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贫困生学期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3 01:0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贫困生学期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贫困生学期总结

篇1

“亦师亦友”将是我作为辅导员的工作宗旨。作为老师,我有责任成为学生在思想上、学业上的引领者,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督促他们;作为朋友,我也有义务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的陪伴者,以一种平和的姿态与他们相处。作为大学辅导员,首先应该履行好管理和服务两个基本职能,主要有以下几项计划:

一、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只有具备了良好综合素质的辅导员,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自己优良的思想、品行、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熟悉本职工作、通晓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学生稳定

坚持“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的工作原则。在平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1. 落实每月班会制,做到经常查寝制。贴近学生的生活状况,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对宿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2. 提前做好节假日班级学生的离校、留校情况统计。在节假日结束前,及时了解返校情况。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认真落实学院有关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示,努力做好班级每位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和规范意识。

2. 坚持每周至少要找5-6名学生个别谈心,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3. 定期组织各班举行心理班会、心理话剧等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预防心理疾病。

四、加强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严格按照学生手册上的有关条列,进一步细化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使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1. 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班内少数同学平时对自己放松要求,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针对上学期末的考试成绩,要求落后的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力争本学期消灭不及格现象。

2. 建立健全通报机制,利用每月班会,及时通报学生到课率、就寝、内务等情况。

3. 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双管齐下地管理好学生,并做好相关记录。

4. 鼓励学生多参加学院和系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五、加强班干部的建设、管理工作

好的学生干部可以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班级干部是学生工作中的骨干和基石,也是辅导员与普通同学的桥梁和纽带。

1.在本学期初期,对原有的班委进行微调,优化组织结构。

2. 加强班级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每月定期召开例会,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性和主动性,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3.严格要求学生干部,对班干部的违纪现象的查处必须更加严格,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力求打造一支学习优秀、作风过硬的班干部,凸显他们在学生工作中的强大作用。

六、关注弱势群体、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关注贫困生也是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贫困生是我们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我带了3个班,共107人,其中有近32名不同程度的贫困生。

1. 配合学院的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工作的实施,统计各班级贫困生名单,建立贫困生档案,积极为学生争取贫困生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岗位。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认真做好贫困补助、助学金评定等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

2. 做好思想内向、不善与人沟通这类学生的思想跟踪教育和服务工作。

篇2

关键词:贫困生;案例分析;贫困生帮扶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01-01

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近年来各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国家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的加大,广大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得到了资助,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但同时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依赖、急功近利、感恩诚信缺失等问题。因此,对贫困生的心理帮扶、诚信教育、感恩教育逐渐受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

1.案例

案例一:王同学,家庭经济困难,家中兄弟姐妹五人,仅靠父母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她比较内向,生活态度较乐观,能够与同寝室同学相处融洽,虽本人有认真学习的意向,但成绩不佳。可能是由于其在家中排行较小,在家中受到宠爱,因此对自身的要求不太严格。但她却过于要强,争强好胜,在评定奖学金时,尽管不符合标准,还是以家庭困难为由,表示自己要得到此类奖学金的愿望,思想工作较难做通。

通过与班长、寝室同学、本人谈话和家长电话沟通,以及对她日常行为的观察,发现她的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尽管在家中受到宠爱,但也能为家中着想,希望早日成为家中的支柱。该生有较强的上进心,决心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报答父母。但同时,过于急功近利的性格也让她在个人利益方面不懂得谦让,一旦遇到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就会表露出利益必争的极端心理。

针对这一问题,辅导员没有采取一味的说教,而是与该生经常聊天,讨论学业,帮助她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时常督促检查其学习进度,并帮助她联系合适的家教和校内勤工助学,使她在经济上脱贫。此外,为了调整她的心态,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宣扬在班集体内部,同学之间应有团结、平和、谦让的精神,让她事先查找资料、用心准备、在会上发言、会后与之交流。平日与她沟通时,有意无意的讲道理、举实例,逐渐感觉到她有了较大的变化。在大二学年中两次拿到奖学金,并在接下来评比国家助学金时,能够谦让其他家庭困难的同学。

案例二:杨同学,在报到时,就上交了贫困证明,他父母双双下岗,全家人仅靠每个月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计,尽管父母做些小买卖贴补家用,但每年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让这个家庭难以承受。但奇怪的是,在每学期班里做经济困难生的民意调查时,没有同学认为他家庭困难。深入调查原因,他虽然家庭困难,但父母对其的需求向来是有求必应,养成了虚荣心强、自私的性格。在寝室与同学攀比吃穿,第一学期发放的助学金购买了MP4,在同学中影响非常不好。

对此,辅导员通过多次与其谈话,加强人生观教育。引导他把眼光放远,心胸拓宽。多为他人着想。同时,与其父母沟通,希望他们能够适当地更改对该生的教育模式,培养子女诚实、开朗、感恩的优良性格。通过学校家长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逐渐使该同学在内心深处受到触动,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对自身的学习生活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定位,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最终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2.教育方法

2.1 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如班会、文体活动等,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身心素质;另外,通过谈话,内容可以涉及人生、学习等方面,潜移默化中给予其思想上的触动和熏陶。

2.2 联合、发动班级普通同学、班级干部,关怀贫困生心灵。重视心灵的帮助,使其心灵能够独立自强、健康成长。

2.3 学业上的指导和勤工助学相结合。注重学习,加强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同时重视勤工助学的积极意义,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养成学生独立的经济观念。

2.4 建立公正、透明的评比体系和监督体系,使奖、助学金能够真正发放到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手中。建立监督体制,将学生的得到的奖学金使用情况归档,促进学生学业、诚信、感恩等方面素质的提高。

3.常见问题

3.1 自卑心理较强。部分贫困生因家乡属贫困地区,整体经济条件较差,教育条件也相对薄弱,学生们从小自立要强,与周围同学差异不大;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大家来自不同地区,面对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观念、人际交往等,他们多数不能适应,自尊转变为自卑,甚至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正是此类异常的顾虑和担忧干扰了他们全面客观看待自己优势和所拥有的条件的能力,往往因为一点小事,或者是误会而不满意自己、否定自己;同时他们不愿表白自己的心理,或者将自己的真实心理隐藏起来既不善交际也不愿同周围人交流,长期形成心理压抑。

3.2 自立自强,但心理负担较重。贫困学生因受家庭环境等影响,大多吃苦耐劳,待人诚实,做事踏实,勤劳朴素。但他们的心理负担较重,与其他同学相比他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学习,还要担心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开支,每当新学年开始时他们都很担忧难以交齐的学杂费和平时的生活费。这些担心都会不断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长时期处于紧张状态。

3.3 关注学习成绩,常忽略交际能力的锻炼。贫困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能考上大学进城里念书实属不易。所以他们更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平时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但他们往往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性格相对内向,交际能力薄弱,与周围同学交流甚至应聘工作时处于被动状态。

4.辅导员工作启示

4.1 贫困生只是因某些学生家里经济相对拮据而产生的特殊称谓,故是否是"贫困生"与学生本身的能力、学习成绩等并无本质联系,只是有少数学生相对内向,没能及时调整自己心态而存在自闭、自卑的心理。

4.2 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贫困生的家庭同尤绱恕S械氖且蛭家乡位于相对落后地区,经济整体发展缓慢;有的家庭面临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而遭到临时变故;有的家庭则是因为亲人生病等情况而入不敷出……因而面对不同的学生首先要认真了解其家庭背景,这样才能更深切的走入学生内心,学生也会愿意向老师倾诉他们的所思所想。

篇3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

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具备高尚的人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讲究为人师表。我在思想上力求上进,众所周知,理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坚持在工作中以“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熟悉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学校当前的中心工作,为辅导员工作打下坚实的政治理论基础。在接触辅导员工作一学期时间里,本人对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方面加强了,通过主题教育的开展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并且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加强自身思想理论学习;但是,自身的学习意识的还是不够坚定,不能持之以恒,有时候间隔学习的时间比较久,在这方面上要有待加强,克服自身存在的意识薄弱,不够严格要求自己上进行改进。

辅导员自身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是从事这项工作的理论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力争多学多看,使自身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坚持在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熟悉国家政策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辅导员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说,全方位、全过程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办得让家长放心、让学校放心。寻求新的管理方式,充分信任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好表率,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辅导员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追求。

二、学生思想动态方面

能够成为一名辅导员,和学生一起成长,使我感到很自豪的地方。但是第一次作为新人辅导员心里还是很不踏实,怕自己带不好班级,怕会犯错误,怕学生闹事情等担心的问题,使自己感觉责任比较大。经过一个这学期的摸索,也能够比较从容第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辅导员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说,全方位、全过程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办得让家长放心、让学校放心。寻求新的管理方式,充分信任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好表率,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辅导员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追求。我一直在努力,也将继续为之努力。

一是在学生的思想工作上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放在首位。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讲究享乐主义,比较怕吃苦,这时候在校园里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一名辅导员,自身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上以身作则,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在班会上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缺课旷课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予他违纪等各方面的分析,使其知道其弊端。并联系家长也做起思想政治工作;双管其下,贯彻学生的思想工作。

三、班级班风建设方面

针对本年级学生特性,性格个性差异大,有个性张扬的、有较积极的善于表现自己的,但也有较调皮的学生;聪思想上都积极要求进步的特点,从学期开始的第一次班会见面会上就强调提出了团结,紧张,活泼,共进的班风口号。

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学开始就在班集体中形成了良好的奋进,团结的氛围,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寻找制定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举行了榜样经验交流会,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思想水平及能力,以更好的树立个人的目标。各班组织了一支有能力,有号召力,团结向上的班委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班委会及各科课代表能与各位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抓好日常的考勤和良好的课堂纪律,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管理好班级的日常工作。

四、学生奖助学金工作

学生奖助学金评议工作,提前搜集信息,仔细认真审核贫困生信息,建立完善的贫困生库,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时刻关注贫困生生活、学习情况。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初评、复评,最后公示,公开、透明评定国家、学校奖助学金;建立规范的勤工助学制度;加大对品学兼优且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奖励力度;不定期进行爱心捐助物品发放;建立日益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贫困生工作有的放矢,将“资助”与“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做好贫困生工作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切实抓好奖、贷、勤、助工作。

五、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本学期通过开展了各项主题班会,进行了消防、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专门的班会教育。为确保学生的安全,节假日手机坚持每天24小时待机,同时在各班级里要求班干有情况要第一时间反映上来,建立应急反映机制。特别是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在不涉及个人隐私的情况下,要求其同寝室的其他同学多给予关注。每次放假爱豆提醒学生在回家和返校的途中注意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篇4

一、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不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一切活动的开展都把同学们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使同学们在思想上永不松懈,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内向学生的思想跟踪服务、了解有情绪波动学生的思想动向,做到超前防范,信息畅通,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在辅导员常规工作中,坚持每周至少要找2~3名学生个别谈心,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要求。每两周参加一次学生不同类型的班会、晚自习等活动,贴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得到学生的肯定。

四、经常与课任教师联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及学习情况,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安排好学生课内外学习生活和作息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各类实践活动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五、开好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一种常用且有效果的方法,也是实现班级建设目标,不断强化奋斗目标的常用工具之一,通过精心组织主题班会,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生动活泼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成长等方便的教育,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学生干部的管理与指导工作,通过每周召开一次学生干部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布置下周任务,加强了的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导他们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发挥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对学生干部进行周月考评,对他们日常学生会工作的工作态度,完成反馈情况,出勤情况等进行打分,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

七、勤工俭学,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提高生活水平,培养综合技能,学校提倡和支持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健康有益的勤工助学活动。校外勤工俭学做兼职是校内勤工俭学岗位的一个延伸。同时关注贫困生的学习与生活。贫困生是我们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我所带的班中,有不同程度的贫困生,所以关注贫困生也是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八、继续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认真做好学生评优、推优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活动月以及河北省挑战杯等竞赛和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督促同学们积极学习英语,争取早日通过四六级考试。同时给同学们更好的建议,让考研的学生抓紧一切时间,每个同学都要有自己的打算,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篇5

摘要: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贫困生认定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标准和方法,分析了认定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进工作方式的建议,借此推动高校贫困生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认定工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在校生数量急剧增加,由于多种原因,其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增加较快,椐统计,经济困难大学生约占在校生总人数的20%,其别困难的占8%―10%。贫困生问题成为了高等教育和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确保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因此对此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救困的政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多种方式的助学体系。这些政策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就是高校贫困生的认定、资助及管理等工作,它关系到国家助学政策功效的发挥。并且高校的认定工作涉及学生人数多,程序复杂,工作量大,没有一套统一的、客观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贫困生认定已成为困扰各高校贫困生工作的一道难题。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制度,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益,显得非常重要紧迫。

一、 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标准以及方法

(一)认定标准

一般高校的贫困生的认定主要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在校的消费行为等进行综合考虑而定的,高校主要采用以下标准:

(1)学校或家庭所在地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2)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属于较低水平,如边远山区的农村贫困家庭,城市双亲下岗等;

(3)单亲家庭,且家长下岗或者失去劳动能力;

(4)孤儿,父母双亡,无其它亲属给予固定的经济支持;

(5)其它,包括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认定标准可设置为一般困难、困难和特殊困难等。

(二)认定方法

高校目前采用的贫困生认定的一般程序包括学生自己凭有效贫困证明申请,班级民主评议推荐,辅导员考虑在校消费情况确定,最后学校审批。具体的认定方法为:

(1)贫困生自我认定

学生填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提供生源地民政局、居委会等相关部门开具的县乡村三级证明,相关困难证件(《特困证》、《最低生活保障证》、《社会扶助证》等)从而作为贫困程度的依据,以此作为享有贫困资助的资格和权利。

(2)家庭户口与生源地分析

通常情况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此外,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于东西部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生源地也可以作为判断学生经济状况的一个影响因素。将家庭户口与生源地结合起来分析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这对于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3)民主评议与辅导员判断

本方式是班级同学都参与,依据学生日常真实的生活状况,如实反映,相互监督。班级成立认定工作小组,采用开班会,座谈,走访,评议,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贫困生的认定。辅导员可根据民主评议的情况与自身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观察,对学生的经济情况进行判断。

(4)学生消费情况

对在校消费情况的核查一般采用“横向比较认定法”、“月消费水平认定法”、“月最低生活保障线比照认定法”等认定方法。至少一学期或是一年后,学校抽取在校学生学习生活消费支出、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学生学费交纳情况等方面,在学生中进行横向比较,根据学校学生贫困水平线来确定贫困生。高校贫困生线可按以下公式计算:PL = X/ 2,其中PL表示贫困线,X表示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大学生用于大学生活、学习、发展消费的平均值)。X值可通过随机抽取不低于全校学生数的10%的数据(问卷、校园卡等形式)统计获得,也即得出本校认定贫困生的量化指标(PL)。根据PL值,可计算贫困率(PR),亦即贫困线以下学生占总学生的比率。

二、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的认定方法的缺陷

(一)贫困证明可信度不高

贫困证明是贫困生认定的重要材料,对大一的新生来说更为重要,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工作态度极其不负责,对贫困证明的审查不够严密,或者学生弄虚作假,非贫困生也开出来相应的贫困证明,学生管理相关人员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觉察的。虚假贫困证明直接影响了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使认定结果不客观真实。

(二)贫困生认定标准绝对化

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有不平衡性,同一地区的城乡差距不平衡性也普遍存在,学生家庭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对贫困家庭认定的标准必然不统一。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难度。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贫困生的认定中还出现了许多很难界定的情况,比如拥有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是否成为界定贫困生的一个条件,或者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或增加收入是否会影响贫困生认定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对贫困标准带来了极大的争议。同时,高校中也存在评定标准不合理的情况,某些助学管理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和经济资助的关系模糊不清,将奖励与资助混淆,例如获得奖学金的同学不能被认定为贫困生。

(三)操作过程不规范、不科学

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一般采取“学生申请一辅导员判断一学校审批”这一固定模式。学生随意夸大自己的贫困程度也无从考证,认定人员若责任心不强,受个人偏好影响,则在不了解情况不按规定程序办事的前提下,会随意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必然也会影响到认定结果的客观性。同时评定不能及时反映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结果通常是静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缺少根据变化对档案的实时更新。

(四)学生隐私和诚信问题

有的班级通过“选举”的方式来确定贫困生的名额,贫困生上台讲述自身的家庭贫困程度,在同学面前公开自己的秘密;或者有些学校把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和受助情况公示出来,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学生的隐私,并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有些贫困生因此宁可选择不要资助,致使有的真正贫困的学生得不到资助;或者在接受受助后,心理上无法与同学平等相处,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此外,有少部分学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获得资助,虚报家庭收入,提供假证明,或者拉关系等方式,冒充贫困生,使得辅导员展贫困生认定工作变得十分的被动,给贫困生认定增加了人力困难。一旦拿到贫困资助后,这些学生生活铺张浪费,购买高档手机、电脑,或在外租房住,或出去旅游,这些都严重违背了国家资助的政策,在学生中造成极坏影响。

三、贫困生资助工作改进的建议

针对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改进的建议:

(一)保证认定工作的信息的准确性

首先,学校不应完全依赖生源地所开具的贫困证明,做好对家庭情况的审查工作,重点放在调查家庭成员的职业,各类收入,财产,特殊情况(如失业、病残等);其次也可以对税收、保险、贷款情况进行了解。具体的方式可以是邮件、电话、实地走访等,并定期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复查。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包括贫困生生源地、具体家庭困难情况、父母职业、月收入、贫困证明、受资助情况等相关信息在内的动态贫困生数据库,并针对贫困生贫困程度的变化和贫困生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相关信息的调整,实施动态管理模式,形成一个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平台。逐步建立起学校、政府、社会可以部分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这一数据库平台主要对贫困生资助工作者开放,使得资助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能利用贫困生资助信息库及时调整资助工作。

(二)构建了系统的评价体系

首先,认定的过程中应注重定量和定性的结合。在定量方面,应考虑贫困生的家庭收入与支出关系,家庭成员的职业现状和家庭的人数,以及在校消费情况等指标;在定性方面,同时要结合贫困生提交的贫困证明,辅导员与贫困生谈话记录,贫困生的生活情况及平时综合表现等加以定性认定。并在实际操作中,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现在一些高校已经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数学模型引入到贫困生评价体系,其主要分析思路是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分别进行无量纲化,然后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涉及模糊因素的对象系统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就很好解决了判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该方式还在初步实践阶段,能否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还需更广泛和长期的运用。

(三)加强诚信教育和加大对贫困生认定后的监督力度

首先做好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诚信教育工作,帮助正视贫困、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诚信意识、学会感恩等几个方面对贫困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团结、互助、礼让、关爱的文明新风。其次加强后期的监督,要健全、畅通学生意见反馈渠道,对于不符合贫困生条件的假贫困生要及时停止资助并且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同时,学校管理部门也应该定期对贫困学生进行抽查监督,辅导员应该加强和贫困生的沟通,及时掌握贫困学生的生活状况,监督好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效果。

(四)扩展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内涵

贫困生除了家庭经济困难之外,能力、素质、心理方面、社会资源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应注意收集这些方面的信息,了解和区分何种资助方式对学生的帮助最大,最有意义,以此使资助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也要求高校必须丰富资助模式,例如,开辟更多的学生勤工助学岗位资助与学生个人小型创业相结合;实施项目化的贫困生能力提升资助项目,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生“无偿”的资助模式,建立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有偿资助模式。同时,利用多种途径对贫困生进行思想和心理教育,使贫困生能够实现自我调整、自力更生的良好局面。

总之,贫困生认定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这就要求老师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同时不断反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实践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只有做好资助对象的认定工作才能有效地分配资助资金,确保资助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地解决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问题。(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成,薛全会,张亚莉.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4

[2]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95-125

[3]余冲.高校贫困生认定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高教,2008(5):13

篇6

在课题组前期的调研和资料收集过程中,发现广东各地方本科院校基本上没有针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数据资料统计和分析,贫困生就业率被湮没在各高校整体就业率中。为了了解广东地方本科院校贫困生就业状况,课题组于2014年5-6月对包括肇庆学院、嘉应学院、韶关学院、茂名学院、惠州学院等五所广东地方本科院校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贫困生对国家和地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择业心态、就业压力、就业期望值、求职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以及离校前的签约率等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当前广东地方高校贫困生就业的现实情况及问题所在,为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对策提供基础和方向。课题组先在肇庆学院以开放调查的方式编制了大量有关地方本科院校贫困生就业的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后将问题编制成问卷进行调查。课题组以广东具有代表性的五所地方本科院校为调查对象,共向贫困生发放问卷500份,全部为广东生源,回收有效问卷448份,有效率为90%。本次调查所选取的高校所处地理位置皆不在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聚集了大量贫困大学生,调查涉及了不同专业、性别的学生,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调查数据经过科学的处理和分析,使得结果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广东地方本科院校贫困生就业意识明确、就业压力较强;就业期望值较高、就业方向单一;就业率尚可但就业质量不高;实际就业方向较为单一、就业竞争力严重缺乏。

(一)就业意识明确、就业压力较强

在本次调查中,就贫困生的就业意识设置了“一定要找到满意的工作才签约”、“先就业后择业”、“只要有工作就签约”三个选项,其中有93.4%的贫困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有5.8%的贫困生选择“一定要找到满意的工作才签约”,选择“只要有工作就签约”的仅占0.8%。由此可见,近几年高校在对毕业生求职时“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培养方面成效显著,贫困生的就业意识明确。在问及贫困生“有无感受到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强度如何”时,选择“有较强的就业压力”的比例达到78.4%,选择“基本上没有就业压力”的仅为5.3%,由此可见,贫困生的就业压力较强。调查中还发现,贫困生的就业压力来源按照强度依次为:学校名气不大,与重点高校毕业生相比缺乏优势;家在农村,经济条件差,没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实力;所学专业与社会需要脱节;自身竞争力不够;社会大环境不理想。由此可见,地方院校贫困生把就业压力大主要归因为外在原因,而较少从自身内部寻找原因。在“如何应对就业压力”的问题上,参照罗锡莉2008年编制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设置了“正面认识”、“心态调节”、“积极搜集就业信息”、“自我增值”、“妥协”、“寻求支持”、“注意转移”、“寻求帮助”、“发泄与回避”9个选项。贫困生采取的压力应对方式由多到少依次为:积极搜集就业信息、寻求支持、寻求帮助、自我增值、妥协、发泄与回避、心态调节。由此可见,在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时,贫困生虽然大多能调节自身的心态,主动迎接挑战,寻求帮助。但对于那些多次求职碰壁的贫困生来说,压力应对方式则转为发泄与回避等消极方式,应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二)就业期望值较高、就业地域选择较单一

本次调查从“期望的薪资待遇”、“期望的工作地域”、“期望的工作性质”几个方面对贫困生的就业期望值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在问及“你比较满意的薪资水平”时,有2000—2500元、2500—3000元、3000--3500元、3500元以上四个选项,其中16.8%的学生选择2000—2500元,35.7%选择2500—3000元,选择后两项的人数为47.5%。上述调查数据,与安少华在《珠江三角洲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特点调查报告》中“32%的毕业生期望第一份工作薪酬是3001—4000元,47.6%的毕业生选择4001元以上”的调查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广东地方高校贫困生虽然背负着经济上的压力,承受着与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高校相比更为不利的就业环境,但是对薪酬的要求仍然较高。在问及“毕业后理想的就业地域”时,设置了“珠三角大城市”、“珠三角二线城市”、“珠三角之外的小城市”、“家乡”、“广东省外”几个选项。选择“珠三角大城市”的为8.3%,“珠三角二线城市”的为26.4%,选择“珠三角之外的小城市”和“家乡”的分别为31.3%和34%,选择“广东省外”的为0。从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贫困生并没有像媒体中报道的趋之若鹜向往大城市的高薪和繁华生活,愿意回家乡就业的比例较大,这是可喜和值得欣慰的地方,这不但有利于贫困生顺利就业,也有利于弥补基层人才资源匮乏的窘境。但也需要广大基层不断制定和完善吸引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保障大学生回乡就业后的正当权益,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使大学生人尽其才。另外,从上述数据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广东人的乡土观念和家族观念非常浓厚,就业方向较为单一,不愿去广东之外的其他地方就业,这显然不利于人才资源的相互流动,无形中也进一步加大了就业的压力和难度。在问及“你期望从事的工作性质”时,设置了“事业单位公务员”、“企业职员”、“医生、教师等技术性工作”、“自由职业者”几个方面,选择“事业单位公务员”的占21.7%,选择“企业职员”的占35.2%,选择“医生、教师等技术性工作”的占42.3%,选择“自由职业者”的仅为0.8%。可见,贫困生求职时在选择“事业单位公务员”的比例方面要比相关研究资料关于毕业生求职选择公务员的比例要略低,这其中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从调查中还可看出,贫困生选择“医生、教师等技术性工作”的比例非常高,主要原因是上述五所地方本科院校贫困生大多为师范专业,因为师范专业学费相对便宜,还能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因而成为贫困生的首选。选择“自由职业者”的比例非常小,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广大的农村和贫困地区,传统观念非常浓厚,认为只有在单位工作才有保障,自由职业者还没有被传统观念接受。另一方面,贫困生不求高薪、但求稳定的心理使得他们仍然愿意选择有固定收入和稳定职位的工作,很少有自主创业或开辟新天地的打算。

(三)就业率尚可、就业质量不高

据《广东省201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显示,2014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达95.86%,与上年同期就业率(94.65%)相比略有上升。在本次调查的五所地方本科院校中,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基本都保持在95%以上,但是占全体毕业生总数约25%的贫困大学生就业率却缺乏科学详细的统计和分析,湮没在整体就业率中。为了调查了解贫困大学生就业率,本次调查专门选择在6月进行,在问及“是否已经签约”或“是否已经找到工作”时,有78.6%的贫困生表示已经签约或已经找到工作,这个数据虽然低于整体就业率,但对本身处于就业劣势的贫困生来说已经非常喜人。经过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和分析,发现在这些高就业率背后,隐藏着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期望的薪资待遇和实际签约时的薪资待遇有一定的差距。调查“实际签约时的薪水”时,2000-2500元的薪水是78.9%的贫困生签约时用人单位开出的实际工资水平,与上文贫困生期望薪资待遇相比差距过大。第二,就业率存在一定的“水分”。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就“具体找到的工作”在校园对贫困生进行了随机采访,在随机接受采访的约30名贫困生中,有至少5人表示毕业后的工作是做保险业务,替某个产品做销售、肯德基、麦当劳打工等没有劳动协议、没有固定薪水、缺乏劳动保护的工作。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同学表示签订的所谓就业协议实际是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给学生下达的硬性指标,存在一定的造假行为。第三,工作环境及发展前景堪忧。部分贫困生出于毕业后急于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考虑,一心想尽快就业,对就业地域、就业环境、工作发展前景等大多没有仔细考虑,只要用人单位开出差不多的薪资水平,贫困生基本上会立刻签约。在调查中,在问及“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时,76%的贫困生选择“薪资待遇”,仅有23%的同学表示“会考虑工作环境和发展前途”。这虽然有利于提高所属高校的整体就业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但对于贫困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四)实际就业方向较为单一、就业竞争力严重缺乏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广东地方高校贫困生实际就业方向较为单一、大多去往生源所在地,去珠三角城市发展的比例较小。在问及“实际就业的地域范围”时,有“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大城市”、“佛山、珠海等较大城市”、“其他地级市”、“家乡所在县城”等几个选项。有84%的贫困大学生实际回家乡就业,只有12%的贫困生实际去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就业。这固然与珠三角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贫困生自身缺乏家庭经济支持较难在大城市站稳脚跟有关,客观上也有利的补充了广东偏远县市人才资源匮乏的窘境。但是,贫困生大多来自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乡村和县市,受制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贫困生返乡后虽有改善家乡面貌的强烈愿望,但却缺乏自身才能和抱负施展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支持,大多难以进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构和部门,为家乡建设出力的抱负大多难以实现。相比珠三角较为宽松的就业环境和较为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贫困生的长远发展也因此受到极大影响。即使少数贫困生毕业后去往珠三角地区发展,但因长期经济贫困带来的性格过于拘谨、不善人际交往技巧、社会生活阅历较浅、就业核心技能培养不足等问题而严重影响其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竞争力。

三、建议和结论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省份,大量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贫困生就业压力尚且较大,薪资待遇也不尽如人意。不难推测,全国大量的地方院校贫困生就业问题会更加严峻。针对广东地方本科院校贫困生的就业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正视广东地方本科院校贫困生就业面临的困境,把握优势,转化劣势

广东地方本科院校贫困生就业虽然面临着众多的压力和挑战,就业困难的情况也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解决,但与全国更多的不发达地区相比,在就业环境、就业政策、就业支持力度等方面显然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贫困生的就业工作,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帮助贫困生就业的各项政策制度,不断加大对贫困生的支持和帮扶力度,要在支持贫困生就业方面给全国树立榜样,带个好头。另外,各地方本科院校也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将劣势转化为优势。第一,把区域劣势转化为区域优势。广东地方本科院校大都在珠三角核心经济圈之外的二线城市,就经济发达程度来说,存在明显的区域劣势。但是与发达的珠三角城市相比,这些二线城市交通出行便利、人居环境适宜、生活成本较低、工作压力较小。各高校应当通过大力宣传和教育,帮助贫困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投身广东二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潮,在地方建功立业。第二,把经济劣势转化为素质优势。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虽然根据岗位需要会有所不同,但他们普遍最看重的素质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进取心、灵活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性、自信心、承受压力能力、待人接物能力等。据多个省、市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人介绍,当前招聘企业在选材用人上更加注重个人综合能力、发展潜力、吃苦精神等因素,惟学历、职称的选材办法已逐步被“人适其岗、人尽其才”的观念所替代。贫困生虽然经济上贫困,但他们吃苦耐劳,勤奋踏实,诚实善良,在求职时要尽量突出这些综合素质,把经济劣势转化为素质优势。

(二)建立贫困生专业调整、半工半读、提前毕业制度,提升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毕业生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企业用人结构在改变,高端性岗位减少,基础性岗位增多。另一方面受经济转型升级影响,粤东西北地区岗位需求增多,珠三角地区岗位需求减少。传统制造业面临成本上涨、竞争加剧、出口萎缩等诸多困难,需要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除此之外,能源、水利、交通、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针对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各高校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优化培养方案,使得所培养的人才能够不断跟上社会对各类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打破贫困生扎堆挤师范专业的局面。贫困大学生既有经济上的“硬贫困”,也有能力上的“软贫困”。各高校应通过学费减免、辅修双学位、跨专业选课等方式鼓励贫困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掌握现代服务业、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技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掌握多种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各地方本科院校应针对贫困生在校期间的学业情况实行灵活的学分制、提前毕业制度等。如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校实施的新生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重新调整专业的做法,西南交通大学(宽口径灵活专业方向)等改革都取得成功。针对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贫困生允许他们求学期间边工作、边学习,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学分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贫困生,允许他们只要修完相应的学分,通过专业实习和论文答辩即可提前毕业参加工作。除此之外,各高校还应对本校贫困生实行包括心理辅导、就业技能培训、口才训练、礼仪培训、人际沟通等方面的专门的辅导,帮助贫困生更好的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建立贫困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机制和贫困生就业状况跟踪、监测机制

在本次调查中,各地方本科院校都有《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但是却都没有专门针对贫困生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更加没有关于贫困生的就业状况跟踪、监测机制。由于缺乏科学的分析与统计,也难以形成有效的针对贫困生的就业援助、就业帮扶、就业技能培训等专项工作,使得贫困生在就业时竞争力严重缺乏,通过上大学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成为泡影,甚至因学致贫。因此,广东各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切实转变观念,除了做好整体就业率统计工作之外,还应专门进行调查分析和统计,撰写贫困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建立贫困生就业跟踪及监测机制,为贫困生在校期间提供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工作提供依据。同时还要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加强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调查,形成本校“行业—专业—就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职场,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利平台。

(四)建立贫困生的普惠性长效助学机制

针对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只能解决贫困生入学时的短期困难这一现实,各地方高校应建立针对困难生长期发展的长效性助学机制,包括为困难生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技能培训、实习补助,咨询服务等各种助学形式,切实解决贫困生的能力贫困。各高校还应建立贫困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档案,详细掌握贫困生的求职意愿、特长优势,有针对性的向毕业生生源所在地企业推荐优秀人才,不断搭建企业与贫困生互通交流的信息平台。如广东揭阳成立大学生发展基金会,除了按月给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外,还不断创新扶持贫困大学生成才的方法,如与揭阳市青企协签订假期实习协议,100多家企业将提供社会实践平台,给贫困大学生授“鱼”又授“渔”。团揭阳市委还联合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与揭阳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签订大学生实习协议书,架起受资助大学生和数百家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多渠道为受资助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和岗位实践的平台,让大学生不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更好地回报家乡,回馈社会。除此之外,各高校还应通过“三支一扶”工作引导和鼓励贫困生踊跃到基层开展阶段,了解基层人才需求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弥补自己的知识薄弱点,更好的为广东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贫困生家庭也要不断加大对子女的情感投入和支持

篇7

Abstract: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National Scholarship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discusses about the assessment work of National Scholarship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make progress on this work to be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and humanistic in future.

关键词: 大学生;国家奖助学金;问题;分析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national scholarships;problem;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275-01

0引言

国家奖助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并且体现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的关怀,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的对特别优秀和家庭困难的学生的奖励和资助。国家奖助学金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关怀。然而,目前各高校在奖助学金评定中不同程度还存在一些问题。

1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1 评定的制度和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差如评定励志奖学金时,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家庭困难情况并未作严格要求,多用学习成绩排名的办法来确定奖学金获得对象;在评定助学金时,过度强调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而弱化了助学金评定条件中要求学生“勤奋学习、积极上进”的要求,使助学金成为了“救济金”。

1.2 难分辨真假贫困证明评定过程中受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使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失去了应有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区分贫困生,国家和各省市都制定有自己的标准,但是这一标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学校管理部门无法准确掌握贫困生的实际生活费支出,更无法掌握学生家庭实际经济状况。

1.3 学生强烈的自尊心这种情况虽然不是很多,但也确确实实地存在,而且多发生在性格内向的学生身上,她们出于强烈的自尊,往往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家境贫寒,宁可节衣缩食,忍饥挨饿,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这部分学生往往独来独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自我封闭,同学们很少了解他们的情况。

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机制,解决教育环节中问题存在的关键,应该从对学生的教育入手,从学生的思想入手,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从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培养,去完成。而且,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本身就是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次教育学生的良机!

2国家奖助学金评定方法探讨

2.1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精神新生一入校,向学生宣讲“诚信对一个人的作用,诚信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每个学期,以诚信为主题召开诚信主题班会,让诚信“印”在每个学生的脑海里,防止贫困生的“精神贫困”。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建立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机制面对班级贫困学生多、资助资金相对缺乏的现状,目前最为重要的是用好有限的资金,确保助学金真正用到刀刃上。

笔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认真思考、摸索、总结科学合理的奖助学金评定办法,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国家奖助学金评审系统。

(1)国家奖助学金的申请和评审程序。

流程如图1

程序:①具体申请、审评时间按上级下达文件要求为准。②对照上级及学校关于奖助学金的基本条件,由学生本人向所在系部提出书面申请,同时附村大队一级或以上贫困证明的书面材料。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③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对照条件严格把关。先由辅导员在班级将评选金额及名额、评选条件和标准,以班会形式向全班公开。进而,在辅导员的严格监督之下,组织班委会成员、各宿舍长、普通学生代表(全班民主选举产生)三种力量,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讨论评定。评定结果在全班公示一周,如有异议,可在一周之内进一步讨论,直到大多数同学满意为止。各系部要对班级评议的名单进行初审,再上报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若没有疑问,则按当年学院评选通知要求将受助学生材料报送学院。④学院审核后,拟上报的享受国家奖助学金的学生名单在全院公示。

2.3 教育学生理解他人,宽以待人毫无疑问,彼此的宽容和理解是一个集体中所有成员和谐共处的基本前提。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需要摒弃那种狭隘的自我中心意识,需要一种更加客观理性的思维,还需要能站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理解他人。

2.4 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恩之心是当前部分大学生非常缺乏的素养,这不仅体现在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中,也体现在其他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奖学金、助学金获得者而言,向老师和同学道一声“感谢”并心怀感恩是应该的――是国家、社会、学校及老师的培育和关爱成就了这一切。

2.5 对贫困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尤其是心理关注。因为贫困,他们的求学之路比常人艰辛,因为贫困,他们的内心常常比较脆弱,所以,在物质上帮助他们的时候,我们更应多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多一些理解,更多一些尊重。多年的班主任经验使笔者深深感到,对于贫困生而言,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心灵上的鼓励和尊重。

只有从学生的思想入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才是有效解决评定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才能符合奖学金、助学金“育人”的根本目的和宗旨。

参考文献:

篇8

一、迎新工作

月初接到学校下发的新生名单后,逐一核对信息,按照成绩高低、地区差异以及男女生比例进行了分班、分宿舍,力求使各班级比例平均,以保证班级学风建设的起点相当,也使每个宿舍的学生都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体会到来自不同地区人群的生活差异。

月-号为迎新的日子,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和院学生会学生支部的配合下较为圆满的完成了今年的迎新工作。因为学校在录取通知书上明确写明贫困学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先入校再读书,因此为想要申请“绿色通道”家长及同学解答疑惑,办理“绿色通道”入学手续成为迎新过程的主要工作之一。在两天的报到时间里,我们共接待办理“绿色通道”的同学及家长30余人,耐心热情地为他们讲解学校奖助贷勤补免等各项助学措施,并在初步了解学生情况后,学院为22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了入学手续。

二、军训工作

军训是新生入校后的第一课,大学良好的风气和作风的形成与军训期间的工作密不可分,所以军训期间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严格军训要求,抓纪律,抓作风,在训练中不怕吃苦受累,不怕流血流汗,在训练科目中事事争先,培养学生在大学里积极上进,奋勇争先的进取心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配合教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丰富军训文化生活。通过全体教官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所带的两个连在军训中表现良好。通过新生运动会,同时充分利用军训期间广泛的与学生交流,切实做好“抓两头”的工作,通过谈话,审查档案等各种方式,尽可能的掌握经济困难的学生基本情况和发掘考察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为下一步助困体系的建立和学生干部的选拔积累第一手资料。

三、班风建设、日常管理

一个年级能不能做好班级建设,多渠道的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形成各个班级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是今后班级工作的基础,也是一个班能否在大学里成为一个团结上进的集体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新生班级工作着力于加强班级内部、班级之间的实质性融合。首先组织开展了“异乡仲秋别情趣,太阳花里传真情”仲秋祝福活动,即在一食堂二楼包饺子;月日,组织同学观看90年国庆阅兵以及烟火晚会;组织班级开展小型联欢以及趣味游戏活动,从而为班级同学之间交流开辟了渠道,为班级同学之间的交往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为加强班级之间的交流形成自己的班级文化,先后组织寝室文化节、辩论赛、迎新晚会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并且要求每个班级一个月至少组织一次团活,加快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经过近半年的时间,班级内部以及各班之间基本上实现了实质性融合,初步形成了积极活跃向上的班级氛围,为进一步做好班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学伊始给大一学生讲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并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讲解了新生适应、人际交往、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班集体中形成了团结、奋进的氛围,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思想水平及能力,制定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学风建设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习成绩的好坏是评价一个班级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评选优良学风班的重要尺度。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紧抓学风建设这一环节,为广大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1、军训结束后,立刻召开专门班会为新生讲解大学与中学在学习内容以及方法上的不同,要求学生一定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复习与预习工作。

2、为了避免学生沉迷网络,时常走访男生宿舍,查考勤。对于少数喜欢玩游戏的同学,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帮助他们认清自我、认清形势,以免掉队。

3、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组织专业教师及高年级学生代表与新生交流,解答新生在经历过短期时间学习后,迫切需要解决的学习上存在的疑问,为他们的专业学习指明方向,鼓励他们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

4、严格考勤制度和晚自习制度,院学生会学习部每天检查晚自习的人数和纪律情况,辅导员不定期抽查。对于无故旷课、不上自习的同学,决不姑息。凡是无故缺课的同学一律向全班同学做检查,并通报批评,从而起到很好的效果。

篇9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 201411)

摘要:资助学生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扶贫,更应该帮助学生提升自助能力。高职教育更侧重于学生技能的提高和应用,因此,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自助能力的培养,打造“资助”与“育人”并举、“经济支持”与“心理支持”相结合、“技术支持”与“素质支持”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自助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159-04

国务院于2007年5月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建立一套“奖、助、贷、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但各职业院校的资助工作主要集中在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减少因贫困失学的学生数,而忽视了对贫困学生的育人定位及育人的可行性研究,导致德育功能弱化,一些受资助学生责任意识差,自我解困意识不强,自助能力不足。高职院校应将“资助管理”与“自助教育”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解决在校期间经济困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受资助学生自助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自助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自助能力,是自己主动寻求帮助,统筹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解困的能力。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属于经济困难群体,一般具有经济条件差、文化基础差、心理承受力脆弱等特点。提高受资助学生的自助能力就是通过提供一定的服务平台与信息支持,帮助他们发展经济能力、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提升他们自我解困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一)经济自助

高职院校一般学费较高,大多数贫困生来自农村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与来自经济优越家庭的学生相比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易使贫困生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自尊心受挫,经常表现为自卑、内向孤僻、交际能力差等;二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经济自助意识差,怀着“等、靠、要”的心理接受资助,重视眼前利益,容易出现利益争夺现象。经济自助是学生通过勤工助学等途径解决自己经济困境的能力。我们鼓励学生开展经济自助,但要注意“适度”原则,如果为了“打工赚钱”解决经济困难而导致学习退步、学业受阻,是得不偿失的。

(二)生活自助

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挫折和失败的磨炼,缺乏独立生活、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生活自助是指学生能够自己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合理安排自己的吃、穿、用、行。个体所接受的教育首先必须是生存教育。生存教育就是一个人为适应某一社会的基本生存而必须接受的教育,除了要教育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具备的技能,多掌握一门技能,就多一份就业机会,多一份生存保障。

(三)学习自助

高职贫困生一般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尤其是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不高,且自身缺乏自律能力,成就感较低,因此时常对学习感到焦虑紧张。学习自助是指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培养兴趣、积极参与实践、自觉开展学习活动,要在“尚德修能”的同时,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四)心理自助

高职贫困生普遍存在一些不良心理,如自卑、攀比、排外,甚至嫉妒。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最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习、恋爱及就业等各方面的挑战,如若处理不当会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受资助学生除了“幸运”地受到资助外,也多了一些关注的目光,因此他们比一般学生更为自尊好强,更渴望成功。心理自助是指学生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寻求心理疏导方式,缓解压力,维持健康心理的能力。学生应培养自己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此外,通过向辅导员老师、专业指导老师、同学、父母亲戚等倾诉,将不良情绪及时转移的向他人寻求心理支持方式是心理自助的外显特点。

(五)就业自助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通过考证、培训、专升本等途径,而这些均需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贫困生必须多付出数倍的努力。同时,他们因要改善经济条件落后的现实,而对工作的薪酬有更高的期望,这就因能力与期望不一致导致择业困境。贫困生在就业中居于弱势群体地位,贫困生要主动开展就业自助,自觉创造学习条件,优化技能培养,在培养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掌握就业信息,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成功就业。

受资助学生自助教育应把握的原则

(一)坚持尊重事实、以人为本原则

学校资助工作人员在对贫困生家庭贫困证明资料审核、贫困生资格认定、资助项目评定、奖助学金发放以及社会捐助和资助的分配等环节需坚持尊重事实的原则,保证公平,在确定受资助对象时,要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工作中,以人为本,关心、帮助、引导受资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强调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目前,资助工作重在满足学生受资助的权利,忽视了对受资助学生的义务性要求,如学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诚信意识、主动自助意识等。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的助学政策,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例,要加大助学贷款政策的组织宣传工作,使学生能够全面正确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是党和政府专门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求学难题而设立的,在教育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的同时,更要让学生知道国家助学贷款也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普通金融政策,需要学生严格遵守信用协议,建立优良的信用记录,合理利用国家助学贷款帮助自己完成学业。

(三)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原则

在资助工作中,要注重对受资助学生的后续教育管理,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用自己的自强梦、奋斗梦托起青。

感恩和诚信教育往往被作为资助育人功能的核心内容,意在引导受资助学生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服务他人的实际行动。感恩和诚信教育往往侧重于通过思政理论课、主题班会等显性渠道来进行,过分提倡感恩,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足,导致学生内心排斥,伤害学生自尊心。应该让受资助学生感到温暖,而不是“亏欠”,教育学生认识到贫困是暂时的,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自身的努力自立自强。

(四)适度自助原则

适度自助指的是学生开展自助活动时要坚持一定的“度”,为了解决经济困难从事大量的校内勤工助学或是校外兼职活动耽误功课,或为了感恩、彰显责任而参加大量的志愿活动以致影响学习,都是不可取的。适度原则要求学校既要掌握学生校内勤工助学工作量,又要掌握学生校外兼职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适度自助。

受资助学生自助能力提升的对策

除了来自学习的压力外,受资助的贫困学生还背负着来自弱势群体身份的压力、公开资助方式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以及就业的压力。为营造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将资助工作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与心理健康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一)拓宽隐性德育渠道,引导学生由“被动资助型”向“自助服务型”转变

除了对受资助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等显性教育途径外,还要积极探索隐性德育途径,将显性的说教化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榜样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严于律己,在日常教学中发挥人格魅力,用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无形中改进自己的言行,从而建立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积极暗示 运用激励和期望理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和鼓励。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如果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暗示和满怀信心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积极暗示需要结合赏识教育,即肯定和鼓励的教育方式。

情感沟通 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形成稳定的情感共振场,引导学生提升自助意识。教师要善于在工作中寻找与学生能产生共鸣的话题,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基于共同的话题和温暖的关爱,沟通顺畅,正能量才能得以传递。

文化熏陶 创设富有教育文化价值的校园环境、班级环境、实训室环境、宿舍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感恩、诚信、责任意识,激发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创造多元化平台,激励学生增强自我解困意识,培育感恩责任意识

勤工助学平台 鼓励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及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岗位,探索将勤工助学岗位与资助服务有机结合的途径。同时,相关部门要保障学生按时、足额地领到自助酬金。用工部门要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定期业务培训等方式,提高勤工助学学生的业务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用工岗位技能,增强责任和服务意识,在解决自己经济问题的同时,也能为他人服务,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资助服务组织平台 要通过创建资助服务平台,吸纳受资助贫困生参与到资助服务组织中来,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服务他人的能力。如校园慈善爱心屋、爱心义工队、爱心超市、志愿服务社等社团,要首先将受资助学生吸纳进来。

志愿者服务平台 过多地注重课堂等显性教育渠道进行感恩教育,会无形中给学生更大的压力,导致受资助学生在获得助学金后更加自卑、低落。而志愿者服务平台提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能够使学生在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把“助人为乐”的精神外化为实际行动。

“导学制”学生团队平台 提倡学生参与实训室建设,培养和发展学生团队是实训室教学的有益尝试,也是学生自主开展专业学习的有效途径。“导学制”学生团队是一种学生指导学生的职业技能带教模式。首先要吸引受资助学生进入到实训室工作团队,并将其中的优秀学生集中起来由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指导,然后由这些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精英充当“小老师”,开展“学生指导学生”的“导学制”自主学习模式。“导学制”学生团队,使受资助贫困学生在参与实训室管理方面更加积极主动,同时辅助提升教学质量,有利于优化技能培养,是双证职业模式培养的助推器。“导学制”学生团队的培养也为技能大赛提供了生力军,他们技能娴熟,在大赛中发挥稳定,技能大赛的良好成绩也为他们就业积累了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就业自助能力。

(三)以就业为导向,建立职业目标行动档案,加强阶段性考核,培养核心竞争力

建立困难生数据库 困难生数据库应包括困难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结构、获得资助情况、学生的爱好特长、求职意向等信息,实现行动态化管理。

以职业目标行动档案推进过程考核 职业目标行动档案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而建立的动态管理档案,它既是总结记录,也是过程考核,既是职业行动,也是有效监督。该档案将学生在读期间的学习和各种比赛获奖、英语和计算机、普通话培训、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进行归档,使得学生在自己档案的动态管理中,看到进步,找到差距,适时调整,你追我赶,追求优秀。辅导员教师要适时跟踪档案,尤其要对受资助学生加强阶段性考核,督促学生加强专业学习、积极参与技能训练、参加校内外技能大赛、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文体活动等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提供创业实践平台 辅导员应是大学生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的引导者,针对受资助贫困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一现实,要组织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深度辅导,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积极创造条件,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舞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精神和创业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创业知识、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要重在事先引导,除了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种专题讲座等形式的心理卫生宣传外,还要建立受资助贫困生的心理档案,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采取各种隐性途径,帮助贫困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解决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

开展朋辈辅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抓典型、树榜样,能够增强贫困生扎实奋进、努力成才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以自立自强的精神和健康上进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在对受资助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掘学生中的优秀典型,将贫困生中依靠自身努力、顽强拼搏而获得成功的优秀代表作为榜样,开展“榜样就在身边”学习经验交流会,激励学生克服困难,争当优秀。

开展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辅导员和班干部要创造班级的活动机会,增强困难学生参与班集体活动的兴趣,通过全班同学的积极参与,增强适应能力,体会助人乐趣。在开展团体辅导前,教师和班干部要认真策划活动过程,吸引孤僻、内向的学生参与,帮助他们成长、发展与适应。

开展个别辅导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要懂得健康心理学,并用自己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关心温暖受资助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开展网络辅导 除了QQ、飞信、微信等即时交流工具,易班网络平台作为新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是在高校大学生中人气高涨的网络交流平台,辅导员、专业教师及学生可在线互动交流,也可以发私信交流。通过在易班网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与受资助学生开展私信交流,在观察学生网络活跃度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而私信交流的保密性也为心理辅导提供了一个安全环境。

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的教育管理需要在“全员育人”的氛围中进行,要将专门负责资助工作的行政管理教师、辅导员、宿管员、专业指导教师、团学干部纳入到自助教育支持系统,营造“每一面墙都会说话”的育人氛围。

参考文献:

[1]刘精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教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2]卜姝华.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思考[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高职高专职责和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46-01

高职高专院校班主任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层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落实教育教学计划和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坚强支柱。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现将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做个简单总结。

一 班主任做好工作务必要扮演好四个角色

第一,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更要成为教育能手、专家型教育者;第二,成为学校全新办学理念的推行者,更要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践行者,成为肩负做好学生服务管理工作重任的校方委托人;第三,成为学生班级建设的总设计师,更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成为学生的主心骨;第四,要成为学生自信心、责任心和健康人格的恩师和塑造者,更要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榜样和领路人,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导师和引导者。

二 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第一,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党团基本知识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第二,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宗旨,始终围绕学校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开展工作。

第三,高度关注贫困学生,切实做好“帮贫助困”工作。在新生入学教育时,班主任要向新生详细介绍学校的贫困生资助政策,让贫困学生充分了解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针对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和途径,克服和解决在校期间的经济困难。班主任要在学生中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积极发挥班集体的作用,组织开展各种“帮贫助困”活动,努力缓解贫困生自卑、封闭等不良心理,帮助其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并注重诚信教育。

第四,全面推进班级建设,每周开好一次主题班会。

第五,依靠团学干部,搞好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四自”工作,使班级的团学干部既能成为班集体的骨干,又能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第六,经常开展谈心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现状。通过谈心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通过谈心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谈心,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督促,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交流学习经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谈心了解学生的生活贫困和心理贫困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贫困生助困工作,全面推动学生成人成才。

第七,及时反馈同学心声。班主任要认真对待学生对学习、生活以及对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对学校做出的决定和采取的措施向学生通告,促进广大同学参与管理学校的积极性。

第八,定期深入宿舍调研。每周至少要深入学生宿舍两次,与学生保持思想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宿舍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学生宿舍的检查,指导学生安排好课余生活。

第九,积极参加学生活动。班主任要培养和帮助学生发挥独立自主精神、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积极引导、帮助并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课外科技、文体活动。班主任要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第十,密切联系学生家长。

第十一,详细记录学生情况。以班主任工作手册作为有效的载体认真做好记录,全面、详细地掌握班级基本状况,包括学生的自然状况、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要详细记录学生的奖惩情况,对特殊学生要特别注明,以便对他们进行更多的关注。班主任要注意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每学期做一次全面调查分析,并向所在系部汇报,学期结束向学生处递交一份班主任工作总结。

三 班主任工作的几个关键点

第一,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职责:尽快适应“三个变化”,国内形势的变化、学校发展的变化、学生思想的变化。

第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职责是要做到“六个到位”,即:心到、脑到、眼到、口到、手到、脚到。

第三,班主任工作的特殊职责:特别关注学生的“七个时候”,放假回来的时候;开学注册的时候;集体活动的时候;情绪反常的时候;受到处罚的时候;受到表扬的时候;毕业离校的时候。针对“七个时候”及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