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养成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14:3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养成教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学生是我们社会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但还未完全走进社会。尤其在中国,学生在大学前社会经历很少,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获取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书本上的。因此,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成为了重中之重。在大学校园中道德素质水平下降甚至频发的犯罪案件,让我们更认清构建养成教育体系的迫切性。适当的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打造日趋完善的人格。
一、大学生养成教育内涵及其必要性
大学生养成教育内涵是以高校为主,在家庭、全社会的配合下,按照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通过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养成教育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拥有走向社会后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调整的,通过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习惯,并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规范就是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习惯是一个人在实践里经过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倾向于条件反射的行为方式,它一旦形成了就很难改变。习惯不是天生的,需要教育者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的,在形成后可以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或者行为模式。所以习惯可以反映一个人、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素质水平,可以说习惯就是道德,就是人格。因此,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成功的人格。大学生养成教育包括:规范教育、纠偏教育、陶冶教育。[2]
二、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年代,国外的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碰撞,当代青少年心理、行为方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化,有更多种表达方式。但是当代大学生也有更多的困惑,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衡,造成当代大学生中的知行脱节甚至行为偏差。
1.经济条件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前几代人产生了巨大的不同。他们拥有了更好的物质环境,但是相对而言也有了更多的物质诱惑。贫富差距也使个别大学生心理产生微妙变化,虚荣心理、攀比心理作祟。整个社会的日益商业化使得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愈加功利性、现实化,理想主义和理想价值淡化。大学生与成人相比,相对来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但可塑性较强。在当今多元价值观条件下,大学生中频频发生道德行为的失范案例。例如当代大学生渐渐不讲求实际,而是追求实惠。享乐主义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大学生身上。表现严重的案例就是由于道德价值观念的模糊而发生行为偏差,最终演变为犯罪行为。
2.家庭环境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孩子最早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都是家庭所赋予的,然后才是作为学生作为社会人时形成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大学生父母及其亲属的文化修养、家庭中的文化氛围都是养成教育的最有力支撑。现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学校应试教育的双重压力,很多父母首先关注的是孩子的智能开发,却忽视基本的道德教育、行为习惯等素养的培养。很多家长在品德培养的过程中空洞的说教,而自己又不能在实践中说到做到。这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使孩子迷惑,也导致孩子心理和道德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当代大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出生后就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接受全家所有无私的爱有时甚至是溺爱。这造成一部分学生有自我意识强、虚荣心强、孤僻懒散等问题。
3.学校教育环境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大学生所在的第一环境就是高校,高校为大学生营造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影响是深远的。国家对高校教育逐步加大了投入,高校的硬件条件也在逐渐改善,但是一般高校都着重建设教学的软硬件,却忽略了大学生精神文化的发展。养成教育中多采用课堂知识的强行灌输,缺乏将道德行为规范在大学生自身内化的过程。高校着重提高的是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的数量,也就是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然而,大学生所在的道德环境是否健康,养成教育的方法是否适合当代大学生,这些都没有深刻的被教育者思考和实践。大学生在高校阶段是和社会实践接轨的特殊阶段,正处于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给大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终生受益。反之,如果让各种不良的环境作用于大学生身上,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那么后果就会不可估量,在高校也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警示我们。
4.传媒环境条件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海量的信息通过电脑、移动设备、电视等各种多媒体设备涌入大学生的生活。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大学生可以获取更全面的知识丰富自己,但也会主动或被动的接触到很多不良的信息,使他们堕入深渊。大众传媒形成了一股文化力量,这种力量使大学生中形成了相应的文化习性。大学生通过模仿一些媒体上的暴力犯罪过程,导致心理逐渐畸形,最终走向犯罪道路。还有一些媒体为了点击率编造一些不实新闻,集中反映社会的阴暗角落传播消极情绪,让没有社会实践经验还不能清晰分辨真假的大学生对社会失去信心,不能以积极心态认识真实事件,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更有媒体不顾社会影响,报道一些夺人眼球的新闻,画面不堪入目。媒体信息的世俗性使大学生的审美倾向于呈现感性化、个性化、低俗化和庸俗化。可以说,现在的各种媒体报道的海量信息鱼目混珠,如果任由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中获取信息,且仅凭借大学生的自觉性是很难控制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方向的。
三、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
1.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针对性教育活动。
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反复灌输道德观念的理论课程,从实际授课效果来看效果并不突出,而丰富多彩的集体教育活动更有生命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鼓励大学生参与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塑造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养成道德能力。[3]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分阶段进行,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和专业特色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养成教育活动。在入学初的军训里可以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低年级着重培养个人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到了高年级,养成教育需要着重培养专业核心竞争力,在思想上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情况,为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就业实习阶段应当培养大学生的适应和处事能力,培养创业竞争意识,为就业做全面准备。
2.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统筹资源。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系统地开展,在大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参与其中。因为大学生处于人生承上启下的特殊时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配合,哪一方面都不能留下空白,否则不良的行为习惯或观念就会乘虚而入,使整个养成教育系统前功尽弃。[4]在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方面来看,由于大学期间大学生所处的主要位置是在高校,家庭和社会相对来说影响被弱化。因此高校就应该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主要责任。需要分析大学生的现状和需求,制定出相应的规划做出全面部署。统筹各种资源,推进大学生养成教育,形成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长效体制。在养成教育过程中高校要统筹校内团组织、学生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各种资源,高校还要统筹解决大学生在校和毕业期间的问题和需求。
3.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行为训练。
大学生养成教育尤其要重视行为训练,因为习惯是后天不间断训练而形成的,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做相应的正确的行为习惯训练。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场合为大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而这种习惯形成后不需要大脑的思考回忆,就会自然地、应激性地发生作用。在行为训练中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可以总结为三种:一是“中心扩散法”。在使用这种方法之前要先分析相关的习惯,什么习惯是最核心的,把核心习惯抓准了,顺其自然其他的好习惯就形成了。二是“阶段法”。不同的行为习惯要视其特点在大学生不同的阶段实施,在大学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达到训练成果的最大化。三是“循环法”。由于习惯形成的长期反复性,形成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循环,螺旋上升的形成。也就是说要有训练的持续性,在不同的时间段要进行重复的行为习惯训练,以巩固前期训练的成果。这三种方法在行为训练中可以结合利用并循序渐进。在行为训练前做好理论分析,行为训练时讲究方式方法,在阶段性和全部行为训练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不断完善的行为训练方法。
4.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建设。
在大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不仅能够保障养成教育顺利圆满的进行,更是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前提是完备的规章制度建设,管理不仅能保障育人工作正常进行,而且使育人活动有正常的秩序。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全面,要全面覆盖大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上课制度、寝室宿舍制度、奖惩制度、综合素质测评制度等。二是要细致,规章制度制定的越细致越明确操作起来越方便,越不容易产生歧义。三是执行起来要严格,要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负责规章制度的执行。在纪律严格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知识问答等活动方式让同学们对规章制度详尽的了解,进而可以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在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听取大学生意见充分发扬民主,这不仅能让规章制度更加完善,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程轶宏,汪小飞.大学生养成教育之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1,(3):73-74.
[3]杨敏.高校养成教育及其实施途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0):121-122.
篇2
论文摘要:养成教育在高校德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的分析,强调了在大学生中实施养成教育的现实必要性,并从实际出发,提出实施养成教育的对策和思路。
养成,即“培养,使之生成”。养成教育,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通过正常的训练、严格的管理、系统的培养等多种手段指导训练个体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以大学生的基础文明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为主要内容,经过持之以恒的日常行为养成训练,潜移默化地将不文明的习惯,不自觉的行动转变成文明的、自觉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德育的根基,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从抓实养成教育人手。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于正在学习“做人”的大学生而言意义重大。
1 实施养成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1.1当前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
曾经有人总结出大学生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有智商高但缺乏智慧,有知识但缺乏文化,有文化但缺乏教养,有欲望但缺乏理想,有目标但缺乏信仰,有青春但缺乏热血。”从中可以看出,从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来看,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一个历史转型期,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交融、相互冲击,使大学生道德标准选择的多元化与道德价值判断的模糊化倾向比较明显,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在道德要求和评价方面采取了双重标准,对他人要求主流化与对自己要求流行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崇高良好的社会公德。但对违背要求的行为持宽容态度。由于长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以及从小就开始的灌输式教育,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对“仁、孝、忠、义、礼、信、廉、耻”等传统道德观念都非常熟悉。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违背道德要求的行为:考试作弊、做“”;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逃学;奢侈浪费、消费攀比;损坏公物、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自私自利,人际交往功利化等等。
道德教育覆盖面小,缺乏认同感。我国长期实行应试教育,致使学生以应试的态度对待包括思想道德学习在内的一切学习,而学校的道德教育往往只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上,至于“为什么”、“应该怎样”都不加探究。目前,道德教育介入的主要是学习领域中的课堂教育这一块,宿舍生活、校园生活、社会交往、两性关系等领域,教育几乎是盲区。学生只知道了一个目标就是去积极进取、获得优秀,却很少被教育取得这种目标的手段需要正当。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严重制约着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心理承受能力降低,社会责任意识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不断增强,从基本知识的学习到当面能力养成都形成都形成了你追我赶、相互竞争的氛围。这对于不断提升人的智能水平有着积极作用,但是面对激烈的竞争,学生的压力却越来越重,心理承受能力日趋脆弱,争强好胜、急功近利,希望获得成功的动机感太强,甚至无法面对失败和挫折。于是,许多人只注重个人的奋斗与获取,而忽视了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只停留在个人名利得失上,而忽视了自身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中,一旦遇到困难挫折,一些学生往往表现得脆弱,甚至以跳楼、服毒、投湖等极端不负责任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由于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竞争意识,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培养。
1.2实施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一般看来,“养成教育”似乎是基础教育的要旨,古有“蒙以养正,圣功也”,说的正是要在蒙童时候,加以正确的诱导、教育和启迪,以培养正直的品德。但基于以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的认识,倡导对大学生开展养成教育,其意义非同一般。
学校德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具有主导地位。养成教育的重大意义由德育的地位决定的。道德养成教育关系到我们的教育“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样的重大问题。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在关注学术研究、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的同时,关注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依然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尽管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已经初步懂得了道德的基本规范,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荣辱观,培养了真挚的道德情感,养成了一定的道德习惯,但是在大学时期,更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思维的发展,会使道德认识更为深刻。道德情感更为丰富,道德行为更符合规范,但这需要教育的主导作用。不能因为学生有专业攻读、技能学习、外语水平提升等要务来简化或弱化德育,甚至将德育过程虚化。因此,“养成教育”的提出,直面高校德育问题,是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重申和强调。
教育的本质强调实施养成教育。叶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习惯是个体的稳定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且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孔子日:“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旦习惯养成,就会“不虑而行”,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因此,养成教育无疑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手段。
2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与思路
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就是要使他们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塑造学生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坚强、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完美人格。
2.1切实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德建设,注重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该当这种人。”教师应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道德素养不仅关系着自身品格的完善,而且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成为学生最直接的道德榜样。教师只有在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望,教师讲的,学生才容易接受,才能照着去做。当学生发现美德就在身边时,就会坚定不移地吸收过去,成为自己的道德财富。所以说,没有教师给学生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学生性格中的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无数教育实践证明,同一教育内容,由不同的教师传授,所获的效果会大不相同,这往往是由于教师的道德素质起了重要作用。
2.2规范管理。从制度上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
学位教育必须和管理相结合,没有教育的管理是盲目的管理,没有管理的教育是软弱无力的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使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单靠个人的情感、态度和意志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里,离不开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要长年坚持,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追求进步。由他律转化为自律。还要建立可行的德育评价办法,使其与学生奖励、评优、毕业等建立真正的联系。
2.3养成教育要具有可行性,贴近生活
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片面注重理论宣传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要将养成教育做实,教育内容就要求具体一点,做到明明白白,着眼点要小一点,具体人微,以小见大。在大学生行为养成上提出的要求要尽量具体直观,标准要明确而清晰,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执行。养成教育的过程本身是具有弥漫性的,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同时也正是通过现实的生活体现其效果的。养成教育并非要轰轰烈烈,更需要教育者的自觉意识及以贯的信念和作风。
篇3
关键词:五位一体;大学新生;首因效应;养成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对帮助新生适应角色转换,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广州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紧紧把握新生入学阶段的重要契机,按照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发挥全员育人的强大作用,在加强新生养成教育、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引航大学美好生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理论内涵:理念与思路
首因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A.Ladins)提出,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也称为第一印象效应,或先入为主效应。[1]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往往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对其以后的认知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学院始终重视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首因效应,努力构建有针对性的新生入学养成教育体系,为新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助力新生成长,引航大学人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现已形成较为清晰的新生入学养成教育工作目标和思路:以完善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首因效应为理念,以强化新生日常习惯养成教育、提高适应大学生活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领导给力、辅导员全力、专任教师尽力、学生干部出力、新生学长努力、广大新生发力的“六力合一”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环境适应教育体验化、校规校纪教育规范化、法制安全教育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文明修养教育实践化的“五位一体”新生入学养成教育格局。
二、实施探索:方法与过程
(一)环境适应教育体验化一是建立新生QQ群、微信群,增强人际关系适应。以专业为单位,以新生辅导员和学长为管理员,建立新生QQ群、微信群,组织开展“带上广商君说感恩”新生照片征集活动,增加新生与辅导员和学长的互动,提升新生对大学人际环境的期待。二是开展校园团体竞赛活动,增强生活环境适应。整合学校定向越野协会与学院团委、学生会的资源,组织新生开展“广商一日游”定向越野活动,引导新生通过团队配合和路线导图,以竞赛方式尽快熟悉学校地理环境,为适应大学生活奠定基础。三是模拟使用教学设施,增强学习环境适应。开展“我与图书馆有个约会”活动,引导新生模拟图书馆借阅流程,学会查找图书文献及电子资源,学习使用自主学习中心,提升学习环境适应能力。(二)校规校纪教育规范化一是学院领导亲自上阵,强化严肃性。学院党政领导均参加新生家长座谈会,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纽带,形成家校共管的有效合力。党总支书记以校训“求真立信笃行”为主题向全院新生作专题报告,直接向新生进行校规校纪教育,提高新生对校规校纪的重视程度。二是教育内容“三个统一”,强化标准性。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遴选校规校纪中最为重要且常用的内容制作成统一课件,组织全学院辅导员按照统一模式向新生开展专题辅导,并实施统一考核,提升新生对校规校纪的认知程度。三是督促检查有效落实,强化执行性。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发动学院学生干部坚持每天深入新生公寓,及时发现新生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讲解学校的校规校纪,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新生对校规校纪的执行程度。(三)法制安全教育多样化一是举办法制安全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印发《校园安全实用手册》,观看视频,邀请社区民警、保卫处领导及国防安全教育专家授课,多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系列活动,尽早尽快提高新生的法制安全意识。二是打造校园安全文化品牌活动。通过开展团日活动、班会、专题研讨、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精心打造“安全关系你我他”校园安全文化周的品牌活动,引导新生掌握应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方法。三是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密切配合学校保卫处、学生处,组织全体新生参加消防安全疏散演练、灭火器使用学习以及急救措施培训等实操活动,提高新生对消防安全的应急能力。(四)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一是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与访谈活动。邀请心理专职教师与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辅导员对全院新生实施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同时辅以个别访谈,全面了解新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二是实施面谈咨询制度与重点对象重点关注制度。对于心理健康普查筛选出来的特殊学生,新生辅导员逐个进行面谈,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状况。针对心理问题严重的新生,建立心理问题学生个人档案,及时转介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接受专业咨询,同时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机制。三是构建“学院—班级—宿舍”三级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学院设立心理健康预防站,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宿舍设立心理组长,多级次多人次实时关注全院新生的心理状况,尤其重点监控重点关注对象。(五)文明修养教育实践化一是开展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传统活动。举办“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对话———中华经典名著读书分享会”,以阅读经典的智慧提升新生的文化修养,以分享圣贤的思想提升新生的道德修养,提升新生对文明修养的理解力。二是组织“学礼以立,守礼尚行”教育实践活动。以教师节为有利契机,引导新生在校园内主动向教师、军训教官及学长问好,自觉遵守校园文明礼仪,提升新生对文明礼仪的执行力。三是实施“书香外语,温馨社区”系列活动。以宿舍为单位,按照高于学校标准制订各具特色的《我爱我家———宿舍文明公约》,在经辅导员审核后张贴宿舍门后,使之成为规范宿舍全体成员共同的行为准则,提升新生对宿舍文明的参与力。
三、特色思考:成效与亮点
(一)主要成效1.实现新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自实施“五位一体”新生入学养成教育以来,新生逐渐熟悉、适应了大学生活,对学校的教学、办公、生活等功能区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新生普遍能理解同学中的地域差别、生活习惯差别、语言差别,掌握与同学和睦相处的原则,主动适应大学寄宿制的集体生活,并不断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据调查,新生大学适应状况总体良好,95%以上的新生自认为能适应中学生活与大学生活的差异,养成自主自立自律的生活习惯,较好地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2.促进新生从被动到主动的行为方式转变。调查显示,经过“五位一体”新生入学养成教育,新生的行为方式实现了由被动监督向主动自觉的转变。新生积极参加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及军事训练等活动,出勤率都保持100%。早读、上课及晚自修出勤率都在98%以上。此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校园文化、社团招新等活动,实现以社会实践锻炼能力素质,以能力素质提升促进成长成才。因此,在学校组织的各类讲座报告新生参与率始终保持100%,70%以上的新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加入校院两级学生社团。3.推动新生从感性到理性的目标转变。通过开展“五位一体”新生入学养成教育,新生将个人前景与学校发展联系起来,关心学校历史与发展概况,关注学院专业建设与就业前景,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增强专业认可度。同时,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不断提升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奋斗期望值。80%以上的新生对大学生活有较高的期盼。这表明新生对未来的思考达到新的高度,已经能够从感性到理性、从模糊到清晰地认识自身的发展前景和奋斗目标。[2](二)特色创新第一,实施特色方案是关键。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竞争力。以新生入学为工作契机,以强化首因效应为工作理念,实施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方案,已成为我院学生工作的特色品牌。因此,只有坚持并实施特色方案,才能找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切入点和着力点。第二,提高教育质量是核心。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动摇,创新入学教育的模式,完善入学教育的内容,健全入学教育工作体系,提升教师教育水平,才能确保入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因此,坚持质量第一的标准,切实提高新生适应大学的能力,是推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核心。第三,创新工作机制是动力。通过发挥学院领导给力、政工干部全力、专任教师尽力、学生干部出力、带班学长努力、广大新生发力的“六力合一”的重要作用,创建“五位一体”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机制,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工作局面,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为新生入学教育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徐超 单位:广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篇4
一、采取四大措施,明确习惯养成教育的推进策略
习惯养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理念育人。以“自主管理、主动发展;自主选择、个性发展”为育人理念,加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在学习、生活、活动等多个方面渗透,把帮助学生养成优秀习惯作为育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注重将矫正消极习惯和培养优秀习惯合二为一,同步推进。作为学生要有自主意识,把养成优秀的习惯当成一种自觉行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优秀习惯。制度育人。加强制度建设是加强习惯养成教育的根本途径,根据班级工作的需要,我们实施了班级项目管理制度,通过每个同学参与到项目中,发挥每个同学的专长,建立和谐班级。12个项目小组的工作基本覆盖了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项目小组有规范的聘任、实施、总结、评价的过程,学期末进行项目小组的考核与评估。该项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活动育人。课外活动是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育人方式。我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习惯养成实践活动。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手发动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充分锻炼能力,展示个性。如“21天养成一种好习惯”活动,教育学生在一个月内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年的读书节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假期里开展六走进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环境育人。我们精心设计、布局教室、宿舍环境,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比如我们的黑板报,一般两周一个主题,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雷锋”“爱学习,走精彩人生路”“冬学冬炼向前冲”。
二、结语
“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们应该树立的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和形成学生成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力坚强、善于团队合作和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让优秀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成为学生的终生财富,更好地适应社会,展现自我,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价值。
作者:蒋世明 单位: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
篇5
【关键词】学习素养 中学生 全纳教育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38-02
一、学习素养的定义
当前,科学进步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新问题也不断涌现,一个不会学习的人将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学习应该成为每个人的一种素养,成为我们内在的一种诉求,不再需要别人督促和提醒。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向全纳教育过渡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太多的同学由于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进入大学后,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成绩直线下滑,每学年挂科很多,在弹性学分制下只能申请延长学制甚至被勒令退学。经过调查,这些大学“问题学生”中不乏是中学时的尖子生。所以,养成教育的重心要前移,中学时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优劣决定了每个人学习生涯中学习成绩的优劣,甚至决定了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成就。
然而,中学生“不爱学习”、“不懂学习”、“不会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优化学生学习素养。本文中的“学习素养”,是指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修习到的涵养因素,这种涵养因素是关于学习诸因素的函数,也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经后天培养形成、有助于持续学习的内在稳定的基本品质。
“学习素养”可划分为四大要素,即:学习意识、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学习意识一般指学生头脑对“学习”的一种心理活动,表现为学习的兴趣、求知欲、习惯和心态等;学习技能是学生伴随学习而产生的技巧、能力等,表现为操作技能、实验技能、信息技能和创造技能等;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累的具体策略和方法,表现为思维方法、认知方法和应用方法等;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的理想、德行等,表现为学习态度、情感、意志和精神等。
二、中学生学习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能够做到为了知识的完善,为了自己素养的提升,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专长而精益求精的人少之又少。学习的外在动因多于内在动力,而学习的最终意义就是考一个高分,考上好的学校,以便找一个好的工作,从而有一个好的前程。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清,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动力不强,学习效率低下。中学生学习素养提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读书多是为了挣钱。
受市场经济影响,许多中学生将学习与金钱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读好书,才能将来挣大钱。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当今社会,这种功利的学习目的容易导致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另外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读不读好书并不重要,小学生照样能够当老板。这种思想导致这部分中学生缺乏学习的目的性。
2.受国家教育改革的影响,读书多是为了升学。
素质教育使我们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实际和生产实践。但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还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推广,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许多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仍采用以考试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
3.受学校教育功利的影响,读书多是为了评比。
学校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学期有大考小考,每次考试都有排名,每门课程也有排名,班级与班级之间要评比,学校与学校之间也要比较,学区与学区之间也有竞争,在各类评比中优秀的学校获得的教育资源就相对较多。在如此功利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自身能力素质的进步,而是学习成绩单上名次的提高。
4.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读书多是为了光宗耀祖。
中学生可塑性强,受环境尤其是家人的影响较大。有的家长会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子女身上,希望在子女身上实现自己未实现的理想,这种情形往往会让子女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三、大学全纳教育背景下中学生学习素养养成研究
如何优化中学生学习素养?总结浙江省江山市新塘边初级中学的经验并借鉴其他名校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实践探讨:
1.以学为本,服从成长规律,培养学习意识。
即确认学生素养提高的根本动因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而不是单纯以考试指挥棒进行外力驱使,强迫学生被动学习。通过多方劝学,激发兴趣,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2010年,江山市新塘边初中为了鼓励在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习惯、以及在“五自”(自理、自学、自律、自强、自护)等方面表现突出和进步显著学生,倡导“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教育思想,各班级结合德育学分制的实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长开展了“学习之星”、“进步之星”、“技能之星”、“文明之星”、“卫生之星”、“管理之星”、“体育之星”、“文娱之星”等称号的评选。评选过程由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评出自己心目中的学习榜样。各班评选出的“班级之星”,利用校园广播、宣传窗向全校公开展示,进行表彰。
“班级之星”评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营造出同学人人有特长、人人有优点、人人值得学、人人要学习的良好氛围,服从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培养了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学习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以学为主,强调兴趣培养,提高学习技能。
即以学生学练为主,教师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求得之”。把大部分课余时间和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江山市新塘边初中在2009年成功举办“传唱红歌,喜迎华诞”活动以来,每天的中午、课间活动和晚唱时间,一阵阵令人激昂的音乐声就会从校园的广播内和教室里传出,学校形成了“学校有活动,班班有歌声,人人唱红歌”的良好氛围。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时时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这不仅不会因为占用学生的部分学习时间而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反而会愉悦学生的身心,完善学生的修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同样,校园内的课外文化活动也要以学生为主,活动要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策划、自主组织和自主参与,形成自主意识,强调兴趣培养,提高学习技能,展现自我个性。
3.以学为标,注重目标管理,掌握学习方法。
即以学生真正学到手学成功为教学目标,而不是单纯以考分为目标。讲究设标达标,教落实于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江山市新塘边初中健全学生管理机制,注重学生养成教育,以养成其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新生入学后,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卫生习惯教育、学习目标引导、学习方法介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采取严格的纪律约束,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自己一生都有好处。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教育,使学生减少自己摸索的时间。通过目标教育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确立奋斗方向。在开学后一个月内,班主任老师跟紧、跟勤,嘴说到、腿跟到、眼看到,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对表现差的学生及时批评指正。在严格纪律约束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使其逐步转变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不断成长,从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激励自我再到创造一个更加完善的自我。
4.以学评教,构建互动模式,优化学习品质。
即以学生想不想学、会不会学为标准来评价教师,让学生喜欢我的为人、喜欢我教的学科、喜欢与我争论问题,让教师在爱教、会教、教活的前提下使学生达到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的目的。以教为学服务为基点,注重学情反馈。不是教支配学、考统治学、顾教不顾学,而是教为了学、教服从学、教服务学,以学定教,反对单纯从考出发不问学情的主观主义教学。
要构建以学评教的互动模式,可明查暗访掌握学生学习纪律和有关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与学生交流;要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中间,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文明习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要建立与学生谈话制度,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侧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优化学习品质。2012年,江山市新塘边初中举办寝室长表彰暨寝室长培训会,力图将学生宿舍建设成为学校深入倾听学生心声,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情感,学生准确评判教师教学的重要基地,做了不少尝试。
当然,教育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需要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只有经过中学时代学习方法的不断修炼和学习习惯的慢慢养成才能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大学教育,并成功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姚晓红.以“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构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01).
[2]韦筱露.农村初中生良好读书习惯养成的教育研究[J].教学研究,2012(4).
[3]金晓璐.浅谈养成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4]陈彦宇.家庭教育视阈下学生养成教育浅析[J].教学论坛,2012(4).
[5]吕菲.基于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J].文学教育,2012(5).
[6]毛晖.乘着气球去跨栏——大学生活的8个定理[M].江苏大学出版社,2012.
篇6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ducational concepts, the traditional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model has fallen behind the demands of the society for talent education. The professional guidance based student self-management model seeks the optimal balance betwee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student self-management, accommodates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n all levels, fully stimulates each and every student’s potential, and helps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self-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
关键词: 专业引导;自我管理模式;养成教育;专业技能;职业规划
Key words: professional guidance;self-management model;cultivation education;professional skills;career developmen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251-02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观念的变革,高等学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滞后,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各高校纷纷根据自身特点,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学生管理模式。我们在借鉴兄弟院校学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和深入思考,提出适合专业特点的基于专业引导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通过寻求专业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三方面的契合点,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以校园作为学生锻炼的社会环境和活动舞台,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逐渐转换,最终达到培养人才之目的。
1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求大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目前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一方面社会和科技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具备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许多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掌握了艰深抽象的书本知识,而欠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解决上述矛盾需要大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和发展平台,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方式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是指学生在认识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意识的唤醒、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能力的形成,主要反映在学生意识的自主性、行为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三个方面。具体到高校的管理活动中,则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放在应有的主置,使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机会参与学校的行政、教学管理,参与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方面实现均衡发展。
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与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大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参与组织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自身智力、体力的参与,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运用,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的批判精神;通过管理经历,体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与他人协作和沟通,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情操;自我管理还为大学生提供了释放能量、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参与管理,学生可以审视和检验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从而达到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清醒认识和适度把握。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能够极大提升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与人沟通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基于专业引导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
过去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大多以“刚性管理”模式为主,即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行政指令颁布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约束,配合奖学金、助学金、纪律处分等奖惩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模式虽然容易制度化,条例化,但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缺乏相互平等和尊重,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约束了学生思维的灵动,忽略了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容易引起学生与管理者的矛盾和对立。现代教育观认为,大学培养学生应该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二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两者有效的结合,才能使他们获得具有自食其力的“一技之长”,才能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
另一方面,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更是前所未有,从经历了千辛万苦的高考,来到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却又要承受日后就业的巨大压力;从中学阶段养成的“分数至上”的观念,到大学却发现综合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认识错位;从中学过于细致的“保姆式”管理引起的逆反,到大学发现“没有人管”的落寞无助,……考上大学的喜悦,很快就被各种困惑和迷茫所淹没。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扩招所带来的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心理素质不高,承受能力脆弱,更是为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高校管理模式与大学生面临困境之间存在的矛盾的主要症结就是专业思想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被人为条块分割开来,这样产生的后果是:当学生来到大学后,却迷失了努力的方向,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在苦闷、彷徨和徘徊中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在其新著《大学:为了学生与社会》中表达了这样的基本思想:“大学要实现对社会的使命,就必须依靠每个教师和管理者真诚地关心学生,别无取巧的成功之路。教师不但要讲授学科知识,管理者不但要执行规章,而且还要对学生的人生进行引导。”大学,作为人之一生最重要的时期,应该给学生提供最重要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应该让学生看到努力的方向和希望,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和责任心。
基于这种教育理念,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兄弟院校的管理经验,针对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专业引导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其主要思想是:切实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育的本质,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模块,实现专业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三者的契合。模式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基于专业学习的养成教育模块、基于专业技能训练的能力培养模块、基于专业发展定位的职业规划模块。其组织实施方式:以精心设计的自我管理手册为载体,构架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把校园作为锻炼学生能力的的重要环境,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各项活动中,有意识地把学生推向前台,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和管理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之目的。
3基于专业引导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内容
基于专业引导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一个整体框架,其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基于专业学习的养成教育模块、基于专业技能训练的能力培养模块、基于专业发展定位的职业规划模块。三个模块各有侧重,又有机融合,配合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法,保证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力图实现专业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三者的有机契合。
3.1 基于专业学习的养成教育模块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一般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可以使大学生自觉将学校的校风校纪内化为行为规范的过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大学教育的养成教育包含更为广泛的内容,不仅是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还要重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素质和承受能力,培养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教育他们善于与他人沟通,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新的“读书无用论”蔓延:一部分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即为奋斗的终点,有松口气的思想;有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所讲授的理论内容无用,不如掌握些实际技能更好找工作;还有部分学生对大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对专业的发展了解不多,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有畏难情绪,从而导致“学习困难”意识的增长。当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当然管理难度就加大了。
基于专业学习的养成教育模块,主要针对刚入学的新生而设计,在这个模块中,我们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制定了一系列的内容并形成互动性的管理手册,内容包含专业思想教育、课程学习要点、大学如何培养学习习惯、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规划个人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等方面,通过引导,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并逐步学会自我管理,约束个人的行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展现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该模块的实施,主要是通过管理手册的传递,建立学生与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同时学院、学生会、班级配合专业学习进程,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教育和学习的习惯。未来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 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才能保证自己在未来社会中能不断吸收新知识,培养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优秀品质,从这个意义而言,自我教育习惯的养成是终身教育的基础,也是养成教育的动力与源泉。
3.2 基于专业技能训练的能力培养模块培养大学生的各种能力是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另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对本专业分阶段制定能力目标,并规范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实行学习自我管理、业余科研活动自我管理、日常生活自我管理相结合,并以学校作为社会的一角,进行各种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教学和管理之中,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才能,从而达到锻炼能力和提高素质的目的。
该模块主要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3.2.1 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针对专业特点,我们设计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目标,由专业课教师制定各学习阶段能力达标的基本内容,配以课内考核、实践周考核、院系班组织的活动等方式进行验收,方式则尽量灵活多样。灵活的考核方式降低了学生对传统考试方式的憎恶心理,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且在组织策划过程中锻炼了组织能力。
3.2.2 能力提升训练该层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动员并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大型业余科研、实践活动,如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电子大赛、计算机仿真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重要赛事,这些都是锻炼提升专业技能的极佳机会。其二是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运营、管理及中小型项目的研发,切身感受企业的氛围,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为走向社会、走向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由专业教师提供各种科研课题并组织学生科研团队开展研究,也是这个模块的重要内容。比如科技作品制作、小型项目的软件开发,大型数据文件的信息处理,控制系统的渐进稳定性研究等学生业余科研活动,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极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3.3 基于专业发展定位的职业规划模块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在对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全面客观的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规划是学生个性十分鲜明的努力目标,是学生人生理想的展现,因此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给以足够的认识和正确引导。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在我国高校尽管起步较晚,但近两年开展得如火如荼。因为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每一个家庭,还关系到高校教育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需求结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都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基于专业发展定位的职业规划模块,是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动态过程,通过学生就读大学以后对专业认识的逐步深入,通过审视个人的能力特点而设计职业生涯目标。一般来说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每个阶段对个人职业的认知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阶段进行,其阶段性内容分别为:初级阶段以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就业形势、职业意识为主要内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基础教育;中级阶段以职业兴趣测评、职业目标确定、计划拟订、职业实践、交际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为主要内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专门教育与实践;高级阶段以择业就业观、求职技能、求职心理素质为主要内容,进行择业就业教育。在该模块实施中,要求学生根据各个学习时期的不同特点,制定学年或学期目标,并根据个人专业发展的情况,及时调整努力的总方向。
大学生职业规划可以使学生通过自我分析,明确自己的定位,根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计划,并为计划的实施制定具体措施,增强对个人中长期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通过完成每学年、每学期的阶段目标,最终实现大学期间的总体目标,为理性地选择职业做好必要的准备,为一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在我院四个专业的初步实践,我们看到,基于专业引导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符合90后一代学生思想上的新特点,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该模式充分利用大学这样一个平台和空间,寻求专业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三者的有机结合,在自我管理的各个环节上与教学活动相适应,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才能,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专业引导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针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一个探索,我们将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发展情况,继续深入研究教育管理规律,不断完善模式的内容和实施方法,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马秋丽.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第26卷第6期:233-235.
[2]李儒峰.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初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第12卷第2期:53-55.
[3]蔡达峰.大学:为了学生与社会[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03).
[4]蒋丽琳,覃干超.高校辅导员柔性管理机制构建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总第331期:55-56.
篇7
一、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的意识
成功教育是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的。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我们决定从生活学习中的琐事入手,培养学生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记得曾带过的一个班,刚接班时学生没有自我管理意识,主要体现在卫生方面,班级地面时常有纸片和杂物,值日生经常值日,也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我坚持课前让学生拣自己脚底的杂物,天天坚持,天长日久,学生形成了“看到地面有杂物自觉捡起”的好习惯,同时也做到了互相监督,值日生也不用辛苦了。后来同学们弯腰捡起落叶、纸屑,已是习惯性的动作,因为他们知道弯腰捡起的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他们美好的品德。
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育学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自己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亦即提高生活的能力。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班级开展“我的房间、书包我整理”活动,从而培养孩子生活有条理、爱整洁等好习惯。
这项活动通过家校合作,让每个学生都能按“学习类、生活类和玩具类”的标准进行收拾整理房间,同时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回家按第二天的课程表整理好书包,只需带齐第二天所上课程的书本,其他课程的书本可放在家中摆放整齐。在校时间,要求学生做好每节课的课前准备。我随时抽查学生书包和课桌整理情况,对孩子们进行有针对性的督促和指导。通过打分、奖励等评比活动,大部分学生能自我管理了,再加上家长们及时有效的督促,孩子们由原来的被动做、坚持做,变为主动做,最后已养成每天整理书包、整理房间的优良习惯了。
三、学会使用问候用语,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我国是礼仪大国,拥有悠久的礼仪文化。继承和发扬先辈留下来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引导学生能说会做,让学生愿意学习并正确使用问候语,是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会张扬自己个性的同时更学会了尊重他人。
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问好的时候,要面带微笑,遇到在校教师问“老师好”,遇到外来人员要主动问“客人好”,在家里,早晨起床要向父母问好,上学时要向父母道声:“再见”;父母下班回来,要向父母说声:“爸、妈您辛苦了!”等等。每月进行总结评比,评出班级的优秀礼仪形象大使,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以带动全班同学明礼、守礼。天长日久,逐渐形成了人人尊敬师长、人人尊重长辈、人人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班风。那飘在礼仪形象大使胸前的红色绶带激励着小小礼仪形象大使不断努力,同时也是其他学生努力进取的方向。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尤其在学习上,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现在所教班级,刚接班时,学生不会听课、不会学习,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完成作业,若有写错的地方就随意勾画,学习新知总是被动去接受,而不能积极主动去探究,面对这种情况,我向学生明确了我数学课的学习要求:课上认真听讲,若有一人不听课,老师不讲课,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关注老师的每一个态势语言,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学会质疑;书写方面,规范书写格式,要求数字规范,字迹整洁,写错的地方轻轻划去,不可随意勾画,更不允许“刷涂料”;当天的作业应认真按时完成,若有没完成作业的,需向老师说明情况,老师根据情况酌情处理;同时每个学生需准备演算本和错题本,这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验算的习惯和独立分析错题的能力。经过一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坚持,除了有智障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都会听课了,会学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新知了,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相对提高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期末家长会上,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我常听到学生说这样一句话:“老师你再上一节数学吧!”看到学生这样喜欢学习数学,我也很开心。我想这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所形成的良性循环。
篇8
一、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高标准站位,落实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不断优化学校内部环境,积极围绕学校特色项目,不断提炼具有我校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并根据教育发展,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师德建设、文化熏陶、环境美化、制度建设方面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总体目标是
都能成为育人场所,搞好校园绿化美化、楼道文化和室内布置、橱窗设计工作。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展现校园文化之美。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整治校容校貌。一是保持学校大门口及周围的环境较高水准。二是保证校园内甬路、活动区的净化。使校园每一天保持高度整洁。1从净化美化入手。
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进行艺术修剪和科学养护,2加强对校园绿化区的管理。学校还在绿化区的适当位置设置“温馨提示牌”以此增强学生护绿意识。
以彰显学校文化氛围。3开学初我更新绿化区等处文化性标语。
布置内容为“快乐、自信、成功”主题的书画等学生作品。室内板报力求学生的个性发展,4抓好橱窗、板报宣传阵地建设。橱窗以年级为单位分工负责。适当加大学生的创作空间。
增加师生作品,5楼道文化以“主题展板”为主。使教学楼处处体现教育,做到层层有主题,层层有特色”一楼布置以“养成教育为主题”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楼以新课改为主题,以此增强学校的课改氛围,并增加学生书画作品展示,给师生的成长搭建平台。三楼以“科技进步”为主题。展示我国现阶段科技成果,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大厅显耀位置处设置展示牌,分年级展示各班学生的绘画、写作、书法、手抄报等优秀作品。根据学校的教学特色及每月主题,布置不同的内容。展品每周更换一次,这不仅为各班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平台,也为每位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机会。
做到整齐有序,6规范室内物品放置。体现人文精神,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二、强化师德教育。
实行层层分解,1实行校长目标责任制。根据学校指定的本学期的具体目标。责任到人。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2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的职能,保障教师参与管理的权力,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日常工作狠抓检查落实。
注重教师平时工作的成效,3以学校《教师教育评价方案》为依托。实行量化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并以“方案”为依据对教师任期目标进行年度考核及落实奖惩。
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行业新风。本学期我校积极开展“学十佳、讲三德、做传播文明使者”系列教育活动,本次活动我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水平为核心,大力倡导为人师表,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突出问题,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活动中,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做到计划落实、任务落实。效果良好。
三、从细节入手。
校主要抓了以下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校管理特色。
强调基础性、注重实效性。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1落实好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倡导引导式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养成文明、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本学期侧重培养学生养成七大良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自我保护习惯、诚信守纪习惯、文明交往的习惯。并实行日检查,周评比制度,使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渐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现在校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校内,不论何时,同学们上下楼漫步轻声,单人单排靠右行,楼区内窗明几净,室内外墙壁一尘不染…这一切都成为了校一道道亮丽的景象。
如:教师节开展了为教师献一份礼”活动,2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整个过程有声有色,效果明显。不但培养了学生努力学习,还对学生进行了尊敬师长的教育。国庆节期间我校开展了班级“歌唱祖国”歌咏比赛,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执爱家乡的教育,
充分利用办好红领巾广播站,3营造校园德育氛围。丰富队员课余生活
开辟第二课堂、组织课外活动的好形式,红领巾广播站”校大队部坚持开展的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方面的发挥着重要作用。红领巾广播站大队辅导员指导36年级各班通讯员及播音员自己编辑播音内容,有“知心姐姐”手拉手之声”校园新闻”国际国内大事”讲文明、树新风”成语故事”名人名言”健康教育专栏”少儿歌曲欣赏”等栏目,寓教于播,寓乐于播”红领巾广播站”给队员们以深深的启迪和影响,队员们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思想教育及美的陶冶。
积极开展知识竞赛、讲座,4大力开展安全、法制以及心理健看教育。收看音像资料等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精心组织,5严格规范周一升旗制度。认真实施,从不间断,为了增强教育目的本学期我校在升旗活动中还增添通报每周得星级评比结果。更增加了升旗活动的时效性。
四、以教研为先导。
实现读与写的结合”校教学特色,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学及各项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本着“提出要求,具体指导;常抓不懈,严格训练;言传身教,当好楷模”原则,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如校内的图书室、广播站、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课程资源以及即时性的节日、纪念日等,把它有计划的引进语文的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采取办手抄报、古诗配画、举办颂读会、上阅读课、积累比赛、作文竞赛、写心得体会等。为了拓展我校教学特色的内涵,形式上。校学生还坚持每天早晨20分钟的诵读,同学们除诵读语文课本的有关内容外,各班还都开辟了课外诵读园地,涵盖的内容包括古诗词、现代为人诗词、名言警句、名家优秀作品片断等,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内容,并做到每周都有新内容,每一位学生都有精彩的表现。本周,校一楼区进行成语的背诵积累,二楼区正在进行诗词的背诵积累,三楼区是名家优秀作品片断的背诵积累)
五、安全、卫生工作
预防为主”方针,本着“安全第一。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安全、卫生氛围,为师生创设平安和谐校园。把安全卫生工作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从规范学生的养成教育入手,开展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工作。
清除一切安全隐患,1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安全工作实行周检察、月报告制度。确保我校安全事故零事故发生。
篇9
论文关键词:学生公寓,环境,服务,育人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寓学生教育服务工作在育人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特殊地位。如何树立先进的学生公寓管理理念,优化学校人文环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不断成长,促使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得到超越自我的升华,突出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值得每一位高校公寓学生教育服务者的思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在公寓学生教育服务工作中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深化学生工作“五进”公寓的成果,为学生营造品味高雅、文明向上、团结和谐、健康活泼的公寓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公寓学生教育服务围绕“一、二、三、四”开展工作,使教育服务工作有的放矢。
一、服务一个核心,全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以学生为核心”是公寓学生教育服务工作的灵魂,公寓的安全、文明、和谐是推动学生工作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学校每学期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公寓学生教育服务工作。校区党政领导定期、不定期组织组织人事、学生、共青团、后勤、公安保卫等部门负责人深入学生公寓,检查公寓教育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现场办公。通过公示主管校领导手机号、微博、热线电话,设立学生处处长接待日、学生工作热线,开展辅导员、班导师与学生谈心活动、学生座谈会、调研等形式密切了与学生的联系。
二、坚持二个基本点,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广大青年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抓好公寓安全,让学生放心让家长满意。公安保卫人员全面进驻学生公寓办公,制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公寓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练,及时维修公寓内安全指示灯、消防设备等设施,利用讲座、《新家园》报纸、厅廊、橱窗等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二是抓好公寓文明,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好习惯工程、学生骨干工程、文明寝室创优工程,抓好学生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营造良好的公寓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将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与“三观”教育、优良传统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责任感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大学精神教育、学雷锋活动等学生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三、 带好三支队伍,以管理推动服务,以服务带动管理。
学生公寓辅导员既是服务者、管理者,也是教育者,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引领者,他们的朋辈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直接促进作用。
第一,定期开展公寓学生教育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公寓辅导员标兵评比等活动;坚持开展“公寓辅导员论坛”活动,定期对公寓辅导员进行培训,定期召开公寓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每周召开公寓辅导员例会;每天下午有公寓辅导员在公寓辅导员办公室值班,时刻把握公寓学生动态,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学生“三自”职能。第二,在大学生自律委员会设立了校区团工委直属团支部。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自律委员会等学生组织的工作指导、业务培训,引入新的竞争激励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中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第三,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做好公寓学生党建工作。2011年初,成立了公寓学生党员工作站。党员工作站设立站务委员会,站务委员会成员包括组织人事部、学生处、团委的教师及党员工作站站长等学生党员。设立以公寓楼为单位的党员工作分站,使学生掌握跨院系、跨年级、跨楼层的管理模式。
4、践行四个育人,自觉肩负高校神圣使命。
首先是加强环境建设,环境育人。古语云,欲造物,先造人。人造环境,环境造人。生活环境能够潜移默化,我们注意不注意的一些细节,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影响学生品质的塑造。公寓居住环境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将产生很大影响。在公寓楼中间空地上设立羽毛球场地;公寓附近毕业生自发建立“常青园”;努力为学生营造品位高雅、文明向上、团结和谐、健康活泼的公寓文化氛围,“勤实德廉”板块、“青春风景线”板块、科技长廊、名人厅廊、优秀校友厅廊,处处彰显文化气息,时刻发挥着育人功能。
其次是引导公寓文化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文化育人。大学校园文化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具有导向、激励、陶冶和凝聚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公寓学生教育服务工作努力把公寓建设成为育人阵地,公寓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引领校园文化时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之逐步占领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充分发挥“书香文化、专业文化、厅廊文化、网络文化、橱窗文化、楼层文化、行为文化、寝室文化、党建文化”的育人功能。“公寓文化节”“校园明星脸”“趣味运动会”“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竞赛”“寝室才艺争霸赛”等都已经成为了广大学生中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再次是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育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 任何功能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高校学生公寓并不是单纯的住宿场所, 它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是推进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基地, 它同样承担着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任,科学的管理可以实现其育人功能。校区研发了高校学生工作辅助平台。公寓学生教育服务系统主要是为高校公寓提供方便的管理,学生信息管理、以及为领导者提供决策标准的重要评判系统,目前系统包括公寓服务与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新闻、文化活动、系统参数设置五部分。公寓服务与管理子系统实现寝室评比,其中包括评比信息录入、复查信息、评比信息管理、调寝和外宿的申请和审核及相关查询与修改。
篇10
20__年上学期的学校工作已经结束,政教处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以及学校行政会和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安排和正确指导下,在全体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在有关部门和人员积极支持下,在广大学生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年初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落实完成了政教处年度工作计划中的各项任务。在此,将20__年春政教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一)、构建德育平台,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重视德育工作是我校领导班子的一贯做法。学校的行政会成员,既是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又是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还是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学校每月定期召开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班主任工作会议。会议内容是总结前段时间工作,安排后期任务,对政教工作提供指导,研究政教工作中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对策。
学校要抓好德育工作,必须先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年级德育工作的中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为了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提高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渗透“明理博学,求实创新”的育人理念,政教处在本学期定于每月底召开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
围绕月主题开展教育,各班除了学校集会教育外,在班级内部召开主题班会,办专题黑板报。本学期全校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共计18个班次,办专题黑板报共计4期次。
(二)、以人为本,平安为先,强化安全意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安全工作历来都被视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为了使我校的安全工作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安全办于去年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将学校安全制度汇编成册,印发了《XX初级中学安全工作管理制度》,每个教职员工人手一册。
我校在抓学生的安全教育方面有四大特点,一是舍得投入时间;二是有固定的教育形式;三是教育方式多样化;四是教育的目的性强。在时间的投入上,我校每周有学生集会进行安全教育,课外各班办黑板报进行安全教育。在教育形式上,我校有国旗下讲话、演讲;有交通安全讲座,安全事故图片展、安全逃生演练、主题班会和专题黑板报等形式。由于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对于学生来说,喜闻乐见,容易接受。教育的目的性很强,旨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为了创建和谐校园,我校让学生参与管理,让学生管理学生。让学生干部在管理中学习和锻炼。学生干部在监督学生的安全与纪律上,弥补了学校安全管理中的不足,为学校安全增强了保障。
(三)、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印制了《XX初级中学生手册》,《手册》对学生的衣着发式,行走坐立姿势、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礼貌礼仪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政教处每月开展“文明寝室”评比,及时通报各班在卫生、纪律等方面的情况,在各班主任的积极配合下,学校的卫生也得到很好的保持。通过以上规则的学习,全校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政教处分阶段对学生的违纪现象进行抓查整治。开展“文明伴我行”系列活动,首先是抓学生的仪容仪表。由于长期抓查,我校学生的发式、衣着都达到《规范》要求。良好的XX初级中学学生形象已显现出来。其次,专项整治的内容还有打架、骂人、大喊怪叫、逃课出走等,都有了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