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兼职调查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2 06:2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兼职调查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兼职调查总结

篇1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兼职;兼职权益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094-02

社会兼职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通过兼职活动,大学生不仅可以减轻经济压力,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兼职还发挥着协助高校实践育人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从大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然而,由于保障大学生兼职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完善,许多兼职大学生在遭遇侵权问题时常常陷入政府、学校两不管的局面,导致他们不能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大学生对于兼职的热情度。

本文试图通过对上海松江大学城七所高校本科生兼职情况的调查,考察大学生兼职的现状,探讨大学生在兼职中权益易受侵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为研究大学生兼职的权益保障问题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兼职大学生遭遇侵权的现状调研

本次调查对象为上海市松江大学城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七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基于研究问题的现实需要,我们采取了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形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为96.3%。其中,从年级分布看:大一79人,大二77人,大三86人,大四47人。从性别看:女性137人,男性152人。

从“你做过兼职吗”这个问题的调研数据看(图一),71.28%的同学做过兼职,28.72%的同学没有做过兼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没有做过兼职的同学中有31.33%的人是担心兼职市场混乱,害怕受骗,21.69%的同学是找不到可靠的兼职途径,仅有42.17%的人认为没必要兼职。这意味着如果给大学生兼职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兼职环境,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希望从事兼职工作的,这不仅充分反映了大学生兼职活动的普遍性,还表示出大学生对兼职存在极高的热情度。

但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调查也发现,随着大学生兼职数量的日渐增加,其中的兼职侵权问题也日益突出。调查显示大学生兼职期间,有35.29%的人表示遇到过被侵权的行为,另外有13.49%的人表示不知道是否被侵权(图二),这不仅反映出大学生兼职的环境有待改善,也反映了兼职大学生自身的维权意识有待提高。

有关侵权类型的调查数据显示(图三),56.75%的是工作时间被延长,37.71%是被克扣或拖欠工资,32.18%是曾被骗取钱财,另有16.26%的被侵权学生表示在兼职期间曾发生过被侵犯人身安全的事件。可见,大学生兼职被侵权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兼职遭遇侵权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是党一直主张的教育方针,也是大学教育必不可少和必须加强的环节。兼职有着助推实践教学的作用,原本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形式,然而频繁发生的兼职侵权事件却使得许多本想做兼职的大学生驻足不前,同时使那些正在做兼职的大学生时常处于被侵权的担惊受怕中。

二、兼职大学生遭遇侵权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兼职侵权问题日益严重,保护兼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兼职大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兼职环境显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而要解决大学生兼职侵权问题,保障大学生兼职健康有序发展,首先要求我们了解当今兼职大学生为什么容易被侵权,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为此,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兼职大学生自身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均比较薄弱。首先,当下大学生多为90后的青年,多数时间生活在父母和学校的保护圈下,不懂人情世故,缺乏足够阅历,容易上当受骗。其次,根据受访同学的表述,校外兼职时没有人对他们进行过兼职指导和培训,他们并不知道用人单位在招聘兼职时需要哪些程序和费用,也不知道自身在兼职期间享有哪些法律保护和公司福利。再者,兼职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维权观念不够明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从事兼职的大学生中71.36%没有签署过劳动合同,其中42.28%的学生表示双方仅有口头协议,更有39.6%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想过应该签订劳动合同。最后,大学生自身的维权能力较弱。一方面受传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思想的影响,遭到侵权后他们往往直接放弃了维权,转向采取消极退缩和自认倒霉的态度来回应侵权事件。另一方面即使有些兼职大学生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但过高的维权成本、烦琐的维权手续和有限的维权能力使得他们最终不得不放弃维权。这无形中助长了不法分子的气焰,致使大学生的兼职环境越发的不容乐观。

第二,互联网的虚拟性增加了兼职信息的复杂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以往兼职要通过亲朋好友介绍、路边看招聘广告或亲自上门询问的局面,用人单位可以更方便地借助互联网工具在网络上向需要兼职的大学生招聘信息。调查数据显示,兼职大学生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得到兼职的有57.28%,通过百姓网、兼职猫等相关兼职APP软件得到兼职工作的占31.07%,而通过学校老师推荐和亲朋好友介绍的分别各占37.86%和35.44%,上门询问的仅有17.98%,由此可见互联网已成为当下大学生获取兼职信息的主要渠道。另外,互联网也增加了众多的新型兼职工作,如网络客服、打字员、微商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可操作性高,又能直接网上上班,避免了学业与兼职上的时间冲突,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在校大学生从事网络兼职。“网络是把双刃剑”,虽然利用互联网找兼职具有省时省力省费用的优势,但也必须看到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这使得兼职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和机构借助互联网工具和大学生急于兼职的心理在网上四处虚假兼职信息,谋取大学生的钱财,肆意侵害兼职大学生的权益。

第三,用人单位的责任缺失和学校管理的不到位使得大学生兼职雪上加霜。由于用人单位与兼职大学生地位的不平等,用人单位诚信的严重缺失,使得大学生在兼职中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数据调查显示56.75%的兼职大学生的工作时间被延长,37.71%的兼职大学生被克扣或拖欠工资,另有接受访问的同学表示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经常违反当初定下的协议,比如有些企业没有给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兼职生相应的工资补贴等情形。

大学校园里虽然设有勤工俭学的职位,但由于其职位有限、申请条件有限及工资低等原因,往往只有少数人能够在校勤工俭学。这导致多数的大学生不得不选择校外兼职。值得关注的是,学校对校外兼职的同学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当向学校勤工俭学部门问及是否知道同学们在校外兼职的情况时,他们表示并不知情,不知学生所在公司的单位名称、地址,也不知道单位联系方式。甚至一些学校表示,大学生在校外工作发生任何事故都不归学校管理,需要自行负责。用人单位的诚信缺失和学校管理不到位导致兼职大学生在校外权益受损时处于有苦不能诉、有冤不得告的状态,最后只得不了了之或者自己用武力报复用人单位,但无论哪种途径都不能保障兼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四,大学生兼职的法律保护空白是兼职权益被侵害的根本原因。1995年《劳动法》第12条明确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劳动法》将在校大学生的兼职排除在外。尽管随着大学生兼职队伍的壮大,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大学生兼职是否应受法律保护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但政府仍然没有出台一个明确的法律文件来保障大学生兼职的权益,换而言之,大学生兼职在法律保障上仍处于空白状态。没有相关法律的制约,用人单位招收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规避应当承担的责任成为常态,大学生在遭到权益侵害时,即使极力相争,但由于没有相关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保护,兼职大学生只能选择妥协退让。长此以往,不仅助长了不法分子和黑心单位的侵权气焰,更使兼职大学生遭遇侵权问题日益严重。

三、总结

大学生兼职侵权事件频发,归根到底是我国至今仍没有明确出台保障大学生兼职权益的法律法规。而高校管理的不到位、兼职市场的复杂性、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用人单位社会诚信不足等也是大学生兼职侵权事件频发的主要诱因。对此,我们认为:保障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劳动法,使大学生兼职有法可依,而政府也应整顿兼职市场的混杂信息,建立相关的制度和部门维护大学生兼职的权益,高校也应该将对兼职大学生的管理工作重视起来,担负起协助大学生维权的责任。当然,大学生兼职要有良性环境,还需要企业将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与坚守道德底线统一起来,同时大学生也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大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

大学生兼职已是大学校园里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存在很久,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兼职是大学生交际圈的突破,是大学生生活的剂,也是大学教育在地域上的延伸。无论同学们有没有做过兼职,眼下都存在着一条漫漫兼职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该怎么走,走向何方呢?在兼职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挫折可能对部分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调查对象的选取和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是沈阳工程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调查时, 先把政法系的全体同学分为男生和女生两类,然后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分别从男生和女生中各抽取30名学生,形成一个由60名同学构成的样本。同时,根据沈阳工程学院具体特点, 选取教学楼、宿舍、图书馆为主要调查地点, 以性别、专业方向为分层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此外,为了对调查对象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调查问卷之外 ,我们对部分在校做过兼职的大学生进行了访谈。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 发放给的同学均为沈阳工程学院政法系的同学,男女人数大体相同,大二的人数居多。大多数的为法学专业的同学,年龄大多数在20岁至24岁之间。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兼职情况。

原因: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去兼职,有很多新的问题出现,有好的现象也有不好的现象,我们做这个调查就是想看看有什么问题的存在,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

研究变量

从调查问卷研究总结出以下问题:

您以前从事过兼职活动吗

A;没从事过 25/60=41.7% B:从事过 35/60=58.3%

做过兼职的同学回答的问题:兼职前对工作的了解程度, 兼职时间,兼职途径,权益侵害,权益侵害处理,兼职的满意度,兼职态度等变量

做过兼职的同学的兼职状况

您在做兼职前是否对所从事的工作有了解

A:详细了解 7/60=20.6% B:大体了解 24/60=70.6%

C;不了解 2/60=5.9% D:有的了解有的不了解 1/60=2.9%

您以前在什么时间从事兼职过活动最多

A:寒暑假23/60=67.6% B:周末9/60=26.5%

C:其他时间2/60=5.9%

您在做兼职过程中,受过权益侵害吗

A;经常受3/60=9.1% B:偶尔受12/60=36.4%

C:没受过18/60=54.5%

大学生寻找兼职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 校园宣传栏和同学介绍、网站信息是大学生获取兼职招聘信息的渠道。同学介绍成为大学生寻找兼职的首要选择(占45.5%)。而网站信息(占18.2%)排在第二,大学生兼职的网站在网站信息方面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引导着大学生通过正规有效的兼职渠道获取兼职信息。这同时也说明了大学生们对待兼职时存在更多理性选择。作为传统宣传形式的校园宣传栏,仍然占据兼职招聘形式相当大的比例(占16.4%)

学生合法权利需要重视

在对做过兼职的大学生的合法权利方面进行调查可以看出(如表13),有45.5%的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受过权益侵害,在回答 如果您的权益受到侵害,您会怎样处理? 的时候 ,9.1% 的同学选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3。7%的同学选择与公司建设或向有关部门反映,27.3% 的同学选择不追究、自认倒霉 。这说明同学们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

兼职与权益侵害

您在做兼职过程中,受过权益侵害吗

A经常受

% B偶尔受

% C没受过

% 总和

在校大学生兼职调查报告各类报告%

如果您的权益受到侵害,您会怎样处理

A自认倒霉

% B与公司交涉

% C向有关部门反映

% D诉诸法律

% E其他

% 总和

%

小结

有很多人认为很多学生兼职是由于高额的学杂费跟生活费无法负担,但是现在大学校园里兼职的许多学生,他们兼职的目的并非完全是因为高额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或者是贫困家境。大多数同学做兼职的主要目的还是通过这个过程锻炼自己,增加自己的阅历,使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加深了许多,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但是这样盲目的去兼职有的时候也未必是件好事情,有的时候会有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而入,因而有的时候会发生一些惨剧。我们可以从大学生自身跟学校以及社会中寻求一些解决的办法。

我主要是从学校方面看: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兼职的管理和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多培养学生从事层次更高,技术更高的兼职工作。引导大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一种正确的方法兼职。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一个普遍的现象。不论是迫于经济压力还是就业压力[1],或是出于从众心理,兼职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学生兼职的质量普遍不高,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通过对该校大学生兼职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在校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调查方法和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从2012年3月5日至2012年4月10日期间,调查小组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东莞理工学院(以下简称“理工学院”)的1221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简单随机抽样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收回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68份,有效回收率为92%。问卷要求匿名独立填写,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大学生的兼职状况。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性别构成

在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中,男生197人,女生171人,分别占总有效问卷人数的53.53%和46.47%,男女比例趋向平衡。

2.年级分布

从回收的有效问卷来看,本次调查对象覆盖了全校各个年级的学生,其中,大学一年级学生48人,大学二年级学生127人,大学三年级学生176人,大学四年级学生17人,分别占总有效问卷人数的13.04%、34.51%、47.83%和4.62%。可见,大学生兼职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二、三年级,这主要是因为大学四年级学生因大多数已参加了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故占调查比重较低;而大学二、三年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已有一段时间,对大学学习和生活已基本适应,对兼职情况较为了解,因而是大学生兼职中的主力军,这也是大学生自我生存能力加强的表现。

3.专业分布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的样本覆盖了35个专业,涵盖了全校所有专业,而且抽取人数最多的专业为40人,不到总有效样本量的11%。因此,调查对象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4.家庭背景

在有效的调查对象中,来自农村的有211人,约占六成;来自城镇的有108人,占大约三成;来自市区的有49人,占13.32%。此外,在本次有效的调查对象中,非独生子女323人,占87.77%,而独生子女45人,仅占12.23%。总体上看,样本基本符合学校生源特征及时代特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大学生兼职现状与特点

(一)兼职已成为大学生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本次调查来看,有兼职经历的调查对象占总人数的93.21%,其中35.87%的大学生有1-2次的兼职经历,33.97%的大学生有3-5次的兼职经历,23.37%的同学表示经常进行兼职工作,仅有6.79%的同学从未做过兼职。由此可见,大学生兼职现象普遍存在且大学生的兼职意向较强。

(二)大学生每周从事兼职的时间较短

受学业的制约,大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工作时间短的兼职。调查数据表明,64.13%的调查对象每周用于兼职的时间是5小时以下,25.82%的调查对象每周用于兼职的时间是5~10小时,5.97%的调查对象每周用于兼职的时间是10~15小时,仅有约4%的调查对象的兼职工作时间是在每周15小时以上。

(三)大学生兼职的平均报酬偏低

调查显示,78.75%大学生兼职的日薪集中在50~109元这个区间。兼职日薪在50元以下的人数占11.68%,日薪在50~69元的人数占17.66%,日薪在70~89元的人数占35.87%,日薪在90~109元的人数占25%,日薪在110元及以上的人数仅占9.78%。由于绝大部分的大学生从事的兼职工作内容是促销和派发传单,这类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要求不高,也就决定了大学生兼职报酬普遍不高。但总的来讲,大学生兼职的平均报酬与调查地(东莞)非全日制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基本持平。

(四)兼职内容大多为简单的体力劳动或是重复性劳动

大学生可以从事的兼职工作种类繁多,但从调查来看,大学生兼职的类型主要集中在派传单、促销、家教和餐饮业服务。调查显示,57.61%的调查对象有从事派传单的工作经历,分别有39.95%、37.23%和29.62%的大学生从事过促销、家教和餐饮业服务的兼职工作。而从事翻译、导游、文秘、自主创业等兼职工作的人很少,均不到4%。这一方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非常活跃的一面,他们愿意积极主动与别人交往,而区别于传统大学生的兼职首选——家教和校内勤工俭学,另一方面也由于大学生在寻找兼职时,过多注重报酬和工作环境,再加上自身专业技能和阅历的不足,促使他们更多地选择简单轻松且容易求职的工作。

(五)兼职动因多样化

对于兼职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各有差异。大学生选择兼职的主要动因有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社会经验、赚取生活费、拓宽人脉、存钱、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提高专业知识等。其中,兼职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经验或锻炼自己的能力的人最多,均在75%左右。而为了赚取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和存钱等经济性动机而从事兼职的人分别占58.97%和31.79%;为了拓宽人脉的人占36.41%。值得一提的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从事兼职的人占19.02%;为提高专业知识而选择兼职的人只有32人,仅占8.70%。可见,就业压力和经济压力是促使大学生选择兼职的主要动因。

(六)兼职信息的获取渠道相对固定

信息化的发展和市场化的进程为大学生兼职信息渠道的获取提供了有利条件。调查来看,大学生获取兼职的信息渠道主要包括校园海报、中介机构介绍、学校社团或相关机构介绍、熟人介绍、网上查找等等。在各种渠道中,熟人介绍、校园海报或广告和学校社团或相关机构介绍这3个渠道是大学生寻找兼职的主要途径,分别为60.6%、57.05%和35.05%。相对而言,调查对象利用实地寻找和中介公司来获得兼职的人数却不多,均不到10%。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校园内的信息渠道相对来讲更真实有效,因此也是他们首选的渠道之一。

(七)兼职时间大多集中在周末、小长假和寒暑假等假期

由于调查对象所在学校地处松山湖,远离市区,交通不是十分便利,因此该校的大学生选择兼职时大多集中在周末、五一或国庆小长假和寒暑假。另有23.91%的同学利用平常任意空余时间进行兼职工作,仅有1.63%的人表示只要有兼职的机会且有兼职的意向时,任何时间都可以去做兼职。这反映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从事兼职工作时还是以学业为重,仅是利用空闲时间从事兼职工作。

(八)大学生普遍认为兼职收获大

在问及“你兼职的主要收获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排在第一位的是“丰富实践经验,增加社会阅历,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的积极性非常高,也反映了迫于当今严峻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在校园阶段已积极为将来的就业作准备;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提高实践能力”和“充实课余生活”,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已不囿于传统象牙塔内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积极地寻找实现自我需要的实践途径。排在第四位的是“经济独立,很有自豪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虽然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但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经济独立的迫切愿望。此外,结交了更多的朋友、对自己今后有了更好的规划和消费水平提高等收获在不同程度上被得到了认同(如图1所示)。总的来讲,99.18%的大学生认为从兼职中可以获得收获,仅有3个人,即0.82%的人认为兼职不能带来收获。

图1 调查对象兼职的收获情况分布图

三、大学生兼职中存在的问题

(一)兼职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程度较高

调查显示,53.54%的被调查者表示兼职对学业有影响,其中2.45%的学生认为兼职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但也有46.47%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做到兼职学习两不误。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利用与上课时间不冲突的业余时间从事兼职工作,但毕竟兼职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兼职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进而影响到学业。在访谈中还了解到,在面临兼职与学习时间相冲突时,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以学习为重,放弃兼职机会”,但有部分学生选择“如果是难得的兼职机会,则逃课”、“选择兼职,另外找时间把功课补回来”和“视情况而定”,可见,少数学生在处理兼职和学业关系时由于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在面对兼职这一香饽饽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选择兼职而放弃学业。

(二)兼职成效不显著,对职业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

调查显示,虽然99.18%的大学生认为从兼职中获得了收获,但由于受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兼职信息渠道的单一、社会提供给大学生的兼职岗位的局限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再加上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得现阶段大学生兼职的工作内容多是派传单、临时促销员和餐饮服务员这类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这类工作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是有限的。前文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7.12%的同学认为兼职让自己对今后有了更好的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兼职对大学生将来的就业帮助作用不是很明显。

(三)权益容易受到侵犯,而大学生维权意识不高

由于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大学生兼职行为游离于《劳动法》之外,再加上大学生兼职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大学生兼职过程中遇到的侵权行为屡见不鲜。调查显示,除少数被调查者认为兼职过程中权利未受到侵害外,51.09%的调查者反映用人单位没有与其签订劳动合同,27.72%的同学反映兼职时工资待遇与正式员工相比差别大,25%的同学反映兼职的工作环境恶劣,22.28%的同学遭遇过无故延长工作时间。更有7人宣称遭到性骚扰,2人遭到殴打及限制人身自由等恶劣情形,分别占总数的1.90%和0.54%。

而面对权益受侵犯的情形,30.71%的人选择直接与兼职公司领导交涉,21.20%的人选择向中介或兼职中心反映,11.41%的人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18.21%的人只是跟别人抱怨,15.76%的人自认倒霉,2.72%的人表示会伺机报复然后离开。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劳动法律意识不强,这也是大学生兼职权益容易受侵害的原因之一。

四、促进大学生兼职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兼职不仅能丰富课外生活,提高其实践能力和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弥补企业临时用工的缺口,但是大学生兼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兼职更好地健康发展,需要大学生、学校和社会共同的努力。

(一)对大学生的建议

1.大学生应加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权衡,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相关调查研究表明,职业生涯规划越明确,大学生毕业选择的满意度越高;职业生涯规划是确定就业选择的最重要决定因素。[2]大学生只有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在进行兼职时才不会陷入被动和盲从,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兼职的效用——丰富实践经验、实现就业能力的提升,同时降低兼职的负面影响,使其在兼职过程中收获更多,更有利于大学生成长。

2.大学生应增强法律知识,提高维权意识,保护自身权益

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不仅要学法,更要懂得增强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兼职前应该了解我国关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寻找兼职中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寻找兼职岗位;在兼职过程中应全面了解用工单位的基本情况,主动地与用工单位签订相关用工协议,并保留好相关证据;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应积极主动地寻求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援助,妥善解决兼职纷纷,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对学校的建议

1.将大学生兼职作为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均突出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强调与生产实践的结合,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虽然诸多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设计了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比如金工实习、市场调查、校内实训等,但这些实践环节大多是停留在对工作岗位的认知上,难以让学生全面真实地体验工作的本质,也就无法全面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将大学生兼职作为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大学生兼职在学校的组织管理下实施,不仅可以促使大学生明确兼职动机,加强与其未来职业的联系性,而且可以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兼职权益。

2.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对大学生兼职实施统一管理

为了促进大学生兼职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高校应利用现有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等资源,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对大学生兼职提供服务和实施管理。包括:为大学生提供兼职的规划、指导和培训;举办兼职的相关法律知识讲座;与用工单位积极开辟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兼职岗位;提供高质量的兼职信息;对大学生兼职进行统一登记和管理;为大学生维权提供法律援助等。

(三)对社会的建议

1.完善大学生兼职的法律法规,优化大学生的兼职环境

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权益受侵害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之一是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在劳动法中,由于大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大学生兼职过程中与用工单位之间形成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劳动关系,因此大学生兼职行为难以受到劳动法的保护。虽然教育部联合财政部于2007年出台了有关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的管理办法,但随着大学生兼职现象的普及,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一部专门针对“大学生兼职”的部门规章,如可以采取通过劳动与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发文的方式,作为对已有勤工助学规定的一个补充,即基于对在校大学生权益的全面保护,有必要将私自外出打工行为也纳入相应的管理规范。[3]此外,地方政府部门可在其职权范围内,在不违反上位法的前提下,结合当地的情况可制定关于大学生兼职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2.用人单位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共赢的局面

企业虽作为市场主体,但应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兼职岗位,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进而培养企业后备人才,提高企业社会认可度。此外,企业在用工过程中,应该规范管理,履行社会责任,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切实保护好兼职大学生的劳动权益。

参考文献:

[1]李倩.大学生兼职的动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83-184.

[2]张莉萍,陈宪庚.对高校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43-144.

[3]韩震,于玲.“大学生打工”的劳动法保护之研究[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0(2):

41-44.

本文受2011年东莞理工学院“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莞工教[2011]110号(项目编号:E3505108)资助。

篇4

一、调查问卷的统计

兼职的情况

同学们兼职的现状在大学校园中非常普遍。调查发现,有7%的同学经常做兼职,58%的同学偶尔做兼职,只有8%的同学没有做过兼职。

寻找兼职的途径

调查还发现,79%以上的同学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并确保兼职的安全。

从事兼职的类型及范围

总的来看,同学们兼职的种类繁多。但选择体力劳动、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的工作居多。如:促销、发传单、餐饮服务。也有学生中最适合的兼职——家教。

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及其希望付给的薪水

70%的同学会在工作前对用人单位进行一些基本的了解,还各有15%的同学对用人单位详细了解或完全不了解。2%的同学希望日薪为25元就合适了,20%的同学希望日薪为30元为好,33%的同学希望日薪为40元,45%的同学则希望日薪为50以上最好。

从事兼职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78%的同学认为兼职对学习的影响因人而异,只要注意调整,能够二者兼顾;4%的同学认为兼职一定不会影响学业;还有12%同学说不清楚二者是否会相互影响。

选择兼职时间及兼职与学业发生冲突时的处理

13%的同学会在周末选择兼职,33%会选择类似”五一”的长假去工作,40%的同学会选择寒暑假去兼职,因为这个时候的时间是最充裕的,而25%的同学会在任意空闲时间去做兼职。

当兼职与学业发生冲突时,8%的同学会选择逃课,而72%的同学还是理性的,会选择放弃兼职,还有20%的同学选择其它,如让别人替自己上课或兼职。

从事兼职的目的及收获33%的同学认为兼职使自己赚到了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钱,颇有成就感;17%的同学认为兼职使自己拓宽了交际面,朋友多了路好走;68%的同学认为兼职使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加深了许多,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家庭状况及家长对子女从事兼职的态度

86%的同学家庭经济状况属于一般,10%的同学家庭是拮据的,而4%的同学是家庭富裕。

57%左右的家长基本同意子女从事兼职,主要是出于安全方面的顾虑;10%左右的家长完全同意子女从事兼职,并予以鼓励;21%左右的家长不同意子女从事兼职,他们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还有极少数家长完全不同意子女从事兼职。

兼职所得收入的用途

53%的同学将兼职收入作为生活费,以减轻家里经济负担;39%的同学将其作为额外的零花钱;5%的同学将其作为恋爱开支;其余13%的同学将其积累,作为长久投资(例如旅游等)。

兼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在工作中同学们遇到了不同的问题,总结如下:

1、工资拖欠问题;

2、交际问题,不能与顾客或领导有效的沟通;

3、做事达不到标准;

4、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5、有时工作时也会考虑到面子问题;

6、体力劳动消耗大;

7、对社会上的一些做法一些问题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不太适应社会的风气;

8、有时也会出现与学习冲突的时候。

二、调查问卷的分析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现在大学校园里兼职的许多学生,他们兼职的目的并非完全是因为高额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或者是贫困家境。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和学校各类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所以兼职的主要目的还是通过这个过程使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加深了许多,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大学生的从事兼职的类型是有限的,很少能与自己的专业相关,多数还是廉价的体力劳动。这原因有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时间有限,一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所以同学们只能选择耗时少,收入较高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经验较少,工作能力有限,诸多用人单位不予考虑。况且在校园里的学生了解兼职的途径还是不很广。很多都是同学介绍才走上兼职的岗位的。那是否可以通过中介来了解呢?答案是否定的。很多大学生对中介机构表示怀疑,而学生在通过中介寻找工作的过程中上当受骗也很多。中介机构本身的信誉就是一个关键,再加上中介机构还要收取中介费,少则三五十元,多则一二百元。这对于收入又不高的大学生来说,要付上这笔中介费相当于要他们无偿打工三五天,甚至一个星期。但通过学校海报了解且能获得工作的同学也不是很多,相对而言,大学生自己的勤工俭学部门是在信誉和权益方面有较好的保障,但由于其的信息量远远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要,且有时同学之间还会通过某种内在关系先取得工作的机会。所以这在两方面上也影响了同学们的兼职“前景”。

大学生对兼职的所得还是理性的处理,不会肆意挥霍。多数会作为生活费,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同时多数的家长也会赞同孩子在校做一些兼职,因为家长们也知道,在这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没有一点能力,没有一点社会经验是不容易找到好工作的,况且社会上的劳动力已经相当充足,每年高校却在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也被媒体不断地报道,家长也担心孩子的未来,现存如果不放手让孩子锻炼一下,那将来的工作更难有保障。但家长也会担心孩子在外的安全问题,这也就需要大学生在兼职的同时,更多地注意自己的安全。

而面对同学们在兼职中面对各种问题,总的来说还是因为社会经验不足所引起的。有的时候面对下一些问题,没有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如工资拖欠问题,工作开始前的合同签定问题。同学们总是觉得这是兼职,非正式工作,一般也不会去仔细考虑一些问题。遇到困难不是私下解决,就是忍气吞声。

三、对兼职学生的建议

(一)学生方面

1、更新兼职观念,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兼职不只是为了报酬,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能力,实践所学知识。“钱”程不是兼职的最终目的,真正的深层意义是“前”程,我们更应该关注兼职对自己能力的提高及对日后工作经验的积累。不要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要将学习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统一起来是兼职的过程和目的。同时也会学会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兼职的关系。学业是不可以放松的。

2、兼职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切忌盲目。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在兼职时,要知会老师或家长,以防以后出现问题自己不能妥善地解决。

3、加强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更好地融入社会。尤其是很多在校外找兼职的同学,要对从事的公司多加了解。遇到麻烦时,不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在工作前应签定协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不能理解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询问,请求帮助。

4、要多学习与人沟通的能力,正确处理学生与社会人士的关系。同时也要注意自己是大学生,所做所为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讲文明讲礼貌是待人最基本的原则。

5、做事要坚持到底,认真对待,不要轻言放弃。

(二)学校方面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多培养学生从事层次更高,意义更深的兼职。因为正确的兼职观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拓宽兼职门路,丰富校园兼职资源。开发兼职市场,让社会了解学生兼职状况。社会用人单位大多只青睐学生廉价劳动力,很少关注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校可以主动积极联系一些有信誉、有经验的公司,为有兼职需要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兼职岗位,同时也对学生的安全的提供了保障。

3、同学建议设立一个相关的网站社区或培训中心,方便同学们交流兼职的心得体会,也方便老师从中指导。

篇5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

一、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二、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广州大学20名,中山大学1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四、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五、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 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六、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七、结论与建议:

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只是,我觉得个别惭愧,都怪自己不够争气,不珍惜这好的时间和机会去好好读书,整天都无所事事,在家里一点事也不会做。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二)

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又充满期望的日子,学习的闲暇时总是憧憬着背起行囊,远离亲人朋友以及师长护佑,去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然而当我们终于可以像刚刚长满羽毛的雏鹰般离开长者们搭建好的巢穴,独自一人走上社会工作这个大舞台时,却发现人生的道路原来是如此的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历过一番狂风暴雨的。

为贯彻学院三练三创实践教育,利用暑期难得的实践机会,开展了丰富多采、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学的理论与实际工作将结合,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走进了即将踏入的社会,走上不同的实践岗位。同学们还自主建立起10支爱心团队,放弃家里舒适安逸的环境,奔赴512地震的重灾区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的活动,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团结协作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为他们自己的心灵塑造了永恒的甜美。

短短几十天的实习生活让他们体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从初涉社会工作的被动状态,转变到开始适应社会的主动状态,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一、及早落实,认真准备

暑假前夕,我系社会实践部以身作则,举行了多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开发同学的自主性为主,让他们能勇于展现自我,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在同学中广泛宣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让大家都树立起利用做实事的观念,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在活动任务和活动时间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积极争取实践机会,同时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

二、内容丰富,注重实效,成果显著

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除在保持自原有实践工作特色外,学院也鼓励同学多方面,多角度投身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内容主要有:企业帮扶,科技扶贫,支教扫盲,志愿服务等。广大同学通过深入企业,深入农村,进行法制宣传,现场服务,挂职锻炼,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多种方式完成了社会实践。

篇6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行为个体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是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是一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大学是人生的另一转折点,在此期间,大学生将经历生理及心理的最终成熟。为了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人生,小组对嘉兴学院在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研究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主观、客观这两个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也为教育者提高在校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及取样

1.对象

访谈对象: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对10 名学生进行访谈。

正式施测被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嘉兴学院1000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89份,有效回收率为88.9%。

2.取样(表1)

表1 各年级男女分布表

X\Y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小计

男 54(12.75%) 258(59.8%) 76(17.65%) 44(9.8%) 432

女 56(12.44%) 252(55.14%) 80(17.5%) 69(15.1%) 457

数据来源:问卷星

二、研究结果及数据

此次的调查研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根据课题制定了相关的调查问卷。统计方法是封闭问题的定量分析,即小组人员制定的调查问卷是已将问题答案给出,填写对象只能从中选出符合自己的选择。我们在网上制作了调查问卷,并且面向微信、QQ等网络平台向我校广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链接,由他们在线填写后回收,自动生成调查结果。最后,根据不同的回答分类,将相应统计的数据做成交叉条形统计图或饼图进行分析总结。

1.自我效能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于自己的前途还是有所眉目和规划的。10.17%的同学觉得自己对于未来充满信心。他们通过学校的培养与自身实践,已找到自己的未来规划。

55.25%的同学有着自己的目标,但仍需努力,此部分女生占多数。随着世界进入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政治、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并赢得世界性的掌声与喝彩。且在相同年龄情况下,多数女生较男生成熟,她们懂得为自己的将来拼搏。

29.49%的同学对于自己的未来感到迷惘,觉得前途渺茫。此选项仅出现于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说明大四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大四学生在这一年里会为自己的将来做好打算。

2.人格

针对这一问题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62.5%的学生认为自己交际范围广。70%的大四男生“善于与人交流,交际范围广”,大四的男生交际范围不再局限于校园之内。由于在外实习、兼职等,在社会上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女生在此选项下的占比普遍较低,这是女生的交友圈子普遍比较固定造成的。我们还发现在大四男生中“不愿与人交流,喜欢独处”的占10%。大四的男生经过实习和社会上的历练,变得更加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自然而然认为独处比较自在。

3.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一种包含多种策略的、复杂的、多维的态度和行为过程。由于大学生还是以学习为主,故小组对于学习的应对方式来探讨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

经分析,75%的大一女生选择了“基本跟上学业步伐,感到充实”由于女生对学习比较重视,所以学习情况向来不用担心;而大三的男生在此选项中所占比例较低。同时,大三男生和大四的女生在“感到枯燥无味,厌倦学习。”这一选项所占比例高达33.3%和16.67%。越到最后,大三大四的学生们在学习这条道路上也早已经从适应期过渡到乏味期。

4.经济因素

经济物质条件为影响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为此我们作了关于我校大学生每月生活费金额及来源调查:

我校学生认为影响主观幸福感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物质条件。

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大一大二男生生活费在1000-2000之间的有75%,13%在2000-3000之间,仅5%超过3000,以父母给予为主。6%的大三男生出现了较多的兼职赚钱。低年级的男生初来乍到,对于新生活还不适应,而高年级的男生已完全适应,学会了独立,兼职可以更好锻炼自我。大四男生有40%生活费在3000以上的现象,可能为实习所得。女生方面,大四女生以自己兼职为主占了18%,说明独立性较强,已经获得了实习的报酬。

5.健康因素

健康状况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的客观因素之一。

经过调查,我校学生认为健康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次要原因。6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30%为健康,5%被疾病困扰,5%不清楚或不关心自己健康状况。

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可得,男生健康与亚健康的比例基本接近40%,健康状况良好,原因在于男生比较热爱运动。女生方面,大一至大三女生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女生偏向文静,且女生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保守估计。

对于大学生而言,一个健康的体魄不仅无需承受病痛带来的痛苦,而且可以完成自己的理想和实现自身价值。

6.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影响我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第三因素。针对这一问题的统计数据,68%的学生家庭幸福美满。26%的学生家庭感情一般,关系相对融洽,只有少数5%的学生家庭成员之间时常有争吵。

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大四男生家庭幸福美满比例最高80%,他们经过了学校和兼职工作,思想日趋成熟。女生方面,大四女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程度高达33.33%,本小组认为与毕业后的就业和是否回家乡工作有关。

在问卷的最后我们设置了希望被抽中调查的同学估计自己现在的幸福值。嘉兴学院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值大部分为6分以上,为良好水平。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幸福感值大体上低于大一至大三学生。尤其是大四女生。大四学生不同于其他年级学生的一个最主要特点是他们即将面临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随着国家政策变迁,毕业可能意味着失业,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信心不足。大四男生的幸福感值高于女生,大四男生性格趋向稳重,敢于表现自己,因此在工作面试过程中可能

会比女生顺利。

三、分析总结

根据我们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探讨,总结出以嘉兴学院为例的大学生幸福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对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生盲目的将经济物质条件成为影响自己主观幸福感的首要因素,这阻碍了学生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健康的心理成长。

2.在随机访谈中我们发现了以“父母”、“亲人”等与家庭有关的高频词汇。家庭成员的亲密度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一个亲密度高的家庭给人的感觉温暖,这使得他们体验到更多的正向情绪。

3.据调查,大学生对于幸福的理解中健康状况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尽管我们已经衣食无忧,但精神生活却濒临匮乏。因此如何更加完善地建设我们精神文明生活需要校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四、提升主观幸福感策略分析

1.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校和社会应该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幸福的生活的确离不开物质条件,但过度看重金钱绝对不是正确的价值观。可适当组织大学生下乡支教等活动,让他们了解物质并不是第一性的,精神世界富裕更加重要。

2.与家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父母可以真正地理解你。父母要多关心子女,平时主动要求与子女谈心,我们对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方式。这样,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会大大改善,使家庭充满幸福欢乐的氛围。

3.加强身体锻炼

学校可以多多组织运动会,这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陶冶大学生情操,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体育运动使人正确认识自我并且能够培养人的意志,有利于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4.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

马克思曾指出“我们人类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这就告诉我们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类的社会性。这离不开人类的交往,即我们平常所谓的“人际关系”。我们与人相处的技能是从后天习得的,故可以尝试着培养人际交往技能。

参考文献:

[1] 熊猛,叶一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9):1222-1224.

[2] 李艳,何畏,张贤,郭巧红,马波.大学生心理[J].中国学校卫生,2014(1):128-131.

篇7

[关键词]价值观多元化 医学院校 90后医学生 消费现状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一个价值多元化时代,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观和后现代价值观纵横交织。大学生由于其自身文化层次水平较高,接收新生事物特别迅速,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特点,更是首当其冲的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在时下这个物质生活极度活跃的新经济时代,“90 后”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不仅是他们异于先辈的行为方式,还关乎他们超前的消费理念,当今大学生的消费已经成为社会讨论和媒体报道的热点问题。本课题组通过对医学院校“90 后”医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全面分析了解他们在消费方面体现出来的特点和状况,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归纳,对“90 后”医学生的消费做出了比较客观全面的概况和总结。

一、“90 后”医学生消费概况

本课题组对温州医学院“90 后”医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550份,回收472 份,有效回收率为85.8%。调查样本中,男性大学生占41.5%,女性大学生占58.5%;大一占50.4%,大二占12.1%,大三占37.5%;家庭经济富裕占1.9%,一般占85.2%,比较困难占12.9%;临床专业占61.2%,麻醉专业占9.7%,中医专业占5.7%,检验专业占11.9%,康复专业占11.5%。

调查发现,“90 后”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500 元以下的为12.8%,500元~1000 元之间的为57.9%,1000元~1500 元之间的为22%,1500 元以上的为7.3%。71%的学生认为每个月的生活费基本够自己开销,25.9%的学生认为自己消费偏高,剩余3.1%认为自己的消费偏低。

二、“90 后”医学生消费特点

当代的大学生的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单调生活,尽管伙食仍是他们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消费结构存在多元化,但消费结构欠合理。交通、通讯、服饰、人际交往、旅游、娱乐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消费内容多、消费范围广、消费多元化已成为明显的趋势。

1.人际交往费用增加,人情消费现象严重

调查数据显示,62.1%的同学朋友过生日的时候会买礼物,否则觉得没面子。87.1%的同学有出去聚餐或请同学吃饭的行为,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50元~150元之间。72.2%的同学反映在获得奖学金后会请同学吃饭。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和同学朋友聚会一般会选择在学校附近小餐馆,但也有的选择在高档餐馆。聚会请客的理由多种多样:逢年过节、获奖学金、当选干部、比赛得奖、放假归来等等。生日宴、老乡宴越请越多,情人节、圣诞节,逢节必过,形成了人情消费的马拉松。

2.网购现象严重,品牌消费热

调查结果显示,网购已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流之一。大学生频繁购物,一方面是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购买名牌产品更是能够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在对"当您拥有一件名牌产品时,您最希望谁能够注意到您拥有这样的品牌"调查发现,61.2%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朋友同学能够注意到自己拥有的某个品牌,10.8%的人希望陌生人能够注意到自己,7.1%的人希望自己的恋人能够关注自己拥有某个品牌,4.4%的人表示希望自己父母和家人能够了解,16.5%的人表示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大学生由于在读书期间,主要生活费来自父母,而购买著名品牌的消费品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所以大学生只有4.4%的人愿意父母知道自己使用名牌的产品。

3.手机及电脑消费热

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结果表明,98.9%的90后医学专业大学生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1000元~2000元之间,月话费消费在30元~100元之间,约占调查总人数的92.6%。另外,49.4%的同学仅将手机作为联系工具,而60.1%的同学将手机做为娱乐工具。

调查发现,97.9%的“90后”医学生拥有电脑,电脑价格在3000元~4000元的占31.8%,4000元~5000元的占46.4%,5000元~6000元的占10.0%,6000元以上的占5.9%。办理了校园宽带的同学占调查人数的98.7%,月宽带费30元。而一些被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套住的“网迷”们则每月花费几百元。

4.恋爱之支出过度

对问卷中“你恋爱了吗?平均每学期的恋爱费用为多少?”的问题,39.2%的大学生承认有恋爱经历,每学期用于恋爱消费的钱大约在300元~600元,最高的达1000元以上。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在恋爱消费占有较大比重,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有几千元者。

三、“90后”医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自控力薄弱,理财观念淡薄

调查结果显示,“90后”医学生生活费来源主要是靠父母及家人的给予占93.6%,勤工助学占2.1%,奖学金占0.8%,兼职占2.1%,其它占1.3%。在“您对自己赚钱找兼职工作的态度”的调查中,为增长社会经历的占33.5%,为补贴日用的占31.7%,为渴望独立的占10.4%,无兼职计划的占16.1%,因为空闲而从事兼职的占7.2%,为赶时髦的占1.1%。以上调查数据表明,一方面学生生存能力较差,缺乏责任感;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国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重视培养学习能力的同时忽略了独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另外,调查显示,18.6%的学生花钱有计划,21.2%有计划但坚持不久,51.3%无计划却有节制,8.9%无计划。多数学生由于首次拥有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力,往往表现为不会理财,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消费。消费超出个人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导致借钱消费、透支消费等现象时有发生。

2.消费差距逐步增大,存在两极分化

在问及"平均每月生活费"时,有7.0%的学生少于500元,29.4%的学生500元~800元,40.0%的学生800元~1000元,19.5%的学生1000元~1500元,另外有4.1%的学生高于1500元。以上数据显示,可见,医学生消费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呈现不平衡性,两极分化比较显著。

四、结论

以上的研究表明,“90后”医学生要注重道德修养的培养,学习一定的理财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进行健康消费。因为健康消费不仅是一种个人消费行为,而且是消费意向、消费心理与消费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所以“90后”医学生应从自身出发,摒弃不良消费行为,建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王志坚.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透析与引导[J].高教研究,2006.10:19.

[2]郭金丽.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788-789.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理性消费 调查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消费市场,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能够真实体现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对石家庄市某大学十余个学院不同年级的200名学生通过发放问卷和对部分个案进行深入访谈的方式展开了调查,样本构成基本合理。由于学费与住宿费对于所有学生大致相当,本次调查不含上述两项费用。本调查采用了惯用的“月消费额”来测量消费水平,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有以下趋势和问题: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尽相同,大部分学生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但在部分学生中仍存在一定消费误区。

1.消费收入

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家庭供给仍是大学生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每个人所获得的收入也不尽相同,最多者每年可达到2万多元,但也有2%的同学不能从家庭获取任何资助,主要依靠贷款。考察学生的家庭背景后发现,城乡大学生消费来源存在明显差距,农村学生的消费来源更多样化,其依靠父母供养的程度低于城市学生,在经济上更自立。除家庭供给外,部分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兼职打工和奖学金等途径来获取部分收入,补贴日常开销,比例分别为5.5%、17%和10%。通过对大学生兼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独生子女大学生兼职比例小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城市大学生兼职比例小于农村大学生。引入“年级”进行交互分析,发现不同年级曾经兼职或正在兼职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该比例随年级递增呈增长趋势。

2.消费水平

中低消费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月消费额集中在300元~800元之间,占调查总体的77.8%,有接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消费水平较低,大学生消费水平出现了分层趋势。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家乡所在地、家庭收入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后者的影响更为显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完全依靠家庭供给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娱乐、旅游、烟酒等享用品,上网、通讯等高消费,迪厅、歌舞厅、桑拿等灰色消费支出均占较大比例。那些完全不能从家庭获取支出来源的学生消费水平普遍较低,而在学习上基本名列前茅,获得奖学金的占75%。

3.消费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学习支出仍占很大比重,为总消费支出的48.3%;其他方面则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通讯、娱乐等支出在各种消费水平的学生中均占一定比例,为总消费支出的36.8%,尤其是电脑、手机、MP3 等消费品已经占据当代大学生消费支出的第二位,达到31.1%。而学习第二技能和继续深造的支出虽然绝对量不少,但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已有所下降。另外,大学生消费结构中一些非固定消费项目也不容忽视,如宴请消费、爱情消费等。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虽然消费水平在男女生中没有显著差异,但消费结构存在性别差异。

二、大学生的不良消费现象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中存在多种不良消费现象,可以概括为成熟与冲动共在、热情和冷静并存、人情消费渐增、攀比之风日盛。主要表现为以下个几方面:

1.追求时尚

大学生喜欢追求新潮,时尚和品牌消费趋势强。调查发现部分学生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宁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其他日常的必要开支。部分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或名牌T恤、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一件名牌衣服,借贷消费、超前消费,甚至向家里骗钱消费。

2.盲目从众

部分学生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在消费时“跟着感觉走”,导致无计划盲目消费。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喜欢追求“新、奇、特、美”,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注意。商家就抓住大学生这一心理大做文章,很多消费品往往在大学生中一出现就迅速流行开来,如配备手机、电脑、网易通,买高档化妆品、时装,旅游、上网聊天等。调查中,拥有手机的人数占总体的64%,他们的通讯消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集中在50元~100元间。其中只有少数学生拥有手机是为了兼顾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多的学生是为了显示阔气和随大流。

3.人情消费

调查中,举办过生日或奖学金宴请消费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4.3%,每场宴会平均消费在200元~350元,足够一个普通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且大部分被调查学生对宴请消费不以为然,认为这种方式是增进交流,维持同学友情的有效途径。从中不难发现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虚荣心较强而产生的攀比消费心理。

4.情感消费

恋爱现象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维持这道风景线需要必要的财力支持,调查中有32.5%的学生谈恋爱,恋爱成本日趋高涨,每月情感消费大约支出100元~200元,最少的也有几十元。

总体来看,大学生虽然属于纯粹消费者,但依然具有强烈物质消费偏爱,其消费模式受社会消费习惯影响较大,在上网、移动电话等消费上呈现出刚性特点,表现为畸形结构非理性消费行为,对时尚高档高价商品有较强偏好,而用于考试培训所占比例较小,重视短期消费效应,轻视长期消费效应,收入利用效率偏低。

三、不良消费产生原因探析

1.大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是产生不良消费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由于其心理、行为模式尚未完全定型,自身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还不能很好地驾驭和把握自己,好模仿,易受暗示,易从众,加之缺少父母的引导与监督,经不起不正确消费观的诱惑,往往出现无计划消费、高消费、畸形消费等不良消费现象。虚荣心也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有的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宁可牺牲教育、健康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

2.教育引导不足为不良消费习惯的养成助力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日常生活消费原则上是有求必应,家庭消费观念本身存在误区。学生不懂得挣钱的辛苦,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为他们的高消费奠定了不应有的思想基础。同时,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重在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校纪校规等教育,而对一些不良消费现象的教育没有针对性,缺乏实效。

3.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不良消费行为的滋生土壤

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使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需求和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特点,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很大冲击。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很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等不成熟的消费行为。

四、对大学生理性消费的思考和建议

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不理智和消费过高等现象的确存在,但过分指责也是不恰当的。对于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倾向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友好地关注,同时给予平等的分析和建议,及时引导,加强学生的个人理财教育。随着学生消费的“成人化”趋势,消费教育也应相应“年轻化”。

家庭教育要从小抓起。“花钱是融入社会的方式之一”,没有足够的消费行为就不能很好地了解社会,家庭教育应发挥对大学生个人理财和消费教育应有的教育职能,家长要用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来影响孩子,教他们花钱的方法。学校应借鉴国外的理财教育理念,把学生培养成有经济头脑的高素质消费者。国外越来越多的学校制定了理财教育计划,把理财教育列入了中小学的必修课,融入少年儿童整个教育之中。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借鉴外国的理财教育理念,尽快在各级学校中开展理财教育,高校更应该把引导大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高素质消费者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任务和目标来抓,建议考虑以下途径:

一是通过开设一些与投资、消费、理财有关的课程和讲座,对大学生进行经济学基础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等方面的教育,使其真正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消费行为理论,从而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

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视台、校报、宣传栏等传播媒介进行直观的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舆论,通过普及基本消费知识、消费者权益与保护等使大学生在消费时做到消费有计划,消费结构合理,消费方式科学,消费心理健康,消费行为文明,消费素质提高。

篇9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兼职;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6日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的认知自我、发掘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掘自我。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对自身特质有了清晰的认识,学校的培养也能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才能做到认知自我特质后不断强化与特质相匹配的技能的培养。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现在一些大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不知道该怎样去生活,不知道学了之后有什么用,不知道自己走出大学校园的下一站该去往何处。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让学生在入学伊始就意识到自己未来去向何处,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在目标方向的指引下,不再盲目、迷茫。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自身竞争力。在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和确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合适的路径,结合自己的专长针对性地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和实践,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

二、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大学生兼职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大学生兼职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在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从高校及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就业意识比较淡薄。目前,很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误区,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认识到位,缺少进一步的了解,并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就业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多数学生没有认真系统地学学生职业规划的课程,对职业规划的内容、程序和操作了解的非常少,对于具体的内涵缺乏足够深入的认识。另外,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制定需要自己对性格、爱好、能力以及个人优势等有一个比较正确和翔实的认识,这样才能正确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有69%的大学生对自己不是十分了解,对以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和所能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不甚了解,对未来就业趋向不重视,认为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将来随便找一个工作就行了。

(二)学校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不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是从大一到大四全程式的教育系统,并且每一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而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存在的现状是,只有大四学生上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或者给学生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讲座,这些并没有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作用,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形同虚设,根本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仅仅局限于上课或讲座,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尤其是对于那些对自身及环境认识不足的同学,本身自制性比较差,再加上没有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迷茫,并且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咨询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别咨询辅导。

(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健全。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在这一方面的教育体系不完整、不系统,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教育规划体系。比如,某些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职责只是去办理就业手续,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就业政策制度、举办招聘会等事务性工作层面上,而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做的工作比较少,缺乏对职业的研究和对学生自我认知的教育。并且高校里缺乏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好多都是兼职老师,这些老师往往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都不足。这些都成为制约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

(四)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考虑不全面,短视行为倾向明显。首先,有些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仅凭自己的感觉和喜好,没有结合社会环境的需求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没有建立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道路不顺利;其次,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全面分析自身情况,结合社会职业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修改以适应自身和环境的发展;最后,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就开始做,并付诸行动,不要简单的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唯一目的就是找工作,不要将职业生涯规划视为就业前的短期培训,而是要将其贯穿于自己的一生,受益于一生。

三、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规范大学生兼职的建议

(一)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在传统的就业观念中,高校学生只注重自身的利益与发展来择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因而也出现了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不同领域和地域的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同时存在的现象,大多数学生鉴于自身因素会选择相对较为繁荣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地区和就业领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将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进行正确分析,让学生在面对国家利益时能舍弃自身利益,以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为主,逐渐转变以往的择业观念,有助于学生在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实现自我价值。

(二)提高就业、创业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辅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道德观,能让学生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择业观,建立高尚的职业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如何树立人生的目标、如何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注重差异化教育,可以帮助不同特点的学生按照自身的优劣势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合适自身的职业方向,进而提高就业、创业的质量。

(三)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主动性。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手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就业、创业两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对于就业和创业的基本信息了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此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关注就业、创业信息,通过对各类成功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增强就业信心,避免在进入社会后对于出现的突况手足无措,确保可以从容应对。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通过设立公共课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教育与引导,确保大学生在健全的环境下培养职业观,并且结合各类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实习,结合自身经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实力。教育者要注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政治性、目的性和先进性,还要注意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运用系统论方法不断优化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结构。

(五)建立健全高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大学生的主要社会情境就是高校和家庭,因此确保高校与家庭信息渠道的通畅,不仅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对教育效果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可以在沟通了解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家庭与高校相互配合,促进教育效率。师生之间是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信息无法获取,因此应该通过各种课上课下的直接间接交流,确保师生关系的稳定与和谐。这样不仅可以确保老师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及时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也可以给学生心理营造轻松的氛,确保教育的有效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兼职大学生;胜任特征;胜任特征模型

本研究拟采用的是Spencer给胜任特征下的定义:“它是指在某一任务或角色上,能够区分绩效卓越者和平庸者的可测量且较为持久的并能加以改善和提高的个体特征,其中主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5个方面。”

关于胜任特征的研究中,胜任特征的结构是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我们把胜任特征的结构形式称为胜任特征模型。它是指担任某一特定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的总和,它是胜任特征的结构形式。

本研究从某师范大学选取20名有过兼职经历的大学生作为行为事件访谈的对象,为了使所选取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中有10名同学为优秀组,其余10名同学为普通组。划分效标组的依据为根据实际具体情况所指定的效标标准。

Spencer等学者在大量的研究中总结出在编码统计处理过程中有3种方法可以用于进行相关分析:胜任特征要素的频次、平均分和最高分。如下图,本研究中对行为事件访谈中各个胜任特征进行了频次统计。

绩优组与普通组的各胜任特征的比较。以往的研究表明,如果仅以频次的统计为依据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由于受访谈长度的影响,会使胜任特征出现的频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所建立模型的稳定性,因此在本研究中对绩优组与普通组在各个胜任特征得分的平均分做了差异比较,如下表:

通过t检验,如表2所示,优秀组和普通组在兴趣、理解力、责任心、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仔细耐心、待人热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自律性、执行力、计划性、成就动机、说服力、自信、人际洞察、开朗乐观、综合思考能力、虚心好学、言语表达能力20项胜任特征上存在差异。

本研究本采取分层按比例的抽样方法。抽取大连地区3所高校的兼职大学生参与答卷,3所高校分别为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了95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5%。采用 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根据开放式问卷的频次统计结果,选取出现频次较高的项目补充到之前的研究中,本研究所建立的初步胜任特征模型包括:兴趣、理解力、责任心、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仔细耐心、待人热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自律性、执行力、计划性、成就动机、说服力、自信、人际洞察、开朗乐观、综合思考能力、虚心好学、言语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爱岗敬业、服务意识、良好心态共24个胜任特征要素,根据以往经验可将划分为4个维度:工作能力,包括执行力、说服力、组织协调能力、理解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人际洞察、综合思考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职业品德:兴趣、责任心、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服务意识;成就动机:计划性、成就动机;人格特质:开朗乐观、仔细耐心、待人热情、自律性、自信、虚心好学、良好心态。

参考文献:

[1]Spencer L.M.A Spencer.S.M. 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Wiley&Sons: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