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素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2 00:1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综合素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综合素质总结

篇1

参考文献:

[1]魏连秋,张义红.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8):7780.

[2]姜启源等.数学模型[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大潜.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J].中国大学数学,2004,(10):4143.

[4]张克新.依托数学建模竞赛,促进数学教学改革[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3):4850.

参考文献:

[1]李家才.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教育创新,24(9).

[2]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4(1).

[3]叶取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2(9).

[4]李玉华.大学生素质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OO1.

参考文献:

[1]朱路芳.发挥科研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

[2]刘娟.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

[3]宁永录.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造就跨世纪优秀人才[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4]张国才.团队建设建与领导[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文思隆著.合唱、指挥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林彦均.浅谈合唱艺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海峡科学,2009,(1).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考核体系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家发展的速度,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而目前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却成为恒横在高等教育向前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构建科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考核体系也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前沿性课题,在本研究中就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考核体系的设计和实施等内容进行的详尽的阐述。

一、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研究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各个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研究也日渐趋于完善,目前主要集中倾向于从数学的角度进行的量化考核,从某种程度来讲,这种考核方式具有层次清晰和可操作性强的优势,但是从对以往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系统分析中,不难发现确实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一)测评体系中内容的设计不够均衡和全面

以往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体系的内容设置中,德智体美各个部分考核

内容所占的比例并不均衡,表现为智力方面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德育,体育方面所占的比重最少,由此不难看出尽管考核体系中分数计算的方法无论如何精确和科学,也依然从根本上偏离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因此也就必然导致所测评的结果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二)测评方法单一

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中的测评方法主要运用的是他评以及自评

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而他评中基本上都是辅导员进行的年终测评,这种测评方法测评主体单一的静态测评方法很难保证最终所获得的测评结果的客观和公正,也只有将学生自身、辅导员、同学、任课教师等多个测评主体纳入其中,同时既要注重结果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最终形成一个动态的,可持续性的,有着多个评价主体参与的科学的评价过程。

(三)测评机制、体制不够健全

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需要有完善的测评机制和体制作为保障,目前我国高校中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中由于测评内容的分配不均衡而导致了测评结果中尽管某些内容的得分很低但另一部分内容的得分正常而最终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分数,使得测评体系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另外,在测评过程中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杜绝一切失真现象的发生,以此保证整个测评过程的公平化、公正化和公开化。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考核体系模型的建构

(一)内容的设置、维度的划分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考核体系的设计中,内容设置的全面性和分数分配和合理性影响着整个考核体系模型建立的成败,因此在模型建构之初借鉴了很多专家的建议和以往相关研究的经验,我将本研究分为德智体以及发展等四个内容板块。

1.德育素质的内容

道德方面的评价主要分为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品德素质和遵纪守法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思想素质有包括思想要求、集体荣誉感、参与社会实践、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内容;政治素质包括了爱党、爱家乡、爱学校、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关心国家大事,参加政治活动等内容;品德素质包括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懂礼貌,诚实守信,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方面的内容;遵纪守法方面包括积极自觉学习法律法规,能够做到知法懂法,遵法和守法,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

2.智育素质的内容

智育的内容包括竞赛获奖、各类证书、国家专利和等内容。在这四方面的内容中包括了在校学习期间的各类奖项(包括学习竞赛类、艺术类获奖和论文获奖等)、各类证书(包括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国家专利和。

3.体育素质的内容

体育内容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方面内容。身体素质内容包括参与体育锻炼,身体素质状况,而心理素质内容包括抗压能力,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人际关系等。

4.发展素质的内容

发展素质是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主要包括观察力、丰富想象力、开拓进取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则主要包括积极参与自主创业、勤工俭学、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

(二)赋分标准

在德智体和发展等四个内容模块中,每个模块的总分是10分,之后将这10分分别平均分给二级维度内容。在二级维度的基础上将三级维度的内容细化为许多具体内容,并且将这些三级维度的内容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不同的等级标准,在不同的等级中有不同的分数,最后得出总分。

(三)考核体系的实施

考核体系的实施是在对其进行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又一繁琐的过程,包括测评前人员的培训、测评中的检查监督以及测评后的总结评价等三个主要环节。为了保证测评的客观性,在测评主体的选择上应该尽量保证人员丰富性,也由此有必要进行测评前参与者的培训工作,针对评价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内容、方式方法、分数的统计等进行详细说明,保证评价量表的正确使用;测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测评监督检查机制,比如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建立相应的奖惩方式等等,以此保证评价过程的真实性;最后,对测评的结果进行认真的总结,不仅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公示,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同时要对整个评价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把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趋势和走向,及时发现问题和差距,做好有针对性的工作,也为以后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积累经验。

三、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考核体系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本评价体系设计完成后进行了实践测评应用,结果发现测评结果与学生的发展实际的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也从不同方面体现出不同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以及目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发展状况。从模型的应来看,该模型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全面性。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考核体系模型中涵盖了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和发展素质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在传统的德智体三方面评价的基础上增设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而这方面的素质内容正是我们今天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需要重视和强化的内容,因此说本模型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其次,科学性。本模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作为一种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测量工具能够对学生素质进行客观的考核和评价,其评价结果能为之后的教育活动提供教育参考,因此科学性是本模型的设计过程考虑的首要因素。从模型设计之初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确定到设计过程中对内容维度的划分以及不同维度的赋分方式等等都体现着不同内容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严格遵循着学生发展和教育的客观规律。

再者,可操作性。衡量一种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中,简易性是评价可操作性的最重要的内容,本模型中内容的表述中注重了语言的通俗易懂性,对不同内容维度的量化考核过程中统计方法简易,并在内容评价体系中对具体的评价内容进行了细化,由此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张媛媛.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5);141.

[2] 王鹏.季海鹏.王柏娜.基于模糊数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8);173-174.

[3] 刘琦.卓奕源.在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三维综合评价体系[J],新西部.2009,(12);159-160.

篇3

摘要: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大学生内在综合素质的高低进行评论和判断的一种观念性活动。本文针对新升格本科院校如何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研究,以广西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例,分析了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升格本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大学生内在综合素质的高低进行评论和判断的一种观念性活动。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地反映大学生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帮助大学生清醒的认识自我,激励大学生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不断完善自己,同时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另外,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有利于高校对人才培养方向、方式等进行适时调整。

二、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近年来许多专科学校纷纷升格为本科院校,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先后有11所高校升格为本科。笔者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了解到广西区内多所新升格本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

1.各校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被调查的多所新升格本科院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都非常重视,均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文件,并列入学生手册,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上,要求学生认真学习,遵照执行。每学期开学,学校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综合素质评定,按照文件要求计算综合测评成绩,并按成绩高低排名,评定结果要求在班级或系部内公示,公示无异议报学校备案。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各校综合测评成绩均作为学生评优、评奖(助)学金、推荐就业等的重要依据。如在学生综合测评办法中明确指出:“测评结果作为学生评奖评优、择优推荐就业最重要的依据”;学生按综合测评成绩分等级发放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评选条件中要求“综合测评成绩排在所在班级前10%”,“三好学生”评选条件中要求“综合测评成绩排在所在班级前20%”;“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条件中要求“综合测评成绩排在所在班级前30%”;“优秀大学毕业生”评选条件中要求“毕业前各个学期综合测评成绩排在班内前20%”等等。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主要为权重法。被调查的学校在评价的方法上,均使用权重法。虽然各校所列的评价指标不全相同,但主要从德、智、体、能四个方面进行。各校对于各指标的权重设置也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学校主要突出智育发展,智力素质所占比重为50%,而智力素质的评分主要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部分学校还加入学生等级考试通过情况、学习竞赛获奖情况作为评价依据。在各指标权重确定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指标利用各项条款通过基本分和加减分的形式计算该项指标的得分。

根据调研的情况及对各校评定方法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新升格本科院校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评价的功能没能充分发挥。首先,在制定评价办法时,对于评价的功能认识不足,很多只停留在利用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奖的依据这一层面,而没能将评价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相关联,充分发挥评价的调节和引导功能。其次,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评价指标比较片面,且注重知识评价,忽视能力评价,注重绝对评价,忽视相对评价,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大学生自身的优点和缺陷,不利于大学生清醒的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影响了评价的激励与调节功能的发挥。最后,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注重总结性评价,忽视阶段性评价,影响评价的规范和引导功能的发挥。

2.评价重智育轻能力,与学校人才目标不符。许多新升格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在这些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仍是智育所占比重较大,一般为50%,且智育的评价依据主要是学习成绩,这种智育标准的考分化使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无法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无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际,无法体现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素质。

3.评价过程存在漏洞。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存在着不透明、不公开、不公正的情况。各校的综合素质评定主要以班级为单位,一般是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指导下,由学生选出代表组成评定小组来组织完成的。对于每个学生的分数,特别是“加”、“减”分,一般由学生自己计算并提供依据由评定小组核查,部分“加”、“减”分项目由教师或评定小组完成。这种“加”、“减”分制的复杂性、随意性使许多同学“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加分的“凭证”,删除减分的“记录”,使一些学生为了得高分而拉帮结派、做表面文章,甚至把社会上吃请送礼等一些不良的风气带入纯洁的校园,从而引发出了许多的关系分、人情分;参与加分的同学以及统计各种加分项的负责同学,由于把关不严也可能导致水分的出现等,综合评定“功利化”的倾向严重。

三、思考与建议

经过调研分析,笔者对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评价指标。在评价指标的设定过程中,应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只偏重学业的发展,更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引导广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引入数学方法,构建“多元化”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权重法易于操作,实用性强,但各校在赋权时缺少依据,简单的赋予10%或20%或50%,建议引入数学的方法进行赋权,一方面能拓广评价面,另一方面能使评价的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常用的权重赋权法有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另外,在评价过程中,应从多角度进行“多元化”评价,除一般的教师对学生评价外,还可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实习实践单位的评价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测评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促进社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直接对接。

3.加强指导,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建立好的评价体系固然重要,充分利用好评价体系更重要。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引导、规范、调节、激励等多种功能,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应指导学生对其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清醒的认识自我,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今后的发展规划,激励大学生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成为一名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作者单位:河池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通迅作者:林远华

[基金项目] 本文由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1106LX589)和河池学院统计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院科研[2013]3号)资助。

参考文献:

[1]甘敏思,苏初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高教论坛,2012(8).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和谐校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高等院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作为社会知识、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基地,应通过和谐校园的建设,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人的政治观点、理想信念、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规范等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它是灵魂,是根本,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导向支配的作用。

(二)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主要指人在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学习,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形成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塑造人的性格。文化素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主要指的是人经过文化知识学习和应用技能培训所形成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专业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人的体格、精力、运动机能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提高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口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方面。

心理素质主要指人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等智力因素和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对人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

(五)创新素质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创新,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治理经济,创新经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经济的建立,急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需要国民整体创新素质的提高。

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有课桌、墙壁上乱涂乱画;考试作弊、抄袭作业 ;不尊师重道,无视纪律,课堂嘈杂;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情侣在教室过分亲密,旁若无人;图书馆的图书乱放,阅完不放回原处;宿舍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浪费水电、粮食;领饭不排队等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不和谐现象,必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道德品质素质方面,近些年来西方的消极思想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盛行。这导致了有些大学生在这股思想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陷入了腐化堕落的泥沼,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及方法存在许多弊端,中、小学教育过于强调应试教育,过于服从高等教育,过早进行了文理分科,造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分离,高等教育又一贯强调专业对口,学生知识面越来越窄。学文科的学生缺乏对理科知识的了解,学理科的学生对文学、历史等知识匮乏,这些学生又对美学、心理学知之甚少。

由于教学中知识结构的陈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僵化,教师、学生一味追求分数,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稍有不懂、不会做的题就找老师,求同学,甚至在考场上作弊,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缺乏独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基础薄弱,专业技能较差。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自2007年以来,南京已有多所高校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有心理学家统计有18%―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高校的创新教仍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体制滞后,教学模式落伍,专业和课程设置狭隘的问题。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要各个方面素质均衡发展

大学生综合素质分为五个方面,只有各个方面均衡发展才能做到全面发展,既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文化修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缜密的逻辑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创造能力。

目前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并不多,好多大学生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在其他方面落后,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文学和历史的知识并不丰富,而文科类的大学生知识面较广,又缺乏创新的科研精神。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两者相辅相成,必须二者兼顾。大学生只有具有了丰富的文化,掌握与专业知识相关联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才能在专业领域更有创造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才能使大学生拥有实际操作能力,学会学习,总结学习方法,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更多的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只具有丰富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大学生中不止出现一个马加爵,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做好以下几个发面的教育: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社会为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耻。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当代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就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因此,培养明确的目标、锻炼顽强的毅力,提高承受打击和挫折的能力,使自己具有既善于竞争又善于合作的态度,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有接纳感的良好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需要。

创新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应有趋势,也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大学生要重视创新意识,创导创新精神,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为自己拓展一片广阔天空,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彩。

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一)高校要提供更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条件

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的功利色彩,打破应试教育中以“分”定优劣,以成绩论成败的模式,奖学金及评优评先、保送及升学就业要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衡量。同时学校要美化学校环境,增加各类图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得到熏陶,获得新知识,得到锻炼,发掘新才能。

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教育职能的实施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教育,因此,教师要首先改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注重自身建设,德才兼备,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交往能力。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二)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大学生除了上课以外,还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途径。

通过军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通过一段时间的军训,大学生坚定爱国爱党爱军的政治立场,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加强集体组织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的军训,大学生增强了体质,锻炼了意志,加强了承受挫折的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知识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和创新素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

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丰富的文化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敢为人先的创新素质是大学校园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贺江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2.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

篇5

【关键词】综合素质;.NET分层框架;测评平台

一、引言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激励和引导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根据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学校工作实际,我校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办法。综合素质测评由行为规范测评、学业成绩测评、素质拓展测评三个模块构成,遵循分项测评和总体测评相结合,定性测评和定量测评相结合,基本表现测评与特别表现测评相结合、个人总结与组织评定相结合的原则。行为规范测评、学业成绩测评以百分制形式进行测评,素质拓展测评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式进行。三项测评最终按照40%、30%、30%的比例折算为一个百分制综合素质测评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考评、排名、定级。为体现激励为主的原则,该测评结果最终以等级和排名的方式予以体现。从2012年9月开始,我院全面推行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实施两年多来,发现在平时的操作中,一方面手工记录的资料特别多、统计量大、计算公式比较复杂、出现错误的几率比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各个班级考核小组人员的责任心有差异,导致考核的结果不能及时的被学生本人所掌握,考评的及时性没有得到体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的接收能力加强,开发一套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试平台对于提升学校学生管理水平有非常大的意义。

二、.NET分层框架介绍

使用分层框架,可以分离开发人员的关注,实现无损替换,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为后续系统的扩展和移植提供了便利。目前,典型的分层架构是三层架构,即自底向上依次是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这种经典架构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多次检验,被认为是合理、有效的分层设计,所以,在本文中,将沿袭这种经典架构,使用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的三层架构体系。三层架构中各层的职责划分如下:

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项目执行从数据库(或其他数据服务)获取数据或向数据库发送数据的功能。在分布式应用程序结构中,相应功能使用 数据适配器和 SQL 服务器存储过程来完成。

业务逻辑层:业务规则项目包含业务对象本身以及应用于它们的规则。这也是主要业务对象所在的位置。它们实现业务实体或系统对象。系统的业务规则将在这些对象中编码,尽管部分业务规则可能实际上已在数据库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中进行了编码。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项目是指在应用程序中实现的客户端。在分布式应用程序结构中,用户服务可以是 Web 客户端或 Windows 客户端,这具体取决于特定的应用程序。例如,在开发Web 应用程序时,可能需要提供具有标准 Windows 用户界面或 Web 用户界面。通常,这种一般类型的应用程序包含以下功能:

综合以上分析,可在宏观上将整个系统分为一下几个模块:

实体类模块:一组实体类的集合,负责整个系统中数据的封装及传递。

数据访问层模块:一组类的集合,完成数据访问层的具体功能,实现数据访问层接口功能。

业务逻辑层模块:一组类的集合,完成业务逻辑层的具体功能,实现业务逻辑层接口功能。

表示层模块――程序及可视元素的集合,负责完成表示层的具体功能。

三、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一)系统功能需求

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平台,其目标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数据库为核心,以.NET三层框架为基础,开发满足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需求。通过充分系统调研,弄清了在测评工作中的详细需求,具体需求如下:

从用户角度考虑,本平台主要为三类用户服务: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管理员主要的功能是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和更新院系信息、班级信息和班主任信息,查看各个班级每月及每学期以及平时考核的记录情况,分院考核规则等;教师主要负责班级的考核,可以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和更新班级学生的信息,查询、添加、修改、查询学生考核情况,汇总班级的周考核、月考核以及学期考核结果;班级考核规则;学生主要是能查看自己的考核情况,如周考核、月考核和学期考核结果,也可以查看详细的考核记录。该平台对于要存档的资料还要提供打印功能,对于要上传的文件要提供文件上传的功能等。

(二)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该平台的实际需求,从用户角度考虑,本平台共分成三个模块:第一个是管理员模块,主要的操作对象的各分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对各项数据进行管理;第二个是教师模块,主要的操作对象是各个班级的班主任或班级综合测评小组组长,主要是实现学生考核信息的增删改查等操作;第三个模块是学生模块,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具体考核情况。

各功能模块的具体描述如下:

管理员:

1.基础信息管理:

(1)院系信息管理:添加、修改、删除、查询院系信息。

(2)教师信息管理: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教师信息。

(3)学生信息管理:添加、修改、删除、查询学生信息。

2.数据查询:能够查询每个班级每月及每学期的考核情况,能够查询单个学生的详细考核信息。

3.信息:添加分院考核细则、考核领导组织机构、考核检查通知等信息。

教师:

1.基础信息管理

(1)学生信息管理:对自己所分配的班级学生信息能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2)个人基本信息维护:修改个人的相关资料。

2.考核成绩管理:查询、添加、修改、查询学生考核情况。

3.数据操作

(1)数据汇总:汇总班级周考核、月考核以及学期考核结果。

(2)数据打印:打印每月考核记表、学期综合素质测评总表及所需的其他数据资料。

4.信息:添加分院班级细则、班级考评小组成员信息等。

学生:

1.个人基本信息维护:修改自己的信息,添加学期个人鉴定等。

2.查看成绩:周考核、月考核和学期考核结果,也可以查看详细的考核记录。

(三)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2010平台、SQLServer2008数据库、.NET三层框架进行开发。

系统采用三层框架搭建,表示层由Silverlight程序构建,该应用程序被嵌入在WEB页面中,用户通过Web浏览器访问;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数据的传递以及一些业务逻辑的处理;数据访问层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四、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工作由原来的书 面记录统计转向信息化的管理。对于一个高校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贯穿于学生管理的始终,如何提高学生管理的水平,成为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研究的就是设计一套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平台,为我院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

通过该平台的设计研究,将原来的纸质化操作变成信息化操作,节省了大量的纸张,减少资源浪费;同时,通过该平台,可以使得信息的反馈更加的透明和及时,减少因为人为统计所出现的误差,方便管理人员的核对;学生也可以及时在线查看自己的测评情况,方便快捷,使得测评的公正性得到及时的监督,提高了测评的有效性,对我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君慧.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6)

[2]王付山.基于Web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与现代化,2008(4)

[3]曾显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计算机时代,2013(11)

基金项目:

2015年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基于.NET分层框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综合素质;创造力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受到广泛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从根本上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学生不仅能轻松应对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就业冲击,更要使大学生在各方面出类拔萃,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提高职业生涯中的适应性与开拓性。而自主学习能力是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它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规划、自我监控,而且能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自身与外界环境要求上的差距,从而实施自我调节、自我总结和自我补救。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创新创业背景下,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内涵

自主,即自觉主动之义,与被动胁迫相对。自主学习,即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与消极被动、机械式学习相反。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自主规划、自觉管理、积极实施,并对学习结果主动负责的一种综合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个体提高学业成绩,最终获得学业上的成功。而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在被动状态下学习,缺乏积极的求知欲,没有良好的学习愿望,因而学业成绩不够理想。因此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终身学习的基础,与现代教育所倡导的“活到老,学到老”理念保持一致。通过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更有利于提高个人整体素质,从而在职业生涯中发挥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构成要素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构成要素包括多个方面。一般来说自主学习能力由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几个方面构成,它们共同对个体的自主学习活动产生作用。

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的思想、行为等的认识,学习方面的自我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自觉意识。它可以使学习者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充满目的性,并且有掌控自己学习过程的能力,能够自觉地寻找好的学习方法,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自我规划是学习者对个人学习活动的整体设计与筹划,它引导学习者按照一定的步骤有计划、有系统地完成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有序展开。自我管理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个人行为的一种自觉调控,通过有意识地调节学习行为而使自己的学习过程更高效,更顺利地实现预定目标。自我监控是深层次的自我管理,倾向于以强制性的心理暗示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一旦出现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思想或行为时,会自觉主动地制止这种行为,并马上调整,直至产生有利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思想和行为。自我评价是学习者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进行中肯的价值判断,并指导自己不断改进行为,以便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以上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使学习者在自觉主动的状态下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清楚而明确的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方案,并积极协调、严格管束自己的行为,通过中肯的价值判断最终使自己的学习活动高效而快捷,达到预定的目的。

二、创新创业背景下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与市场竞争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高层次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早已打破过去按部就班、被动接受、唯分数论的模式,而是要求学习者首先树立起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的精神,进而形成自我求知、自我拓展、自我成长的勇气与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

(一)创新创业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创业不是单凭勇气或精神就能实现的,而是要以坚实的知识底蕴为依托,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其它领域的相关知识为资本,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转化为某种商业性产品或机遇。因此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将来成就自我的必备条件,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为自己的创新创业夯实基础。由于大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以学生自觉主动、自发自愿的学习方式为主,只有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将一切闲暇时间有效利用,才能将校内外各种学习资源化为己有。久而久之,其学习效果将远远超出课堂范围,其知识深度与广度也将突破专业局限,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底,为其将来的创新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供给。

(二)创新创业精神的养成有赖于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创新创业不仅需要知识基础,也需要踏实肯干、勇于开拓、敢于尝试的精神与品格。这种品格与每个人的先天气质、性格有关,但也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塑造。自主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大学生在长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必须锻炼出强大的克服惰性的勇气,才能产生积极的自主学习的愿望,只有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持续不断地展开自主学习。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能够积累大量的知识,更能锻炼自己的精神、意志与品格;不仅能够训练自己的规划能力,更能够训练自己吃苦耐劳、甘于寂寞、善于管理个人活动、调控个人情绪、约束个人行为、做出合理价值判断的一系列品质与能力。这一系列的能力、品格与精神恰恰是一个创新创业者所必须的。

(三)创新创业能力的获得来源于自主学习的经历

善于自主学习的人具备从实践中汲取经验的敏锐性。他们善于把握一切有利的时机,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并从中得到历练,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创新创业需要知识与能力的完美结合,缺乏能力则难以实现创新创业的目标,甚至导致失败,而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人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人本身就具备他人无可比拟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创新创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三、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是创新创业背景下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高层次要求,只有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对自己的学业真正负起责任,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获得综合素质上的提升。因此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一)自主学习能力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辩证法指出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当高校制定出一系列综合素质培养的蓝图时,这一出发点及预期目标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否有了蓝图就一定能实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呢?显然,大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综合素质培养蓝图是否产生作用关键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恰恰决定了个人综合素质是否能够得以提升。拥有强大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就会比较强烈,学习的动力也会很强,就能主动地为自己的个人发展提出规划,选择适宜的途径与方法,捕捉提升自我的各种机遇。当这样的累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所以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

(二)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在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目标、方法、途径,也需要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外界环境的支持,但从根本上来说,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所在。其原因有三,首先,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创新创造素质,这几个方面的素质都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当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时,个体会主动修正自己的思想与言行,会主动获取有益的科学文化知识,会自觉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创新创造的想法并有意识地锻炼个人能力。其次,只有当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提升时,个人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发现自己在素质方面的不足,并主动采取措施加以弥补,以使个人综合素质得以完善和提升。第三,综合素质培养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而创新创造本身是非常个人化的一种素质,不是通过简单的大学课程设置或教学改革就能够实现的,最终还是有赖于每个人的自我发现或自我成长,因此这是离不开自主学习的。

(三)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人其综合素质提升就会比较快,而且全面。反过来,综合素质高的人一定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笔者通过访谈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获得过国家级奖学金的大学生往往在年级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这种综合排名是将学生的课业成绩、德育赋分、参加校园活动(竞赛、演出、公益等)赋分、实践(实习、见习、社会活动)赋分等方面加以综合而得来的,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这类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其自我规划、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能力都比较强,这恰恰说明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关系。

四、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素质是人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一种身心特征和基本品质结构[1],它是先天与后天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人的素质既受其先天生理基础的影响,也与其后天所接受的教育及环境影响分不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而综合素质的培养又离不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创新创业大背景下,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一)构建自主学习体系,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的课堂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内容与程序,但课堂学习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要完成自我在知识积累上的飞跃,没有完善的自主学习体系显然是不行的。因此高校除了不断完善课程结构与课堂教学模式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自主学习体系,使学生在课堂以外也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文化知识的积累。应该从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指导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几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评估个人学习能力,制定科学的自主学习目标

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制定出与所学专业相符合的自主学习目标。这一目标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在一定时间段完成,并获得相应的效果。有了这样的自主学习目标,就能够引领学生不断前进,不断向着高一级的目标迈进。他们即使离开课堂也能够按照目标的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久而久之其文化知识的积累将大大超出课堂范围。

2.引导学生选择与目标相一致的学习内容,并体现个人志趣

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由学习”,一般不受学校培养目标的控制,但为了增强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之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选取相应的学习内容,避免做无用功。如,列出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清单,包括需要探究的一个个问题、需要阅读的书目、需要参加的实践活动、需要完成的书目报告等。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志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个人志趣的引导下进行的自主学习必将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协助学生设定个人学习计划,对学习过程加以指导

自主学习是个人行为。为了使这种个人行为更加有效,学校可委派专人帮助学生设定个人学习计划,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系统性,避免毫无章法的盲目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是需要时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可能会丧失之前所产生的学习愿望,也可能受其它因素影响而发生态度上的转变。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适当的指导,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解决的意见,这将有助于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持续进行下去。

篇7

关键词:美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发展潜力素质;专业素质

一、课题探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流通的增强,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愈加开阔。旅游在国内甚至国际变得越来越火热,在旅游人群这一个庞大的集体当中,大学生无疑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上获取知识,因其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而且时间相对较充裕,并且充满了冒险精神和探究能力,这些因素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外出旅游。

我们选择研究的对象为美术类大学生。经过调查和访问,发现很多大学生在出游的过程中只是纯粹的游玩,并没有注重更深层次的意义,忽略了旅行对自身素质有更大的影响。随着大学生旅游人数的增加,但是探寻旅游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的课题讨论较少,我们选择了该课题,希望可以为美术类的学生建立一种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旅游模式――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从中去探索专业的知识和领域。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这次课题,我们进行了两次调查。

(一)第一次问卷

第一次是基础问卷,针对美术类大学生以不记名填写问卷并回收。其中包括纸质问卷300份,网络问卷200份。范围涉及到四个年级,三个大类专业(绘画、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共500余名美术类学生,共计500份问卷。回收问卷488份,回收率为976%。其中10份发生填写错误和问卷不完整,有效问卷为478份,有效回收率为956%。

数据显示有6792%的美术类大学生喜欢旅游,依据第一次调查表显示,美术类大学生旅游趋势呈上升状态,以及旅游对美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影响。

(二)第二次调查

根据以上的了解,小组做了第二次调查。第二次的调查为深入调查,以走访调查的形式,走访对象是热爱旅游的学生中专业较好或在某一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我们一共走访80余人,其中绘画类的大学生20人,艺术设计类大学生40余人,数字媒体类大学生20余人。我们根据以上走访结果的探究,总结出一些观点――艺术类大学生在旅行中如何更好结合自身专业对旅游资源更好的利用,我们给予以下几点意见。

三、旅游对美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的探索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当代的教育是素质化的教育,而素质教育更偏向于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也可以说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不仅要有丰富的人文修养,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很好的掌握,其中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综上所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身心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发展潜力素质。①

(一)旅游对身心素质的提升

身心素质,顾名思义,也就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总合。当代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是自身进步与发展的前提。身心素质是保障身心健康最不能忽视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即将面对一个复杂和充满竞争的社会,面对种种问题,总会有许多烦恼和苦痛。这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钟爱旅行,据我们的调查统计359%的美术类大学生非常喜欢旅游;4188%的学生喜欢;188%的学生认为一般;有342%不喜欢旅游。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旅游,传统的随团旅行已经淡出大学生的视线,他们更热衷于一种自主随意的旅行方式。没有了旅行团周到的服务和安排,只有靠自己去计划和支配,无疑对心理和身体都是极大的考验。所以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是自助出行的前提,也是发挥出旅游最大乐趣的保障。

(二)旅游对道德素质的提升

道德素质体现着一个人的品质,而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影射出当今社会道德素质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保证。大学生的道德素质问题不容忽视,而如何去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脚踏实地,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引导自身发展,成了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而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道德素质对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走访中,76%的学生在旅行中有过帮助过他人的经历,而83%的学生曾经受到过别人的帮助。而这些受访的学生中,98%的人都表示,只要别人有需要,就一定会尽力提供帮助。这些学生中,865%的人强调了环境问题,比如随身携带垃圾袋,不乱丢垃圾,不乱刻乱画之类的道德素质问题。

(三)旅游对发展潜力素质的提升

发展潜力素质是人们隐含在自身中潜在的能力,每个人的发展潜力都是无法估计的。发展潜力素质包括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作为美术类学生,无论是设计类专业还是绘画类专业甚至教育类专业,良好的沟通能力都是工作学习的前提。与他人沟通,通过自身素质和认知能力去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在社会中总会遇到一些个人问题,而有些是自身所遇到过的有些则是没有遇到过的。学会拥有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更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在767%受访的学生中觉得“旅行”十分有效的促进其挖掘自身潜力。934%的学生表示在旅游中对自身提升较多的是交流能力。这要求我们在旅行的过程中多开口,多说,多与他人交流。旅行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与他人交流就像进入了一个他人的世界,学会交流和沟通也会对自己的交流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旅行中所看到的新鲜事物也会启发着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艺术就是在不断的创新和改变中形成的,当自身开阔眼界,学会走出去,拥有了创新的思维和新的灵感,就会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特殊性。

当处于旅途中,很多事情需要自身去考虑并且计划,学会思考和分析,形成一种分析的能力,并且将这种思考方式延续下去,就会逐渐培养良好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能力。

(四)旅游对人文素质的提升

《辞海》这样解释: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人文素质则是建立众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及外在特征。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局限,而是要求更加全面的素质。人文素质对艺术的创新有帮的提高,而创新则是艺术的重要灵魂。

在旅游前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媒介了解出游地点的文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史学知识、艺术学知识等,以加强自身对该旅游地点的了解和深入。调查的对象中,有631%的人在出行旅游时会对一个地方的人文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这些文化知识的了解是他们出行前的必要准备。我们在旅行时应该多加强人文知识,如当地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并让这些人文知识穿插在我们的旅行中。这些人文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确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并且了解当地的风俗以一个更理性的方式去旅游。

(五)旅游对专业素质的提升

专业素质首先是指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的知识掌握状况.其次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再次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②在大学的学习中,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尤为重要。而作为美术类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是必须的。进行作品的创作,对自然对象的探究息息相关,自然中诸多的形态与色彩的法则给予了我们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基础。大自然是最纯粹的艺术家,它包罗万象,在无形之中形成了艺术表现的法则和规律。如果很好的掌握了这些法则、规律,就能更好的对艺术进行创作。

作为美术类的学生,首先,在平时就要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理论上扎实的基底还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其次,在旅行中,要不断注意和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要有计划、有目标地行走。作为美术类的学生,本身就应该培养对事物观察的敏感性。所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身专业素质才能逐渐得到提高。

根据访问和调查的结果显示,我们发现专业较好的学生,他们在旅行中往往会将旅行中所看到的景色与专业融合,并极具心思地去探究。绘画专业的学生比较侧重于关注一些富有强烈人文思想的景观和自然景观。所以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会赋予作品更多的人文思想,这是成为一部优秀作品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旅行或者采风能为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分别划分了很多方向,如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动画设计等。和绘画类专业相比较,设计更趋于理性,由此看来,对作品的严谨和考究,是优秀设计作品诞生的重要条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旅行中,优秀的建筑和园林设计往往更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比较倾向于去感知当地特色性的东西,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具创意和新意。从而不难看出,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灵感也大多都来自于感知之后的提取。

在社会化的今天,网络以及媒体的发展,数字媒体类的设计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崛起,数字媒体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旅行中更多的是去关注一些交互类的设计,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也会有不同的媒体传播,在旅行中去观察这些方面,成为他们的设计灵感的途径之一。

四、结论

经过以上调查和分析发现,旅游是会对美术类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影响的,影响的方面包括人文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发展潜力素质和专业素质。而这些影响是潜在旅游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只有我们发现他们,重视他们,运用他们才会对我们的自身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我们在这篇文章中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的形式,对提升综合素质的模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更多的美术类大学生在走出去看世界的同时,丰富自我,提升综合素质。(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九批科研创新项目

注释

① 蓝琳:《“卓越计划”视域中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索》,绥化学院学报,2012期号4期。

② 李品玉:《大学生该如何塑造和提升自我人格魅力》,文教资料,2008第17期

参考文献:

[1] 向小壮,李学林.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08.

[3] 吴维娜.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篇8

关键词:CDIO;艺术节晚会;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36-02

成都东软学院自2011年开始大力推行TOPCARES-CDIO工程教育理念,即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为主线的培养模式,该理念重视提升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主动性,两年来的实践让老师和学生都获益匪浅。

一、以往的研究

通过文献搜索和整理,不难发现国内关于TOPCARES-CDIO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主要集中在信息工程类院校或者软件工程类专业,研究内容包括:在TOPCARES-CDIO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究、教师角色的转变、系列教材的探索、实践教学基地的改革等,大部分研究重在探索与解决CDIO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创新,而几乎没有文章谈及CDIO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活动的影响,故本文以一次特色的学生活动——艺术节闭幕晚会为载体,浅析CDIO教学模式渗透于学生活动中对于学生能力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二、CDIO在学生活动中的运用

学生活动在国外大学被看成是本科教育的最重要部分,在中国大学被称为“第二课堂”,除了课程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学生活动是另一个锻炼学生能力、发展人际关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由于CDIO教学理念中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四个环节与学生活动的“策划”、“动员与布置”、“组织实施”、“总结”四个阶段不谋而合,即我们可以把学生活动看作一次工程项目,当我们把CDIO教学理念渗透于学生活动中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现将成都东软学院一次院级学生活动艺术节闭幕晚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索。本着营造与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修养;展示师生创意设计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实际工作能力,成都东软学院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大学生艺术节。整个艺术节期间要开展近十个子项目:师生个人作品展、新生作品展、校园写生比赛、十佳歌手大赛、新主播大赛、DV大赛、金秋杯辩论赛、小学期综合实训作品展、诗歌朗诵比赛以及艺术节闭幕晚会,而闭幕晚会又是艺术节各子项目成就的汇总与集中展示、表彰,它是艺术节的重头戏之一。以前的艺术节举办方式为老师指导、安排、设计为主,学生参与为辅。自2011年成都东软学院在全院范围内大力推行CDIO教学改革,我们尝试将CDIO的指导思想与学生活动开展相结合,无论是从晚会的前期构思策划、参与者的动员、中期工作的布置、晚会开展与组织、晚会后期总结都充分结合CDIO工程教育中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四个环节,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作为“晚会工程”的主体和活动开展的第一责任人,全面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都东软学院第三届艺术节从2012年9月初到12月中旬,历时3个多月,共收集获奖艺术作品280余件,推选出优秀艺术表演爱好者(主播、歌手、诗歌朗诵选手、辩手、导演、演员)共计40余位。为了给第三届艺术节画上完美的句号,2012年12月12日艺术节闭幕晚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圆满落幕,而晚会的顺利开展离不开CDIO教育理念的植入:在艺术节闭幕晚会正式演出前两个月,数字艺术系分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与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传媒中心的成员们进行了全面多次的交流与讨论,根据艺术节期间各子项目的初期成果,就整个闭幕晚会的主题设计、晚会流程的核定、晚会材料的准备、晚会开展前的宣传、参与晚会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的落实、舞台搭建构思、活动经费预算、晚会结束后的报道与总结等进行大规模的“头脑风暴”,最终形成完整且具有操作性的闭幕晚会策划方案,而专业教师和素质老师们在整个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建议与经验支持,整个阶段为构思阶段(环节C)。在确定了晚会的初步实施方案后,各个团队开始分工协作与集体讨论,就晚会节目的表演形式、视频的内容、舞台搭建的风格、宣传海报、请帖样式等进行创意设计征集,根据闭幕晚会的主题、作用、性质将晚会涉及的所有板块进行风格统一的设计,艺术团队的老师们也从专业角度对同学们的设计进行指导与修正,整个阶段为设计阶段(环节D)。接下来学生们按照环节C和环节D的执行思路,落实闭幕晚会各个板块的工作,将晚会工作分为7个小组,他们分别是(1)节目组:负责完成节目收集、筛选及后期的排练、彩排工作、晚会流程衔接、主持人的选择、形象设计及台词核对、演职人员化妆、晚会服装、道具的准备及互动游戏的选择;(2)宣传组:负责利用海报、横幅、看板、传单等方式开展宣传,进行现场摄影及DV影像录制、晚会结束采访、新闻报道工作;(3)外联组:负责联系商家洽谈以及完成承诺给予赞助商的服务工作,晚会当天对赞助商的接待;(4)礼仪组:确定晚会邀请的嘉宾与请柬发放,确定礼仪人数、颁奖与接待的走位和具体引导方式;(5)舞台组:协助排练厅工作人员做好舞台、背景墙的布置,监督并确保舞台的搭建、装饰和质量,并对晚会期间舞台灯光设备、音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负责;(6)机动组:晚会期间,负责会场纪律维持、会场后勤保障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理;(7)卫生组:负责晚会前后的会场卫生清理以及晚会前工作人员、演职人员的饮食卫生安全监督。7个小组之间相互支持与配合,最大限度保证晚会能够如期进行,整个阶段为实施阶段(环节I)。经过多次彩排、查缺补漏与细节完善,12月12日晚,艺术节闭幕晚会在各个小组的共同努力下顺利拉开帷幕,整个晚会一气呵成,节目引人入胜,此阶段为运行阶段(环节O)。

三、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

在整个艺术节期间,学生的知识、能力在不同的阶段中可以获得不同的锻炼。构思阶段——重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统筹思维、全局意识、创新思维、沟通能力,扩展学生对于艺术节期间个子项目涉及领域的专业知识;设计阶段——重在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巩固与强化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实施阶段——重在训练学生的宣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时间管理能力,扩展学生的社交礼仪知识、艺术表演知识、写作知识,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去实现个人价值以及维护集体荣誉,同时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运行阶段——重在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总结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检验的最佳时期。故综上可以看出TOPCARES-CDIO教学理念在学生活动中的运用和推广,对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大有助益的。

参考文献:

[1]温涛.探索构建一体化TOPCAR ES-CDIO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7).

篇9

关键词: 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一个国家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越来越取决于从业者的素质。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适合市场适应社会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而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养成支撑点正是素质教育。因此,在高职教育中,面对21世纪的要求,如何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全面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长久关注的课题。

现在的高校里,学生班级的功能在弱化,而学生社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自由宽松的舞台,在培养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成为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一个颇有成效的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文件)中提到“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近年来,在全国各高校校园里,学生社团的发展呈迅猛的势头,以强大的生命力逐步成为高校校园的主力军,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

素质教育内涵极其丰富,目前高等教育界已明确了大学生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在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专业素质教育是主干,身心素质教育是保障,而文化素质教育是基础”[1]。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学生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的主要体现

(一)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起有效的提高作用。学生社团从成立起,章程制度、组织程序等都是由社团成员共同制定的,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规范,这样就培养了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在开展活动中,社团成员要思考策划、主动实施,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对不断涌现的各种问题,需要社团成员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也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特长服务同学服务社会,大大增强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可以说,有目的性、针对性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改造思想、净化心灵,进而促进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二)对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起到健康的促进作用。如今的青年学生大多喜欢表现自我、放肆张扬自己的青春个性,而学生社团正好提供了一个低门槛的优质平台。他们能够结交众多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迅速融入崭新的大学生活。社团宽松和谐的氛围,使成员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融洽接触,为养成健康人格创造了良好的机会。而社团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到每一个人,易形成团结、奋进、向上的精神。同时,展开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和锻炼,使得他们易形成坚持、积极、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挫折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大大增强。可以说社团活动是青年学生化解精神压力、心理负担的精神乐园,这是传统课堂教育途径所无法达到的。

(三)有利于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巩固。在任何一个社团里,成员不受系别、专业、年级等条件的限制,有利于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仅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还能交流掌握到各种信息。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碰撞,会给学生带来冲击,进而思考、触动、改变,最终使他们不断拓展知识面,知识积累与知识更新“与时俱进”。在社团活动中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学以致用时,会使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强化,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得到巩固和提高,为大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本质属性决定了要重点培养出懂技能、有特长,适应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这是和普通高等院校所不同的。因此,就要充分提供学生在教学教育活动各个方面的主体参与的机会。除了常规的课堂教育和专业实训外,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由学生自发,以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为基础而结合的群众性团体,在平时就起到了对课堂专业学习有益的强有力补充作用,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很好的载体。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来说,他们在入学时文化基础较差,但有着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适应性比较强的特点。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去获取知识就成为高职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就是高职学生最适宜、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因为在不增加特别负担的情况下他们能学到感兴趣的知识。

优秀的社团组织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组织,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如:学术型社团,对于培养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钻研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兴趣型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明修养水平;文化型社团和新闻型社团,更是由于其专业性强,能对学生进行有关专业训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往往能造就一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还有服务型社团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和群众观念”[2]。一般在高职院校里都有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的学生社团,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不断增加。“学校鼓励新兴社团,实际上是鼓励学生找到一个途径来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2]。

各种类型社团活动的展开,满足了学生不同的需要,丰富着校园的生活,呈现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笔者一直担任着学院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在工作中体会到:认真花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切切实实提高了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我院为例,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我院在学生社团活动上狠下工夫,社团活动欣欣向荣,逐步成为学生素质发展的一个平台。截至目前我院学生会社团部注册登记的社团共有31个,如“红烛爱心社”、“实践社”、“青年志愿者协会”、“写作协会”、“书香协会”、“乒乓球协会”等。这些社团的建立不仅是学生兴趣爱好的体现,更是对专业以外知识的拓展。各社团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给校园增添了无限魅力。

二、素质培养模式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形成以下学生素质培养模式。

(一)社团开展“素质拓展”计划。我院尝试将社团活动与研究型、拓展型课程相结合,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在全院社团里开展“素质拓展”计划。“素质拓展”计划是以社团为组织单位,挑选部分社团开设素质训练班,而学生必须参加一个设有素质训练班的社团。社团课程在晚上或周末周日进行,有一套课程大纲、目标体系等,有严格的考核标准、考勤制度。考核由出勤分和考核分两部分组成,考核成绩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这和公选课所设置的要求一样,从而实现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社团活动课程化后,打破了传统社团管理模式的限制,学生以学分的形式取得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学分,作为评优、推优和获得奖学金的重要依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的积极性。

(二)积极开展迎新工作。每年的新生报到之时,迎新工作异常繁重。我院的习惯做法是以社团为单位组织一台迎新晚会,力争让新生留下美好、深刻的第一印象,体会到大学生活的精彩纷呈。而每个社团则在迎新晚会上充分展现自己。这不只是一个迎新的舞台,也是一个展现自我、释放才艺、增进友谊的舞台。很多学生通过这个展演,团体协助、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得到很好的提高。

(三)社团招新工作。各个社团都要有新鲜的血液加入,才有利于社团组织的充实及新学期社团活动的开展。每年社团都在新生进校之时招兵买马,吸收新会员。为了吸引新生的眼球,每个社团都会挖空心思,结合自己社团的特点举办一些活动。每一次的招新工作,我们都很欣喜地看到某几个社团的新点子。招新工作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次又一次给逼发出来。

(四)举行“社团巡礼月”、“社团艺术节”等活动。要使新干部尽快适应工作,就得让老社团干部对新干部传授管理经验。我院采用在实践活动中达到“传、帮、带”目的的方法。在每年新生加入社团后的11月,我们都要搞“社团巡礼月”活动。这个活动主要以新生为主,让新生参与活动的策划、拉赞助、活动实施、活动成果展示、总结等,激发他们的热情,集中展示各类社团新成员的风采。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这样的活动对新生来说,是一个迅速成长的机会。而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后,我院举办“社团艺术节”,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呈现一台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这让全体师生更进一步地了解社团、走进社团、融进社团,提高各社团开展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更好地推进学院社团文化的发展,营造活跃的校园生活氛围,为建设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素质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单单是几次活动就可以完成。要紧紧依靠学生社团这个平台,使素质提高落实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之中。“任何一个社团背后,都是学生对某种希望的追求,他们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也给大家带来了拓宽知识面、了解新生事物的机会”[4]。总而言之,校园有了社团,学生生活就有了丰富的色彩;社团活动有了蓬勃发展,学生素质就有切实的提高。只要我们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不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能培养一批批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高素质的高等人才。实践证明,魅力社团已经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优质平台。

参考文献:

[1]谭属春.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现途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

[2]王承新,郑泽俊,胡长贵.论高校社团活动与大学生素质培养.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04).

[3]艾丹青,杨琳.大学校园“另类”社团爱玩的人都抱成了团!.杭州日报2006-09-25.

[4]艾丹青,杨琳.大学校园“另类”社团爱玩的人都抱成了团!.杭州日报2006-09-25.

篇10

【关键词】综合素质 专业与职业 创业与创新 工科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001-02

大学生综合素质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学习了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后能够满足社会整体或用人单位需要的能力。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科学而复杂的工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和不同培养目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和评价方法与标准也应有所不同。

本文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设计)专业的实践为例,结合各类专业综合周与创业创新周、专业竞赛、专业与职业培训等环节的实践,从专业与职业、创业与创新的角度谈谈如何提高综合素质中的专业核心能力。

一 立足“模”字,提高模具核心专业能力素质,为职业做好充分准备

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信、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艺装备,我国模具行业从业人员已有600多万,长江三角洲及江苏是我国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模具需求的集中地区,仅江苏苏州目前就有各类模具厂1000多家。

结合行业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继承学校办学传统和优势,确定模具方向作为专业的主要特色之一,并且是塑料模具、冲模、锻模同时并重,模具的设计、分析、制造能力并重。选定冲压、锻造、塑料、模具制造、模具CAD/CAM等五门课程为重点建设课程,强化三类模具的三种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在就业时选择面宽,适应性强。

经过多年的软硬件建设,学校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专业实验室,配备了行业最先进的软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模具学习、设计、分析、动手操作的平台。通过学校的“长三角模具专业水平岗位能力”培训考试项目的学员将获得长三角市政府人事部门联合颁发的长江三角洲紧缺人才岗位模具专业能力证书。

二 紧扣“实”字,加强专业实践环节,强化校企联合,凸显专业综合实践周特色

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目前最广泛宣传的各应用型专业水平比较的实践试金石。

第一,为了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近几年,学校通过中央地方共建和自筹资金投入近1500万元建设了材料加工实验中心、材料基础实验中心、模具工程中心等,与省内著名企业联合建设了15个校外实习基地和3个省级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实践教学环节与工程结合紧密,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训练。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实践教学比例(学分比例超过45%),优化了实践教学过程,以加强实践教学。课程设计,通过实践项目从产品数字采集到产品造型、模具设计、制造工艺、模拟分析、模具制造等一条龙项目的训练将其整个串起。毕业设计选题绝大多数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项目,培养了学生工程能力的同时将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理念带进学校。

第三,模具专业开设了模具综合周、材料回收综合实验周、模具工程师实践周、材料资源信息检索周等特色综合周。学生从选题与概念设计到资料搜索、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结果与成果评价,进行自主的探索与研究性学习与锻炼。通过综合实践周的锻炼,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主动探索研究精神,强化了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 围绕“创”字,围绕创新与创业元素,多渠道多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

创新能力就是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以独创性、整合性、发展性等为特征,其核心是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人力、物力和财力;软件就是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创业素质。

鉴于以上概念,学校将“创新”与“创业”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创业意识等理念。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鼓励学术自由、学术创新;容忍失败和标新立异。具体安排上结合软件培训、模具设计师的研讨与实践、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创新基金)、模具设计创新大赛、创业大赛活动、创业与创新实践综合周等进行。

创新与创业教育实践周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通过对各种创业知识的系统讲述,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并且通过一定的案例分析和模拟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创业经验,为今后其创业活动提供借鉴。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创业计划书,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理论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

四 突出“数”字,突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能力,强化职业能力培训

CAX技术近年来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许多成型加工及模具企业已经实现计算机辅助的产品设计、成型工艺分析、模具设计到数控代码的直接生成。

学校构建了数字化设计制造教学的软硬件基础。完善了教学体系,优化了课程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加强数字化设计制造系列课程建设。材料成型CAX应用技术系列课程包括CAD/CAM技术、材料成型CAE技术及应用、CAPP概论、CAD/CAE/CAM课程设计(2周)、数控实习(2周)等课程内容,并配备了课外8种CAD/CAM/CAE软件证书培训(AutoCAD、Pro/E、UG、CATIA、Moldflow、Deform、 Dynaform、AnyCasting)。为加强数字化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开设了以下选修课程:快速成型、逆向工程、工业产品设计、检测技术与数据处理、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同时通过邀请专家讲座、举办比赛造氛围,引导学生学习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积极性和兴趣。

材料成型CAX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课堂精讲、上机多练、课程设计的项目训练、数控实习操作和课外技能培训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很好,就业竞争力大大提升。该专业学生毕业时95%以上的拥有三个相应的软件培训证书。

五 结束语

通过几年地培养模式的实践,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该专业学生就业基础好、综合能力强,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仅从专业核心能力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研究。

参考文献

[1]查光成、郝洪艳、贾俐俐.材料成型专业新技术应用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