教学评估工作、上级部门的专项教学迎检等。
第6周安排双学位课程和考试,同时确定考核方式、参考书目,在课表中标注学时构成;整理以往试卷送教务处大库存档上附说明,说明内容包括学院、学年、学期、年级等信息,学院只保存近两学年的试卷。在秋季学期筹备双学位招生;春季学期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完成中期检查,确定答辩日期。
第7周开始排下学期本科课表,首先确定教学任务书和专业协调课,配合系主任落实教学任务;在春季学期安排毕业生大补考命题,通知毕业生提前准备好复习,联系结业生参加考试;向招生办提供当年本科生招生手册的宣传材料;组织双学位学生填写毕业生登记表、学籍附表。第8周确定伊春分校双学位授课安排;春季学期时需组织系主任完成学生论文答辩稿的提交,按时向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以word文档格式提交毕业论文(设计)电子版,逾期未提交者按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不合格处理,延期答辩。
第10周发放四六级成绩单,做好成绩的存档工作,统计考试通过率;秋季学期核对本科生未报到情况,删除未报到的学生,做好学籍管理;协助院领导组织系主任、实验室主任、教学秘书填写教学质量年报;参照学校相关时间安排设定毕业论文时间点,向全院;春季学期发放实习手册,大三学生开始毕业实习,在实习期间补充缺少的实习协议。双学位招生集中宣传;奖学金评选和发放;本科毕业论文反剽窃检测,组织本科和双学位毕业论文答辩。
第12周安排期末考试考场和监考;秋季学期开始大一新生选课指导,介绍选课系统、校园网及教学在线、学业导师网站等,同时讲解黑龙江大学的学分制和专业培养方案;第13周统计双学位工作量上报课时费。春季学期14周报送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材料;站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终稿提交完毕。
15周调停课补课,如果已经补课请在“申请停课、补课”网站填写补课信息,如未补课请在该网站上提交补课预案,以上工作需要在17周前完成,否则因教师个人原因临时停课而没有按时补课的学时,将在审核总学时数中减除;组织四六级监考报名,提醒学生参加四六级考试。秋季学期填报本人的年终考核材料;春季学期第15周统计双学位学生的毕业信息,了解其修读双学位的收获。
16周开始计算本学期本科教学工作量;报送公共课监考教师名单;确定伊春双学位课表;录入本学期期末考试考表;学期优秀学业导师考核;提交学业导师工作总结;组织学生和学业导师领导小组对学业导师工作进行考核,上报考核结果。17周去教材科领取考试用品;春季学期实习工作收尾,完成实习材料归档;发放双学位毕业证、学位证。18周开始组织期末考试,期末教学文件归档。
三、提升教务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策略
从上述的工作内容可以看出,教务员的工作贯穿学期,主要是教学计划制订、考务工作、学籍管理、日常教学工作、教学档案管理和处理随机性、突发性工作。每学期前两周十分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学期初科学、合理地制订好各项工作计划。
教学管理文件、工作方案都是相关部门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教学管理经验的凝练,作为一个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熟知学校的教学管理文件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要对每一项工作的各个步骤胸有成竹。作为一个好的执行者,一定要相信上级,认真贯彻执行教学计划、规章制度、工作安排。教务员不但要做好一个执行者,还要给教务处积极的反馈,帮助学校完善教学管理。
更新和转变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教务员积应极参加业务培训以及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去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管理方式勇于创新,注重管理科研的积累。同时教务处把优秀的教务员送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其开阔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在同行中推广先进教学管理手段。
提高责任意识。责任意识需要在工作中用心培养、努力提高。教务工作看似都是些琐事,但其实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每项工作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俗话说“教学无小事”,上学期有两名教务员由于工作琐事处理不当而被通报批评,调离原岗位―――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工作方式科学规范,才能使自己少犯错。
为确保教学工作稳定运转,在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管理工作同时教务员需要有“抢前抓早”的观念,要有忧患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办事效率。教务工作复杂而琐碎,必须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并要“弹好钢琴”,善于处理中心工作和其他一般工作的关系,既要抓住中心工作,又要兼顾其他各项工作,统筹兼顾、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主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基础培训,对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新动向关注和研究。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学管理事务,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地工作,要积极学习和应用新技术,主动适应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用真诚、热心的态度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为师生提供服务,通过优质的服务最终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一支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熟悉教学管理工作规律和特点的教务员队伍,会使高校的教学秩序稳定,教学改革事半功倍,提高教学质量,较好地服务于师生,全面推进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艳.高校教务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
[2]李漪.当前高校教务员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5).
[3]李良菊.从自身实践浅谈教务员的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3).
收稿日期:2013-10-25
篇10
社保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为适应和促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各大高校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一种与社会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活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社保问题的能力。另外,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是增强社保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应当成为当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特色内容。所以,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社保专业课程设置中,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课程不可或缺。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有利于学生发展原则
社保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应紧紧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有利于增强学生升学或就业能力,并适合于学生成长阶段的最终目标而展开,而不应为实践而实践,或为面子工程或其他目的而实践。实践教学,既要起到丰富学生大学生活的作用,又要真正起到教育启迪、锻炼磨砺的作用。现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开放,视野开阔,所以,实践教学课程应力求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形式应较灵活,内容应有一定趣味和挑战性,使得学生愿意参加,乐于参加,并让其体会到专业成就感。
(二)安全健康保障原则
由于实践教学内容与现实紧密相连,开展实践活动,可能要与各种实务部门或各种身份的人物进行联系,活动场地既可能在校内,也可能在校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要本着对学生、家长及学校高度负责的精神态度,时时刻刻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对各种实践活动做到事前周密规划,事中紧密监控,事后总结完善,尽可能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安全健康风险,能在校内进行的尽量在校内进行,必要时,还应为师生购买以意外伤害保险为主体的责任保险,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体系合理完整原则
实践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活的课程,应循序渐进,并力求做到“全程全员”。所谓“全程”,是指从大一上学期到大四下学期共八个学期,每学期都应有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内容贯穿其中,所谓“全员”是指力争全部学生和全部教师都应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应起到组织、指导、督促等作用,提醒学生各种注意事项,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而积极参与。在实践课程内容设置上,从大一到大四,应注意根据各个学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使其前后衔接,形成一个合理体系。
(四)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原则
要使实践教学课程起到更好的作用,还应与专业理论教学做到有机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理论教学避免空洞说教的教条色彩,增强学生对理论教学课程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实践教学有可靠的理论指导,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专业特长。
(五)控制成本原则
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实务操作,有时需要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有时需要制作各种道具图片等,还有各种交通费用等等,实践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在可能条件下,应建立实践教学专项资金和会计核算制度,同时,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应注意控制成本,避免铺张浪费和各种不必要的支出。
二、社保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结合社保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实践课程设置原则,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可初步设计一套社保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大一上学期,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对一切充满好奇和些许的不适应,此时可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专业感知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为大一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包括社保专业介绍、教师简介、如何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大学生活事前提醒等,使学生尽快进入大学生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并对社保专业有一个初步了解。
在大一下学期,学生进入大学已有一年的时间,结合理论基础课教学内容,可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社保民生调研(一)”,课程内容可以是在指导教师的具体组织下以分散形式,围绕某一社保民生主题,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镇或农村低保制度设计调研问卷,然后通过电话调研、网络调研或近距离的实地调研,以对该问题实际状况和存在问题有初步实际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理性认识和思考,这样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其以带着问题探究的心态进行以后各学期的学习。
在大二上学期,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比较具体的感受,但也有学生可能会产生松懈迷茫的精神状态,此时,可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社保学业规划训练”和“职业人物访谈”等课程。课程内容是结合职业人物访谈,逐步使学生思考和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初步进行职业规划,从而进行更完善的学业规划,使学生对将来有较明确的奋斗方向。职业人物访谈可邀请已毕业的相关学生和实践基地的相关领导和人员以及各种代表性人物围绕职业生涯发展及相关要求做访谈式讲座沟通。
在大二下学期,学生的大学生涯处于四个学年的中点,对理论课程处于集中大量学习阶段,此时,可设置实践课程“社保民生调研(二)”,课程内容是在大一民生调研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保民生问题进行更理性、深入的调研或将自己所学的社保专业知识在指导教师帮助下,编排成小品、戏剧、宣传手册等各种形式,深入群众或各种社会机构(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儿童福利院等)进行回馈社会活动。这样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同时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知。
在大三上学期,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比较充足,此时可开设实践课程“社保争鸣”,课程内容是以各种学生组织和院系刊物为依托,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或征文比赛的形式,就社保理论知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社保问题等进行讨论、辨析,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大三下学期,此时学生对将来的工作或考研等出路安排感到比较紧张迫切,此时可设置实践教学“社保学术论坛”。课程内容可以是,首先请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或课题研究或人生经历,轮流做一次学术讲座或经验交流(与所授课程内容不能相同),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如果条件允许,可邀请院内、校内或校外专家和研究生来做一些讲座。这样,能扩展大三学生的思维视角,有助于大三学生更好的进行考研或工作决策。
在大四上学期,根据学校整体安排,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即“毕业实习(职业体验)”,课程内容是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在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的具体组织下,学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职业体验),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要求,使其对职场要求有初步认知。毕业实习在整个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时也最长,需要做的具体工作纷繁复杂,既要维护好与毕业实习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健康,所以,此环节责任重大,需要重点对待。
在大四下学期,根据学校整体安排,需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需围绕毕业论文题目进行针对性实践调研,课程内容是在指导教师的具体组织下,使学生结合毕业论文写作内容,进行相关实践/文献调研。
综上所述,在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全员全程式实践教学能不断改善社保专业学生的社会认知,提高社保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力争使社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社保专业建设不断取得更大更快发展。
思想政治课实施自主性教学的策略
邢斯彤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以讲授法、问答法为模式的“满堂灌”的教学,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提倡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构建具有民主和谐气氛的课堂,创设生活化情景使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与任务完成后真情反思使自主性教学的实施成为可能。
自主性教学反思意识创造力新课程改革给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变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存理念和生存方式发生了变化,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教育者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什么?这是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控制型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知识的更新技能比传授大量的科学知识更有价值。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是德育课程,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上比其他学科的作用更大,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多措并举,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水平
思想政治课自主性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所以,构建自主课堂时要有科学的原则和正确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课自主性教学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强调显性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缄默能力的开发。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意识,主动的确立学习目标,自主的制定学习计划,在迷惑中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在自主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2.公平性原则
人人生而平等。在思想政治的自主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提倡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提出不同的观点。自主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如果教师不是公平的对待每个人,戴有色眼镜看待想法奇异的学生,那样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对其身心造成伤害,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开放性原则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资源紧限于教课书的知识,造成学生的思维狭隘,目标短浅,学习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要开阔眼界,拓宽教学资源的渠道,由于思想政治课就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所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大事的材料,拿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交流讨论。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如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农民的收入问题和影响收入的因素,等等。
(二)思想政治课自主性教学实施的策略
1.构建具有民主、平等、和谐气氛的自主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全面放松的状态下,思维才能更活跃,思考问题更全面而科学,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个性,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要信任每个同学,维护每个学生的自尊。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呼吁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也是一种良好的隐性课程。
2.创设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学习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创设学习情景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认知水平来选择一个恰当地学习课题。这一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困境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反思和自主评价。
3.启发诱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就是在自主探究中逐步获得的。在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教学中,学生在自主探究时遇到迷惑和困难,教师应当给予正确的指导。
4.合作交流,共同进行自主性学习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开发,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与别人沟通的技能,造成学习效率低。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以小组共同学习的形式达到学习目标,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一个人的思维束缚,集合大家的观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必修三《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可以课前进行异质分组(成绩高、中、低的学生为一组),小组成员3到5人为最佳,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关于中华文化的资料。课堂上,小组成员内部先进行交流分享成果,经过讨论选出最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最美观的的作品展示给其他组的同学,这样小组和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分享、相互交流,学生也可以了解更丰富的中华文化,使本堂课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标。
5.反思评价,真情回馈,鼓励学生进行真实性回归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体系完整而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要真实的回归到学习过程中,找到阻碍学习发展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注重总结性评价还要重视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学习过程、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结
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正是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思想政治的自主性教学的发展步伐还有待加快,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