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主题班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3 16:3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主题班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主题班会总结

篇1

开展的这个班会是以知识竞答的形式来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心理方面的知识。这个活动开展之前,我班已经写了非常缜密的策划书,而且提前购买好了各种有关的奖品。而且为了体现这个活动的民主化,这个策划书写好以后我班就马上召集班干开了班干会议,集体商讨修改。经过一个晚上的会议,我们又更加完善了这个策划。

但是,我们没有贸然展开这个班会,为了更加的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我班还开展了一个班会。班会的内容就是把策划书读给每一个同学听,让同学们集体讨论,有什么不妥的或者不完善的,所有同学都可以提出,如果提的好,就可以修改。

班会非常顺利,达到了前期的目的,基本上把策划书完善到了可以吸引每一个同学积极参与的地步。

所以,这个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开展之时,同学们非常积极参加。根据策划书的内容,这个主题班会我们分成了4组,每组7到8个人,主持人2名,裁判3名。相关的工作人员早早就到了竞赛的教室,布置好现场。而且安排好了各队人员的座位,之后,他们又准备好了草稿纸,笔,计算器,把黑板写好了字。万事俱备,只欠同学们的到来。

班会开始前十分钟,同学们就陆陆续续的赶来了,而且大家脸上都是面带笑容,都是非常期待这个班会尽早开始。

等主持人上台享受完同学们一阵持久的掌声之后,两个主持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宣读比赛的规则以及比赛的流程,同学们非常认真的听,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细节。等同学们都了解了比赛的规则以及流程以后,裁判一声令下,主题班会就这样开始了。

竞赛开始的时候,同学们都非常投入的参与其中,相当踊跃。每当某一个同学答对题目的时候,都有一阵掌声袭来。答错之后,同学们都可以认真听主持人的讲解,让同学们进一步的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

第一个环节结束后,分数领先的小组高声庆祝,分数落后的小组不气不馁,继续准备奋起直追!第二环节是抢答,开始后,教室里面都是一片紧张的气氛。主持人一声开始,每队的代表的手就像离弦之箭的举了上去。裁判都是经过仔细的商量才能选出反应比较快的一队人员。同学们答的也很谨慎,每组队员的讨论都是非常认真仔细,即使已经知道了答案也不敢马上回答。前两阶段结束之后,各组之间的分数都咬的非常紧,几乎是不分上下,所以最后一个阶段非常关键,同学们都是捏了一把汗,当情绪稍微平静了一点之后,就进入了最后一个决胜阶段。

第三阶段一开始,计分员,裁判,主持人,队员都是没有丝毫懈怠,专心的准备着。决胜阶段是pk赛,分组是暂居第一名的与暂居第二名的pk。一开始,双方都不敢贸然答题,求稳的心态使得两组队员都出现了一旦没有完全确定的题目都弃权掉了。最后的时刻,夺胜心切的第二名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答题,怎料这道题比较生疏,回答的队员没有对这道题做有充分的准备,但是这个队员没有心慌,他稳定了情绪之后,在对方的组员的嘘声干扰之下,他顶住压力,灵机一动,居然回答正确了!一阵猛烈的掌声送给了他!压力给了暂居第一名的这组。只见他不慌不忙,站起来以后,丝毫没有一点紧张,主持人故意拉慢了语气宣读题目的语气,旁边的人也给了他很多的起哄声音,但是他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准确而又迅速的答对了题目!这也让他们成为第一个pk的决胜者,也进一步巩固了第一名的优势。

第二组的pk非常关键,但是也需要两组队员都不能弃权,必须要准确答出每一道题目!一开始,暂处落后的一组就丝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答题,主持人读完题目,这一组的代表就胸有成竹的回答了,毫无疑问,回答正确了!在这个背景下,倒数第二名的压力显得无比巨大,在他听完题目之后,在毫无退路的情况下,他选择了答题,但是很遗憾,由于准备不足,他答错了,倒数第一名完成了第一步的反超!于是,他们像是打了兴奋剂似的,一路过关斩将,就在离反超第二名还差最后一步的时候,他们出现了莽撞的心理。很遗憾的答错了最后一道关键题目,饮恨排名第三。另外一组虽然后面也有强势表现,可为时已晚,只能排在最后一名。

最后的颁奖阶段,同学们都非常开心的拿着奖品拍照,在一阵热闹声中,完成了颁奖。同学们意犹未尽的回到了宿舍。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管理 主题班会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建构

1.引言

高校教育一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心理主题班会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问题处理能力,教给学生问题处理的方法,是素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主题班会及对大学生日常管理的作用

2.1主题班会召开的意义。

主题班会是将心理辅导理念融入主题班会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有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一定程度地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困惑,从而达到促进班级同学人格教育和发展的具有心理教育意义的班会形式,作为班级管理和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舞台。

随着我国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渐重视,已经逐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如开设了心理学相关的课程、邀请专家召开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周、心理情景剧、心理知识竞赛、设立心理热线、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测评、团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等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从而使学生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促进学生成长,但这些方式由于高校专职心理健康工作者的缺乏、心理知识宣传的不足及中国人对于心理健康认识的偏见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随着当今“90后”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群体,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没有得到重视,教育方式需要进一步地开拓创新。

2.2 心理主题班会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途径

心理主题班会以班级心理委员作为主要的组织者和策划者,集全班同学之力共同制定活动策划,过程中重视每位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分享等方式,利用朋辈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和感染力,达到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通过针对不同的年级阶段、不同的专业特征,以学会适应大学生活、人际交往、情感问题、职业规划等为主题,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同时,部分大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内心其实比较孤独,渴望与别人交流得到别人的认同,只是他们始终无法消除内心的那一点自卑。心理主题班会以轻松生动的形式,让一部分学生主动一点,积极带动这部分学生,从而消除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在交流过程中逐渐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并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性,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心理主题班会可以弥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不足,对于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作用。从教育效果上说,心理主题班会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途径。

3.心理主题班会召开形式及教育建构

3.1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参与,有利于主题班会的顺利召开及主题选定。

3.1.1主题班会需要学校的支持、辅导员的倡导,班主任的积极参与和正确引导。通过召开心理委员及班长会议,进行主题班会召开目的及具体方法的指导。在动员过程中,要本着真诚的态度,向学生展示活动意义、明确心理主题班会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增强对心理健康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信心和内在的主动性。鼓励心理委员发挥班级集体的智慧、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每个人都能在班会中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3.1.2主题班会的主题选定。心理班会的主题选择要求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学知识,具有高屋建瓴的角度和高度,要本着尊重学生的要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确定大的主题方向。

3.1.3重视开展针对性的交流和培训。针对低年级学生干部特别是刚入学新生开展心理主题班会经验欠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增强班会的开展效果,辅导员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培训,也可以召集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经验介绍和交流,实现各个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互相交流,并结合各年级特点进行班会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3.1.4注重后期的跟踪关注与指导。心理主题班会的指导教师做到跟踪主题班会的前期策划方案的具体指导,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并对活动意义和高度进行升华,与学生一起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召开班会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提炼和升华,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认识,明确判断事物的标准,指导以后的行为。

3.2主题班会的召开应关注学生群体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3.2.1结合年级、专业特点,依据主题,发挥学生的无限创造力。大学生思维活跃、点子多、创新意识强,在指导各班级策划方案时,心理主题班会的指导老师要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更注重对活动开展目的和效果的指导。

结合不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点的不同,进行不同侧重主题的指导。大一新生入学时间短,对大一学生开展以新生适应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班会,可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尽快确立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大二年级学生需要借助心理主题班会再次总结和提升,解除同学们相处的隔阂,重新建立同学之间的信任和支持。大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为未来担忧,开始思考考研、就业等问题,他们各自忙碌,却忽视了自己的班级这个原来的“家“,以“爱在身边·温馨家园”为主题的心理班会的召开,再次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让班级同学深切感受到班级的兄弟姐妹们一如既往地相亲相爱。大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着手考研和就业,部分学生出现就业焦虑、就业恐惧的现象,开展一次就业心理方面的主题班会有助于班级同学之间分享就业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消除学生的焦虑和紧张心理。

3.2.2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三级网络,设立了班级心理委员,这对于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有效开展日常心理健康工作有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可以在心理主题班会中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在活动组织、策划和过程设计及班会开展过程中鼓励心理委员担任班会的主角地位,其他班委则配合心理委员完成此次工作。这样,心理委员不仅自身得到锻炼,而且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学生接触沟通,从而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增强自身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为开展班级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3.3心理辅导技术引入班级管理,鼓励主题班会提升为班级的常规活动。

将心理辅导的技术方法运用于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提高主题班会的实效性。主题班会形成朋辈之间互帮和互助的氛围,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敞开心扉,去接纳、去感受,进而进一步发现或缓解学生中隐含的心理问题。笔者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组织策划了数次的心理班会,每次心理主题班会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感动的体验,已经上升为各班级、各年级每年必进行一次的常规活动,特别是很多新生班级将第一次召开心理主题班会的时间定为班级的生日,每年都要相约再次相聚。

4.结语

心理主题班会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形式,学生通过这种轻松活泼的参与性活动,通过互动、体验和升华,在愉悦中懂得珍惜,懂得关爱,从而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班级内部的情感建设。但在实践过程中仍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网络工作体制,特别是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同时也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无形参与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不断加强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自身素养提高。整个学生工作系统应提高重视,制定心理主题班会教育大纲,进行优秀范例的经验分享交流,对心理主题班会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建设,充分利用好这一有效载体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心理咨询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2]张文海,卢家楣.高校互动式心理主题班会理论探讨[J].教育与职业(心理健康教育),33.

[3]罗明亮,张学军.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沃建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王玲.高职院校辅导员在主题班会开展中的角色定位[J].职业技术,2010(6).

篇3

【关键词】民办高校 主题班会 设计模式

一、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民办高校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应始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民办高校主题班会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由学生自主进行主题班会的策划组织、开展实施以及总结评估,让学生在体验、参与、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能力。

(二)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民办高校主题班会的设计要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性格特点和专业特征。班会主题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专业、年级、心理等的不同需求,选择班会主题要具有针对性。

(三)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是指民办高校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应该富有创新性。在主题班会内容创新方面,要紧跟时展,可以选择当前国内、外的政治时事等素材,突出教育的时效性和说服力。另外,在主题班会形式创新方面,主题班会的设计要打破传统的班会形式,善于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拓展新的(如短剧表演、影片剪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

二、主题班会的设计模式

民办高校主题班会设计是指围绕班会主题,对班会的内容、程序、形式,场所等进行设计,形成指导方案。主题班会的设计要遵循主体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原则,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注意把握好内容和形式设计这两方面。

(一)精选主题班会内容

主题是决定班会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好的主题立意深远,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广泛参与。班会的主题选取总体上应以学校教育为主线,综合考虑到学生年龄、思想、心理等特征,选题内容也务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可结合学生的需求,确定一系列合理连贯、突出鲜明的班会主题。如,大学新生刚步入大学这个全新的环境,会有诸多的不适应,班会可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设计“明确大学概念”、“我的大学我做主”等主题,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学校历史、适应大学生活、结识新朋友。大二学生已经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又开始出现人际关系障碍和学业困难等新的问题,可针对大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设计“快乐学习”、“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剖析”等主题,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大三学生逐渐面临职业生涯规划,感受到就业的压力,甚至有些学生会对社会产生消极、不满的情绪,设计“珍惜现在”、“规划未来”等主题,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大四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主题班会应多以就业教育为主,如设计“杜拉拉升职记”、“职场礼仪”等主题,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鼓励学生勇敢迈入社会。

(二)优化主题班会形式

班会组织形式。传统的班会组织仅限于辅导员或班干部的组织,其他学生一般无事可做。这种班会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降低了学生参与班会的积极性,导致班级凝聚力差。辅导员可将每个学期主题班会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学生策划团队,每个学生策划团队将负责某个特定的主题班会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班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每次主题班会策划团队的不同,每次班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这能引导更多学生愿意参与进来。

班会活动形式。辅导员要摒弃传统的说教式、个人演讲式的活动形式,结合不同的主题内容的需要,探索表演式、团体辅导式、模拟实践式等多种班会活动形式,使主题班会从枯燥无味转向生动活泼,赋予主题班会新的活力。例如,设计开展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题班会,我们可主要采取集体回忆式、文娱活动式和交流式三种活动形式。首先通过PPT重现大学过去的美好时光,达到集体回忆的效果;其次,可设置班级文艺表演或辅导员与学生互动游戏等环节;通过前面的铺垫,加深了学生间的友谊,为最后的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班会活动场所。辅导员应打破将班会固定在教室、校园的传统思想,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各种德育资源,根据不同班会主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班会活动场所,推动班会走出教室,拓展新的活动空间,以提高班会的质量。例如,可以将主题班会的活动场所定在操场或者公园,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主题班会成为他们温柔的港湾。

三、主题班会的开展

前期准备阶段。主题班会开始前,班会的负责人需召开班会交流会,集思广益,制定和提交主题班会的策划书,同时辅导员也要参加准备会议,对学生制定的主题班会策划书给予适当地指导和调整,供学生参考。这样既确保了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又保证了学生有自我发挥的空间。

中期实施阶段。主题班会时,辅导员应融入到班会活动中,以起到活跃现场气氛、鼓舞激励学生的目的,同时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主题班会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民办高校学生结构和专业特点各不相同,主题班会内容也丰富多样,但主题班会的总体方向还需要辅导员去把握,尤其是在讨论式主题班会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偏激的看法和错误的观点,使得主持人难以掌控班会场面,这时候就需要辅导员进行适当地点拨。

后期总结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时并不一致,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象,对事物的本质缺乏理性的分析,因此,主题班会结束时,辅导员需做好总结工作,深化和提升班会主题。

篇4

【关键词】 关系;主题班会;实效性;课内;课外;内容;形式

主题班会活动最大的特点是有主题教育、有实践活动,寓主题教育于活动之中,润物无声,是一种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体验式的班会活动形式,它以主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以网络、多媒体为辅助,通过有序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达到学生自主体验、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参与主题班会活动课活动方式实践探索中,笔者认为,要提升主题班会活动课的教育实效,应处理好以下三方面关系:

一、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主题班会活动课包括课前准备、成果展示、课后延伸三个阶段,这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教育链条,也是一个主题教育完善的过程,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课前准备的主要工作是主题的确定、活动的设置、小组的分工、资料的搜集、串词的撰写以及活动的演练等;成果展示的主要环节是主持人的串词、系列的小组主题活动、适度的生生互动、班主任的总结评价,辅之以课件、多媒体或背景音乐等,成果展示是主题教育的体验阶段;课后延伸的主要工作是学生和班主任对主题班会活动课共同的反思、评价、总结和跟进,可以是自评、互评、总评,对整个活动过程的优劣、得失作深入剖析,这是主题教育的提升阶段,是主题内涵的发展性阶段,更是行为跟进的完善过程。

如我校举办主题班会活动课,紧扣“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这一目标,围绕“忠、孝、礼、义、信、智、健、勤”八德教育,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阅历、热点等特点,开展“感恩父母”、“诚信伴我成长”、“我与班级共成长”、“学会宽容,快乐生活”、“把握青春的风帆”、“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十六岁的花季”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初一年侧重开展行为习惯养成、爱国爱校爱集体等教育,初二年侧重开展法制、青春、心理健康等教育,初三年侧重开展懂法守法、理想、成才等教育,三个年级形成阶梯式、渐进式主题教育链条。

二、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这里的内容指的是教育的主题及其内涵,形式指的是围绕主题教育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及其活动方式。主题班会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要表里一致,高度统一,成为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

1.主题要明确深刻

主题班会活动课确定选题时,主题不能空泛或只是一个概念,要贴近学生实际,内容充实,能适合学生年龄、阅历、兴趣及其发展需要;内涵的挖掘和演绎要准确、深刻、到位,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思维方式,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教育。如开展“学会宽容,快乐生活”主题教育,不能满足“宽容是一种境界,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情怀,宽容是一种力量”、“宽容是对他人的谅解,对自己的释怀”这种表层的教育,还要深入挖掘“宽容需要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内涵,且在特定背景下“不能无原则地宽容”。内涵挖掘深入才能彰显教育的深刻度。

2.形式要服务于内容

主题班会活动课的形式可以是正反辩论题、故事引申题、情景表演剧、才艺展示题等,可以是调查题、讨论题、简答题、选择题等,主要环节包括导入、正题、总结,这些形式的确定都要服从于主题教育表达的需要。其中,班主任最后的评判、评价、引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班主任总结、提升是否到位关系到一堂主题班会活动课是否成功、精彩,班主任对学生课前、课中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可以鼓励学生士气、营造良好班风,对活动内容、得失进行评价可以进一步使学生明辨是非、减少分歧、给予正确导向、提高认识。

三、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学生自主体验、自我教育是主题班会活动课的根本目的,学生是主题班会活动课的参与者、体验者、受益者,班主任是主题班会活动课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提高活动课实效,就要把握住学生和班主任在整个活动中各自不同的地位、角度和角色。

1.要分清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从活动的地位看,主题班会活动课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体验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主体也是学生,因此选题的确定、资料的收集、内容的安排、节目的演绎等,都要充分依靠全体学生,利用学生资源;课前准备中要根据环节设计,最大限度地设置几个节目,引入竞争机制,让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活动,如一起收集资料,一起制作课件、卡片、手抄报、调查成果等,择优选用;展示、延伸活动中,要尽最大可能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全体学生一起体验,一起互动,一起评价,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在组织、实施、总结、评价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与学生一起协商主题、环节、节目、串词以及活动顺序,主动协调小组分工、任务安排、节目排练,在活动重点节目、难点问题上发挥咨询与指导作用。

2.要分清倾诉与倾听的关系

篇5

[关键词]主题班会 辅导员 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91-02

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众所周知,辅导员的工作事无巨细,纷繁复杂,涉及学生管理、安全教育、就业指导、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众多事项,承担多种角色。那么,辅导员如何在这么多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理顺关系,轻轻松松做好辅导员工作呢?有句话说,“千线万线,只有一个针眼穿”。辅导员工作也一样,找准针眼,千线可穿。这个针眼就本文来说就是主题班会。

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教思政[2014]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辅导员要“能掌握主题教育、个别谈心、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可以说,组织学生开好主题班会是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为什么说主题班会是针眼?我们辅导员所遇到的任何事情,比如生活适应、考风考纪、安全、心理等问题都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来解决。主题班会就像是一个万能的工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来解决。那么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如何开好主题班会呢?

一、端正态度,充分认识主题班会的重要意义

提到主题班会,很多人第一印象是一言堂,是总结会、布置会、训斥会。开主题班会都是老师一个人在台上说,学生们在下面听。其实这是对主题班会的一种误解,是对主题班会的认识不到位。主题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全体学生的会议或活动,是在老师指导下根据教育目标,针对班级学生状况选择合适的内容确定主题,并围绕主题设计组织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所以,主题班会是一项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需要辅导员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组织好班会活动的开展。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二、发挥好辅导员的主导作用

主题班会应该是师生共同的事,不是辅导员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全体学生充当主角,通过主题班会这个舞台展示自己,而辅导员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在主题班会中,学生是主体,辅导员是主导,活动是载体。主题班会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主题班会建成一个学生学做人、学做事的阵地。

辅导员在主题班会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就是在开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把主题班会的讨论主题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如果仅凭学生自己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那么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开主题班会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笔者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班里开一个关于爱情的主题班会,因为笔者临时有事参加不了,于是就让班委成员组织班会活动,并交代他们把当天开主题班会的情景录了下来,过后笔者一看,发现好多问题,于是抽时间把自己的一些看法告诉学生,但是这个效果却大不如在主题班会现场的效果好。教育是一种场,而非技术。有人说学校是思维场、情感场、活动场、生命发展场。如果在那样的场合里,辅导员不在现场,那么就错过了教育的最好机会。所以辅导员既不能大包大揽,又要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正如有些高校的社团的活动,为什么大一的学生对社团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到了大二、大三却热情全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社团当中找不到持续的动力。

三、善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既然在主题班会中学生是主体,那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主题班会建成一个展现学生自我风采的平台,让学生乐于在主题班会上展示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是大学生的必备能力。如果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在公众面前做过一次演讲,没有参加过学校的任何活动,那么其大学生活一定不是完整的。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在这方面显得差一些,所以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有机会通过主题班会展现自我。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展现自己,可以让其他同学协助他一起参加活动,经过多次的锻炼,学生在这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首先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能够放得开的场所,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才会在活动中勇敢地展现自己。其次辅导员要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真诚和热情。

四、主题班会要有计划、有组织

主题班会的开展不是一时兴起或者临时起意,而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一般来说,要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个学期的主题班会计划,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学校每个学年都会有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我们可以根据每一学年的工作计划和班级具体情况在每个学期初召集全体班干部策划班会的主题(固定),主题确定以后安排时间表,大概每两周一次。此外,还要确定主题班会的具体负责人,这样相关的组织人员就可以早准备、早安排。

五、主题班会要有内容,精选材

主题班会需要有素材的支撑。素材的选取一定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爱国主义主题班会中,我们选取了当时点击率比较高的帖子《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以及给大学生的两封书信、《最后一课》、美国中情局对华10条诫命等内容供学生讨论。这些材料都是很容易引起大家共鸣的,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感而言,都体会到了个人与国家的密切关系。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的支撑,关于爱国主义的主题班会可能就会空洞无物,流于说教。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的今天,可利用的材料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如果没有合适的资源,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比如让学生自己拍摄一些与班会主题相关的视频。学生在拍摄视频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自己,而且还可以将这些视频留作今后的教学素材,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六、善于总结、反思及反馈

主题班会开完以后,要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这项工作的好处有二:一是对于主题班会的组织者来说,总结组织过程当中的优点、不足,提出优化方案,这样对于下一次开好主题班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还可以提高组织者的组织管理能力;二是对于主题班会当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学生的问题,辅导员要进行跟踪反馈。

七、主题班会形式的拓展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的形式。团体辅导有教育功能、发展功能、预防功能、矫治功能。我们运用团体辅导主要侧重于前三个功能,最后一个功能需要专业的人员去做。团体辅导之所以被学生认同就是因为这种形式是在某种情景下进行的,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学生采取行动。所以主题班会的开展完全可以借鉴团体辅导的方式开展。

八、总结

我们传统文化讲“道、法、术、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主题班会只是一个“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怎么用,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可以用好。用好了,它才可以成为我们所掌握的一门技术。所以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开展主题班会。我们还有句话讲“以道御术”,每个辅导员都有自己的个性、风格特点,主题班会的最高境界就是辅导员能够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班内的每一个学生。所以,辅导员们还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当中多学习、多修炼,通过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篇6

【关键词】主题班会;班主任;班级管理

引 言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核心,对于整个班级起着支配性的作用,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需要班主任的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的氛围。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建立在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主题班会为桥梁与学生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班会的开展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最新学习和生活状态,给予学生最需要的帮助,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思想、行为进行培养和锻炼,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班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促使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本文通过对主题班会的全面分析,探讨在班主任教育管理中,主题班会的作用及意义。

一 、主题班会的初探阶段

班级管理不是一步就成的,而是需要时间不断的完善和改变的。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进行培养和训练,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初期,可以先初步的围绕班级目标,制定出班会主题,阶段性的引导学生不断的进步。

二 、主题班会的实施阶段

主题班会的主要意义就在于了解学生近期的基本情况,使班主任对每一位学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相应的找出他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和提高。在主题班会开展前可以通过电话家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资料,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然后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健康的态度和思想。

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进步。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集体感,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为学生搭建一平台,充分的展示自我,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弘扬班级的正气。简而言之,主题班会就是一个班级的探讨会,班主任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班级主题,给予学生更我发挥空间,让学生更多的展示自我,提高学生信息,在主题班会中,班主任要以学生为主导,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学生的正确的观点要给于肯定和表扬,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足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正能量,这样一来,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良好的班风逐渐树立起来。

如:感恩教育。 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要加强感恩教育,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班主任把对班级的管理重点放在感恩教育方面。学生在收集资料、展示的过程中,分享了许多感恩故事,同时也播下感恩的种子。精神是可以相互传递和感染的,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培养学生诚实、善良的品质。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教育,从学生身边感动的事件出发,让学生感受的身边的、周围的关怀和爱,使学生认识到每一个成员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建立平等、友爱的心态。感恩的心,会照亮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之路,心存感激生活中会少些怨气和烦恼,心灵上才会获得宁静与安详;心存感激才会宽容别人,学会处事哲学。班级的风气正是在这颗感恩的心的照耀下,形成和谐、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如何面对压力是学生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班主任可以以“压力”为主题,让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能够不妥协,自然勇敢的面对,而不是在压力面前屈服。特别是在初三阶段,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升学压力,各种负面的情绪会在这一阶段爆发出来,有的学生甚至开始自暴自弃,情绪低落,缺乏信心,对未来充满了恐慌与迷茫,这个时候就需要班主任积极的引导,在主题班会中,重新树立学生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压力是学生人生中必须要面对的事情,要学会释放压力,只要学生做好自己,就算失败也能够重新的站起来,通过班会让学生了解到成功不是偶然的,但它是必然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的花期,只是早与晚而已,它需要用耐心来浇灌。科学家们要用上千、上万次的失败,来取得最终的成功,这得多大的耐心。这次班会学生得到了减压,受益匪浅,坚信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有了自信加耐心,他们就能克服紧张、压抑的心里状态。情绪放松了,成绩自然就得到提高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住了别人,快乐自己!这次班会每个学生都找到了学习对子,一个帮一个,班级面貌大改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一位学生都显得闪闪发光。

三、开好主题班会的几点要求

(一)相信学生,积极引导。班主任要发动全班同学,组织安排内容,要有时代气息。设计主题班会,一定要将活动的教育性摆在首位,要让活动目的与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相一致,要围绕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来确定教育内容。我们可以用打开心扉的方式让学生畅谈曾帮助过谁,或谁帮助过自己,使学生感受班集体温暖,懂得遇事先人后己、互相关爱、共同进步的重要性,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动力。我们可以通过歌舞、演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交流,使他们感受班级的温暖。

篇7

【关键词】“感恩父母” 心理班会 案例设计 实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99-02

一、活动背景

目前,在校的高职生大多是高考本科录取的落榜者。面对残酷的竞争现实,不少学生感到惘然,看不到希望,对未来的失去信心,表现出来的是消极、萎靡甚至是由无助引发的敌对状态等。因为这些表现,他们背负上了很多指责,如自我中心,把父母的无私付出、别人的慷慨相助视做理所当然,漠视各种情感、淡漠感恩意识等。然而,笔者通过观察、调查和访谈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具有很强烈的内心情感,他们重视各种感情,尤其是亲情。尽管他们绝大多数不否认自己与家长之间存在不理解、沟通困难等现象,但他们依然将亲情排列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的首位。

鉴于此,本文试图以感彩最浓的父母之情为切入点,设计主题为“感恩父母”的心理班会,借助高职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借“知感恩之理”,让他们产生充分的情感共鸣,得到责任和生命的力量,以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应对生活的挑战。

二、活动定位与目标

该主题班会定位为心理班会。

主题班会是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侧重解决的是学生的政治倾向、思想倾向、社会倾向及高层次的社会定向等问题。心理班会不同于传统的主题班会。传统意义的主题班会,往往内容空洞、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阻止或阻碍了学生主自主、理性地思考,使教育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引起学生逆反心理,起到反作用。而心理班会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引入主题班会,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使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术,通过精心设计,实现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内心体验,从而实现“知、情、意”的提升。因此,心理班会的内容准备、心理辅导技术的操作是相当关键的环节。

本案例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目标有四:第一,通过设计隔空的情感交流环节,促进亲子间的深层次沟通、理解,深化情感教育;第二,通过相关影像、音频的呈现,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让其学会存感恩之心;第三,在感恩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报恩之责,发掘生命力量,激发其生活的动力,行报恩之事;第四,通过总结、引导,帮助学生在体验、反思后自我提升,实现感恩思想的升华。

三、活动准备与步骤

该活动需要作以下方面的准备:一是准备班会各环节背景音乐,搜集与亲情有关的感人素材,制作PPT;二是搜集家长工作影像,设计家长访谈提纲,做好访谈实录和剪辑(与家长阐明活动目的,请家长配合保密工作);三是搜集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影像;四是设计、绘制 “我说”亲情树;五是制作PPT。

活动步骤如下:第一,播放歌曲《父亲》,活动开始,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及活动目的。第二,播放感人PPT《小孩与树》(背景音乐《假如爱有天意》):PPT讲述一棵有求必应的大树和一个百求不厌的孩子的故事。第三,播放家长们辛勤工作的影像资料(背景音乐《天亮了》)。第四,播放网络视频《那一年的我们》:抽烟、喝酒,买名牌……第五,播放网络视频《这些年,藏在父亲心中的一些话》:视频上的父亲表达着孩子对自己的不理解,但是自己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孩子过得好。第六,播放剪辑好的本班家长采访录音,问题包括:(1)他(她)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孩子;(2)他(她)做过的让你最高兴的事;(3)你计算过在他(她)身上的花费吗;(4)希望他(她)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七,由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者经历。第八,请学生现场自行录制一段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要求学生在班会后给父母拨打电话的时候播放。第九,心理辅导教师做活动总结。第十,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思考生命责任,在卡片上写下此刻的决定以及对自己的祝福,并张贴在“我说”亲情树上。

四、活动分析与思考

班会取得较好效果,源于设计的周密,心理辅导方法和技术的合理选用。

(一)整体设计分析

本研究要解决的靶问题是学生迷茫、无助、丧失信心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它借助的是情感的唤醒力量。因此,本班会既是感恩教育,也是生命教育。那么,“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意义何在,它们的现状又如何?

一方面,近几年来,感恩教育已受到广泛重视,甚至有人呼吁将感恩条款列入《大学生守则》。但必须注意的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刻意强调和强行灌输的形式,使得感恩教育无法产生预期效果,甚至导致学生情感上的逆反。所以需要强调的是,“感恩”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它应该源自内心、出自真心,也就是说,它应该是一个关乎“知、情、意”的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校园危机事件的频发,“生命教育”也已经渐渐受到关注,那么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其中之一就是为个体唤醒生命意识,使其充满生命活力,而“情”在这种唤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上述两方面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教学经验及课堂调查结果,本次感恩班会,拟定以“情”而且是学生最看重的“亲情”作为问题突破口。班会设计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感共鸣,帮助学生以“主动接受”的态度进行反思、获得感悟,从而实现态度、价值观的转变。总的来说,本次班会设计,遵循由“知”(班会步骤1~2)到“情”(班会步骤3~6)再上升到“意”(班会步骤7~10)的过程。

(二)具体实施分析

本次心理班会的开展,主要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作为理论依据,它讲究心理辅导方法、技术的运用。

1.方法。包括:

第一,朋辈心理辅导。根据朋辈心理辅导相关理论,具有相似成长经历、心理特点的朋友和同伴,相互理解,心理距离近,更容易产生一种共情的心理氛围。据此,本次班会将主持人设定为学生。在选拔上,选拔依据为主持人必须在班级中具有影响力、亲和力,言语上具备感染力。选定人选后,对其进行非言语行为及相关心理辅导技术、技巧的培训,以便其在班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音乐心理调适。音乐是一种能够唤起相应的情绪情感体验和情感意象的艺术形式。它可以丰富情感,使人产生心理共鸣,进而产生更深刻的感悟。本次班会,应在各个环节中合理、准确地融入音乐,既有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比如《父亲》、《天亮了》,也有广泛传唱的经典老歌,如《烛光里的妈妈》,更不乏持久经典的纯音乐,如《假如爱有天意》。歌曲的选择,不是单纯的亲情歌曲堆积、拼凑,而要讲究贴合主题,“曲”能发挥作为背景音乐的潜移默化的情感暗示作用,而“词”又能传递一种生命的正能量。

第三,阅读疗法。阅读疗法,指的是同学阅读、学习书籍或相关资料,领悟其中的含义,以到达解决问题或自我成长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严格来说,本班会并没有使用而是借鉴了阅读疗法的内涵,选取了一些能对学生心理产生触动的文字、图片材料,如图片故事《小孩与树》以及诗歌《母亲,何以为报?》,通过材料的阅读,让学生产生“暗示―投射―升华”的心理过程,从情感共鸣中得到情感的支持。

此外,本班会还运用了个人经验分享的方法――让学生在班会结束前谈论个人的感受和观点,使学生通过倾听别人,反思自我,通过思考,提升自我;采用了布置真实任务的方法,如请学生现场给父母打电话或者录制一段最想对父母的话、用笔写下自己的反思及对未来的决定,这些任务,促进学生的情感表露,有助于情感的升华。

2.技术。班会合理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包括参与性技术倾听和情感反应,以及影响性技术面质、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以及影响性概述。

其一“情感表达”、“自我开放”和“ 内容表达”技术。在班会中,主持者充当一个相当关键的角色,他要在串词中善用“内容表达”,准确传达各种信息,也要善用“情感表达”、“自我开放”等技术。如在看父母影像时,主持人指出“我们经常手机自拍,却几乎没有父母的照片”的问题,表达愧疚,向同学告之自己的情绪,这样,既能创设平等的氛围,又能引发同学反思。

其二,“面质”技术。在播放父母访谈录音,如回答“你希望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时,很多父母的回答是:“希望很简单,就希望他幸福快乐。”“不需要他成为多么伟大的人,懂得回家就行。”等等。这实际上与很多同学内心所认定的父母希望很不一致,这个时候可以使用“面质”的技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误解,消除一些压力,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

其三,“倾听”、“情感反应”和“指导”、“影响性概述”等技术。尽管教师不是本次班会的主持者,但是他是参与者,因此要善用“倾听”和“情感反应”,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同时,教师还应该完成好“指导者”的角色,在参与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总结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因此,教师在班会结束前的“影响性概述”非常必要而重要,它概括活动意义,又指导行为方式,更揭示活动深层次的内涵。但必须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和过程中,需要注意“度”,既要明确具体,也要委婉含蓄。

总之,本次班会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设计缜密,前期准备充分,并合理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术。它的相对成功,给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很大的提示――工作必须真正做到用“心”、动“情”。

【参考文献】

[1]张骞.感恩教育的解读与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11(11)

[2]谭志敏,郭亮.心理辅导技术在高校主题班会中的运用及其注意要点[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

篇8

怎样才能上好班会课,是每一位班主任一直所努力探讨的问题,许多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也都总结出了学多宝贵的经验。但仍有一部分老师在上班会课时,毫无准备,没有主题,应付了事,最后收效甚微。

班主任召开班会要确定主题的,没有主题就等于无目标,无中心,不是一堂成功的班会课。所谓主题就是班会的中心议题,主题既是班会课上讨论范围的限定,又是对参与者的提示。班会的主题就像一支曲子的基调,它决定着整个曲子的旋律,节奏和气氛。班主任在上班班会课时,能选准一个好的主题,就能达到或震撼学生的心灵,或激发学生的热情,或具有启发性,使学生心中云雾顿开,或富有感召力,是学生不吐不快,言犹未尽。因此主题是一堂成功的班会课的灵魂,怎样确定主题是班会课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确定班会课的主题呢?

一、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总任务、总目标来确定

教育部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想品德等要求都有具体的规定。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尊敬师长、集体主义教育、卫生保健、法制安全等等。因此,班主任在制定计划时,就要把握这些规定和要求,根据自己任教的年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这些要求分解开来,按月,按周开展主题班会。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思想来确定

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思想状况是不一样的,既有好也有坏。因此,班主任在组织召开班会时,就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更有针对性,其针对性指的是班级当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学生心理变化、学习风气、纪律、卫生等存在的问题。班主任要及时洞察问题,认真总结、分类,选好主题,利用班会课突出解决一两个问题。在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要围绕主题,突出重点,摆事实,讲道理,正确处理好每一个问题,从而让班级工作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三、根据形势来确定

篇9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高职学生;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249-03

一、团体心理辅导在主题班会中应用的意义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数量急剧扩张,大学生面临空前的就业压力及国内外新形势变化,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素质,锻炼大学生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训练大学生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独立协作、分享成功的合作精神已成为学校和用人单位双方高度关注的问题。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班级凝聚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加强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团体心理辅导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辅导策略或方法,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增强适应能力。引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通过“参观、访问、调查、实践、训练、交流、分享、互动、体验、感受、内省、反思、澄清”等技术方法增强大学生对主题班会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积极、团结向上的集体氛围,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主题班会中应用的实践案例

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许多学生表现出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知如何处理等问题。为了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引导高职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加强同学们团结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本研究针对新生进行了“团结合作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活动。具体实践方案如下:

1.主题班会活动名称:团结合作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2.主题班会活动主题(口号):开拓思路——提高团结协作技巧,改善沟通,增强团队精神,突破思维——建立信赖感,提高凝聚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3.活动对象:高职大一新生

4.活动地点:室外

5.主题班会活动内容:(1)热身活动:接龙游戏。(2)分组:每组约10-12人左右。(3)组建团队:起队名、口号,制作队旗,队徽并集体展示。(4)团队心理训练之一:以小组团队为单位,进行集体过独木桩训练。(5)团队心理训练之二:以小组团队为单位,进行健步走比赛。(6)团队心理训练之三:以小组团队为单位,进行踩气球游戏。(7)团队心理训练之四:以小组团队为单位,进行滚轮游戏。(8)结束活动:分享感受和体验,把心留住传递祝福、互赠礼物。

6.团体心理辅导方式。以团队小组为单位,在辅导员、班主任指导带领下,团队成员围绕如何培养与他人相处及合作的能力问题,通过活动游戏、比赛、情景体验、分享体验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与人际互动,开展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每一个团队心理训练结束后,按照各小组的排名给予相应积分,第一名5分,第二名4分,第三名3分,第四名2分,第五名1分。在所有的项目结束后,按照积分的高低,评选出优胜团队。该活动关键的环节在于分享感受和体验。辅导员引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建立良好的和谐师生关系模式。

7.活动要点。通常户外的活动首先第一个要注意活动要点就是以安全为前提,因此在设计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时,要考虑其安全性问题、易操作性问题,以及参与度问题。开展团体辅导前要有详细的方案和操作流程,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和道具,在辅导的过程中,老师要创造平等、尊重、和谐的气氛,让学生相互启发、诱导,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团结作能力。

8.实施条件。(1)学生活动用器材:气球、彩带及彩纸(颜色对应)、彩色笔、红色旗帜、旗杆、大头笔、剪刀、废旧报纸、透明胶、双面胶、绳子、小奖品、气球。(2)学生生活用器具和物品:自备午餐、水,准备好一份小礼物。(3)场地要求:平整空旷的大草坪,有素质拓展设备。

9.活动过程记录。首先,准备阶段:(1)确定活动目标、方案设计。(2)联系出游交通工具、办理外出活动审批。(3)准备活动所需物品。(4)通知同学们每人准备一份小礼物。(5)培训助手配合老师开展活动。其次,开展活动,导入阶段:(1)开展热身活动——接龙游戏,在所有同学排成一条龙后开始分组,分组方式为由“龙头”向“龙尾”做1~5循环报数,所报的数字同样者为一小组。团队心理训练活动正式开始。(2)分组后,正式组建团队并展示:起队名,口号,制作队旗,队徽。每个小组发一面红色旗帜、彩纸及彩带(颜色相应)、剪刀、双面胶,制作队旗。将彩带分别绑在组员手上,寓意为一个小组。小组内选出队长,讨论队名及口号。在所有队伍完成后,依次进行队旗、队徽、队名、口号展示。最后,活动阶段:(3)开展团队心理训练之一:过独木桩。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计时的方式,各队依次进行集体过独木桩拓展训练。在过独木桩过程中,若有队员掉落木桩,该队员需回到起点再次通过,当最后一名队员通过木桩后计时停止。在所有小组完成后,以全队通过木桩时间最短的为第一名。(4)开展团队心理训练之二:健步走。以小组为单位,以速度较量方式到达半山腰草坪。当该组最后一名队员到达草坪后计时停止。在各队都到达后,宣布成绩。(5)开展团队心理训练之三:踩气球。活动开始前向各小组发数量一致的气球,队员将气球吹好后,小组内两人为一个单位,每个单位用绳子将脚绑成两人三脚状,再将吹好的气球绑在外侧的脚踝上,所有小组及单位准备好后,由老师宣布开始并计时两分钟。活动开始后,小组内的单位尽量将其他小组组建的单位脚上的气球踩爆。两分钟到后,所有单位回到小组,统计各小组所剩下的气球数量。(6)开展团队心理训练之四:滚轮。向各个小组分发数量一样的报纸,一捆透明胶。各小组将报纸用透明胶粘成一个轮子,完成后每个小组选3个人站在报纸做成的轮子里面,在起点线做好准备。由老师宣布比赛开始,比赛开始后,站在“轮子”里的队员在不损坏“轮子的前提下”推着“轮子”向前走,直到将“轮子”推到终点。最快到达终点且轮子损坏程度最低的队伍获胜。(7)分享感受和体验。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坐在一起,由老师计算各小组获得的积分,积分第一名为冠军,第二名为亚军。并由老师对冠亚军进行颁奖,分发奖品。各小组选出1、2名队员分享团队心理训练的感受、体验和收获。结束阶段:(8)祝福与道别。分享结束后,由老师带头,以抽签方式互赠礼物,维持并增进已经建立的和谐人际关系。老师先抽签,被抽到学号的同学走到中央,然后由老师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该同学,并向该同学送上祝福。收到礼物的同学再抽签,将自己准备的礼物送给抽到的同学,依此类推,最后一位同学将自己准备的礼物送给老师。(9)活动结束。辅导员进行活动点评。

三、团体心理辅导实践应用研究分析

1.加强和提高了同学们个人团队意识及心理素质。此次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同学们释放学习压力,调节心理平衡,认识自身潜能。只有认识了解自己的潜能,才能将其挖掘出来增强自我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容面对挑战与挫折,能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能够合理的面对人身的与低谷,合理面对压力与挑战,保持开朗的心态。强化了同学们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培养进取心,成功往往取决于心态和个人能力的组合。团队心理训练之四,让同学们学会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与协调,沟通是成功的桥梁,还能优化人际环境,完善自我的人格,培养勇气、毅力、责任心、荣誉感以及积极性和价值观。本次活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在一个刚刚组建半年时间的班级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同学间由于平时的沟通不够,而产生一些小矛盾,只有通过与他人沟通、分享自我心中的想法,才能化解矛盾,提高自我的修养,体会到分享的乐趣。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我们会向他人分享;当我们失落的时候,要与他人分享;当我们犹豫的时候,也要与他人分享;说出来,比埋在心理畅快得多。我们相信,每位同学都会将这次团队心理训练活动中收获的体会运用到学习,及往后的工作中。

2.帮助同学们认识增强团队合作、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通过活动,同学们均感到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增强了,通过分享训练中的收获和体会,彼此间增进了友谊、信任和理解,树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促进班集体内部沟通,融洽同学间的关系、形成共同参与和共同意志。在此次团队素质拓展活动中,让同学们都认识到了一个团队的重要性、如何组建一个团队,融入一个团队,提高了个人的团队意识,学会如何去分享。在学习之余,开展这样的主题班会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同时让同学们在身心上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活动结束时,大家都表示要把活动中增长的知识、树立的理念和精神好好用到学习和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去。

3.学生参与度、积极性比较高。此形式的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活动新颖、有趣,准备充分,同学们参与度比较高、积极性良好。所有的团队心理训练活动组织安排紧凑、合理。每项活动结束后都留给每个团队相应的休息交流分享时间,在该时间里,各个团队可以总结上一个团队心理训练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问题出现在哪里?为何出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每一次总结都有利于整个团队团结度和组织安排能力的提高。由于同学们积极的投入活动中,他们的收获和体会比较深刻,相对于在课堂上学习团队意识,更能加深同学们对团队意识的重要性的认识,能够学习到个人如何融入一个团队,如何在团队中有良好的表现。

总之,在高职新生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式的主题班会活动,皆在通过游戏、情景体验、分享感受、互助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关注他人,从而适应新环境,减轻社交焦虑,释放压抑情绪。团体心理辅导在主题班会中的创新运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自我效能感,提高主题班会活动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于晓梅,玛瑙.心理辅导理念与技术在高校主题班会中的运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2):85-88.

[2]谭志敏,郭亮.心理辅导技术在高校主题班会中的运用及其注意要点[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74-75.

[3]毛智力.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0,(8):173-174.

[4]王文娟,赵小刚.团体心理辅导在主题班会中的应用探索[J].世纪桥,2010,(13):115.

篇10

心育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技术开展的一种主题班会课。这种班会课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更多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可以解决心理教师不足这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是大面积、高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让更多学生受益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对班主任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文总结出了班主任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选择主题较费时间

初次尝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的班主任,总是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主题,选择的主题能不能具体操作、适合不适合学生。另外,有了主题之后,选择相应的材料也较费时间。由于积累的素材、经验不足,故选择过程较费时间。

对策1:

一是班主任平时要多积累、多挖掘素材,二是建议配套相应的教材。在学校即将开展心育班会课时,应该提供相应的图书资料或网络资源平台,不仅可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而且方便教师经常交流,相互学习借鉴。

二、容易转到传统班会课

班主任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角色冲突,在语言、情绪甚至理念上很容易转到传统班会课上。这与班主任多年形成的“说教式”教育习惯有关。由于班主任不论是在日常课堂教育中,还是班会课上,一直都是权威,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尤其在语气上容易回到传统的班会课。特别是在做游戏、学生体验、讨论时,班主任会觉得课堂乱,没有秩序,一旦没控制好情绪,方法不当,就会导致整个课堂冷场。学生再也不愿、也不敢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了,课堂又回到传统的班主任一个人“说教”的形式了。

对策2:

在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要尽快做好自身角色的转换,要认识到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上,自己是心理辅导教师,而不是班主任。理念首先要变,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并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等的高度,尽可能扮演主持人的角色,使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倾听者。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尊重和理解,也敢于交流表达了。

另外,心育班会课上应避免“价值观”的教育,比如,珍爱生命、尊敬师长、热爱祖国、乐于助人等主题,一说到“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学生就已经知道老师下面要说什么话、要讲什么了,就没有兴趣再去听。再者,这些主题更多的属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范畴,易于上成传统班会课。

三、就课论课,不敢涉及班级存在的实际问题

有些教师刚开始上心育主题班会课时,为了与学生更和谐,不愿选择那些敏感的话题。比如说班里存在个别学生说脏话的问题,虽然教师很想选择这个主题,但一想到在班会课过程中难免会与学生发生冲突,就没有选。再比如说班上存在上课没人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传纸条、有个别人说话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教师怕与学生在课堂上有直接冲突,所以也没有选择相应的主题。

对策3:

心理健康教育最终是要解决学生发展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所以选择主题时,应根据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系列心育班会课,但不要急于解决所有问题,随着技巧的娴熟,可以慢慢涉及这些主题。

四、热身活动与主题展开部分容易脱节

在一次“我怎么了”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上,一位班主任选用了“抓手指”的游戏,起到了很好的热身效果,学生们一个个都很兴奋,热情高涨。班主任觉得是时候了,于是立即引入主题,原本想肯定会有效果。结果,学生们像换了个人似的,一个个都收回了刚才的兴奋,低下头不吭声。

对策4:

心育班会选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的主题不易太敏感;二是选择实用性的主题,尽可能少涉及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话题;三是不能让学生一眼就看出你想干什么;四是通过游戏等活动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其内心真实想法完全释放。

五、学生在热身游戏结束时,不易收回

热身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环节,但每次热身结束之后学生太兴奋了,不容易从游戏中走出来。班主任若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在情绪上会失落,往往带着情绪配合老师完成剩下的内容。这对后面的课堂及情绪控制都会造成一定的难度。

对策5:

在选择热身游戏时尽量选择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内容,这样结束时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过渡到主题,这时过渡语就很重要。过渡语可以很自然地将话题从热身游戏环节过渡到主题上。学生不会觉得突然,也不会突然情绪低落,影响效果。

六、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课堂乱没有秩序

为了让学生在上心育班会课时能够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班主任不能批评学生,要和蔼可亲,创造一种轻松的环境。这就难免一些班主任在操作过程中会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而且一旦学生兴奋起来,开展讨论时,或者有个别学生不认真听讲时,教师有可能会出现课堂失控,最后导致课堂混乱没有秩序,甚至出现跑题的情况。

对策6:

班主任的思路要清晰,对学生出现的跑题和“奇思妙想”要善于引导,要根据与主题关系的大小和对主题与下一环节的贡献多少分配相应的时间。

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和学生约定一个手势或者一句“请遵守秩序”这样的话。如果有人说话,不认真听,教师可以依据约定来提醒他安静。这样事先约定了,如果在上课的过程中有学生不认真参与,教师可以放心提出来,因为之前已经有约定了,这样对其内心的冲击就不会很大。

七、课堂上学生不愿表达真实想法

在“我怎么了”一课中,我让学生就所看到的材料分析一下自身状况时,学生都不吭声,或者说的都是空话套话,一片假繁荣。但我明显感觉到学生是有话可说却不愿说或不愿表达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