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用语文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7 04:4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应用语文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11-0101-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4.027
在彻底批判行为主义语言观的基础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语言学教授乔姆斯基以心智主义认识论为基础,从生物学角度提出了普遍语法的思想,改变了以往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所谓的普遍语法是指由人类所有语言所共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组成的系统,是人类语言的本质所在。具体到语言习得来说,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出生时,大脑中便存在具有生物遗传性的语言习得机制(LAD)。儿童习得语言是语言习得机制和后天语言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按照普遍语法理论,人类语言表层结构的差异是不同参数设置的结果,其底层结构是相同的,从而为儿童或成人习得语言提供了条件。这些观点可以看作是本文写作的认识论基础。从语言技能来看,对语言的学习无非就是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最终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都是语言教学,那么一种语言教学的经验肯定对另外语言教学有所借鉴。国内的语文教学历史悠久,形成了比较丰富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技巧,完全可以将其中的一些方法尝试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以帮助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本文以此为条件,以在中国期刊网络数据库中搜索到的核心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该领域今后尚待拓展的研究方向。
1 . 语文教学对英语教学影响的研究回顾
1 . 1 语文教学方法或思维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从搜索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很多论文着重于探讨语文教学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语文教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英语教学中语文教学功能的发挥或者语文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借鉴等等。之所以称它们为理论探讨,是因为这部分文献资料大多只经验性地强调语文教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但是缺乏必要的数据或实证研究支撑。比如:李倚梅指出可以将语文教学中包括朗读、默写和交流运用等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于英语教学,并提出加强课文的语篇分析、结构梳理;引导学生从词句、修辞和意境等方面体会语言的优美以及注重通过朗读和背诵促进英语知识的积累等三点启示(李倚梅,2011:50-51)。周辉则提倡运用语文教学的方法开展英语教育,具体包括:通过不断的阅读增强英语语感、通过模仿强化英语正确发音以及通过增加课外阅读量扩展学生眼界等(周辉,2013:69)。潘正芹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名篇佳作;改变英语学习的基本途径,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消化所学英语知识;以及降低语法学习程度,强调语块在学习英语中的作用(潘正芹,2014:29-30)。陈有和洪文静则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强调语言输入为立足点,提出勤读辞典,记忆单词例句;广泛读听,寻找表达方式;勤于模仿,吸收他人长处;勇于讲述,克服自卑心理;设置情景,进行自我对话;以及回译译文,学习表达思想等六条促进知识内化的英语学习策略(陈有、洪文静,2014:3-4)。
1 . 2 语文教学方法或思维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相对于上一部分所涉及到的纯理论探讨或经验介绍,这部分研究文献则是关注将语文教学方法具体应用到英语教学的某一技能方面的培养,主要包含了将语文教学方法应用于英语教育中的阅读、口语和写作等技能培养方面。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韦祖安讨论了如何将语文教学渗透到英语阅读课教学中。他指出,用语文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创新英语阅读教学方式以及实现有效的课堂补充等(韦祖安,2014:78-79)。王康妮则探讨了语文阅读技巧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指出正确认识阅读的价值,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确定阅读文体,根据其特征展开阅读;合理安排阅读步骤,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心理,提高视读速度;对于优秀的文章可采用诵读的方式来培养语感;以及加强对阅读文章整体情感的把握,提高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等六条通过运用语文阅读技巧有效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技巧(王康妮,2015:84-85)。在英语口语教学方面,蔡燕探讨了英语口语教学中语文教学应用的价值。她在阐述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语文教学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比如,以语文教学为基础选择英语信息输入材料、选择信息输出模式和进行英语口语实践等(蔡燕,2014:74-75)。程红霞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为着眼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探讨了如何将语文教学法运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以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综合能力(程红霞,2014:74)。李树刚对语文阅读与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比较,通过总结两种语言阅读教学的异同点,旨在发现一些具有潜在借鉴意义的东西(李树刚,2014:79)。在英语写作教学方面,朱晓丹指出英语写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面临诸多瓶颈,而借鉴语文作文的写作方式来指导英语写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和创造性的努力。接着,作者以写作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为切入点,具体探讨了如何借鉴语文作文写作方式指导英语写作(朱晓丹,2014:77)。
此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文献搜索过程中我们发现,探讨诵读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或作用的核心期刊研究成果多达几十篇。诵读作为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手段,其在语言学习方面行之有效的特点已被绝大多数研究者和教师认可,并且也能自觉地践行于英语教学中。比如秦小雅和李红梅以分析背诵和默写的语言输入模式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为基点,按照语言实验的常规流程,以英语专业本科生一个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一学期的分组实验。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背诵和默写的语言输入模式对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语言能力有明显的功效(秦小雅、李红梅,2013)。此外,董卫、付黎旭(2003),戴祯琼、丁言仁(2010),丁言仁、戚焱(2001)等均探讨了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2 .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纵观该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将语文教学经验应用于英语教学已开始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且相关经验或技巧手段也被尝试应用于相应的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但是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篇2
一、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及课程设置
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既丰富又复杂,英国的一位语言文化学者威尔?琼斯曾经说过语言文化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复合体,因此在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类的选修课教学上应着眼于多个方面进行推进,将教学重点放在英语的词汇文化、交际文化及语言文化背景上,这样才可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并且能够真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1.1加强词汇文化的教育词汇是组成一门语言最基本的成分也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重要纽带,不同国家在同一个词汇之间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英语中“宣传”(propaganda)是一个贬义词然而在汉语里“宣传”是一个带有积极色彩的词汇,再比如形容颜色的词汇在不同的国家也有着不同的联想意义,在英语中蓝色多表示高贵优雅或者忧郁的心情而在汉语中蓝色多表示安宁、祥和等,以上这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词汇文化在学习语言中的重要性,大学英语语言文化选修课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着重了解英语词汇文化蕴藏的意义。
1.2增加英语交际文化的教学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应用,英语和汉语一样能够在日常的交际或谈话中体现丰富的文化现象,正确理解并应用英语中的问候语、介绍用语、应答语及致谢语或电话用语等等是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文化的关键,英语的问候交际文化既体现在言语交际上也体现在非言语交际上,非言语交际包括肢体或面部语言或声音、音量、语调等其他方面,言语交际能够直白的表达人们所想的内容,而非言语交际则是渲染润色言语交际的核心,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应将英语交际文化列入重点教学范畴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英语。
1.3增加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教学使用英语的国家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的范围广泛,大到地理历史小到社会生活,了解并体验这些文化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英语国家概况或外国文学赏析及外国电影赏析等课程,这些关于英语文化背景的选修课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英语的魅力,也能够帮助他们拓宽视角去提高自己的思想内涵,同时在这些英语文化背景后也蕴藏着他们的民族精神,比如使用英语的国家大多都崇尚个人主义并且有很强的冒险精神,他们也十分尊重个人隐私,这就解释了西方国家并不喜欢被人问到收入、家庭及年龄等问题,也能解释他们为什么孩子从婴儿时期起就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等,这些能够体现英语文化的精神与体现汉语文化的精神存在很大的差异,掌握好这些蕴藏在背后的文化才能掌握英语文化。
二、增强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的方法途径
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决定了学生能够吸收多少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将自己置身于学习英语文化的环境中。
2.1教学方法以任务型为主英语课堂中的任务教学曾经被人归纳为六大要素,其中包括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信息输入、增加教学的活动形式、加强授课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定位课堂角色以及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以任务的形式作为英语教学的动力,同时能够帮助大学生在课堂的时间活动中深入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这种将学生定位主体教师作为主导的教学核心能够最大程度的增加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每节课之前进行预习以明确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中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讨论相关话题,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估总结,在教学中要锻炼学生的跨文化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设置问答的形式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能力,安排合理的教学环境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从浅至深的学好这门课程。
2.2充分应用多媒体、网络和第二课堂选修课与必修课相比有着一定的课程限制,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增强对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的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英语文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聘请外国教师以更加直观的感受语言的文化和魅力,除此之外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质的英语文化资料并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一些趣味的英语知识竞赛和英文演讲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增强英语应用的能力。
2.3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接受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水平,一位优秀的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师能够准确的抓住学生心理,用多样的形式和有趣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英语的学习能力,因此,高校应该投入部分精力在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上,请外国学者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派他们出国学习一段时间,这些都能够帮助英语教师更好的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只有教授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才能让大学生更好掌握这门充满乐趣的选修课。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语言艺术;抑扬顿挫;生动评价;博学多闻
语文是关于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艺术的展现。中学语文课堂要注重语言艺术,展现出语言文字特有的生命力。语文教师要掌握语言的艺术,离不开专业的语言训练,离不开语言知识的积累,离不开教学中语言运用的思考和良好的教学心态。教师需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积累,总结出大量的语言规律,运用多种方式展现语言的魅力,训练自身运用语言的艺术性。笔者深知语言的艺术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非常注重语言的锤炼,尝试运用语言在课堂中寻找新的突破口。例如,笔者关注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点发现,赵本山通过其独特的语言艺术表达在人们心中塑造了一个“憨厚而略带狡黠、木讷而有爆发式的灵敏、土俚而窥悉时尚、愿意向人申诉又乐于略作自嘲性格的形象”,给观众带来了快乐。由此,笔者想到了以语言为主的语文课堂,是不是也应该发挥语言的魅力,让语言点燃课堂,让语文课堂在语言艺术中如沐春风。
一、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感染学生的心灵
教师在讲课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在语音、音量、声调、语速、停顿时间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可利用昂扬顿挫的语言创设独特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执教«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把作者描述的我国西北的腰鼓声转化为课堂语言。文中的腰鼓声有时是“铿锵的节奏,心灵的激荡”,有时是“慷慨激昂”,有时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变化中彰显魅力,与语言的艺术如出一辙。教师不妨思考,如何运用这种抑扬顿挫,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充满心灵震撼的语言环境,洗涤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享受学习获取知识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稍瞬即逝的,而是深层次的内在收获。
二、用巧妙生动的评价语言激励
学生精妙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教师的一句评语会对学生的心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他们或因教师的评价更加积极学习,或因教师的评价消极应付,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执教九年级上册«雨说»这篇抒情诗时,一位学生把诗读得很平淡,笔者在反馈中并没有简单地指出他朗读时的缺点,而是针对他的朗读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这首诗对儿童的叮咛还不够,作者希望中国儿童能够快乐幸福、充满朝气的愿望表达还欠缺一些,如果你在朗读时语气再缓和、温柔一些就更好了,你能再尝试吗?”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明白了该如何读这首诗,朗读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当他第二遍朗读时,笔者感觉到了他感情的运用。教学中,评价无处不在,教师不能忽略哪怕是很简短的评价语。当学生回答完教师的提问后,如果学生答得好,教师要及时表扬,可以用“见解独到”“对了,你很会看文章”“说得很有道理”等语言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发言不太好,说不到要点,品味不到位时,为了不使学生感到挫败,教师可以竖起拇指说:“你这样回答已经很棒了”“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你真行”“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好吗”“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等等。实践证明,教师运用语言艺术进行生动巧妙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课堂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三、用博学多闻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语言文库
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教师必备的条件,无论教育方式多么的现代化,都替代不了教师的“讲”。“讲”的艺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锤炼。掌握娴熟的语言艺术需要有强大的语言文库作为支撑。更新、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库是现代语文教师必须做的。现代的语文教师要通晓电脑、科技、网络、哲学等,更要集百家之所长,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更新自己的语言文库。只有才华横溢、博学多闻的语文教师,才能以个人的才学“征服”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教师不仅仅要学习经典,还要跟得上时代,不断更新自己的语言文库,学习网络用语。一方面,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网络用语应用广泛,教师要学习网络用语,便于使用网络;另一方面,学生往往喜欢网络化的语言,在生活中他们也经常使用,教师要懂得学生就要懂得学生的语言。网络是现代教师要不断学习的方向,也是这个时代教师应具有的一个重要能力。一个才华横溢和博学多闻的教师引经据典、睿智幽默,必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如沐春风。四、适当采用幽默的语言人每天都要说话,但要把“话”说好,说得精彩,却不容易。教师每天授课,要做到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语言幽默诙谐,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愉快,学生就会兴趣倍增,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幽默的课堂语言,能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它可以使泪水盈眶的人眉开眼笑,心思凝重的人心情舒畅。魏书生老师的课能够如此吸引学生,就是因为他适当地采用了幽默的语言,营造了一种欢乐向上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笔者在执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一课时,在导入部分借用了小品«钟点工»中赵本山的开场白:“睡得腰生疼,吃得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在笔者模仿了小品中的这一情节后,学生都笑了,并开始思考幸福的含义。这样类似的引用往往能让学生开怀大笑,起到了妙趣横生的幽默效果,不仅能烘托课堂气氛,还能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笔者发现,课堂内容与小品相结合,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合情合理地把小品中的流行俏皮话穿插在教学中,学生会感到兴奋,对教师而言,这也是对语言艺术的一种追求。如何借用当下的流行语、网络语言、影视小品作品中的幽默语,是教师需要思考的运用语言的艺术。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博学多闻,运用抑扬顿挫、机智幽默的语言,巧妙生动的评价,才能使教育成为一门艺术,而不是一种技术。教师面对的是人的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因此,课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有生命。只有运用语言的艺术,语文课才能焕发生机。语文教师用语应该在规范化的同时具有艺术性,就像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一样,让丰富的语言艺术给语文课堂注入一股股春风,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语言氛围中如沐春风,这也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长久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绍振.幽默答辨50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3]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篇4
关键词: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设计;应用
语文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是人文教育的一门必要课程,语文教学承载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集成与弘扬的使命。当前大学生语文综合水平呈明显降低趋势,而且很多学生都不了解中国文学知识,而且对中国文化也较为陌生,具有较低的文化素养,且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都不够注重高校语文课程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人员表示,学生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方面,比方说数学,和专业课程具有密切相关性的课程,并非大学语文。而高校生与高校管理人员的想法如出一辙,作为中华民族国语,汉语是国人最为熟悉的一种语言,而语文课程又是贯穿教育教学始终的一门课程,因此语文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了达到大学语文的教育目的,建议语文老师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讲述了模块化教学设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的意义及现状
1、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依照内容,可划分语文教学为六大模块,即:文学材料阅读分析、语文基础知识、文章写作、文学尝试、语言表达以及文学作品赏析。以上模块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相关性,然而,又具有彼此独立特性。高校语文教师展开模块化教学对学生复习自身学习情况非常有利,极易获得自身所没有有效掌握的环节,便于学生复习。语文课程教学模块方面,教师应该依照学生学习成绩展开分析,以此明晰学生未牢固掌握的环节,针对性对学生开展补习工作,这对语文教师补充课外教学知识点非常有利,语文教师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从各教育视角展开多维度拓展与延伸,这对高校提升语文教学水平非常有利,而且也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与人文素养,一方面能够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进行优化,另一方面对学生学习其它课程自信心的树立也非常有利,以此使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效果得到提升。
2、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但是在其中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其一,在教学中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大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文化课程,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及需求;其二,在语文教学中缺乏特色,导致其语文应用与行业及市场需求脱节;其三,在部分大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的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及学生语文的实际应用;其四,在大学语文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使学生的积极性明显降低。所以就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体系,结合社会对语文人才的需求,进行具有职业特色的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模式,使教师运用全新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几年,我国大学教育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也越来越突出。其中大学语文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已深入到各师生心中,使得目前语文教学模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也使得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其职场语文水平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所以如何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目前大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问题。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对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实际应用
1、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教学从根本上说,高校语文本身存在较为分散、宽广的教学内容,且还必须在有限课时内将课程内容讲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往往比较困难,再加上高等院校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娱知识水平,因此并不存在万能语文教科与各高校教学特点相适应。由此就需要语文教师自主改变教学内容,并基于以上六模块展开语文教学。比方说,依照文本各模块展开划分,教师应该组合相同文章的体裁,并将该体裁特征凸显出来,由此便于学生全面学习自身所喜爱的语文体裁。2、大学语文理论讲解模块化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理论讲解模块讲解的主要在于关于文学作品的文学尝试与写作知识等,而且理论模块化讲解的关键在于基于教学目标所展开设计的可以对学生学习课外知识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学习更多语文知识,对学生思维广度具有有效扩充作用,培养高校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就本质而言,理论讲解具有较为广泛的模块知识,然而,讲解过程中应该将知识重点突出出来,很多高校教师就将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集中在一起展开讲解,由此避免学生在学习期间出现极易混乱的情况。讲解理论知识点应该突出层次,应该适合大学生理解能力与自身情况,由此对学生从理论层面学习语文信息与知识点非常有利。
三、大学语文应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仅仅是其基础组成环节,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良好,对高校生人文素质的提升非常有利。而语文模块化教学和学生学习存在密切相关性,选择模块化教学能够使学生综合表达能力与语文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1、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职业能力模块培养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在职业中的应变能力作为核心培养目标。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求职及就职环境进行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使用语文进行职场交际,不仅可以使学生日常学习的语文基础知识可以得到应用,还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4]。在就职过程中,对于学生语文水平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要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参加学校中的语文口语考试,这样也可以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学习检测。在对学生进行行业适应培养时,应把重点放在行业中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多多阅读,增强自身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此过程中应以实际社会中行业方面的材料作为测试内容。在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时候,应以学生为主体来设置能力训练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兴趣爱好来计划,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满足学生对个性化的需求,进行跨文化教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各国的历史背景、文化等情况,并且了解各国的礼仪,在和今后工作和国际友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2、实施人性化教学模式在对大学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教学,然后在对其传授复杂的内容,实施人性化的教学模式,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强语文教学的难度。从基础语文到职业语文,然后是专业语文和拓展语文,通过这四种模块的教学,使学生能够适应职场中语文的应用方式。在基础语文模块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应用能力;在大学语文模块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商务语文能力,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商务语文中的语法及词义,进一步提升学生使用语文的熟练度。3、提高语文的实用性在专业语文模块教学中,应该对其进行难度分层训练,对于在今后就业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分散式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掌握不同行业领域的商务语文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在拓展语文模块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比如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播放文学影视的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语文发音及交流的理解能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高等院校应该重视高校语文课程教学,选择模块化教学方式,模块化划分形式多样混乱、内容复杂零散的大学语文知识点,从而增加语文教学的明朗化与清晰性,使高校生人文素养得到不断提升,改善高校生文学素养偏低的问题。除此之外,要想提升高校语文课程教育教学效果,大学还必须将教学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定期培训高校语文教学人才,使其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而且高校教师还必须重视高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动、积极研究切实可行、科学的教学方法。总而言之,大学英语职业化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巧为中心,通过进行现代化的手法进行英语教学,使英语与专业相结合,以实现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模式。另外教师也可采用全新的评价手段,让学生使用富有创新性的学习手段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少锋,李娟,蒋月侠.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大学语文模块化课程改革初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4):169-170.
[2]张义君.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0,(13):104-105.
[3]刘伟.浅谈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才智,2016,(15):15-16.
[4]李学林.大学语文模块化课程改革提升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影响力刍议[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111-112.
篇5
关键词:语言 教学分类 艺术性 对策
教学语言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方面。近几年来,国家和社会,包括教师自身都对中国的教育进行了反思,发现了诸多的问题,教育改革也日趋深入,教学语言的研究受到学界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给教师语言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也给教师语言研究提出了强大的挑战。
一.语文教学语言研究的基本走向和特点
1.语文教学语言研究的基本走向。语文教师需要拓展视野,树立大语文观念;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从以往知识的主宰者、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的角色从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探索者,变为积极进行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学会凭借自己的语言魅力,去影响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有效地调控学习进程。
2.语文教学语言研究的特点。一线教师研究与专家学者研究的有机结合是教学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特点,广大一线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经验的角度发表了大量的关于教学语言研究的文章,可见两者的结合研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在现代语文课教学中,仅用语言教学已略显单调,可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手段,在语文教学领域里使用,作教学语言的辅助和补充,如图片、图表、实物、模型、标本、音乐、幻灯、录音、录像、广播、影片、电脑、投影等,都将使语文课更加生动形象。
二.语文语言教学的定位及重要性
1.语文教学语言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语言,而且是传承母语知识及人文性的重要载体,这一点已得到广大研究者和教学人员的共识,对语文教学语言的定位已由一般的工具性向功能性、人文性、艺术性等深层理念转变。语文教学本身即是语言教学,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声响美、方言美、色彩美、诗意美,让它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语文语言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专业语言,它的特殊性在于,语文教学除了应具有一般教学语言要求之外,还有比一般的教学语言更科学、更高级,更有艺术性。同时,语言本身又具有多元性和动态性,以有声语言表达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凭借师生情理互动的课堂氛围和学生学习的向师心理,发挥其延展思维、激趣、创造情境、熏陶情感等作用。
三.提高语文语言教学水平的基本原则
1.抓住心理,结合实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2.有理有据,科学有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3.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同时要善于例证,运用典型材料来说明抽象的理论,把抽象的东西与具体的东西联系起来,可使教学语言生动、具体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4.流利畅达,有节奏性。教师表达流畅,可以使学生有轻快之感,可以使课讲得有张有弛,有板有眼,富有节奏感。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教学进度要定好拍节。这样,可以使学生既不感到精神过度紧张,又不至于精力分散。在讲课的语调上要轻重结合,高低错落有致,一堂课既要有,又要有低潮,不能总是一个调子、一个音节,要抑扬顿挫。
篇6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综合实践课 创设情景
2004年,我大学毕业就来到这所初中教语文了。当时课改才刚刚在本校起步不久,我对乡下搞课改一点信心也没有。面对落后的教学硬件设施,我曾一度迷惘,不知道如何是好。特别是综合实践课,更加不知怎么上了。往往我就拿它来上语文课。即使是上综合实践课,也是苍白无力的。后来经过培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贵在启,学贵在悟。不管什么课都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去教学。
一、提高对课改的认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我觉得不管怎样一定要上好语文综合实践课。
著名语文教育专吕淑湘先生说过:“成功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语文综合活动,要把读、写、听、说、活动整合在一起给学生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努力构建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并获得理想的活动效果。语文综合实践课应本着“用生活实例教”的原则,依照“邀请型”教学模式,有意识联系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拓展与教材相关的内容,使教学走近学生,走进他们心里。很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平常紧张而繁忙的语文学习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并且也为他们排解了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为他们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来对待人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活动流程安排要有一定难易梯度,互有联系,课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采用学生互评,教师鼓励以及给整堂课的优胜者颁奖等形式,进行“邀请型”评价,着重关注和激励全体学生的学习历程,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课后反映,应该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评价。
二、加强指导,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种课型的学习重探究、实践、参与和合作。每周就只有一节课而已。针对这个教学特点,要上好课,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于是我先了解调查学生的想法。我和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心语沟通,互相非常坦白、真诚。他们希望老师给他们活动的时间,这样,他们就能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个好和社会需求,提高和加强社会责任感以及积极进取精神。看来学生也想上好综合实践课的。于是,我针对本班有早恋现象,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综合实践课《我心中的爱情》。面对敏感话题,方寸不好把握。要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开展的自然。老师必须要加强指导,设计完整的结构,创建情景,巧妙引导,大胆操作,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要求每组的同学收集爱情的经典诗句和名人名言,故事及影视歌曲。并把爱情结局进行分类,是高尚美好的,还是悲惨丑恶。上课时要分组发言并谈论自己对早恋的观点或感受。接着老师创设一个情景故事,每组学生分角色表演不同的爱情结局。看表演的学生要注意观察看哪个组演的好。为什么好?最后,本组代表发言总结本次活动,课后同学们把感受写到周记里。
三、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并让学生写体会
在周记中很多同学把自己的体会都写了出,这是同学们发白内心的倾诉。他们都说这种课很有意义,希望老师多开。这样让他们把心里话写出来,让秘密不再是秘密,心里就好受多了。
看到学生的改变,我思绪万千,现在的孩子物质是丰富了,但他们的精神却贫乏了。一颗颗稚嫩的而纯清的心。竟承受了如此沉重的负荷,该是多么的忧虑。如果这些烦恼憋在心里的不到排遣,那就更苦闷了,若这些苦闷得不到老师的理解,那就更痛苦不堪了。
该综合实践课上,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相互合作能力,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升华。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参与活动,学生能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组织形式灵活多变。既有培养独立精神的个人能力,也有体现合作精神的小组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美好了。
总之,综合实践课是一门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去学习语文,实践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义能力的课。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教师都应该努力创设情景,从多种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实践语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教版《初中语文培训手册》
篇7
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新颖灵活的教师方法
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普遍不高涨,教师意识到这一点,就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推进趣味化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一方面,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前制作好幻灯片课件,以录像、图片的方式把“死知识”变“活”,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觉和听觉器官,让大家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学科文化的博大精深。扩大学生课外阅读范围,指导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参加文学社、参加各种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适当安排选取课外优秀读本上的文章,多读才能会说、才能写出好文章,学生们的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也获得了长远的提高;另一方面,采用演讲、辩论、表演、讨论和朗诵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精神境界。比如,高职语文的通识课有《人文基础教育》、《应用文写作》、《礼仪》、《演讲与口才》和《汉语言文学》等课程。
教师在讲“应用文写作”时,就要根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把相关专业类别的应用文作为教学的实例来讲述这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学生们借助自己熟悉的知识写作相应的应用文便不是难事,也会有强烈地写作意愿,进而实现教学手段的技术化和现代化。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
篇8
一、语文课程目标定位必须以中职教育培养目标为根本出发点
和普通高中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的教育目标不同,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的实用技术人才。社会对中职生的要求是:既要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实际操作的能力,又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学习、就业、转岗和创业能力。作为基础学科的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从职业教育的观点出发,按照职业岗位规范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语文能力方面的要求,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目标,解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中职校语文教学的最终准确定位。
《大纲》指出中职语文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所以,中职语文应突破中学阶段以语言和文学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职校语文首先应该是为各类专业课服务的基础课程。其次中职语文是门“培养职高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课程。合格的职校生应该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人格素质、系统的终身学习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都离不开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情感及价值观的教育,都要服从职校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把人文性与实用性充分结合起来,将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实用语文能力训练上,培养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成为能说会写的应用型人才。
二、瞄准学生的就业,注重学生听、说、应用文写作等语文能力的培养
事实证明学生就业除需要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外,从长远看还需要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这些能力虽然有赖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共同构建,但是语文以自身特有的魅力承担了此项任务。中职语文教学为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法码,应将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实用语文能力训练上,强化听、说、写的功能,使学生“能说会写有修养”,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提高其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首先,中职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势在必然。更是责任使然。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也是现代社会对中职生的一项基本要求。目前用人单位对学生语文能力上的要求是既要有输入信息的听、读能力,又要有输出信息的说、写能力。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听、说能力养成的最直接的执行者。中专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他们从事某一职业岗位工作时,就要同各种人群打交道,其语言的表达、社会交往、实现人际沟通和文字的写作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又因中职语文学习时间短(语文学习一般为两年或更短),生源语文底子薄(均为初中水平)的实际,特别要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锻炼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就业的需要。其次,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实用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据调查发现具有较强写作能力的毕业生拥有更大的就业与发展空间。据毕业生反馈,他们在劳动、工作、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说明文、应用文,如制定计划、写工作总结、签合同、打报告及看懂产品说明书、记载操作规程等。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阅读教学注重实用性,主要培养学生快速的阅读能力,掌握泛读、略读、精读的方法,能从报纸、杂志和一般社科、技术资料中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快速吸取、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针对学生的发展,注重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衔接
中职语文课在教学中应根据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注重职业性的体现。因为我们的学生毕竟要在三年之后凭其所学专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去求得生存。而职校各个专业对语文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职校语文教学应根据其专业性质,面向市场,针对学生实际,大胆调整教学内容,把“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与专业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整合与渗透。这就要求语文课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结构,确立语文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导向,实践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取舍上,根据专业、沟通语文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将语文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专业实际应用中去。
篇9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生本理念 途径
生本理念作为一种新式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还能渲染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与语文知识学习中,并且学习效果得以增强,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必要分析
首先,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小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需求,小学语文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础的语言知识、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和语文素养,时展与变化,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生本理念在语文课堂上的贯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文知识学习,还能引导他们树立自己为课堂主人翁的意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时代特色。其次,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来看,虽然已经开展数年,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如课堂教学过程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针对这些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贯彻生本理念,能够从具体教学现状出发,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具体途径
1.创造平等教学环境,改变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首先教师应该从根本上了解和认知生本理念,使传统师生关系得以改变,从学生角度出发看待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创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组织下构建具有美好生活与学习形态特色的学习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应该开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与愉悦,并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生本理念的教育原则,以此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动力,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习语文知识。针对教师预设的各个教学环节,学生都能主动接受和配合,从而最大限度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增强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效果。
2.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发散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全面贯彻和落实生本理念,需要不断创新符合时代特色与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小学语文知识内容的趣味性,以生动有趣的语文知识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以免教学过程机械沉闷、枯燥乏味,促使小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注意力集中。同时,教师需要巧妙设计教学方式,针对语文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引导小学生善于动脑思考,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充分发挥自身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在思维发散过程中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并且找到有效的学习路径。另外,在小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适时帮助或点拨,紧抓学习重点,拓宽学生语文知识视野,培养其分析能力。
3.关注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合理。
生本理念的本质是以学生为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与见解,多征求他们的意见,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进行全方位综合性考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融入学生意见与见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例如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时,针对课堂教学过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提前告诉学生,围绕《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询问学生建议,然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是欣赏教学、情境教学还是合作教学?在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之后,整合学生的意见与建议,最后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4.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生本理念,应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生本理念为根本,强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意义,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亲身接触和应用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针对语文课文内容改编为情境短剧,让学生进行表演;或者设计一些可以锻炼和发挥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小游戏,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锻炼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同时发挥小学生发散性与创造性思维的优势,促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获取语文知识。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参加户外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找到学习语文知识的灵感,从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总结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符合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求。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全面贯彻和落实生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玲娓.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篇10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
大学语文以学习运用语言为载体,加强文学教育和审美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为课程目标,因此,大学语文教师为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的本体价值就应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争做课程改革的排头兵。本文笔者试从四个方面来论述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讨论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讨论式教学法是和讲授式教学法相对应的两种教学模式。其与讲授式教学法不同之处在于讨论式教学法没有沿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教师通过设立情景,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展开讨论,通过这种交流与讨论进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换而言之,讨论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将预先设计的问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前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来积累素材,在课上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学生可组内讨论、组际讨论、全班讨论,最终教师就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寻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意义
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综合能力
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每个同学都享有表达自己见解和对他人的发言予以评价的权利,为了能让自己的见解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对他人的发言能予以准确的评价,同学们必须要摆事实,提论据。因此,学生在准备讨论的过程中和讨论的全过程中查找、阅读资料的能力,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表述观点的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并不断提高。
2.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健全人格
在大学语文课堂实施讨论式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课堂讨论究其实质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它既有别于讲授法的单向信息交流,也不同于谈话法的双向信息交流,而是一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在多向信息交流中,每个学生的思考方式、角度不尽相同,通过对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虚心学习的精神和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通过思想交流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此外,在争论中各抒己见能使学生养成探讨、研究的好风尚。
3.促进师生间相互交流,建立现代师生关系
在大学语文课堂实施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情感能得以交流。学生围绕教师预设的问题展开讨论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其各自的思想感情,渗透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若发现学生思想走入了认识的误区,可以及时予以纠正,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教师的关注。对学生正确的观点,教师予以肯定评价,能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无疑能促进和谐、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大学语文课堂实施讨论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1.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设立问题
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程序图如下所示:
由此不难看出,实施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因为讨论是基于问题而展开的,如果设置的问题不以学生最近发展区而确定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可见,大学语文课问题讨论教学模式中问题的设定关系到讨论是否能顺利展开及教学效果优劣。那么应设置什么类型的问题呢?笔者拙见:(1)综合性问题(2)矛盾型问题(3)假设型问题(4)求异型问题。总之,既可以体现教学内容,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拓宽思维的问题就是好问题。
2.面向全体,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信息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整个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才是唯一的认识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因而,教师把学生当成是被动的、机械的教育对象是完全错误的,而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他们看成是主动的、发展着的主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应尽一切可能充分调动全体同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不能忽视任何个体。
3.把握好实施讨论教学法的几个原则