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德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06:5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德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中,结合我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再提高,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实现了本学期德育目标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德育工作中队伍建设、过程管理、活动开展方面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德育为首“,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规,增强了教师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促进了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树立了良好的师表风范,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
2.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规范班级管理工作.学校修订完善并下发了《班级工作规范》和《班主任工作手册》,进一步规范了班主任工作,完善了班级工作考核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强化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二∶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
一是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充分利用集队、集会、早读课、班队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玩危险性的游戏,以杜绝不安全隐患.
二是加强安全值日、值勤工作,确保学生上学、放学或在校园内活动的安全.为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安排教师到门卫室轮流值勤,巡视校门口及校园安全情况;学生放学,值日保安按时清校,保证保证校内不滞留学生.以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把安全的职责意识分解落实到各班主任和任科教师的工作中,让每一位老师树立安全的责任意识,切实保证了校园的安全稳定.
三是在上好校内法制安全教育课的前提下,每学期请校外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来校作法制教育报告,对问题学生进行定期定人帮教、转化,杜绝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四是继续开展警校共建活动,由消防中队、交警队官兵定期为老师、同学们上安全知识课,讲解安全自护、安全逃生等知识,传授交通指挥手势,组织安全疏散演练等,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以讲交通安全故事、唱交通安全歌曲、办交通安全墙报、做交警礼仪队员等活动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从而达到了“培养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宣传一所学校、延伸整个社会“的目的.
三∶以“德育生活化“理念为指导,着力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行为的内化,争创先进学校.
根据《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__市实验小学生一日常规》要求,我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争创“文明班级“和争“海洋之星“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机制,并形成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1.继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__市实验小学生一日常规》,要求三年级以上学生能熟记于心.同时进一步加强了评价体制,通过“海洋之星“评比活动来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为班集体荣誉争光的良好班风.
2.以班级建设为抓手,强化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各年级结合学生所在年级段的特点,习惯养成目标开展了系列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少先大队加大了“红领巾监督岗““纪律监督岗““卫生监督岗“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
4.利用学校“小螺号“广播站、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进行宣传教育树立先进和典型,让全体学生都能向好学生学习,同时对不好的行为习惯也要给予曝光.
5.抓好学校的各项常规,创建优良校风.以德育处、少先队管理为一体,认真组织主题班〔队〕活动,采用丰富的形式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了主题班〔队〕活动课的质量.使全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四∶结合“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纪念日,以各种途径积极开展以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爱国教育等为内容的主题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
1.结合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组织主题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如:在“三八“节,我们开展了“感恩“主题班会观摩活动.“五一“节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的主题为“学会感恩体验亲情“活动.
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父母亲的艰辛,真正从内心感受父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关爱,体验到浓浓的亲情和劳动的艰辛,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感恩.结合清明节,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结合“植树节“,我们开展了“我为学校添新绿“活动;在“八一“节进行爱军拥军和国防教育;“九九“重阳节组织了敬老活动;教师节组织了“师情难忘、师恩永存“尊师主题活动;“十一“国庆节组织爱国主义黑板报竞赛;十月十三日举行少先队队史教育及爱党爱国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继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增进了学生爱家、爱国情感,提高了道德素养.
2.大力开展环保教育和绿色文明教育.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通过上好绿色环保主题队课,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美化、净化我们的校园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同时组织开展以“爱护校园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争当绿色小卫士、争创绿色班级,美化校园环境,爱护大自然和生态资源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爱鸟周、世界环保日、无烟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上街宣传环保知识,清洗墙面各种垃圾广告等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体验,使学生树立了良好的环保意识.
五∶办好家长学校,抓好“三个结合“教育,发挥校外资源的整合优势,促进学生发展.
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据,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本年度,学校开通了校讯通.班主任充分发挥“校讯通“的作用,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学习动态,互相反映学生表现情况和提出教育建议,学校也定期召开全校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情况,倾听家长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家校的沟通,大大地增加了教育效益.同时我们认真落实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利用家长会给家长发放有关家教资料,举办家庭教育讲座,进行科学家教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掌握与子女沟通的有效方法,提高家教水平.
在家长的培训学习中,我们还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以及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也能象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做到了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多地了解孩子们在双休日、长假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还要求班主任进行频繁的家访工作,做到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从每月的查阅的情况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能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地与家长取得联系,互相了解孩子们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互相送上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意见.此外我们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学校家长委员会、德育基地的作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警校共建活动,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得到有机整合,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良好局面.
六∶探索尝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要求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充分利用日常教育教学主渠道,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定期开设了心理健康辅导课,并通过其它学科课堂渗透以及教师与学生沟通、交往等,将每天早晨正式上课前、课间休息时、放学后等时间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时机,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了实处.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针对学校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人数增加的情况,学校还特别加强了对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心理健康的引导,保证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七、存在问题
1.全员育人方面,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
3.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八、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
3.继续抓好班主任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篇2
打羽毛球让我学到了反应、跑位的速度要快,如果速度太慢的话,就只好眼睁睁的看着球彷佛慢动作的在眼前落地了;还有握拍的姿势也很重要,如果握拍的姿势错误,或许正手拍能打得很好,但是一遇到反手拍就完蛋了!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学习羽毛球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学习羽毛球的心得体会1前两天我上了翠峰山,看到有好多人在打羽毛球,他们的动作轻盈、自如,小小的羽毛球随着球拍的翻飞,在他们之间飞来飞去,我看了非常羡慕,心里便想:我也要学习打羽毛球。
今天早上,我们又爬上了翠峰山,并且带上了羽毛球拍和羽毛球,我准备和姐姐学打羽毛球。到了山顶,我们找了一块又空旷又安静的场地,凉风习习,吹走了了刚才爬山的.疲累,感觉惬意极了。
姐姐的羽毛球虽然打得不是很好,但比我强多啦,她先教我握球拍的要领和怎样发球,接着便给我发过一个球来,我有些不知所措,没有接住,球落在了地上,于是我捡起球学着姐姐发球的样子发球,我左手拿着羽毛球,右手拿着球拍,用球拍一击,可是不知怎么回事,球拍却没有打在羽毛球上,球掉在了地上,我又拿起羽毛球接二连三的要把球发出去,但是我的球拍就是不听使唤,老对不准羽毛球,球总是发不过去,姐姐看到我这个样子,便走过来教我说:“你拿球的姿势不对,用手捉住一点羽毛就行了,发的时候,左手松开球,右手用力拿球拍击球。”我按照姐姐说的去做,这下球拍打住羽毛球了,可惜力度不够,球没有发远,这可把我急坏了,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动作竟然这么难,我有点灰心了,便把球用手扔到了姐姐那边。这时,妈妈说话了:“凡凡不要着急,多练几次就会了。”于是我又耐心打起来,总算能接住球了,并且还能打到很远,发球的时候也偶尔可以发过去,看来还是有进步的。我们休息了一会,妈妈告诉我:“做什么事情也没有捷径,只要坚持就能学会。”
我们又打了一会,我还是发球不熟练,时间不早了,我们便准备下山。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回到家里,我有空就在楼道里练习发球,坚持下去,我肯定可以学会。
学习羽毛球的心得体会2羽毛球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别看它小,运动中却可以调动人体各个器官,提高人的注意力、敏捷度,提高身体素质。
去年,我虽然是一个班干部,但是却总是人心中的大胖子,也总被同学们拿来开玩笑。每次上楼梯都气喘吁吁。爸爸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给我报了羽毛球训练班,锻炼身体,减掉小“将军肚”。
我们的教练姓刘,是获得过全省冠军的退役专业羽毛球运动员。一到羽毛球馆,我就被教练和选手们的动作深深吸引住了。哇!漂亮的救球,帅气的扣杀,激烈的对战,让我看的眼花缭乱。我着急的对教练说:“我想学这个、这个、那个、那个,真帅啊!”可教练却说:“不要急,先从基础动作学起,第一节课是挥拍,先提肘,再挥拍……”我学着刘教练的动作做了几百下。回家后爸爸又按教练要求在房顶挂了一根布条,让我继续抽打布条练习挥拍。
可是第二天一起床,糟了,我感到腰酸背痛,胳膊都抬不起来。我哭着对爸爸妈妈喊道:“羽毛球太无聊了,一直挥拍,弄得我腰酸背痛,我不学了!”爸爸说:“不能半途而废,你第一次练,肌肉就会痛,明天就好了,不信走着瞧。”
果然,正如爸爸说的那样,第三天身体没有第二天难受了。我开始融入这个训练班,和大家一起做热身活动,做游戏,跟着严肃又和蔼的刘教练学习步伐、发球、挑球、刺球、杀球等动作,开始和老同学对打。慢慢的我也成了羽毛球高手。把一学期上完了,我的身体素质也变好了,敏捷度大大提高。比如,我们学校每天的晨跑,以前我总是最后一个完成,现在不仅能跟上大队伍,有时还能成为领跑的。还有一次爬山比赛,我竟然得到了全班第五名。
直到今天,我已经练了一年多羽毛球。我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从一个小胖子华丽转身成了“肌肉男”。我也变得自信了,上体育课时我再也不会输给别人,也敢积极参加一些活动了。
感谢羽毛球!
学习羽毛球的心得体会3寒假里,我看见了邻居家的大人在打羽毛球,我也非常想学。这天,我见了邻居家打羽毛球之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打羽毛球。我立刻跑回家中,强力要求爸爸为我买羽毛球和球拍。爸爸不解地问:“你今天怎么了,平时不是不喜欢运动吗?”我说:“邻居家的小孩和大人都会打羽毛球,我也要学。”“行!希望你不要半途而废!”
爸爸带我上街买了一副好球拍。回到家中,我立刻就去邻居家拜师学艺,邻居家大人听了我的话,爽快地答应了。我和师傅来到了门前的空地上学习打羽毛球。师傅说:“学羽毛球就只有三点,那就是快、准、狠。快就是反应快,你才能在别人把球打过来时,能快速地打回去。准就是要在发球时,准确地打中球。狠就是打球时要用点劲,不要轻轻地打出去,这样的球一点力度都没有。”听了师傅的“三”字秘诀之后,我就开始努力练习,可是我怎么也打不好,不是接不到球,就是发球时落了空。练了一会儿后,浑身是汗,我没有耐心了,坐在一旁休息。邻居小孩上场。
我做旁观者,我看见邻居家的小孩打得又快又好,再反思自己的打羽毛球技术,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当时恍然大悟,心里想到:“我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还不如一个小朋友,不!我一定要比他打得好。”于是我就站起来,继续练习。以后,我每天一大早就出去练习。练发球、练接球……每天两小时。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学会了打羽毛球了,现在我的水平一点也不比邻居家的小孩差,这时我心充满了成就感。这次,我终于凭着我的坚持,学会了打羽毛球,这正印证了那句话语: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学习羽毛球的心得体会4我从6岁时就开始喜欢上打羽毛球这个运动。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运动,它不仅可以让我长个儿,还可以让我的眼睛越来越好呢。
记得我还没有喜欢上打羽毛球的时候,我很不爱运动。可从6岁那年,妈妈或者爸爸就开始训练我打羽毛球了。在我还不会打的时候,有一次妈妈来教我,我一次都打不中,急得哭了起来。妈妈安慰我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人家打羽毛球的高手,不也是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的.啊?”我听完妈妈的话,觉得妈妈说的有道理,就认认真真的练了起来。在练到慢慢熟练的时候,妈妈开始直接和我打羽毛球了,打的时候妈妈没有接到我发的球,就夸我说:“你这孩子,现在比我都要厉害了嘛,不错!”我听着得意洋洋起来,想要耍个酷,就来了一个最困难的发球动作,结果球没打着,倒把自己摔了一跤。我委屈地爬起来,妈妈哭笑不得地说:“刚表扬你你就出错啦?”。
从这件事情以后,受任何表扬我都不耍酷了,认认真真地看着每一个打过来的球并把球打回去。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打羽毛球,她决定让我和她比赛。谁的分数高谁就赢了,并且找了另外一位同学当裁判来打分数。比赛开始了,她一下子把球发了过来,我想刚上来就给她一个“惊喜”!我“啪”的一下,来了一个扣球,哈哈!她没接着!这回合我得一分。下一回合我认真盯着球,结果她想要报仇,她也学我来一个扣球。我跑了过去,一下子接住球反打了回去,哈哈!这可是普通球啊!她没有接着,我想她可能想我太牛了,不小心发了愣,哈哈!后来我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我非常喜欢打羽毛球。因为这个运动可以让我减肥啊!在当时是我最胖的时候,现在已经好很多了。当然,自从喜欢上这个运动以后,我就很少生病了,原来我体弱多病,总是生病。爸爸妈妈忙的络绎不绝,现在很少生病了,爸爸妈妈也没有这么忙了,我爱打羽毛球!
学习羽毛球的心得体会5吃过晚饭,妈妈建议我和姐姐出去打会羽毛球,新球拍买回来,还没试试效果呢。到了楼下,天气很热,还有点闷,不过风倒还挺大,吹走了一丝暑意。
我们找了一片开阔地,开始准备打球,球拍很漂亮,圆圆的拍头,蓝白相间的手柄,让人感觉很愉快,我左手握住拍柄,右手扶住拍头顶端轻轻一掰,拍子微微弯曲了一下,嗨,还真不错!
姐姐一马当先挥出了第一个球,球像一根利箭向我直冲过来,我想,这还不是小意思?我抡起球拍轻轻一挥,球又飞了回去,就在我暗自得意之时,球又飞了回来,还没等我反映过来,球已直逼我的额头,我吓了一跳,闭上眼睛不管三七二十一,随手抡了过去,这次,我没听到球和球拍撞击的声音,我定睛一看,球正静静地躺在脚边呢,再看姐姐正捂着肚子拍着大腿哈哈大笑呢!我又羞又恼,捡起球猛的一打,咦,怎么也没听到撞击声呢?原来我的球拍根本就没碰着球,姐姐笑得前俯后仰,看来打球也不能心浮气躁啊。我平息了怒火,拣起球,轻轻的抛向半空,接着挥起球拍一挑,球飞了过去,姐姐这回可中了我的“奸计”了,呵呵,姐姐也调整了作战思路,开始声东击西,害的我来回不停的奔跑,就在这时,姐姐的球向左边直飞过来,而我还在右边,结局当然可想而知了。
篇3
关键词:香港浸会大学;总结;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84-02
今年2月25日至3月27日,根据学校安排,我有幸来到香港浸会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能成为此次培训员工中的一份子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同时也感谢学校与学院的领导给我这样一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
这次培训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进行,这是香港最早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中医药教育机构,一向积极推动中医药在教学、研究、医疗服务及科技开发等范畴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为香港的中医药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是香港最具综合实力的中医药教研机构。培训期间,我还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听课学习。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以承担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为重任,多年来致力于栽培既能谙熟中医理论,又具备现代医学知识的中医师,为香港培育了一批有学养、有医德、有使命感的中医人才。培训期间重点学习了《针灸治疗学》、《骨伤推拿学》专业知识课,同时还旁听了《温病学》、《内经》等基础学课,并积极参与了相关的学术讲座。在这一个月的培训生活中,我的感受很多,收获也很大,以下从学习、生活等几个方面总结此次培训。
一、教学师资方面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的教师多由内地中医药大学毕业,有比较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同时多数人又有国外受教育的经历,因而又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且多数人具有比较强的科研能力,故能很好的将传统的中医药知识与现代化的香港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也能将国外一些先进的技术、观点等知识引入传统的中医药,更能发挥两者的优势,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点。
二、教学课程方面
《针灸治疗学》、《骨伤推拿学》是两门综合性的课程,为临床学科。基于香港的历史背景,跌打为其传统强项,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因而骨伤、推拿在这里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课程由两个老师分上,虽有少许偏重,但都倾向于骨伤,对传统推拿手法有讲述,但是对与正骨类手法有联系的知识进行重点关注,突出了中医的“因地制宜”特色。《针灸治疗学》的讲授紧扣医师执照考试大纲进行,因地处香港,针灸传统刺灸法的水针疗法禁止使用,放血疗法等均很少大范围使用,多用到毫针、灸法、电针。由于受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岭南学派的影响比较大,且地域、气候基本相同,我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了一些特色的疗法,如:腹针疗法、靳三针等,同时对香港本地的医师执照考试题型、范围与侧重点有了初步了解。此外,其他基础学科如《温病学》、《内经》的旁听学习,也加强了我对香港本地医师执照考试题型、范围与侧重点的了解,进一步认识了香港与内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异同,有助于本校港澳学生的教学。
三、教学方式方面
虽然一直认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并非只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但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真正实施这一点。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学习的一个月中,我见证了其有机的结合,收获颇丰。从第一天涂丰博士“批判式”教学方式的展示到后来的日常教育,学生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每次展示的主题都是老师预定,但是在学生的教授过程中均有学生自主观点的体现,并不是完全照搬教材或其他参考书,且会在其他同学讲授结束后提出相关的问题。课程中,每个学生都必须讲授,老师会最后指正或点评,同时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给出评分。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出一种领路人的角色,以前学过的内容只是提及,绝不嗦,重点在自己领域里的新内容。今后,我会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四、教学课堂方面
香港的大学课堂是比较自由的,学生可以自由出入;可以随意打断老师的讲授,向其提问;可以当场使用现代化电子工具查阅老师讲授的内容,予以反驳或疑问。最有特色的是语言的多样性,每一趟课,都是普通话、粤语和英语的集合。其实这种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的课堂有吸引力、凝聚力,内容要有精确率,知识要有深度和广度以及要有语言的及时使用能力。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课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内经》讨论课堂,虽然是研究生的课堂,但是绝大多数同学的大学学历均与医学无关,课堂全程由学生掌控。老师的理念是既然是讨论课,就无关对错,只是认识的探讨。这种讨论课对老师知识面的广度与宽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非专业的知识。通过这次讨论课,我真正体会到要作为真正合格的高校教师,确实要付出自己艰巨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
五、学习氛围方面
相对于课堂学习的学习氛围,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园里的图书馆、食堂、教室,乃至校园里休息的长凳上都可以看到一个个小组的同学在一起讨论或学习,学习氛围浓厚。通过对比,我认为内地教育培养的学生比较缺乏活力。相比较内地学生的含蓄,香港学生显得自信和自然,在课堂上体现得较为充分。这也许跟香港学生一直以来的教育背景分不开,希望以后能把这种氛围融入到内地的教育中。
六、科研方面
因为大多数老师有比较深厚的科研背景,因而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的科研也是卓有成就的,学院拥有本港最大的中医药教研队伍,研究实力雄厚。学院已经建立了高水准的中医药研究实验室,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研究水准居于国际同类研究前列。许多高水准的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发表,另有多项研究分别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的授权专利。香港的中医药指南的制定就是由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完成,其思维为在既有指南的基础上,集合文献证据和数据挖掘支持,香港本地中医师的意见共同完成。在针灸方面,本院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对痛症的治疗和针灸疗效临床验证等方面,很遗憾最近没有相关的动物实验。中医药学院的实验室也是规模比较完善的,具备神经电生理、蛋白组、代谢组等高等实验设备和技术,期间还请到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会长进行了“针灸治疗机理的探讨及其临床”学术讲座,每月均有学术论坛,也有对外的国医大师经验分享等。
七、教师风范方面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的教师衣着得体,态度和蔼,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赏识学生。心理学家曾说过,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用心灵来浇灌心灵。教师不仅需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与道德力量,言传身教,良好的情绪与健康,成熟的性格去感染学生。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的老师们就充分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在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方面都为学生树立了楷模。
八、社区服务方面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致力于社区服务,《骨伤推拿学》的老师们将社区的老人请进课堂,让学生自主给老人诊断、诊查、治疗,老师在旁指导、勘误,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临床之前熟练了临床的流程,同时也让社区的老人得到了帮助,可谓一举多得。同时,《针灸治疗学》课程的老师们联合狮子会的服务人员,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社区义诊活动。老师联合学生走进社区,不但为社区的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医学上的帮助,同时还制作了一些针灸、推拿等保健方面的小册子,这既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使之深入民心,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处理中医针灸常见病的病种,学有所用,增强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与信心。
九、生活方面
在生活方面,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也做了很多工作,细心周到地接待和安排我们的工作与住宿,带我们熟悉校区,参观中医药学院的中药陈列馆、中医药博物馆、浸会善衡学院等,还贴心的为我们介绍周边可以体会的民俗地点,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浸会中医药人的热情。
篇4
实施课外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素质,增进学生健康,我们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项目的选择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让学生不感觉到课外活动是一种负担。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篮球联赛的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篮球联赛的总结1在院领导和各系部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在体育教研室老师的周密安排下,在全院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一个月近100场比赛,圆满地完成了本次篮球比赛任务。这次比赛不仅为黑林职院评估系列活动添了精彩的一笔,而且也为篮球爱好者提供了真实的大餐。
此次比赛,我们的篮球队员们都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去,充分发挥了敢打敢拼的进取精神。我们的篮球队员们不仅牺牲了他们的中午休息时间,还要来回于南北校区之间,还牺牲了四个星期日的休息时间,他们在运动场上挥洒着汗水与激情,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拼搏。我们的学院领导冒着烈日在场上为我们的队员加油、助威,其紧张程度比我们都要高。我们教研室部分老师牺牲中午和周末休息时间担当裁判工作,虽然裁判工作顶着烈日,又苦又累,但老师们都没有怨言。本次篮球比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在这次活动中,青年志愿者同体育教研室老师一起,为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裁判及后勤工作,为活动的准备做了很大的贡献。
本次篮球比赛取得前八名的班级是:第一名家俱04-4第二名建工05-1第三名道桥05-2第四名家俱05-5第五名园林05-1第六名会计05-2第七名机电05-3第八名计应04-1对于这次活动,学院领导给予了极高重视,从整体上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几点不足:
1)准备工作尚有欠缺,后勤人员不足,但能顺利工作。
2)有迟到现象,由于是利用中午学生休息时间,还有雨天的困扰,部分班级实习,所以比赛时有同学迟到,调整部分场次。但及时通知,得到合理处理。
3)宣传力度和沟通还有不到之处,各班级辅导员有部分没有到场,致使在场上出现一些问题。
4)报名工作不够严格,出现外员参赛的情况。
5)服装不能完全统一,给裁判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总结经验如下:
1)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制定工作计划,严格报名制度,必须有辅导员担当领队。
2)做好通知,按排好场次,禁止迟到;要作到服装完全统一。
3)对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或突发事件做好事先预防准备,交齐保证金。通过这次比赛,我们不仅挖掘了一批有潜力的队员,壮大了学院篮球队的力量,同时看到了黑林职院人积极向上、努力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更加感受到同学们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追求全面发展的上进心,并且在此次活动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活动经验,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做的更好,把黑林职院的体育工作推上新的高度。
篮球联赛的总结2这一学期我校的篮球课外兴趣小组有序的在开展活动。篮球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喜悦,学生们在活动中让我看到他们的另一面。对其他体育活动来说小学生篮球训练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值得参与的运动。由于篮球运动是集身体素质、技巧、智力为一体的紧张、激烈并有直接身体接触的对抗性项目。对人体有较高的锻炼价值,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分析器官的机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培养积极勇敢、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激发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篮球比赛场面紧张激烈,变幻莫测,精彩纷呈,富有表演性和较高的观赏性,深受人们的喜爱,因而在学校中有很多学生喜爱这项运动。现将本次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们很喜欢篮球,他们有共同一个兴趣爱好,但是篮球的素质不是很好,没有什么苗子,在兴趣小组训练的时候会有难度。
但由于是小学生,现在需要练习的就是基本功,我想只要通过好好练习打好基础,在以后的初中、高中他们会知道现在练习是多么的重要。
2、活动的纪律性较差。
由于第一次带队,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方法上有提高,必须制定良好的纪律来规范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同学们都喜欢上篮球活动课。为了使篮球活动课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成为体育课的不可缺少的补充,制定本学期篮球活动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上体活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能够认真上好篮球活动课。
不要把体育活动当作自由课。
2、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项目。
3、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吃苦耐劳,用于拼搏的精神。
4、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5、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三、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的篮球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和准备。使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多样、具体,教师提前备课,活动时扎实有效。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都达到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了篮球有关得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发展。
四、主要经验和体会
实施课外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素质,增进学生健康,我们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项目的选择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让学生不感觉到课外活动是一种负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把一些课外活动项目做了加工处理,改变了学法和练法,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出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锻炼热情,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又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从不歧视与挖苦,而去安慰和鼓励他们,使他们不但在素质上得到加强,在心灵上更树立了自尊与自信。
五、存在问题
学生的基本素质比较差,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训练量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弹跳力和柔韧等素质,因此在训练工作中应强调身体训练。
篮球联赛的总结3本届建筑系新生杯篮球赛在11月16号圆满结束,整个活动历时10天,通过这次篮球赛,不仅丰富了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拼搏的意志品质。
在篮球赛比赛期间,尽管课时的紧张,尽管中午烈日当头,同学们还是毫无怨言的打好了每一场比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勇拼搏,以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比赛的体育精神完成赛事
本次篮球赛中同学们展现了自己精湛的球技,一系列的比赛结束后,13工造3班 获得第一名,13工造2班 获得第二名,13建设2班获得第三名,而我们又在没有的获得名次的班级中评选出 13建工4班 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其他没有获得奖项的班级也不要气馁,你们同样很棒!
本次篮球赛是我作为体育部部长后第一次策划的活动,一开始的策划活动,到布置任务,再到赛程的安排,最后比赛的进行都有着一些想的不周到的地方!多亏了同学们发现其中的瑕疵并督促我及时改正,才得以活动过程中不出乱子,最终顺利完成活动.
感谢每一位上场拼搏的运动员,是他们为建筑设计系争夺了荣誉;感谢老师们的支持,他们的支持得以篮球赛能够如此顺利的完成,老师们是运动员的强心剂;更加要感谢的是场下发出喝彩的同学,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建筑设计系的成绩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全体建筑设计系人员!我们最重要感谢的是我们自己,感谢对手。
建筑设计系团总支·学生会体育部
篮球联赛的总结4一、活动主题:活力工大·职责青年
二、活动名称:宿舍杯篮球比赛
三、活动时间:20140年3月14日
四、活动地点: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篮球场B场
五、活动对象:轻工化工学院2012级制药二班的全体同学
六、活动背景
今年3月起,学校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活力,深化对团员青年的职责感和团员意识的培养,更好地发挥团组织在学校发展与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争创优异成绩迎接60周年国庆,学校团委决定在全校基层团组织中开展主题团日竞赛活动。
七、活动目的
鉴于大部分现代大学生缺少体能锻炼,身体总体素质有待提高,我团支部拟定于3月14日举行篮球比赛。届时将动员所有同学用心参加,对团员与非团员不加以限制,以加强班群众感。
透过此次活动,使同学们注意到应“动静”结合,在学习生活中做到“劳逸结合”;使同学们增强健身意识,适量的运动有益于强身健体。
同时,期望透过此次活动,增进同学相互间的交流与感情,缓解部分同学的心理压力,营造更健康更用心的心理。
八、活动过程
(一)准备工作活动准备十分重要,事关活动能否如期举行。在本次活动中,也提前做好了活动的准备工作:
1、器材准备:包括篮球、哨子、计时表等基本器材。
2、比赛规则制定:采用常用比赛规则。
3、比赛方式采用三人篮球赛,以宿舍为单位抽签,分A、B两组。
4、组织全体同学参加。
5、准备相机以留影。
6、准备比赛所需的饮用水。
(二)活动进程
3月14日为星期六,天气晴朗,活动进展顺利。下午两点,同学们都来到了篮球场,8:05分开始抽签。本次活动为宿舍杯三人篮球赛,因此以宿舍为单位。因一部分同学要上课或在混合宿舍的,舍内不足以三个人组队,我们采用了此种状况三人自由组合的办法。此三人篮球赛的举行,每队发上场的三人,还有另外一人,即相当于每组四人或五人一组。参加比赛的共有8队男生,4队女生,男女分开,男生分A、B组,每组三队,女生不进行分组,直接打淘汰赛,各自在半场进行比赛。
14:20抽签完毕,比赛即按抽签结果开始,同学们比赛的时候十分认真,开始时也打得相对简单。但是,男生比赛方式有别于女生,男生各队均至少要打三场,所以较为辛苦。在比赛中,同学们以友为贵,所以并不出现肉搏的状况,那不属于篮球精神。由于一些群众滑稽的失误,场上和场下的同学都时不时传出愉快的笑声。比赛规则,我们普通三人篮球比赛的规则,每场均安排一人记分,一人计时,但不设裁判,由同学们自己决定。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原则进行。
到了四点三十分,第一轮比赛才结束。因为连续的三场比赛,同学们都显得有些疲劳了,故暂停了十分钟休息。这时,男生还有四队,争夺前三名,而女生则只剩下两队了,鉴于女生队伍少,因而不设第三名。第二轮开始,这时候已经有一半在场下帮场上的同学加油,因为实力相当,争得难分难舍,双方比分都穷追不舍,打得十分精彩。第二轮经过四场比赛,男女各方比赛结果都出来了,这时已经六点多钟。赢了的队伍,奖品等着他们,他们拿着奖品高兴地庆祝,享受着辛苦汗水带来的幸福瞬间。奖品,他们选取了和大家分享,充分显示同学间友好的情谊。
九、经费支出
桶装水:6元饮料:22水果:25元
正骨水:10元
总计:63元
十、活动总结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举行得相当顺利,比赛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受伤的状况。本次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为在2月份和3月份初,学校相继出现了几件学生轻生事件,从必须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多,透过群众活动能够分散此类同学的注意力,增进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同时改善心理健康状态。透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注意到就应“动静”结合,在学习生活中做到劳逸结合。而鉴于某些同学在比赛中相当感觉到比较劳累或体力不支,抽筋等状况,从必须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同学的体质状况并不理想,平时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练,这使得大家都的健身意识得到加强,因为适量的运动有益于身心。自始此次活动开展后,班里以前很少做运动的同学,此刻也坚持每周做必须量的体育运动,例如结伴跑大学城内环。在活动中,同学们相互间的交流也比平时多,相互间的交流,从必须能够明白大家的心理状况,个性是相对较为内向的同学。
活动过程中,体现更多的是同学们间的友谊,场上打球场下加油,也吸引了一些其他班级的同学观看。
但是,本活动中也出现一些不足,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活动时间估算不够准确,以致比赛举行至天黑,给同学们带来了必须的不便,如果是在早上举行则不会出现此种状况。因此,要从中吸取教训,下次开展团日活动的时候,就应注意到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以避免给大家带来的不便,使活动举行得更尽人意。
篮球联赛的总结5为了丰富我系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推动体育活动开展,带动体育活动的风气,增强班级凝聚力,展示我系同学们的体育才华,激发广大学生热爱校园和热爱体育、努力成才的热情;展示出新时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和竞技热情;加强同学们春季户外锻炼的意识,增进数理系各班之间的交流;系学生会体育部特策划举办我此次数理杯篮球赛。在老师的支持和学生会以及同学们的大力帮忙下,经过为期两周的精彩比拼,数理杯篮球赛圆满结束。最终比赛结果为:
冠军:信息081
亚军:信息091
季军:物理091
此次比赛得到了同学们的关注,每个班级都很用心的参加到了活动中来,从常规赛到决赛,篮球场上都不乏那热情激扬的啦啦队员,他们为本班的同学加油,那一次次的漂亮进球更是激起他们的热情;其中最为活跃的就是信息081班了,他们每一场比赛都是热情激扬,就是这种团结的精神,促使着球队一步步向着冠军进发,直到最终拿下它,然后群众欢呼。这种精神同样也在大一大二的班级中展现出来了,此次比赛到达了预期的效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愉悦了同学们的身心。
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大学英语;衔接;心得
随着就业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英语水平在社会交往及职业
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都会根据自身需要或多或少地把应聘者的英语能力作为一项参考指标,特别是对于外资企业和对外贸易频繁的私人公司,更加注重该项目
的考核。然而,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对于如何快速地从高中英语过渡到大学英语这一问题是比较迷茫的。这是因为,刚刚经历了追求分数的英语学习之后,步入大学,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并且大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很容易在这种环境下放松对英语的学习。
所以,通过从高中到大学的英语学习,本人就英语学习脱节存在的原因和学习心得作出简要的分析和总结。
一、衔接问题出现的原因
1.学习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按照传统的划分,英语学习分为听、说、读、写和译五大项。然而历年来,高考这根指挥棒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内容。由于听力分数在高考中仅仅作为参考,并没有加入总分的计算中,而口语更是没有任何形式的考核,所以,大多数学生把阅读和写作作为学习的重点,只注重语法和单词,忽略了听说的同步,造成“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无论是平常的测验还是高考,我们都会看到这种现象:在播放听力资料时,许多学生不是在做听力内容,而是奋笔疾书其他的题目。进入大学,英语的学习则大大不同。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主要由《读写教程》《听说教程》《泛读教程》《快速阅读》和《综合训练》等组成,与教材配套的还有磁带、学习光盘、电子课件、网络课程、试题库和语料库。除了在词汇方面的要求有了较大提高外,在五大能力的培养方面基本上
都有涉及。不仅如此,大学生普遍参加的四六级英语考试对听力的要求逐年增加,目前已经占到总分的35%,所以,在学生中流行的一句话是:“成也听力,败也听力。”除此之外,四六级考试还会组织专门的口语考试,这样,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了导向作用,不仅仅注重传统的读写项目,更要弥补前期对听力口语的忽视而造成
的“跛足英语”。这是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不容易衔接的客观原因。
2.学习方法的转变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学会大量的语法和词汇搭配,多数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无论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然后进行题海战术,通过做大量的类型题,被动地记住各种考点内容。很多情况下,各种句法语法词法已经由教师总结出来,学生要做的只是反复死记硬背。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缺乏主观能动
性,进入大学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大学英语的学习,课时少,形式丰富,教师只是起了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不再讲解大量的知识。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及时适应学习环境并有所改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地深入课本的学习以及涉猎课外英语读物、各种英语期刊和电视广播节目。只有这
样,学生才能达到大学英语的要求,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这是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不容易衔接的主观原因。
二、大学英语学习心得总结
1.听力的关键
听力中分为精听和泛听,在我们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多以泛听为主。每天戴着随身听,坐车的时候听,打饭打水的时候听,睡觉以前还听。可是这样听下来收效不大。泛听不如精听,你这次听不懂的单词和意群,放过去了,下次遇到还是不懂,要向精读那样精听,一句一句地抠,直到听懂为止。事实证明,收效很大,所以,建议大家以精听为主,泛听为辅。
根据三年大学英语的学习经验,总结出精听四步走的方法,即“听、记、复、查”。第一步,要在不看原文材料之前完整地听几遍,尽可能地多听关键词,要点是听句子的主谓宾,实词以及说话人的语气,直到关键词饱和。第二步,要边听边记,列出关键词,把原文的大概意思写下来,并能串联成句子。第三步,要根据写下的内容复述听力材料,只要意思接近,可以随意地变换句式词组,灵活地讲述。第四步,再查听力原文,将自己复述的内容与原文作对比,找出没有抓住的关键点,并从两个方面思考这些问题——为什么听不到(生词还是语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口语的训练
第一,多听,多模仿,加强英语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学好音标,注意非音段层面的发音技巧的练习。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注意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音的同化等语言现象,解决普遍的发音问题,克服错误的发音习惯。第二,多背诵,多复述。国外一些心理语言学家研究并证明了重复讲述对流利性的影响。经过练习,犹豫现象会减少,语速会增加。第三,有意识地克服翻译习惯,培养英语思维。从背单词开始就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创造英语
环境来练习英语对话。
其中,复述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由一两句开始,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英语)把所听到的内容说出来,一遍复述不下来,可多听几遍,越练遗忘就越少。在刚开始练习时,因语言表达能力、技巧等方面原因,往往复述接近于背诵,但在基础逐渐打起来后,就会慢慢放开,由“死”到“活”。在保证语言正确的前提下,复述可有越来越大的灵活性,如,改变句子结构,删去一些不大有用或过难的东西,长段可以缩短,甚至仅复述大意或作内容概要。
3.阅读的难点
阅读能力的提高重在两个方面,一是丰富的单词量,二是长难句的理解能力。英语课到高中毕业时英语词汇量为2400~2500词,而大学英语阶段要求学生学会使用4795个左右单词,六级考试要求更高,5500个左右的单词,这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是十分艰巨
的任务。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平时记单词的实际情况,每天要抽出三段时间来背单词。第一遍“初识”,把生词用特殊符号标注出来,作单独记忆;第二遍浏览已会单词,重点攻克第一遍标注的生词;第三遍只要关注第二遍的重点单词即可。每天的单词识记量至少要达到100个,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期内反复几遍背诵单词。用一句话总结方法:在忘却之前重复记忆。
长难句的攻克主要在于熟练,在运用语法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阅读英文文章。这样熟能生巧,既培养了语感,也能提高阅读的速度。在选择读物时,《21世纪报》和《经济学人》是很好的杂志报纸,既富有知识性,也不乏娱乐性。如果能坚持下来,不仅可以轻松应对考试,而且英语能力会有极大的提高。
4.写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每天写英文的日记来练习,把学到的、读到的单词、词组和句法有意地运用到写作中,多加练习,这些亮点自然而然就会成为自己的东西。写作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三步走:第一,自己写下初稿;第二,自己修改一次,并让水平比你高的人修改,或者是教师。第三,rewriting。全部改完后,再自己重新写一遍。这样从错误和不足中学习改进,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总结
高中英语学习与大学英语学习方式方法及内容的不同是造成两个学习阶段脱节的主要原因。显然,大学英语只有这样全面的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很多时候,我们太在意分数的提高,以至于偏离了语言学习的根本,这样的结果只是培养了一个个考试机器,但是并不切合实际。而且,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听说的训练也会使读写得到极大的提高,培养实用全面的人
才。所以,在高中新课程的学习中,要逐步改变这种状态,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和大学英语的学习很好地衔接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管理 实践总结
一、背景和目标
为了响应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文化强国概念,及我省文化强省的目标,切实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我校提出了“目标教育工作更好的落到实处”。为更进一步落实目标教育,扎实、精品本科教育,更好的培养社会全人,服务于社会,外国语学院书记刘改琳教授提出了“研本共建”的试行培养模式。
“研本共建” 项目主要依托研究生在校时间充分,个人经验丰富,与本科生年龄跨度较小,能高效无障碍的沟通,了解本科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能适时的引导本科生完成自己的目标。是在原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优化,充分调动研究生在本科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让研究生在本科生的个人发展中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切实落实我校目标教育的计划。
二、具体实施方法与过程
“研本共建”主要是以班会为载体,以本科生目标教育为抓手,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与思想沟通为途径,以提高本科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由2011级8名研究生共同担任本科110802班27名学生的助理班主任,每位研究生负责三到四名本科生。在项目前期,我们主要由每位研究生负责班会主题的制定和讲解。从第四个学期开始,“研本共建”项目实施的改变了以往的做法,改为由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准备、策划、实施。这样,班会就变得愈加有趣和生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同时也提高了本科生的活动组织和协调能力。
研究生首先对本科生个人情况进行了解,了解其学习能力、家庭状况、性格特点等,帮助其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目标。其次,在学期中不断的与其交流沟通,在制定好目标后,研究生要对本科生进行跟踪辅导,引导他们达到目标。学期结束时,研究生和本科生要认真总结目标完成情况,并找出本学期的优缺点,完成目标的原因及没有完成的原因,为下学期目标修订和实施做好准备。最后,通过每个学期前的目标制定,学期中研究生对本科生的引导和共同努力,学期末,各位同学都能如愿以偿的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目标实现率占到了92%。极大地鼓舞了本科学
大学本科生正处于思想成长时期,他们的思想不仅容易受到社会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容易受到人生中的具体挫折的影响,对各类事物敏感且容易改变对事物的判别。当他们遇到交友、就业、情感、经济等各种心理困惑,很自然会想到和自己年龄相仿又不会嘲笑自己的研究生导生,而导生的倾听与解答帮助他们有效地释放了压力,缓解甚至化解远离亲人的学子们的忧虑. 研究生以“学生导师”的身份深入到本科生中,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并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咨询和帮助,充分发挥研究生学历和朋辈优势。这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坚持主客体双向交流、共同受教育的一种自我教育形式,让他们在互教互学、平等交流中促进素质、品质得以养成,情趣、爱好得以发展,精神生活得以丰富。这种模式寓教育于多种互动活动中,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更加符合学生时代特点,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种培养模式极大地鼓舞了本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信心,也使得他们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能力。
三、主要成果及存在问题
我院研究生党支部实施的“研本共建”得到了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在实施过程中,研究生认为在活动中他们能够参与到全方位的育人过程,同样也培养了他们的管理才能并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为以后就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研究生与所指导的本科生在专业上是完全一致的。研究生作为高等学校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学生群体,相对本科生而言,拥有政治追求、专业知识、学习经验、生活阅历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努力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宝贵资源,为低年级本科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能够适应大学生生活,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成才质量。
本科生认为研究生与其年龄相当,不存在思想代沟,能够更好的融入班级,时刻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的问题,并能够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很好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探索“研本共建”,把研究生的“导人”与“育己”结合起来,构建研本互动式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这是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举措。
四、经验与启示
篇7
关键词:计算机大赛;参赛总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自2011年开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铁道出版社承办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大赛暨海峡两岸赛”已在北京连续举办两届。第三届大赛又将如期而至,在前两届大赛中,我很荣幸作为指导教师带队参赛。我校参赛选手面对强大对手,稳扎稳打,经历了心理上、品质上、技能上的“决战”,两届大赛均取得了良好成绩。
回想整个参赛过程,不禁感慨良多。大赛带给我很多遗憾,但更多的是收获,昔日为比赛日夜奋战的情景历历在目,也许只有亲身经历了比赛才能体会其中的酸与甜、苦与乐。作为指导教师,我更深刻感受到大赛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推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强大作用。赛后,就我校参赛情况,本人对指导学生参赛的实践进行了认真总结,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大赛的意义
1.大赛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职业竞争力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之后,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各教指委、学校联合企业,推出了一系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措施。本次大赛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组织并开展的。实践证明,大赛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水平,强化了专业技能。通过校际竞争,使学生意识到与其他强手相比差距还很大,这更激发了其自身努力学习的激情,增强了竞争意识;同时通过大赛,让他们把关注点从书本知识投向实际应用,激励他们努力提高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提高职业竞争力。
2.大赛引领新一轮教学改革,起到示范教学的作用
大赛为计算机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国际标准、教学-学习平台和项目教学示范性案例,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培养与国际接轨,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计算机教学新的内涵,引领新一轮教学改革。指导教师通过带队参赛,深入了解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最新进展,同时将了解的竞赛内容和规程进行归纳总结,最终提炼、转化为新的教学项目,可以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进而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大赛结束后,我校计算机基础教研组召开了总结研讨会,对竞赛的主要内容、技术走向和对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认真分析,试图捕捉到更多可以指导教学改革的信息,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同时结合竞赛内容,对现有课程教学模块进行了相应调整,为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操作层面、技术层面和专业应用层面上的信息素养创造了良好条件,更为选拔参赛学生做了良好铺垫。
3.大赛促进了校际交流,提高了院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大赛在引领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为计算机基础教育搭建了一个广阔交流的平台,使参赛院校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认识更加深刻。首先通过全国性大赛,院校之间加强了高技能人才和信息技术的交流,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展示自我、共同提高的宝贵机会,加强了职业技能的传播与交流,彰显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之间也更加了解,加强了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学赛指导经验,探讨和交流教育教学的经验及成果,对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大赛向社会各界展示了高职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关注,更呈现了高职教育的美好前景,使家长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与肯定。大赛过程中,我校参赛师生严整的队容队貌,良好的技能展示和礼仪礼节,得到大赛组委、评委裁判、参赛人员的高度评价,由此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参赛实践总结
1.教师的集体荣誉感是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能够亲自辅导学生并代表学校参赛是每个教师的心愿,因此每个教师都很期待带队参赛。在如何确定辅导教师上,我们采取以“老”带“新”的做法。这里的“老”是指参加过大赛教练员培训的辅导教师,他们对大赛规程、技术性文件、学习测评软件等大赛相关学习辅导内容比较了解,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新”指的是没有参加过教练员培训、对大赛不甚了解的教师。今年的“新”教师经过老教师的指导,并通过自身学习、磨练,到明年参加比赛时,经过教练员培训,就成了经验更为丰富的“老教师”。这样可以不断强化教师队伍,使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培训、锻炼,接触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前沿知识,更加了解大赛过程。没有机会参加辅导的教师也会经常和找们一起讨论辅导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检验机房测试环境、安装模拟测试软件、制作选拔赛试题等。总之,备赛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否是辅导教师,我们计算机教研组每位教师都把自己看作是比赛的一员,积极参与到备赛过程。集体的力量与智慧,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2.建立科学规范的参赛选手选拔机制是基础
在前两届大赛中,我校均报名参加了计算机基础、常用应用软件、网络应用与安全三个项目的比赛。每个参赛项目各有特点,选拔参赛选手的侧重点也不一样。选拔的主要形式就是选拔赛。为保证让优秀选手进入集训队,赛前一定要认真做好选拔赛的宣传与组织工作,做到全员发动,使大赛覆盖每一名学生,达到优中选优,“广种薄收”。我校在收到大赛组委会通知后,有关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成立竞赛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第一时间通过班主任向全校学生下发了大赛预报名通知。同时我们计算机教研组召开了专门会议,大家分工协作,根据每个项目的竞赛要点,精心制作了多套选拔测试题,在全体报名同学当中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采用“层层选拔,逐次淘汰”的策略,挑选出那些成绩突出、学习兴趣高、参赛潜力大的同学进入集训队;在决赛正式报名前,对进入集训队的同学一直实行动态管理,能者上、弱者下,营造赶、比、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促进全体同学计算机水平的共同提高。在参加完第一届大赛后,我们及时总结了经验,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有计划、有准备地大力宣传,在平常的教学中观察、培养参赛选手,让更多有兴趣和一定基础的学生参加选拔,同时注重以老带新,在不断地学习训练过程中,优胜劣汰,使其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通过选拔赛,不仅在全体学生中掀起了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的热潮,借机发现竞赛人才、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同时也是对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的一次检验,对今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制定行之有效的辅导方案是根本
(1)采用科学的辅导方案,精心指导方能出成果。科学的训练计划,是提高辅导效率的关键所在。因学生基础较差,虽然相对一般学生是佼佼者,但距参赛选手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在训练中要有合理的训练方法,不断的摸索、调整、改进,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切忌过分追求难度,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训练中从最基本的试题入手,由简到难,逐渐综合、强化、提升,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将学生最初的兴趣转化、引导为对竞赛项目的挚爱、着迷,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积极性。为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达到竞赛水平,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平台,来展现他们的操作水平,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以“常用应用软件”模块为例,这种计算机技能竞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office软件的各种工具,熟悉每一步操作,因此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机房环境,提供好的机器,进行日常操作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辅导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练习情况,有所侧重地讲授其所需的软件知识点,取其所需,同时布置一些具体的设计性实训作品让学生完成,让其在实践中自主学会具体操作,掌握操作技巧,牢记各种操作功能。
(2)关爱每一个参赛学生,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心理素质过硬,摆正心态,是参加任何大赛取胜的重要保证。指导教师应高度重视参赛选手的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发挥长处,使他们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心情舒畅的投入训练,戒骄戒躁,沉着应战。根据实践经验,本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调节学生情绪: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以非常愉悦的心情去面对每一项学习任务。因此,技能大赛辅导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大家齐心协力,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才会取得好成绩。指导教师要努力做好角色转换,应改变辅导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好伙伴,引领他们积极投入大赛训练,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尽最大所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对又苦又累的训练感到轻松,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2)荣誉感、成就感的激发。有机会参赛的学生求知欲望、荣誉感都非常强,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十分希望有丰硕收获。但随着集训强度以及训练难度的逐步加大,他们的消极情绪也慢慢滋生,适时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不失为一剂良药。指导教师要经常勉励学生,为他们加油打气,教育他们要珍惜参赛机会,让他们懂得只有努力和付出才会获得回报,最终享受成功的喜悦。
3)加强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教育。指导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扬为学校争光、无私奉献的精神,从精神方面、价值观方面加强引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技能大赛不仅是为学校争光,更是自己人生中难得的机遇,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极大提升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更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三、几点反思
前两届大赛有些项目本有取得更好成绩的能力和水平,却没有发挥好,成绩不理想,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的反思:
1.选拔参赛选手不仅要注重平时训练成绩,还要注重成绩的稳定性。
2.应该加大训练过程中处理和应对环境不利因素的应变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
3.与水平高的学校交流学习的不够,存在信息闭塞,关门训练的现象。
4.指导教师多是兼职教师,能力和精力有限,虽然都很努力,但离取得一等奖的水平有一定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与建议
1.以赛促教,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突出技能教学,坚持实施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学习实践,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2.以赛促学,组建计算机学习兴趣小组,坚持平时训练与突击训练相结合,平时训练促学会,突击训练促提高。
3.通过多渠道收集与竞赛有关的信息,加强与高水平学校间的学习交流,借鉴经验,做到知己知彼,取长补短。
4.学校应完善体制机制,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技能大赛的指导训练工作,加大投入力度,为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教师创造专业成长的平台。
5.学校应继续加强提高教师培训层次,让教师掌握更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辅导水平,力争在下一届大赛中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章小永,魏建.开展技能竞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J].职业,2010,(5).
[2]郑东营.职业院校计算机技能竞赛辅导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8).
篇8
关键词 高校 生态德育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30
Analysis on the Path of 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ONG Yunzhi, LI Chong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23)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main reserve forces in all aspects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ecological moral quality is significant, specific aspe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quite a number of problems have not been effectively resolved, such as the 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investment is not strong, the 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is not clear.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it is imperative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system of 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system.
Keywords college; 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path
1 何樯态德育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当前我国面临资源压力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现状,这就必然要求全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而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道德意识就必须通过多种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来进行。
关于生态德育的理论基础,最具有代表性且符合我国国情的是生态哲学。生态哲学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同时人还具有社会属性,是高于自然的社会存在物,但人仍然应该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①
在我国学术界,鲁洁最早提出生态教育相关概念,指出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以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②刘惊铎与王磊首次明确地提出“生态德育”概念,即: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共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整体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受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与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③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被逐步纳入进我国学校德育体系,生态德育也成为新时期的德育观,如刘惊铎与权利霞在理论层面对生态德育进行定位,认为生态德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活动、新的德育观,同时也是对人际德育的一种超越。④王聪认为生态德育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并提出一些将生态德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⑤
在生态德育目标方面,李青春认为学校的生态德育价值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生态德育的导向价值、生态德育的规范价值、生态德育的协调价值、生态德育的发展价值、生态德育的审美价值。⑥朱国芬与李俊奎提出生态的五大价值目标:个体机制目标、社会价值目标、审美价值目标、自然价值目标与实践价值目标。⑦
在生态德育内容的方面,戴和圣将生态德育内容总结为:道德原则增加、价值观重建、行为习惯新要求、道德理想树立、制度建设、进行全民化与终身化的生态德育。⑧叶穗冰将生态德育内容总结为四个方面:知识教育、意识教育、规范教育、习惯教育。⑨
2 国内外生态德育实施现状
2.1 我国生态德育
当前我国生态德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层面,符合国家实际的本土化实证研究不足,从学术研究成果上来看,相关文章大多侧重于对生态德育的概念内涵的研究与必要性论证等方面,而对促进生态德育实际效果的实证分析不够充分,导致对策研究缺乏,而相关的评估机制也并不多,研究成果较少因而无法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影响力比较有限。
从现有的研究可见,大多数学术文章并没有课题项目的支持。这也反映了大多数的研究者并没有相应的研究经费支持。而生态德育相关的环境教育涉及到多个学科,如环境工程学、地理学、生态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等,跨学科综合研究不仅对研究者素质要求极高,而且需要有力的团队带领与经费支持。
C观国内外高校生态德育现状,当前我国高校缺乏相应配套的完善的生态德育机制,与生态德育相关的指导思想缺乏全局性,教学思路缺少指向性,价值取向不具备同一性,如从相关课程的设置到社会实践等的实际操作层面的实践较少,而生态德育又不能仅仅依靠知识层面的教育,必须深化到价值观层面的教育,当前我国的相关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并不成熟。
2.2 国外生态德育
通过对相关文献与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可将国外生态德育实施现状特点总结为:系统性、时代性与适应性相结合、渗透性与行动性并行、法制化等。
建立系统化的生态德育体系: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系统化的学校生态德育收效颇丰。澳大利亚在学校教育各个阶段都把生态德育作为必修课程,形成了完整的系统教育,从而形成人人环保的社会风气;德国的生态德育则注意引导儿童亲近自然,从而使其得到生态德育的启蒙;在具体的教育目标方面,日本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生态德育教育活动,如由文部省出版的教师专用指导资料中明确指出学校的生态德育目标为:使每个人都了解环境问题,习得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并提高相关判断能力与思考能力,从而形成积极态度与负有责任的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在生态德育的实施则分为三个阶段:(1)亲近自然,培养低年级学生对自然的感知能力;(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态教育,加深理解,形成具体认识;(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能力,并能够合理地判断环保问题。
生态德育体系突出时代性与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国情为基础并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学校的生态教育目的与价值观,针对性较强;(2)从社会的发展新趋势与新需要出发总结经验,不断提出与时俱进的新的理论;(3)顺应生态教育内容的更新,增加学校德育课程。(4)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辅助生态教育,提高工作效率。
生态德育过程重视隐形渗透性与行动性:在当代国外学校生态德育课程中,隐性课程逐步得到重视,集中讲授灌输的方式得以改变,通过充分发挥隐形教育的渗透性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生态德育。另外,校内外生态教育活动与实践活动也促进了学生养成环保习惯。如,英国设置不同类型的户外学习、建立生态教育实践基地以便学生进行自然学习。
生态德育法制化:制定法律法规已成为当前国际生态德育的发展趋势。美国通过制定《国家环境教育法》等为生态环保教育的实施提供有效的依据与保障。⑩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学校将生态德育的内容加入学生准则中,如《与学生有关的社会准则》等,并且遵照健全的法律法规与准则等严格执行,使得生态德育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3 增强高校生态德育实效性的实施路径
根据陶行知“知行合一,生活德育”的德育理论,高校进行生态德育建设应该特别注重实行,将生态德育的氛围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高校生态德育的实施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生态德育的氛围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从增强高校生态德育实效性的实施路径上来说,应该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熏陶等多方面内容。
3.1 教学路径加强高校生态德育意识的培养
设置生态德育相关课程。要加强培养高校生态德育意识,应该首先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我国幅员辽阔,各高校所在地区各有特点,应注意设置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践课程等。
建设专职生态德育教师队伍,教师的生态文明意识与专业水平是实现生态德育目标的前提,更是课程有效进行的动力,因此,应该着重强化教师队伍的生态德育意识,并组织专业团队,重视教育方法的研究,坚持生活与课堂结合,实践与理论共行。
3.2 体验路径丰富大学生生态德育感知
德育最终要落在实践上,高校应重视学生社团力量,多组织校内生态德育主题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校外生态德育社会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学生的生态德育心理与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校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建立生态德育基地,培养学生生态环保的责任意识;社区参观调查与野外实习等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能带动社会群体生态环保意识的形成,从而达成学校与社会的动态结合,继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与行动力。
3.3 体制路径保障生态德育运行机制的完善
由国外生态德育实施经验可知,如果生态德育缺少制度保障,那么生态德育工作极易进入疲软状态。生态德育已被纳入国家教育计划之中,因此高校应该以制度的形式来确保生态德育管理体制的建立,以完善制度来保障生态德育的有效顺利实施。公平公正的生态德育评价体制也有助于生态德育实效的提高,因此应注重建立具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与强化功能的评价体系,不断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提高生态德育水平,从而提高高校生态德育的实效性。
生态德育已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成为了当代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开始进入高校教育的实践层面。针对高校生态德育中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应两手抓意识与实施两方面的管理,通过课堂、实践与体制保障等全方位提高高校生态德育的实效性,并通过路径建设提高高校生态德育的整体水平。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210.
② 鲁洁.试述德育的自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2):13-14.
③ 刘惊铎,王磊.生态德育及其跨世纪意义[J].教育评论,1998(5).
④ 刘惊铎,权利霞.生态德育的理论架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⑤ 王聪.生态德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经济视角,2011(2).
⑥ 李青春.生态德育理论研究概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⑦ 朱国芬,李俊奎.生态德育: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支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⑧ 戴和圣.推行生态道德教育提升素质健全人格――21世纪学校道德教育的新课[J].南平师专学报,2007(3).
篇9
关键词:学校德育;有效衔接;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113-03
学校德育衔接是指不同层级学校德育的连续性和有序化状态。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大学和中学德育中人为地割裂了这两个德育子系统的内在联系,致使大学和中学的德育各自为战,无有效衔接,德育效果因而也受到了影响。为了增强大学和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健全稳定而科学的德育衔接机制,从而保证学校德育的有效实施。
一、加强德育衔接机制建设的意义
1.加强衔接机制建设是解决大学和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客观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大学和中学德育日益暴露出许多问题和矛盾,具体包括大学和中学的德育目标脱节、内容重复度高、途径和方法雷同、管理条块分割严重、评价欠科学、德育工作者之间缺乏合作与沟通等。这些问题与矛盾的存在,均与大学和中学德育系统之间缺乏一套有效的衔接机制有关。为此,各级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当将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衔接方法、衔接手段和衔接措施等加以总结,然后将其制度化,有步骤地推动大学和中学德育的衔接。只有通过衔接沟通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评估反馈机制等,恰当处理德育系统构成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方能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
2.加强衔接机制建设是实现大学和中学德育工作整体优化的必然要求
在学校教育中,大学和中学本应是有联系的,但我们在德育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大学和中学互不联系、缺乏照应的现象,从而人为地割裂了大学和中学德育之间的联系。要改变这种状况,各级德育管理部门应出台一套与德育衔接有关的文件,应加强与德育衔接相适应的机制建设,以使德育衔接能够基于制度的安排,从而促进大学和中学德育工作的良性互动。加强大学和中学育人机制的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和中学德育的整体效能。
3.加强衔接机制建设是适应德育主体身心发展规律、培育合格人才的需要
随着社会变革步伐的加快,由大学与中学德育脱节所造成的弊端日益显现。学生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后,由于不能迅速完成从高中学生向大学新生的角色转换,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认知失调、情感受挫和心理失衡等问题,这对他们的成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学校德育衔接机制欠缺使这一问题有进一步严重的趋势。其主要表现为:由于管理机制的缺乏,使大学新生度过从高中学生到大学新生的“磨合期”的时间在增加;由于大学和中学德育工作者交流沟通的缺乏,妨碍了大学新生的思想转变;由于制度保障机制的缺乏,影响了大学新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由于评估与反馈机制的缺乏,影响了大学新生前进动力的形成。由此可见,加强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机制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和中学各自的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满足德育主体成长与成才的需要。
二、制约德育衔接机制建设的因素分析
1.德育目标短视,忽视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长远规划
目标是指期望达成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目前不少高中德育工作者将自己的关注点只局限在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上,而由高中向大学的过度则形成了“盲区”。具体而言,当前高中德育只着眼于对高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关心与引导,缺乏面向大学的预备教育。根据本人连续4年对本校大一新生的调查,90%以上的大一新生反映,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对大学的相关情况,如大学的不同于高中的全新的学习方式、管理方式和生活环境等均不十分了解,这使很多由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出现了思想、心理和情感等多方面不适应的状况。我国大学的录取率目前大体在70%左右,所以这一状况应该说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它告诉我们,必须加强中学和大学这两个相邻阶段的德育中的衔接机制的建设,以使新入学的大一学生能较快地完成从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转变。
2.德育内容脱节,违背了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其一定的规律性。然而,我国在德育课程的安排上却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这一客观规律。例如,初中、高中阶段的德育本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以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但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要面对中考和高考,所以中学阶段的德育就忽视了学生德性的养成。这也对大学的德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即大学不得不为已进人大学的大学生补上中学时的德育养成课。比如,目前为大学新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中,有一章就是专门为新人学的大一学生讲授应当如何遵守社会公德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因为属于“补课”性质,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学生还要接受连小学生都应该懂得的诸如文明礼貌和助人为乐一类的教育?
3.德育方法异位,降低了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在德育过程中,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可以选择和利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德育教师就要根据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等情况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然而,目前初中、高中阶段的德育教师迫于中考和高考的压力,他们实施的多是以理论灌输为主的德育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导致了两种不良的后果:其一,由于使用了理论灌输的方法,所以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德育就变得干瘪而深奥,就在无形中降低了德育课的吸引力;其二,由于高中阶段的德育内容过于追求理论的高度与深度,甚至将本应在大学讲授的内容提前在高中阶段来讲授,所以也造成德育理论的过于饱和,也影响到大学德育的正常进行。在目前的德育实践中,这种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出来了。例如,在“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中,很多教师反映不好教。不好教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学过了这门课中的多数内容,大学阶段再让他们学,他们当然就兴趣不高。有的学生甚至反映:对这门课,他们的高中老师在讲解的深度和难度等方面有的还超过了大学的老师,再继续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不大。由此可见,若中学阶段德育方法使用不当或对德育内容不适当地过分拔高,就会使大学的德育效果大打折扣;而大学德育工作者若对中学的德育内容和方法等缺乏了解,若德育过程中缺少创新,也会使自己的德育失去其应有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4.德育评价失调,削弱了学校德育的功能
德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一种行为。当前,大学和中学对德育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的标准不同,这就使德育工作者普遍缺乏对德育作衔接的动力,从而也就加剧了大学和中学德育脱节的状况。对中学德育工作者工作的评价是以
其德育活动的结果为衡量标准的,这种重结果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评价方法难以激发中学德育工作者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大学德育工作者工作的评价则与他们在与大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的德育课程的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却无多大的关系。虽然目前部分高校开展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网上评教的活动,但由于没有与教师的职称评聘和福利待遇挂钩,所以它所起的作用也就十分有限。这样一来,要想使高校德育工作者主动地去了解中学里德育工作的状况,从而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当然也要难一些。由此可见,德育评价机制的失调也在影响着德育工作者的衔接意识的形成,因而也影响着学校德育功能的发挥。
三、加强德育衔接机制建设的建议
1.加强目标管理机制建设
实现目标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转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避免将长期目标短期化。所谓将长期目标短期化,是指由于目标管理中的短期目标通常会比较明确而具体,并且易于分解,因而极易使各层级的学校德育部门及其成员陷入一种短视或只顾短期目标的状态。这种状况在德育实践中表现为,德育工作者往往仅关注本学段德育中具体目标的实现,因而就忽视了德育的长期目标和总目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尤其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期性的工作,这就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者在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时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同时又要使各分目标与总目标相统一。另一方面,要对目标达成情况作客观而全面的评估。由于德育活动有其特殊性,由于德育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在评定德育的实际成效时就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而不能拘泥于简单的定性评估或定量评估。如在德育实践中,德育评价者就不应当仅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次数或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德育工作的优劣。相反,应当鼓励德育工作者把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真正提高和道德观念与道德习惯的形成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追求。
2.加强沟通衔接机制建设
沟通衔接机制的建设主要应围绕大学与中学德育工作者之间的沟通来进行。一是,大学与中学的德育工作者都要增强沟通与衔接的意识,要将眼光从只局限于本学段的德育对象变为同时也考虑到相邻学段的德育对象,要对学校德育工作作整体把握。二是,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增强自己沟通与衔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开展对相邻学段学校德育状况的考察与调研,弄清与他们在德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推动德育衔接的路径和方法。大学德育教师应当经常地深入到中学中去,高中的德育教师也应经常地到大学进行学习与考察,了解大学在教学与管理等方面的状况。三是,大学与中学的德育工作者都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要从中摸索沟通与衔接的规律。大学与中学的德育工作者还应互相借鉴对方在德育教学与德育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便更好地改进本学段的德育工作。
3.加强制度保障机制建设
针对当前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呈现出的自发与无序的状况,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有了制度作保障,学校德育衔接才可能有章可循。有了制度后,各级学校也应将德育衔接纳入自己的整体规划中,应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使德育衔接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路子。首先,要形成以学校党委为核心的学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其次,要增强德育主管部门及其领导机构对德育衔接工作的宏观管理的力度。学校德育主管部门及其领导机构要为德育工作者制订切实可行的衔接方案、搭建合作共事的衔接平台、创设对话交流的衔接环境,以使德育衔接能长效化。再次,要加快落实德育主管部门及其领导机构为德育衔接工作制定的微观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并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中学德育工作者之间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攻关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制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德育课相互衔接的效果的评价制度、高中毕业生与大一新生德性发展状况的调查制度等。应通过制度体系的建设,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德育课的衔接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
篇10
[关键词] 全球化;高校德育;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6)01-0007-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6.01.004
[本刊网址] http://
我国教育的发展与全球化环境密不可分,教育需要根据特定的社会环境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从而才能使得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在讨论高校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坐井观天,闭门造车,而是应该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胸襟,结合目前全球化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因此,本文论述了全球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分析了目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最后提出了如何解决目前高校德育工作问题的重要策略。
一、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众多教育理念中,始终将德育工作摆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来讲,不仅要使得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所以说,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制度
做好高校德育工作是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条件:首先,高校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自身能够健康成长,并得到全面地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优秀人才,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后继有人;其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能够使其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能够从思想和行动上抵制一些不良思想的入侵,从而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的精神,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到底。
(二)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工作
高校德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的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高校中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使得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在大学中的时光,从而不断激励自己好好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培养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第二,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学生受到良好文化氛围的渲染,学会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从而能够更好地协助高校行政工作的开展。
二、全球化环境下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于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全球其他国家的交流更加频繁,因此更容易受到全球化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我国的高校德育面临着重要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德育工作没有真正落实
尽管做了很多工作,可一些高校的德育工作并没有落实到实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评价高校教育成效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就业率等等,因此高校的教学工作主要将精力放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这是很多高校德育工作的普遍现象;第二,高校对于德育工作的投入不够,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显示,部分高校仍然是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德育工作不仅占据的课时比较少,而且没有足够的资源开展高校德育工作,这就使得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得到顺利实施,从而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高校德育的方式存在不足
目前一些高校德育的教学方式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虽然高校德育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仅仅开展理论知识的教学远远无法满足高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德育都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不佳;第二,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都开始进入到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但是高校德育工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使得学生无法重视高校德育课程的学习。
(三)高校德育的内容需要完善
目前,一些高校的德育教学内容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德育教学内容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社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改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很多高校德育工作仍然沿用很多年前的教学内容,无法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第二,高校的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不同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无法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完善全球化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高校德育工作对于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德人才的重要条件。但是,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得知,目前我国的高校德育工作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全球化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必须要对高校德育工作进行完善,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环境,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一)高校德育与全球化环境相适应
为了在全球化环境下更好地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必须要使得高校德育与全球化的环境相适应:第一,要充分利用好全球化提供的环境优势,全球化环境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高校德育工作处于一个较为开放的环境中,能够使得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更加广阔的视野,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借鉴其他国家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德育的发展;第二,要充分利用好全球化提供的各种资源,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因此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供较为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所以必须要紧抓这一有利时期,更好地完善我国的高校德育工作。
(二)高校德育要融入到生活当中
高校德育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高校德育离不开生活的土壤,为了更好地完善我国的高校德育工作,需要让高校德育工作更好地融人到生活当中,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在高校中接受德育教育,是大学生群体生命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对大学生开展高校德育时,需要重视大学生的生命发展,引导其参与各项积极的生命活动;第二,使得高校德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大学生的生活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同时高校德育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生活,所以必须要将高校德育与大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三)改进高校德育的教学方式
为更好地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不断改进高校德育的教学方式,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促进课堂理论知识教学方式,对于高校德育工作来讲,需要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积极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完善和发展,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德育的课堂效率,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理论知识;第二,要积极发展高校德育的实践课程,开展高校德育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需要开展高校德育的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和生活当中。
(四)要充分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不仅仅需要高等院校进行完善的教育,而且还需要同时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高校、家庭和社会中都能够接受相应的德育教育,真正成长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家庭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第二,社会可以积极提供各项道德教育实践场所,从而让大学生能够真正地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不断促进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