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资助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6 10:4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资助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年来,在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指导下,我们克服学生资助工作量大、面广、对象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把惠民工程实施到位。现将宣传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资助队伍建设
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这项工作工作量大,任务重,需要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来落实。各校都有自己的资助专干,专门负责学校得资助工作。并且在“五个一”活动中,真真切切地走入了贫困学生家中,向家长们宣传资助政策。
二、规范了资助档案工作
为了规范全镇学生资助工作,我镇出台了资助档案建设专项文件,进一步推进了资助档案建设工作。一是建章立制,规范档案管理,对办理完毕的文件集中管理,及时收集、定时清理、年终复查,保证文件材料收集完整、齐全,严防遗失和泄密;二是注重收存,科学合理归档,分类(综合类、表册类、财务业、声像类)整理装订成册;三是存放有序、方便查找利用;四是以查促建,整改提高,结合资助检查对档案材料进行补缺补漏,自我完善;五是树立档案意识,熟悉档案制作程序,培育档案规范建设典型,以点带面地推进资助工作档案建设。
三、实行了阳光操作制度
向广大家长朋友们宣传并明确资助工作操作流程,准确掌握学生变动状况,做到“不错报、不多报、无漏报”,确保了统计报表的准确无误。各校都按要求设立了资助咨询电话和举报电话,增加了透明度,保证了助学金发放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我镇在资助对象认定方面,坚持“三级评审”、“三级公示”制度,确保了公平、公正。
四、加大了资助宣传力度
今年,我镇用心响应省“助学、筑梦、铸人”征文系列活动,转发文件、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广泛宣传,让国家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我镇学校结合家长会、主题班会和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定时回访受助学生家长,提高群众知晓度。
五、推进了生源地贷款工作
为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我中心校主动加强与辛店镇各村的联系和沟通,并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相关工作做了具体的要求。各校加强了对大学生的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让每个学生都了解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帮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习、用心迎考。
六、贯彻了“五个一”活动
在今年的“五个一”活动中,每个老师都分包了建档立卡学生,他们带着满满的详细资助政策,走入贫困学生家中,走入贫困村中,让资助政策牢记在我镇居民的心中。
当然,在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助队伍规模太小、资助人员不稳定,效率不高;资助机制不完善,运行不畅;资助工作难协调,配合不力;宣传形式较单调,影响不广,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改善。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贫困生 心理工作
引言
本人经过多年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岗位上的积累,发现高职院校家庭贫困学生普遍存在一种特征,由于家庭贫困引起的心理贫困。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学生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生的半壁江山,家庭贫困学生在整体上的数目是庞大的。一方面是由于扩招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社会原因。因此探究高职院校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育人工作有着很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家庭贫困生问题现状
大部分高职院校家庭贫困生的心理状况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传承自家庭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得他们能够积极面对大学生活。但是仍然有部分高职贫困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贫困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
高职家庭贫困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难以适应大学复杂的物质生活,容易迷失自我。高职院校贫困生在踏入高职校园之前往往都是生活在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下,一旦踏入大学,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很多人会表现得无所适从,具体表现在一些贫困生感觉助学金“得来全不费功夫”,不但不加以珍惜,反而由于虚荣心作祟,养成喜好攀比、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有些拿着助学贷款肆意挥霍,毕业以后不能按时还款诚信缺失等等;另一方面是对于大学的各种奖励扶助政策的不适应。大学不同于中小学,针对贫困生有着各种来自于国家和社会的奖励扶助政策,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针对家庭贫困生的。然而由于对帮困助学政策了解不够或是自尊心太强,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不愿意提出申请或是延迟申请,同时也存在部分家庭并不太困难的学生积极提出申请,从而使得助学资源无法合理地给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中。
(二)贫困生较难建立人际关系与恋爱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但是社会上拜金主义、物质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的思潮也开始盛行。不可避免的,这些思想必然波及到高职院校。作为贫困生来说是没有条件来满足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需求的,进而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内心自然而然的会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导致其在交友以及恋爱中少有成功。作为好朋友必不可免的要出去消费,囊中羞涩的贫困生们自然不能如此。遇到真心的理解的朋友还好,但是遇到满脑子物质的人自然是备受奚落,使得贫困生更不善于与他人交流,这就进一步少了交到朋友的机会。同时恋爱也是一样,网上的调查数据表明,谈恋爱是一个奢侈的行为,这份奢侈自然与贫困生无缘。
(三)贫困生悲观厌世情绪更普遍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不好好学习,逃课、旷课、上课玩手机、逛网吧等行为在贫困生中更为严重。一方面作为高考中的失利者,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本科乃至重点大学的学生在心理上就有一种自卑感。总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现状,面对现实也就得过且过了。考试前两三天突击复习,看看书也就考过了。这种学习方式既没有学习到知识也没有掌握好技能,到最后更加重了这种悲观厌世的情绪。
(四)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作为来自贫困家庭的高职院校学生,很多人都肩负着改善家庭现状乃至改变家庭现状的重担。在当今的贫困家庭除了城市低收入家庭以外大部分都是农村家庭,父母知识水平有限,但是怀揣着改变孩子的梦想咬咬牙把孩子送入大学校园。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贫困生的心理负担是多么的重,承受的压力是如何的大?父母期盼着孩子毕业能够找到好工作,能够回报家庭。然而社会是现实的,作为高职毕业生来说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一方面是就业单位提供的微薄的工资与辛勤的付出不成比例,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很多毕业生无法找到对口的工作。这个现实问题深深地笼罩着所有高职毕业生。
二、高职院校家庭贫困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分析
(一)来自家庭的压力
家庭给予学生生活上的支持,父母辛勤工作为学生支付了高额的学费以及生活费用。即便父母不说,学生自然也要想着给予家庭相应的回报。对于家庭富裕的学生来说,这种压力不是很大,因为父母赚钱相对轻松;但是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一年的学费很可能就是全家一年的收入。这就等同于一个富翁捐了100元和一个穷人捐了仅有的10元钱一样,虽然在价值上前者高于后者,但是后者会获得更大的感激。
(二)来自周围同学的压力
马克思说过一个故事,大意就是在一个国家一开始皇宫很破,但是平民都居住在草屋里,平民觉得心里不舒服,后来平民住上了别墅但是皇宫变得更加辉煌和豪华,平民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这就是差异引起的,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和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生活在一起,经济上的差异自然决定了物质生活的丰富程度,而这种程度上的差异很容易转换成对贫困学生的压力。我们无法要求人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也就无法要求其他人不歧视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人人都希望和有钱人交朋友,我们也不能强迫他们都和穷孩子玩儿。马加爵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了,但是还是提醒着我们在学生中间真真实实存在着歧视贫困家庭学生的现象。
(三)来就业的压力
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已经过了将近五年,但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过去,受此影响以及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经济增速放缓,但是每年新增就业人员却没有减少。僧多粥少下,就业形势自然不容乐观。很多人也许可以动用父母的资源找到好的工作,但是对于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父母的支持已经到头了,剩下的就只能靠自己了。工作的压力又深深地笼罩着贫困学生。
除了社会就业形势的恶化,高职院校毕业生本身在就业大军中也不占优势。一方面需要和下层农民工抢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面临来自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而家庭贫困生在高职毕业生中又不占优势,甚至可能由于自卑怯场以及外表穿着等原因在面试中被刷下去。
三、针对高职院校贫困家庭学生心理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学生的自立自强教育
自强不息身方健,心底无私天地宽。在平时和学生的交流中,注意加强学生的自立自强教育。作为资助工作者,一方面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获得奖助学金,以及为推荐他们到学校各勤工助学岗位工作,让他们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校内生活;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特别是不需要多少物质付出的活动,例如爬山、越野等体育运动,使得所有学生能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通过这些活动在培养家庭贫困学生自立自强和自信心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和其他同学的交往。
(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现实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整体的素质水平上和重点大学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完全不能作为我们漠视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出问题而无动于衷的借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谁又能保证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永远正确?因此在工作中注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了解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倾向,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纠正。鉴于困难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调整认知结构,正确认识贫困、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让他们懂得外界的资助是有限的,把贫困和苦难当做宝贵的财富,充分发挥自己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改变自身命运。
(三)辅导学生学会正确的缓压方式
压力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学会正确的缓压方式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作为辅导员多和学生交流是一个缓解学生压力的有效方式,但是同时也要引导教育学生学会自我舒缓压力的方式。生活的压力谁都有,关键是如何将压力释放为动力! 工作中与学生拉近距离,特别是在和压力巨大的学生交流中要随时注意缓解其压力,多鼓励!我们要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
(四)加强学生的感恩诚信教育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肯定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也必然是一个诚信的人。对贫困家庭学生持续不断地贷款援助需要的是每一个毕业生能够感受到社会资助之恩,从而按时还款。同时懂得感恩,具有诚信在就业市场上也能够获得企业的认可。因此我们要为贫困生提供一个自我成长的平台,培养他们强烈的感恩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五)建立“班-系-校”的贫困生三级心理危机防御体系
制度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通过建立班级心理委员――院系心理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班-系-校”贫困生三级心理危机防御体系可以在制度上为家庭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也能够预防很多问题的产生。
四、总结
总而言之,我们在高职院校家庭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中要引导学生对父母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化压力为动力;同学相处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攀比;要自立自强,树立人生职业规划,坦然面对贫困、正视贫困,泰然面对社会的各种压力。
【参考文献】
[1]张海涛.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理论的实证研究――高职生家庭经济困难对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62-64.
[2]王新,王林.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机制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26):75.
[3]白莉萍.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及对策――以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管理学家,2012,(2):581-582.
篇3
一、康复工作
1、开展精神病患者康复医疗救助活动。精神病患者康复医疗救助包括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和住院医疗救助。三年来共为32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送药服务;为180名贫困重症精神病患者住院每人实行资金补贴2000元。
2、开展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免费矫治手术工作。近三年共为10名残疾儿童实施免费矫治手术,减免费用10余万元。术后我们还根据儿童手术情况,免费给予康复训练服务与指导,确保手术效果,达到康复一人、幸福全家的目的。
3、开展辅助器具免费配发工作。一是完成我区231名低视力残疾人适配助视器免费发放工作。二是为36名肢体二级以上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生活护理和移动类辅具108件。三是为贫困残疾人安装普及型假肢39例,成人矫形器9例,贫困残疾儿童免费适配康复训练及生活护理类器具33件,安装儿童矫形器6例。
4、开展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工程。近三年,救助我区36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减免费用100多万元。
5、开展助听器救助。为了解决听障残疾人的听力补偿问题,我们开展了贫困残疾人助听器救助活动,近三年为18名贫困听力残疾人每人一次性资助数字助听器一台,提高了交流能力。救助费用20多万元,极大的减轻了残疾人的家庭负担。
二、就业创业工作
1、开展“就业援助活动月”。每年以“就业援助活动月”为契机,帮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举办“市暨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专场招聘洽谈会”,广泛宣传就业政策,对需要就业援助的对象进行摸底登记和认定,了解援助对象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就业需求,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积极为援助对象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就业帮扶;真正把就业援助政策落实到就业困难人员身上,使就业援助月活动取得实效。近三年,通过招聘会,提供近上百个就业岗位,60名残疾人达成求职意向。同时配合市政府清理三轮车工作中,在福利企业及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350多人。
2、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发挥保障金、再就业资金的使用效益,我们对有自主创业的残疾人,为他们解决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紧张的问题,近三年,我们投入50万元安排132名残疾人自主创业。
3、加强残疾人培训。为助推农村贫困残疾人增收致富,近三年我们利用农闲时间共举办6期农村贫困残疾人培训班,聘请了专业的讲师,讲解了有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牲畜的饲养和常见病防治以及如何选购农资产品及惠农政策的相关知识。共培训残疾人1056名。
同时,为了提高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和生活质量,我们本着简单实用、易于掌握的原则,开展了汽车坐垫编织、家政服务、电脑维修、盲人按摩等多方面的培训。共培训残疾人372人。
4、开展残疾人扶贫救助工作。
一是为60户贫困农村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给予补贴,投入资金22万元。
二是为265户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给予每人每年600元补助的居家托养服务工作。
三是为44户种植、养殖的贫困残疾人发放贷款补息6万余元。
四是开展残疾人彩金助学和助残奖学金工作。为了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三年我区经过严格筛查选定24名残疾儿童为彩票公益金资助对象。同时,为贫困残疾大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申请助残奖学金,三年共为71名本科生、49名专科生申请助残奖学金,为他们解决部分学费。
5、残疾人文化教育工作有声有色。
为了进一步丰富全区广大残疾人的业余文体生活,为广大残疾人创造一个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广阔平台,在每年“七一”党的生日、“全国助残日”、“三八国际妇女节”和“全国特奥日”等活动期间,我们积极组织联谊会、知识竞赛、产作品展销和体育竞技等适合残疾人自身特点文体活动。同时,利用活动开展残疾人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发放《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等宣传资料,树立维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了全社会扶残助残浓厚氛围,塑造了党和政府情系残疾人、关爱弱势民生的良好形象。
三、综合性工作
1、开展残疾人监测工作。每年我们派专人深入到两个监测小区开展残疾人状况监测,及时了解残疾人一年中的生产生活和需求状况,为做好残疾人工作掌握真实的信息和依据。
篇4
2021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随着生活的质量渐渐提高,生活得压力也逐渐加大。为了家庭能够解决温饱和奔向小康,有好多的人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活。一方面为了生活,一方面为了家里的经济,仅有先放下家里的小孩,外出挣钱,为孩子的学业家庭的生活而艰苦奋斗。
殊不知家中的孩子有的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或者在亲戚家里寄住的苦楚。从小我也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由于观念跟梦想不一样,在童年时光里,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我深有体会这样的感受。为此我对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十分用心。我只想用自我那份微薄的热情去温暖那些仅有过年或者几年不见父母的孩子们。
我们在村委会的帮忙下,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家访,这是我们与留守儿童及他们现时监护人直接应对面交流的大好机会,在与这些儿童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父爱母爱的渴望,他们最常说的就是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在父母身边。过多的忧虑使他们过早的缺去或失去了童真,他们自我觉得与其他孩子是不平等的,有的甚至不明白父母是什么概念。在与他们现时监护人的交谈中我得知这些小孩平时贪玩,功课作业基本无人监督,他们作为现时监护人也没什么办法,自我有小孩,也需要干活,或者年事已高,有心无力。我觉得这不单单是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是全社会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不仅仅体此刻身体,更体此刻心理。
我跟着我的团队,走去走访。看了才真正体会到,城市的小孩与向下的小孩就是完全的不一样的。城市的孩子干净整洁,可是也只是温室的花朵;乡村的孩子谁没有整洁的外表,可是他们欢乐着,因为他们自由。这就是城乡之间的区别,包括环境,更包括孩子。应对着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明显没有城市孩子的自信,有意识的抗拒。可是我们花了心思去与他们游戏,与他们说话,他们才慢慢的接纳我们这样对于他们来说是城市来的大哥哥姐姐们。可他们不明白,我们有多少人也是从他们的年纪里走出来的。他们的心思我们懂――他们缺少了一种关爱。
在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了这帮孩子很想像电视里面那样,爸爸妈妈带着去玩,个性是六一儿童节那天,这是专属于他们的那一天。而不是学校就放假一天那么简单。可惜有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家里的老人更不可能会陪着孩子玩(指大部分)。城里面会有的孩子父母带来广场或者去吃大餐,玩个痛快。也会有的孩子默默地在家看喜洋洋度过。而村里的孩子最欢乐的地方就是田里地里和河边。慢慢的他们缺少了一种特殊的关爱。从而会使一些孩子变得叛逆和过度调皮。这将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慢性的心理破坏。所以我们从家里的长辈入手开始我们的第二项活动。
经过我们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我们这次更加的深入到了村民们的生活中,我们划分区域分工合作,随机调查,调查只是一种形式,我们有机会便会与他们拉家常,感受他们几十年来的生活变化从他们的口中读出他们历经的沧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这次调查也非一帆风顺,有部分村民还是不了解我们的目的,对我们还有排斥的心理,我也尽所能去化解他们的这种心理,这对我也是一种考验与磨练,用我所学的的知识去解释给他们听,这样不仅仅锻炼了我的表达与应用潜力,也锻炼了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潜力。在我们的努力之下,问卷调查最终如期完成。这既有我自我的努力,也有我们团队的分工协调,我不仅仅更加深刻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大学生活以来首次亲身步入社会,尽自我潜力将学到的知识用应用出去。同时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以后的社会生活积累了很多经验。
2021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社会中地区的不平衡的发展,许多的农民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去打工,但孩子又无法跟着走,就留下了一部分孩子在家中.这部分孩子我们称为留守儿童.学校要求对这部分学生要给予异常的关注.作为班主任的我这本期就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总结如下:
调查本班有那些是留守儿童,充分了解“留守儿童”自身、代管人及其父母的基本情景,了解每个流动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方面的实际情景.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流动留守儿童相关信息.
经过调查我发现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绝大多数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监护和教育,加之监护人管理不到位,祖辈们的唠叨,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学习成绩下降、自卑孤僻,不合群,说谎等,所以行为上出现偏差、和作出和学生相违背的行为也是常有的事.
其次对在校留守儿童给予异常关注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帮扶上对其总是予以优先照顾,多献上一份爱心,想方设法消除其孤寂的心理,让他们与正常的儿童一样健康茁壮成长.如在住宿生安排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在青春咨询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在贫困生资助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在学习辅导方面,留守儿童优先……经过家访、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