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兼职弊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6 16:5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兼职弊端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226-01
一、大学生为什么做兼职
谈到兼职的目的,相信很多人都没有认真细致的思考过,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原因:
1、家里确实困难,想自己赚点钱,补贴生活费,帮助家人降低负担,现在助学金虽然有很多名额,但是很多都是到了不困难的学生的手里面了。
2、体验社会生活,提前进入社会,因为平时在学校中学习,学校的氛围和社会中是不一样的,所以抽些空余时间体验一下社会的工作协作,团队合作,工作中与人的沟通,积累一些经验,让自己更成熟些。
3、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希望通过兼职等方式来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践经验。
二、大学生该不该做兼职
有很多人对大学生做兼职持不同的看法,他们对在校大学生在外兼职持反对态度。因为一些大学生做兼职盲目地以赚钱为目的,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很多同学因此影响学习成绩,荒废了专业知识。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一位老师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该以学为主,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至于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争取勤工助学的岗位。高校老师的高票反对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意义,高校老师高票反对和少数家长的支持率也告诉我们,大学生在学校应该以学为主,努力科学价值观,明确目标,一心拼搏。我不反对兼职、但对于如何兼职,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兼职的关系却希望大家好好思量。有些同学认为兼职弊大于利,大学生时间少,如果不抓紧时间,则学不到扎实的基础知识。还有,大学生所要参加的活动很多,如果兼职,则精力不够,进而影响学业。
三、大学生做兼职的利与弊
那么大学生做兼职,到底对自己有没有帮助? 答案是肯定的,但具体都有哪些帮助呢?总结有以下几点好处:
1、打开自己。大学生活的开始,也是同学们转变的开始.首先是环境上的转变,然后是生活节奏上的转变,再后面便是角色和心态上的转变.如果一个大学生要想真正的成长,他至少要打开以下2个方面:1.语言2.人脉圈。当然,参加兼职工作肯定是打开自己语言和人脉圈的一个重要途径.
2、演练作用。到社会上做兼职,与顾客、与同事、与公司领导等各型各色的人接触,实际上是在为以后正式踏入社会就业进行演练。通过演练,不仅能够帮你认识社会,了解事态,而且能够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大大提高你的就业能力。
3、多面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走到哪,学到哪。这是每一个喜欢学习,渴望成长的人都必须要记住的。通过做兼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与书本知识的吸收相比,这似乎流程要简化一些。
那么大学生做兼职,到底又有什么弊端呢?
我们既然是学生,那我们的责任就是学习,但是众多学生为了打工做兼职占掉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当然并不是工作浪费太多时间,而是在找工作上浪费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找份好的兼职工作的确很难,大家可细算一下如果我们把找兼职的事情交各安全性高的中介公司,这样以来我们不仅省去了百分之八十的时间,而且省去大量的电话费、公交费,我们可以用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去学习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假如我们找一次兼职工作电话费加公交费每次拾元钱,一个月就四十元,还有些同学防范能力比较低,遇到一些假公司,工作做完了钱还拿不到,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篇2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专业教育
一、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
基于党和国家对创业的高度重视,该项目自2017年10月获准立项以来,团队成员围绕“高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探索”,走访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同时也深入了解了国家民委直属的中南民族大学。此8所部委属高校有着较完备的专业教育体系,在校大学生涵盖我国各民族学子却综合素质较高,该项目通过综合了解分析这些在汉部委属高校的创业教育情况,以期以点带面、通过代表性案例进而研究探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
(一)实地走访武汉地区8所部委属高校,深入了解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为研究探索我国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项目组考虑到武汉市作为国家科教强市,部委属高校8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专业教育体系,在校大学生涵盖各民族且综合素质较高,因此以武汉部委属高校为例,研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具有典型性。项目组成员实地走访考察了此8所院校,深入了解了8所院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重点对其组织机构、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践训练、师资保障等内容进行了解和分析。
(二)对掌握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凝练观点撰写研究成果
项目组成员结合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对武汉8所部委属高校的实地走访,尤其对成员的工作单位——中南民族大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撰写和发表了学术论文《新常态背景下民族高校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当前,民族高校创业教育虽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研究的成果较少,项目组成员希望借此项目,对我国民族高校的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对取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予以梳理。同时项目组成员通过撰写调研报告《高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探索——以武汉部委属高校为例》,系统总结了此8所院校在创业教育有关经验,特别是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有益做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提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创新性发展、可持续性的建议。
二、主要成效及经验
(一)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武汉8所部委属高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有益做法
项目组实地调查走访了在汉的8所部委属高校,了解这些高校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有益做法。其中,武汉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教育理念,积极整合内部资源,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联动对接,促进师资、课程、项目、平台、政策、资金等要素的融合,以办好“创业学院”为突破口,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华中科技大学着力建设大学生创新思想启蒙、创业能力训练、项目孵化保障三个平台,系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积极成效。武汉理工大学开设全国首个创业管理专业,并通过小班化创业教育来培养创业专门人才;同时该校还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华中师范大学在本科阶段设计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抓住“互联网+”经济社会发展契机,建设“互联网+”创业教育和实践载体,实现网络技术和创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华中农业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相结合、与第二课堂活动相融合,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以“氛围营造为主线,能力培养为关键,扶持孵化为重点”的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立涵盖开放实验室—特色创业园—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的四级链接物理空间支撑平台;建立以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创新创业资金扶持体系;从而打造以“兴趣+专业+创新+创业+就业”为运行模式和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国内最早成立创业就业教研室的学校之一,于2011年成立创业学院,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并面向在汉7所部属高校和南湖片区10所高校开设了创业管理双学位班。中南民族大学推进“各民族学子携手创新创业行动”,构建“三级四阶段精准帮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学院、专业”三级联动,“育种、育苗、育树、育果”滚动培育,“边疆少数民族学子创新创业精准帮扶工程”落地生根。
(二)在走访调研基础上总结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基本经验
结合实际走访体会和获得有关资料,项目组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基本经验有几点思考:第一,不同的融合模式将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创业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注重知识面的宽度,过分突出学生的某一个专业领域的教育将导致创业教育偏离初衷。并且往往创业实验课程被师生轻视,变成了课堂教育的附属品。因此,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应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互动的发展模式。在线下,通过探索专业技能特点和能力特征,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创业课程;在线上,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创业意识普及和技能培训。第二,“创业教育是在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的教育”[2]。因此,创业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以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契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思想素养,实现理论知识、精神品质、实践能力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重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告诉大学生无论是创办企业还是立足本职岗位都需要这样的精神和品质。其次,让大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观念,学会利用碎片时间和整块时间进行学习,并努力促进学习的知识向能力提升的转化。虽然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目的和价值追求具有一致性,即都是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进而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服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中也体现在教育的结果中,需要大学生、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其中,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越强、教育工作者育人责任心越强,就越是有利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第三,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创业教育的实践训练要互相配合,提升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创业教育的实践训练,增强动手能力、训练实践本领,在训练与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更真切地知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和存在哪些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何况创业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项实践活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高校要以创业教育为抓手,革新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教育与训练环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大学生在创业实践和创业训练中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创业实践和创业训练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检验自己所学知识,在实践和训练中接受锻炼和增长才干,从而更加有利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存在的问题
实际走访过程中,项目组发现包括武汉市部委属高校在内,受“我国现行大学本科教育的主要弊端是专业分割过细”[3]的影响,高校课程结构体系仍然存在学科交叉不够的问题。目前的情况是,部分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够,存在“两张皮”。课堂上,专业课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较少讲授如何立足专业进行创业,而讲授创业课程的教师往往又非专业教师,创业教育缺乏、创业实践不够使得大学毕业生创业之路荆棘满途。另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欠缺。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强,普遍缺乏受过系统的专业的创业教育的教师,一些不懂创业教育的老师讲授创业课程,其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此外,“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探索过程中,在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类精英人才的培养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在高校创新创造型人才的工作体系建设方面,缺乏全局性和整体性的规划”[4]。
四、改进措施
(一)明确指导思想强化顶层设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契机,作为促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大力倡导和推进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专业知识基础,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更高质量地就业创业夯实基础。
(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
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学体系。加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积极推进各高校基于“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实践环节,通过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基本技能。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美国一些高校的创业教学体系,将创业知识融入创业过程中,使学生可以获得创业实战技能[5]。
(三)建设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教师队伍
篇3
关键词: 红河学院 大学生家教 情况问题
一、调查背景及现状
(一)高等教育呼唤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和创业训练,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和措施。大学生兼职行为往往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提供灵感与经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尝试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职活动。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本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家长们都愿意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在学校教育中的大班教学形式下,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况、进度和发展教师都不能随时顾及,不能满足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需求,不能真正因材施教,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不能及时得以有效解决。而目前在校大学生课余时间普遍充足,在参加完高考后又有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时间、精力及能力对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进行辅导。因此,“大学生家教”在目前这种社会形态中便广泛流形起来。
大学生家教(University Tutor),是指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他人提供家教服务,并获取相应收益的行为。在国外,大学生兼职已经司空见惯,在我国,家教作为一种大学生兼职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很多高校都有存在,特别在近年,多数大学生总是出于不同原因尝试家教,在师范院校尤为突出。通过家教最后走上创业道路的例子在某些大学生身上已经出现。
(二)大学生家教对大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
大学校园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校园外面的世界同样很精彩,大学生进行家教至少有如下意义:首先,大学生家教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人际交往能力等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提高,让学生提前了解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其次,大学生家教可以让学生学会将自己拥有的知识学以致用,巩固相关知识,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再次,大学生家教是一部分贫困学生解决生活费的有效途径,通过家教,部分贫困学生的生活费有了来源,减轻了家庭负担,也明白了一分辛勤一分收获的道理。
(三)蒙自市家教市场具有的可开发性。
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滇南地区的富庶之地,全市辖区面积2228平方公里,总人口41.7万人。目前蒙自市拥有幼儿园37所,小学213所,初中20余所。近年来,蒙自市委、市人民政府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履行政府职责,严格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把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列入市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任期目标,摆在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位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教育对人的重要作用,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进一步巩固课堂上的学习知识,有一部分家长则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之余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或技能,家教需求急剧增加,因此,近年来蒙自市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培训机构以满足家长们的不同需求。尽管蒙自市现有的培训机构解决了一部分家长的需求,但是由于这些培训机构主要以一对多的形式开展培训,部分孩子还是会在培训中被忽略。因此,部分家长仍希望一对一进行家教,而目前蒙自市场能提供一对一家教服务的培训机构极少,蒙自家教市场还有很多可以开发的空间。
(四)红河学院丰富的家教资源与家教供需不畅。
红河学院是目前红河州唯一的本科院校,目前拥有在校学生1.2万余人,分布在13个学院39个专业中。据观察和初步了解,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正在或曾经从事过兼职活动,其中以家教尤为多见。目前,红河学院对大学生家教活动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很多大学生家教的获得渠道多数是通过学生或老师介绍,只有少部分学生是经中介公司介绍。红河学院虽然成立一个管理学生家教的中心,但因为只是一种社团活动,没有专人专门负责,管理比较松散,只能为学生提供一部分家教信息,效率不高。加之红河学院处于蒙自市城郊,交通相对不便利,更加剧了红河学院学生找家教工作难,蒙自市家长找学生做家教难的局面,供需渠道不顺畅。
(五)红河学院大学生家教总体还处于“散兵”状态,存在各种隐患。
由于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大学生家教全程指导,导致很多问题频频涌现,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首先,针对大学生而言:大学生家教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主要包括薪资安全问题和人生安全问题两个方面。学生家长借用种种原因、借口拖欠、拒付大学生家教费用无人处理,大学生往来学校住所途中交通安全无人监护,以及大学生家教过程中人身安全无人维护等;大学生家教遭遇侵权严重。侵权形式主要有:学生家长不按时、按标准支付大学生家教报酬;家教中介和家长拒绝签订劳务合同或家教协议;黑家教中介利用虚假信息骗取大学生中介费,扣押大学生的身份证或学生证等重要证件,开虚假发票或收据;不法分子以家教为名侵犯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等等。
其次,针对学生及其家长而言:由于大学生家教缺乏教学经验和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大多以灌输为主,不能真正达到“以学生为本”的这一重要目标。双方沟通交流少,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现状,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存在家教敷衍或教学效果不佳等情况,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加重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1份,其中有效问卷568份,有效回收率97.8%。被调查者中有女性373名,男性195名。各学院、各专业按人数比例发放。考虑到大四的学生忙于实习、找工作,大一新生刚进大学,正处于适应阶段。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发放的问卷相对较多。
调查对象全部属于红河学院在校大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3个学院39个专业的600名学生进行问卷发放。调查对象分已有家教经验和未有家教经验两个群体,有助于全方位了解红河学院大学生对大学生家教的意见和看法,为分析大学生家教提供比较全面的信息。
(二)调查方法。
考虑到研究对象全部属于红河学院在校大学生,且调查样本容量大,本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发放的方式进行。经过前期问卷的制定、测试、修改、发放,后期问卷的回收、整理、统计、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红河学院大学生家教现状。
1.红河学院大学生寻找家教工作的难易
通过对拥有家教经验的学生问卷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虽然目前蒙自市家教市场比较火热,但并不是每一个有家教意向的学生都能顺利找到家教工作。其中4%的学生认为寻找家教工作非常难,而18%的学生认为寻找家教工作很难;并且有过家教经验的学生的家教机会63%均是通过老师同学介绍,详见图一。
由图一分析可得,红河学院大学生寻找家教工作比较困难,获得家教工作的方式单一、无保障且不稳定。由此可见,拥有专业家教服务机构,对红河学院大学生家教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是必要的。
2.大学生家教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育经济学家靳希斌认为,教育成本,即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是由教育直接成本和教育间接成本两部分组成的[1]。红河学院在校大学生普遍来自农村,家庭负担较重。大学生参加课外兼职活动,虽然无法降低受教育的直接成本,但可以有效减少间接成本,从而降低教育成本。不仅如此,人才服务,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一样,都是现代大学的主要职能[2]。
大学生家教作为教育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教育资源。它既降低了大学生的教育成本,减少了农村大学生家庭负担,丰富了大学生工作经验,又帮助大学生提前适应了社会生活,可见开发利用大学生教育资源尤为重要。
在大学生家教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大学生所获得的报酬是他们选择家教过程中所关注的最主要因素。当“所期望”与“所得到”的值吻合时,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家教的积极性。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调查,统计结果详见图二、三。
从图二和图三可以看出,红河学院大学生普遍对从事家教工作的薪资期望值较高,而实际家教收入相对较低,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统计得出73.6%的学生所期望的薪资是每小时35元以上,然而真正能够达到这个期望值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工作经验相当丰富的学生。其中66%的家教学生收入在每小时0~30元,只有30%的学生收入在每小时30元以上。学生对从事家教工作薪资要求较高,但经验、能力又普遍不足,从而在家教活动中产生矛盾,这是大学生家教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3.红河学院大学生在家教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从调查可以看出,红河学院大学生家教有67%是在学生家里进行。那么在去学生家采用的交通工具,在路上是否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是否与被教育者或其监护人签订一定的工作合同以规定双方详尽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成了我们调查的一个方面,其结果显示详见表一。
表一显示,大学生在家教过程中只有7%是由学生家长接送,其余都是自主选择交通方式前往家教地点,这就自然产生家教途中的安全隐患。其次,34%的学生对家教途中自己的安全问题表现出担忧情绪;46%的大学生则不太关注家教途中的安全隐患,这意味着有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未意识到自己在家教过程中存在的完全问题。最后,红河学院大学生家教者中仅有26%的学生在家教过程中与学生家长签订合同,以切实保障双方权益,履行双方义务;74%的大学生家教是与学生家长口头约定进行家教工作,一旦家教过程中发生纠纷、分歧,在没有法律途径的保障下,无法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大学生在外工作尤其是家教工作,小额、多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应当与家长签订合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然而,在当下高校学生家教过程中,由于雇佣双方合作时间较短或者无法确定,产生的薪值较小,为此单独书写工作合同较为麻烦,很多家长和家教学生都规避这个问题,造成当下大学生家教无合同关系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家教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薪资是否按时按约定发放。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调查,详见表二。
由表二可以看出,红河学院大学生在家教过程中,78%的大学生能够按时拿到薪资,22%的学生遇到过拖欠工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9%的学生放弃了自己的权益,自认倒霉,不要了;91%的学生则选择采取一定的措施争取挽回自己的权益,比如打电话催款、直接上门索款等,但都不一定有效。倘若一开始就与家长签订合同,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就会明显降低。因此,拥有一个专门的大学生家教服务机构对此进行统一管理是必需的。
(二)红河学院大学生对家教的态度。
红河学院大学生大部分赞同从事家教活动,认为家教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详见图四。
从图四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中有83%的学生赞成大学生从事家教活动,其中19%的学生非常赞同,仅3%的学生反对。可见,红河学院在校大学生对从事家教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就实际而言,大学生走出学校进行家教活动,从各方面来讲都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如增强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促进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巩固,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积累从业经验等。
(三)红河学院大学生对于从事家教行业的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处于自然社会之中,作为具有感觉、知觉、意识、记忆和思维等能力的人,关于自身当下所处环境、发展空间、未来规划等状况的认识。简而言之,自我认识就是人的正确自我定位。“自我认识不是一种静态的观照,而是一种动态的反思”[3]。人只有于前进中不断回顾、对比、思考、总结,才能对自我拥有比较直观、客观、正确的认识。只有认识,方能案步前行。对于从事或者有意愿从事家教行业的大学生而言,得当的自我认识不仅有助于自我业务能力的提升,还能帮助其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在调查中,我们从红河学院大学生对自己从事家教应具备的能力,作为在校大学生从事家教所占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对自身的影响四个方面了解红河学院大学生对从事家教行业的自我认识,详见表三。
调查显示:红河学院学生对于大学生从事家教行业应具备的自我能力认识中,90.1%的人有勾选“老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选项,它侧面反映了大学生认识到了在家教过程中,家教老师与学生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性;其次分别为良好的讲课能力(83.5%)、专业知识(80.6%)、优良的品德(76.9%)。除此之外,还有6.3%的人提出其他意见。他们认为:大学生家教还应具备对生活的热情、自信心、责任心、抗打击能力、整洁大方的仪容仪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知识、综合性百科知识的涉猎。综合分析不难看出,红河学院大学生对于从事家教的自我能力认识充足。其实,对于大学生家教而言,与学生间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活跃教学氛围、缩短师生距离,从而顺利、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家教行为继续的基石;其次,拥有良好的讲课能力、对于专业知识的全面把握,以及对系统的教学方法论知识、综合性百科知识的涉猎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的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再次,在对学生进行课业辅导时,家教老师的优良品德,以及整洁大方的仪容仪表是这一职业所应具有的品德素养;最后,教师的自信心、责任心、抗打击能力和对生活的热情则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心理素养。
在对于大学生从事家教所占的优势的认识上,“与孩子的沟通比较容易”这一选项有76.1%的人勾选,位居第一。其次依次是时间灵活性强(56.0%),专业对口―针对性强(42.4%),应试经验丰富(40.1%),以及价格低廉(28.7%)。此外,还有1.8%的人提出大学生家教兴趣广泛,知识形式多样,具有时代特色。总的来说,基于大学生还处于学生与社会工作者的交叉点,还处于心理、知识能力的渐成熟阶段,大学生家教相较于家长、学校老师而言,更能有效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基于现在大学生普遍是学分制教学,在课程安排上具有一定自主性,不需要捆绑捆扎地被束缚于班级,从而时间安排上更灵活;基于大学生系统化的专业培养,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全面,给学生进行语文、数学、生物、音乐等的辅导时针对性更强;基于现在学生普遍处于应试教育状态,而现在大学生都是经历过或者刚刚经历过应试教育制度下的高考的因素,大学生家教的应试教育经验丰富;基于大学生兼职的人力资源丰厚,以及大学生对物质需要层次的满足还大体倚仗父母的支持,经济压力较小,大学生兼职价格低廉;最后,基于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和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等,大学生家教更能多方拓展,引入时代气息,促进学生兴趣的延伸。
在对于大学生从事家教所体现的不足的认识上,反应最多的就是教育教学经验上的不足,有78.9%的人勾选此项。作为还未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的大学生,工作经验上的欠缺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老大难”。其次则是辅导形式单调,缺乏个性化(46.8%)。大学生作为不是正规编制的人民教师,心理压力和不确定导致他们不敢大刀阔斧地改编教学内容设置,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辅导教学,以至于在课本知识辅导这一块学生总是兴致缺缺。再次是大学生家教因为没有正式、正规的检验,教学质量很难保障(41.9%),以及大部分大学生家教因为内心的敬畏感,与学生家长的交际较弱,容易导致教学倦怠和教学结果无人监督,最终达不到辅导的目的。最后,还有1.9%的人提出大学生家教存在的没耐心现象。因为大学生正处于年轻气盛的躁动期,心还沉不下来,耐心差,久未见效果就很容易发火、气馁、放弃,或者干脆“打酱油”。
最后,大学生家教在对于其自身影响的认识上,90.5%的人认为可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公认度最高。其次是有60.4%的人认为还可促进自身专业的学习。这两者体现了绝大多数红河学院在校大学生认为家教能给他们带来积极意义。此外,4.2%的人认为大学生家教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家教于他们而言只是获取额外收入的一种方式。最后,7.9%的人认为家教会浪费时间不利于学习,2.6%的人提出大学生家教可能威胁到其自身安全,体现了大学生家教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和大学生能力与时间分配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总而言之,红河学院大学生在从事家教行业的问题上,从所需能力、所占优势、所存不足及对自身的影响方面综合分析,普遍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对于现今大学生家教而言,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讲课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优良的品德修养,整洁的仪容仪表,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系统的教学方法论知识、综合性百科知识的涉猎等,都是作为家教老师应该具有的能力;在拥有这些能力的同时,正确认识自己置身于这个行业的优势与不足,以及这个行业会给自己带来的诸多好的或坏的影响,便能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
(四)红河学院大学生从事家教的动机。
动机(motivation)是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它概括了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动机是人的行为的激发和指引,是人渴望食物、向往性亲密及追求成就等愿望背后的力量。有人认为,动机是指行为的动力――人的行为开始、维持、导向和终止的动力(Petri 2003)[4]。要了解一种行为的本质,就必须了解其动机。要了解大学生从事家教活动的本质同样如此。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红河学院大学生从事家教活动这一行为背后的动机各有不同,详见表四。
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原因(补贴生活费)是红河学院大学生从事家教行业的最主要动机。80.5%的人认为他们从事家教行业是因为此。其次,积累从业经验(79.2%)、丰富课余生活(64.6%)、工作较轻松(16.4%)、工作环境较好(10.4%)、工资相对较高(7.2%),依次是红河学院大学生从事家教行业所考虑的因素。
对于大学生而言,都开始面临踏入社会,自主生活,独立经济的现实问题,他们都正处于“第二断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开始考虑责任、经济、工作、婚姻和未来。在经济不独立的二十余年里,大学生要寻求改变与突破,要摆脱一无是处的恐慌,要了解自己是否拥有放归社会而能够自处的能力。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寻求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大学生做家教就是一种寻求这些独立的表现。此外,作为刚从高中全日制教学形势下走出来的学生,面对大学相对自由的时间安排和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大学生对于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寻回课余生活的美好、丰富就业经验的渴望随着年龄的增加与日俱增。同时,对社会环境的莫名恐慌,社会规则的不明方向,使得壮志满怀的大学生急切的脚步变得踟蹰。在这种情况下,家教这一相对温和、与大学生学习环境相对接近的工作成为大学生走进社会的“敲门砖”。
(五)大学生从事家教的条件选择。
针对大学生家教这一行业,大学生擅长的交流对象的学段、科目及特长,以及所期待的薪资、所能提供的教学时段等,都会对大学生选择家教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不可避免地参与大学生对于家教对象的选择。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从事家教行业时,对于家教对象的选择,条件各有差异,详见表五、六、七、八。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家教对象的学段选择中,普遍集中在小学和初中,能够接受这两个学段的教学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61.1%、60.7%。其次是高中(37.1%)、学前(29.0%)、其他,即非学龄段但想要在某些方面继续学习的人(14.3%)。由于学前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对家教老师在照顾孩子,与孩子沟通交流方面要求较高。所以,对于部分大学生家教老师而言这个阶段的教学有一定难度。而在小学和初中,与学生间的交流相对比较容易,知识层面又不会太难的情况下,对于大学生家教而言相对就比较容易。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值青春期,个性的张扬对家教老师的教学过程而言在无形之中提高了难度,同时这个学段知识难度的提升与多变对家教老师的能力要求也有所提高。所以,这个学段相较初中和小学,大学生选择的相对较少。最后,针对部分因为业余爱好而选择家教的,由于其家教对象的不确定性,家教性质的不稳定性,家教安全的无把握性,导致大学生选择的最少。综合来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在选择教学对象时,普遍偏向于小学和初中,导致其他学段家教老师的紧缺,家教老师资源的分配不合理,这个问题值得注意且有待解决。
在对家教科目的选择中,作为主要科目的语文、数学毫无疑问居于榜首,能够任教此科目的大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52.3%、51.6%。紧随其后的是英语,38.9%的人表示愿意并能够进行这个科目的教学。其次,则是物理(22.5%)、生物(26.2%)、化学(27.3%)、地理(23.8%)、政治(26.8%)、历史(28.9%)、艺术(22.2%),比例大致相互持平,总的反映了大学生在对科目的选择上基本符合了家教市场的需要。但英语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在对家教的薪资选择上,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期望普遍较高。希望45元以上时薪的占43.7%,以下依次为36元~45元每小时的占31.5%,26元~35元每小时的占22.0%,25元每小时以下的占2.8%。这与现今蒙自市的家教市场价有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下,家教双方很难达成协议。为了摆脱这种状况,相关机构应采取一定手段普遍提高家教老师的教学水平下,适当调整家教市场的价格设置,最终使得双方达到利益最大化。
最后,在家教时间的选择上,大学生普遍选择周末进行家教。而晚上、节假日和对时间没有特别意见者居于次位。还有3.2%的人提出其他想法,例如有时间就去、无聊的时候去。由于很多家庭定期或者不定期有家庭活动,或者学生有兴趣班的,家教时间的双方意见就有出入,很难达成共识,家教双方很难找到对口的家教工作和家教老师。这种情况下,就要有一方协调。
总而言之,大学生在选择家教的过程中,学段、科目、薪资、时间的限制,与找寻家教的家长的要求很难达成一致。导致在蒙自市这个大的家教市场中,总是会有大学生家教找不到合适的学生,学生家长找不到合适的家教老师的现象发生。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的现象,家教市场迫切需要一个对整个家教资源进行有效整理安排的机构,这就是我们调查的目的所在。
四、结语
针对现目前红河学院的有过家教经验的在校大学生在家教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现阶段红河学院学生对于从事家教行业的自我认识、选择家教的动机和条件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目前蒙自的家教市场迫切需要一个对整个家教资源进行有效整理安排的机构。针对从事过家教的人所面对的害怕知识层面能力不足,安全、资薪问题得不到保障等担忧,以及还未从事过家教的人所担心的不能有效与学生沟通,知识层面能力不足,重点掌握不当,薪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进行综合考量并寻求解决方案,对目前蒙自市混乱的家教市场进行有机管理,极大地方便家教双方寻找合作对象,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帮助。对此,红河学院学生的赞同度很高,详见表九、十。
参考文献: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吴志功,梁家峰.一流大学应有一流的学生管理工作[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1(11).
篇4
论文内容摘要: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根据学科专业特色,在艺术设计院校中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是艺术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创业技能教育应该是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使之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才能更好地达到创业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很多的因素和条件,如启动资金、场地、设备、人脉等外部因素,而更重要的是学生个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系统的创业知识及管理能力等内部因素。如果这些内、外部因素都具备,还需要等待机会,即商机。从艺术设计的行业特点来看,一些专业的创业资金门槛相对较低、设备简单,启动时资金投入较少,场地要求也不太高,经营风险不太大,所以容易起步。一些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要好一些,创业所需的资金容易筹集。从艺术类各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自主创业者人数较多,艺术类大学生比较适合自主创业。
一、当前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存在一些弊端
我国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最早提出了“创业教育”,主要是指对青年的事业心、进取心、冒险精神等的培养。①目前的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是以能力而非以学历为导向的教育,它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深化,是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②通过教育,大学生具备一种创造性意识和精神,以及积极创造和把握机会的能力。③
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基本上落实在学生管理部门,一般由学工部牵头,学生承担具体的工作。从当前开展的情况看存在着一些弊端。
1.导师队伍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
当前在高校负责创业教育的“导师”,其中一些是行政工作人员,偶尔请几位从事法律、市场营销、管理学等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来做讲座,较少有实际创业背景的资深教师,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教育中也没有足够的体现创业教育的内容,故而一些导师对学生科学地选择并确定创业意向难以提供帮助,学生就缺少必要的创业风险教育。虽然组织创业专项讲座,邀请一些校外成功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来校现身说法,介绍他们创业、立业、敬业的事迹,这仅对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有一定的启迪,但对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在本行业创业的帮助作用不大。在艺术设计专业内应开设创业教育课,要充分调动和利用校内那些兼职创办有设计工作室或公司的专业教师资源,他们一般拥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应请他们共同来担任创业教育课的导师。
2.创业教育内容较空洞,流于形式
现在,国家积极鼓励大学生实行自主创业,并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如上海、杭州等地方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设立了专门针对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培训中心,一些高校也成立了学生创业中心,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然而,这些教育训练内容一定程度上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激情、心理技巧和国家优惠政策分析等。大学生创业仅仅靠政府支持、政策鼓励是不够的,家长和社会对学生创业初期难以给予承认和支持。结合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的创业技能才是他们创业的基本功,离开自身专业知识的创业在社会上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结合专业知识的创业技能培养才应该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将创业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或将创业技能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这一设想仍然十分遥远。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虽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技能训练是必要的。然而,实际情况是创业教育流于形式,集中式的创业教育又不适合每一位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更何况高校终究是学府,没有创业的氛围,一些教授、专家编写出来的创业课程教材更有待实践的检验。
3.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业教育针对性不强
一些艺术类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大多有艺术创作的热情,也有创业意识,缺少的是创业素质,如组织能力、团队合作和身心素质等,所以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首先应该让他们学习诸如顾客心理学、礼仪课、人际关系学、营销学、管理学和职业道德等相关内容。一些学校举办的创业讲座,与艺术设计类专业相关的内容较少,应加强对艺术类学生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使他们从中获益。
二、基于创业教育的艺术类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从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看,毕业生从事创业工作的比例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还是较高的。从比较成功的创业者调查中发现,创业热情和创业意识在学校举办的几次讲座中也能够得到增强。但创业素质的培养相对较难,需要长期的积累。而创业技能和系统的创业知识则可以在大学学习期间培养,高校所能做到的实际上也只有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开展创业教育不是以大学生毕业以后就马上创业为目标,这也是为了他们以后能够更好地就业。如果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融入到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创业教育的成效就会显现。
1.课堂教学引入创业意识
从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纯理论的课程数量不多。在这些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应将创业意识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从全校的公选课来看,如果在一些公选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创业意识,逐渐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比专门开设几门创业课的效果要好,因为绝大多数学生传统的就业意识根深蒂固,过分强调毕业以后自主创业有点强人所难,何况在高校内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本来就比较少。
2.实验教学培养创业技能
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业技能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传统教育非常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创业来教学,把每次所做的实验内容结合到创业的某一具体的工艺程序,让学生明确实验内容的重要性和实验目的,将会大大提高实验效果。而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向学生介绍领先的行业技术、工艺和资讯,鼓励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不断拓宽创业视野,逐渐熟悉并掌握创业技能。
3.艺术采风丰富创业素材
采风是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体验生活和学习社会的重要环节,既是实践又是教学,它通过短期而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体察自然与社会风貌,并运用课堂所学方法与技巧进行独立的写生实践。通过采风环节,培养大学生发现蕴涵在自然物象中的美的能力。④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采风地点一般选择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或具有典型的民俗特色的地方,或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名山大川、湖泊海洋、风景优美的地方,或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古民居建筑村落、民间艺术及民俗风情等地方。学生用不同的眼光和不同的意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相同的景观,体验自然造物的和谐美,容易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有创业经验的导师指导学生时,不是局限于客观地再现、绘画基本功的训练,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主观想象把自然景观升华到形式美的境界中,并将自然景观有意识地强化到主观的创意中,甚至可以转变原有的自然形象,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设计效果。所以,艺术采风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创业素材。笔者所在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通过观察大海的潮水设计出“潮之涌”系列泳装作品,其灵感就是源于潮水涌动流转的意境,选用不同的蓝色表现潮水的层次,用白色加强层次与空间感,选用线条的流动表现潮水的动态之美。
4.社会实践学习创业经验
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有较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应珍惜每一次机会,教师可以结合课程设计安排大学生到相关的企业、公司、工作室去,了解各单位运行的各个环节。大学生可以利用各个假期,主动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联系,承担具体项目的部分工作,从中积累创业经验。
社会实践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的一个教学环节⑤,可是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所谓的社会实践较多流于表面化,整个学校组织几支小分队,分赴各地名则调研,实则旅游,与专业学习无关,与创业教育更不关联。一些指导教师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没有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5.学科竞赛检验创业水平
学科竞赛主要侧重于考查参赛者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创新意识和思维亮点,是一条培养高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⑥学科竞赛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还为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所以,学科竞赛的结果就是检验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因为学科竞赛所涉及的解题方案的拟定,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拟定方案以后可行性的调研,直面困难和遭遇挫折的勇气,探索问题的毅力,更为重要的是对团队分工、协作能力的考验等,所有这些正是一个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所应有的素质,艺术类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就是直接接受专家和社会的检验,所以要多动员和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
6.建立基地开展创业尝试
在高校建立创业实验园是目前最典型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形式,它以各种方式指导部分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 ⑦但笔者认为这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实验室重复建设,能进入创业实验园的学生极少,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另外,让在校生创办公司不可能在短期内出成效,大学生毕业前的创业效果难以鉴定。
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就可以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创业尝试,如笔者所在院校的服装设计、艺术设计学生创新基地,有专业教师指导,能够承接社会业务,让学生动手创作,其作品直接接受社会单位的检验。另外,艺术设计院校的艺术展厅也可以作为大学生的创业基地,同时仍然是创新成果的展示场所,更有利于创新成果的直接转化。如果展厅的位置理想,参观的对象适合,一些艺术作品就可以直接变成商品,进入市场并销售出去,这也能够检验大学生设计创作出来的成果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
7.毕业设计总结创业成果
毕业设计作为创业教育深化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提高专业水平,了解本行业特点和运作方法,拓宽行业知识,为创业之路储备个人素质涵养的最好机会。⑧经过创业尝试的艺术类大学生在这一阶段应该作全面而细致的总结,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有关创业教育的毕业设计(论文)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从收集资料、市场调研、现场考察到后期的绘制草图、方案整理、设计制作等方面,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对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整理,为撰写论文理清思路、提供依据。同时联系实际,对在创业尝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在论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为毕业后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借鉴。
总之,创业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关键在于师资。若导师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经验,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环节、教学大纲和校园文化等方面,自然会体现出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氛围。在校内外环境的长期熏陶和影响下,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就会潜移默化地生成。因此,加强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综合教育,提高其综合能力,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而体现教育质量的创业技能的培养才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
(注:本文基金项目为浙江林学院教改重点项目,课题号:ZD0715)
注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②徐娟.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05.
③徐婵.试论在设计艺术院校大学生中进行创业教育的构想[J].台州学院学报,2009(2):75-77.
④张军.从写生到设计——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采风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3):45.
⑤刘会军.大学生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69-70.
⑥周治瑜等.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J]. 现代农业科学,2008(5):100-101.
篇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楚雄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3cxcy15)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
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大学生往往在创业方面的表现都十分积极,他们的兴趣非常浓厚,如图1-1所示,本次调查中,有关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是否思考过创业的问题,结果明显非常乐观。唯有15.3%的学生从未有过这个想法,66.5%的学生有过这个想法,但并未投入实施;10.3%的学生有过这个想法,也投入了实施,但却失败了;7.9%的学生正在创业。因此,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84.7%的学生思考过创业问题或已经投入了创业队伍。
根据以上两个问题的调查,笔者认为,楚雄师范学院的学生在创业上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态度,兴趣也十分浓厚。那么,大学生对创业理论与创业政策的认识程度有多少呢,这一问题也反映在调查报告之中,结果见图1-3。68%的学生没有掌握创业方面的理论,而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十分透彻的学生只有6%,其它学生都是只能掌握部分理论,但知之不详。根据这一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并未掌握创业理论知识,其它学生也只是稍微有一些了解。所以,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大学生不具备丰富的创业理论,才让他们的创业行为受到了明显的制约。
有关大学生对政府推动其创业的政策方面的了解程度这一问题,调查结果表现在图1-4中。唯有9%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对政府的创业相关政策掌握透彻,还有19%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一些认识,认为自己对创业政策了解很少的学生占据了20%,其他学生都从未了解过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这些学生占据了总数的52%。根据这项调查,七成以上的学生对政府政策给他们的创业支持了解很少甚至没有任何了解。
大学生创业现状总结。根据上述对楚雄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在创业思想、态度、兴趣、能力方面的基本情况。笔者把大学生当前的创业情况进行了归纳,得出:大学生在创业态度方面明显十分积极,兴趣也非常浓厚;大学生能够深入认识创业概念,很多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打拼出一番事业;大学生通常都有明确的创业目标,他们并非只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而是希望自身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的创业大赛方面,他们一方面持有肯定的态度,积极参加,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与现实的创业还是有很长的距离;有关创业理想与创业时机的问题,大学生显得比较理性,他们会选取那些可以激发自己兴趣的行业展开创业,同时认为时机一定要好好把握。大学生很少了解到创业理论知识,这在很多程度上制约了其创业行为;大学生的创业几乎都选择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对政策鼎力支持的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却很少关注;多数大学生认为自身的能力不能反映创业的需求,也希望学校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创业理论指导;尽管在创业失败之后大学生的思想仍然比较积极乐观,然而他们资金与风险承担能力的局限性让他们的创业面临了更多的艰辛;此外,大学生创业的时候,都更希望和经验丰富的人一起合作,并不希望合作伙伴只具备资金或学历的优势。
二、大学生创业主要的优势和弊端
(一)优势分析
有着较高层次的学历优势。大学生往往充满 对未来的希望,他们年轻,充满活力,有“大无畏”的精神,这正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他们在学校里学习了各种理论知识。当今社会,技术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当大学生们走上创业之路时,技术对其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在风投界,部分风险投资家往往是发现了大学生群体掌握了先进或是高端的科学技术,才愿意资助其商业计划。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其独特的创新精神对一些传统的行业和观念发出了挑战,而这些独有的创新精神也为大学生的创业之路提供了力量源泉。
(二)弊端分析
社会氛围与舆论引导不全面。环境会严重影响人的情感与行为,如果人们可以将冒险看成一种挑战,将创新看成一种追求,在这个环境氛围中的人也会将这种文化思想融合到自身性格之中;如果人所处的环境是十分安逸、遵循规矩的,这种氛围下的人们也会感受到心理层面的变化,使其行为受到制约,办事效率自然会有所下降。由此可见,社会文化传统与观念在很大程度上由心理暗示的角度影响了创业精神的形成,同时直接表现在最终的创业成果上。创业环境可以从客观上决定学生创业的成果,让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思想产生变化。这体现于政治环境、社会文化、市场条件与宣传力度等多个视角。西方国家十分注重政治环境、社会文化与宣传力度给大学生造成的间接影响,我国这些方面明显还做得不够完善。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根据西方国家与我国的社会创业氛围塑造的对比结果中能够得出,我国安逸平和的创业氛围与西方积极进取的创业氛围完全不同,这也让两者的创业思想与创业成效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西方社会尊崇人人都有机会的思想与个人奋斗的精神,这种思想理念在大学生中极为盛行,很多人引以为豪。
学校教育未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给人们塑造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基础,长期以来,一直都是“重仕轻商”,文化水平更高的人往往可以得到更多的尊重。然而,这种传统教育理念往往都集中于授予知识与考试技巧,却没能反映出学生的情感需求。中国的教育课堂在很多文人的笔下都会塑造成“书声郎朗”的形象,人们认为勤奋是成功唯一的途径,然而,当我们为勤奋这种精神夸赞的时候也会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很小开始就不得不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迫自己锻炼应试能力。学生要根据一定的规律与模式回答问题,这让他们的创新思想与创新意识都受到了严重压抑,难以形成冒险的冲动。学校中的多数标语也几乎都是鼓励学生勤奋读书的,当然,学习是人们生命中必定要经历的过程,但是将学习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就会让学生逐渐被掩埋在各种题海战术之中,产生身心俱疲之感。同时,大量习题的束缚也让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少了很多,许多中小学即使在课程表中安排了课外活动时间,但基于应试压力的影响,这些时间也大多变成了正式的学习课程。
家庭教育未能培养出大学生的创业性格。如今的社会在不断进步,家庭教育也表现出更大的意义,在家庭教育发挥出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反映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急需得到解决。孩子从出生见到父母开始,家庭就成了其每天必须面对的一个群体,父母是他们接收学习信息的直接对象。仔细观察一些家庭教育的情况,不难发现,父母在家庭中给子女的教育往往并非为了挖掘他们的多方面潜能,而是让子女遵循一定的生活与社会规律。比如:家长和老师通常都会喜欢那些特别听话,考试成绩也很好的孩子,却不喜欢那些跟长辈顶嘴,经常调皮捣蛋、追求个性的孩子。在家长的眼中,唯有考上好大学将来才会有出路,学历层次越高说明能力越强。这样的思想熏陶下,好孩子就被视为那些每天放学以后按时回家,到家就开始认真写作业,考试可以获取好成绩的孩子,但那些学习的时候只追求自己的兴趣,生活中经常追求叛逆与个性的孩子则被视为坏孩子。然而,很多例子表明,如今的许多企业家多数小时候都是典型的“坏小孩”。那么,为何家长与老师认为的“坏小孩”最终却能获取成功,而那些家长与老师认为的“好孩子”只能过着平凡的生活,庸碌一生呢?其实,在这种家庭教育的性格培养过程中,不难发现他们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会如何发展。
三、解决我国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对策
(一)依靠国家政策,解放思想
我国一直就很鼓励大学生开展自主创新的活动,对大学生创业也给予了政策上多方面的支持,自2011年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包括以下几点:
在资金方面的优惠政策。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第一难题,是一个很难跨过的坎,为帮组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相应的创业贷款政策,主要的内容是:各银行为各大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在贷款过程中,简化程序,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贷款额度在5万元左右;贷款期限可以给予两年的时间,并可以申请延期。
税收方面的优惠。为缓解大学生创业压力,国家在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中对于税收方面作出了规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当地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税务登记证工本费;新成立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待业人员(含已办理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经相关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免纳所得税3年;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相关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半缴纳所得税2年;同时还针对一些特殊的行业,给予了不同的优惠税收政策。
我国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知道往哪个方向行进,知道自己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优惠,要解放自己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观念,积极进取,达到成功。
(二)要勤学苦练,在校园里就开始为将来创业做准备
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为自己将来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我国大学生来说,创业的道路是艰辛的,一定要具备坚实的文化基础,才能应对将来的腥风血雨,在校期间就要牢牢抓住时间,多学习,多钻研,在创业前打好自己的底子,以便应战。
要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增长自己的经验。要想成功,必须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大学生一定要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参与各类社会实践,一方面是为了验证咱们学习到文化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以后的经营管理活动打基础。
在校期间,要拟定详细的创业计划书和实施方案。没有计划和目标的行动是很难成功的,任何的行动都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案和计划。要想创业,我国大学生一定要在创业行动前拟定好创业计划,以便将来好一步一步实施创业行动,最终走向成功。
(三)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找准创业的方向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树立正确的创业观,首先要全面认知创业活动,不要把创业活动想的太理想化,要认识到创业是一条漫长的路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要面对很多人和事,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遇到各种的挑战。我们要要树立创业的信念,要做到不焦躁,不气馁,要有必胜的信念,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创业信心。
选准创业的方向。大学生创业活动是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大学生的创业方向,通俗说就是行业的选择,这点非常重要。创业行业方向的选择,很大程度决定了创业者能不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行业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还决定了创业者将自己定位在什么环境下。大学生的创业,一定要基于现实,先找到一个合适自己条件的行业,一步一步发展,由小做大,由弱做强,要一步一个脚印。这些需要选择的行业,一定要启动资金小、规模不大、易于操控,市场广阔,有发展前途。以下这些创业行业可以供大家参考:(1)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电子商务:例如拍拍网、淘宝网、阿里巴巴等B2B、B2C网站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它们启动资金少,运作简洁,实用性强,不用扎太大的本,而且互联网,电子商务是现代经济的又一发展亮点,选择网上开店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2)积极在高科技领域有所作为:一些身处高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吸引风险投资。比如软件和网络游戏开发等。(3)利用自己专业优势,开展智力服务领域的创业活动。简单的说,就是大学生要用自己的优点,选择合适自己的智力服务行业创业,这类行业的创业所需资金少,投入的物资成本相对低,还很切合大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例如家教、促销公司、兼职公司、设计工作室、翻译公司等。
大学生的创业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就业难的问题做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是我国进行经济转型的强大支撑之一。通过大学生创业,既能够对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又可以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向发展创新型国家的转变做强大的助力。同时大学生的创业的良好发展也需要国家政策条件的支持与帮助,才能够实现双赢的格局。
篇6
[关键词] 学生专业社团;大学生维权模式;架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22-02
一 以学生专业社团为主体的大学生权益维护模式的含义
传统的对大学生权益的理解为大学生在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时间内应该享有的权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一理解已经和当下的时代背景不相符合,不能全面地解释当下高校的大学生的权益。笔者认为,“权益”的概念为“法律为保障主体实现某种利益的意思而允许其行为的界限”,这一概念将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学校的规定和学生本身作为民事行为能力的社会人而具有的公民权利和利益两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
高校学生权益维护则指的是将维护高校学生权益作为目的,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如果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相关组织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保护、对学生权益进行维护。上文中已经提及,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权益维护模式主要为政府主导型和社团分社学生权益维护部门型,这两种模式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尤其是随着时展步伐的加快,这些弊端日益显现,表明了建立新型学生权益维护模式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二 以学生专业社团为主体的大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的必要性
将学生专业社团作为大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的主体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高校实现依法治校的目标和学生实现自治能力的要求。依法治校是我国高校管理的进一步目标,有利于学校的法制化建设,同时,将学生专业社团作为高校大学生权益维护的主体,充分重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表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治能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标。
二是维护校园环境稳定和谐的需要。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保证高校内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有利于帮助各方主体的最大利益的实现,而将学生专业社团作为学生权益维护的主体,是重视学生权益的表现,提高了学生在高校中的地位;同时,因为大学生专业社团具备足够的专业性和广泛性,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各种问题,对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将问题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维护学生的最大权益,降低学生因问题难以解决而激化问题的倾向,进而保证校园环境的稳定与和谐。
三是培养高校人才的需要。为高校供应高级别人才是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而建立以学生专业社团为主体的大学生权益维护模式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是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同时,由于针对的是权益维护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权益意识、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三 以学生专业社团为主体的大学生权益维护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高校学生权益维护模式已经不符合时展的方向了,不能帮助高校实现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因此,建设以学生专业社团为主体的大学生权益维护模式就成为了新的突破口,接下来,笔者将从工作定位、M织架构、运行管理和机制保障等多个方面对这一模式进行构建。
(一)关于工作定位
高校大学生的权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对以学生专业社团为主体的大学生权益维护组织的工作定位进行进一步的定义。上文中已经提及,大学生权益是基于教育和管理,涉及高校和学生的一种权益,既涉及到公民的权益,又涉及到学生的权益。
教育权益指的是在高校招生工作、学籍管理以及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学生的权益,高校学术管理中涉及到的学生权益,高校在收费、奖励、惩罚和日常管理中的学生权益。
公民权益指的是在高校的后勤工作中将学生作为被服务者的学生权益,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学生在校内外进行兼职、就业活动的权益。
综上所述,以学生专业社团为主体的大学生权益维护模式,包括了两部分学生权益,即教育权益和公民权益,这两种权益的结合共同形成了工作定位。
(二)关于组织的架构与程序
根据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我国高校学生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笔者认为高校学生权益维护体系可以分为三方面:第一方面是高校层面的权益维护体系,比如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第二方面是学生专业社团的权益维护体系,第三方面是沟通渠道体系,即专业权益维护社团和权益维护组织在学生权益维护方面的沟通渠道。
第一,高校管理层面的权益维护组织体系需要由高校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或学生处进行领导,由学生会或其他学生组织进行部门设立与实际工作的执行,同时,分设维权中心办公室、舆情信息中心、学生自理委员会等负责具体事务的部门,将维权工作细化、落实到具体部门,将权利与义务进行合理规划与分配。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听取广大在校学生的意见和信息,了解学生们的权益是否受到损害,是否需要进行维权,对主动提出的维权请求提供专业、及时的帮助,从而使广大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维权组织存在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进而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促进学生权益的有效维护。
第二,在具体工作层面设立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申诉及听证委员会、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消费权益保护委员会等专业机构,这些机构的组成人员需具备专业的法学基础知识,具备解决实际权益问题的能力和经验。这些机构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学生权益维护中心的工作宗旨,在充分了解学校相关政策、学生管理制度、维权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维权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帮助受处分学生行使其申诉权、申诉举证等,对其不明白的、存在疑问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对学校规章制度的修订、收费行为、实施的各种决策、对学生实施的处分等行为进行听证;向学校师生宣传法律知识,解读国家政策与法规,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与水平;帮助协调学生、学校和后勤等主体之间的各种矛盾;为学生处理在校外遇到的权益受侵犯事件。
第三,严格划分不同层面的权益维护组织的工作内容。对于高校管理层面的权益维护组织,其主要工作内容实际上就是学生会的工作内容。学生会作为学校大部分工作的执行者、辅助者、校园文明的宣传员、学生权益的维护者,肩负着艰巨而重大的责任,因此,应该将自己作为学生的服务者,充分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性质。而对于学生社团,其工作内容更具发散性和灵活性,较高校管理层面来说,更加亲民,接地气。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类型,发挥着不同作用,同时,也是对彼此功能上的互补,能够完善维权工作内容,更加充分地实现对学生权益的维护。
第四,将学生专业社团作为本校学生权益维护的主导地位,将权益维护组织和专业权益维护社团之间的沟通桥梁搭建流畅,保证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到位、工作协调性提高,从而实现维权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关于机制保障
制度要素的确定和体系的建立是构建运行机制的关键,是保证大学生维权工作有章可循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维权工作长期维持的重要支撑,是促进维权体系健康发展的源泉。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各机构的职责范围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明确,比如组织的章程的制定、工作流程的设计、监督工作的执行等。另外,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此机制进行完善。
一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是指将学生权益维护机构和专业社团作为长期的设立对象,而不是暂时的存在,并且保证这些机构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以专业、敬业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工作和任务。二是设立考核和激励机制。高校的学生社团一般都是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行设立的,具有“民间性”,而由于学生权益维护专业社团需要对学生的权益负责,需要认真对待工作内容,因此,设立一套完整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对学生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并进行定期的考核和奖励,才能保证工作的良好运行,保证权益维护组织的长期存在。三是设立严格的成员招募和选拔机制。在招募学生阶段,要根据工作需要设置选拔标准,比如专业、经历、特长等;在选拔流程上,要按照国家公务员的选拔程序进行严格选拔。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维权人员工作能力的可靠性,才能为学生提供可靠的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维权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维权需求,而学生专业社团为主的大学生权益维护模式则能够适应这一变化,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以上笔者对这一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有助于相关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进步与发展,实现高校大学生维权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梅芬.美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2]波.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困境及出路[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1).
[3]周宏伟.高校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18).
篇7
[关键词] 高职 分层次 创新能力
一、引言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学院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要求。而高职教育的生源,不但有普通高中毕业生,还有“三校生”,高职学生的整体文化基础水平差异十分明显,同时高职生的入学动机、学习兴趣、特长、学习习惯、行为与心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如果无视高职学生中存在的差异,开展创新能力培养,就可能会出现“学习困难的吃不了,学有余力的吃不饱”的弊端,严重影响创新能力培育的成效,进而制约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开展“分层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体现因材施教、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学生可以各尽其能,各有所获,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具有起点低、层次多、全面提高的特点,起到拔尖、促中、补差的作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有助于实现体现“学生主体、就业导向、企业参与、能力本位”思路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分层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总体设计
在原普通专业班的基础上,我院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个人兴趣等,每年通过班级内选拔,构建不同层次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即竞赛培养项目(省级技能竞赛培训选拔、省级专业创新技能竞赛培训选拔)、订单式培养项目(浙江之信汽车有限公司)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项目。上述培养项目均在业余时间、在开放实训室中、企业岗位中开展,不影响正常教学。
按照分层次分项目的原则,每学期期终结合综合评价后,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在分层次创新能力培养选拔中,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分层次创新能力培养中坚持的原则是:(1)充分尊重学生选择层次的意向;(2)重视学生学习态度、成绩和创新能力评价;(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按照“试点、总结、完善、推广”的原则进行。通过以上四个“分层次”创新能力培养项目的实施,完成创新能力差异化培养模式,经过动态质量管理,分别输出具有不同层次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项目实施
(一)竞赛培养项目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践
1.教师主导
学院建立了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汽车修理比赛、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敏捷杯”营销师技能竞赛活动导师制,形成了两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团队。教师根据大赛竞赛规则、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许多教师以其丰富的经验将参赛选手引入创新领域新境界,不但深化了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拓展了学生的非专业素质。
2.学生主体
学生既是技能竞赛的主体,又是技能竞赛的最大受益者。学院采取多种办法调动学生群体参与相关技能竞赛的积极性,组建各种专业社团,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培养一批骨干分子并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扩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覆盖面。同时指导教师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批判性、创造性、发展性地接受知识,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下寻求更多更好的解答方案。
3.企业参与
技能竞赛活动逐渐为社会认可,学院竞赛邀请企业专家担任裁判工作,竞赛成绩优秀者优先录用到企业工作,探索了校企双赢的办学方式。在承办省厅级汽车维修技能比赛时,让部分学生担任助理裁判,在比赛中明确了专业努力方向,强化了专业意识。
(二)订单式培养项目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践
1.每年3~5月,校企双方召开一年一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并在教学中认真严格地执行;
2.在一个学年度中,企业要派汽车维修技师到学院举行3次讲座,介绍行业最新信息,宣传企业文化,强化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
3.学院根据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严明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序地组织各项教学工作;
4.常年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为学院兼职教师,企业按学院教学需要,提供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及较高实践能力的优秀兼职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
5.在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学期,组织合作办学班的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了解企业,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每年暑假前确定每位学生研究的课题,暑期下厂实习深入钻研,回校后交流总结,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6.为了提高合作办学班使用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学院组织专业教研室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发符合专业需要的系列教材、教参,其中增加许多探究型思考题;
7.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研室教师集体讨论确定合作办学班各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探讨如何在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8.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办法全方位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每位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现场锻炼,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及时跟踪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9.学院确立各专业课程的考试考核要求和标准,大胆尝试新的考试形式,做到考试内容和工作实际需要的高度融合,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10.紧密依托企业建设较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学院投入专项资金和企业的扶持资金,建成较完备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实践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三)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项目
1.构建分层次、分阶段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养机制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创新活动目标,按照“基础型、应用型、综合型、创新型”的培养目标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团队。
首先,学生应从金字塔的底层做起,按照自身的发展情况,逐层上升,每个学生都可在金字塔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作为层次化教学的第四层(创新层),面向学生开放,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学校范围内接受学生自带题目进行系统培训,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科技活动实践经验安排相应难度的项目,进行分层次培训,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后由导师进行考核并确定能否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每通过一个层次的培训,将给予相应的创新成绩。其次,分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其创新素质。(1)大一期间,对学生边上基础文化课,边进行科研理论的训练,其内容包括资料的查阅、收集与整理,试验方案设计及实施疑难分析报告、阶段性小结等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2)大二期间,通过建立各种科技型社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特点自愿参加,并以“科技沙龙”“科技讲座”等为辅助,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其创新素质和能力。(3)大三开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某方面发展的潜力,通过科技立项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组建稳定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进行比较系统的指导和培训,同时结合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对学生进行专项培养。在这个阶段,教育者应鼓励学生跨系、跨学科组成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使其更多地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
四、项目实施成效
(一)竞赛培养项目
通过竞赛,促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各种技能;通过实践来建立所有知识的有机联系,从而建立系统性思维能力和汽车故障诊断能力;通过竞赛,使学生更了解真实企业环境和商业环境,增强毕业择业与就业的适应能力;通过竞赛,使学生的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竞赛,使学习不再枯燥和空洞,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院学生在2009年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汽车修理职业技能大赛中三名参赛选手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佳绩,我院学生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敏捷杯”营销师技能竞赛中荣获两个一等奖。
(二)订单式培养项目
通过实践探索,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作良好,学生学习动力强劲,主动探究型行为显著增加,技术钻研蔚然成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尤其是汽车故障的诊断能力(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家长、学校和企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1.“订单班”学生较其他学生更容易接触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其创新意识更易培养;
2.“订单班”学生授课教师中不乏行业中的技术高手和专家,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订单班”学生独特的就业激励机制,更易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三)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项目
1.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室的开放教学,可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得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维,提高独立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驾驭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在主动、愉快的实验环境中充分发挥个性,培养能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面都得以提高。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开放实验室有助于将学生的兴趣和精力引导到实验、学习和科研中来,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必要的仪器设备保证,在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前提下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在进行科研实践中实验、仿真和验证,以完善设计和研究,搞好科研工作。
3.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积极吸收优秀学生和个别特长生参加到教师科研项目中来,使他们能够进一步开阔视野,了解更多专业前沿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同时也使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有助于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建立学生科研社团或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实施多层次、多样化、系列化科技创新攻关活动,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各项能力,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创新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勇,叶敦范.依托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地质教育,2009,(01).
[2]康华,王广良,张磊.以实践教学为平台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185-03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的中后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在人生发展的这一变化时期,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多样,来自学习、经济、就业、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调适,往往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据近期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我国有近3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每年有5%因为躯体疾病退学,而高达95%是因为心理问题。学生因患有心理疾病、精神障碍或心理问题而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如令人发指的“马加爵事件”等。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尚不到30%。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急剧加速和与之相伴随的心理问题的明显增长,中国精神卫生工作队伍无论在人才和经费投入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应当承认,我国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起步是落后的。这也与我们“重理轻文”的传统教育观念有关,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人文类学科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医学院校,人文学科课时占到总学时的1/3,而我们高校目前的人文学科还处在弱势,亟待加强。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实力非常单薄,人才匮乏。据悉,目前我国每百万人口中只有2.4个心理学工作者,其中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不足2%,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跟不上社会的需求。
具体来看,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尚存在下列问题。
人员配备不足。香港每1000名大学生就有一个专职心理辅导员,而在内地,每5000名大学生都没有一个心理辅导员,并且很多心理辅导员是兼职的。
教材建设问题。目前我国尚没有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教材。一些教育学者认为,应当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项必修的基础课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开设不同的课程。
教师培训问题。高校从事心理指导的老师多以兼职为主,主要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多数缺乏正规培训,急需系统培训。
网上心理咨询尚在探索阶段。有些人心里所想不愿当面与人谈,新的网络空间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什么问题都可以摊开来讲,但在网上进行心理个案方面的咨询还未开展。
教育理念问题。目前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于教育理念的落后,其工作还停留在“被动”的地步,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还只是停留在“救火”阶段,往往在学生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相应的措施。
笔者认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是针对全体在校学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不应是解决、排出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而应是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解能力和适应能力;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终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高校的性质及工作特点决定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工作重点,心理治疗则是由社会医疗机构来完成。首先,高校是以教育为目的的组织,并不是医疗机构,与社会医疗机构相比并不具备心理治疗的工作优势;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使被动的治疗疾病转变为主动的预防疾病,有效提升心理素质,早教育、早预防,将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预防和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健康的大学生是健康社会文明的倡导者和示范者,全面提高广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对提升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有实施方案的针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干预,使其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一方面要注重预防各种异常心理及心理障碍的产生,对潜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适时的干预和治疗;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各种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珍爱生命预防自杀的讨论、成瘾行为的干预、艾滋病预防和性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人格的培养,以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适时调试情绪,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主体意识,并加入相关心理疾病的案例在学生中进行案例讨论。…经过总结和思考,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1、认知发展教育。认知教育是指通过常规或特殊训练,使大学生了解认知规律、特点及自身认识发展水平,从而发掘自身的不足,并学会对错误认知进行调控。
2、情绪稳定教育。情绪调控是为了避免自身情绪的大起大落或两极化,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调解自我情绪,使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形成适度的情绪反应能力与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避免心理失衡,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
3、意志力优化教育。意志力优化教育是使大学生学会调节激情,应付挫折打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意志行为水平,从而避免产生心理偏差,具备自觉、果断、坚持与自律的优秀品质。
4、健全个性品质教育。个性教育是使大学生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矫正不良的个性品质,促进完善的个性心理,从而形成开朗、活泼、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良好性格。
5、人际和谐教育。人际和谐教育是帮助大学生了解人际交往问的特点和规律,使得在群体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善于在群体中发挥自己的才干,达到高水平的自我实现。
6、积极适应教育。积极适应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掌握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使大学生积极适应自身、环境及社会的各种变化,学会调控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保持心理健康。同时深入认识自己、认识自身心理变化的特点,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在学会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优化和调解自己的学习过程,调控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开发潜能,适应学习生活。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繁琐的工程,要使其能正常有序地运转,既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施可行的途径与方法。
1。建立“三理”相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心理、择业心理、动力心理、创造心理、情绪心理、挫折心理、性与恋爱心理、人际关系心理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产生这些心理问题有着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观原因主要的是因为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在生理发育晚期,心理正处走向成熟而未成熟的阶段。
客观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方面的影响。一是社会的影响。社会的复杂环境,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物质上、精神上和文化上都存在各种弊端,必然导致人们价值观的扭曲,消极的社会风气对成长中的大学生存在各种积极、消极的影响。二是学校教育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学习压力、成长压力、就业压力等都不同程度的冲击考验着当代大学生稚嫩的心理。三是家庭的影响。家庭氛围、家长的教育能力、家庭结构以及家庭经济基础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总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着心理、生理、伦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建立“三理”相结合的模式。在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同时,加强生理教育,注重伦理教育,将生理、心理、伦理这“三理”有机整合在一起。
2.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
学校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其中包括信息网络,心理教育理念网、心理问题预警和援助网、家庭学校联络网、师生互动网、心理健康教育网等,形成人人主动参与、全社会积极配合的大网络体系。在建立网络体系时,承担心理教育的主要人员应勇挑中担,积极开设课程和讲座,宣传与普及心理知识,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室、心理交流论坛,完成网站网页制作,给大学生广阔的心理沟通平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形成一个以专业人员为主,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社团为辅的工作体系。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把握教育原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确定位在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以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这种教育原则把重点放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同时关注有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学生人群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工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任务绝不仅仅限于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而是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教学、心理测查等在内的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把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这既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又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健全在符合心理发展规律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深入人心,在学校成长的这个大背景下,促其得到最大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也只有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目标上,即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确立的基础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才能真正成为人格完善的手段、途径和方法。
(2)规定教育目标,唤起学生对心身健康的向往和自觉,提高其心理素质。在预防、纠正和发展三者相结合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规划,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3)讲究教育方式。以“活动一感悟一心灵成长”为主线,以课堂、网络、社会实践活动为途径、以课堂讲授、演讲辩论、社会实践、心理测试、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情景设置、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为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自我发现、自我调解、自由提升。
(4)开展心理训练。训练共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印象训练、语言训练、肢体训练和开放自我训练。训练中将学生进入某一个特定的主题情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中获得感受,理解每一个角色的心理,并相互交换心得,帮助彼此之间建立并加深对不同人际关系的理解,消除误会,在认识上飞跃。
(5)做好身心健康教育,即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心理素质的强化。其中躯体疾病的预防主要分为健康行为的确立和有害行为的干预;而心理素质的强化重点是健康心理的培养、心理危机的干预和心理辅导的开展。在课程教育中应重视心理辅导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辨别能力,以增强他们在复杂环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帮助他们积累成长的经验和方法。
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高校开展的心理辅导是辅助型而非治疗型,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疑惑,排除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促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方面发挥内在潜力,逐步走向成熟和成功。心理测试是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工作,对学生人格发展、情绪、行为、适应性和职业兴趣等方面进行专业测试,建立健全的学生心理档案,从中发现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其规律,找出有心理疾病的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建设专业知识强的教师队伍
篇9
关键词: 英语 教学质量与效率 有效途径
1.引言
英语作为外语教学,我们应了解该语言的文化特征。英语既是该语言的文化的载体,又是思维传播的媒体。因此,英语教学的过程和最终目标的是促使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词汇的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词汇组合成语和语篇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表达思想的能力。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是英语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
2.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不平衡。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极大。大学生入学英语基础相差较大。不同高校及同一高校(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期望差异也极大。特别近几年来的扩大招生,使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涌入高校。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小学到大学,虽然教师、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但效果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
(1)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圣经》,教师无权思考课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课程与教学的孤立,使师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充法发挥。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权威”,不容学生置疑,而学生的任务只是听、记、问、答。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只要学生记住就行了,而不注意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目前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依然是“只见学科不见人”,很少关注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许多成绩的取得以牺牲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代价。学生学得苦、学得累。
(2)教学模式相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由于过分突出强调正确的语音、扎实的语法、一定的词汇量,造成老师是讲课主体,学生是听众,学生没有真正的语言体验、训练和实践的机会,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有效达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很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录音、录像、电视、网络及多媒体等课件的推广措施和力度不大,不重视改善教学条件,设备简陋陈旧,影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学习与运用脱节,导致了教学双方的消极互动,使学生经历了学习失败的消极体验,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使教学难以获得满意成效。
(4)英语教学师资不足、投入不够。教师的待遇差、缺少进修和提高的机会,学校对教师进修的政策不宽松、资金帮助少,众多原因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热情不高、缺乏敬业精神,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兼职工作方面,部分教师还寻机跳槽。再者,大学英语教师出于经济或任务所迫,兼课较多,妨碍了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从而对教师提高科研、教学水平不利。这使得许多教师成为“教书匠”,对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不利。因而造成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不能适应学生入学后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上述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高等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积极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我们的思考与对策必须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研讨,应从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管理五个方面入手深化教学改革,从根本上实现“五个转变”。
3.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1)从多方面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课堂教学来看,“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积极创设大学生的有效学习环境和氛围,重视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与帮助。调动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教学模式来看,“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大基本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二是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教学的设计,重在满足大学生的要求,以大学生的参与为衡量标准。把统一要求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结合起来,制订教学计划要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科学地确定必修的核心课程。否则会成为无序的、无目的的教育。同时,又要看到大学生是有差异的,而且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组合上应该多样化,实行多种模块,让大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及授课教师方面有一定的选择权。
(2)从师生关系来看,“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师生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相互关爱的。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也应该是相互交流、合作的。
(3)从教育过程来看,“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勇于展示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参与。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其内在的价值。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所需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3.2“以学生为中心”是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
(1)“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在英语学习中提高大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利用所学材料解决问题,发挥已具有的语言能力,积极参加言语活动的有效方式。以大班精读课为例:这本身是启发大学生心智,帮助大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交流活动。所以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除了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课前演讲、讨论,讲解名人轶事等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根据课文的主题,编排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双人对话(pair work)、小组讨论(group work)、课堂辩论(class debate)及演讲(speech)等。这些形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大学生出现疲倦的状况,又可提高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班授课,增加口语练习。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口语水平低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语言环境,大学生能够练习口语的唯一机会是课堂,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忽视口语训练,这样就造成了大学生只会读、不会说的情况。为了克服以往翻译语法教学法造成的“哑吧英语”的顽疾,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应在授课的内容和侧重点上也做一些调整。针对大学生英语水平和口语能力普遍低的问题,采用听说小班授课,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听说。内容上做到丰富、逼真、有趣,力求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余,组织大学生欣赏现代诗歌、名人演讲、电影对白、英文歌曲等。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培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这也是培养大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重点和关键。
(3)“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入过程写作教学法。英语写作也是大学生较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强化英语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己经是势在必行。因课时、班级规模等客观条件限制,目前的大学英语写作仍以成品教学法为主,即老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改作文,而批改的重点往往是在语言形式而不是语言内容,对篇章结构的分析、反馈不足,而大学生只关心分数,对老师的评语和修改部分不太认真阅读,结果同样的错误在以后的作文中仍然出现。针对这种弊端,应引入过程写作教学法:英语的写作内容多种多样,在课堂上,教师找一些简短的形式供大学生练习,如通知、便条、报告、邀请函、致谢信等,这样大学生可以在短暂的时间里练习动手能力。
(4)强文化因素的导入。外语教学的宗旨是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实现恰当有效的交际。如果忽略了文化差异这一因素,势必造成双方交流的障碍。在教学中结合大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加强了文化知识的导入,从英语“重逻辑,重明确”的特点入手,使大学生学会用英语式的思维造句作文。此外,还可以结合课文向学生讲授跨文化交流的礼仪、注意事项、日常用语、体态语等。这种文化因素的导入,有利于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大学外语教学体系,突破了传统的语言知识教学的局限性,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
3.3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
英语课文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课文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文所包含的词语、词法、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以全新的姿态迈向21世纪的战略举措,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语言教学只有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其功能和生命力。因此,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多探索把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把课文内容作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议论、评价、延伸和借鉴等言语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4坚持“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效果考核阶段,学生无疑是“主角”。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考核,他们都需要把自己所获知识的展现出来。考核结束后,他们则需把考核中出现的错误、原本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书面总结,以备教师检查,或作为教师单独提问或指导的依据。此外,学生平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反复练习和模仿、做作业等,老师可以适时检查并留下指导性意见,以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并非教而会之,需要大量的、反复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掌握,因为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本质使英语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就语言学习而言,“教”与“学”实际上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的结果最终得由“学”来体现,抓住了“学”,就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了“学”,就是明确了英语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以语言学习规律为基础的,它把学生从被动引向主动,从消极接收引向积极参与。语言知识尽管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但语言知识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转化为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变为交际活动的场所。教师应从传统的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转变,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单边灌输型”向“双边交互型或多边交互型”活动转变。通过平等参与和学生的主角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听读,提高学生的接受性技能;通过说写,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努力形成课堂教学的整体活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本领。我们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有益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学会”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和被动性,而“会学”能使人终身享用,符合“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会学”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效果更佳,所以,教师要给学生送金子,更要教学生点金术,使之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只有“会学”,才能学好,才能创新,才能有所作为。
3.5坚持营造“多维度”的语言交际环境,使教学手段从“黑板-课本-录音机”向“多媒体化”转变。
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笔者发现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本身融入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学生实际接收信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确实有了极大的增加,但是,学生接收信息的速度能否适应高清晰度投影显示和课件讲授速度,则是需要进行探讨的问题。由于学生素质及教师素质的不同,即使是使用完全相同的一套多媒体课件,其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授课对象、本人讲授特点等适当地调整课堂中教学信息传递,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时间内切实掌握和理解课程知识,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教学要求。此外,还要注意,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无是处,只要与新的教学手段相接合,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的。
3.6坚持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制度,使英语教学从注重“目标管理”向注重“过程管理”转变。
有效的教学质量考核是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建立严格、科学和规范的教学管理保证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就必须强化发展性过程考核,通过这种教学过程的量化考核实施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2)加强测试研究,实行教考分离;
(3)建立学生成绩档案,落实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
(4)强化教学研究活动,建立“周情通报”制度;
(5)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建立听课评教制度;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实行量化考核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如今在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英语已日益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它不仅是人们交际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国际竞争的“武器”。所以培养大批英语人才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认清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探索新办法、新思路,使大学英语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2]阎志坚.武世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
篇10
[关键词]地方高校 图书馆 学科馆员
[分类号]G252
学科馆员制度是现代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也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客观要求。自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至今,我国的学科馆员制度已有10年的历史。在这10年中,在学科馆员选拔、要求、职责,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得到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和高校师生的认可。但问题不少,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地方高校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方面,与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的图书馆比较,相对后滞,尚未普及,困难较多。主要的困难有:图书馆员的总体素质偏低,很难承担深层服务的任务,对口学科用户对其的信任度、满意度都不高,而且人数较少;评价制度不完善,学科馆员的业绩得不到应有的肯定,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工作忙于应付,流于形式;现代化的技术服务实施,信息资源都相对薄弱,硬件支持力度不足;管理、协调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等。要发展,就必须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解放思想,从地方高校的实际出发,借鉴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建立有地方高校特色,适合自身特点的学科馆员制度,以促进地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 学科馆员组建制度的创新
学科馆员的组建制度包括学科馆员的选拔,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层次结构,专职与兼职结构,来源结构等的规定。学科馆员是图书馆实施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的主体,是信息资源与对口专业用户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成败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结构合理、敬业高效的学科馆员队伍是创新服务的基石。根据地方高校的特点,在学科馆员组建制度方面应有以下创新举措:
1.1 层次结构创新
最初,研究型大学建立学科馆员队伍,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服务于对口专业的教师、专家、学者、研究生。对学科馆员的学历与能力都有高要求,如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有的要求博士学历;要求有坚实的图书馆知识和熟练的服务技能;要求有深层的对口专业的知识背景等。总之,要求学科馆员成为学者型、专家型人才,能为对口专业用户提供深层的服务,进行知识重组。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这种高素质的人才较少,很难满足各门学科专业的需要;对口专业的需要又是多层次的,既有一般的低层次需求,又有高层次的需求,如果让学者型、专业型的学科馆员全面服务,必然任务过重。因此,根据对口专业用户的需求进行细分,可以打破单一的格局,建设信息宣传学科馆员、信息教育学科馆员、信息导航学科馆员和信息开发学科馆员4个层次结构。它们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馆员队伍。
信息宣传学科馆员,有大学本科学历即可。主要为对口专业用户宣传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共享的信息资源,宣传本馆信息服务实施,介绍专业新书和最新的论文,专业教学改革的动态等。
信息教育学科馆员,有大学本科学历即可。主要向对口专业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指导数据库查询,指导使用先进的现代服务器,开设有关讲座,编写电子信息资源使用指南等。
信息导航学科馆员,需要大学本科或硕士学历,不但要熟悉检索工作的操作,而且要有对口专业的知识功底。主要任务是介绍各种网络数据库,如清华同方、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开展科研查新及从课题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跟踪服务。
信息开发学科馆员,要求大学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副教授以上职称。主要任务是高层次服务,提供科研决策参考咨询;参与对口专用文献信息的选择和评价;参与制定馆藏的全方位发展计划;建立对口专业的专家信息系统等。
1.2 专职与兼职组合创新
由于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较少,要负责全校各专业的文献信息服务有困难,可以创新组建模式,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既可解决人员少的困难,又可开发、利用其他的人才资源。图书馆可以选拔一名专职的学科馆员,既可在现职的馆员中选拔,又可以在已退休的馆员中选拔。对口的院系所,可以选拔兼职的学科馆员,信息开发学科馆员可从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知名教授中选拔,其他的信息宣传、导航的学科馆员则可以从讲师、助教中选拔。院系所也有退休人员,符合条件的,也可以聘请为兼职学科馆员。
兼职的学科馆员的选拔要根据自愿的原则,提出任务要求,采取灵活的管理办法,并给予一定的报酬。
1.3 学科馆员来源创新
研究性大学图书馆本身已经拥有丰富的高素质人才,但仍然需要引进人才少些。地方性高校图书馆在学科馆员来源短缺的情况下,更应该根据需求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有计划地引进高素质的、能够承担深层服务的人才,以壮大学科馆员的队伍,扩大学科馆员的来源。
引进人才又要与培训现有的本馆人才相结合,而且应把培训作为重点。学科馆员也需要继续教育。现代的学科知识更新快,学科知识不断地分化,又不断地重新组合,令人应接不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承担为学科信息服务的任务。学科馆员是特殊的知识载体,要按照专业化的要求为自己制定进修计划,不但要进行业务培训,而且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和脚踏实地敬业精神。学科馆员要在实践中学习,开展工作研究,图书馆领导也要为他们集中学习,外出进修提供条件。
2 学科馆员服务制度的创新
2.1 服务对象的创新
服务对象创新,从主要为对口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服务为主,转向包括本科生、专科生的全体服务。
最初,研究型大学学科馆员的服务对象较窄,主要为对口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提供高质量、前瞻性、有深度的服务,要求精、新、细、快基本上属于信息开发学科馆员承担的任务。但是,地方高校是以教学为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高校,其科研任务相对研究型大学来说,要少一些。地方高校的本科生较多,有的还有专科生,有的尚未设立硕士点。这些大学生的专业信息要求应该得到满足。因此,服务对象应该拓宽,除设立信息开发学科馆员,保证高层次的信息需求之外,还应兼顾本科生、专科生的需求,可以配备信息宣传、信息教育、信息导航方面的学科馆员面向大学生服务。
2.2 服务方式的创新
以网络服务为主,与直接服务的方式相结合。直接服务是指面对面的服务,其优点是可以直接对话交
流、快捷、准确,反馈及时。但学科馆员数量少,不可能都采取直接服务的方式。因此,就必须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工具,进行网络服务。这样可以解决学科馆员少而服务对象多的矛盾。可以在本校的局域网上建立个人的网页、博客、电子邮箱、QQ聊天号,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平台。要公布个人的手机号,以便联系。
2.3 服务模式的创新
建立用户参与的共建共享服务模式。即学科馆员为对口专业用户服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主动性。用户是受动者、接受者。这种单方面的服务模式,没有充分挖掘用户的信息资源,以充实服务内容。学科馆员毕竟人数少,而且时间、精力、学识、能力有限,面对众多的数据库,海量的网络信息,就显得力不从心。而用户众多,其本身就是信息资源的载体,接触的文献信息多。目前,专业论文分散在各种专著和期刊上,而用户会经常关心这些专业信息。用户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许多论文不一定公开发表,其信息资源也是很有价值的。因此,地方高校学科馆员偏少,发动对口专业用户参与信息资源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学科馆员可以建立馆员与用户互动的共建共享平台:①设立用户推荐专著、论文的网络平台,介绍最新的论文、论著及查找方法;②设立用户学术论坛,发表用户的读书心得以及学术观点;开展书评,对重要的文章进行评论,各抒己见;③组织网络辩论会,吸引用户参与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引起争鸣;④展示用户的学术成果;⑤公布专业论文索引,征求用户的意见,鼓励用户补充和完善。
3 学科馆员的管理制度创新
3.1 管理体制创新
建立以图书馆管理为主,与对口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学科馆员双重管理体制。最初,学科馆员由图书馆单独管理,在选拔、定职、评价、激励等均由图书馆负责,而评价时只征求对口专业的意见。这样,学科馆员只对图书馆负责,干好干坏对口专业无权管辖,出现服务与评价脱节,有的工作出现址皮、推诿的现象。鉴于以上情况,应对学科馆员的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图书馆可将一部分权力给对口专业,如评价权。学科馆员为对口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对口专业最熟悉和最了解他们,最有资格进行的评价。
图书馆主要负责行政管理,如学科馆员的选拔、任命、定职、监督、协调等;对口专业则进行业务管理,确定学科馆员服务的具体内容,质与量的规定以及业务考核、评价。如学科馆员与对口专业的联系制度,提供文献信息的数量,跟踪服务课题的数量,讲座的次数等,总之对业务要细化、量化。这种业务的细化、量化,交给对口专业做比较合理,可以克服图书馆单一管理的粗松的弊端。对口专业有业务管理权限,其工作就更加积极,主动,减少图书馆的工作负担,两全其美。
3.2 多方考核与激励创新
加强学科馆员考核、激励制度的建设,激励是提高学科馆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潜在能力,做好对口服务的有效机制。如果学科馆员的工作努力、工作业绩得不到正确的评价和合理的报酬、激励,则会出现工作效率低下,身心疲倦的现象。
学科馆员有许多隐性知识,如个人专有的知识,特殊的操作技能,诀窍,一般不愿奉献出来,如果受到激励就能在活动中将隐性知识外化,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而激励又要以合理考核为前提,考核应有标准,对照要求,对学科馆员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应作全面的、合理的考核。然后再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报酬、激励。在激励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对学科馆员的考核应对以口专业用户为主,与自我总结,图书馆评估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业务考核与职业道德评价相结合。
・区分信息宣传、信息教育,信息导航、信息开发四种学科馆员的不同激励标准。
・学科馆员的报酬应列入图书馆的计划,保证落实到位。
・可以评选优秀学科馆员,给予奖励。
・在晋升职务,工作岗位调换,外出进修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
3.3 管理组织形式创新
建立学科馆员管理的协调机制,地方性高校的学科馆员一般分散在图书馆的各个部门,没有集中成立“学科馆员部”进行管理。研究型大学因为人才多,可以采取集中管理的办法。地方性高校可以将信息开发学科馆员集中在参考咨询部,其他信息宣传、信息教育、信息导航学科馆员可以分散在采编、流通、电子阅览室等部门。这些学科管理员除要完成本部门的少量工作之外,还要从事学科馆员工作。这样就会出现学科馆员工作与本部门工作的矛盾,这些矛盾需要图书馆领导来协调。
图书馆与对口院系所的关系十分紧密,学科馆员与对口院系所也会存在一些矛盾,需要图书馆协调。协调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学科馆员与所属的图书馆部门要职责分明,这是协调的前提与基础;②图书馆领导应该是协调的主持人,具有权威性;③重大的问题可以召开协调会议,商量解决。
地方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很有必要,但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以需要定制度,以上提出的创新举措只是针对一般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来说的。每个具体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校情况的学科馆员制度。
参考文献:
[1]姜爱蓉.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图书馆杂志,1999(6):30―31.
[2]张叔娘.我国学科馆员的研究现状及对策.情报探索,2009(1):18―20.
[3]青春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探讨与实践.情报探索,2009(1):108―109.
[4]王海燕.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与研究所图书馆学科馆员在学科化服务中关系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3):88―90.
[5]陈英.论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发展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