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10:3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体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体育总结

篇1

第二届学生会选举成立,我们体育部就面临重组的问题,加上我和刘海鸿部长都是06届的,在经验方面都有所欠缺,在许多方面都做的不足,从我们的重组到取得一定的成绩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时间,我们从干事的招聘到制定干事的考核制度到干事的正式考核都是困难重重,但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事,我们是从最开始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有点成绩,从最开始的松疏到现在的了解,从最开始的胆怯到现在的可以独挡一面,这些都是我们值得高兴的。

在四月份学校迎来了我院第二届学生篮球赛,我们体育部承办,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篮球赛取得了圆满的结束,在比赛期间,我们为比赛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比赛的流畅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比赛开始前我们就把场地划分好,准备好一切器材及比赛用具,比赛过程中对场地进行秩序的维持,比赛结束后对场地进行清理。经过一个月时间的比赛,最终男子组经管系取得了第一,女子组信息系取得了第一。

在篮球赛期间及后面的时间里,我部门也积极配合体育教育室进行各项活动,在篮球赛进行的同时,我们协助体育组开展了教师排球赛,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多次帮助其开展了各种运动,虽然我们在其中没有起到那种中流砥柱的重要,但是我们在其中所给的帮助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他们的肯定。

为增进个部门间的联系,我们与宣传部进行了联谊活动,在我们享受快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部门间的友谊,也为以后各部门开展活动奠定了基础。

由主席团联系,我们体育部组织了与中国移动株洲分公司进行了篮球友谊赛,通过积极的筹备,篮球赛取得了圆满的结束,通过比赛不仅展现了我院风采,体现了我院风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与外界有了交流,让外界对我们学校有了更深的了解。

为响应学校卫生号召,针对学校卫生情况,我部门对科教管60教室进行了彻底的清扫,其次每次升旗仪式的场地都是我部门划分的。

总的来说,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体育部大体的工作也就这么多,虽不战果累累但也有一定的成绩,不惊天动地却也实实在在,在下学期中我们不求有光辉的战绩,只希望能在这学期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争取把工作做的更好做的更出色。

篇2

本学期承接上学期公共管理学院的特色系列活动读书节,体育部成员协助其他部门完成了多个子活动的策划、安排、布置场景等活动。如短剧大赛——琵琶新弹,体育部成员从演员到灯光都起了较大作用,三分钟自我推销大赛我部成员参与其策划方面的工作。

本学期体育部完成的最重要的活动是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该活动由体育部成员主要负责,从开始向各年级各班级下通知到接受报名,编排报名表、安排运动会具体各项事宜在5月30日,体育部在学生会其他各部门的协助下,成功的举办了公共管理学院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动所有成员分工合作,最后全民健身运动会圆满结束。

学期期间,体育部还负责选拔校运会各分赛的比赛选手,如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为把我院秀的运动员选而努力。

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的来说,在这一学期当中当中,体育部的工作都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同学们的支持,是相对成功的。尽管还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但我们会通过自我批评,相互讨论的形式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老师的耐心指导,争取不断进步。然而今后的工作道路还很艰辛与漫长,所以我们依然会以一种求实的精神,满怀激情的态度为同学们服务好,为老师当好左膀右臂。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体育部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篇3

[摘要] 为减少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困惑和不良影响,高校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问题危机干预机制,保证每一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实施全程跟踪辅导和帮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预防学生伤害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心理问题干预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竞争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人际交往和就业求职等领域的冲突和压力不断加大,心理受挫的几率增高,大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高校应采取大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预警机制包括确立心理问题预警指标体系、确定心理问题预警的对象和范围、评估预警信息和警告;干预机制有宣传干预、教育干预、辅导干预等具体的干预措施。在新形势下,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干预机制,对于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心理问题“侦察、测试系统“

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党员、班干部、寝室长为单位组成心理问题“侦察系统”,在不同时期通过网络心理测试、心理问卷调查形式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问题动态。

2.培养一批解决心理问题的骨干队伍

高校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强化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要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积极选送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参加教育厅组织的重点培训。鼓励专职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通过3-5年的努力,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加大对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力度。凡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都要经过岗前培训才能上岗。

3.给学生建立“心理跟踪档案”。

首先,对入校新生进行全面心理测评和普查,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对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建立预警对象库,学校予以长期观察、重点关注,根据危机状态及时加以疏导防治。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然后,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党员、班干部和寝室长层层负责,对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表现,随时汇报、及时记录,定期以书面形式上报院系,由院系统一汇总制成学生电子“心理跟踪档案”纳入微机管理。高校“危机干预”措施包括:在高校中推广心理辅导课;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有效阻止高校学生危及自身生命的行为发生等。这种措施有六点益处:⑴.通过此种做法,每个年级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表现。⑵.学生中一些小的心理问题被及时发现后,经过心理问题培训的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党员、班干部和寝室长,就可利用所学知识为有心理问题的同学提供帮助,解决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⑶.在汇报、记录和帮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的观察、发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奉献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⑷.通过建立的“家、校互访热线”电话和 “辅导员电子信箱”,可以把每个同学近期的思想表现、心理问题等信息及时的传达给学生家长。⑸.对有些后进同学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及时提醒、帮助他们修正自己,促进了学校的学风、作风和校风建设。⑹.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有突出心理问题的同学,便于学校及时邀请有关心理问题专家或医院有关专家予以会诊,为治疗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同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

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利于缓解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感受,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幽雅情趣。如:校训可以促学业、明大志、怀天下;人文建筑与设施可以涵养有素、奋发激励等;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可以让人耳目清新、调节情绪等。个体大学生一旦出现情绪、行为等变化,郁闷、焦虑等症状,要及时倾吐,或倾听心理咨询专家的意见。尤其是那些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于交际和沟通的学生要多参加集体活动,拓展自己的交往范围,多听朋友、老师的建议。

5. 建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网络体系。

成立由各院系学生和辅导员构成一级网络,学院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中心构成二级网络,医院及诊疗专门机构构成三级网络: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立即投入有条不紊的工作;当发现有大学生处于危机状态时,应及时采取下列措施:(1)尽快与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医院精神医生或校医院的医生联系。(2)不要让其独处,与其保持连续接触。(3)对其表现出非常关心及深切同情,设法提出一些良好建议:(4)设法将周围可能对其造成伤害的器具除去。当意识到自己处于危机状态又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时,可采取:(1)尽早求助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或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2)将自己目前的状况告诉家长、信任的老师和同学,求得他们的支持。(3)避免独处。(4)周围不放置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器具。

篇4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本文基于休闲限制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对处于不同体育休闲阶段女大学生的休闲限制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限制女大学生体育休闲参与的主要因素依次是自身限制、人际限制、体验限制、结构限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限制因素模型。

关键词 院休闲限制理论;女大学生;限制模型

在现在学校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限制因素更值得我们关注。虽然我们现在积极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是在体育课堂中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这一理念来更好的促进女大学生体育休闲的参与呢?李启迪通过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课程理念的归纳与分析中认为要想真正的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必须尊重学生自然属性与身体活动的社会属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社会性等。[1]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依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要求,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师范大学的650 名女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发放问卷650份,回收595 份,其中有效问卷有559 份,有效率是86%。

1.2 问卷的设计与调查本文基于福德等休闲制约,邱雅君的发展体育休闲行为的理论框架,将女大学生体育休闲行为的发展过程分为5 个阶段:前凝神阶段,凝神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2]制约各类体育休闲参与的制约因素包括:自身限制、人际制约、结构制约、经验限制等方面[3]。并采用其编制的体育休闲限制问卷进行调查,其中KMO 为0.804,显著性为0.000,可以做因素分析,Cronbach 系数琢值为0.813,说明数据比较可靠,可以进行分析。

2 概念的界定

体育休闲约束是指影响个人偏好进行休闲选择,休闲体验和休闲决策的过程,且不会引起不想参与休闲,或减少参与休闲活动动机的因素,属于一种内部控制机制。[4]根据以上的定义我们认为,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限制是指影响女大学生主体体育休闲偏好的形成,从而致使其不愿意或减少参与休闲活动的全部要素及作用于内部的限制因素。

3 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样本总量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的人中有111 人处于前意向阶段(占19.9%),78 人处于意向准备阶段(占14%),103 人处于准备阶段(占18.4%),有249 人处于行动阶段(占44.5%),而保持阶段只有18 人(占3.2%)。从样本的情况中我们发现,女大学生体育休闲参与的情况不容乐观。

3.2 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限制因素研究

3.2.1 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各限制因素的方差分析

表1 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各限制因素的描述统计

从表1 可以看出各限制因素在不同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的表现各不相同。在第一阶段,人际限制因素表现的最为突出,其次是自身限制因素,体验限制因素,最后是结构限制因素。在第二阶段,最为突出的限制因素也是人际限制因素,其次为自身限制阶段,体验限制因素,最后是结构限制因素。在第三阶段,也是自身限制因素表现的最为突出,其次是人际限制因素、体验限制、结构限制。在第四阶段,自身限制因素最为突出,其次是人际限制、体验限制、结构限制。在第五阶段,最大的限制因素是自身限制,其次是体验限制因素、人际限制因素、结构限制因素。最后通过对个限制因素总体进行分析发现:自身限制因素最为突出,其次是人际限制因素,体验限制因素和结构限制因素。

通过对不同发展阶段各个限制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限制女大学生体育休闲参与最高的是自身限制因素和人际限制因素,其次是体验限制和结构限制因素,这说明限制女大学生体育休闲参与的因素是自身因素,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对女大学生的体育休闲行为进行引导,减小其自身因素的影响,促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实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每个发展阶段不同的限制因素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了比较确定女大学生体育休闲行为阻碍因素的影响力排序,总结出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限制因素模型(图1)(自身限制、人际限制、体验限制、结构限制)。

4 总结

影响女大学生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女大学生其性别和身份的特殊性,因而很有必要对限制其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总结女大学生不同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的限制因素特征:处于前意向阶段的女大学生最大的限制因素是人际限制和体验限制因素;处于意向阶段的女大学生人际限制和自身限制是其最大的限制因素;处于准备、行动和保持阶段的女大学生人际限制是其最大的限制因素。总体来说女大学生的体育休闲参与限制因素最大的是自身限制因素,其次是人际、体验和结构。只有掌握了个体休闲限制的特点我们才能够对其进行很好的引导,更好的促进女大学生体育休闲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启迪,邵伟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育课程理念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体育科学.2014,3:15-23.

[2]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邱亚君.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限制因素研究—一个假设性理论框架[J].体育科学.2008,28(1).

篇5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98-02

0 引言

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简称TTM)作为综合性和一体化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因其注入了行为改变的认知、行为和时间方面的理论,把个体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变划分为一系列的变化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从而改变了以往对体育锻炼行为的一种静态的认识,本文介绍了跨理论模型的内容体系,总结了目前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研究的展望。

1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及内容体系

1.1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 跨理论模型(TTM)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改变的模型,它把重点集中在行为改变方面的个体的决策能力,而非社会的、生物学的影响力(Prochaska,J.0.,&Velicer,w.E,1997)[1]。它是在综合多种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系统地研究个体行为改变的方法。TTM理论模型认为:个体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非单一的事件,人们在真正做到行为改变之前,是朝向一系列动态循环变化的阶段变化程序发展。对所处不同阶段的个体应采取不同的行为转换策略,促使其向行动和保持阶段转换。该理论模型试图去解释行为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而不仅仅是为什么会发生,它描述了人们如何改变一个不良行为和获得一个积极行为的过程。

1.2 跨理论模型的内容体系 在体育锻炼行为中的跨理论模型把关注的是个体从静止到活动,再到保持的动态变化过程,跨理论模型根据整个行为变化的不同阶段以及采用不同的改变程序和变化层次,把体育锻炼行为的跨理论模型分为四大部分:变化阶段(the Stage of Change)、变化程序(The Process of Change)、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决策平衡(Decisional Balance)。(见图1)

在跨理论模式中,变化阶段是模型中的核心组织结构,它指出了行为变化的一个时间序列,这个时间序认了行为变化的动态本质和朝着变化方向的运动发展顺序。变化程序则描述了个体如何进行变化,它包括10个有利于行为改变的认知和行为活动。自我效能指的是相信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完成必要的行为从而达到预期的结果。决策平衡则包括行为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或者是感知到变化产生的利益或障碍[2]。

2 锻炼领域中跨理论模型的研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应用研究

2.1 国外关于跨理论模型在大学生体育锻炼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国外关于跨理论模型在体育锻炼领域中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试验设计上有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试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

1986年,Sonstroem 和Amaral[3]首先把跨理论模型应用在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相关研究上,研究者将220男性被试分类到变化的四个阶段中,即前打算者、打算者、行动者和坚持者。研究发现,放弃锻炼的现象在各个锻炼阶段都存在。这项研究揭开了跨理论模型在体育锻炼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L.S.Wallace和J.Buckworth[4]2003年对大学生的锻炼行为阶段改变选取了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静坐行为三个指标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测试前后被试所处阶段与他们的锻炼自我效能、社会支持、静坐行为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复返者在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两个指标上有显著的下降。

Bradley等2004运用TTM对芬兰和美国大学生的锻炼行为作了跨文化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两国大学生在跨理论模型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没有显著差异,唯一不同的是两国被试在自我效能得分上的不同,美国被试的自我效能要好于芬兰被试。

2.2 国内关于跨理论模型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体育领域对跨理论模型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分析和大学生跨理论模型量表的修订和本土化研究上,但应用跨理论模型进行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研究成果较少。

程小虎等人运用“阶段改变模式”的理论,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养成锻炼习惯,大学生的很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

常生对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参加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受与锻炼阶段存在相关,接受媒体体育信息状况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干预时要选择集体锻炼形式,促进锻炼氛围的形成,重视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司琦等于2005年把阶段变化理论及测量工具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和标准化,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锻炼行为可分为5个阶段,但与西方存在极大的差异。

郭志平等通过对武汉地区部分高校新生进行两次“锻炼行为阶段变化问卷”的测量,检验跨理论模型各问卷在研究我国大学新生锻炼行为上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阶段变化问卷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都达到了较理想的水平。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 自我锻炼 教育 培养 能力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多年来,诸多教育工作者在科学的殿堂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改革。体育教育是科学领域中的一部分,同样也在寻找改革的途径。而现行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改革。其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扩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自我锻炼意识、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就成了高校体育界以及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1]

一、强化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高校体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自我完善的最后阶――也是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因此,高校体育教师有责任让大学生懂得具有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重要性的。有资料显示,我国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是老年人死亡率的3倍;某高校在一次对4009名中青年教师健康普查中发现,75%以上的人患有顽疾。l99l年对我国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高级知识分子的抽样调查材料显示,60%以上的人患有疾病,且平均寿命为58.52岁,比同期全国人均寿命少10岁。北京中关村地区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在1994年竟下降到53.31。著名学者英年早逝现象屡见不鲜。高校体育工作应该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受到深刻教育,明确锻炼目的,了解体育教育重要性、实效性和自我锻炼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强化自我锻炼的意识。

二、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

1.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加强运动素质教育

为切实改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提高其认识水平,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大学教学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清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体育锻炼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并结合实例讲述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使学生真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讲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等,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身体素质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基础。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作完成的好坏,也关系到他们对运动项目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每节课结束前教师都应要安排一些身体素质练习。

2.让学生自己编排动作组合及轮流领做准备活动

自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应向学生说明,在体育课内教师会让他们自己编排准备活动内容并轮流领做准备活动。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然后教师可以利用最初的几节课,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介绍编排准备活动的原则、方法和要求,并提示其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观摩教师编排的准备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活泼有趣的游戏。学生们轮流编写、领做准备活动的具体做法,根据教学内容同学们也可分成若干小组,并提前编好顺序,轮到哪项内容的教学,就由负责编写该内容准备活动的小组共同研究编写准备活动计划,并选派一人领做准备活动。开始时要求各组选派组织能力强、有魄力的同学带头,以增强其他同学的信心。编写的准备活动计划要提前交任课教师审定、修改后方能上课。学生领做准备活动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总结、评议,发现优点,指出不足,以提高其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学期末,教师可组织大家评选出编写领做准备活动较好的小组或个人,并对其体育成绩加分作为鼓励,从而也调动了每个同学的积极性。

采取上述教学措施,可收到以下效果:一是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勤于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学习;二是让学生编写并领做准备活动,使其自己动脑动手、亲自尝试,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三是由学生领做准备活动,他们学习态度认真,兴趣也会浓厚,在练习中还能识别和体会动作是否正确和实用,这无疑提高了同学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大学生认识和掌握技术动作的不同阶段,适时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们进行积极思考,并把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学习体育运动技术上去,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排球双手上手传球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向学生提出传球时的用力部位和用力顺序、触球点和击球方向等关键点,然后通过同学们的实际练习进行回答。实践证明学生们在观察和听讲时十分认真,注意力很集中,在练习过程中也认真体会,很快就掌握了动作要领。有的同学还利用已掌握的技能去分析和研究动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并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这一教学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观察和分析等能力,也加快了他们掌握动作的进程。[2]

4.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练习,允许他们在练习过程中边练边议,甚至提出不同的见解。另外,有些动作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实际练习并掌握基本的练习方法后,分组练习并允许他们根据动作要领和要求,自行选择喜欢的练习方法。此后,还可由学生担任裁判工作,组织教学比赛。

三、结束语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是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前提;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明确自我锻炼所带来的益处和宗旨,是大学体育教育应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发展方向,也应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体育教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1000例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海南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找出一般规律,从而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促进海南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更好开展。

关键词 体育运动 运动损伤 高校 运动康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海南医学院、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学院、海口经济学院随机抽取20个不同院系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各发放50份问卷,对一年内是否发生运动损伤进行调查。

(二)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损伤发生率、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发生损伤运动项目、发生损伤时间及损伤产生的原因等。

(三)研究方法

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并查阅部分病历,详细了解有关病例,充实调查原资料,对所调查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逻辑归纳法。

二、调查结果

(一)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

在1000位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中,男生652人,女生348人。年龄最大25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22岁。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损伤发生率、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发生损伤运动项目、发生损伤时间及损伤产生的原因等。

本文数据是采用软件SPSS17.0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一年内曾发生过运动损伤的学生人数为396人,占到39.6%,在所有发生过运动损伤的同学中,受伤的部位排在首位的是踝关节部位为142人,占35.9%;掌腕关节部位为87人,占到22%;排在第三位的为肘关节46人,占到11.6%;肩关节曾经受过损伤的为37人,占到9.3%;其他部位的为84人,占到21.2%(表1)。

表1 运动损伤部位统计

Table 1. Athlete injury parts statistics results

损伤部位 踝关节 掌腕关节 肘关节 肩关节 其他部位

例数 142 87 46 37 84

比例% 35.9 22 11.6 9.3 21.2

(二)发生运动损伤的相关运动项目

数据分析显示,出现运动损伤最多的运动项目三大球排在了前三位,篮球占到31.3%;其次为足球和排球,分别占到21.5%和18.2%;排在三大球之后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占到14.9%;其他项目则占到14.1%。

(三)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造成海南省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首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有146位被调查者选择该原因,占到36.9%;排在第二位的为技术动作不标准,为73人,占到18.4%;场地设施不完善为66人,占到16.7%;运动疲劳的为48人,占到12.1%;选择其它的63人,占到15.9%。

三、结论

(一)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运动损伤发生的首要原因,因此要努力培养大学生在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的习惯;运动损伤产生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技术动作不标准、不到位,因此掌握好科学、合理的技术动作在体育运动中很重要;(二)从调查中发现,受伤的部位排在首位的是踝关节部位,可见体育运动中大学生应重视对于踝关节部位的保护;(三)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体育项目为对抗激烈的三大球,篮球、足球和排球,除三大球外发生运动损伤最高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这也符合海南羽毛球群众基础好的现实情况,而羽毛球受伤最多的部位为肘关节,可见羽毛球运动中应注重对腕关节的保护。

四、建议

(一)加强思想教育,重视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工作。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强化学生对于技术动作掌握,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保持良好的心态,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减少不必要损伤;(二)高校大学生要高度重视准备活动,每一项运动开始前,要充分的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的机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从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三)应加强易受伤部位的练习。应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和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如增加踝、腕关节的力量和柔韧性等,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措施;(四)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和医务部门要建立医务监督制度,做好伤病运动员调研,总结经验,逐步完善运动伤病预防措施,总结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运动损伤预防体系;(五)高校应有计划地新建场地,按规定标准做好场地设备的建造、检查和维修养工作,为运动者提供良好的运动场地和设施,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

本文为海南医学院2013年科研培育基金项目,课题号HY2013-07。

参考文献:

[1] 吴仙娟,王予彬.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2):257-259.

[2] 段军钢.青海4所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4.25(3):209-210.

篇8

1.1体育认知行为将大学生体育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体育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未必体育行为呈现积极状态。虽然其内心的体育活动的倾向性较强烈,但是容易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干扰,显露出的体育行为鲜有内生的动力,更有可能表现为消极的反向发展状态。当然,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有限,表现出的体育行为有内生主动性。但是,大学生个体的体育行为和体育活动呈现和个体体育认知理解的水平有比较高的关联性。大学生日常参加的体育活动和运动实践多为带有主观性的选择和有目的性的实践活动,是有主观意识的。所以,体育教师要认真和积极重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增进大学生自主性地参加体育活动和释放主观能动的体育行为。

1.2健康的体育人际交往健康的体育人际交往也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孔子有句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加强和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实践中的人际交往,让其自我帮助、自我剖析,最终能够实现自我发展和提高。同时,人际交往也是大学生交流体育信息、获取体育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应该增强各行为主体间的学习与交往的频率,最终确立具有发展性、融合性、合作性、多元性的运动学习与运动认识方式,融洽行为主体间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意识,促进学生间合作、师生间交往。

1.3适应和融入社会能力社会适应主要表现为学生个体通过积极地调整自身的社会实践和行为活动,最终能够适应复杂环境的过程。它与自我生物性的调整,即通过客观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而产生的生物性适应有很大的区别。实现人的社会化,通过自身转变来适应社会生活变化,一步一步地适应社会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大学生必须要能在运动学习实践中更新自身观念、承受挫折、协调人际关系、乐观生活,让自身行为最终被社会认同与接受。持续发展变化的运动实践过程也是向社会化发展的过程。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和运动场合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学会承担社会角色,提供优越的环境与适宜的条件。通过在体育运动学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社会性价值与发展性价值,能够让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角色要与大学生的社会特征相符合的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1.4体育实践能力体育实践能力是体育社会化和终身化的基础。尽管大学生经历了多年的体育教育,但是他们的能力突出表现为认识与体育实践的脱节,缺乏实践能力。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是束缚体育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传统的体育教育和教学主要传授技术,缺少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新课标中明确地对学校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做出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所以,高等院校应结合大学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积极地、细致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通过体育运动、体育竞赛,培养学生掌握多种运动技术与技能。

2培养大学生体育人文素养的措施

2.1加强体育理论学习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探析和深化体育理论学习是培养和提升体育人文素养的关键举措。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大学生求是、探索、创新和创造的科学态度,增强其对体育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研究体育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揭示隐藏于体育活动现象的本质。大学生要通过掌握和研究体育内部的规律和相互关系,用学习和运用的方式,不断提高自我的体育人文素养。在大学生体育理论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加强指导,大学生要融合文史哲、经社法、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认识和各学科理论联系,最终实现自身的理论积累、充实与提升。在体育活动中运用和总结体育理论知识,在学校体育理论知识中理解体育活动,通过理论实践融合,深刻揭示体育规律,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

2.2关注休闲体育休闲体育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样式的具有娱乐性质和休闲功能的体育运动和健康活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行为和文化体育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健康精神状态。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休闲已成为社会生活方式。休闲体育突出表现为充满体力情趣、精神活力和感受愉悦心情的体育文化状态,通过充分利用琐碎的闲暇时间,开展适合自身特点的能够增进身心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加深生活内容与活动情趣,循序渐进地丰富自身运动实践活动。通过休闲体育这种方式,增进大学生身体健康,预防生活中的现代文明病,同时提升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丰富生活内容,促进个性发展与特色成长,最终现实社会作用。

2.3培养自我体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主要是运用运动学习的方式实现自我塑造和锻炼,最终达到自我跨越。体育教师需要教育和深化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充满竞争,通过体育运动锻炼和鼓励大学生勇于追求胜利,大胆克服困难和承受失败,能够承受失败经历的人生历程最具实际价值。大学体育教学中应把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搁置在突出位置,运用体育精神和体育意识支配和调节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行为过程,促进大学生体育发展。

3结语

篇9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采用随机非概率抽样抽取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发表的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归纳总结相关经验。

(2)问卷调查法。本文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根据不同场所,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范围包括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共随机现场发放调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发得到随机样本。

(3)数理统计法。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录入。

三、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1.高校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性别特征

性别不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时也是人的基本社会特征之一。不同性别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也迥然各异,具体到体育消费领域,性别对男性与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显然亦存在诸多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付诸体育消费行为时,男生有402人,占样本总数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样本总数的31.9%。这些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

2.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及体育消费动机

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同时在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中,通过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发现,性别差异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369),表明在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时,男女生体育消费结构的差异程度不大。从访谈情况看,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表示假如他们选择某项自己喜欢的收费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消费时,为保证更好地掌握所授体育技能,将会相应的购买所需体育设备。比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在报名参加跆拳道社之前,会以个别购买或团购的形式预购跆拳道服和相关的训练器具。显而易见,为保障参与体育活动,一些实物型的体育消费品已经自然而然的成为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其体育消费主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进一步的追踪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市高职大学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偏低,对娱乐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大多局限于现场观赏各类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费用等,并且男女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男生在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上大大优于女生。这些数据说明娱乐型体育消费在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需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娱乐型体育消费水平。

4.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5.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项目

根据访问调查,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多数青睐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男生参与的体育项目按选择人数的多寡依次为: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别是:瑜珈、体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网球等。在选择这些项目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身在学校的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加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也能学到较多体育技术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发生体育消费行为时,主要体现利用业余或假期时间在校外的诸多社会经营场所的体育消费行为,例如,在收费场所打羽毛球、篮球,以及跆拳道训练等等,而在学校进行体育项目消费亦仅限于不满足体育课获得的体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开设此项体育课程,学生转而借助学校体育设施并聘请体育人才以实施收费的形式进行体育健身。此种体育消费方式构成了校内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部分。这有力佐证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体育消费项目种类繁多,但校内体育消费意识薄弱的事实。

四、结论

篇10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体育精神

在大学阶段,体育教学对培养大学生身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积极调动大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升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指标。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有着很多不足之处,将课外教学融入其中,能够极大地丰富大学生体育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学习更多的体育基础知识。所以说,“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将提高大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的整体身体素质水平。

一、“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应用到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

1.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多学习一些大学体育基础知识,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在课内外体育教学活动结合的前提下,帮助大学生强化接受能力,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提升身体素质是重要的任务。因此,大学体育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为大学生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健全人格。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水平是指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以及锻炼逐步培养和形成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追求。在大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体育精神,并且为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责任感、团结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提供了保障。3.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大学阶段教学和中学阶段教学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大学教学阶段更注重对校园文化的建设。结合当下“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在活动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体育技术技能、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文化。同时,通过学校提供实践平台,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二、“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1.成绩考评制度不完善。对于大学体育教学来讲,课程成绩考核是对体育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情况的总结。在应用“课内外一体化”模式过程中,对大学生课程成绩考核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以及课堂表现情况来完成。课外和课内教学成绩在评定过程中存在着不同之处,课内教学成绩的评定以大学生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技术动作的完成情况为标准,而课外的评定方式主要根据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次数以及活动过程中自主性的强弱来进行。目前,单一的课外评定方式对大学生体育成绩波动性影响很大,所以应当完善该项制度。2.课外活动时间利用不充分,缺乏引导。虽然很多大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对课外活动时间分配不合理,缺少正确的引导。比如说很多大学并没有对课间操、早操、竞赛等一系列课外活动进行有效组织,所以大学生参与此类活动的热情大幅度降低,本来时间就缺少的课外活动也没有高效利用,大学体育教师在对课外体育教学活动引导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并不能将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分配合理。3.场地设施并不能适应。“课内外一体化”模式预期效果的需求体育课对大学生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对于学生提高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大学在对体育课程场地设施构建过程中,并没有朝着“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方向进行正确构建。所以,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正确安排各项体育场地及设施,并利用课内和课外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重点对体育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扩展意识以及自身能力。同时,学校要及时解决体育设施紧缺情况,为大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新时代下大学体育教学应用“课内外一体化”模式,能够充分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部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课内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教学活动,通过真正的实践和参与,让学生能够在课外活动中实现身心协调健康发展。

作者:樊樱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体育教学部

参考文献:

[1]许家成,牟瑛.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中的应用[J].青年时代,2015(2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