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9 02:3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

篇1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2016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见图1)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具体见图2)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具体差异见图3)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详细可见表)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篇2

关键词 网购 大学生消费 消费结构 消费习惯 消费现状

依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5年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中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中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6.49亿,其中网民年龄结构在20~29岁的占其中各个年龄段的最大比例,已经达到31.5%。我们所调查的当代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这一阶段。[1]

一、调查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5年3月,我们对河南省的28所高校进行了统计调查,从调查者的学校类型来看,涉及理工科院校、商学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及综合类院校。涵盖各个多个学科种类的学生,其中文科类学生占36.21%,理科类学生占37.93%,工科类学生占10.34%,医学类学生占6.9%,农科类学生占3.45%,艺术类学生占5.17%。

从被调查学生的年级来看,大一的学生占21.86%,大二学生占39.66%,大三学生占19.52%,大四学生占17.24,大五(大学五年制教育类)学生占1.72%,从被调查学生的户口类型来看,来自农村或乡镇的学生占55.17%,来自城市的学生占44.83%。从被调查学生的性别来看,女生占63.79%,男生占36.21%。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的方式整理数据。在调查中,根据学生的网购现状研究学生对网络消费平台的选择及其原因,同时根据学生们消费结构的数据,分析其原因,提出结构调整建议。

二、大学生网购现状调查分析

(一)网购网站的选择及其原因

在传统的营销环境下,消费者在有限度空间内选择有限的商品,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网络系统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空前的选择余地,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广泛选择各种商品和服务。各种购物网站的出现,给大学生提供里应有尽有的商品,这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时尚的选择,满足了大学生追求个性化的、时尚的选择,满足了大学生追求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大学生作为网上消费的主力军,对潮流、时尚具有极强的敏感度及迅速的反应性。2014年“双十一”,淘宝的交易额达到571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了大约38.7%。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的每年一次双十一活动,其销售额呈几何级增长。以淘宝为例,分析网上购物受欢迎的原因:

(1)网络购物平台上的商品,品种繁多,选择空间较大,充分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对多样性和潮流性的追求的心理。本项调查中,男大学生中有47.62%的学生在书籍期刊方面的消费在100~500元之间。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消费者更倾向于品种多样、方便快捷的网上购书,而淘宝网拥有海量的书籍,甚至是实体书店所难以买到的,满足了同学们的阅读需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促进了大学生的阅读兴趣。(2)网络购物平台上的商品价格整体来说比实体店价格要低。(3)在网络平台上购物可以节省时间,方便快捷。

(二)大学生网络购物结构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根据学生这一群体的特质,把消费品分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而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

根据数据,学生在智力生活方面的支出占整体网络支出的31%,仅次于美丽生活方面的支出,这说明学生也是较为注重自身的内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的,但是也相应地突显出学生们在文体生活中消费比例偏小的问题。从同学们的消费数据来看,文体方面的消费比例只是智力消费的1/2左右,是美丽生活方面的消费的2/5左右,反映了大部分学生对身体素质的忽视。对此,笔者建议大学生们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身体基础。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同学们在品德生活方面的支出占整体支出的2%,鉴于大学生还处于求知为主要任务的生活阶段,在为他人捐赠物品方面比例小也是合理现象,我们并不提倡学生加大数额,但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建设,构建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在此,我们单独把河南省在校大学生网络兼职收入列出,具体分析如下:

根据数据,我们知道48.21%的大学生没有利用网络兼职或者开网店获取收入,其中有24.11%的大学生已经通过网络平台获得100元以下的收入,19.69%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得100~500元的收入,6.25%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得500~1000元的收入,7.14%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得1000~3000元的收入,0.89%的大学生取得3000元以上的收入。

这说明,已经有较多的大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学生们出于减轻家庭负担和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等原因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赚取一定的生活费用。并且一小部分在校大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3000元以上的收入,显示了少部分在校大学生已经有了可靠地自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结论和建议

从河南省大学生对网购网站的选择中,我们分析了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也总结了吸引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三个通过网络购物的优点。这些优点使得网购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消费行为,并对传统的营销产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根据大学生的网上消费结构分析,总结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支出或消费的比例,并发现同学们在美丽生活方面的消费比例过高,在文体生活方面的消费比例偏低,在通过网购赚取收入方面成果差强人意。

针对大学生网购消费行为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网购的优点,更好地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节省购物时间。(2)大学生在网购时,应适当降低服装、化妆品等商品的消费比例,应提升运动、健身等商品的消费比例。(3)应引导大学生把电子商务作为就业、创业的有效途径,提升自立和实践的能力。

(作者单位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资助。]

篇3

[关键词]网购促销;问卷调查;合理建议

[DOI]10.13939/ki.zgsc.2017.01.100

1 调查目的和意义

相关数据表明,2009年到2015年短短几年,“双十一”已经从天猫扩散到全电商平台,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大学生在享受快捷、便利、自由的网上购物过程时,也反映了网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大学生网购存在从众、攀比等现象以及由于受网购促销影响而产生一系列冲动性购买行为;商家自身则存在借用“双十一”等网购打折促销欺骗消费者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观念,阻碍了网购健康消费模式的形成。

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通过调查目前网购促销活动现状,大学生网购基本情况等,来分析大学生在网购过程中的需求、大学生个体消费差异及群体消费特征,并探讨网购促销活动的实质。同时,针对大学生网购现存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呼吁大学生在网购过程中形成健康积极的消费观念,并呼吁广大商家从自身的社会责任出发,合理开展网购促销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形成良好的消费模式,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 基本情况与分析

2.1 大学生网购基本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月可支配金额主要集中在1001~1500元这一区间上,占比最大为43.33%。但大学生每月进行3~5次网购的大学生居多数,占比为37.78%,由此可,网购在大学生中较普及,但网购频率较低。

大学生消费金额低,网购商品种类丰富。在“双十一”期间,39.44%的大学生的消费金额在200~500元,28.8%的大学生的消费金额在0~200元。同时大学生网购商品种类非常丰富,包括食品、数码、服装、体育用品等。其中70%的大学生选择了服装类产品、食品类产品,化妆类产品与数码电子商品也受到了不少大学生的青睐。

2.2 影响大学生网购的原因

产品低廉价格及促销方式是主要诱因。数据显示,69.44%的大学生选择了“产品降价幅度大,节约资金”,55.56%的大学生选择了“双十一的促销方式诱人”。淘宝、天猫等电商丰富的促销方式及低廉的价格吸引了诸多大学生。社会化媒体成为宣传“双十一”的主要媒介。74.44%的大学生获知“双十一”狂欢节通过网络媒体渠道,同时48.33%的大学生通过身边同学告知,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交平台的主流量,更容易受到更大的影响。

2.3 大学生“双十一”网购消费能力

大学生基本不会选择金额透支。数据显示87.22%的大学生不会选择透支消费,仅有12.78%的大学生选择进行透支消费。但是随着蚂蚁花呗、花无缺大学贷等软件的上线,也有部分大学生选择了先消费后还钱的模式。大学生选择透支金额时消费更高。大学生选择在“双十一”期间进行透支时透支金额,47.83%的大学生选择透支200~500元,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选择透支消费时,他们的消费欲望应该会更加强烈一些。

2.4 大学生“双十一”网购满意度

大学生对网购物流售后满意度不高。在售后服务、物流速度、商家态度、商家信誉度、商品与描述符合程度和商品品质与价格相符程度等指标上均满意度一般;物流速度和售后服务上,不满意的程度最高;但是大多数学生对商品与价格相符合度还是非常认可的。

大学生网购维权渠道多样,但维权意识不高。大学生在进行维权时,选择与商家联系反映问题的同学占绝大多数,占比为80.16%;另外是选择向阿里巴巴的客服投诉的大学生居多数,占比为18.25%;说明大学生维权渠道的多样化,但在公民法律意识素养方面有待加强。

3 分析与结论

3.1 网络购物群体行为特征

通过性别、年级、月可支配资金的数量对网络购物群体特征进行调查。在调查群体中,男性占51.67%,女性占48.33%。在网络购物群体中,男性的数量在逐步上升,男性已成为网络购物的主要消费群体。

3.2 网络购物行为选择特征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购物的频率及在“双十一”中的心理状态都会影响消费者在网购时所产生的决策行为。调查显示,消费者消费的金额在200~500元的人数最多,占39.44%,另外消费金额都在1000元以内。网购频率方面,绝大多数的消费群体每月都会进行2~3次的网络购物行为,其中,男性数量约占2/3。由此可见,男性在控制自己的网购行为中可能更缺乏自制力。

3.3 网络购物行为满意度

调查显示,大部分人都觉得服务一般,并且对所有服务的态度没有明显的波动。但是在物流服务方面所产生的不满意是相较于其他服务最多的,由此可见,“双十一”活动中物流服务是现阶段的一大痛点。

而在相关后续服务中的调查显示,约70%的消费群体都会选择通过维权的方式来解决在网购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可见消费者对于自己在网购行为中的问题也较为重视。其中绝大多数会对商家进行沟通,在与商家交谈无果后可能会选择进一步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但是在调查处理情况上的数据并不乐观,仅仅53.97%的调查者的处理结果得到了满意的处理,约39.68%的消费者虽然得到了处理但是并没有对处理结果表示很满意。

而不进行维权的顾客其主要观点:太麻烦。不满而进行维权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更加巨大,导致了多数不愿维权的消费者放弃了这项行为。所以网络购物平台如何解决消费者维权成本将是维护客户的一大关键。

4 引导建议

大学生在购买过程中遭遇了网络购物本身存在的风险及自身消费的弊端,这些是阻碍网络购物发展并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网络购物的大学生在选择商品服务中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存在冲动选择的现象。因此,我们结合网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特点来具体分析,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4.1 强化大学生科学的网上消费观念

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大学生常常因为网络购物的便利性而忽视商品本身的诸多要素,例如耐用性、实用性,也忽略了网上消费支出占月支出的比例,这样的消费是否会影响月消费结构。需通过社会和家庭的引导,逐渐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科学的消费习惯。购物时考虑家境;做好理财计划,制作收支记录;计算每月吃饭和学习用品的费用以及可支配金额,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网上消费。

4.2 提高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维权意识,降低维权成本

在网络购物中,大学生不仅要熟悉相应的过程,更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如要学会鉴别网店的真实性,服务质量的好坏;学会查询卖家的信用度,对超常低于市场价的商品,要谨慎分析;对于高额交易尽量选择第三方付款的方式,并向卖家索要收据或者凭证,妥善保管汇款单据,同时保留与卖家的往来邮件,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一旦出了问题,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3 优化高校消费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变化着。为了构建节约型的和谐社会,我们也不断地提出各种新的、更正确的消费观念。在这样一个大环境背景下,学校应积极配合,提倡科学的消费意识,宣传良好的校园消费文化。

大学生是新事物接受最快的群体,是资讯传播最快的群体。虽然目前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态度不一,心理特征以消极为多,但随着相关规章条例的制定、完善和网络购物行为的规范,大学生网络购物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崛起。

参考文献:

[1]颜玲,类进举,东方.大学生网络消费调查及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6):179-180.

篇4

调研目的: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并帮助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研对象: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调研方式:以各系为代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发出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41份有效问卷:435份

一、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里,他们的消费结构和习惯,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了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并帮助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我校大学生调研中心针对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大学生与消费的调研,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统计分析,对于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我们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总结综合形成了这份调研报告。

二、调研过程

回收问卷保证回收率,此次问卷回收率为98%,符合要求。第一次运用电脑sqlseverXX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系统科学的统计分析,结果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避免了人为统计出现的失误并提高了效率。

三、调研统计结果及数据分析

每个月的生活费

300元以下

300—500元

(含500元)

500—1000元(含1000元)

1000元以上

08级

15%

38%

49%

10%

09级

8%

45%

42%

4%

10级

4%

43%

49%

4%

城镇

3%

25%

59%

13%

农村

8%

62%

28%

2%

师范

4%

48%

42%

4%

非师范

5%

37%

49%

1%

男生

9%

52%

30%

8%

女生

3%

37%

51%

7%

表1

从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消费情况来看,城镇学生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城镇学生的月生活费多数集中在500到1000元,而农村学生的月生活费则在300到500元。这种情况也体现在师范和非师范专业上。

同时我们发现,男生花费竟然普遍少于印象中精打细算的女生:300元以下的男生占9%,女生只占3%;男生中的多数人月消费在52%,而女生多数人月消费在500到1000元。

另外年级越高,生活费也越高,尤其是05级学生,生活费普遍高于06和07级学生

生活费主要来源

靠父母给

靠勤工俭学获得

校外兼职

奖学金

学校补助

其他

总体

85%

17%

20%

19%

30%

5%

表2

购物时选择产品的标准

务必高档,非名牌不买

主要是考虑产品性能

主要考虑产品价位

我购物很随意,没有固定标准

城镇

4%

50%

14%

32%

农村

1%

46%

29%

24%

男生

5%

57%

23%

15%

女生

2%

46%

20%

32%

表3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家长不会规定其孩子的生活费标准,严格规定孩子生活费标准的占少部分,并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增加,会逐渐放缓对孩子的规定。另城镇父母比农村父母规定孩子生活费要多。

关于学生开支记录方面,13%的大学生会对每一笔开支都有详细明确的记录,26%的大学生只对重要的开支做记录,29%的大学生觉得很麻烦,只记录一段时间就不记了,另外32%的大学生从来没有记录开支的习惯。

消费过程中对促销产品的态度

几乎每逢促销都会去买

看情况,对我有用的东西可能会考虑

很少去买促销产品

促销的产品肯定不好,坚决不买

3%

60%

21%

15%

15%

74%

15%

3%

超过70%的大学生都有过在校外打工或找兼职的想法,其中62%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可支配的生活费,51%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社会事件经验。

物价上涨对您的影响

有,较大

有,不过不是很大

没有什么影响

师范

44%

50%

6%

非师范

36%

59%

10%

城镇

34%

56%

10%

农村

47%

49%

4%

90%以上的大学生受最近一段时间物价上涨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日常饮食方面比较突出,其次是生活用品方面。在处理物价上涨的影响时,有31%的城镇大学生选择和16%的农村大学生向家里告急,而其他大学生都是依靠省吃简用并保证基本生活,或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来处理物价上涨的影响。

最后,7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方式合理,有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方式不合理。

四、调研总结

篇5

[关键词] 杭州 大学生手机消费 特点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新科技产品成为消费热点,手机作为其代表之一,日益得到普及与渗透;而无收入,无职业却拥有无穷消费潜力的特殊消费群体――学生手族,已经成为手机消费市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

为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遍情况、使用效果以及消费特点,我们对杭州市区、下沙、滨江等地十所大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了223份问卷,回收223份,有效问卷200份,问卷合格率89.7%。其中大多数大学生已拥有手机,只有15%还没有。发现95%的大学生会选择诺基亚、波导、索尼等国外手机产品,只有极少数选择国内产品。同时学生收入越高,选择的手机价格就越高,功能越丰富,当然月费用就越多了。

一、影响大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因素

1.外显因素

图1显示: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显因素即手机本身的特点,如质量就占了其中的55%,功能也占了16%。但同时也注重它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毕竟大学生是时尚人群,年轻人有追求时尚体现个性,对手机的选择也体现手机能显示个性的款式。其次看重的是价格。

2.潜在因素等其他方面

图1显示:学生买手机时还考虑手机的售后服务和手机卖场的环境的占6%。多数大学生会选择服务好、环境好的品牌店。知名度等其它因素也占2%,在学生手机中排名靠前的品牌中,份额较高的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西门子等国外品牌,这些品牌无一不是知名度很高的品牌手机。

二、大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特点

1.选购要求――时尚,实用和低价

本次调查发现52%大学生的手机月消费在50元以内,45%的在50元~100元之间,只有3%的在200元以上。且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16%在400元~500元以内,31%在500元~600元以内,31%在600元~700元以内,22%在700元以上。因此,大部分学生来选购自己真正喜欢的手机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经济收入,消费主要依靠父母。只能委屈自己,购买低价位且时尚、造型好看、具有较好功能的手机上。从调查结果看,支持率较高的品牌和整个手机市场的现状是基本吻合的,依然是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等老牌的天下,其中诺基亚更是占据了将近56%的份额。

2.更换手机频繁,容易形成再次消费

本次调查发现37%的大学生一到两年内换次手机,26%和29%的2年~3年,3年以上换一次。可见很多学生买手机只是打算暂时用一下,被调查的学生大多表示等有钱或毕业工作了再买一个时尚的,这会很容易形成再次消费。

3.消费价格层次趋向中高档

虽然1000元左右的手机目前占在校大学生需求的最大比例,但大多数同学期望未来能够买高于1500元的中高档手机,等自己工作收入增加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将成为满足他们更高需求的保证。

4.选购时追求功能齐全,流行时尚

从图2中看出学生在购买手机时对手机功能更加关注,在手机的功能方面中文输入成为最为关键的属性,毕竟短信使用占较大比例。但大学生有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对新技术反应敏感,易与接受新事物,如彩铃、语音、拍照等功能。

5 大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目的

大学生买手机一般是为了交流、沟通,用途多为发短信、联系亲朋好友及方便学习和求职。手机短信非常火热,学生生活单调,发发短信成了他们无聊时候的休闲生活;而同学之间,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也主要依靠手机短信,毕竟手机短信比写信、发邮件、打电话等手段迅速又省钱。

但学生在选购手机时,爱面子和喜欢攀上。学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信息交流很易受同学的影响,那些手机档次较低或没有手机的同学就会觉得没有面子,认为手机是身份象征,所以他们购买欲望很强烈,更喜欢名牌产品。

6.购买渠道的多样性

学生购买手机途径多样,电视广告、报刊杂志、朋友介绍、上网、传单等各占一定比例。学生主要通过在离学校较近的手机大卖场和自己的品牌专卖店购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更方便、便宜,大学生也逐渐喜欢这种购买方式。

7.学生希望产品提供的利益

很多的大学生都希望手机能够为自己的学习带来方便,在调查中,学生希望得到有关学习的功能,例如电子词典,以此来代替笨重的书本词典或者文曲星、诺亚舟等,这可方便学习。

三、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喜欢时尚,价廉,实用的手机,因此诺基亚等质量好的品牌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但大数学生都存在着攀比心理,虚荣心较强的学生往往不顾实际的收入水平,盲目的消费!个别严重的甚至将全部的生活费花在上面,以此向人炫耀自己的“地位”,而付出的有可能是三餐不饱等巨大代价。这值得吗?大学生应该要结合自己家庭经济状况适度消费手机,避免增加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篇6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采用随机非概率抽样抽取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发表的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归纳总结相关经验。

(2)问卷调查法。本文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根据不同场所,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范围包括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共随机现场发放调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发得到随机样本。

(3)数理统计法。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录入。

三、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1.高校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性别特征

性别不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时也是人的基本社会特征之一。不同性别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也迥然各异,具体到体育消费领域,性别对男性与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显然亦存在诸多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付诸体育消费行为时,男生有402人,占样本总数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样本总数的31.9%。这些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

2.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及体育消费动机

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同时在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中,通过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发现,性别差异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369),表明在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时,男女生体育消费结构的差异程度不大。从访谈情况看,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表示假如他们选择某项自己喜欢的收费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消费时,为保证更好地掌握所授体育技能,将会相应的购买所需体育设备。比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在报名参加跆拳道社之前,会以个别购买或团购的形式预购跆拳道服和相关的训练器具。显而易见,为保障参与体育活动,一些实物型的体育消费品已经自然而然的成为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其体育消费主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进一步的追踪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市高职大学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偏低,对娱乐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大多局限于现场观赏各类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费用等,并且男女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男生在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上大大优于女生。这些数据说明娱乐型体育消费在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需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娱乐型体育消费水平。

4.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5.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项目

根据访问调查,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多数青睐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男生参与的体育项目按选择人数的多寡依次为: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别是:瑜珈、体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网球等。在选择这些项目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身在学校的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加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也能学到较多体育技术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发生体育消费行为时,主要体现利用业余或假期时间在校外的诸多社会经营场所的体育消费行为,例如,在收费场所打羽毛球、篮球,以及跆拳道训练等等,而在学校进行体育项目消费亦仅限于不满足体育课获得的体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开设此项体育课程,学生转而借助学校体育设施并聘请体育人才以实施收费的形式进行体育健身。此种体育消费方式构成了校内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部分。这有力佐证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体育消费项目种类繁多,但校内体育消费意识薄弱的事实。

四、结论

篇7

[关键词] 上海市 高职院校 大学生 体育消费 现状

一、前言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从时间纬度看历史并不久远,高等职业教育起自19世纪80年代初,可视为发展的初期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巨大空间,高职教育不可逆转的持续蓬勃发展,无论是高职院校的数量还是在校学生的人数,皆与普通高校旗鼓相当,由此便诞生了又一个庞大的带有明显高职特色的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在此形势下,调查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探讨上海市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各种外显及内隐的体育消费特质,势必将对高职院校的学校体育改革,以及未来上海市体育消费市场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采用随机非概率抽样抽取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发表的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归纳总结相关经验。

(2)问卷调查法。本文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根据不同场所,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范围包括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共随机现场发放调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发得到随机样本。

(3)数理统计法。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录入。

三、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1.高校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性别特征

性别不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时也是人的基本社会特征之一。不同性别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也迥然各异,具体到体育消费领域,性别对男性与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显然亦存在诸多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付诸体育消费行为时,男生有402人,占样本总数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样本总数的31.9%。这些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

2.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及体育消费动机

通俗来说,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一经形成,会显著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而消费动机则是消费者为了实现消费的目的而进行行动的原因,消费者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消费者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因此,在对目标群体体育消费行为调研时,消费观念和消费动机是应用最广的两项指数,几乎无一例外,调研者推测某群体的体育消费行为时总是要了解其消费观念和动机。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强身健体,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究其原因可能与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培养目标有关,1998年2月16日,国家教委印发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此种教育培养模式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需更注重体能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大学生在选择体育消费项目过程中会较多的考虑其是否具备强身健体的功能。

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同时在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中,通过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发现,性别差异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369),表明在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时,男女生体育消费结构的差异程度不大。从访谈情况看,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表示假如他们选择某项自己喜欢的收费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消费时,为保证更好地掌握所授体育技能,将会相应的购买所需体育设备。比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在报名参加跆拳道社之前,会以个别购买或团购的形式预购跆拳道服和相关的训练器具。显而易见,为保障参与体育活动,一些实物型的体育消费品已经自然而然的成为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其体育消费主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进一步的追踪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市高职大学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偏低,对娱乐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大多局限于现场观赏各类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费用等,并且男女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男生在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上大大优于女生。这些数据说明娱乐型体育消费在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需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娱乐型体育消费水平。

4.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的数量,它从量的方面反映个人体育消费在某一时间的水平。从调查结果看,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金额在600元~1000元之间的占总人数的19.5%,1001元~2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32.3%,2001元~3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11.2%,而600元以下、4001元~5000元之间,以及5000元以上的仅占消费总人数的3.7%,从数据中得知,高职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600元~2000元之间,其中居于1001元~2000元之间的最多。这说明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年均体育消费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商家而言,充满了巨大的商机。

5.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项目

根据访问调查,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多数青睐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男生参与的体育项目按选择人数的多寡依次为: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别是:瑜珈、体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网球等。在选择这些项目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身在学校的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加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也能学到较多体育技术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发生体育消费行为时,主要体现利用业余或假期时间在校外的诸多社会经营场所的体育消费行为,例如,在收费场所打羽毛球、篮球,以及跆拳道训练等等,而在学校进行体育项目消费亦仅限于不满足体育课获得的体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开设此项体育课程,学生转而借助学校体育设施并聘请体育人才以实施收费的形式进行体育健身。此种体育消费方式构成了校内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部分。这有力佐证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体育消费项目种类繁多,但校内体育消费意识薄弱的事实。

四、结论

第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这一结果与现场访问调查相吻合。

第二,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

第三,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

第四,高职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600元~2000元之间,其中居于1001元~2000元之间的最多。根据访问调查,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多数青睐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

参考文献:

[1]消费观念含义[EB/OL]. baike.省略/view/1472762.htm

篇8

1基本资料

选取浙江省大学比较集中的地区作为纸质问卷调查的主要地点,分别是杭州市,嘉兴市,宁波市,绍兴市,温州市,湖州市等,而较远地区如:衢州市,金华市,台州市,丽水市则采用网上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设计了3部分的调查内容:一是消费者基本特征;二是“线上”(网店)内衣消费行为;三是“线下”(实体店)内衣消费行为。问卷调查通过纸制问卷、电子稿问卷两种形式并采用随机方式发放问卷共4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52,回收率为88%。问卷一共设计21道问题,调查中属于“单项选择”,在表格中以“人数”为单位;调查中属于“多项选择”,在表格中以“人次”为单位。

2调研结果与分析

2.1女大学生基本特征分析由表1可知,本次的调查对象中,大二学生人数最多,为219人,占352人的62.22%。依次是占比21.59%的大一新生,占比8.81%的大三学生,占比5.68%的大四学生。而研究生及以上人数最少,为6人,占352人的1.7%。由于本次的调查对象是浙江省女大学生,是一群以低收入或无收入为主,生活费来源主要是自己的父母提供,而浙江一带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相差无几。由表2可知:在生活费选项中,集中在1000~1499之这个区间,有175人,占49.72%。在1500~1999元的人数有83人,占比23.58%。而有8人的月生活费是其他。由表3可知:网龄在7年以上的人数达到179,占352人数的50.85%,而网络在一年以下的人数只有4人,比例为1.14%。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调查对象主要是90后,网络普及比较广。据表4所示,浙江省女大学的平均每天上网时间集中在4~6h,人数为144,占总人数的40.91%。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3h的人数有127,占比36.08%,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达到7~9h的有40人,占比11.36%,而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h以下的只有18人,占比5.11%。这证明浙江省女大学生平均每天网上间较长,主要是4~6h。据表5所示,浙江省女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在选购方式的选择上,236人选择“实体店选购”,所占比例为67.05%;41人选择“网上选购”,所占比例为11.65%;13人选择“在实体店看好,选择网购”,所占比3.69%。只有3人选择“网上看好,实体店购买”,所占比0.85%;还有59人对以上几种购买方式持随意态度。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消费者在购买内衣的选购方式上,大多数还是倾向于“实体店选购”。

2.2女大学生线上线下内衣消费行为对比分析

2.2.1主体因素表6所示,女大学生对于内衣选购,在线上最主要关注的是宝贝详情,买家评价及买家秀和价格及折扣活动,对客服服务和物流配送的关注度明显小于前三者;表7所示,女大学生对于内衣线下的选购,关注的三大要素是面料手感、款式和做工质量。虽然线上线下的关注内容上是有主次区别,但对于内衣的“直接相关因素”,如款式、颜色、质量、色彩等仍然是最为关注的,尤其是线下选购,消费者以直接感触商品情况如:面料手感、款式和做工质量等。而线上选购,对于内衣无法直接感知,只能通过间接方式[4],如,宝贝详情、买家秀、卖家评价等。线上线下对于内衣“间接相关因素”,如:服务、物流等的关注度普遍较低。以上的分析属于卖家特征存在的不同程度上的差异,线上消费是间接的:通常我们是通过第三方的评价以及各个部分的情况来判定卖家的信誉和商品质量,但毕竟每个人的衡量标准不同,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容易出现判定误差。然而线下消费则是直接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官以及销售员的态度直接对这家店铺以及商品质量有较准确的了解。

2.2.2信息来源由表8中可以看出,浙江省女大学生对于线上内衣信息的了解信息途径主要是靠网络搜索和亲友介绍,这两类途径的人数分别为119和82.而线下信息的来源主要是逛街和亲友介绍,人数为183和142.无论线上线下亲友的力量影响力不可小觑,所以线上线下的企业都应该首先维护好自己的顾客资源,提高顾客忠诚度。再利用不同渠道建立良好广告平台,提升服务质量。

2.2.3购买途径由表10发现,在线上购买内衣时,有195人是偏向于热门网站进行购买内衣,占比55.4%,而这与热门网站的内容更新快,种类多有着密切关系。有表11可知,在线下购买内衣时,占比最多的是内衣专卖店,人数达到173,占比49.15%,其次是品牌专卖店,人数为104,占比29.55%,该两项合计占比为78.70%,由此可见线下购买内衣,浙江省女大学生有着一定的品牌忠诚度和对内衣品质的较高追求。根据以上分析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差异:线上购买主要就是通过各个网站所提供的平台,然而线下购买则是通过选择不同的购物场所,以消费者的心理出发,在选择购买平台或场所之前大多都是根据它们所提供的购物环境[5],信誉度,评价度等衡量标准来对此作出选择。所以企业在保证商品的同时,对创造的购物环境也要不断的进步,了解准确把握消费者每个阶段的消费心理很关键。

2.2.4购买频率由表12,表13可知,浙江省女大学生对于内衣购买频率,在线上1次/半年的人数最多,有134人,占比38.07%,其次是1次/三月,有113人数,占比32.1%。而关于线下,1次/半年与1次/三月的人数一致,为136人,占比38.64%。

2.2.5购买时间由表14,表15可知,线上“购买时间”:“随意”的人数达到262人,占比74.43%。其次是傍晚及晚上,有50人,占比14.20%。而节假日和白天的人数分布上差异不大。而线下“购买时间”仍以“随意”为主,有199人数,占比为56.53%。而白天、傍晚及晚上和节假日的选项人数差异不大。

2.2.6促销方式从表16中可知,在线上促销方式中,包邮和秒杀、限时特价、店庆是最受欢迎的,人次达到201和123。由表17所示,线下的促销方式中明码标价和限时特价是浙江省女大学生最为喜爱的,人数分别是155和110人次。由此可见线上线下店家采取的促销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不同的销售渠道应该采取不同的促销方式,对买家进行价格刺激,从而提高店内内衣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3营销建议

(1)渠道设计上,内衣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销售渠道开形适当调整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销售渠道开发策略。根据“女大学生对内衣选购方式的选择”的调查结果显示:线下购买内衣产品的女大学生居多。建议内衣企业把主要精力和优势资源投入到线下销售渠道中,品牌内衣只有在线下销售渠道中稳扎稳打,具备一定的市场,再结合现如今发达的网络技术,在品牌推广上,着重点应该是注重口碑营销,加强宣传力度。线上、线下各取所长的相融合的销售渠道,使企业有目的性的开拓线上与线下的女大学生内衣市场。(2)促销方式和价格制定上,对于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而言,月生活费情况对她们在购买内衣时对价格区间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然而线上、线下所采取的促销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根据“女大学生对促销方式的选择”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线下购买内衣,对于线下内衣价格高于线上内衣价格的情况消费者是相对了解的,选择“明码标价”的促销方式的女大学生居多,其次是“限时特价、多买多折扣”的促销方式,由此可以得出女大学生对内衣产品的认可。制定内衣产品价格是对产品自身的质和量的价值定位,明码标价是对内衣产品的质量保证。然而长期的明码标价并不能持久稳定内衣企业的市场。所以建议内衣企业在保证对线下内衣产品的明码标价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限时特价以及多买多折扣”的促销方式,这样不仅能稳定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并起到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作用。选择线上购买内衣,“包邮、秒杀、限时特价以及套餐优惠”的促销方式更加刺激女大学生的购买欲望,建议内衣企业将线上产品价格适当降低,并结合合理的促销方式,不仅对买家进行价格上的刺激并提高销售量,同时也提高店内内衣的知名度。(3)购物体验上,线下需重视购物环境、突出消费者试穿体验。线上需要做好宝贝详情,维护好买家评价,注重店铺信誉。在消费满意度提升上,线上线下均需要重视产品质量,线上应该尤其注重产品性价比、店铺的信誉度以及活动的吸引度,线下则应将注意力集中在产品质地做工以及价格。

4结束语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网购 电子货币 分期付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86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China, online shopping has become a consumer fashion in the national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main force to open, online shopping consumer,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role played in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market makers.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consumers in consumptiv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s, and mainly reflected in blindness and impulse. Excessive online and blindly borrowing phases caused a lot of harm to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How to solve these issues has become the common concern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Keywords online shopping; electronic money; amortizing loans

0 前言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形式,因为本身特有的优势很快受到了大家的追捧。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对网络购物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欲望。2014年以来,大学生分期贷款平台迅速崛起,来势汹汹,愈加隐蔽的分期购物网站借贷以“高利贷”的形式,这一定会给高校的教育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希望通过本次分析能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1 问卷结果分析

1.1 大学生网购人数及网购商品种类统计

本次问卷调查针对的群体是大学生。在调查问卷中百分之百的同学都有过网购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的普遍性。有50.59%的大学生每月网购的频率少于两次,37.65%的大学生网购频率三到五次,11.76%的大学生网购的频率大于五次,从中我们能看出大学生每个月利用网络购物的总体频率很高。对大学生网购的种类我们做了以下调查:

从调查中我们能看出大学生应用网络购买的商品非常广泛,其中,服装类占24.65%,在所有种类中拔得头筹,接下来所占的比例比较高的是话费充值,食品类,日用品类以及书籍影像类,分别是16.76%,12.49%,12%,10.84%,因为这些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也恰好体现了互联网+的思想,网络正在渐渐的融入并改变我们的生活。

网上的商品千差万别,那么在这之中一定有一些质量欠佳的商品混于其中,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我们从调查得到的数据中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通过查看商品图片,文字描述和评论来评价网络商品的优劣,还有少部分同学通过向卖家咨询以及听身边同学介绍等的方法,因此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尽管网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但是大学生心中仍然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不被繁杂的商品迷乱双眼,可以挑选出自己需要的并且物美价廉的商品。

1.2 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

由于大学生课业繁忙,周一到周五满满的课程,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给自己充电,即睡懒觉来补充能量,同学们往往不愿逛街购买商品,而在网上购物可以省去逛街的时间,送货也非常方便,这也是大学生选择网购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也有少部分同学表示网购可以货比三家,没有营业员施加压力,使购物更加主观。

尽管网络如此便捷,但还是有太多的缺点,我们经过统计数据总结出商家信誉并不能作为商品的评价标准,因为有太多商家的信誉并不是真实的数据,这在很大程度上蒙蔽了我们的双眼。除此之外,网上的商品图片与实物存在差异,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网上一部分商品质量低劣,而我们往往希望买到高质量的商品。

利用我们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可以分析出大学生的网购价值取向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大学生网购更青睐多种多样的商品种类。线上购物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打破了传统的空间限制,大学生进行购物时就能够不受空间的限制来选择自身需要的商品;第二,网络购物金钱的低耗也是大学生网购模式得以实施的价值取向之一。线上购物减去的中间环节大量的费用开支,低廉的价格就能抓住大学生消费的心理,这也使网购趋势在大学生之间愈演愈烈;第三,快递物流行业的发展是大学生网购泛滥的另一重要原因,各种新型快递公司接踵诞生更是加速了网络购物的发展;第四,网络购物也从另外的角度体现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认同感。这种新型购物方式从起步发展再到成熟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从网络购物发展的趋势来看前景仍尤为广阔,大学生也势必成为推动网络购物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1.3 大学生分期群体的调查分析

分期付款起用于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属于消费信用下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转型,分期付款的业务规模也从原来的购买汽车和住房扩大到日常商品的购买。例如奢侈品、家用电器等。分期付款属于借贷行为,所以它必定包含了守信和失信两个层面。守信是其支撑,促进它的发展,而如果失信行为持续、大量的存在,必然威胁信用范畴本身的存在,抑制借贷业务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不断转型阶段,还未建立起其所需要的信用秩序,市场上仍存在着大量的失信行为,因此这种消费信用展开的规模扩张缓慢。而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营销不断兴起,分期付款的方式逐渐融入到网络购物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具有拥有独立的消费能力但经济难以满足需要的一类特殊群体,这就成了其业务拓展的新鲜血液。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对象中大约14.12%的同学已经尝试使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面对购物网站“全面”的借贷,分期服务的巨大诱惑,很难抵御。所以随着分期付款营销业务的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它。我们在其中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使用分期付款的大学生人数较多,其中有57%的同学分期付款额度在500元以下,有17%的同学的额度在500到2000之间,但仍有26%的同学的额度在2000元以上。在物质刺激中难以控制购买欲,大部分大学生心中都有着些许的顾虑,有着不愿被父母所知道的心理,除父母供给无其他经济来源的他们在贷款偿还阶段就有了较大的风险。我们甚至发现在调查对象中逾期的人数竟然超过了一半,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尚未立足于社会就信用破产,可以说比失业还可怕。许多大学生在年龄上虽然已经成为成年人,但其消费观念却仍然不够成熟。所以,当大学生的消费超过了其生活费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就会渴望通过借贷或者分期付款的方式来弥补这个差额,这种方式可能短暂的满足了学生的购物需求,然而在尝到甜头后的他们在之后的现实生活中却有着不小的压力。比如,有的学生为了还款,在生活中减少开销,甚至不吃晚饭,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且,一旦大学生无法及时还款,便会使利息越来越多,进而在心理上承受沉重的压力,大学生的主要事情是学习,这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他们的学业。

2 对大学生网购行为的规范

2.1 问题现状

在日常网购消费时,大学生要努力抵制“商品炮弹”的诱惑网络。由于网购大多采用在线支付,这种付款方式使学生感受不到资金的流动情况,在商品的糖衣炮弹诱惑下,学生无法避免的陷入网购的风潮之下,导致超额消费,这种模式极大的影响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而从我们的问卷结果中可以预测,在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超前消费;今日消费,明日付款”的巨大消费陷阱中,因此,大学生更要警惕并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

2.2 问题解决应对措施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责任和使命,高校的职责所在不仅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还要对适当的辅导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网络购物习惯,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三者之间共同努力来完成。我们所说的健康的网络购物方式指的有计划性与目的性的购物,只买我们需要的东西,并且能控制自己的上网购物时间和金钱,保证不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群体虽然年龄大多都超过了法定成年年龄,有着个人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但长期处于校园生活尚未立足社会的他们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还不够成熟和理性,对金钱的价值认识尚不充分。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教育不仅仅是高校的职责,家长也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大学生经济情况主要来自于家长的支持,故在经济方面,家长可以想办法采取措施,帮助大学生制定科学的理财计划。

大学生们要时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避免及预防过度网购的发生。在思想上,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尽量避免浪费金钱,充分利用在学校的课余时间,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行为上,严格控制网购的时间,每次网购不宜过长,以免沉迷于网购的世界中不可自拔;每个月有计划地制定生活费的使用情况,比如采用记账的方式,以免由于网购过多导致变成月光族;还要让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加广泛,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在人际交往中寻找自我,用这种方法来减轻对网购的渴望。

虽然网络购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形成了很多的不良行为,我们一定要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避免大学生沉迷于网购消费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职责,大学生本人更应该严于律己,不要在网络购物中失去自我,多些理性思考,理性消费,以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魏昶.大学生网购现状及对策探究.中国商贸,2015(4).

[2] 牛欣然.大学生网购情况统计分析.商,2013(25).

[3] 王久才,田金花.大学生借贷问题及对策探讨.中国商贸,2015(16).

篇10

1.环境因素:不同身份的消费者着装喜好各不相同。职业人士需要树立其端庄、优雅的社会与家庭形象,在服装的选择上往往会偏向衬衣、风衣、西服套装等梭织服装。而大学生的形象是青春、活力,大多时间处于非正式场合,针织服装自然是他们的主打服装。校园环境决定了针织服装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主导性地位。

2.自身因素:大学生对服装的消费会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也正因为针织服装工艺流程短,生产成本低,与梭织服装相比其价位相对较低,相对来说性价比与附加值较高。因此能够得到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一致青睐。另外,男生更追求服装的舒适度,而女生更注重流行时尚。针织服装同时拥有舒适、时尚的元素,所以能够受到大学生的喜爱。

3.心理因素:大学生在穿着衣服方面所反映的心理特征是多方面的,有的希望通过服装把自己装扮得更加秀丽动人,风度翩翩;有的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在服装式样上追求新颖别致;还有的人喜欢从众,社会上流行什么式样,就穿什么式样。但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有“爱美”和“求新”的心理特征。针织服装质地柔软、自由舒适、款式更新快、并且比较普遍,因此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目光。

4.社会因素:当今时尚潮流影响着大学生的着装观念。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心理,这种心理促使大学生追求走在生活最前端的时尚潮流,把时尚注入自己的生活。针织服装的崛起恰好满足了大学生的这种需求。

针对大学生喜好的针织服装设计构思

1.研究背景:注重消费者的风格喜好及其侧重的局部细节将对设计开发针织服装有极大的帮助,借此可以通过消费者的风格喜好调查数据来设计开发产品,以达到迎合这部分消费者喜好的目的。为了了解大学生消费群体对针织服装的喜好偏向,我们在苏南地区不同院校随机选取了三百位大学生做测试。通过眼动仪这一先进仪器,针对大学生对针织服装风格、局部细节等多方面的喜好进行了测试研究。

2.调研结果:我们将针织服装分为三大类风格进行调查,分别是“欧美简约风格”、“日系田园风格”、“另类独特风格”。(1)风格方向的偏重选择。测试结果显示,高达 58%的消费者偏好于日系田园风格,其次为欧美简约风格(24%),而另类独特的针织服饰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定元素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接受等因素,并不是非常被关注。在经过风格喜好的数据分析后,我们得出大学生更加喜欢田园日系风格的针织服装。日系田园风格的针织服饰追求一种原始的、纯朴的美。其宽大舒松的款式,天然的材质,为人们带来了有如置身于悠闲浪漫的心理感受,正是大学生的生活需求。(2)局部设计元素的偏好。确定了大学生最喜好的针织风格为日系田园风格之后,我们用眼动仪测试大学生对日系田园风格针织服装的局部造型的喜好。通过数据分析,就针织服装的局部造型设计而言,我们基本得出如下一些结论:1)图案是针织服装设计的重点。经调查发现,带有图案的针织服装中,图案被关注率达到了57%,在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图案类型可基本分为条纹图案、局部或全身图案、图案与条纹搭配三种。但每种都能吸引人的眼球。在设计时,把图案的创新作为着重点,会使设计更适合市场。2)色彩是针织服装设计的突破口。色彩常常是消费者对服装的产生第一印象的设计元素,大学生是一个多姿多彩、青春活泼的群体,他们年轻有活力,这样的年纪,应该辅之以绚烂的色彩去衬托,用各种跳跃碰撞的色彩融进生活。3)面料是针织服装设计的根本。面料永远是设计的根本。相对于其他普通面料而言,针织面料在其机理、再处理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一根纱线,通过千万种变换的织法可以织出各种各样肌理的面料。在做针织服装设计时,设计面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针织服装应该注重细节设计。很多情况下设计师在做设计时往往更多地关注服装的整体造型,而常忽视细节处的设计。然而细节设计却最能反映一个设计师的巧思。新颖别致、画龙点睛般的细节变化会让原本平淡无奇的服装得以提升档次,获得消费者的喜爱。

研究总结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