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班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7 00:2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匠精神班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鲁班文化;应用与实践
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文化是学校魅力的具体表现,特色的校园文化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教育内涵。鲁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工程师之一,也是建筑业的开山鼻祖,他在物理、数学、美学、天文等各类学科上都有不同凡响的造诣,是象征着勤劳、智慧、严谨、专注精神的典型代表人物。鲁班文化也称“木文化”或“石头文化”,与传统的其它文化和而不同,它提倡从细节入手,讲究脚踏实地,注重实践创新,教导人们增强实践学习,将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专注认真,追求完美。鲁班文化包含鲁班精神、鲁班品质、鲁班故事、鲁班教育,以及以鲁班为意象的成语格言、标志与符号。鲁班文化催生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是全国闻名的鲁班镇,高度发达的“石头文化”在这里不仅焕发着时代的光芒,而且点缀着这里的山山水水,辛冲街第二中学就镶嵌在这山水之中。辛冲二中是一所农村初中,多年来,学校坚持把鲁班文化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有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了传承鲁班文化,培养新型鲁班人才,学校在总结、凝练的基础上,提出了“鲁班文化引领、社团建设育人”的办学策略,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不断构建实践活动,将其内化为师生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纲领,使全体师生高度认同鲁班文化,确立“爱岗敬业为先,劳动教育为基,创新教育为法,效益教育为果”的鲁班文化价值行为规范。
一、思想文化领域
思想是一面旗帜,是一种力量。鲁班思想文化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一种动态表现,体现了学校管理者的价值趋向和执行能力———把鲁班文化融入学校的管理服务体系中,如: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的形成与落实。通过“鲁班文化节”“鲁班文化征文”“鲁班文化主题班会”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使鲁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产生了积极的濡染、引导和示范作用,而且还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生成,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学校高质育人、创新发展、全面提高的教育目标。
二、物质文化领域
鲁班文化体现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是硬件和环境建设,也是鲁班文化物化的表现,更是校园文化的镜头表现。学校致力于把优美的校园环境、宁静的园廊作为各类活动的载体,并寓鲁班文化于其中,不断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学校科学规划了鲁班文化的空间环境,如鲁班园(观赏园、实践园、科技园)、鲁班文化长廊、鲁班文化墙、鲁班文化音像等校园环境,充分发挥了环境的暗示功能、引领功能和育人功能。
三、活动文化领域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实践环境和舞台,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认识自己,了解社会,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调整自己,缩短自我与现实的时空距离,培养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对此,学校构建了鲁班活动文化系列,如:鲁班人物访谈、走近鲁班等,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当地建筑业的了解,懂得了家长外出打工的辛酸,而且增强了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自己成长的信心与动力。再如,通过鲁班故事会,对学生进行传承规矩、创新工具、精美建筑、诚信服务的鲁班精神教育,培养学生乐学、善思、笃行的好习惯,让学生做弘扬工匠精神、掌握科学技能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四、文化阵地领域
篇2
关键词:ISO管理体系技工院校德育管理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我国职业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而德育则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技工院校的德育管理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机制,但基于ISO管理体系,对德育管理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则较少。本文以ISO管理体系为切入点,对技工院校德育管理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一、技工院校德育管理现状
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对技工院校而言,虽然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整体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由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呈现出模糊、摇摆、模棱两可以及自我意识不够健全等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在校期间逐渐克服自身不足、健康成长,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技工院校德育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难以把握的一环。因此,德育管理工作是技工院校管理中一个重要又相对薄弱的环节。
德育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有机的活动,涉及全部的德育因素,目的是不断促成德育系统目标的实现。目前,技工院校受生源、办学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德育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德育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有待提高;管理手段单一,过于依赖上级文件和固有的经验;管理体系不清晰,多部门管理导致责任不明确、管理不顺畅;在德育管理过程中,资源整合、管理过程衔接不力,评价手段单一,影响了德育整体功能的发挥。
针对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而又切实可行的德育管理体系,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于提升技工院校的德育管理水平和育人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技-r院校德育管理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ISO的全称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 rnational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1979年,ISO成立了“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制定世界性的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标准。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总结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概括了质量管理中最基本、最适用的规律,归纳出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基本原则。
ISO 9000族标准的核心是建立一个保证或提高质量的文件化管理体系,明确提出了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组织机构、资源、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的概念,提出了保证质量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虽然这一体系目前较多地应用于企业,但它是全世界质量科学和管理技术的精华,具有通用性。
技工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教育教学服务,其质量包括教育服务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教育质量观的不断发展,教育质量已不仅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认识水平,而且还包括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所获得的作为一个社会形态的人应具备的各种其他素质的合格程度,即学生的德育素质的质量。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引入和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是可行和有效的。
目前,不少技工院校将ISO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到日常管理中,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体系,厘清了管理职能,清晰了工作流程,克服了过去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职业教育国际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保障。
三、基于ISO管理体系的技工院校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
笔者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为例,从ISO质量管理的角度,探讨了技工院校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以“营造快乐、服务需求”为方针,既回归了教育“以生为本”,也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服务需求的办学思想。质量方针不仅体现了学院在办学质量方面的宗旨和方向,也突出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学院以培养“人文与技能并重,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并举”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文化引领发展,确立了“厚德立人、强技立生”的校训,坚持“大德育”观,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管理过程及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
1.院系两级管理,明确德育管理职责
学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学生处统筹学生德育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制定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配合各系和有关部门推进学生德育教育进课堂、进宿舍、进社团等工作,树立优良的校风、学风;教学系下设学工部,在分管系领导的指导下开展本系学生德育和管理工作,接受学生处的业务指导。学院质管办根据ISO程序文件对德育管理工作进行质量监督和评审,做到职责清晰,任务明确。
2.以保障“六率”为指向,建立德育管理目标体系
技工院校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着学生流失率较高、毕业办证率不高、就业质量不高等困境,这既与学校的生源质量有一定的关系,也反映了学校整体的育人水平。
全方位育人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针对技工教育的特殊情况,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以保障“六率”为指向,建立德育管理目标体系。“六率”即就业率、毕业率、流失率、事故率、投诉率、双证书率。学院将此六项指标纳入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团学工作、安全工作等德育管理考核体系,评价结果作为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业绩的参考指标之一。
3.细化层级管理,建立德育管理评价体系
针对德育过程的管理和成效的评价,大多数技工院校以上级部门的评估为主,评价指标多以终结性评价指标为主,学校自发的科学有效的内部评价少之又少,而内部评价恰恰是学校主动适应需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ISO质量管理以内部评估为主,强调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这与技工院校目前的以政府为主的目标及结果评价可以有效互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在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以“找准一个点,牵起一条线,带动一个面”为指导,细化层级管理,梳理出新生入学、日常管理等关键环节和主要过程,以“PDCA”管理循环对整个德育教育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并建立德育管理评价体系。“PDCA”管理循环的内涵如下。
(1)P(计划,PLAN)..以新生入学教育为节点,拟定学年德育工作计划。入学教育是学生整个职业教育的起点,是新生尽快了解学校、适应职业学校生活、完成角色转变、树立纪律观念、确定新目标的关键阶段,也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成才发展起到导航作用。因此,学院高度重视入学教育,并在长期的德育工作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集中教育与产业系分散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学院对学生集中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引导新生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迎接崭新的学习生活;各产业系着重进行专业介绍、校史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和规章制度学习等,帮助新生多方面了解学校,端正思想,明确任务、确定奋斗目标,初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
(2)D(实施,Do):以班级管理为抓手,有序实施德育工作计划。在日常德育管理工作中,学院以班级管理为抓手,重视发挥班主任德育骨干的作用,定期举办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提升班主任的育人水平;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等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通过班干部、团干部培养,学生“三自”教育以及“机电达人秀”、篮球赛、足球赛、校园艺术节等特色文体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以良好的班风带动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也在实践中形成以德育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学院“百草园”校园电视台大力配合德育教育,每周一期的《朝花夕拾》节目在全院班会课上播放。栏目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形式多样、清新活泼的形式传递正能量,触动学生的心灵,做到知行合一。目前,校园电视台不仅是学院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而且也是学院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
(3)c(检查,CHECK):以班级月度考核、社团学期考核结果为参照,评估德育管理成效。学院以班级为主线、以社团为单位,对德育管理的成效进行评价。以班级月度考核为例,考核要素包括班风建设、学生学习表现、出勤率、宿舍卫生、宣传、团建活动等方面,以及班主任学期工作计划的进度、班团建设、后进学生帮教等工作,每项工作有不同的评分标准,最终的总评分数对应不同的考核等级。
(4)A(处理,ACT):以德育工作会议为平台,完善德育管理评价体系。学院成立了德育工作委员会,成员包括学院领导、部门负责人、专职政工干部、德育课教师以及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德育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德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德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升德育管理水平。
篇3
一、教学工作
1.加强教学日常管理,保证教学工作平稳有序
本年度因学校发展需要,年中学院、系两级领导班子进行了换届调整,这对于软件学院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这种新的严峻形势
下,学院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按时落实率达100%,课程考试成绩按时提交率100%,全年无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发生,教学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双师队伍
软件学院积极打造专业化的双师队伍,十分重视对教师实践经验的培
养,学院与国内外多家高水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支持并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培训,同时也引进企业工程师参与学院的教学工
作。
3. 深化教学改革进程,积极参与教学研究
软件学院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2014年,软件学院共获得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5项;获得校教学综合改革项目13项;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全省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发表教学类论文15篇,编写教材8部。
本年度,学院继续推进学生考核方式方法改革进程,全年有7门课程采用项目实践、论文、答辩等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另有2门课程通过了学校考核方式改革立项,于本学期期末实施。同时,学院全力推进CDIO教学方法改革和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4. 加强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各种竞赛
本年度,软件学院本着“以赛促学”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意大赛和创新实践项目。学院显著加大资金和师资投入,成功举办“东悟杯”第四届程序设计大赛。全校200多名学生参赛,还首次吸引了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学院等兄弟院校50余名学生参赛。院领导班子对本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亲临一线进行宣讲、指导和研讨,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年度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斐然,有23人次在ACM-ICPC省级以上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奖,有21人次在 “蓝桥杯”全国软件人才设计大赛中省级以上获奖,有5人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获奖,有3人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省级奖项,15人在黑龙江省首届高校移动应用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尤其本年度两次获得ACM亚洲区铜奖,创造了学院在学科竞赛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5. 加强教学内涵建设,积极参与教学工程建设
本年度,学院将教学内涵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提出人才培养要抓住本质,我们培养的是软件工程师,而不是编程工匠。学院提出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因此在修订的新版培养计划中增加了人文通识课的比重。
6.加强国际合作交流,鼓励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国际合作办学一直是软件学院的特色所在,本年度学院继续加深了与台湾中华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在继续办好学生国际交流学习,学分互认等工作的同时,加强两所学校课程体系的接轨。尤其针对教师赴台访学、进修以及培训等新的合作领域达成了初步的意向与共识。学院与一些知名国际企业也就专业方向课、实习实训等教学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学院大力支持并鼓励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掌握国际交流的基本技 能,完善英语四、六级与奖学金评定挂钩,提供移动英语听力环境平台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加大双语课的英语授课比重等具体措施。
7. 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信息化教学平台
8. 提出建立企业导向式实训中心,打造新型实训教学理念
本年度,软件学院对学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认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次实际调研,发现课程设计设置在期末考试前几周集中进行,使得重要的课程设计环节实际成为学生期末考试的复习周,名存实亡,效果很不理想;学生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采用传统到哈市一些企业中进行,但哈尔滨的IT企业形式单一,产业链不全,一些企业甚至只是专门提供这种实习服务而已,水平不高、不接地气,且劳民伤财。
针对以上问题,软件学院领导班子与学院骨干教师、知名企业管理层以及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研讨与论证。在结合本学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导向式实习实训培养理念”,与多家高水平企业合作计划将学院的实训中心打造成全新的“模拟企业”实训模式,承接全院学生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学期,改善目前传统实习实训流于表面、脱离实际的弊端。本年度已经完成了一些前期部署与准备工作,相应的建设经费已经列入2015年学院经费预算,实训中心的人员也进行了补充,华为和VMWare公司已经承诺提供相应的企业教学案例支持。
二、科研工作
9.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实现学院类型转变
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重视科研参与科研。组织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出台学院科研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参加科研工作,加强科研成果的凝练和提升。本年度学院教师发表核心以上学术论文40篇,其中SCI检索2
随着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学院还将继续在学科建设上加大力度,努力实现学院由单纯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
10.启动科研团队培育计划, 形成有特色的科研方向
初步凝炼企业智能计算、机器翻译、物联网及移动云计算、网络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和网络安全五个科研方向,并针对这五个方向,启动科研团队培养,在外部环境和人员配比上给予支持。完成了学院科研项目及成果的网上信息。组织完成本年度科研工作量的统计工作。
三、学生工作
11.学理论树典型,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提高政治素养。各基层团支部完善学习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团活和班会,及时上交思想汇报。
贴近学生实际,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五四青年节、党的生日、国庆、一二。九等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建国六十五周年
”复兴中国梦,我与祖国共成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题,各团支部共召开团活140余次。
加强学生干部培训。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干部培训教育活动,注重通过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
挖掘典型,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建立优秀学生榜样库,11月初,学院召开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请省道德模范人物获奖者姜妍、北京校友会儒苑奖学金获得者闫庚哲、签约阿里巴巴的张洪亮同学作先进事迹报告,组织各团支部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力
量。
12.”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 ,做好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和执行学校和学院的要求,辅导员每周至少深入学生寝室两
次,每次不少于1个小时。并且经常深入学生课堂,积极与任课教师沟
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完善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确保每一个经济困难学生在得到帮助的同时,能够使他们诚信、自立自强和努力学习。做好国家和学校奖、助学金的评定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助学贷款的服务工作,保证想贷款的困难学生都能贷上款,解决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
加强同寝室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寝室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寝室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寝室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会开展了爱劳动、寝室文化节等争创卫生寝室、文明寝室活动,并对文明寝室进行表彰。
关注特殊群体,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坚持每个月都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排查工作,排查结果及时上报学生处心理咨询室,并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同学及时进行疏导。
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安全稳定意识。在全院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利用防火、防震实际演习、”讲座“和”座谈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顺利完成了2014级415名新生报到、入学教育等工作,通过思想政治教
育、诚信教育、感恩、校风校纪教育、爱校教育等,尽快帮助新生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将来的大学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
础。
13.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开展学风考风建设工作
加强思想教育,对大一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
的,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同时充分发挥纪律约束机制,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通过优秀学长的榜样作用,使低年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继续贯彻落实学校”新生班主任“和”新生助理班主任“制度,很好地发挥了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业导航和成才指导作用,辅导员和班主任紧密配合,各司其职,进一步加大新生晚自习的检查力度,保证晚自习的出勤率。
全面规范课堂秩序,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形成良好的学习秩序。继续贯彻学院学生考勤制度,辅导员坚持深入班级查课了解学生学习、出勤情况,定期与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按照学校要求,对一学期超过5学分和累计超过10学分的学生给家里邮寄发放”学生警示通知单“以示警告。全年邮寄”学生警示通知单“601份。
加强对学生外语学习的引导和帮助,提高学院四六级考试过级率。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加强四六级考试信息和经验的交流,着重培养学生对外语的兴趣和专业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14.开展科技文体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为丰富全院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院团总支、学生会陆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本年度我院团总支获得校五四红旗团总支,软件 11-5班团支部获得校五四红旗十佳团支部,我院在学校新生运动会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学校运动会取得团体第五名。
积极发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服务功能,实行志愿服务品牌化和基地化,本年度建立道里区敬老服务中心、哈尔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平小学等三个志愿服务基地。
培养我院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等,在全院创造一种浓厚的科技学术氛围,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ACM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大赛等各类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英语大赛。
15.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拓展学生实践、实训基地。一年来,共与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东悟科技有限公司等达成人才培养以及就业实践基地的合作意向,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实践、实训基地。
16.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保持党员先进性
完善党建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了软件学院积极分子管理制度、软件学院学生党员管理制度、软件学院学生党员评优制度、考勤制度等,使今后各支部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抓好学院党员发展工作和分党校工作,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考察和发展的力度,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发展对象推荐和党员发展的测评工作,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党员发展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本年度按照学院党员的发展计划,按时地完成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共发展党员48人,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 49人。
学生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建立学生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软件学院学生培养的特色,结合学生党支部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出定制班党员的管理模式,并在组织部党建创新计划中立项。摸索出了定制班党员的管理的新模式。
充分发挥党员在学风、考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组织学生支部过好组织生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学生党支部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并召开座谈会,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鼓励党员大学生进行理论研究。
四、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
17.重视文化建设,形成团结和谐的团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团队的灵魂。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因此我们希望学生不仅在学校要学习知识,更要有文化,正如所期望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营造和谐、正气和快乐的气氛,学院成立了教工足球队,并在学校的7人制足球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成立了教工合唱团,坚持每周一练,并在迎新晚会上献上歌曲,达到了师生同乐的效果。学院的新网站已经成为宣传软件学院的有效窗口。
18. 加强党建,做好肃纪工作
通过整顿劳动纪律、干部作风、教风和学风、财经纪律、违规使用科研经费问题,清理整顿违规办学、公用房屋、场地、仪器设备使用、印鉴的管理和对外合作协议、不合理制度,排查安全隐患等工作,严肃了劳动纪律,干部的责任意识、规矩意识、担当意识有了明显改观,重新整理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9.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师资结构有待优化
软件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虽然一直以来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来抓,但面对学院的快速发展,面对近1800人的学生数量,目前的师资力量还显得过于薄弱。教师职称结构虽然明显改善,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建议学校在引进人才和教师职称评定方面能考虑软件学院目前急需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政策方面予以倾斜和进一步支持。
20.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软件学院历来重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学院奖励政策提高教师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学院教师也能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但由于学院教师年龄普遍偏低,青年教师过多,教学经验还不是特别丰富,使得学院每年教学项目申报数量虽多,但获批比例不高。
学院将成立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的教学研究指导小组,对青年教师申报教学项目予以指导。同时,也建议学校适当考虑软件学院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类项目的评定中予以一定的扶持。
21.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